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
•指南与共识•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5.05.001通信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童南伟)通信作者:童南伟,Email:buddyjun@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一㊁前言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总患病率为10.8%,因此同糖尿病一样,CKD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㊂糖尿病患者筛查白蛋白尿以知晓肾脏和心血管危险研究(DEMAND)显示,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中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为56%,高于白种人(41%)[2]㊂若将白蛋白尿作为CKD 的诊断标志之一,至少可以看出亚洲人2型糖尿病患者伴CKD 并不少见,且超过白种人㊂我国目前CKD 的首位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3],但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仍是CKD 的重要病因㊂虽然DKD 的诊断存在一些问题,且目前我国尚缺乏全国性的DKD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一些数据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如2009年至2013年文献报道的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KD 患病率为10%~40%[4⁃7]㊂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行动研究(ADVANCE)已证实即使在相同的降糖㊁降压条件下,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总肾脏事件的发生风险比经济发达地区(白种人为93.4%)高出73%[8]㊂我国DKD 在终末期肾病(ESRD)中占16.4%[3]㊂随着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攀升以及糖尿病管理水平的提高,患者寿命的延长,DKD 未来可能会成为ESRD 的首位病因㊂由于相当部分内分泌糖尿病医师对于CKD 认识往往不足,当糖尿病伴CKD 时,内分泌糖尿病医师极易盲目地将其归因为DKD,而忽略了其他一些可能引起CKD 的病因㊂糖尿病合并CKD 时,肾脏损害的病因可能是DKD㊁非DKD (non⁃DKD)㊁DKD 合并non⁃DKD㊂其中,糖尿病患者中non⁃DKD 的患病率为16%~83%㊁DKD 合并non⁃DKD 的患病率为3%~46%[9]㊂2007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KF)所属 肾脏病预后质量提议”(K /DOQI)工作组制定的糖尿病与CKD 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为了便于患者㊁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卫生政策制定者之间沟通与交流,同时与CKD 分型匹配,将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疾病命名为DKD,并建议用DKD 代替传统专业术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 ),而糖尿病肾小球病变(diabetic glomerulopathy,DG)这一病理诊断术语应当保留[10]㊂DN 侧重于病理诊断,大致与DG 的概念相似㊂但本共识为了与国际指南一致,且强调糖尿病所导致的肾脏损害并不仅仅局限于肾小球,故采用术语DKD㊂为规范我国DKD 筛查与诊断,提高广大内分泌糖尿病医师对于DKD 的认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内分泌与肾脏病学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㊂因此,本共识仅局限于内分泌糖尿病医师诊治的DKD 患者,不讨论已转入肾病专科诊治的患者㊂二㊁共识证据分级参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证据分级标准[11]㊂三㊁共识主要内容(一)DKD 的定义DKD 系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㊁肾小管肾间质㊁肾血管等㊂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ESRD㊂典型的肾脏形态学改变包括:肾小球基底膜增厚㊁系膜基质增宽㊁肾小球硬化㊁足细胞丢失;肾小管基底膜增厚㊁肾小管萎缩及细胞凋亡增加㊁肾间质炎性浸润㊁肾间质纤维化㊁管周毛细血管稀疏;出入球小动脉壁玻璃样变,尤以出球小动脉的玻璃样变更具特征性㊂(二)DKD 的临床诊断思路1.首先应明确糖尿病是否合并CKD:CKD 诊断依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表1)[12]㊂由于目前DKD 的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的标准和表1 KDIGO 慢性肾脏疾病诊断标准肾损伤标志(至少满足1条)(1)白蛋白尿(AER≥30mg /24h;ACR≥3mg /mmol 或30mg /g);(2)尿沉渣异常;(3)肾小管相关病变;(4)组织学异常;(5)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6)肾移植病史GFR 下降GFR≤60ml㊃min -1㊃(1.73m 2)-1 注:KDIGO: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GFR:肾小球滤过率;AER:尿白蛋白排泄率;ACR: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以上两项中,满足任意一项指标持续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慢性肾脏疾病㊃973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年5月第31卷第5期 Chin J Endocrinol Metab,May 2015,Vol.31,No.5指标,当糖尿病患者合并CKD时,应考虑如下㊂2.能否肯定高血糖与CKD的因果关系或者高血糖为CKD的起始病因:需结合患者病程㊁血糖控制情况㊁肾脏损害和肾脏功能下降程度㊁是否合并其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㊂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高血糖与CKD的因果关系可基本确立㊂因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机通常较晚,无法明确具体发病时间,且合并高血压㊁血脂紊乱㊁高尿酸㊁肥胖㊁风湿病及老年肾脏退行性变等其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甚至伴发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故通过病程确定高血糖与CKD的关系较困难㊂3.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有利于DKD诊断㊂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更具特异性㊂4.是否存在non⁃DKD:临床中出现如下任意情况时,需考虑non⁃DKD:(1)病程较短(1型糖尿病<10年)或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GFR较低或下降过快;(3)尿蛋白迅速增加或出现肾病综合征;(4)顽固性高血压;(5)出现活动性尿沉渣;(6)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7)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后2~3个月内GFR下降大于30%;(8)肾脏超声发现异常㊂5.转诊问题:若患者不能满足DKD诊断条件时,建议仅诊断为糖尿病合并CKD,有困难时将患者转诊至肾脏专科,并由肾脏病专家进一步明确CKD病因㊂(三)DKD的临床诊断依据至少具备以下1条:(1)能够肯定高血糖与CKD 的因果关系或高血糖为CKD的起始病因或排除了non⁃DKD㊂(2)已有病理学诊断的支持:对于已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的患者,如存在糖尿病特征性的肾脏损害的病理学证据,DKD诊断可确立㊂(四)DKD肾脏受损的评估当DKD的临床诊断确立后应进行全面的肾脏受损情况评估,评估内容为:1.DKD肾小球受累的分期:分为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㊂(1)临床分期:对于DKD的临床分期推荐使用2012年KDIGO发布的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病因⁃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尿(cause⁃GFR⁃albuminuria,CGA)分期(表2)[12]㊂GFR估算方法和尿白蛋白测定方法分别见附件1和附件2㊂诊断用G1~5㊁A1~3表示,G代表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期,A代表尿白蛋白排泄分期㊂其中,G1~2A2期且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此时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升高常由非肾脏因素所致,如血管内皮㊁血压㊁胰岛素抵抗㊁饮食及血糖等因素[13]㊂G3a~5A1期DKD患者,即正常白蛋白尿DKD(normoalbuminuria diabetic kidney disease)患者,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均占有一定比例㊂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限的研究资料显示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呈现一定的异质性,典型的糖尿病肾小球病理改变在此类患者中较G3a~5A2~3期患者少见,而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病变(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反而更为常见,提示年龄㊁血压等其他因素也可能与之相关[14,15]㊂(2)DKD 肾小球病变病理分级:糖尿病伴DKD一般无需作病理诊断,若已获得肾脏穿刺活检标本,建议进行肾小球病理分级㊂推荐使用2010年肾脏病理学会(Renal Pathology Society,RPS)国际专家组制定的DKD肾小球病理分级标准,该分级系统适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㊂RPS的DKD分级系统根据肾脏组织光镜㊁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的改变,对DKD肾小球病变分为4级(表3)[16]㊂2.DKD肾小管受累的临床评估:虽然DKD以肾小球系膜细胞病变为主,但也可累及肾小管肾间质㊂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病变与DKD肾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较肾小球病变更为密切;肾小管损伤在DKD早期即可出现,且可先于肾小球病变[17,18]㊂因此推荐对DKD患者的肾小管受累情况也进行临床评估㊂可依据表2 2012年KDIGO CKD分期肾小球滤过率分期GFR[ml㊃min-1㊃(1.73m2)-1]白蛋白尿分期正常到中度增加(A1期)<30mg/g或<3mg/mmol中度增加(A2期)30~300mg/g或3~30mg/mmol重度增加(A3期)>300mg/g或>30mg/mmolG1正常或升高 ≥90低危 中危 高危 G2轻度降低 60~89低危 中危 高危 G3a轻到中度降低45~59中危 高危 极高危G3b中到重度降低30~44高危 极高危极高危G4重度降低 15~29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G5肾脏衰竭 <15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注:CKD:慢性肾脏疾病;余略语同表1表3 2010年肾脏病理学会DKD肾小球病理分级标准分级描述标准Ⅰ单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光镜下显示无或轻度特异性改变;电镜提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女性>395nm,男性>430nm(年龄≥9岁);病理改变未达Ⅱ㊁Ⅲ或Ⅳ级Ⅱa轻度系膜基质增宽>25%的肾小球有轻度系膜基质增宽;病理改变未达Ⅲ㊁Ⅳ级Ⅱb重度系膜基质增宽>25%的肾小球有重度系膜基质增宽;病理改变未达Ⅲ㊁Ⅳ级Ⅲ结节性硬化(Kimmelstiel⁃Wilson病变)一个以上结节性硬化(Kimmelstiel⁃Wilson病变);病理改变未达Ⅳ级Ⅳ晚期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总肾小球硬化>50%,同时存在Ⅰ~Ⅲ级病理改变 注:DKD:糖尿病肾脏病所在医院条件,选择如尿α1微球蛋白(α1⁃MG)等指标检测㊂3.