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辩证
【证侯表现】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肋或少腹胀痛, 或咽有梗塞感,或肋下痞块,妇人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 不调,甚至闭经。
【证侯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的疏泄失常所致。肝属 木,主疏泄,以疏达为畅,今因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故见 精神抑郁、易怒,胸闷不舒,善太息。
【证候分析】痰的形成与诸多原因有关,如外感六淫,内伤 七情,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过逸少劳,过劳体虚等影响肺、 脾、肾的功能,致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停聚凝结为痰。
3.饮证:饮邪是由于体内水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其 质清稀。
【证侯表现】脘腹痞满,沥沥有声,泛吐清水,咳嗽气喘, 痰多清稀,喉中有哮鸣音,胸闷心悸。
【证候表现】急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口苦咽干,小 便黄,大便秘结。
(3)气闭证:是指邪气阻闭脏器、官窍,以突发昏厥或绞 痛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侯,属实证。
【证侯表现】突然昏仆或昏厥,四肢厥冷或见绞痛,二便不 通,并有呼吸气粗,声高,脉沉实有力。
【证侯分析】大怒,暴惊,忧思过急闭阻气机,或淤血、砂 石、蛔虫、阻塞脉络、管腔所致。
5.血瘀证:凡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停留于体内, 或血液运行不畅,壅积于脏腑、器官、组织之内,失去正常 生理功能者,均属淤血。
【症候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体 蜷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症候分析】多由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而耗伤阳气,或 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偏盛所致。寒症包括表寒、里寒、实寒、 虚寒等证。
2.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导致机体的功能活动亢 进所表现出的以温、热为主的一类症候。
(一)表里辩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来自。1.表证:是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 浅在肌肤的证候。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2013年5月28日)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
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八纲的内容,《内经》已经奠定了八纲辨证的基础。
张仲景更具体地运用于伤寒与杂病的诊疗。
《景岳全书》中有《阴阳》、《六变辨》等篇,对八纲更有进一步的阐发。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
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具体的说,各科辨证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彼此平行的,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隶属于阳证范畴。
里证、寒证、虚证统属于阴证范畴。
所以,八纲辨证中,阴阳两证又是概括其他六证的总纲。
此外,八类证候也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彼此错杂,互为交叉,体现出复杂的临床表现。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表里病位和虚实寒热性质往往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由实转虚、因虚致实等。
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病变性质相反的假象。
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
所以,进行八纲辨证时不仅要熟悉八纲证候的各自特点,同时还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阴阳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
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这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
八纲辨证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掌握八纲各纲证候 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 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 的概念,临床表现,临床类型. 的概念,临床表现,临床类型. 2.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 掌握表证与里证, 掌握表证与里证 寒证与热证, 证的鉴别要点. 证的鉴别要点. 3.掌握阴阳辨证的具体内容,阳虚证,阴虚 掌握阴阳辨证的具体内容, 掌握阴阳辨证的具体内容 阳虚证, 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 证,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 念及临床表现及鉴别. 念及临床表现及鉴别. 4.熟悉八纲之间的错杂,转化,真假及八纲 熟悉八纲之间的错杂, 熟悉八纲之间的错杂 转化, 辨证的意义. 辨证的意义. 5.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及研究进展. 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及研究进展. 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及研究进展 6.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
【重点与疑难点】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重点: 一 重点 1.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 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 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 2.证候错杂,转化,真假的内容. 证候错杂, 证候错杂 转化,真假的内容. 疑难点: (二)疑难点: 1.虚实真假的正确鉴别. 虚实真假的正确鉴别. 虚实真假的正确鉴别 2. 对寒热真假的正确理解与证候鉴别. 对寒热真假的正确理解与证候鉴别. 3.正确理解里邪出表,里证出表,里病出表等 正确理解里邪出表, 正确理解里邪出表 里证出表, 概念上的差别. 概念上的差别. 4.理解 表虚 的疾病本质并非属虚. 理解"表虚 的疾病本质并非属虚. 理解 表虚"的疾病本质并非属虚 5.理解寒热真假并不属寒热错杂. 理解寒热真假并不属寒热错杂. 理解寒热真假并不属寒热错杂 6.应如何正确理解表证的病位? 应如何正确理解表证的病位? 应如何正确理解表证的病位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之八纲辨证ppt课件
辨证施治 君臣佐使
个体化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
根据八纲辨证结果,针对不同证 候选择合适的药物。
考虑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4/2/2
20
常用方剂选用依据和技巧
01
02
经典方剂
选用历代医家验证有 效的经典方剂,如四 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现代研究成果
参考现代药理学、临 床研究成果,选用具 有明确疗效的现代方 剂。
注意阴阳失调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需结合阴阳辨 证进行分析。
分析病因
寒邪致病多表现为寒证,热邪致病多 表现为热证。
2024/2/2
14
04
常见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Chapter
