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 43页)

合集下载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染。

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医院、诊所、门诊部、卫生院、妇幼保健院、产院、结核病防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疗养院、康复医院、保健站、血站、医务室等。

1.2 名词术语 1.2.1 医院消毒(&Sinf6CtdriinhOSpiul):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2.2 媒介物(vectors):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1.2.3 消毒合格(disinfestdri gualified):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1.2.4 疫源地消毒(disidectdri Ofepiderl)lcli:)cui):本规范中是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1.2.5 随时消毒(concurTent disilllect。

):本规范是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1.2.6 终末消毒(temnnal disil7lechonh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1.2.7 预防性消毒(onive dislillech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在医疗机构中,消毒技术是确保医疗工作安全和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消毒操作不仅可以预防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还能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十分重要。

消毒原则•彻底性:消毒应当全面彻底,确保消灭所有致病微生物。

•安全性: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环保性: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消毒方法和材料,减少污染。

•持久性:消毒效果应持久,有效防止再次被污染。

消毒对象医疗机构中需要进行消毒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器械:手术刀、钳子、镊子等需经消毒后再使用。

•医疗设施:手术室、诊疗室、病房等需要定期消毒。

•医疗废物:废弃药品、废弃器械等需要在严格消毒后处理。

•环境表面:地面、墙壁、家具等需要定期消毒,以保持清洁卫生。

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方法•高温消毒:利用高温蒸汽灭菌器等设备进行消毒,适用于耐高温的器械。

•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对空气、水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能有效杀灭微生物。

•辐射消毒:通过辐射杀菌灯等设备进行消毒,适用于不易受高温和化学药剂的物品。

化学消毒方法•醇类消毒剂:如酒精、碘酒等,适用于皮肤、玻璃器皿等的消毒。

•氯化消毒剂:如含氯消毒液、次氯酸等,对细菌、病毒有较强杀灭作用。

•过氧化氢:能迅速分解为水和氧气,无毒性,对环境无害,适用于多种场所和表面消毒。

消毒操作规范操作流程1.准备阶段:收集消毒所需材料,确认消毒对象。

2.清洁:对待消毒对象进行清洁,去除污垢。

3.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操作。

4.通风:消毒后对环境进行通风,排出残留气味。

5.记录:记录消毒时间、方法和消毒剂的使用量。

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不可擅自更改消毒方法或剂量。

•**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和消毒剂的有效期,确保消毒效果。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消毒剂引起过敏或中毒反应。

结语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于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医护人员、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对于消毒剂和器械的使用,应 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确保 其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对于不规范或违规使用消毒剂 和器械的行为,应进行严肃处 理和惩罚,以保障医疗安全和 公共卫生。
03
医疗机构室内空气消 毒
紫外线消毒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消毒原理
利用紫外线照射,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核酸结构, 导致其失去生物活性。
04
医疗机构室内物体表 面消毒
化学消毒法
01
02
03
含氯消毒剂
使用浓度为500mg/L的含 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洒 。
过氧化氢
使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 进行擦拭或喷洒。
酒精
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 行擦拭或喷洒。
物理消毒法
高温消毒
使用高温蒸汽或红外线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紫外线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
消毒剂应选择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等特性的产品,以确保有效杀灭病原 体,同时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并按 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操作。
对于剧毒或高毒性的消毒剂,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
将化学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要求配置成消毒液,用 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室内空气中。
消毒原理
利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
注意事项
消毒时应关闭门窗,人员必须离开;消毒后应开 窗通风,以免对人员造成不良影响;消毒剂应储 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 高温。
使用方法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 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 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5、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 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 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 意事项。(按说明书使用)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 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a)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 效果的消毒方法: c)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 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一、适用范围 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 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 用于各类物体表面。
清洗与清洁
二、清洗与清洁方法 1、清洗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 消毒供应中心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 干燥和检查保养。手工清洗适用复杂器械、 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 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具 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清洗消毒及灭 菌技术作用规范》的要求。
管理要求
•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 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 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 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 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管理要求
•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 核,存档备案。 • 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 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 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 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工作实际,为 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 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 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份: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在医疗机构中,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一、消毒的重要性医疗机构是各种病原体容易聚集和传播的场所。

