资本论选读第十讲课件

合集下载

资本论-选读教学讲义

资本论-选读教学讲义
两千多年是指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因为他是第一个研究价值形式的学 者)算起,到马克思以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把价值形式讲清楚,从而阐明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价值性质
的研究毫无结果,而对比价值形式更复杂和更富有内容的其他性质的研究却取
得了很大成就。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并 且,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 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经济形式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两者是指显微镜
15
第一版序言和跋
16
第一版序言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必须运用抽象法问题。1-4
2、资本论研究对象和任务 5-9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10-11 4、预告以后各卷的内容和欢迎科学批评 12-13 讨论内容:1、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2、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3、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不能跳跃
1、掌握精髓思想, 即不僵化教条也不全 盘否定
2、完整准确地把 握基本理论。不强加、 不曲解、不死报、不 误传。
10
五 《资本论》研究的发展态势
1、《资本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2、《资本论》研究的多维性 3、《资本论》研究的辐射面 4、《资本论》研究的纵深度 5、《资本论》研究的新方法
11
《资本论》第1卷介绍
12

一《资本论》第1卷对象和中心
1、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 产过程,是资本的直接 生产过程,是在生产过 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 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是纯粹的生产过程。
2、中心是剩余价值的生 产问题,分析了剩余价 值的生产前提、生产过 程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等问题。

资本论选读讲义(全)

资本论选读讲义(全)

经济学的功用配置资源而非获取资源基于人群而非基于个人基于多次选择而非单次选择经济现象远远不是社会的全部,不要试图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每一个社会现象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与自然科学比较,自然科学可进行重复实验,一般可精确量化自然科学中也有可控性不强的学科如天文学经济学在不可控、无法重复的前提下又是以追求最优和均衡为特征的●与管理学的比较类似于物理学(理科)与建筑学(工科)的关系实证方法●更符合“科学”特性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逻辑一致性经验一致性规范方法《资本论》的结构及授课思路●一个起点:商品一个基础:劳动价值论一条主线:剩余价值论三个过程:●资本的生产过程●货币理论比较(替代价值率的争辩)●资本的流通过程●经济增长与波动理论比较(古典、马克思、新古典及前沿)●剩余价值理论的补充(产权、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等价交换的矛盾及其解释)●资本生产的总过程●各种成本理论比较(剩余价值的分割)第二章货币理论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商品之间按照其所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交换●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实质:商品货币理论●某一个特定的商品之所以能够充当交换媒介并实现其它的货币职能,恰恰因为它们是商品,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产物●不考虑短期波动,总价格水平长期内取决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黄金开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之间的比例(如果黄金是货币商品)●纸币是一种代表一定量货币商品的货币符号,政府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但更改不了商品之间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所以在劳动时间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超发货币会导致总价格水平上升,但其它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变。

(注意:马克思的纸币公式与货币数量论的公式外形极其相似,但不能认为马克思是货币数量论的倡导者,因为马克思根本不认为纸币发行量会影响相对价格水平、会影响经济增长动力)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目的:证明流通领域产生不了剩余价值●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完全竞争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条件下,物物交换不能产生剩余,而货币参与的交换也无法产生剩余。

《资本论》第四篇第十章

《资本论》第四篇第十章
P104/1马克思说:“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 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 价值。” P102/2 “这里,改变的不是工作日的长度,而是工作 日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P104/2~106/1
思考问题
1、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如何增加 剩余价值的生产? 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只有改变工作日 的两个组成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 动时间)的比例关系。 2、怎样改变工作日中两个组成部分的比例? 只有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即只要有降低劳动力本身价值,才能增加剩 余价值。 3、怎样降低劳动力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个 资本家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形成的。
“必须把资本的一般的、必然的趋势同这种趋 势的表现形式区别开来。”P104/3 当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把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本部门平均水平以上时, 就会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 他仍按社会价值出卖商品,这样就在个别价 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发生了一个差额,这个差 额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不是降低商品的绝 对价值,而是通过商品价值降低来降低劳动 力的价值,从而增加剩余价值。
3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为了缩短工作 日,而是要缩短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 提高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生产的(P107)“目的绝不是为了 缩短工作日。它的目的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 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协作:把较多的工人集中在同一 时间、同一地点,生产同一商品。
1. 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它起初与行会 手工业只有量的区别而无质的区别。 2. 简单协作创造了新生产力:(1)共同劳动使 每个工人逼迫具有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2)节 约生产资料;(3)集体生产力;(4)引起竞争提 高工作 效率; (5 ) 加 速资本 周转( 劳动变 的连 续);(6)集中力量短期内完成紧急任务;(7) 节约非生产费用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章