肾脏形态评估:为了全面评估DKD同时排除non⁃DKD,推荐常规行肾脏的影像学检查评估肾脏形态㊂其中,以肾脏超声作为首选,其简单㊁无创,可有效评估肾脏大小㊁排除梗阻㊁肾盂肾炎㊁结石等其他临床情况㊂在DKD早期肾脏可因高灌注㊁高滤过而体积增大,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肾小球硬化时,肾脏会逐步缩小㊂在行肾脏影像学检查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造影剂㊂因糖尿病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通常在普通人群造影剂肾病(RCN)的发生率<3%,而糖尿病患者为5%~10%,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则高达20%~ 50%[10]㊂若在充分权衡利弊的前提下,择期静脉应用含碘造影剂时,可通过如下策略减少RCN的发生: (1)选用等渗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2)尽可能使用最低剂量;(3)检查前停用潜在肾毒性药物;(4)检查前㊁检查中及检查后充分水化[10,12]㊂4.肾动脉评估:当患者出现顽固性高血压㊁服用ACEI或ARB后出现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时,需警惕存在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可造成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10]㊂对于糖尿病合并CKD且怀疑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造影剂㊂对于此类患者,推荐选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评估肾动脉狭窄情况[10]㊂因卡托普利试验肾核素显像在GFR下降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中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较低,故不推荐采用㊂有条件时也可尝试采用钆或二氧化碳等相对肾毒性小甚至无肾毒性的新型非碘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10]㊂除非无可替代品,不推荐G5期患者使用含钆造影剂; G4~5期患者建议在予以大环螯合物的前提下方可使用[12]㊂5.其他损害:糖尿病还可对肾脏造成非特异的损害,如:与代谢相关的小动脉性肾硬化与感染有关的肾盂肾炎㊁肾脓肿㊁肾周脓肿,与缺血有关的肾乳头坏死等㊂上述疾病并非糖尿病所特有,但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㊁病情较重,在临床中也需警惕㊂(五)完整DKD临床诊断的建议鉴于糖尿病的肾脏损害累及全肾,我们建议完整的DKD诊断应该包括:肾小球病变(临床分期参照2012年KDIGO指南,如诊断为G1A1)㊁肾小管病变㊁肾脏形态㊁肾血管四个方面㊂(六)DKD肾脏之外其他病变的评估DKD常可出现其他血管病变,也会出现CKD的各种并发症,为了改善患者不良预后和减少患者病死率,故本共识推荐对DKD的肾外病变进行评估㊂1.心脑血管疾病(CCVD)及风险:DKD患者CCVD风险明显高于单纯的糖尿病或non⁃DKD患者,同时CCVD也是DK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㊂对于DKD患者,至少每年评估一次CCVD风险,评估具体内容应包括:CCVD病史㊁年龄㊁有无CCVD危险因素(吸烟㊁脂代谢紊乱㊁糖代谢紊乱㊁高血压及家族史㊁腹型肥胖)㊁肾脏损害程度(尿白蛋白排泄率及GFR下降水平)㊁房颤(可致卒中)㊁颈动脉狭窄(可致卒中)㊂评估普通糖尿病患者CCVD病变的原则和方法在G1~4期患者中也同样适用,但DKD患者需使用造影剂时应充分权衡利弊㊂G5期患者存在活动受限,不建议使用平板运动心电图来评估冠心病,可选用影像学的药物负荷试验(多巴酚丁胺㊁潘生丁)[12]㊂需注意的是评估CCVD的常用实验室指标(脑钠肽㊁肌钙蛋白等)和无创性检查(心电图负荷试验㊁超声心动图㊁核素显像等)在DKD患者中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㊂2.营养状态:由于厌食和消化功能紊乱,蛋白质㊁能量摄入不足以及内分泌代谢障碍,使DK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同时营养状况也是影响DK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㊂合理的评估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可减少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㊂我们推荐由营养师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和监测㊂当GFR<60ml㊃min-1㊃(1.73m2)-1时,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明显增高,因此建议将此定为筛查的起始时机,监测频率应根据营养不良风险而定㊂DKD营养状态综合评定的内容如下:(1)人体测量:体重指数㊁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围等;(2)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㊁前白蛋白㊁转铁蛋白等指标;(3)通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量表评定,并给出SGA评分等级:A级:营养良好;B级:轻⁃中度营养不良;C级:重度营养不良㊂3.当GFR<60ml㊃min-1㊃(1.73m2)-1时,还需对CCVD㊁营养不良以外的其他CKD并发症进行评估:包括代谢性酸中毒㊁电解质紊乱㊁贫血㊁慢性肾脏疾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KD⁃MBD)㊁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具体评估指标㊁评估时机㊁监测频率详见表4㊂表4 糖尿病患者CKD的管理[11]GFR[60ml㊃min-1㊃(1.73m2)-1]推荐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监测血肌酐㊁eGFR㊁尿白蛋白排泄㊁血钾45~60如果怀疑糖尿病患者合并non⁃DKD或CKD病因不清时,转诊至肾脏专科考虑调整目前使用药物剂量每6个月监测1次eGFR每年至少监测1次电解质(包括钙㊁磷)㊁酸碱平衡㊁甲状旁腺素确定维生素D是否充足考虑骨密度检查建议营养科咨询30~44每3个月监测1次eGFR每3~6个月监测1次电解质(包括钙㊁磷)㊁酸碱平衡㊁甲状旁腺素㊁血红蛋白㊁白蛋白㊁体重考虑调整目前使用药物剂量<30转诊至肾脏专科 注:CKD:慢性肾病疾病;GFR: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non⁃DKD:非糖尿病肾脏病 (七)糖尿病患者CKD及DKD的早期筛查所有糖尿病患者首次就诊时都应筛查CKD,如:尿沉渣㊁GFR㊁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与肾脏超声检查㊂DKD的筛查:1.肾小球受累的早期筛查:(1)筛查时机:初始筛查的时机为: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㊂无CKD者每年1次筛查㊂(2)筛查指标:DKD筛查指标应包括:①任意时点的尿标本(清晨首次尿最佳)检测ACR评估尿白蛋白排泄;②测量血肌酐值,并计算eGFR㊂(3)注意事项:①尿白蛋白排泄受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影响,如24h内的剧烈运动㊁长时间站立㊁感染(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㊁发热㊁慢性心力衰竭㊁血糖过高㊁血压过高㊁血脂过高等㊂如果在上述临床情况下进行尿白蛋白排泄的检测可造成假阳性结果㊂因此推荐在排除上述临床情况后,再筛查ACR㊂②推荐DKD的诊断或A分期应当以3~6个月内的2~3次ACR结果作为基础㊂2.肾小管受累的早期筛查:(1)筛查时机:推荐对G3a~5A1期DKD患者,即尿白蛋白阴性的DKD患者,进行肾小管受累的筛查㊂(2)筛查指标:推荐采用任意时点(清晨首次尿最佳)尿标本测定α1⁃MG㊂文献中报道的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测定尿液中近端肾小管损害标志物α1⁃MG㊁β2微球蛋白(β2⁃MG)㊁视黄醇结合蛋白(RBP)㊁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㊁肾损伤分子1(Kim⁃1)㊁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㊁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远端肾小管损害标志物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等㊂24h尿尿酸㊁钾㊁钠㊁氯㊁钙及磷也有参考价值㊂(3)注意事项:排除影响因素,依据2~3次结果判定㊂3.肾脏血管受累的早期筛查: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肾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测量肾微小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㊁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㊁阻力指数(RI)㊁搏动指数(PI)等㊂(八)向肾脏专科转诊问题DKD的首诊医师常为内分泌糖尿病医师,因此明确DKD转诊至肾脏专科接受管理和治疗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㊂推荐将患者转诊至肾脏专科的时机为: (1)糖尿病患者诊断DKD证据不足或怀疑糖尿病患者合并non⁃DKD时;(2)肾病综合征等大量蛋白量时;(3)患者出现明显CKD并发症,如贫血㊁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㊁CKD⁃MBD㊁电解质紊乱㊁代谢性酸中毒等,内分泌科糖尿病医师无法管理时;(4)疾病进入终末期,eGFR<30ml㊃min-1㊃(1.73m2)-1时㊂四㊁共识内容的循证医学证据(一)为何DKD的诊断与糖尿病分型无关(E级) DKD主要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肾脏的表现,系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㊂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导致的DKD,在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发病机制基本相似[16,19]㊂再者,中国人DKD只是CKD的常见病因之一,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所致DKD在CKD中的管理原则是相同的[12]㊂因此,本共识中DKD的诊断与糖尿病分型并不相关㊂这样不仅便于临床应用,提高可操作性;同时统一的标准有利于科学研究㊁规范文献报道㊂(二)为何DKD证据不足时建议诊断CKD且必要时由肾脏病专家寻找CKD病因(E级)DKD并不是CKD的唯一病因,其他一些常见的病因还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㊁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㊁慢性间质性肾炎㊁多囊肾等㊂其中,我国主要的CKD病因仍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㊂当糖尿病患者出现CKD时,存在如下三种情况:(1)糖尿病合并non⁃DKD;(2)DKD;(3)DKD合并non⁃DKD㊂DKD的疾病发展㊁治疗原则及预后与non⁃DKD不完全相同㊂通常认为DKD疾病进程难以逆转,然而部分non⁃DKD经过治疗病情可缓解,因此及时识别并治疗这部分人群相当重要[9]㊂鉴于内分泌科糖尿病医师对于non⁃DKD的诊治经验不及肾病专科医师丰富,因此将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原因不明的患者必要时转诊给肾病专科医师,让其接受专科诊断和管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㊂(三)为什么DKD的肾小球病变需尿白蛋白排泄联合GFR进行评估(A级)本共识推荐DKD肾小球病变选用尿白蛋白排泄联合GFR进行评估,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1)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在DKD病程进展过程中,尿白蛋白的排泄增加程度与eGFR的下降水平并不完全平行㊂DKD患者在疾病早期,eGFR升高或处于正常范围时,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多可能已经存在㊂近年来正常白蛋白尿的DKD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㊂此类患者在尿白蛋白排泄正常的情况下,eGFR却降至60ml㊃min-1㊃(1.73m2)-1以下,肾穿刺病理检查也发现了典型的糖尿病肾小球病变[20,21]㊂有研究提示,若只选用尿白蛋白排泄率作为评估指标,20%~ 