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病例分析
输血病程记录范文
输血病程记录范文输血是医院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常用于治疗贫血、出血性疾病和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
而输血病程记录是对患者进行输血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输血效果进行详细描述的一种医疗文书。
以下是一篇关于输血病程记录的范例,供参考:病程记录主治医生:李医生日期:2024年1月10日主诉:患者因原发性贫血住院治疗,今日行输血治疗。
入院情况:患者因乏力、气促等症状就诊,全身检查发现血红蛋白(Hb)65g/L,诊断为原发性贫血。
入院后进行了相关检查,除血红蛋白降低外,其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体征检查:体温36.5°C,血压120/80 mmHg,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
查体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65g/L,红细胞计数(RBC)2.1×10^12/L,血小板计数(PLT)180×10^9/L,白细胞计数(WBC)4.5×10^9/L,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正常。
诊断:原发性贫血治疗计划:给予输血治疗,补充红细胞浓缩液。
1.输血准备2024年1月10日,上午9点整,患者在床头签署了输血同意书,并对输血治疗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同意。
核对了患者的个人信息、输血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
2.输血过程2024年1月10日,上午10点,将1袋O型RH型配血经过过滤器连接至输血管,先以2滴/分的速度滴注,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调整为每分钟滴注30滴,总计耗时2小时滴完。
3.输血期间观察输血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无出汗、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及胸骨后激痛等不良反应。
定时监测体温,无发热。
观察患者面色红润、唇色红,皮肤温暖、湿滑,无皮疹、荨麻疹等变化。
4.输血总结输血结束后,患者未出现过敏、感染等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乏力、气促等症状减轻。
血红蛋白计数得到有效改善,血红蛋白(Hb)95g/L,红细胞计数(RBC)4.0×10^12/L。
双胎输血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双胎输血综合征的病例分析1. 病例背景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双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8000-1:60000的双胎妊娠。
本病状主要是由于双卵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作为供血者,另一个胎儿作为受体,两者之间通过胎盘连接进行血液传输不平衡,导致供血胎儿贫血、生长迟缓,而受体胎儿则出现过度充血、心脏负担过重等问题。
本文档将分析一例双胎输血综合征的病例,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
2. 病例描述患者,女,28岁,已婚,孕20周,因“双胎妊娠,发现胎儿血型不一致”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婚后顺利怀孕,孕期规律产检,超声检查发现双胎妊娠,两胎儿血型O型和A型。
3.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结果,医生怀疑双胎输血综合征,进一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诊断。
检查结果显示:一个胎儿心脏指数降低,出现贫血表现;另一个胎儿则心脏负担过重,出现过度充血表现。
4. 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胎儿生存率。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例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1. 利尿剂:降低受体胎儿血容量,减轻心脏负担。
2. 血液制品输注:纠正供血胎儿贫血。
同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状况,评估治疗效果。
5. 预后双胎输血综合征的预后与胎儿状况、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胎儿生存率。
然而,若诊断较晚或治疗不当,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严重并发症。
本例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两胎儿的心脏指数逐渐恢复正常,血型不一致现象得到缓解。
随访至孕36周,患者顺利分娩一对健康婴儿。
6. 结论双胎输血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双胎妊娠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本病状的重要手段,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患者及家属需加强对本病状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提高胎儿生存率。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手段,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改善其生命体征和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血液成分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输血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每种血液成分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适应症,因此在选择输血成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红细胞悬液是用于治疗贫血和失血性休克的首选成分。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血液疾病,常表现为乏力、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
