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法律案例及分析青少年(3篇)

法律案例及分析青少年(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21年5月,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

被告人小王(化名),男,16岁,系某中学初三学生。

小王因家庭经济困难,加上对网络游戏的热衷,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后,小王选择在深夜潜入邻居李某家中盗窃。

经调查,小王共盗窃了李某家中的现金、电子产品等财物,价值人民币2万余元。

二、案件经过2021年6月,李某在家中发现自己家中财物被盗,遂报警。

警方经过调查,迅速锁定了嫌疑人小王。

在警方的审讯下,小王交代了其盗窃的事实。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案件审理案件移送至某市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对小王进行了审理,并充分考虑了其未成年人的身份、犯罪动机、悔罪表现等因素。

法院认为,小王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但鉴于其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认罪态度良好,悔罪表现明显,故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四、案例分析1.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王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忙于工作,对其关爱不足,导致其产生盗窃的念头。

(2)学校因素:小王所在的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也未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3)社会因素:网络游戏的普及,使得一些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导致其价值观扭曲,追求物质享受。

2.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小王已满16周岁,其盗窃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关心其生活,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分析报告

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分析报告

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分析报告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本篇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解读2023年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

引言2023年,青少年犯罪现象持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青少年犯罪对社会治安、公共秩序和青少年群体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迫切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第一部分:青少年犯罪类型在2023年,青少年犯罪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其中,盗窃、暴力伤害和网络犯罪是主要的青少年犯罪类型。

一、盗窃盗窃是2023年青少年犯罪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青少年盗窃的主要动机包括社会经济压力、缺乏监护和攀比心理等。

重要的对策是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

二、暴力伤害与往年相比,暴力伤害在2023年青少年犯罪中呈上升趋势。

这一现象与社会失范、道德败坏、家庭教育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修养。

三、网络犯罪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在2023年青少年犯罪中崭露头角。

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防范意识。

第二部分: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2023年青少年犯罪的涌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暴力、婚姻不幸福、缺乏家庭温暖等问题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出现。

加强家庭教育和关怀,为青少年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价值观混乱等问题都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

应该加强社会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个体因素青少年个体因素对于其犯罪行为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问题、自我认同困难、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等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

本文将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1. 社会经济压力:当前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加剧,许多家庭生活负担沉重。

一些青少年受到贫困、失业或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的影响,缺乏物质享受和尊严感,通过犯罪活动来获取物质需求。

2. 教育水平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一部分青少年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个人发展的机会。

这些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自卑,面临就业竞争压力,导致选择犯罪活动。

3. 社会价值观扭曲: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一些不良价值观如物质主义、暴力倾向等在社会中泛滥,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从而犯罪。

二、家庭因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许多家庭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和关心,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追求刺激和快乐的冲动推动他们参与犯罪活动。

2. 家庭暴力和亲子关系紧张:虐待和暴力在家庭中的存在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这种不稳定和暴力的环境中,青少年可能学习到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对他人的不尊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

3. 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经济条件差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家庭可能会驱使青少年选择违法犯罪手段来改善生活状况。

三、个人因素1.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难以抵御错误的诱惑。

他们往往冲动、好胜,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从而选择犯罪行为。

2. 心理问题:一些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过度自信等。

这些个人因素增加了他们参与犯罪的可能性。

3. 良好社交能力缺失: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使一些青少年难以适应社会,无法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不可忽视,深入了解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对于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存在哪些问题?1.1 性格与环境因素青少年个性不成熟,不懂得防范意识,缺乏自我控制、自我调适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这种对自我控制和自我宣泄的不足可能导致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犯罪。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环境中的负面影响或家庭中的不和谐与教育不到位可能加重年轻人犯罪的风险。

1.2 生活压力青少年犯罪的另一大原因是生活压力。

现在社会对学生学习的优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学习方面要求逐年加强,这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从中逃避的做法就是犯罪行为。