2024/2/2
15
感冒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风寒感冒
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 稀白痰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
五行在八纲中应用
根据五行养生法,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木与酸味、绿色、春季、东方等相应,火与 苦味、红色、夏季、南方等相应,土与甘味、黄色、长夏、中央等相应,金与辛味、 白色、秋季、西方等相应,水与咸味、黑色、冬季、北方等相应。
9
案例分析:阴阳五行指导八纲辨证
案例一
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根据八纲辨证,可判断为里证、寒证、虚证。 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可进一步分析为阳虚阴盛,治疗应以温阳散寒为主。
01 02 03 04
2024/2/2
案例二
慢性胃炎治疗案例,探讨脾胃虚 寒、胃热阴虚等证候的用药策略。
案例四
糖尿病治疗案例,讨论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等证候的降糖药物配伍。
22
06
中医肛肠科学的基本辨证方法是什么
中医肛肠科学的基本辨证方法是什么中医肛肠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肛肠部位的生理、病理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辨证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环节,通过准确的辨证,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那么,中医肛肠科学的基本辨证方法是什么呢?中医肛肠科学的辨证方法,主要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在肛肠疾病中,阴阳辨证尤为重要。
比如,内痔初期出血较多,颜色鲜红,多属阳证;而内痔后期痔核脱出,不能回纳,颜色暗红,多属阴证。
表里辨证则用于判断肛肠疾病的病位深浅。
例如,肛周脓肿初起,局部红肿疼痛,多为表证;若脓肿已成,疼痛剧烈,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则多为里证。
寒热辨证有助于了解肛肠疾病的性质。
如外痔发炎,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多属热证;而肛窦炎反复发作,局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多属寒证。
虚实辨证可以明确肛肠疾病的正邪盛衰。
比如,肛裂初发,大便干结,排便时肛门剧痛,多为实证;而年老体弱之人,长期便秘,伴有肛门坠胀、乏力等症状,多为虚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对肛肠疾病进行辨证。
肛肠与大肠、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大肠主传导糟粕,若大肠燥热,传导失司,则易导致便秘、肛裂等疾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可引起内痔脱出、直肠脱垂等病症;肾主二便,开窍于前后二阴,肾阳不足,可出现五更泄泻、肛门失禁等;肾阴亏虚,则易致肠燥便秘、肛裂等。
气血津液辨证在中医肛肠科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气血的运行失常,津液的输布障碍,都可能引发肛肠疾病。
气血瘀滞,常见于血栓性外痔、嵌顿痔等,表现为局部肿块坚硬,疼痛固定不移;气血亏虚,则内痔脱出不易回纳,创面愈合缓慢;津液不足,肠道失润,可导致大便干结,引起肛裂、便秘等;津液停聚,化为痰湿,可形成肛周脂肪瘤、直肠息肉等。
病因辨证是根据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临床表现,来判断肛肠疾病的病因。
中医实名词解释
中医实名词解释
中医实词的含义如下:
1.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其中,阴阳表示人体整体功能状态,要从整体去把握;表里表示病变部位深浅;寒热表示温度偏低于或高于人体正常温度;虚实表示正气和邪气的状态。
2. 气虚:指心脏搏动乏力,能量不足,可能是能源(人体所需各种物质)不足,也可能是能源转化障碍引起的。
3. 阳虚:是气虚加寒像,即日常生产的能量不足,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血气不足。
4. 阴虚:则说明储存的能源不足,正在透支。
5. 血气:代表日常产生的能量,透支的能量则称之为“火”。
6. 阴虚两重:则说明人体正在大量透支储存的能量。
7. 阴阳两虚:则说明日常生产的和储存的能量都快用完了,也就是“血气”和“火”都快用完了。
8. 气血枯竭:就是“血气”和“火”全部消耗殆尽。
9. 人体是一个大的代谢机体,就像管道一样,人吃进去食物后,脏腑将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吸收,把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排泄出去,如果废物没及时排出去,在体内堆积,就会形成胆结石、肾结石、囊肿、肿瘤等,这就是体内“多”了东西,所以这些症状在中医里都叫实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八纲辨证
八纲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四诊,掌握了辩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征候,称为八纲辨证。
疾病的表现尽管是极其复杂的,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
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浅深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可分为实证与虚证。
这样,运用八纲辨证就能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
其中,阴阳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在诊断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挚领的作用。
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
无论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科,无不应用八纲来归纳概括。
在八纲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脏腑辨证;结合气血津液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气血津液辨证;结合温病的病变特点,则分支出卫气营血辨证等等。
任何一种辨证,都离不开八纲,所以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
八纲辨证并不意味着把各种证候截然划分为八个区域,它们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如表里与寒热虚实相联系,寒热与虚实表里相联系,虚实又与寒热表里相联系。
由于疾病的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而是经常会出现表里、寒热、虚实交织在一起的夹杂情况,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
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
阴证、阳证也是如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疾病可以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又可以从阴转阳,从阳转阴,因此,进行八纲辨证,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各类证候的特点,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才能正确而全面认识疾病,诊断疾病。
中医八纲辨证-
里证得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1、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得种种病证 。
久 虚 靡 低 按 不痛 烦热 寒 少苔 力
证病弱
息 微
胀满 午后 时减 微热
或 无苔
实 短 多 兴 声 拒 按之 蒸蒸 恶 质老 有
证
新 病
壮 实
奋
高 气
按 疼痛
胀满
状热
寒
苔厚 腻
力
粗
不减
虚实之间得关系
虚实夹杂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
阴阳辨证