输注红细胞悬液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氧气输送能力,从而缓解贫血引起的症状。
血浆是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血液成分,对维持细胞外环境的稳定和调节循环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
严重失血、烧伤、休克等病情可以导致血浆蛋白流失增加,影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因此输注血浆可以帮助恢复机体功能。
另外,血小板是血浆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主要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
低血小板症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表现为皮肤淤斑、出血倾向等症状。
输注血小板可以及时补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帮助止血,防止出血不止。
凝血因子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在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DIC等疾病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输注凝血因子可以帮助纠正凝血紊乱,减少出血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输血成分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首先,要考虑患者的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其次,需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过敏史等因素,避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最后,要注意血液成分的存储和输注方式,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总之,临床成分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及时纠正血液异常,缓解症状,恢复机体功能。
正确选择输血成分,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救治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失血性休克(一)-病例分析
失血性休克(一)-病例分析
某女,29岁,因车祸头部及肢体多处创伤,并伴有大量出血(估计1200ml),经清创手术及输血(500ml)、输液(生理盐水1000ml)处理后血压一直不能恢复,处于半昏迷状态,采用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同时用2mg去甲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最高浓度达8mg。
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2、你认为该患者处理措施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属失血性休克。
2、处理措施不合理。
原因:虽然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收缩有助于提高血压,但是浓度过高会加重微循环的缺血缺氧,加重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一例孕妇RH阴性血胎儿宫内输血护理个案
一例孕妇RH阴性血胎儿宫内输血护理个案前言本研究内,孕妇RH阴性血行胎儿宫内输血,胎儿溶血性贫血,该病发生原因为母婴血型不合导致同种免疫溶血性病,病情轻微者可导致新生儿贫血,严重者可引起胎儿或者新生儿发生黄疸或水肿,提高围生儿致死风险[1]。
Rh血型D抗原属于导致胎儿中重度溶血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伴随着产前诊断、胎儿医学不断进展,胎儿宫内治疗技术不断完善。
胎儿宫内输血也被临床证实为治疗单胎妊娠贫血的方式[2]。
胎儿宫内输血表示的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或者其他位置完成输血,从而实现纠正胎儿水肿、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状况,帮助胎儿能健康发育,维护母婴安全[3]。
首例报道宫内胎儿输血案例为20C,宫内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超过50年[4]。
临床通过脐静脉或者腹腔途径输血,其中脐静脉输血为当前宫内输血的重要方式,能将血细胞直接进入血循环中[5]。
本研究选取我院孕妇RH阴性血胎儿宫内输血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开展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本研究是以我院2023年4月初诊,9月分娩1例孕妇RH阴性血胎儿宫内输血护理个案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女性,年龄:35周岁,孕次2,产次1,孕周13周,于我院看诊,行产前检查。
2016年足月引产失败,予以剖宫产术,患者妊娠期间、手术未注射RH(D)免疫球蛋白,经查抗体显示抗D不规则抗体+,抗D滴度1:2,孕妇已致敏,存在RhD血型不合致胎儿溶血的风险,而后监测复查抗D 抗体。