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异化的社会文化,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原因。

1.3 犯罪氛围的影响犯罪氛围的强大影响力不可小觑。

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如不良电影、网络游戏等,以及犯罪人员的“用力说服”和“暴力煽动”,都会影响年轻人对犯罪的认识。

二、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2.1 改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性格和道德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规范。

家庭成员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习惯,让他们远离不良信息和犯罪思想。

2.2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学校的安全和管理问题应加强关注。

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作为根本目标。

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 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干预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政府部门还应对青少年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平衡、开放的心态和意识。

三、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如何?3.1 心理治疗的意义心理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方法之一,具有多方面的治疗功能。

青少年犯罪需求分析报告,1200字

青少年犯罪需求分析报告,1200字

青少年犯罪需求分析报告青少年犯罪需求分析报告一、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了解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需求,有助于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二、需求分析1. 心理需求:青少年是一个处于发展阶段的群体,他们面对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较大。

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家庭问题、学习压力等原因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寻求通过违法活动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因此,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2. 教育需求:青少年犯罪可能与其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关。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学教育和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程、推广青少年法制知识手册等方式,提高青少年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从而增强其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

3. 社会需求:青少年犯罪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小的威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应对。

建立健全社会防控体系,加强社区和学校的安全管理,提升社会的安全感,是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迫切需求。

此外,也需要通过建立青少年犯罪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和协调,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对犯罪线索的追查。

4. 就业需求:青少年犯罪与其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青少年可能由于家庭贫困、失学等原因,缺乏合法的经济来源,从而产生通过违法活动来获取利益的动机。

解决青少年的就业问题,提供适合他们的职业培训机会,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从根本上减少犯罪问题的发生。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咨询网络,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 开展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

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增强他们对法律和道德的认识与尊重,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 加强社会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和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巡逻,建立健全社会防控体系,提高社会的安全感。

4. 建立青少年犯罪信息共享平台。

少年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少年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起少年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对策。

二、案例介绍案例一:小明(化名),男,15岁,某中学初中生。

因盗窃同学财物被学校开除,后因涉嫌抢劫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三、案例分析1. 犯罪原因(1)家庭原因:小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离异,缺乏关爱。

他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导致心理失衡,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原因:小明所在的学校教育方式较为严厉,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校园中,他感受到了压抑和歧视,导致心理扭曲。

(3)社会原因:当前社会风气较为复杂,一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网络游戏的普及使得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荒废学业,导致价值观扭曲。

2. 犯罪特点(1)低龄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案例中的小明仅15岁。

(2)团伙化:部分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化特点,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3)暴力化:部分青少年犯罪手段残忍,以暴力手段实施犯罪。

3. 法律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不良信息。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人性化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3)净化社会风气: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同时,加强青少年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4)加强法律援助:对于涉案的未成年人,要充分考虑其成长环境,给予适当的法律援助。

同时,加强社区矫正,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四、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净化社会风气和加强法律援助,有望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注:本文案例为虚构,旨在分析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对策。

)第2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6月,某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

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标签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指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会
给他人贴上某种标签,这个标签会影响其行为和社会身份。

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在法
律上犯下的违法行为。

标签理论认为,某些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被贴上的标签会影响其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问题中,往往会给犯罪少年贴上“罪犯”、“问题青少年”等负面标签。

这些
标签会导致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使他们更容易再次犯罪。

这种标签化现象阻碍了犯
罪少年的正常社会融入,限制了他们改变的机会。

青少年犯罪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犯罪少年通常来自低收入家庭、教育水平较低且
社会支持较弱的背景。

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接触到负面的社会影响,例如犯罪同伴、
毒品、帮派等。

这些环境的影响加上标签化的负面标签,使得青少年更容易陷入犯罪行
为。

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处理也存在问题。

有研究表明,对青少年犯罪的快速起诉和严厉
处罚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犯罪少年更加坚定自己的犯罪身份。