阴阳辩证施概括证候类别得一对纲领,由于阴、阳 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得两个方面,故疾病得性质、 临床得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得范畴。
一、鉴别: 寒热
脉象
表证 里证
恶寒发热同 时并见
浮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或 沉 无寒热
舌象
一般舌苔薄, 舌质无明显 变化
舌苔厚腻或 无苔,舌质变 化明显
表证与里证得关系
二、相互关系 有两种情况 转化 表里同病
半表半里证
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 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
临床表现
各种虚证得表现极不一致 各脏腑虚证得表现各不相同 所以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 常见得有:心悸、脉结代;咳嗽痰少、颧赤盗汗;食
少、腹胀、便溏;眩晕、耳鸣、视力减退、月经 量少;腰痛、阳痿、肢冷。
虚证
辩证要点可归纳为两大类: 阳气不足——面色恍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形寒
辨证选择题及答案
1、八纲辨证是:A、各种辨证的综合B、各种辨证的总纲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D、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2、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A、外邪直中B、劳倦所伤C、里邪表出D、六淫初袭3、表证最主要的症状是:A、恶寒B、发热C、头身痛D脉浮数4、辨表虚证的主要依据是:A、恶寒发热B、恶风汗出C、发热无汗D、恶寒喜暖5、下列除___外,均是里证的临床表现: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寒热往来D、日晡潮热6、病人内热烦燥,继而汗出热解,烦燥亦减,其病理机制是:A、由阳转阴B、邪退正虚C、正虚邪恋D、里邪出表7、患者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A、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热里寒D、表实里虚8、下列除___外,均是实寒证的临床表现:A、腹痛喜按B、恶寒喜暖C、面色苍白D、肠鸣泄泻9、患者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此属:A、表寒里热B、表热里寒C、真热假寒D、上热下寒10、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燥不安,此属:A、表邪入里B、表寒里热C、表里具热D、表实里虚11、手足厥冷,脉沉数有力,口渴饮冷,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而干,此属:A、外寒内热B、真寒假热C、真热假寒D、阴虚内热12、下列除___外,均是实证的表现:A、五心烦热B、大便秘结C、小便不利D、痰涎壅盛13、辨别虚实真假,下列哪一项关系不大:A、舌象老嫩B、语声高低C、发热与否D、体质强弱14、温病后期肝肾之阴亏虚,低热不退者属: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虚实并重D、因虚致实15、正虚脏腑功能失常而致痰饮为患的证候属于:A、真虚假实B、虚中夹实C、实中夹虚D、因虚致实16、下列除___外,均是半表半里证的临床表现:A、口苦咽干B、目眩脉弦C、心中疼热D、胸胁苦满17、患者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声高气粗,神情默默,身寒肢冷,脉沉实有力属: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证夹实D、虚实并重18、患者肌肤热,渴喜冷饮,汗出热而味咸,烦躁不安,脉疾而无力,此属:A、暑伤气阴B、阳明经热C、热盛伤阴D、亡阴证候19、患者腹胀满疼痛,按之痛减,时有缓解,脉弦按之无力,此属:A、实证夹虚B、真虚假实C、真实假虚D、因虚致实20、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形体消瘦B、冷汗淋漓C、形寒肢冷D、脉细舌净21、阴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五心烦热B、身热不扬C、日晡潮热D、夜热早凉22、阴虚证的典型舌象脉象是:A、舌红苔黄脉细B、舌淡脉细无力C、舌红脉数D、舌红少苔脉细数23、下列除___外,均是亡阳证的临床表现:A、面色苍白B、汗出而热C、呼吸微弱D、四肢厥冷24、病人发热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此属:A、表证B、表热证C、寒证D、表寒证25、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A、表证B、表邪入里C、半表半里D、表里同病26、表证的恶寒是由于: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B、外邪束表,卫阳闭郁C、阳气虚于内D、肺卫气虚27、以下哪项与表证关系最不密切:A、头身酸重B、苔薄黄而干C、脉浮缓D、尿清便溏28、表证是指:A、体表皮毛的病变B、六淫邪气侵犯肌表C、肺卫的病变D、外邪直中人体29、表虚证辨证要点是:A、发热恶风无汗B、恶风头痛项强C、恶风有汗D、汗出脉缓30、表寒证与表热证的共同表现是:A、口渴喜饮B、恶寒发热并见C、汗出头痛D、咽喉红肿31、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口渴、烦燥不安、脉浮紧,此属:A、表邪入里B、表寒里热C、表里具热D、表虚里实32、自汗出,易感冒,面色淡白,短气,倦怠乏力,舌淡脉弱,此属:A、风邪束表B、卫气不固C、内伤表虚D、外感表虚33、表实寒证特点是:A、恶寒发热无汗B、发热面赤无汗C、恶寒头身疼痛D、无汗,头身疼痛,脉浮34、哪一项不属实热证表现:A、壮热烦渴B、神昏谵语C、尿赤便干D、脉细数35、表证发热的热型是:A、潮热B、寒热往来C、恶寒发热D、但热不寒36、里热证可见:A、发热无汗,身疼痛B、发热微恶风寒而汗出C、寒热交替而作,口苦咽干D、发热不恶寒反恶热37、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此属:A、上热下寒B、真热假寒C、表实里虚D、表热里寒38、表热证与里热证的辨证要点是:A、发热是否伴有恶寒B、咳嗽是否伴有咯痰C、出汗量之多少D、头身疼痛与否39、里邪出表为:A、机体抗邪能力强盛B、里证转为表证C、治疗护理适当D、病邪从里透达于外40、壮热烦躁,面红目赤,腹胀满拒按,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此属:A、里热证B、里实证C、里实热证D、表里俱热证41、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寒极似热B、寒郁化热C、寒证转热D、阴盛格阳42、真寒假热与真热假寒同见:A、口渴喜饮B、小便清长C、下利臭秽D、手足厥冷43、八纲中的虚实是辨别疾病的:A、病位B、病因C、病性D、邪正盛衰44、哪一项不属实证表现:A、五心烦热B、小便不通C、大便秘结D、狂躁谵语45、精神不振,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按便溏,舌淡嫩,脉沉迟,此属:A、里虚证B、里实证C、里虚寒证D、真阳不足46、虚寒证和实寒证同见:A、面色淡白B、形寒肢冷C、口淡多涎D、腹痛拒按47、哪一项非真热假寒表现:A、身冷不盖衣被B、下利清谷C、手足厥冷D、烦渴喜冷饮48、哪一项非真虚假实表现:A、腹满喜温喜按B、腹满按之不痛C、腹胀满时有缓解D、腹痛泄泻反快49、默默不语但声高气粗,腹胀满而得泻反快,倦怠稍动则舒,此属:A、虚实并重B、实证夹虚C、真实假虚D、表虚里实50、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低热不退,此属:A、虚证夹实B、实证夹虚C、虚实并重D、因虚致实51、阳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A、形体消瘦B、形寒肢冷C、大汗淋漓D、脉涩结代52、低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病机是:A、阳热亢盛B、阴盛格阳C、气虚发热D、以上都不是53、阴虚内热患者典型舌象是:A、舌红苔黄而干B、舌淡苔黄而干C、舌红苔小而干D、舌尖红有芒刺54、患者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脉虚,此属:A、火淫证候B、风淫证候C、暑淫证候D、湿淫证候55、以下哪项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A、凝滞B、重着C、病变缠绵D、不易速去56、以下哪项不是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A、为百病之长B、善行数变C、生风动血D、性轻扬57、不属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性清冷B、粘滞C、收引D、易伤人阳气58、下列哪一项与外感风邪无关:A、发热头痛B、汗出C、抽搐痉挛D、脉浮缓59、属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易生风动血B、性粘滞C、性干涩,易伤