患者的身体状况往往较为虚弱,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而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也会频繁接触患者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如果不做好消毒工作,病原体就有可能在医疗机构内传播,导致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消毒工作是医疗机构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严格执行,确保万无一失。

二、消毒的基本原则1、清洁为先在进行消毒之前,必须先做好清洁工作,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有机物。

因为污垢和有机物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效果,降低消毒的效率。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例如,对于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可以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对于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以选择环氧乙烷灭菌或者低温等离子灭菌等。

3、确保消毒效果消毒工作必须达到规定的消毒效果,确保杀灭或去除病原体。

同时,要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4、防止再污染消毒后的物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再污染,如妥善包装、存放于清洁干燥的环境等。

三、消毒的方法1、物理消毒法(1)热力消毒包括煮沸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等。

煮沸消毒适用于餐饮具、毛巾等小件物品的消毒,将物品完全浸没在水中,加热至沸腾,保持 15-30 分钟。

压力蒸汽灭菌则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消毒方法,适用于医疗器械、敷料等物品的灭菌,需要在特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进行。

(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但穿透力较弱,只能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时,要保证灯管的强度和照射时间符合要求,同时要注意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灭菌管理1、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

2、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3、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4、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指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

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茵包使用;5、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淹,均应视为受到污染。

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6、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7、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8、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

无菌物品储存架、柜,每日用含250-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一次。

9、分类放置,顺序发放取用。

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二)紫外线1、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

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4、注意事项(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

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三)戊二醛1、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酸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0mini。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5-04-05发布?????2015-08-01正式实施3.术语和定义3.1 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通示为10-n 。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3.13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是疾病传播的高危场所 消毒技术规范对于医疗机构的重要性 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共同预防疾病传播
预防感染:消毒技术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降低感染风险 提高医疗质量:消毒技术可以保证医疗器械、环境的清洁,提高医疗效果 保障患者安全:消毒技术可以减少交叉感染、传播疾病的风险,保护患者安全 遵守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
定期对消毒设 备进行检查和 维护,确保其
正常运行
空气净化技术:采用高效过滤、紫外线、臭氧等方法净化空气
空气消毒技术:采用紫外线、臭氧、化学消毒剂等方法杀灭空气中 的微生物
空气净化与消毒的区别:净化是去除空气中的尘埃、异味等,消毒是 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消毒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控制消毒时间,注意 安全
添加标题
制定国际化消毒 标准的必要性: 通过制定国际化 消毒标准,可以 促进不同国家和 地区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提高医 疗机构的消毒水 平,降低感染风
险。
添加标题
推广国际化消毒 标准的措施:通 过国际组织、学 术会议、培训课 程等方式,加强 国际间的交流与 合作,推广国际 化消毒标准,提 高全球医疗机构
消毒记录:详细记 录每次消毒的时间、 方法、使用量等信 息
消毒效果评估:定 期对消毒效果进行 评估,确保消毒效 果符合标准
不合格处理:对不 合格的消毒过程进 行及时处理和记录
消毒效果的评估 方法:微生物学 检测、化学检测 等
消毒效果的反馈 机制:定期对消 毒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 采取措施设备类型:高压蒸汽菌器、干热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
设备选择:根据消毒物品的种类、数量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Compa第n1y4页name
消毒灭菌基本标准—职业防护
应依据不一样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 职业防护办法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清洗等 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办法 ,防止或降低利器伤发生。
不一样消毒、灭菌方法防护以下: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明术规范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处理应符合国家当初公布要C求om要pa第求n6y页 name
CSSD不一样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
区域
操作
防护着装
圆帽 口罩
隔离衣/防水围 裙
专用鞋
病房
污染物品回收

Δ
• 污染
器械
分类
查对




去污区
机械
清洗
装载
手工清洗器械和用 具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擦拭不一样患者单元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
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 用后统一清洗消毒, 干
燥备用。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Compa第n1y6页name
清洗和清洁注意事项
•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物品, 应用清洁剂浸泡 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复杂物 品应拆开后清洗。
• 注意事项 使用清洁剂, 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每次处 理工作结束后, 应马上消毒清洗器具, 更换个人防护用具, 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气性坏疽污染处理流程应符合 《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和要求。应先采取含氯或含溴消 毒剂1000mg/L-mg/L浸泡30-45min后 有显著污染物 时应采取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浸泡最少 60min后, 再按本标准5.3-5.8进行处理。④突发原因不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放映结束
感谢聆听!