标签理论认为,社会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处理应该更加关注帮助犯罪少年改正错误,提供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的机会。

这包括提供教育机会、职业培训、社会支持等,帮助犯罪少年摆脱标签化的身份
和环境,实现自身的改变和社会融入。

青少年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青少年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以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市一名17岁的少年小明(化名),因盗窃邻居价值5000元的财物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调查,小明曾多次盗窃他人财物,此次盗窃行为是其最后一次。

在审讯过程中,小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表示悔过。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小明被判定为未成年人犯罪,并依法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三、案例分析1.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许多家庭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然而,一些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青少年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对其影响极大。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信息等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容易受到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2.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注重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提高学校德育教育质量。

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使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自觉抵制。

(3)净化社会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影视等媒体的管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4)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要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

四、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2024年8月27日
13
11
三、预防犯罪口诀
❖ 6、打架斗殴致伤残,一判就是七八年。 ❖ 孙某,17岁,旷课,不知道学习为什么,打
工修车,学驾照不想学,父母农民,要求不 严,买刀好玩,失手扎到身后同伙心脏致死, 8年刑。
2024年8月27日
12
结束语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胡锦涛访美期间送给芝 加哥佩顿中学学生们三句话:“第一句话,知识是 开启未来的钥匙。第二句话,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 桥梁。第三句话,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 望。”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 的长远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 年大计。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 的任务,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大家一起积极努力,齐抓共管,我们才能还孩 子们一方净土,还祖国未来一个美好的希望!
❖ 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 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 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 年的思想。
2024年8月27日
8
三、预防犯罪口诀
❖ 1、待业青年到处漂,这种朋友不可交; ❖ 李某,17岁, 小学, 酒店配菜, 天天一起
学,在自己家伙同他人轮奸打工女,判刑6年半。 ❖ 2、暴力性犯罪,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马
加爵,巴西杀30人少女。 ❖ 3、文化素质低,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
2024年8月27日
3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 5、闲散人员和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 梁某,17岁, 初中, 盗窃,6年,福建打工做鞋底,
❖ 4、家长示范效应。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作风不正,行 为放荡,违法犯罪,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不良习惯。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行为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长期缺席、不负责任的家庭环境,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可能会导致青少年逐渐产生犯罪倾向。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塑造青少年行为的重要一环。

如果学校教育缺失,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指导,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产生犯罪行为。

二、解决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增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向他们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4. 提供帮助和机会对于已经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机会。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并通过各种社会资源,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轨。

5. 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关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三、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和机会,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我们有望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分析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分析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分析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了解和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一些可能的根源分析:1.家庭环境问题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对其行为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内部的冲突、家庭暴力、离婚和父母缺席等问题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倾向增加。

缺乏温暖、关爱和监督的家庭环境使得青少年更容易被负面影响所吸引。

2.学校环境问题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学校环境的质量和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往往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欠缺有效管理、缺乏积极的教育方法和高质量的教师可能导致青少年的适应问题和个人发展障碍,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3.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也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根源。

青少年来自贫困家庭、缺乏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的情况下,可能为了谋求生计或者满足物质需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缺乏经济资源和社会支持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4.社交圈和同伴压力青少年对社交圈和同伴的影响往往很大。

某些社交圈中,青少年可能受到不良行为的鼓励和同伴压力,从而被卷入犯罪活动。

寻求认同感和追求冒险的欲望使得一些青少年易受这种影响。

5.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依赖物质等,可能导致他们对犯罪行为的倾向。

缺乏适当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可能使得一些青少年无法有效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困境,从而采取非法手段解决问题。

要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以上根源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家庭和社会应提供稳定的环境和积极的支持,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育和适应性培养,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心理健康支持。

通过这些综合的努力,我们有望减少青少年犯罪率,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未来。

从社会化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现象

从社会化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现象

从社会化角度分析青少年犯罪现象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而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社会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家庭社会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对于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缺乏关爱和教育,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就容易流于无序和混乱。