孕31+2周复诊,抗D抗体效价升高,MCV-PSV最高80cm/s(1.86MoM),心胸比0.63,无心包积液,羊水和脐动脉多普勒显示无异常,考虑胎儿存在贫血,有被迫早产的风险,建议入院促胎肺成熟,可考虑宫内输血,缓解胎儿贫血,孕妇不同意入院,要求继续观察,嘱注意观察胎动。
孕31+6周复诊,抗D抗体逐渐升高,MCV-PSV持续增高考虑存在胎儿溶血性贫血,中重度贫血可能,入院完善相关检查,予以胎儿宫内输血。
走进临床:疑难输血病例分析与会诊-周华友
2.急会诊应在接到申请后10分内到场,会诊结 束后6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
3.全院会诊在指定时间进行,原则上参与医师 不得提前离场,经治医师应在讨论结束当天在住院病 历中对专家讨论意见进行记录。
人才需求
1. 输血技术系列人才 2. 医师系列人才 3. 护理系列人才
输血科职能 业务科室 职能科室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
第十一条 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 (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 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 (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 (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 (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 (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 (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 (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二、加强会诊,走进临床,促进二级学科落地
(一)院内会诊条件及会诊分类 1.会诊条件:凡需其他专科协助明确疾病诊断或协
助疾病治疗的情况,可申请院内会诊。 2.会诊分类: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诊治需求,可将
院内会诊分为普通会诊、急会诊、全院会诊三类:
普通会诊:病人病情稳定,存在与其它专科症状相关 的一般问题,可申请普通会诊,普通会诊应在申请发出后 24小时内完成;
三、输血科会诊类型
一、提供技术性建议(P1); 二、提供诊断性意见(P2); 三、提供治疗性建议(P3); 四、提供大量输血方案(P4) 五、提供应急预案(P5); 六、评估输血风险(P6); 七、MDT(P7)
胎母输血综合症的病例分析
胎母输血综合症的病例分析胎母输血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病症,指胎儿血液进入母体血循环,导致胎儿失血或母体溶血性输血反应。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胎儿宫内死亡、新生儿贫血、休克、死亡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两例严重的胎母输血综合征病例。
病例1是一位33岁的孕妇,孕期正规产检9次,没有明显异常。
孕37+3周,她发现胎动减少1天,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门诊检查发现NST无加速反应,其中见1次减速,胎心60~80次/分,持续约4min后好转。
为了避免胎儿宫内窘迫,医生决定进行剖宫产术。
手术后,娩出一名男婴,体重为2955g,哭声、呼吸、反应、心率、肌张力均正常,但全身皮肤粘膜极度苍白,1minApgar评分8分。
经过输血治疗1周后,孩子病情好转出院。
病例2是一位25岁的孕妇,孕期正常,但在分娩时出现了严重的胎母输血综合征。
孩子出生时,体重为2400g,但出生后很快就出现了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经过紧急处理,孩子被转移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治疗过程中,孩子接受了输血和呼吸机辅助治疗,最终病情得到了控制。
以上两例病例表明,胎母输血综合征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病症。
对于孕妇来说,定期产检和及时就医是预防胎母输血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对于医生来说,要时刻关注孕妇和胎儿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病例2中的患者是一位34岁的女性,于2008年5月7日入院。
她已经怀孕并且已经进行了5次正规产检,没有发现任何特殊情况。
在孕期的37周零3天,她因为胎动减少已经在本院就诊。
门诊对她进行了胎心监护,结果显示胎动时没有加速反应,但出现了变异减速1次,达到了100次/分。
生物物理评分(manning评分法)显示胎儿呼吸样运动、胎动、胎儿肌张力、羊水指数4项指标之和为满分8分。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ALOKASSDα10检查,脐血流及大脑中动脉指数均正常。
患者入院后接受了吸氧、10%葡萄糖液加能量2支及维生素C3.0g补液1d的治疗。
次日复查胎心监护NST显示没有加速反应,呈正弦曲线,持续40分钟,见图2.考虑到胎儿窘迫,医生决定立即进行剖宫产术。
临床输血病例分析
04
病例总结与建议
病例输血经验总结
输血指征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避免不必要的
输血。
输血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免疫状态、感染情况 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输血过程的安
全性。
输血品种与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合 适的血液品种和剂量,确保输血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 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以评 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和身体状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输血风险管理