管理要求

对消毒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与 监测,及时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 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应先清洗,再消 毒或灭菌。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 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 再消毒,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 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 毒。

管理要求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 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并具 体落实。

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 作人员的培训。
管理要求

使用中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 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 菌。


*内镜的清洗应遵循国家有关规定。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耐热、耐湿:应首选压力蒸汽灭 菌。 不耐热、不耐湿:应采用低温灭 菌法。 不耐热、耐湿:应首选低温灭菌 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 灭菌剂浸泡灭菌。 耐热不耐湿:可采用干热灭菌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外来医疗器械 必须由本医疗 机构重新灭菌后使用。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 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不同患者间应更换布巾。各种 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使用,统一清洗消毒,干燥 备用。
清洗与清洁方法
注意事项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 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 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 应进行清洁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本演示将介绍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分类和等级、流 程和步骤、医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及监督与评估,最后总结结论。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重要性
1 病菌防控
有效消除病原微生物,降 低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的 风险。
2 患者安全
减少医疗机构内患者感染 的可能性,保障患者的安 全与健康。
分为环境消毒、设备消毒、器材消毒和人员消毒。
等级
按照消毒的目的和严重程度划分为三级:一级是基础消毒,二级是常规消毒,三级是特殊消 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要的消毒工具和材料,准备消毒区域。
2
清洁准备
清洁和预处理目标区域,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操作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药剂进行操作。
3 信任与声誉
确保医疗机构符合消毒标 准,建立信任与良好的声 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基本原则
1 全面性
包括对环境、设备、器材和人员等方面的消毒要求。
2 可行性
要符合实际操作,能够在医疗机构中有效实施。
3 科学性
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消毒技术的有效性。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分类和等级
分类
医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1 正确操作
按照医疗器械消毒技术规 范的要求,使用正确的消 毒方法和药剂。
2 有效监测
3 质量管理
监测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 确保灭菌率符合标准。
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消毒 管理制度,保证消毒质量。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监督与评估
1
监督机制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与评估。
2
培训和考核
开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是指医疗机构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应遵循的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 消毒剂的选择: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场所和物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酒精等。

2. 消毒操作要求: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消毒知识与技能,正确使用消毒剂和器械,掌握消毒剂的浓度、接触时间等参数,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频率: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风险程度制定合理的消毒频率,保持病区、手术室、医疗设备等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4. 消毒记录:医疗机构应建立消毒记录,记录消毒时间、消毒剂浓度、消毒区域等信息,用于监督和追溯。

5. 消毒设备的维护与验证:医疗机构应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验证,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消毒效果的稳定性。

6. 废弃物处理: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其中包括医疗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等的消毒和处置。

7. 个人防护:进行消毒工作的人员应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确保自身安全。

8. 应急措施:医疗机构应拟定消毒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和传播。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也是医疗机构良好卫生环境的重要保证。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 引言医疗机构是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消毒技术的规范应用对于保障医疗机构的安全和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消毒技术的规范要求,涵盖了清洁消毒、物品消毒和空气消毒等方面。

2. 清洁消毒清洁消毒是医疗机构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去除可见污物、减少可繁殖细菌的数量,提供一个干净的工作环境。

下面是清洁消毒的规范要求:2.1 清洁工具清洁工具应该经过定期的清洗和消毒,以确保其无菌。

使用过的清洁工具应先清洗,然后放入消毒设备中进行消毒。

消毒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消毒效果,并且要经过定期维护和检验。

2.2 清洁剂清洁剂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且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配比和使用方法。