30%病程进展的DKD患者会被漏诊[15]㊂因此,只有同时评估两项指标才能早期诊断并有效评估疾病进程㊂(2)白蛋白尿和eGFR两者均是肾脏疾病终点事件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估DKD患者预后,因此推荐两项指标联合评估[12]㊂(四)为什么要对肾小球之外的肾脏病变进行评估(B级)虽然糖尿病肾脏损害的经典表现是肾小球,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慢性高血糖的损害可以累及全肾,除肾小球损害外,还包括肾小管肾间质㊁肾脏内血管[16]㊂有研究报道,在2型糖尿病DKD A2期患者中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40%的患者存在典型的糖尿病肾小球病变,30%肾脏结构接近正常,30%存在肾小管肾间质㊁血管㊁非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变的肾小球硬化[22]㊂(五)何时采集尿标本测定尿白蛋白(A级)尿白蛋白筛查方法有三种:(1)采集任意时点尿标本(清晨首次尿标本最佳),测定ACR㊂ACR是筛查DKD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指标(敏感度和特异度均>85%),且标本采集方便,故本共识推荐使用ACR 筛查尿白蛋白的排泄㊂有研究提示清晨首次尿液ACR不仅排除了体位性白蛋白尿或蛋白尿这一可能混杂因素的影响,还能更好地预测DKD的肾脏终点事件,因此本共识推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在空腹的情况下采集清晨首次尿标本测定ACR,其他任意时点收集尿标本时应当尽量在一天的同一时段并避免在2h内进食[10,23]㊂(2)采集24h尿标本,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AER)㊂24h尿标本收集极为不方便,而且并不能显著提高检测的准确度,故不推荐作为首选[10]㊂不推荐测定尿白蛋白浓度作为DKD筛查指标,因为容易受身体水合状态或其他因素的影响[10]㊂不推荐使用尿蛋白排泄率(PER)或尿蛋白肌酐比值(PCR)作为DKD筛查指标,因为肾病综合征水平(nephrotic range)的尿蛋白(AER>2200mg/24h㊁ACR>2200mg/g或220mg/mmol;PER>3000 mg/24h㊁PCR>3000mg/g或300mg/mmol)在某些特殊的临床情况中(如肾小球肾炎)才具有意义,因此并不推荐使用PER或PCR作为DKD的筛查指标[12]㊂表5显示AER与PER的分期与估算㊂表5 白蛋白尿分期及其近似估算方法[12]检测指标白蛋白尿分期正常到中度增加(A1期)中度增加(A2期)重度增加(A3期) AER(mg/24h) <30 30~300 >300 PER(mg/24h) <150 150~500 >500 ACR (mg/mmol) <3 3~30 >30 (mg/g) <30 30~300 >300 PCR (mg/mmol) <15 15~50 >50 (mg/g) <150 15~500 >500试纸条法测定尿蛋白阴性到少量少量到++或以上 注:AER:尿白蛋白排泄率;PER:尿蛋白排泄率;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PCR:尿蛋白肌酐比值;ACR<10mg/g(<1mg/mmol)考虑正常, ACR10~30mg/g(1~3mg/mmol)为正常高限,ACR>2200mg/g(>220 mg/mmol)考虑已达肾病综合征水平 (六)为什么早期筛查时一次ACR测定不可靠(A 级)本共识推荐DKD的诊断或A分期应当以3~6个月内的2~3次ACR检测结果作为基础㊂早期筛查一次ACR不可靠的原因:(1)尿白蛋白的排泄(urine albumin excretion,UAE)存在生理波动,个体内存在的变异系数(intraindividual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约为40%[10]㊂(2)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引起UAE检测结果呈假阳性,如24h内的剧烈运动㊁长时间站立㊁感染(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㊁发热㊁慢性心力衰竭㊁血糖过高㊁血压过高㊁血脂过高等㊂然而,上述临床情况常常被临床医师忽略,在未排除上述情况下即行ACR检查㊂表6详细列举了影响ACR测定的影响因素[12]㊂五㊁附件包括GFR估算公式推荐及尿白蛋白测定方法推荐㊂表6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测定值的影响因素分类举例标本测定前影响因素 尿白蛋白一过性升高月经来潮㊁泌尿系统感染㊁剧烈运动㊁体位性蛋白尿㊁影响血管通透性的因素(如败血症) 个体内变异内源性生理波动㊁遗传变异性 标本存储尿标本不恰当储存造成的白蛋白降解 非肾脏因素造成的肌酐排泄变异年龄(儿童和老人排泄较少)种族(白种人比黑种人排泄少)肌肉量(如截肢的患者㊁截瘫㊁肌营养不良患者中排泄较少)性别(女性排泄较少) 肌酐排泄的变化急性肾损伤标本测定时影响因素 抗原过量效应当尿标本中白蛋白浓度过高时,某些检测方法可造成结果假阴性附件1 GFR估算公式推荐[12]标记物名称公式备注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 (SCysC)SCr⁃SCysC 简化MDRD公式中国改良简化MDRD公式[24]CKD⁃EPI公式CKD⁃EPI胱抑素C公式(2012年)CKD⁃EPI肌酐⁃胱抑素C公式(2012年)eGFR=186×(SCr)-1.154×(年龄)-0.203×(×0.742女性)碱性苦味酸动力法测定的SCreGFR=175×(SCr)-1.234×(年龄)-0.179(×0.79女性)推荐在碱性苦味酸动力法Hatichi生化分析仪测定SCr值使用该公式eGFR=186×(SCr)-1.154×(年龄)-0.203×(×0.742女性)×(×1.233中国人)推荐在碱性苦味酸动力法Beckman CX3生化分析仪测定SCr值使用该公式eGFR=141×min(SCr/κ,1)α×max(SCr/κ,1)-1.209×0.993Age(×1.018女性)(×1.159黑色人种)κ:女性为0.7,男性为0.9;α:女性为-0.329,男性为-0.411;min(SCr/κ,1):取SCr/κ和1中取最小值;max(SCr/κ,1):取SCr/κ和1中取最大值eGFR=133×min(SCysC/0.8,1)-0.499×max(SCysC/0.8,1)-1.328×0.996Age(×0.932女性)min(SCysC/0.8,1):取SCysC/0.8和1中最小值;max(SCysC/0.8,1):取SCysC/0.8和1中最大值eGFR=135×min(SCr/k,1)α×max(SCr/k,1)-0.601×min(SCysC/0.8,1)-0.375×max(SCysC/0.8,1)-0.711×0.995Age(×0.969女性)(×1.08黑色人种)κ:女性为0.7,男性为0.9;α:女性为-0.248,男性为-0.207;min(SCr/κ,1):取SCr/κ和1中取最小值;max(SCr/κ,1):取SCr/κ和1中取最大值;min(SCysC/0.8,1):取SCysC/0.8和1中最小值;max(SCysC /0.8,1):取SCysC/0.8和1中最大值 注:单位:eGFR:ml㊃min-1㊃(1.73m2)-1;SCr:mg/dl;SCysC:mg/L;年龄:岁;GFR:肾小球滤过率;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附件2 尿白蛋白测定方法推荐[23]检测技术原理检测极限优点缺点免疫散射比浊法Immunonephelometric Assays 在特定的缓冲液中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对于一定波长的光可产生折射㊁偏转,偏转角度及散射光强度与免疫复合物粒子的大小和量相关㊂而免疫复合物的量与散射光的强度呈正比㊂在抗体过量的情况下,白蛋白越多,免疫复合物越多,散射光越强㊂通过光学仪器测定散射光即可检测出尿液中抗原含量2mg/L(1)灵敏度㊁精确度均较高,线性范围广;(2)检测快速对于分析仪器有特殊要求(特种蛋白分析仪)免疫透射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s 原理与免疫散射法相似,不同的是当光线通过反应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免疫复合物离子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引起透射光减弱㊂在抗体过量时,抗原越多,免疫复合物越多,随之透射光越少㊂利用光学测量仪器对透射光进行测定可检测出尿液中抗原含量6mg/L(1)操作简单,绝大多数实验室可开展;(2)线性范围广(1)灵敏度及准确度不及免疫散射比浊法;(2)所需试剂抗血清量较大;(3)监测周期较长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与非标记抗原(待测抗原)同时与有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当标记抗原和抗体数量恒定,且标记抗原与待测抗原的总量大于抗体上的有效结合点时,标记免疫复合物形成随着待测抗原量的增加而减少,而游离的标记抗原则随之而增加㊂因此通过测定标记免疫复合物或游离的标记抗原即可推算出待测抗原的数量16μg/L(1)灵敏度高;(2)准确性好(1)存在同位素污染问题;(2)试剂保存期限不能过长;(3)线性范围较小,高浓度样本需稀释重做,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
环孢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例分享模板
01
完善相关检查
02
水肿的治疗(呋塞米、安体舒通)
03
低蛋白血症治疗/蛋白尿治疗(他汀)
05
抗凝治疗(双嘧达莫)
06
激素+免疫抑制剂(强的松+环孢素)
CsA治疗NS具有双重作用机制
CsA
T细胞
足细胞
免疫机制
非免疫机制
B细胞
循环因子
● 对T淋巴细胞亚群有特异性抑制作用1,2,3 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Tc)为其主要靶细胞,作用于淋巴细胞激活的早期阶段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白介素-2(IL-2)抑制IL-2受体( IL-2R)的合成● 非免疫抑制作用4,5,6 恢复基底膜的电荷屏障 恢复基底膜的机械屏障
Ccr降低50%的患者比例 (%)
(周)
p<0.05
52%
25%
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危险降低70%
95% CI: 9-93
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安慰剂
环孢素
对本病例的思考与总结
CsA联合激素显著降低激素抵抗性FSGS患者
肾功能恶化危险达70%
安慰剂 (部分缓解)
CsA (部分缓解)
CsA (完全缓解)
49例激素抵抗性FSG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p<0.001
p<0.05
12 26 52 78 104 (周)
CsA不同于其他免疫抑制剂
● 未导致骨髓抑制(动物模型和人体研究证实)1● 显著降低严重感染2-5● 显著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3-6