津液D、多挟湿60、以下哪一项属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A、斑疹B、头胀而痛C、发热恶寒D、脉浮数61、瘟疫证候的舌苔是:A、苔白腻B、苔白如积粉C、苔干而黄D、苔白滑62、神昏暴厥是___的临床表现:A、恐伤B、惊伤C、喜伤D、怒伤63、一般饮食伤,脉见:A、弦滑脉B、弦数C、滑D、缓大64、患者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腹泻,脱肛,舌淡苔白,脉弱,辨证属:A、气虚证B、气血两虚证C、气陷证D、气滞证65、患者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性情急躁,刺痛拒按,舌紫暗,脉涩,辨证为:A、气虚血瘀证B、气滞血瘀证C、血寒证D、血瘀证66、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心悸失眠,舌淡嫩,脉弱,证属:A、血虚证B、气虚证C、气血两虚证D、气不摄血证67、患者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舌淡暗,脉沉迟涩,证属:A、血寒证B、血瘀证C、气虚血瘀证D、气滞血瘀证68、临床表现为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是:A、血虚证B、温燥证C、阴虚证D、津液不足证69、哪一项不属血虚证表现:A、两颧潮红B、头晕目花C、心悸失眠D、手足麻木70、胸胁胀闷,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脉涩,舌紫暗,此属:A、寒凝血瘀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肝气郁结71、腹部坠胀,子宫脱垂,多属: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血两虚证D、血虚证72、面白无华,短气,身倦乏力,便血,舌淡,脉细弱,此属:A、气随血脱证B、气不摄血证C、气血两虚证D、气陷证73、胁痛咳更甚,转侧牵引而痛,气短息促,此属: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74、咳喘水肿,胸闷腰酸腿软,心悸,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此属:A、痰浊壅盛,上犯于肺B、肺肾两虚,气失摄纳C、肺肾俱虚,心阳欲脱D、以上都不是75、哪一项不属心血虚、心阴虚共有的症状:A、心悸B、失眠C、怔忡D、眩晕76、咳嗽痰稠色黄,鼻流黄浊涕,身热微恶风寒,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此属:A、风热犯肺B、表热证C、热邪壅盛D、燥邪犯肺77、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此属:A、膀胱湿热B、痰火扰心C、心火亢盛D、小肠实热78、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A、心阴虚B、心肾不交C、心血虚D、心火亢盛79、肝失疏泄时,腹泻的主要特征是:A、大便滑脱不禁B、里急后重C、腹痛即泻,泻后痛减D、大便先干后溏80、精神抑郁,胸闷喜太息,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此属:A、胆郁痰扰B、痰迷心窍C、肝火上炎D、肝气郁结81、心悸,失眠多梦,头晕目眩,面色白而无华,唇淡白,舌淡,脉细弱,此属:A、心阴虚B、心脾两虚C、心血虚D、心肝血虚82、心悸,失眠多梦,纳呆便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闭经,皮下紫斑,舌淡脉细弱,此属:A、心脾两虚B、脾不统血C、脾气虚D、心肝血虚83、哪一项与肝气郁结无关:A、情志抑郁易怒B、胸闷善太息C、胸胁胀痛D、身目黄84、膀胱湿热必备症是:A、发热腰痛B、尿血或砂石C、尿频尿急尿痛D、口渴不欲饮85、哪一项不属热极生风表现:A、高热神昏B、颈项强直C、四肢麻木D、牙关紧闭86、脾气虚哪一项不属必备表现:A、纳呆食少,腹胀便溏B、形体消瘦,面色萎黄C、咳喘痰多,清稀色白D、少气懒言,四肢倦怠87、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A、肝阴虚B、肺阴虚C、心阴虚D、肾阴虚88、心移热于小肠主要特征是:A、口舌生疮B、心烦失眠C、尿赤涩灼痛D、大便干结89、病人形瘦,食少,多为:A、脾虚有痰B、寒湿困脾C、胃强脾弱D、脾胃虚弱90、哪一项不属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A、牙龈肿痛B、吐血衄血C、肌肤疮疡D、狂躁谵语91、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A、燥邪犯肺B、大肠液亏C、胃阴不足D、津液不足92、头昏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腰膝酸痛,舌红脉细数,此属:A、肝阳上亢B、肝火上炎C、肝胆湿热D、肝阳化风93、哪一项不属胆郁痰扰表现:A、惊悸不寐B、烦燥不宁C、语言错乱D、眩晕耳鸣94、表情淡漠,闷闷不乐,喃喃自语,举止失常,舌苔白腻,脉滑,此属:A、肝气郁结B、痰火扰心C、痰迷心窍D、胆郁痰扰95、咳嗽痰少而粘,咯血,声音嘶哑,形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A、肺肾阴虚B、肺阴虚C、燥邪犯肺D、肝火犯肺96、咳嗽阵发,痰粘量少色黄,时咯血,烦热口苦,胸胁灼痛,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此属:A、热邪壅肺B、内热犯肺C、燥邪犯肺D、以上都不是97、脘腹胀闷,纳呆,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肢体困重,舌淡胖苔腻,脉濡缓,此属:A、胃寒证B、寒湿困脾C、脾阳虚证D、食滞胃脘98、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闷,舌淡苔白腻,脉滑,此属:A、寒邪客肺B、风寒束肺C、脾肺气虚D、痰湿阻肺99、咳嗽痰少而粘,难咯,唇咽干燥,发热恶风寒,舌红苔白而干,脉数,此属:A、肺阴虚B、燥邪犯肺C、风热犯肺D、肝火犯肺100、腹部痞闷,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小便赤,肢体困重,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此属:A、湿热蕴脾B、肝胆湿热C、大肠湿热D、寒湿困脾101、小便频数色清量多属:A、湿热下注B、寒湿困脾C、小肠实热D、肾气不固102、外感热病,热传下焦其舌象常见:A、舌尖红起芒刺B、舌绛苔少C、舌绛苔黄D、舌绛紫湿润103、胃热炽盛多表现为:A、口渴不欲饮B、口不渴C、口渴喜冷饮D、口渴欲饮,饮入即吐104、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引起胁痛的原因:A、肝气不疏B、肝胆湿热C、肝阴虚D、肝血虚105、心脉痹阻引起疼痛的性质属:A、重痛B、胀痛C、憋闷疼痛D、掣痛106、下列哪项与中气下陷无关:A、脱肛B、腹部坠胀C、胃下垂D、二便失禁107、肾阳虚的病人,其小便改变除哪项外,其它症状都可出现:A、小便不利B、小便清长C、小便短黄D、小便频数108、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所致的疼痛,其性质:A、胁部刺痛,固定不移B、胁部灼痛,面红目赤C、胁胀痛,太息易怒D、胁胀痛,身目发黄109110、黄疸,发热,胁痛,苔黄腻,脉弦数,此属:A、脾胃湿热B、肝胆湿热C、大肠湿热D、膀胱湿热111、辨心阳虚,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心悸气短B、畏寒肢冷C、舌淡胖嫩D、脉紧112、胃热证与胃阴虚的鉴别,应除外下列哪一项:A、胃脘灼痛或隐痛B、渴而喜饮或口干咽燥C、大便秘结或便溏D、舌红苔黄或少苔113、胃热应除下列哪一项:A、消谷善饥B、渴喜冷饮C、牙龈肿痛D、舌尖糜烂114、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咳嗽痰少,声嘶,舌质红,脉细数属:A、心阴虚B、肝阴虚C、肺阴虚D、肾阴虚115、壮热,昏迷,抽搐,舌红,脉弦数属:A、热极生风B、血虚生风C、阴虚生风D、肝阳化风116、心阴虚的临床表现是:A、心悸B、失眠多梦C、潮热盗汗D、心悸失眠,舌红少苔117、膀胱湿热,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尿频尿急B、尿涩而痛C、苔黄腻D、黄疸118、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咳嗽痰少,声嘶,腰酸膝软,舌质红,脉细数属:A、肺阴虚B、肾阴虚C、肺肾阴虚D、心肾阴虚119、咳嗽阵作,甚则咳血,头晕目赤,烦热口苦,胁痛,舌质红,脉弦属:A、风热犯肺B、热邪壅肺C、肝火上炎D、肝火犯肺120、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纳呆,腹胀,乏力,面萎黄,紫癜,舌淡,脉细弱属:A、心血虚B、脾气虚C、心脾两虚D、脾不统血121、肾精不足,以下哪一项应除外:A、经闭不孕B、遗尿失禁C、发育迟缓D、发脱齿摇122、湿热蕴脾以下哪一项应除外:A、脘闷呕恶B、胁痛脉弦C、肌肤发黄D、大便溏泄123、牙龈肿痛,多属:A、肾阴虚有火B、心火亢盛C、胃热D、肝火上炎124、小儿高热,惊啼,眉间青白,手足抽搐,指纹青紫属:A、热入心包B、热极生风C、肝阳化风D、血虚生风125、下列