加强输血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输血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降 低输血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血液安全管理
完善血液采集、检测、储存和运输等环节 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确保血液安全。
A 探索新的输血技术
研究并应用新的输血技术,如自体 输血、细胞治疗等,提高输血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B
C
D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输血后,应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以 评估输血效果。
加强营养与休息
在输血后,患者应得到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以促 进身体恢复。
03
输血效果评估
输血后生理指标变化
血压变化
输血后血压是否稳定,对于休克或低血压患 者尤为重要。
呼吸频率变化Leabharlann 呼吸频率是否平稳,有助于评估肺部功能。
心率变化
心率是否恢复至正常范围,反映心脏功能是 否得到改善。
遵循输血原则
在输血过程中,应遵循“能少输、不早输、能不输 、不晚输”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输血后观察与护理
观察输血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过 敏等输血反应,并及时处理。
输血病例分析
病例一:1.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
外省务工人员。
因月经过多,倦怠无力,气促一周,伴眩晕、出冷汗1天来本院就诊。
检查:面苍白,血压90/50mmHg,脉搏110次/分,心肺及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
急诊查血象Hb 51g/L WBC 5.1X109/L PLt 308X109/L, 血型O,RhD(+),妇科B超及阴道检查未见异常。
初诊:重度失血性贫血;月经不调。
2.治疗经过:(1)门诊紧急申请0型RhD(+)红细胞悬液4u输血治疗,但因患者经济问题拒绝输血治疗;(2)给予吸氧、输注葡萄糖液、生理盐水、维生素C等对症处理,症状好转。
复查血象RBC 1.79X1012/L,MCV 53fl, MCHC 0.22,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
(3)暂不输血,给予铁剂、B6、B12等治疗。
3.治疗结果:治疗一周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复查外周血象:RBC 2.65X1012/L, Hb 86g/L,MCV 68fl,MCHC 0.25,WBC 6.7X109/L,PLt 228X109/L.治疗四周后,患者无明显不适。
复查血象:RBC 3.25X1012/L, Hb 104g/L, MCV 72fl, MCHC 0.29, WBC 7.1X109/L,Plt 166X109/L.出院诊断:慢性失血性缺铁性贫血。
4.病例讨论:(1)该患者重度贫血,符合输血指征;(2)患者贫血原因清楚,为小细胞低色素失血性贫血;是否必须输血?(3)患者为19岁女性,代偿功能较好,对贫血所致的缺氧耐受性较强;(4)经过一般性抗贫血治疗,效果明显;(5)治疗患者月经失调是纠正贫血的关键。
(6)红细胞输注的原则:①关于输血指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输血指征除了血红蛋白浓度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诊断、手术步骤、预计失血量、贫血的原因和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等综合因素。
②主要原则:ⅰ开具处方时,应明确输注指征、风险和效果;ⅱ输注前,应将风险、益处、替代品等告知患者,并取得知情同意;ⅲ应确定贫血原因;ⅳ重视临床判断;ⅴ治疗急性大出血时,首选晶胶液,而不是血液;做好病历记录输注原因。
医院给患者输错血
建立患者输血前评估和告知制度,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说明输血的风险 和注意事项,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加强医院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机制建设
建立医院内部输血安全监管机制,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加强医院与血液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外部机构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输血安全工作的改 进和完善。
1 2
生理反应
输错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如溶 血、过敏反应、感染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病情恶化
对于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输错血可能使原有病 情恶化,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难度。
3
并发症风险增加
输错血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肾衰竭、心功 能不全等,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
家属心理创伤
焦虑与担忧
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可以促进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维护医院声誉