文献综述-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诊治进展糖尿病肾病的筛查与诊断依据传统的Mogensen分期,糖尿病肾病被分为5期。
然而,国外大量研究提示,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正常,但肾功能已出现下降。
李红教授团队的研究也发现,近20%正常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eGFR降至60 ml/min以下。
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NKF/KDOQI),建议用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DN(diabetic nephropathy);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达成共识: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CKD,主要包括GFR低于60 ml/min/1.73 m2 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持续>3个月。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对DKD的诊断具备以下标准之一即成立:①能够肯定高血糖与CKD的因果关系或高血糖为CKD的起始病因或排除了非DKD;②有病理学诊断的支持。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筛查,2014年《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建议,首次筛查始于1型糖尿病诊断后5年和2型糖尿病诊断确立后,此后应每年筛查糖尿病肾病。
筛查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ACR/AER)、血清肌酐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如有CKD需进行分期。
推荐采集任意时点尿标本(清晨首次尿标本最佳)测定ACR,如有异常,应在3个月内至少进行2~3次ACR/AER检测,需有2次以上异常、并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方可考虑诊断白蛋白尿。
此外,糖尿病伴肾脏损害,同时合并下列≥1项者需进行肾活检:①糖尿病病程<10年而有显著肾脏病变;②大量白蛋白尿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出现肾病综合征;④无法解释的肾功能迅速恶化;⑤有持续性镜下血尿。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控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正确使用利尿剂以及戒烟、限制食盐摄入和适当运动等。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概述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为临床特征。
它包括原发性肾病、类肾病型慢性肾炎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病。
本篇讨论的是不同于肾小球肾炎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占70%~90%,在成人中亦占20%~30%。
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明白。
近年来,研究表明,本病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西医从50~60年代开始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70年代又采用大剂量激素进行冲击疗法,虽然使本病的病死率由过去的60%~70%下降为4%~7%,但是,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医没有肾病综合征这一病名,然据其症状可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
《灵枢·水胀》篇所载:“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颇类本病症候。
《素问·汤液醪醴论》还提出了“去菀陈噩……开鬼门,洁净府”的治则。
隋朝《诸病源候论》云:“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肌肤而令身体肿满。
”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
明代张景岳提出以“温脾补肾”的大法治疗本病。
上述论述对今天临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以中药为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报道首见于1960年。
60年代初,主要采用温补法治疗,并发现中西医联合用药比单纯中药或西药疗效更佳。
70年代以来,对中西医联合疗法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设计、观察和筛选,中医辨证除了针对患者的体质状态、锇疾病的病理情况外,更多的是拮抗西药的副作用、并发症。
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谈会,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有了统一的认识。
自此以后,开始进一步着手研究如何运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医辨证论治来提高疗效,总结其内在的规律。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药能互补长短,使肾病综合征的缓解率由原来的30%~60%提高到80%~90%以上。
近年来,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和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类型的相关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IgA肾病诊治指南
上述指南---治疗选择
(一)支持治疗:1. RAS阻断剂的应用
KDIGO指南充分肯定了RAS阻断剂在IgA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1. 蛋白尿 >1 g/d 时,推荐长程 ACEI 或 ARB 治疗,根据血压
(2)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球囊粘连、间质炎细胞浸润明显的重症IgA肾病患者,建议糖皮质 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
(三)IgA肾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2. 免疫抑制剂的选择
在KDIGO 指南中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都可作为治疗IgA肾 病的免疫抑制剂选择。常用环磷酰胺每日1.5~2mg/kg 3个月
(三)IgA肾病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1. 免疫抑制剂治疗适宜人群
在KDIGO指南中: 除非新月体型IgA肾病伴有肾功能快速下降,不建议应用糖皮
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除新月体型IgA肾病伴肾功能迅速恶化外,GFR<30ml/min 的患者不建议免疫抑制剂治疗。
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临床诊疗指南中:除新月体型IgA肾病,还 (1)24小时尿蛋白持续≥1 g,在激素反应不佳、不良反应不 能耐受或有禁忌症,可联用或单独应用;
(二)IgA肾病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2.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3)新月体型IgA肾病: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临床诊疗指南和KDIGO指南都建议 积极的免疫抑制治疗,建议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方案类似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治疗。
在无禁忌症的前提下,可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即甲泼 尼龙静点0.5~1.0 g,连续3日;随后予常规剂量的激素(强 的松1mg/kg)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环孢素软胶囊致大面积皮肤色素沉着1例
环孢素软胶囊致大面积皮肤色素沉着1例郭彩会; 李亚静; 孙雪; 宋浩静; 李颖; 董占军【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38)012【总页数】2页(P1606-1607)【关键词】环孢素软胶囊; 肾病综合征; 皮肤色素沉着; 药品不良反应【作者】郭彩会; 李亚静; 孙雪; 宋浩静; 李颖; 董占军【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石家庄 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 R979.51 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体质量89 kg。
主因双下肢水肿15 d于2018年1月8日入院。
体检:体温36.3 ℃,脉搏85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46/99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水肿,可见静脉曲张,右下肢较重。
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
尿液分析:潜血2+,蛋白质3+。
生化指标:总蛋白51.1 g·L-1;白蛋白23.72 g·L-1;总胆固醇8.95 mmol·L-1,三酰甘油4.73 mmol·L-1,高密度脂蛋白1.57 mmol·L-1,低密度脂蛋白5.69 mmol·L-1,24 h尿蛋白定量11.02 g·(24 h)-1;尿蛋白:9.18 g·L-1。
2018年1月9日肾穿刺活检术,肾穿刺病理结果示:(右侧)肾穿刺组织:免疫荧光见3个肾小球IgG(+),C3(++),C1q(+),均沿毛细血管壁颗粒状沉积,HE、PAS、Masson、PASM/Masson染色见31个肾小球,其中1个肾小球球性硬化,其余肾小球基底膜空泡变性,节段性增厚,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上皮下嗜复红蛋白沉积。
肾小管上皮空泡颗粒变性,少量蛋白管型形成。
肾间质和小动脉无明显病变。
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Ⅰ期膜性肾病。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严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
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表示,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
该指南建议用DKD取代DN.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达成共识,认为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1.73 m2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持续超过3个月。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
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1。
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AER)或ACR。