此外,家庭暴力、家庭成员犯罪等不良家庭现象也容易使青少年误入歧途。

其次,学校社会化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和影响对于青少年的行为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等方面,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校暴力、师生关系紧张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犯罪倾向。

此外,社会环境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青少年在社会中接收到的信息和影响非常多样化。

社会环境中的贫困、失业、不公平等因素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也包括青少年犯罪。

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相应资源和支持,易陷入犯罪的境地。

此外,社会不公平也会导致一些青少年产生强烈反叛心理,产生冲突和偏激的行为。

然而,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并不是单一的因素问题,亦非一蹴而就。

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综合性的措施。

首先,在家庭层面,鼓励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引导青少年成长,切实履行起教育责任。

其次,在学校层面,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力度。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关怀,尽量避免学校暴力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的分析,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法律应对措施,以期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

一、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走上了犯罪道路。

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因此,分析青少年犯罪法律案件,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犯罪案件特点1. 犯罪类型多样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

主要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毒品犯罪、网络犯罪等。

其中,盗窃和抢劫案件最为常见。

2. 犯罪手段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青少年犯罪手段逐渐智能化。

他们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进行犯罪,给侦查和打击带来一定难度。

3. 犯罪动机复杂化青少年犯罪动机复杂,既有物质需求,也有情感、心理、社会压力等多方面原因。

部分青少年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心理失衡,走上犯罪道路。

4. 犯罪团伙化部分青少年犯罪呈现团伙化趋势,他们相互勾结,形成犯罪团伙,共同作案。

团伙作案往往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危害性。

三、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环境不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部分家庭缺乏关爱,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压力增大,产生厌学情绪。

同时,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不良诱惑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影视、游戏等媒体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使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丧失理智,走上犯罪道路。

4. 心理因素部分青少年心理素质较差,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导致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报告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报告

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分析案例并分析其特征和原因,我们可以为制定针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案例分析在本报告中,我们选择了两个不同类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分析:抢劫和吸毒。

这些案例代表了两种常见的青少年犯罪行为,并展示了其背后的一些共同原因和特征。

2.1 抢劫案例分析案例1:X市发生的抢劫案件该案件中,涉案的青少年被发现持刀抢劫了一家商店,并威胁了店主和顾客的安全。

经过调查和审讯,我们发现以下特征和原因:- 家庭环境问题:涉案青少年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缺乏稳定的家庭支持和关爱,他在家庭环境中很少得到指导和监督。

- 社会压力和影响:该青少年身处贫困社区,面临人际关系、经济和教育等多重压力。

他的同龄人中有人涉足犯罪活动,对他产生了不良影响。

- 缺乏犯罪意识: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犯罪意识教育,该青少年没有意识到犯罪的严重性和后果。

2.2 吸毒案例分析案例2:Y市发生的吸毒案件这起案件中,一名青少年因吸毒被捕并接受法律制裁。

以下是该案例的主要特征和原因:- 良好家庭背景:这名青少年来自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间有良好的沟通和支持。

然而,他在外面结识了一些吸毒者,受到了不良的社交影响。

- 学校问题:该青少年在学校表现欠佳,经常旷课和逃学。

他逐渐与吸毒者沾上关系,并开始尝试吸毒。

- 个人问题:该青少年面临自我认同和自卑问题,使用毒品成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3. 分析和建议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家庭教育与支持:加强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提供社会资源和支持以帮助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

- 提供正面引导:建立更多社区项目和机构,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和正面引导,以减少他们受到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青少年(3篇)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青少年(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7月,某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李某,男,15岁,系该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李某因长期受到同学欺负,心生怨恨。

在一次放学后,李某持刀将欺负他的同学张某刺伤,造成张某重伤。

案发后,李某逃逸至外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案件审理此案由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李某的年龄、犯罪动机、犯罪后果等因素,依法进行了审理。