输错血等医疗差错和事故会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可以减少类似 事件的发生,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形象,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试剂质量问题
血型检测试剂质量不稳定 或过期,导致检测结果出 现偏差。
检测设备故障
血型检测设备出现故障, 未能及时发现和修复,导 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输血操作不规范
未严格执行输血流程
医护人员未按照规定的输血流程进行 操作,如未核对患者身份、血型等信 息,导致输错血。
输血前未进行充分评估
医护人员在输血前未对患者的病情、 身体状况等进行充分评估,导致输血 后出现不良反应。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
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通过将新鲜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人体来满足机体正常功能的需要、改善患者的病情。
下面是一份关于输血治疗病程记录的范例,供参考:病程记录入院日期:2024年5月1日主诉:李于一个月前开始出现明显的乏力症状,体力活动耐受下降。
觉得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贫血指标偏低,遂前往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期口服二甲双胍和贝那普利片,无其他特殊疾病史。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好,心率80次/分,呼吸频率正常,血压130/80 mmHg,体温36.7°C。
皮肤苍白,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听诊时肺呼吸音正常,心率、心律规则,但心脏第一心音略弱。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
辅助检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Hb)80g/L,红细胞计数(RBC)3.5×1012/L,白细胞计数(WBC)5.0×109/L,血小板计数(PLT)180×109/L。
骨髓穿刺涂片示有轻度骨髓增生减退。
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正常,尿常规无特殊。
诊断与治疗计划:临床诊断:贫血治疗计划:维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监测贫血指标变化。
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预计输血3-5次。
治疗过程记录:1.输血治疗开始日期:2024年5月2日- 输注红细胞悬液:数量500ml,时间2小时。
-输液过程顺利,患者耐受良好,无不适感。
-输血治疗后观察: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头晕、乏力等症状减轻。
2.输血治疗进行到第3次,日期:2024年5月10日- 输注红细胞悬液:数量600ml,时间3小时。
-输注前患者进行了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AB型血,受血态度良好。
-输液过程中患者表现正常,无畏寒、发热等症状。
-输血治疗后观察:患者贫血指标略有好转,血红蛋白值上升至95g/L。
3.输血治疗进行到第5次- 输注红细胞悬液:数量700ml,时间4小时。
-输血前患者查体正常,无出血点、无贫血症状。
病例分析-输液输血(普外)
2012-2013学年下学期09七年制病例分析-输液输血(普外)患者,男性,38岁,农民,已婚。
于1994年2月14日下午3时急诊入院。
主诉:阵发性腹痛伴呕吐3天。
现病史:患者于2月11日中午开始右下腹阵发性钝痛,当晚呕吐一次,量约400ml 为胃内容物,其后腹痛伴阵发性加剧,第二天频频呕吐粪臭味黄绿色液体,带少量食物残渣,总量约900ml。
剧痛之后右下腹仍有持续性钝痛。
起病之后每天仍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口渴、尿少、色黄,近两天无肛门排气便排气,腹胀逐渐加重,2月14日上午自觉有发热,呕吐物带咖啡样,量约500ml,曾在当地医院治疗仅用过一些口服药物和肌注药物,药名不详,病情未见好转而到医院急诊入院。
过去史:10年前因急性阑尾炎穿孔,在当地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半年腹痛反复多次发作,有时伴呕吐,每年均发生1至2次不等,经多次急诊非手术治疗后缓解。
体检:T38.5℃,P114次/分,BP13/8kPa,R24次/分,体重60㎏。
神清,表情淡漠,疲倦少动,营养中等,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差,表浅淋巴结未触及,眼眶凹陷,舌干,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心率114次/分,律整,无杂音。
呼吸深快,双肺无干湿性啰音。
腹部见外科情况。
四肢肌肉软弱无力,双膝腱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神经反射。
外科情况:腹胀,右下腹有一切口疤痕,切口疤痕右旁隆起较明显,腹式呼吸存在,腹壁静脉无怒张。
右中下腹肌肉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其余腹部软,轻度压痛反跳痛,腹部有可疑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明显减弱。
辅助检查:X线腹部平片,可见右中腹有一膨胀孤立肠襻,腹部有多个液气平面。
血象:RBC3.24×1012/L,Hb140g/L,WBC1.34×109/L,中性粒细胞82%,杆状10%,淋巴8%。
血清:K+3.2mmol/L,Na+138mmol/L,Cl-103 mmol/L,TCO11 mmol/L,BUN7.0mmol/L。
2根据病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本病例中有关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诊断及依据。