个体间UAE的差异系数接近40%,与之相比ACR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ACR.尿白蛋白排泄异常的定义见表1,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然而,尿白蛋白对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特异性不足,对预测病情的转归也存在局限性。
百令胶囊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对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的影响
百令胶囊联合环抱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对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的影响王仁伴①胡文雯①张一帆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是指经激素治疗后无效,或存在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以及不耐受难以继续激素给药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目前临床最棘手、预后较差的慢性肾病73。
且久治不愈易发生感染、急性肾衰竭、蛋白质代谢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健康安全7」。
环抱素A(3y closyorino A,CsA)是治疗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NS)的二线药物,而对于儿童NS、对激素依赖、频繁复发或传统免疫抑制剂抵抗、依赖甚至无效的RNS也可作为一线药物,但治疗因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监测血药浓度,才可降低毒副反应7>4]。
近几年,中药联合西药多靶点治疗RNS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7]。
百令胶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胶囊类虫草制剂,具有补肺肾、益精气效果,且研究显示其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对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等多种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7]。
而本次主要研究百令胶囊联合环抱素A对RNS患者肾功能影响、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0临床资料选取该院2217年08月~2216年09月收治的139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8例。
该研究按前瞻性、随机、单中心临床研究,获该院伦理委员会协商批准。
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23岁~65岁,平均(4/56±10.34)岁;病程0.5~5年,平均(4.05±0.62)年;研究组男39例,女39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42.37±14.40)岁;病程0~5年,平均(4.03±0.3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组别
n
对照组
40
观察组
40
P
皮疹 0
1(2.5) 1.000
胃肠道反应 1(2.5) 1(2.5) 1.000
感染 2(5.0) 1(2.5) 1.000
肝功能异常 1(2.5) 0 1.000
26 药品评价 2019年第16 药物与临床
关,临床目前首选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给予患 者足够疗程的甲泼尼龙治疗临床症状可获得一定缓 解[5]。但部分患者对激素不敏感易产生激素依赖, 加之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最 终影响临床疗效[6]。中医认为N S病机为肾虚实,多 采用补肾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 近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N S取得良好效果,在治疗 N S上具有独特优势[7]。高嘉妍等[8]研究表明,应用 中药辅助治疗N S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N S 患者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血液流变学紊乱是病 变发展结果,同时也是引发N S病变发展的重要因 素,高凝状态易诱发栓塞、血栓等并发症,可加剧 肾小球损伤,影响患者预后[9]。因此,对N S的抗凝 治疗亦十分重要。本研究所应用的丹参川芎嗪注射 液中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素及川芎嗪。丹参素具有 调血脂、抗动脉硬化、降低全血黏滞度等作用;而 川芎嗪具有扩张小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 环作用。同时有研究[10]指出,丹参川芎嗪可减少及 清除自由基,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内 皮细胞等增生,减少尿蛋白排出,从而减轻肾小球 病理损伤,改善肾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肾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肯定了丹参川芎嗪 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 显提高,可以与丹参川芎嗪活血化瘀及改善肾功能 作用有关。同时有研究[11]指出,中药对糖皮质激素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甲泼尼龙;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肾病综合征专家共识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专家共识全国共14家大型三甲医院的肾内科专家参与了共识的编写历经1年时间,5次大型讨论会和审稿会,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最新文献,汇集了广泛的专家意见,终于完成了《中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专家共识》。
这是我国首部系统介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为我国的肾内科医生临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意见。
现将共识的精编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一、肾病综合征概述肾病综合征是各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定义为:大量蛋白尿33.5 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 g/L;常伴程度不等的水肿和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必需条件。
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中主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M 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和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M CD),具体病因尚不明。
在仔细排除继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后,才能诊断原发肾病综合征。
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专家共识1、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MCD)MCD典型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仅15%左右伴镜下血尿,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发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不多见。
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早期达到完全缓解的比例,为治疗首选。
泼尼松1 mg/kg·d(最大不超过80 mg/d),约76%患者在治疗8周达到完全缓解,最长可观察到16周。
治疗期间要注意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的调整,之后每2~4周减少原使用量的10%,15 mg/d以下时减量应更加缓慢,以减少复发。
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或反复复发患者,可以以泼尼松1 mg/kg·d、环磷酰胺2 mg/kg·d联合治疗12~16周。
若该治疗不能维持患者长期缓解,或对于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和糖皮质激素抵抗患者,使用环孢素治疗。
起始剂量3.5~4 mg/kg·d,滴定谷浓度在100~200 ng/ml,4~6月后,如果出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则开始缓慢减量,每1~2月减0.5 mg/kg·d,疗程至少1年,可以小剂量(1~1.5 mg/kg·d)长期维持。
ICU常见疾病指南
39
以上只是常用的部分,多摘取中文版,相应指南多 有欧版及美版。
40
要
12
2015 欧洲心脏病学会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与心脏性 猝死预防指南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2015欧洲共识建议简介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2014 EHRA_HRS_APHRS 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2015 ACC_AHA_HRS指南: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
患者管理
催吐、洗胃 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医学救援中国专家共识2015 化学毒剂与有毒化学品中毒急救处置中国专家共识
2015
4
感染性休克与脓毒症 创伤失血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5
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2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 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 第三次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解读
16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年版)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卒中肺炎共识小组的推荐
意见 2014+NICE指南总结: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
断和管理(编译) 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指南解读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重症医学科
1
2005AHA 美国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
新指南解读(楼滨城、朱继红) 基础篇 高级篇 心脏骤停后处理
2
心肺复苏行业标准 心肺复苏后昏迷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2014 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共识
3