三、案例分析1. 犯罪主体分析李某作为未成年人,属于青少年犯罪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李某的年龄虽然不满16周岁,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李某的行为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2. 犯罪动机分析李某犯罪的动机是报复。

长期受到同学欺负,使李某产生了怨恨心理。

这种心理的积累最终导致了李某的犯罪行为。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因此,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3. 犯罪后果分析李某的犯罪行为造成了张某重伤,给张某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4. 法律适用分析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对李某进行了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李某不满十六周岁,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应当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因此,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了李某的年龄、犯罪动机、犯罪后果等因素,依法对其进行了判决。

四、案例启示1.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标签理论下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在标签理论的视角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标签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1. 标签理论概述标签理论是社会学家埃德温·萨瓦能够解释犯罪行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给予个体的负面标签或角色认同可能导致其进一步参与犯罪活动。

特别是在青少年阶段,由于身份建构的脆弱性,对于负面标签的接受度更高。

2.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1)家庭背景:青少年犯罪往往与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关。

例如,父母的疏忽、虐待或离异可能导致青少年对法律的不尊重并寻求违法的途径。

(2)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低下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可能使青少年难以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3)社会压力:社会压力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例如,经济贫困、社会不公平以及同伴圈子的影响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追求非法途径来满足物质和社交需求。

3.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影响(1)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犯罪活动会对犯罪者产生心理压力和不安。

他们可能感到内疚、焦虑和自卑,这可能进一步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

(2)教育受阻:受到犯罪行为的影响,青少年可能面临教育受阻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辍学、不专注学习或因狱中服刑而错过重要的学习阶段。

(3)犯罪再循环: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变青少年犯罪者的行为,他们有可能陷入犯罪再循环的恶性循环中。

这不仅对个体自身造成困扰,也对社会秩序和安全构成威胁。

4. 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办法(1)家庭干预: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非常重要。

家庭成员需要发挥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安全感。

(2)教育改革: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普及教育资源,鼓励青少年发展潜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生活技能,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3)社会支持: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经济贫困的青少年改善生活状况,并为他们创造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1. 引言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家庭环境、教育体系、社会压力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2.1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良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受虐待或忽视,进而增加其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风险。

2.2 教育体系教育是塑造孩子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然而,部分教育体系存在问题,学校教育缺乏对道德伦理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视,可能使青少年沦为违法行为的受害者或加害者。

2.3 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对青少年施加巨大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社交媒体压力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青少年选择错误的途径来应对,比如参与犯罪活动。

2.4 精神健康问题一些青少年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和关注,可能使他们产生冲动和暴力行为。

3.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3.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并发挥积极正面的榜样作用。

同时,家长还应注重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2 教育改革教育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增加道德伦理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内容。

学校应设立相关课程或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3.3 社会关怀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心理咨询服务、职业指导和活动机会等。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青少年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感。

3.4 制定有效的法律措施政府需要严格执法,制定健全的法律措施来保障青少年权益,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处罚。

此外,也应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后的教育和再教育机制。

4. 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青少年创造更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防止他们陷入犯罪漩涡中。

道德与法治高中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道德与法治高中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道德与法治高中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一、引言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焦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给予了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青少年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风险,犯罪行为的发生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因此,本文将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进行高中案例分析,以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和应对之策。

二、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小刘,一个高中生,成绩一直不错,但在与一些不良少年交往后,逐渐融入了一个犯罪团伙。

最终,小刘在一起盗窃行为中被抓,被送至警察局。

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如何防止青少年沦为罪犯成为大家担忧的问题。

2.道德视角分析青少年犯罪与道德观念的缺失或僵化有很大关系。

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往往偏重于功利性的目标,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

同时,很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道德榜样,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小刘的案例中,他追求刺激的欲望和对权力的向往使得他加入了犯罪团伙。