双胎输血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双胎输血综合征的病例分析简介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简称TTTS)是一种发生在双胎妊娠中的罕见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一例TTTS病例的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病例描述本例为一对双胞胎妊娠,孕妇为28岁,孕周为30周。
经超声检查发现胎儿A表现为羊水过少、胎盘血流减少,胎儿B则表现为羊水过多、胎盘血流增加。
根据这些临床表现,初步怀疑为TTTS病例。
诊断方法为了确认TTTS的诊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 经腹超声检查:通过观察胎儿A和胎儿B的羊水量和胎盘血流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TTTS。
2. 胎儿心脏监测:通过监测胎儿的心脏活动情况,可以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进一步确认TTTS的诊断。
治疗策略基于该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结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治疗策略:1. 腹腔内胎儿血管减压术:通过在胎儿胸腹腔内插入针管,减少胎儿体内的血液压力,缓解TTTS的症状。
2. 胎儿输血:根据不同胎儿的血流情况,进行胎儿间的输血,以平衡胎儿之间的血液供应。
3. 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TTTS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干预的疾病。
对于这种情况,腹腔内胎儿血管减压术和胎儿输血是常用的治疗策略。
然而,每个病例的情况可能不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在处理TTTS病例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其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以改善胎儿的预后。
输血错误案例及其改进措施
2
-
目录
CONTENTS
1
案例一:患者A
2
案例二:患者B
3
改进措施
PART 1
案例一:患者A
案例一:患者A
错误经过 后果
患者A因严重车祸入院,急需 输血。护士在取血时,将血型 为B型的血液输入了A型血患者 的体内
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输血反应, 几乎危及生命。经过紧急抢救, 患者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但 留下了严重的健康隐患
PART 2
案例二:患者B
案例二:患者B
1
错误经过
患者B需要进行手术并预估失血量较大,需要输血。医生在开出输 血医嘱后,护士在执行时误将医嘱的"Rh阳性"写成了"Rh阴性"
2
3
后果
由于血库中没有Rh阴性的血,这导致了手术被迫推迟,给进措施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 员及时报告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通 过分析这些案例,找出原因并采取相
应的改进措施.
加强沟通: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应 更加明确,确保医嘱的准确无误。同 时,加强与血库的沟通,确保所需血
液的及时供应
改进措施
加强培训: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定期 的输血知识培训,确保他们熟悉输血 流程、血型匹配原则以及常见的输血 反应
严格核对制度:每次输血前,必须由 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的身份、 血型和所需血液类型,确保无误
技术更新:引入自动输血系统,这类 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患者的血型和所需 血液类型,减少人为错误
-
THANKS
临床技能考试血液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临床技能考试血液系统疾病病例分析1.贫血快速记忆:血清铁↓+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女性月经过多/消化系统疾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贫血貌+出血倾向+三系减少+NAA阳性率及积分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性大试题编号:46(2015年)试题编号:47(2015年)试题编号:66(2015年以前版本)试题编号:67(2015年以前版本)试题编号:68(2015年以前版本)试题编号:70(2015年以前版本)✧知识点扩展➢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及潜血肝肾功能血涂片(血细胞形态、网织红计数)骨髓常规/活检/干细胞培养血清铁/铁蛋白及叶酸/维生素B12 红细胞酶活性测验➢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女性月经过多/消化系统肿瘤(出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缺铁性贫血◆鉴别:慢性病型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
◆辅助检查: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骨髓检查、骨髓铁染色。
◆治疗:口服铁剂。
注射铁剂深部肌内注射(消化道反应不能耐受,吸收障碍)。
病因治疗。
➢贫血貌+出血倾向+三系减少+NAA阳性率及积分增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性大◆鉴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性白血病巨幼贫。