2014 急性酒精中毒诊治专家共识 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共识”(2014) 中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第2部分:
肾病综合征 3.23
中文摘要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浆膜腔积液的临床与病理分析目的:分析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分布特征、男女比例及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并比较浆膜腔积液与非浆膜腔积液实验室特点,为肾病综合征的诊治提供价值资料。
资料与方法: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行肾脏活检的成年患者198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依据在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并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浆膜腔积液与无浆膜腔积液在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
多组间计量资料检验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在40~60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其次为微小病变性肾病、IgA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非IgA沉积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间,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浆膜腔积液共64例,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2.32%,其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为主,而微小病变性肾病更容易出现浆膜腔积液。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浆膜腔积液组与无浆膜腔积液组相比,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胆固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在肾病综合症患者合并浆膜腔积液组中,单纯胸腔积液组、单纯腹腔积液组与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组相比,血浆白蛋白、胆固醇、血肌酐之间统计学无差异(P>0.05),而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单纯胸腔积液、单纯腹腔积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男性多见,发病高峰在40~60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其次为微小病变性肾病。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浆膜腔积液中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为主,而微小病变性肾病更容易出现浆膜腔积液。
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剂治疗指南
1. 抵抗型:足量激素使用8-12周无效; 2. 依赖型:完全缓解后,于减量或停药后2周内复发,连续2次; 3. 频繁复发:完全缓解后,6个月内复发2次,12个月内复发3次以上。
转归:1,完全缓解是指24h尿蛋白定量小于0.3g,Upcr小于300mg/g,肾功能正常,ALB大于35g/l。 2,部分缓解是指24h尿蛋白大于0.3g小于3.5g,Upcr300-3500mg/g,肾功能稳定。 3,未缓解是指24h尿蛋白大于3.5g; 4,复发是指治疗缓解后从新出现24小时蛋白尿大于3.5g。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 糖尿病肾病 肿瘤相关性肾病 肾淀粉样变 狼疮肾病 乙肝相关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
Part 01 微小病变
约占我国成人NS10%---25%
激素敏感
预后好
Part 02 膜性肾病
•
约占20%---30%
•
血栓和栓塞等并发症较为常见
病程差异很大,30%自然缓解,30%持续蛋白尿但肾功能稳定,30%进展为 ERSD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LN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抑制方案
1. Ⅲ,Ⅳ,Ⅴ型(包括Ⅴ+Ⅳ,Ⅴ+Ⅲ)NS诱导期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用药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用药肾病综合征会转变尿毒症吗?肾病综合征是有可能变成尿毒症的,特别是反复发作者。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如果没有得到控制,少则一年左右、多则几年十几年就会发展为尿毒症。
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引起尿毒症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为各种慢性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
这些原因也是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肾病综合征一般通过休息,控制饮食,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进行支持治疗。
症状明显者通过利尿消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
肾病综合征治疗除要合理应用上述药物外,还必须有区别地进行个体化治疗,考虑病人年龄、体重及体质调整剂量,特别是应依据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一)一般治疗(1)休息:无高度水肿、低血容量和感染病例毋须卧床休息,即使需卧床也应在床上转换体位,以预防血管栓塞合并症。
(2)饮食:水肿病例采用少盐(2g/d),严重水肿和高血压病例予戒盐,但还须按血钠水平加以调整,不宜长期戒盐。
GFR降低病例应限制水入量。
对于蛋白摄食量,目前尚难以确定。
(3)维生素与矿物质:持续大量蛋白尿患者应予补充VitB6。
持续蛋白尿可使血清活性VitD结合蛋白降低,使血清25(OH)D3和1,25 (OH)2D3降低,CS降低肠道钙吸收和促进肾钙排出,导致体内VitD 与钙代谢紊乱,故持续NS患者应予补充VitD 500~10001U/d,或1,25 (OH)2D3(rocaltrol)1.25~2. 5μg,每周2次口服,同时加服钙剂。
服药期间须监测血钙,以免过高。
(二)对症治疗1.利尿消肿(1)噻嗪类利尿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氯、钾的重吸收丽利尿。
常用氢氯噻嗪25~50mg,每日2—3次,对多数患者有利尿作用。
2014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
disease,MCD)、
二、证据来源 本共识以检索关键词nephrotic
therapy
or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yndrome、diagnosis、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非IgA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467・
・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组
一、前言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临床常见的一 表1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及常见病理类型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狼疮肾炎 糖尿病肾病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微小病变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diseases,
g,但<3.5 g;或uPCR在300—3500 mg/g;或24 h尿
蛋白定量比基线水平下降50%且肾功能稳定(血肌酐较基 线水平上升<20%)。 3.未缓解(no remission,NR):24 h尿蛋白定量>3.5 且下降幅度小于基线水平的50%。 4.复发(relapse):经治疗后缓解的患者重新出现24 尿蛋白定量>3.5 g,或uPCR>3500 mgCg。
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后,方可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
2.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本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
综合征的5%~10%,本型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约50% 以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1/3患者起病时伴有高血
DOI: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4.06.014
万方数据
在Embase、Medline、PubMed、循证医学数据库(包括 CDSR、DARE、CCTR及ACP Journal Club)、OVID平台数据 库、Springer.Link、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中国生 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的相关文献,作为本共识支持证据来源。
肾病综合征
狼疮抗凝物质
狼疮抗凝物质是一种针对带阴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是抗磷脂抗体的一种,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结缔组织性疾病患者。因其首先在红斑狼疮患者身上被研究,故命名为狼疮抗凝物质。 涉及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磷脂综合征 3.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韦格纳肉芽肿病、白塞病、结节病、大动脉炎、反应性关节炎和 骨关节炎等) 4.易栓性疾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 5.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死胎、胎儿发育迟滞 6.动静脉栓塞 7.恶性肿瘤(包括消化道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 8. 糖尿病 9. 白血病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
1.合理安排休息:注意休息,如水肿明显、合并感染、大量蛋白 尿应卧床休息。严重水肿者应经常变换体位。
2.预防感染:因为患者本身的免疫能力低下,且长期使用免疫抑 制剂,故很容易发生感染的并发症。注意进行无菌 操作,定时开窗通风,嘱患者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
3.饮食护理: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蛋白摄入以0.8-1.0g/kg/d, 钠盐摄入小于3g/d,脂肪摄入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的植物油为主。
不需预防用药。有感染时及时选用 敏感、强效、无肾毒性的抗生素。
急性肾衰竭
及时血透,积极治疗基础病,利尿, 碱化尿液。
血栓及栓塞