哪一项与肝风内动关系不大:A、阴不制阳B、肝肾阴虚C、胃气上逆D、肝阳上亢126、病者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尿频,夜尿多,滑精,舌质淡,脉弱属:A、肾气不固B、肾阴虚C、肾阳虚D、肾精不固127、心悸,怔忡,气短自汗,舌淡脉虚属:A、心阳虚B、心阴虚C、心气虚D、肺气虚128、脾肺气虚,应除外以下哪一项:A、纳呆少气B、声低懒言C、自汗神疲D、胸闷喜太息129、虚实挟杂证,与下列哪项无关:A、肾虚水泛B、肝阳化风C、肝气郁结D、肝阳上亢130、脘部隐痛,饥不欲食,干呕,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属:A、胃热B、胃阴虚C、食滞胃脘D、肝胃不和131、畏冷,浮肿,腰酸,心悸,面色苍白,舌淡胖,脉沉迟属:A、肾阳虚水泛B、心阳虚水泛C、脾阳虚水泛D、心肾阳虚水泛132、辨别心阳虚与心气虚,以下哪项应除外:A、畏寒与否B、肢冷与否C、心悸与否D、舌淡胖与否133、心阳虚,以下哪一项最具特征:A、心悸或怔忡B、面色白C、心悸,畏寒肢冷D、舌质淡胖134、心阴虚,以下哪一项最具特征:A、心悸怔忡B、失眠多梦C、五心烦热D、心悸,潮热,舌红少苔135、心肾不交的病机,以下哪一项最恰当:A、火灼心阴,心火上亢B、肝肾阴亏,阴不制阳C、肾水不滋,心火上亢D、热犯心包,心火上亢136、肝阳上亢的病机中,以下哪一项最恰当:A、水不涵木,肝阳上亢B、肝火上炎,肝阳上亢C、热病伤津,阴亏阳亢D、胃火上炎,肝阳上亢137、肾气不固和脾气下陷的鉴别,以下哪一项应除外:A、内脏下垂与否B、滑精与否C、少气与否D、滑胎与否138、膀胱湿热与小肠实热的鉴别,应除外以下哪一项:A、尿赤与否B、心烦与否C、舌烂与否D、有砂石与否139、胆郁痰扰与痰迷心窍的鉴别,就除外以下哪一项:A、痴呆与否B、苔腻与否C、意识模糊与否D、昏迷与否140、膀胱湿热应除外以下哪一项:A、口渴引饮B、发热腰痛C、尿频尿急D、尿黄短141、腹胀痛,纳呆便溏,头重如裹,口淡不渴,苔白腻,脉濡,此属:A、脾气虚B、脾阳虚C、脾肾阳虚D、寒湿困脾142、寒滞肝脉的主要表现是:A、阴囊湿疹B、少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C、干呕涎沫D、胸胁胀痛143、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此属:A、食滞胃脘B、脾胃湿热C、胃热D、肝胃不和144、干咳痰少质粘,口干咽燥,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数属:A、肺阴虚B、肺胃阴虚C、风热犯肺D、燥邪犯肺145、心气虚,心阳虚的共同症状是:A、心悸怔忡B、脉微细C、畏寒肢冷D、舌淡胖,苔白滑146、湿热蕴脾,以下哪一项应除外:A、纳呆呕恶B、肢体困重C、肌肤黄如烟熏D、苔黄腻147、食滞胃脘的主症是:A、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B、胃脘灼痛,吞酸嘈杂C、胃脘隐痛,干呕呃逆D、脘腹痞闷,纳呆呕恶148、肾精不足,以下哪一项应除外:A、小儿发育迟缓B、成人早衰C、老人夜尿多,尿后余沥不尽D、女子经闭不孕149、纳呆腹胀,饭后尤甚,少气懒言,肢体困倦,舌淡苔白,脉缓弱,此属:A、脾阳虚B、脾气虚C、寒湿困脾D、胃寒证150、心悸怔忡,气短,自汗,畏寒肢凉,面色苍白,脉微细,此属:A、心气虚B、心脉痹阻C、心阳虚D、心阳暴脱151、肝气郁结,应除外以下哪一项:A、精神抑郁B、胸部憋闷疼痛C、善太息D、胁胀痛152、心血虚,应除外下列哪一项:A、心悸B、失眠C、烦热盗汗D、面白无华153、膀胱湿热,应除外以下哪一项:A、尿急B、尿痛C、尿血D、尿失禁154、头痛眩晕,头摇肢颤,手足麻木,步履不稳,或卒然昏倒,半身不遂,舌强不语,此属:A、肝阳上亢B、阴虚生风C、血虚生风D、肝阳化风155、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此属:A、风热犯肺B、燥邪犯肺C、肺阴虚D、肝火犯肺156、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潮热盗汗,舌尖红,脉细数属:A、心阴虚B、肾阴虚C、肝肾阴虚D、心肾不交157、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肠鸣矢气,苔白或腻,脉弦,此属:A、肝气郁结B、肝脾不调C、肝胃不和D、脾气虚158、表情淡漠,闷闷不乐,哭笑无常,或发痴呆,此属:A、肝阳化风B、心脉痹阻C、痰火扰心D、痰迷心窍159、暴食致胃脘痛,呕恶,苔腻,脉滑,此属:A、脾胃湿热B、食滞胃脘C、肝胃不和D、胃热160、身热面赤,口苦咽干,目赤肿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此属:A、肝阳上亢B、胆郁痰扰C、肝火上炎D、肝胆湿热161、肾气不固,小便常为:A、短赤B、混浊C、频急而痛D、余沥不尽162、耳鸣,腰痛,健忘,不育,足软,舌淡脉弱,此属:A、肾阳虚B、肾阴虚C、心肾阳虚D、肾精不足163、肾阳虚应除外以下哪一项:A、尿频数B、尿短赤C、夜尿多D、尿短少164、咳痰带血,腰酸膝软,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doc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人体于自然界的统一,与四时,昼夜等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扶正祛邪•护病求本•标本缓急•三因制宜预防为主•中医护理程序•1、中医护理评估•2、中医护理诊断•3、中医护理计划•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中医护理计划。
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药物应用护理及特殊护理等。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辨证,即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辨,即辨认,辨别,也就是分析。
证,即证候,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所以,明确了某一证候,即是对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斗争的强弱、阴阳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况的概括。
辨证的过程,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症”是指单个的症状,中西医认识是一致的,如头痛,发热,咳嗽,心慌,恶心…等。
“证”,即证据、证候的简称,它不单纯是症状或主观感觉,而是一组征候群,也是中医对疾病的诊断。
“证”是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并包含着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
“证”是从分析症状和体征着手,归纳成为比症状更能说明疾病本质的概念。
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
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医的诊疗过程中,辨证论治是核心环节,它贯穿于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始终。
那么,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呢?要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首先得明白“证”的含义。
“证”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疾病的症状,而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等多方面的信息。
比如,同样是头痛,可能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等不同的“证”,治疗方法也会因“证”而异。
中医辨证论治的第一个核心理念是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同时,人体与外界环境(如季节、气候、地域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辨证论治时,不能孤立地看待疾病的症状,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比如,一个人出现咳嗽,中医不仅会关注咳嗽的症状,还会询问患者的饮食、睡眠、情绪、大小便等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和季节变化,从而全面分析病因病机,确定治疗方案。
第二个核心理念是动态变化。
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会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比如,一个感冒患者初期可能是风寒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发展,可能会转化为风热证,此时治疗方法就要相应改变。
这种动态的辨证论治思想,体现了中医对疾病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灵活应对。