《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章
❖ 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只有改变工作日 的两个组成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 动时间)的比例关系。
❖ 2、怎样改变工作日中两个组成部分的比例?
❖ 只有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即只要有降低劳动力本身价值,才能增加剩 余价值。
❖ 3、怎样降低劳动力价值?
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以降低劳 动力的价值为前提。
❖ P106/1
❖ “因此,只有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扩展到 同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部门,以致 使属于必要生活资料范围、从而构成劳动力 价值要素的商品便宜时,一般剩余价值率才 会最终受到这一整个过程的影响。”
三、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11~13段 )
❖ 1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劳动力价值,是 资本家的本性决定的。
❖ 3. 资本主义协作的条件和特点:
❖ 条件:一定数量资本量的积累;
❖ 特点:(1)协作需要人指挥,资本家充 当指挥者;(2)资本家管理有双重职能, 雇佣监工代行资本家管理;(3)资本家 的管理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为了剩 余价值;(4)资本占有协作产生的生产 力。
第12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 主要内容:考察工场手工业形式上的相对剩 余价值的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第 二个阶段。在这一章中,说明了协作如何发 展为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如何提高劳动 生产率,以及它又如何为机器大工业准备条 件。研究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
❖ P104/1马克思说:“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 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 价值。”
❖ P102/2 ❖ “这里,改变的不是工作日的长度,而是工作
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P104/2~106/1

资本论选读第三版教学课件完整版

资本论选读第三版教学课件完整版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 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4)生产 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 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 法的关系。家庭关系
第1部分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 思路——认识视角与研究方法
段的产物。 •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以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丧钟
就敲响了。因为这时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就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了,无产阶级也要求有 代表自己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应运而生,《资本论》 就是为此目的而创作的。
第二版跋
• 3、驳斥德国资产阶级代言人对《资本论》的恶意攻击。 • 4、《资本论》运用的方法是辩证法。 • 在这里,马克思引了考夫曼的一段话来印证马克思的方法是辩证法。
第一版序言
• 3、《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
系。”对马克思的这句话,人们存在着不同理解:①指生产关系;②指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③指劳动的组合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统一;④ 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目的: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 4、《资本论》研究的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只有建立 起劳动二重性学说,才能解决价值的源泉问题,也才能建 立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 2、具体劳动及其特点: • ①含义; • ②特点: • a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不同的; • b、各种具体劳动的质的区别,形成社会分工; • c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一卷)课件1-4-10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一卷)课件1-4-10

2021/4/20
第四章第一节
14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一卷第十章)
“那些既不提供必要生活资料,也不为制造必要 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中生产力的提高, 不会影响劳动力的价值。”(Ⅰ367)
2021/4/20
第四章第一节
15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一卷第十章)
三、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资本内在的动机
2021/4/20
第四章第一节
4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一卷第十章
2021/4/20
第四章第一节
5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一卷第十章)
一、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如何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通过绝 对延长工作日来提高剩余价值率。但是,工作日的延 长是有上限的。在工作日不能延长的情况下,能否提 高剩余价值率呢?能,这就是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 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 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提高剩余价值率。
2021/4/20
第四章第一节
9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一卷第十章)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情况下, 剩余劳动的延长必然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 不是相反,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是由于剩余劳动的延 长。”(Ⅰ365)这就是说,只有劳动力价值自身下 降才能使必要劳动时间真正下降,而不能是剩余劳动 时间挤占必要劳动时间使之缩短。
2021/4/20
第四章第一节
2
第四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一卷第四篇) 第四篇共有四章,即第十章到第十三章。 第十章阐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原理和实现机制; 第十一章从协作角度谈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揭 示在协作的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揭示资本主 义生产管理的二重性;