因此,道德观念的塑造和完善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3.法治视角分析法治作为社会稳定和正常运行的基石,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加强法律援助和教育,使青少年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同时加强社区矫治和帮教工作。

小刘案例中,如果法律的威慑力更明显,他可能不会轻易加入犯罪团伙。

三、解决途径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基石。

家长应重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对善恶的判断力和责任感。

同时,家庭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让孩子成长在一个关爱和尊重的氛围中。

2.推进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应将道德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

通过开设道德伦理等课程,让青少年接触到各种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

此外,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平。

青少年犯罪案例解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解析

青少年犯罪案例解析1. 引言青少年犯罪作为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深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解决方案。

2. 案例介绍2.1 案例一:网络欺凌小明,14岁,因在网络平台上发表侮辱性言论,恶意攻击同学,被判处拘役3个月。

2.2 案例二:盗窃小李,16岁,因盗窃邻居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2.3 案例三:校园暴力小刚,15岁,在校园内伙同他人实施暴力,致同学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3.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3.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环境恶劣、家长监护不力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3.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校园氛围不良、教师对学生关注不足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3.3 社会因素网络环境污染、社会风气不良、法制教育缺失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4. 青少年犯罪特点4.1 犯罪主体年轻化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4.2 犯罪手段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如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

4.3 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类型包括暴力犯罪、财产犯罪、网络犯罪等。

5. 解决方案5.1 家庭层面加强家庭教育,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5.2 学校层面优化教育方法,创建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法制教育。

5.3 社会层面净化网络环境,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

6. 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从多个层面预防和解决。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据报载:就福建省漳平市来说,自2002年以来,该市就有青少年犯罪案件85件140人,其中抢劫28件5人,盗窃36件48人,寻衅滋事28件15人,故意伤害5件6人,敲诈勒索3件8人,绑架2件2人,拐卖妇女1件5人,强奸1件1人,故意杀人1人。

青少年犯罪率与前几年相比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

[1]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翁做案手法,称英雄,无所顾忌,不顾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

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三)从犯罪手段来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我市一名少年犯杀人案,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

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

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比较为严重。

(四)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

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五)从犯罪身份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不时的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青少年的生活离不开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诱惑的大千世界。

当今社会难免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在一些阴暗角落滋生蔓延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相称和丑恶现象。

[2]一是社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上学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逃学,就业困难,使一些青少年整日无所事事,久而久之走上邪道;二是影视、互联网传播不健康、暴力、淫秽等丑恶的东西;三是社会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常观念的影响;四是社会上偷盗、抢劫、黄赌、斗殴、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潜移默化。

如今年发生的一起绑架案。

犯罪嫌疑人林真鸿、蒋江材在看了香港大篇《插翅难逃》之后,深受张子强的影响,便在现实生活中模仿张子强的绑架手法,绑架了漳平某私营业主吴某的岳父,企图勒索60万巨款。

(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

在行为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家庭经济差,平时很少给孩子零花钱,造成青少年去偷、抢;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下,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五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养,娇生惯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六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任其发展,不闻不问。

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二是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出法制黑板报等进行普法教育;三是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缺乏,盲目的超越阶段,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还逃学;四是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五是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校周末补课的要交补课费,无法参与补课,自认为低人一等,产生悲观,形成畸形心理;六是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七是班主任缺乏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情况缺乏全面掌握;八是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有的采取变相体罚,致使一些学生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

在校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极走上邪路。

(四)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

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的犯罪心理特征有其特殊性。

[3]犯罪的青少年的从其心理特征来看,有几种常见的犯罪心理特征:1、认知特征上犯罪的青少年的认知特征,表现在他们所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法纪观等诸方面。