第三个核心理念是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都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反应也不同。
因此,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证”,治疗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比如,老年人多气血不足,治疗时要注意扶正;年轻人多阳气旺盛,治疗时则可适当攻邪。
此外,中医还会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做到身心同治。
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
八纲辨证
(二)热证
[原因] 多因人体受到热邪的侵袭, 原因] 多因人体受到热邪的侵袭, 或由于人体阴不足而虚火内生所致。 或由于人体阴不足而虚火内生所致。 [证候] 发热,面红,口渴而喜冷饮,烦躁, 证候] 发热,面红,口渴而喜冷饮,烦躁, 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舌质红, 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 脉数等。 黄,脉数等。
[证候] 证候]
脾胃气虚证: 脾胃气虚证:
证候:食少纳呆 口淡无味 腹胀便溏消瘦 四 证候: 肢倦怠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舌淡苔 白 脉弱 治疗:健脾益气( 四君子汤) 治疗: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四君子汤)
3、 阴虚证
[证候] 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 证候] 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 口燥咽干,,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小便黄短 口燥咽干,,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 数。 [治疗] 滋阴补肾(六味地黄汤) 治疗] 滋阴补肾(六味地黄汤)
2、里证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
的证候。 的证候。
证候:胁肋胀痛 口苦纳呆 呕恶腹胀 大便不 证候: 调 小便短黄 苔黄腻 脉滑数 或身目发黄 发热 或见阴囊湿疹 或睾丸肿大 外阴搔痒 多见于肝炎、胆囊炎、皮肤病、妇科炎症— 多见于肝炎、胆囊炎、皮肤病、妇科炎症— 龙胆泻肝汤 治疗:清利肝胆湿热( 大柴胡汤) 治疗:清利肝胆湿热(茵陈蒿汤 大柴胡汤)
(一)寒证
[原因] 多因机体受到寒邪的侵袭, 原因] 多因机体受到寒邪的侵袭, 或由于人体阳气不足所引起。 或由于人体阳气不足所引起。 [证候] 不发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凉, 证候] 不发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凉, 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 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或 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而润, 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而润, 脉迟等。 脉迟等。
八刚辩证
八刚辩证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
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与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按照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加以分析,从而抓住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是虚是实,属阴属阳。
一、表与里:中医根据病位的深浅,将疾病分为表证和里证。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
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
主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2、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
它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
里证成因大致有三: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而致病。
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
常表现为: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小便短赤、便秘或腹泻呕吐、舌苔厚、脉沉。
二、寒与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症与热症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1、寒证:是疾病本质属于寒性的症候。
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的阳虚或阴盛而致。
《黄帝内经》把寒证分为外寒、内寒两类。
外寒是外邪入侵肌表所致;内寒产生于寒邪直中脏腑,也可在肌体阳气弱的情况下出现。
常见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2023中医规培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3中医规培考试真题及答案1、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单选题] *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正确答案)C.恒动辨证D.脏腑辨证E.气血辩证2、八纲辨证的总纲是() [单选题] *A.表里B.寒热C.虚实D.阴阳(正确答案)E.经络3、疾病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的总和是() [单选题] * A.病机B.病因C.证候D.症状(正确答案)E.病位4、社区干预试验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是() [单选题] *A.社区中个体B.社区中患者C.社区人群(正确答案)D.社区老年人E.社区慢病患者5、对待转诊,下列做法哪项是正确的() [单选题] *A.咨询员在咨询中要做到十全十美B.转诊之前要与来访者谈妥转诊的意向(正确答案)C.考虑到来访者的利益一般不能转诊D.转诊是不符合咨询员职业道德的E.若病人不愿意转诊,则不需获得病人的书面证明6、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是指() [单选题] *A.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免疫、医疗B.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正确答案) C.健康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D.法制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E.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营养、计划生育指导、医疗7、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下列哪项为中心() [单选题] * A.疾病B.医生C.病人(正确答案)D.健康E.慢病8、中医全科医生常常遇到的健康问题是() [单选题] *A.生物—心理—社会问题交织(正确答案)B.家庭—单位问题复杂C.亲情—爱情—友情问题交织D.现实—理想问题复杂E.心理—社会问题交织9、“未病”的概念中不包括() [单选题] *A.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状态B.机体已无生命指征阶段(正确答案)C.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D.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阶段E.疾病在动态变化中,未来可能表现出的状态10、全科医生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应贯彻以何为主的服务原则() [单选题] * A.预防保健(正确答案)B.问题咨询C.健康教育D.疾病诊断E.疾病治疗11、慢性病或行为受限的病人提供定期持续性的家访是属于下列哪项家访() [单选题] *A.评估性家访B.随机性家访C.照顾性家访(正确答案)D.