马选《资本论》PPT课件

马选《资本论》PPT课件




史 观 ) 政 治 经
政 治 经 济 学


•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
•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910年,《资本论》第四卷出- 版,考茨基整理
8
• •
1818年,出生 1842年,德国科伦,《莱茵报》主编(1843年3月退出)
• 1、论文普遍出现问题 • (1)论点不清晰 • (2)结构框架缺乏逻辑性(论证) • (3)观点性错误 • 论点、论据、论证
-
44
(三)论文写作建议
• 2、怎么写 • (1)别人都怎么说? • (2)你的创新点?(两三句话表达清楚) • (3)怎么论证具有说服力?
• 注意事项: • (1)选题要小 • (2)看相关权威书籍和文章
-
12
二、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
-
13
二、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
-
14
二、主要内容
• 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 • 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 • 第三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 第四册:剩余价值理论。
-
15
“……长不处论,我即二的它著、们作是有主一什要个么艺缺内术点的容,整它体们。却”有一个



史 观 ) 政 治 经
政 治 经 济 学


• 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
•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整理
• 1910年,《资本论》第四卷出- 版,考茨基整理

资本论选读完整(新)ppt课件

资本论选读完整(新)ppt课件
精选课件
思考题: ▪ 文中主要讲了几层意思? ▪ 原文理解:P38第2段最后一句。
P38第3段。 P39第1段第二句。 P42第3段最后一句。
精选课件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 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 ▪ 1、体系结构和内容 ▪ 这一卷共七篇25章。从体系结构来说,共分成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篇,原文三章,都作了节选),这部分的
第一卷 资本Βιβλιοθήκη 生产过程▪ 第三部分(第七篇,原文共五章,这里节选了其 中4章的部分内容),这部分考察资本的积累过 程,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揭示资 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2、方法 ▪ 本卷着重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 ▪ ①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 ▪ ②分析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商品
▪ 5、预告《资本论》分卷出版计划及其内容。
精选课件
第二版跋
▪ 第二版跋写于1873年,讲了四个问题: ▪ 一、指出第二版的修改情况。 ▪ 二、《资本论》的创作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具
有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以后,资产阶 级政治经济学的丧钟就敲响了。因为这时随着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阶级政治经 济学就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了,无产 阶级也要求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就应运而生,《资本论》就是为此目 的而创作的。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序言写于1867年,共14段,说明了 五个问题:
▪ 1、指出《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关系。 ▪ 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搜集资料研究政治经济学,计划写
一本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即 《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计划出6分册:《资本》、 《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 《世界市场》。《资本》出版了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 马克思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撰写《资本论》。 ▪ 2、指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必须用抽象法。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9

先门
生大
从学
北师
京生
开欢
会迎
回王
校亚

10
郭大力教员自存的1938年版《资本论》
11
12
13
内容提要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与《资本论》写作简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引发的思考
14
一、马克思 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 源与《资本论》简介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0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 (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 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 力来代替。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28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剥削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9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表面现象: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家—利 息; 大土地所有者—地 租; 劳动者(工人)— 工资。
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
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商品拜物教
38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 规律。主要要求、
作用形式、作用 条件、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
3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

《资本论》选读教学讲义共250页

《资本论》选读教学讲义共250页
12
《资本论》第1卷介绍
13
一《资本论》第1卷对象和中心
1、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 产过程,是资本的直接 生产过程,是在生产过 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 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是纯粹的生产过程。
2、中心是剩余价值的生 产问题,分析了剩余价 值的生产前提、生产过 程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等问题。
14
二 《资本论》第1卷的结构
法是唯物辩证法;还有研究方法 和叙述方法、典型分析法和抽象 法。
9
中心和结构
第1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2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1卷:资第本3卷的:生资产本过主义程生,产中总心过分程析,中剩心余分价析值剩的余生价值产的过分程配 第2卷:第资4卷本:的剩流余通价值过理程论,,中中心心分分析析剩剩余余价价值值的的理论实史现过程 第3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2、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3、是分析当代西方资本
主义的理论基础。 4、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精 髓。
8
三 《资本论》对象、体系方法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 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研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2、《资本论》的中心和结构: 3、《资本论》的方法:基本方
18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必须运用抽象法问题。1-4
1现在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我18 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初篇和续篇相隔很 久,是由于多年的疾病一再中断了我的工作。
2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中。这样做不仅是 为了联贯和完整,叙述方式也改进了。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 前书只是略略提到的许多论点,这里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相 反地,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关于价值 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历史的部分,现在自然完全删去了。但是前 书的读者可以在本书第一章的注释中,找到有关这两种理论的 历史的新材料。

