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0153

课程负责人:黄诗笺

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Biology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3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及七校联办双学位班本科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

一、教学目的

动物生物学课程是高校生物学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进化的观点,运用辩证的、比较的思想方法,系统讲授动物生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包括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地位和主要生物学特征;并从动物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描述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演变和适应,突出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强调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反映现代动物生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以及为后续课提供可能的结合点。

通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不仅较好地学习掌握动物生物学系统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而且在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能以较高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动物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动物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熟悉动物生物学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动物体的有机结构与机能、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和多样性的保护、动物的生命活动、有关生物学原理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动物演化发展上具转折性的关键门类的主要特征、进步性特征、适应于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以及各门类的代表动物,动物界的演化规律、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发展;动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讲授按每周4学时安排,全学时共54学时。

教学内容及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

教学内容

以动物系统进化为主线,以动物演化发展上具转折性的关键门类为基础,贯穿生物学原理,讲述动物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内容涵盖绪论、动物体的有机结构与机能、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动物的生命活动等四篇二十四章。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生命

第二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三节动物生物学概述

第四节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重点: 1.生命的本质和特征

2.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第二篇动物体的有机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和形态

第二节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体系

第三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重点:1.真核细胞三大基本结构功能体系

2.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及细胞的整体性

3.细胞的分化

第三章动物的组织及器官系统

第一节细胞连接

第二节动物的组织

第三节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点:1.动物四大基本组织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理解动物组织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3.动物体的整体性

第四章动物早期胚胎发育

第一节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基本模式和阶段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形式

重点:1.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基本阶段的概念

2.动物体制、体腔、体节类型,口的形成及其与动物系统进化的关系

第三篇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

第五章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Protozoa)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

2.原生动物主要类群及其特征(包括重要寄生虫)

第六章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第一节海绵动物门(Spongia)

第二节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或刺胞动物门(Cnidaria)

重点:1.海绵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

3.两门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第七章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

第一节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纽形动物

第二节假体腔动物(Protocoelomata)——原腔动物

重点:1.扁形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其意义

2.扁形动物的进化地位

3.寄生性扁虫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

4.假体腔的特征及其出现的意义

5.假体腔动物的多样性及主要类群

第八章真体腔原口动物

第一节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第二节软体动物门(Mollusca)

第三节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重点:1.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进步性特征及意义

2.3个门类动物对不同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适应

3.3个动物门的进化地位

4.3个动物门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第九章无脊椎后口动物

第一节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第二节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er)

重点:棘皮动物的生物学特征与进化地位

第十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尾索动物亚门

第三节头索动物亚门

第四节脊椎动物亚门

重点: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无脊索动物关键特征的比较

2.脊索动物各亚门的主要特征和进化地位

第十一章水栖脊椎动物

第一节圆口纲(Cyclostomata)

第二节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重点:1.鱼类的进步性特征及其意义

2.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及器官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

3.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比较

第十二章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两栖纲(Amphibia)第一节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第二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两栖纲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