抗凝,抗血小板聚集。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降脂药,ACEI及中药黄芪。
对症治疗
治疗
1.利尿消肿 ①利尿剂,包括渗透性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潴
钾利尿剂,白蛋白。 ②利尿原则,不宜过快过猛,以免血液浓缩,加重高凝,诱发
肾病综合征
2019.05
目录
01 概述 03 病理生理变化 05 临床表现 07 治疗及护理
人参固本口服液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人参固本口服液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程国良; 张春铭; 林佳如【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9(014)009【总页数】4页(P2325-2328)【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人参固本口服液; 泼尼松; 临床研究; 有效率; 不良反应; 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作者】程国良; 张春铭; 林佳如【作者单位】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临沂 276000;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北京 102200;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四川省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 R285.6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综合征,发病原因是由于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尿液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临床特征表现为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水肿,依据病因的不同分为原发性、继发性[1-2]。
治疗主要关注免疫抑制治疗,许多临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饮品是治疗NS的理想方案,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范德墉等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NS,总有效率达到89.58%,有效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3-5];冯仕品等研究小儿原发性NS,通过槐杞黄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与单一用药的比较,指出联合用药有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6]。
激素联合中药治疗NS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人参固本口服液具有滋阴益气、固本培元的功效[7-8],本文分析人参固本口服液联合泼尼松对NS的临床疗效,期望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NS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低剂量组)和观察组B(高剂量组),每组36例。
对照组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26.3±8.4)岁,病程7~13个月,单纯性肾病28例,肾炎型肾病8例。
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2014)
荟萃分析表明,CNI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0.4~0.5mg/kg.d)较 激素单药治疗更可能获得临床缓解。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或抵抗患者, CNI较CTX可更快达到缓解并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完全缓解率。
微小病变性肾病
—初始治疗
初始治疗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泼尼松1mg/kg.d顿服(最大剂 量60mg/d),维持6~8周。达到缓解后,糖皮质激素在6个月内缓慢 减量。
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相对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 者(如伴有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精神疾病、严重的骨质疏松等), 建议可单用CNI并密切观察。
微小病变性肾病治疗流程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初始治疗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FSGS患者的初始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 抑制剂治疗。
泼尼松1mg/kg﹒d,晨顿服(最大剂量60mg/d)。初始大剂量糖 皮质激素使用至少8周,如能耐受最长可使用至12周,或直至完全缓 解。达到完全缓解后,糖皮质激素在6个月内缓慢减量。
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相对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如未控制的糖尿病、精神疾病、严重的骨质疏松),建议选用CNI。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非频繁复发的患者 复发时建议采用初发FSGS相同的治疗方案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难治性患者
建议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口服或静脉环磷酰胺200mg,隔日用药, 达到累计剂量(6~8g)。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 糖尿病肾病 肾淀粉样变性 过敏性紫癜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骨髓瘤性肾病 淋巴瘤或实体肿瘤性肾病 药物或感染引起的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20-09-27T11:01:24.0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0期作者:吴佳俊[导读] 观察、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吴佳俊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嘉兴 314100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的6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用药方案的不同为依据进行分组。
3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的患者为实验组,33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的患者为对照组。
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同、症状相似的临床综合征,即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升高,内皮细胞及足细胞受损,进而引起的尿蛋白偏高、水肿、低白蛋白血症等一系列症状,约占慢性肾脏病的20.36%[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通常是指经过足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主要包括频繁复发、激素依赖、激素抵抗,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临床上,针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现对6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分组实验,旨在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的66例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年龄≥18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精神疾病、合并严重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中途退出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版)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组一、前言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肾脏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人血白蛋白<30g/L)以及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
正确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
2012年KDIG0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KDIG0指南)发表后,对肾小球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KDIG0指南所采用的资料截止到2011年11月.且纳人来向中国的临床研究证据较少。
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指南,结合中国肾科医生临床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成人常见原发和继发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供中国肾科医生临床实践参考.并为将来进一步改进临床指南提供基础。
二、证据来源本识以检索关键词nephrotic syndrome,diagnosis,therapy or treatment guideline.、systemic review、meta-analysis、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检索截全2013年10月收录在Embase、Medline、PubMed、循证医学数据库(包括CDSR、DARE、CCTR及ACP Journal Club)、OVID平台数据库、Springer-Link、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的相关文献,作为本共识支持证据来源。
三、成人肾病综合征相关诊断要点(一)诊断标准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 3.5g/d)2.低白蛋白血症(人血白蛋白<30 g/L)3.水肿4.高脂血症前两项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备条件。
临床上只要满足该两项必备条件,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即可成立。
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肾病综合征诊断确立后,应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继发性病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后,方可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二)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及概述中国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型,见表1。