急诊性家访E.询问性家访12、全科医生进入社区,在确立健康问题之前,要先做的事有() [单选题] * A.了解社区人口动态(正确答案)B.了解社区健康问题状况C.访问社区中的各级领导D.阅读社区相关文献资料E.了解社区生态环境13、传染病预防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国家对传染病实行的原则是() [单选题] *A.隔离为主B.预防为主(正确答案)C.治疗为主D.预防与治疗并重E.诊断为主14、面对危急患者,医师应当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救治?() [单选题] *A、拒绝救治B、紧急措施,急救处理(正确答案)C、按照流程逐步进行D、转院E、呼叫上级医师;15、目前医院门诊存在的“三长一短”现象,“三长”是指:挂号排队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和检查、交费、取药排队时间长,“一短”是指() [单选题] *A、入院时间短B、出院时间短C、查房时间短D、就诊时间短(正确答案)E、沟通时间短;16、下列哪项不属阴证表现() [单选题] *A.恶寒畏冷B.倦怠无力C.腹痛喜按D.大便溏泄E.小便短赤(正确答案)17、本已神志不清、不得言语的病人,突然神志清醒,语言不休者属() [单选题] *A.神志异常B.无神C.假神(正确答案)D.有神E.神气不足18、病人面色淡自无华,唇舌色淡多属() [单选题] *B.血虚(正确答案)C.阳虚D.阳虚水泛E.阳气暴脱19、呼气性呼吸困难疾病不包括() [单选题] *A.支气管哮喘B.阻塞性肺气肿C.喉头梗阻(正确答案)D.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E.慢性支气管炎20、胸痛呈压榨性或憋闷感,可因劳累、情绪紧张等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持续时间在3~5分钟。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八章辨证【重点难点】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表里证候的辨证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二个纲领。
1.表证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里证: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
里证多见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见于内伤杂病之中,具有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特征是没有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辨别表证和里证,主要是审察病证的寒热、舌象、脉象等变化。
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者,属里证。
表证多有头身疼痛及肺系的症状,脏腑症状不明显;而里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表证舌苔少变化,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此外,辨别表证和里证还应结合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倦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热证是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对寒证、热证鉴别最为重要。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中医学》辨证
共同症状
不同症状
机理
气 面色苍白,声音低微, 气短乏力,动则气急,脉虚无 某 一 脏 腑 机
虚 自汗,神疲乏力
力
能衰退
阳 懒言,饮食不化,舌 怕冷,四肢湿冷,小便清长 虚 淡苔白
阳气不足
血 形体消瘦,头昏眼花, 面睑舌唇甲淡白,手足麻木, 血 液 不 足 ,
虚 心悸失眠,舌质淡 皮肤干燥,妇女月经少,色淡 不 能 濡 养 脏
阳痿,遗精,夜尿多,两尺脉弱
以肾阳虚为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腰膝失于 温养,故见腰膝酸冷。肾居下焦,阳气不足,温煦失职,故 形寒肢冷,且以下肢发冷尤甚;阳虚气血温运无力,面失所 荣,故面色白;若肾阳虚惫,阴寒内盛,则呈本脏之色而黧 黑;阳虚不能鼓舞精神,则神疲乏力。肾主生殖,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生殖机能减退,男子则见阳萎,早泄、精冷,女 子则见宫寒不孕。肾司二便,肾阳不足,温化无力,故见小 便频多,夜尿,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无 力,尺脉尤甚,为肾阳不足之象。
分析: * 胃脘闷胀、痛势剧烈,伴口苦,大便干燥难行……..是否热结胃脘、 腑气不通? *痛剧而无热感,且冬季易发,遇劳加剧,舌淡红而暗,苔白不黄,脉沉 细无力,当是寒证可知。 *乃因寒凝胃脘,气机不通,久而不散,气滞血瘀,寒淤交阻,气机凝滞, 故痛剧。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肾关不固,固疼时小便自遗。寒凝气 机不通加之阳虚不温,便行迟滞,故大便结而难行。寒凝胃脘,胃气不降, 浊阴上犯,而作呃逆。 *治宜温中散寒化淤止痛,方用乌头桂枝汤化裁,3剂后痛减,大便得通, 守方加减服30余剂,30年之顽固疼痛顿消。
弱、结代 ③ 血液妄行——吐血、衄血
2. 神志病变: 轻则如失眠、多梦、心烦、健忘 重则如神志错乱、神昏、谵语、癫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人体于自然界的统一,与四时,昼夜等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扶正祛邪•护病求本•标本缓急•三因制宜预防为主•中医护理程序•1、中医护理评估•2、中医护理诊断•3、中医护理计划•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中医护理计划。
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药物应用护理及特殊护理等。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辨证,即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辨,即辨认,辨别,也就是分析。
证,即证候,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所以,明确了某一证候,即是对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斗争的强弱、阴阳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况的概括。
辨证的过程,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症”是指单个的症状,中西医认识是一致的,如头痛,发热,咳嗽,心慌,恶心…等。
“证”,即证据、证候的简称,它不单纯是症状或主观感觉,而是一组征候群,也是中医对疾病的诊断。
“证”是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并包含着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
“证”是从分析症状和体征着手,归纳成为比症状更能说明疾病本质的概念。
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
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总的类别,有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
因此,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按照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这种朴素的两点论来加以分析,使病变中各个矛盾充分揭露出来,从而抓住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是虚是实、属阴属阳的矛盾,这就是八纲的基本精神。
[编辑本段]一、表里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
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一)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主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寒热、汗、舌苔、脉象的变化,以区别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无汗,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脉浮紧;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或有汗,苔薄黄,脉浮数;表虚证,恶寒或恶风,有汗或微汗,苔薄白质淡,脉浮细无力。