资本论-选读教学讲义

资本论-选读教学讲义

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主
要内容。《资本论》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18
3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 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 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 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是指价值形式和更有内容、更 为复杂的资本、工资、地租等形式相比较,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 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 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
他看到了,商品之所以能等
同、能相互交换,是因为一
切商品具有同质性,但他不
知道这个本质上等同的东西
20
而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产品的商品形 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 形式。社会形式意义上的商品形式和价值形 式是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的细胞形式。形式有两
个含义:一个是与内容对应的表现形式,一个是与生 产力对应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这里的商品是资产 阶级经济社会的细胞,“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 商品的价值形式,”这里的形式是指劳动产品或商品 的具体社会形式。“经济的细胞形式”这里的形式是
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
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交换关系是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突出方面,所以单独列出)。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
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当时英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典型国家,所
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英国的材料为例证。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
表现形式。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 象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确是琐事,但这 是显微镜下的解剖所要做的那种琐事。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

资本论课件PPT课件

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探讨
01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社会总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生产资料用于满足生产消
费,消费资料用于满足个人消费。
02 03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需要满足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条件。价值补偿要 求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实物替换要求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得 到替换。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 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剖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 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剩余劳动时间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被资 本家强制进行剩余劳动,创造出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 造的新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01
资本论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资本论定义与核心思想
资本论定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 表作,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核心思想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 论,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揭示 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导读课件 第十讲 所谓原始积累