清洁剂的使用量应符合规范,既能有效清洁,又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

2.3 清洁区域医疗机构的清洁区域应划分明确,并设置相应的标识。

清洁区域的清洁工作应定期进行并记录,特别是易被忽视的角落和狭小区域。

清洁区域的空气流通应良好,以促进干燥和消毒效果的提高。

3. 物品消毒医疗机构内的物品消毒是对用于医疗过程中接触患者及污染源的各类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物品消毒的规范要求:3.1 消毒剂选择消毒剂应根据不同物品的材质和用途来选择,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不损坏物品。

合适的消毒剂应具备广谱杀菌的特性,并且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3.2 消毒方法物品消毒可以采用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的方法。

物理消毒包括高温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消毒包括氯化物消毒、醛类消毒剂等。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应根据物品的特点和卫生要求来决定。

3.3 消毒周期消毒周期应根据不同物品的使用频率和卫生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物品消毒周期为每日或每周进行一次。

经常性接触患者体液或有机污物的物品,应增加消毒频率。

4. 空气消毒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医疗机构交叉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空气消毒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空气消毒的规范要求:4.1 空气消毒设备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空气消毒设备,例如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空气过滤器。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5-04-05发布2015-08-01正式实施3.术语和定义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通示为10-n 。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斯伯尔丁分类法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一、消毒概述医疗机构消毒是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以减少或杀死潜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菌或病毒。

消毒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制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是必要的。

二、消毒环境1. 医疗机构应设置专门的消毒室,室内应保持整洁、干燥、通风良好。

2. 消毒室内应设置消毒设备和工具,如高温消毒柜、紫外线消毒灯、气体消毒机等。

3. 消毒室内的地面和墙面应使用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消毒器具1. 医疗机构应根据具体需要配备各类消毒器具,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

2. 消毒器具应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操作。

3. 使用消毒器具前,应先进行清洗和除菌处理,确保器具表面无明显污物。

四、消毒操作1. 掌握正确的手消毒方法:用流动水洗手,涂抹适量的洗手液,揉搓双手并擦拭干净,使用酒精洗手液时需注意揉搓至酒精蒸发。

2. 消毒液的配制应按照比例准确混合,确保浓度达到消毒要求。

3. 对于不同物品和设备的消毒,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

4. 消毒设备应安装正确,使用时应遵循操作流程,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的效果和安全。

五、消毒监测1.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消毒监测,包括对空气、物品和设备的微生物检测。

2. 消毒监测应有专门的检测人员进行,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和设备。

3. 消毒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对于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员工培训1.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员工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消毒工作的认识和技能。

2.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原理、消毒操作规范、消毒器具和消毒液的正确使用等。

3. 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实际操作,通过示范和练习,提高员工的操作能力。

七、消毒记录和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消毒记录管理制度,对所有的消毒操作进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 43页)附录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04-05 发布 2012-08-01 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张流波、姚楚水、陈顺兰、班海群、胡国庆、张宇、丁炎明、陆群、钱黎明、刘坤、邢淑霞、任伍爱、黄靖雄、贾会学、要慧、黄辉萍。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 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 部份: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 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 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 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 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 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 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 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清洁 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 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 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 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 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 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 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 通示为10-n 。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 -6为10,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 斯伯尔丁分类法 E. H. Spaulding classification1968 年E. H. Spaulding 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中(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中(non-critical items)。

3.13 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 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15 低度危险性物品 non-critical items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3.16 灭菌水平 sterilization level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3.17 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8 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9 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20 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 或%(g/100mL )浓度表示。

3.21 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3.22 中和剂 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3.23 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3.24 暴露时间 exposure time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

3.25 存活时间 survival time,ST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min )。

3.26 杀灭时间 killing time,KT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min )。

3.27 D 值 D value在设定的条件下,灭活90%的试验菌所需的时间(min )。

3.28 消毒产品 disinfection product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3.29 卫生用品 sanitary products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

3.30 菌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4.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4.3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4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4.5 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4.6 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4.7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4.8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4.9 医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应遵照附录A 的规定,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

5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5.1 基本要求5.1.1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5.1.2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

5.1.3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5.1.4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5.1.5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