青少年的核心是两个精神支柱和三种观念。

三种错误观念是: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和低级的生活观。

具有反社会倾向人生观的青少年,必定缺乏正确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理想。

失范青少年由对社会主义的无知发展到对社会主义的不满乃至对立,有的似乎还不曾想到反社会,但潜意识里有一种与社会"对着干"的成份。

青少年有严重的道德缺陷,或者说,剥削阶级的道德观恶性发展,他们不曾想到全社会利益。

青少年绝大多数法制观念淡薄,或者是个空白。

他们主张个性极端自由,个人欲望不受任何的社会约束和强制,把勇敢、英雄与亡命、莽撞混为一谈。

另外,犯罪的青少年中,有一种通过自我归因而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即对自己的种种犯罪行为都有一套正当理由。

;2、情感特征情感体验的低级性和庸俗性。

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与他们无节制地吃、喝、玩、乐等欲望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他们由此获得快感,又进一步增加无节制的欲望的产生。

情感发生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一些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是在感情冲动的情况下发生的。

情感冲动有一种强烈的、疾风暴雨般的感情体验,心理学上谓之激情,由于激情导致的违犯罪称激情犯罪。

他们由于对社会采取敌视态度,由于自卑而总觉得周围人每时每刻都在斥责自己,其心理格外敏感,激情十分突出,即容易产生激情而难以自我控制,以致导致违法犯罪,因而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常带有偶发性、残暴性。

情感的孤独性和偏执性。

违法青少年有一种孤独感,觉得自己是社会中多余的人,不管是由于犯罪而遭遇、孤立,还是因孤独而犯罪,他们确实强烈意识到自己受社会、近邻白眼相视。

3、信念特征信念缺乏症,即缺乏正确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理想。

信念畸变症,违法青少年中,大部分人心中是一种歪曲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

信念异化症,即形成一种非社会的信念。

由于违法青少年多在自己那一类朋友圈子里寻找依托,而不相信政府会给自己帮助。

"近墨者黑",在坏环境的影响下,形成无政府主义"自由观"。

4、意志特征目的选择的异常性。

就他们的意志选择来看,他们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异常需求,而他们的异常需求却又是社会不能也不应满足的。

有一些青少年模仿流行书中所描写的绑架方式,把别人的小孩劫持到秘密的地方,否则"撕票"。

对这种异常需要的追求,必将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因而具有严重的反社会性质。

行为的轻率、盲从。

轻率、盲从是违法青少年最显著的意志特点。

缺乏自制力。

违法青少年往往任性、鲁莽、散漫、放荡、无毅力等等。

不良行为习癖化。

一旦不良行为成为一种习癖,就象吃鸦片上瘾一样,意志几乎难以起到抑制作用,就会经常受情绪冲动和欲望驱使而违法,而且在违法时不感到有任何心理压力。

5、行为特征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比较集中,以偷盗扒窃为主,打架行凶次之,侮辱妇女再次。

偶发性强。

青年少犯罪时很容易为诱因直接引起的欲望所驱使,所以作案过程偶发性强,既使事先有所预谋,但从动机产生到行为的发生,时间极短,甚至可为很简单的一件小事而致伤人命。

模仿性强。

青少年犯罪手段,不少是模仿而来的。

或模仿其他犯罪分子,或从小说、影视中寻找模式。

多种犯罪集于一身。

违法青少年数罪并犯的情况比较严重,"双料货"、"多面手"较多。

这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动荡的年龄阶段,把握不住自己。

想干什么,事先缺乏周密的思考,动机容易转移。

手段凶狠。

违法青少年大多身藏凶器,动辄使用凶器,并表现出野蛮、凶狠和残忍的行径。

此外,青少年违法行为还有易受暗示的特点,有冒险而不顾后果的特点等等。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很多。

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棗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特殊时期,辨别是非能力很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而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其中,家庭环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少年的成长。

据有关部门一次对全国八省市二千余名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调查,父母分居、离异、再婚和丧偶的占24.1%,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中有犯罪记录的占20.5%。

[4]调查还表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社会当中,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增多,而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又很难收到实际效果。

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措施不力,防范不足,缺乏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