•2、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环境安静,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忌寒凉闭汗或汗出当风,以免邪遏于里不得外达。
患者一般应注意休息,症状较重者应卧床。
愈后应注意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饮食护理•宜食清谈、细软、易消化食物,忌肥甘油腻、生冷之品,以免恋邪伤正。
表寒证,可用姜、葱、蒜、胡椒等作为调味品,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表热证患者可适量饮用清凉饮料或食用水果。
要注意避免病人吃得过饱。
•4、用药护理•解表发汗药多属于辛散之品,不宜久煎,药宜加水浸透后武火急煎,沸后5—10分钟即可。
•药宜温服,服药后应静卧覆被并饮适量热粥(汤)以取汗。
•服药后应观察汗出情况,以微汗为宜,不可过汗以免伤及正气。
如汗出热退,表解身凉,不必再进解表药;汗出不彻,寒热不退,为表证未解,应继服解表药;如汗出过多,应停服解表药。
•年老体弱者发汗过多易出现虚脱。
“疮家”、“淋家”、“衄家”、“出血家”禁或慎发汗,阳虚或阴虚者禁单纯发汗。
1.表寒证主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
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病机: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
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
治则:辛温解表。
常用方剂:麻黄汤2.表热证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
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
病机: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
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
热伤津而口渴。
热邪在表,故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
常用方剂:银翘散。
3.表虚证主证: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病机: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
治则: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常用方剂:桂枝汤。
4.表实证主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
病机: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
治则:辛温解表。
常用方剂:麻黄汤。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
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
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
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二)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
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
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在寒热、虚实辨证中讨论)。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
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
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
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1、病情观察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增减衣被。
注意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卫生。
•3、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神护理。
•4、饮食调护里寒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邪热内盛者,应适量饮用绿茶、西瓜汁、绿豆汤等,以清热生津止渴;阴液亏虚者,可多食滋阴养血等食品。
•5、对症处理(三)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
主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
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
病机: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
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
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
治则:和解表里。
常用方剂:小柴胡汤。
(四)表里同病(表里夹杂)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初病即见表证又见里证。
二是发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入里而见里证,但表证未解,也称为表里同病,三是本病未愈,又兼标病,如原有内伤,又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等,也属表里同病。
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
[编辑本段]二、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
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辨别寒热是治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一)寒证寒证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表寒证已以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寒证。
主证:畏寒、形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面色白,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阳虚阴盛,病人寒化,故畏寒肢冷,脾胃寒冷,故腹痛喜暖,阳气不振而脉沉迟。
治则:温中祛寒常用方剂:附子理中汤•护理原则•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口渴与否等情况。
•病人居处宜向阳、通风、洁净、室温应适度偏高。
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忌冷,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加盖衣被。
对病程长,病情较重的患者,要注意安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保持气机调畅。
•4.饮食护理•寒证患者宜温热性饮食,忌生冷;卒中寒邪所患的表寒证或里寒证,可用姜糖水趁热服下,或在食用的蔬菜中多加些姜、葱、胡椒粉等辛散之品,以助驱邪外出;虚寒证患者,可食用温补类药膳,以助阳散寒。
•5.用药护理•寒证多用辛温燥热药,应中病即止,以免辛热之品过用伤阴。
药宜温服(二)热证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热证和热证,表热证已在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热证。
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咳痰黄稠,腹痛喜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脉数。
病机:阳热偏盛,故发热喜凉,热伤津液而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热盛故见脉数。
治则:清热法。
常用方剂:白虎汤等。
•1.病情观察•观察发热,汗出、神志、食欲、二便、斑疹、出血、舌苔、脉象等。
•2.生活起居护理•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凉爽通风,温度适宜,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