资本论导读课件 第十讲 所谓原始积累

用。
• 问:如果资本突然性的扩张会不会造成工资的上 涨呢?工资短期上涨可能吗?
• 答:可能,但资本家有办法。 • 劳动价格的提高被限制在这样的界限内,这个界
限不仅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不受侵犯,而且还 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 问:那资本家是靠什么实现? • 答:产业后备军。 • 大体说来,工资的一般变动仅仅由同工业周期各
个时期的更替相适应的产业后备军的膨胀和收缩 来调节。因此,决定工资的一般变动的,不是工 人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动,而是工人阶级分为现役 军和后备军的比例的变动,是过剩人口相对量的 增减,是过剩人口时而被吸收、时而又被游离的 程度。
• 问:那为什么会看到有的人工资高有的人工资低,而且有人涨工资有 人降工资呢?
• 答:这里讲的是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的故事,即工资的一般规律, 而你看到的则是局部的现象,是工人阶级内部的差别。庸俗经济学就 是拿这些事情来分散你的注意力,从而让你忘掉工资的本质的。
• 经济学的上述虚构,把调节工资的一般变动或调节工人阶级即总劳动 力和社会总资本之间的关系的规律,同在各个特殊生产部门之间分配 工人人口的规律混为一谈了。例如,由于市场情况良好,某一生产部 门的积累特别活跃,利润高于平均利润,追加资本纷纷涌来,这样, 对劳动的需求和工资自然就会提高。较高的工资把较大一部分工人人 口吸引到这个有利的部门,直到这里劳动力达到饱和,工资终于又下 降到以前的平均水平,如果工人流入过多,甚至会降到这个水平以下。 那时工人流入该生产部门的现象不仅停止,甚至还会发生流出现象。 在这里,政治经济学家就以为看到了,随着工资的提高,工人人数 “在何处以及如何”绝对增长,而随着工人人数的绝对增长,工资 “在何处以及如何”下降;但是事实上,他所看到的,只是某一特殊 生产部门的劳动市场的局部波动,他所看到的,只是工人人口按照资 本变化不定的需要而在各投资部门之间分配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三篇)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 总过程(七篇)
一、《资本论》第一卷 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 共七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篇:通过对商品和货币本质、商品经济
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分析,创立了马 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2、第二-六篇:通过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创立了马克思 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资本论>选读》第十讲 《资本论》的理论要点及其现实意义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张燕喜教授
2011
《资本论》的理论 要点及其现实意义
目录
• 第一部分:《资本论》 的理论要点
• 第二部分:学习《资本 论》的现实意义
• 论文题目及其要求
《资本论》的理论要点
《资本论》: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七篇)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及其历史作用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二、《资本论》第二卷 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二卷概述
• 标题:资本的流通过程。 • 内容为三部分:一是第一篇资本
循环理论;二是第二篇周转理论; 三是第三篇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 论。
产业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再生产过程。
资本循环周转理论概述
• 研究了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 阐明了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形态的 变化、循环的条件、周转的方式 以及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 影响,从而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客 观规律。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导论
• 社会总资本是全社 会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是社会资本的各个 独立部分运动的总 和。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理论
• 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 再生产,叫简单再生 产。虽然简单再生产 不是人类社会再生产 的典型形式,但它却 包含了再生产的基本 规律。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理论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概述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至三篇的 主要内容。
这是第三卷的基础理论。中心是 阐明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之间如 何分配,重点是利润的平均化。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内容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理论 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三、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理论 四、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归结
3、第七篇:通过对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的考 察,说明剥夺者要被剥夺的历史趋势,创立 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一、《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一)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之小结
商品交换产生的条件 商 品的特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特性 货币本质、职能和流通规律
地租理论归结
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特征。 级差地租。这是由土地生产率的差别而
形成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 润。 绝对地租。这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 所有权的垄断而取得的地租。 非农业用地地租。 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
一个基础 一个中心
三个过程
《资本论》 归结
三条线索
十大理论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归结
商业利润论。中心是阐明商业资 本的职能和如何参加利润的平均化。
一.商业资本。 二.商业利润。 三.商业资本的周转。
第五篇 借贷资本理论概述
• 该篇考察生息资本和信用理论,其中 心是揭示借贷资本是如何参与对剩余 价值的瓜分的。马克思考察了货币资 本独立化为生息资本及其有关的一系 列问题。本篇所研究的生息资本,是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借贷资本,借贷资 本作为货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是产 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二重的派生形式。
• 1、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3、利润率变化的规律 • 4、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6、个别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
第四篇概述
• 商业利润论。中心是阐明商业资本的职 能和如何参加利润的平均化。
• 马克思考察了商业资本的形成、特点和 作用,分析了商业资本如何参加利润的 平均化,阐明了商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 值的规律,揭示了商业剥削的特点。
借贷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 利息率
二、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资本 三、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四、虚拟资本
第六篇 地租理论概述
• 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地 租的不同形式、形成条件以及产 生原因,说明了超额利润是怎样 转化为资本主义地租,土地所有 者是如何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 从而揭示了这一领域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特点。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 现条件
2、两大部类内部的比例关系 3、固定资本补偿中的比例关系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
• 社会总资本的扩 大再生产,是一 部分剩余价值转 化为资本,生产 在规模扩大的条 件下重复进行。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
1、资本积累的两个条件以及 两者间的平衡
2、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3、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4、扩大再生产的基本类型
三、《资本论》第三卷 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 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分七篇。一 至六篇主要说明“三家一主”(产业 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 大地主)怎样瓜分剩余价值。第七篇 是个总结。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产 业利润论(一至三篇)、商业利润论 (四篇)、利息论(五篇)、地租论 (六篇)和总论(七篇)。
一个结论
一个基础 一个中心
基础:劳动价值论
中心: 剩余价值
三个过程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流 通过程、分配过程。
商品拜物教 价值规律
一、《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二)第二篇-第六篇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结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第七篇资本积累理 论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之 (三)第七篇资本积累理论的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
资本积累的源泉和 扩大资本积累的途径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第一阶段 (购)
货币资本
第二阶段 (产)
生产资本
空 间并存、时间继起
第三阶段 (销)
商品资本
二、资本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中心是阐明个别资本运动的 速度和效益。
• 资本周转方式 • 资本周转时间 • 资本周转效果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
• 从宏观的角度研 究社会总资本再 生产和流通,从 而揭示社会再生 产的实现条件和 按比例发展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