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MC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非IgA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IgA肾病(IgAN)、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等。
中国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狼疮肾炎(LN)、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过敏性紫療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肾淀粉样变性(Renal amyloidosis)等。
本共识主要讨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狼疮肾炎。
1.微小病变性肾病:本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10%~25%。
本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儿童高发,成人发病率较儿童降低,但60岁后发病率又出现小高峰。
临床表现中血尿和高血压少见。
60岁以上的患者中,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较为多见。
大多数患者(约80%~90%)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一般治疗10~14天后开始出现利尿效应,蛋白尿可在数周内转阴,人血白蛋白逐渐恢复正常,但易复发。
反复发作者,应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木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5%~10%,木型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约50%以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1/3患者起病时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持续肾病综合征的患者,5~10年内50%以上进展全终末期肾病(ESRD)。
3.非IgA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木型是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较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20%~3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
本病好发于青年,多数患者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血尿。
4.IgA肾病:木型约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5%〜10%。
有些患者可同时合并微小病变性肾病,这部分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疗效同微小病变性肾病。
若患者持续存在大量蛋A尿,则提示预后不良。
5.膜性肾病:本型约占我M成人肾病综合征的20%~30%,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患者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2:1。
患者血栓和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其中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约为10%~40%)。
MN的自然病程差异较大,约1/3患者;出现自然缓解,1/3患者持续蛋白尿但肾功能稳定,1/3患者5~10年进展至ESRD。
6.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本型在我M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较为少见,好发于青壮年。
50%~70%患者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常呈持续进行性进展本病治疗较为困难,50%患者在10年左右进展至ESRD。
7.狼疮肾炎: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严重的IE器官损害,也是我M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首要病因(约占15%~20%)。
根据2003年M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ISN/RPS)分型,LN分为I~VI型。
(三)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对糖皮质激素抵抗,依赖和(或)频繁复发的肾病综合征。
诊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感染、血栓形成、依从性差等因素。
1.糖皮质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1mg•kg-1-d-1或相应剂量的其他类型的糖皮质激素)8周无效;若病理类型为FSGS,KDIGO指南定义为足量激素治疗16周。
根据我国患者情况,我们建议FSGS患者足量激素治疗12周无效时定义为激素抵抗。
2.糖皮质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DNS):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于减量或停药后2周内复发,连续2次以上。
3.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FRNS):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6个月内复发2次,12个月内复发3次或以上。
(四)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转归1.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4h尿蛋白定量<0.3g或尿蛋白/肌酐(uPCR)<300mg/g,肾功能正常,人血白蛋白>35g/L,尿蛋白定性阴性。
2.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4h尿蛋白定量>0.3g,但<3.5g;或uPCR在300~3500mg/g;或24h尿蛋白定量比基线水平下降50%且肾功能稳定(血肌酐较基线水平上升<20%)。
3.未缓解(no remission,NR):24h尿蛋白定量>3.5g,且下降幅度小于基线水平的50%。
4.复发(relapse):经治疗后缓解的患者重新出现24h尿蛋白定量>3.5g,或uPCR>3500mg/g。
四、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的目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一)免疫抑制治疗的主要目的肾病综合征理想的免疫治疗方案是诱导期尽快获得缓解,并在维持期以最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维持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减少复发和感染等并发症。
免疫抑制治疗的主要目的包括:1.尽快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治疗失败相比.即使获得部分缓解的患者,其肾脏存活率也明显改善。
因此实现完全或部分缓解是诱导期治疗的重要目标。
2.减少复发和并发症:肾病综合征患者在获得缓解后,维持期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持缓解,尽可能减少复发和感染等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3.保护肾功能:减少或延缓ESRD的发生。
(二)免疫抑制治疗的基本原则1.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前,必须注意排除患者可能存在的活动性感染(特别是活动性肝炎、结核),肿瘤等情况;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复发的患者,应首先积极寻找可能的诱因,包括:潜在隐性感染,血栓栓塞,严重水肿,用药不当等。
2.使用糖皮质激素应遵循“足量,缓慢减量,长期维持”的原则。
(1)起始剂量要足:泼尼松(1.0mg-kg-1-d-1)顿服(最大剂量60mg/d),连用6-8周,部分患者可根据病理类型延长至12周。
目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是泼尼松,肝功能损害者可选用口服等效剂量的泼尼松龙,或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
(2)缓慢减量:每1~2周减去原用量的10%;当减至20mg左右时病情易复发,需要注意观察,并尽量避免感冒、劳累等诱因,对已多次复发患者,可以延缓药物减量速度或加用免疫抑制剂。
(3)小剂量维持治疗:常复发患者在完全缓解2周或完成8周大剂量疗程后开始逐渐减量,当减至低剂量时(0.4~0.5mg•kg-1•d-1),可将两日剂量的激素隔日一次顿服,一般完全缓解后,至少维持治疗3~6个月。
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对于糖皮质激素敏感的患者,应力争达到完全缓解;对于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的患者,需排除可能诱因,重新给予一个有效剂量诱导缓解,然后缓慢减量;对于糖皮质激素抵抗、依赖以及频繁复发的患者,则应及时联合免疫抑制剂;对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差的病理类型(如MN等),应在开始治疗时即联合免疫抑制剂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理类型(如MPGN 等),或年老体弱的患者,治疗目标应以延缓肾损害进展为主,不宜盲目追求临床缓解,避免过度免疫抑制治疗。
(三)免疫抑制治疗注意事项1.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1)糖皮质激素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诱发或加重感染、消化性溃疡、水钠潴留、高血压,精神症状、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类同醇性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防治。
(2)烷化剂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损害、出血性膀胱炎、胃肠道反应、感染脱发及性腺损害等。
用环磷酰胺(CTX)当天多饮水,适当水化以及尽量上亇用药,可减少;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
常规在用药前,用药后1,3,7及14d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骨髓抑制及肝损害的发生。
性腺损害常与CTX累积剂量相关。
(3)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主要不良反应:环孢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肝肾毒性,高血压,手颤,高尿酸血症,多毛等。
环孢素长期使用可导致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动脉硬化的风险,因此对于治疗前已有血肌酐升高,和(或)肾活检有明显肾间质小哲病变者应慎用。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
他克莫司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糖升高,高血压'肾毒性等。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药浓度,肾功能和血糖。
(4)吗替麦考酚酯(MMF)主要不良反应:感染、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损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