◆治疗:对症支持(成分输血、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雄激素促进造血(丙酸睾酮、康力龙、安雄)、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孢素A)➢贫血表现+黄染+脾大+ Coomb试验即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辅助检查:红细胞形态、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Ham及糖水试验、腹部B超、ANA谱、血清蛋白电泳、血清IgG/IgA/IgM/C3/C4测定◆鉴别: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骨髓纤维化及肿瘤侵犯骨髓◆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
生理病例分析
生理学案例案例一:为什么在护理技术中的“无痛”注射法要求“两快一慢”的操作手法。
知识点:刺激与反应关系参考答案:反应取决于刺激的强度、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
进针、出针快,给予的刺激时间短,组织的疼痛反应就少,推药慢给予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小,组织的疼痛反应也少。
案例二:某患者为A型血,因车祸大出血入院,需紧急输血抢救,但医院暂时没有A型血库存,现有一A型血的人愿意无偿献血,护士根据医嘱来抽此人的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而患者家属认为情况紧急不需要予以阻拦。
作为护士的你怎么认为?如何跟病人家属解释?知识点:ABO血型系统中的A型分A1型和A2型,AB型分A1B和A2B两种亚型。
参考答案:需要做交叉配血试验。
因为A型血分A1和A2两种亚型。
A1型红细胞上含有A 抗原和A1抗原,而A2型红细胞上仅有A抗原;A1型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而A2型血清中则含有抗B抗体和抗A1抗体。
如果将A2型血液输注给A1型患者,就有可能发生红细胞凝集。
案例三:某患者,30岁,车祸后表现为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迅速下降,脉搏细数,病人入院后,由你接诊,作为护士,请你评估此患者的失血量,并决定如何处理。
知识点:不同失血量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该患者为失血性休克。
失血量超过体重的30%。
此时该患者需紧急输血处理。
案例四:某患者,27岁,已婚妇女,Rh-阴性血型,初次分娩,其新生儿为Rh-阳性血型,医生给刚刚分娩的母亲注射了Rh免疫球蛋白,家属询问作为护士的你,为什么Rh免疫球蛋白必须在她分娩第一个Rh-阳性儿之后立即注射?假如她没有立即接受Rh免疫球蛋白的注射,对于第二次怀孕有什么影响?你应该如何解释?知识点:Rh血型的意义。
参考答案:这种球蛋白可以中和清除进入母体的RhD抗原,目的是为了她下一次怀Rh阳性血型胎儿的安全。
案例五:一男性35岁病人,体重60公斤,一小时前由于外伤出血约700-800ml。
临床输血会诊调查与典型病例分析
临床输血会诊调查与典型病例分析杨俊龙;白艳丽;杜旭利;张斌;王博【期刊名称】《中国输血杂志》【年(卷),期】2024(37)5【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会诊病例特点和制定会诊路径,为输血医师参与输血会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2020—2023年本院输血科参与临床输血会诊的病例,按科室、会诊类型分类统计,总结输血会诊要点,制定输血会诊路径,并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2020—2023年临床输血会诊31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2023年分别为26例、67例、81例、141例),涉及心血管内科[14.0%(44/315)]、骨科[12.7%(40/315)]、重症医学科[8.9%(28/315)]、全科医学科[8.3%(26/315)]、心肺疾病科[6.0%(19/315)]等24个科室,会诊分类包括35.6%(112/315)三氧自体输血,23.8%(75/315)血浆置换,14.9%(47/315)围术期大量备(输)血,11.4%(36/315)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和6.3%(20/315)自体血液采集等8个方面,总结会诊特点,制定临床输血会诊路径。
6名不同疾病患者经输血科会诊,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均好转出院。
结论输血科总结临床输血会诊要点,制定输血会诊路径,有利于落实输血会诊工作,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总页数】7页(P561-566)【作者】杨俊龙;白艳丽;杜旭利;张斌;王博【作者单位】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相关文献】1.输血医师参与临床会诊的5224例输血病例回顾性分析2.238例临床药师参与的儿科会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及典型病例介绍3.某骨科医院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会诊中的典型病例分析4.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会诊对多重耐药菌所致重症感染患者的影响与典型病例的药学监护分析5.临床药师参与72例重症监护室感染患者药学会诊分析及典型病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一:1.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
外省务工人员。
因月经过多,倦怠无力,气促一周,伴眩晕、出冷汗1天来本院就诊。
检查:面苍白,血压90/50mmHg,脉搏110 次/分,心肺及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
急诊查血象Hb 51g/L WBC 5.1X109/L PLt 308X109/L, 血型O,RhD(+),妇科B 超及阴道检查未见异常。
初诊:重度失血性贫血;月经不调。
2.治疗经过:(1)门诊紧急申请0型RhD(+)红细胞悬液4u 输血治疗,但因患者经济问题拒绝输血治疗;(2)给予吸氧、输注葡萄糖液、生理盐水、维生素C等对症处理,症状好转。
复查血象RBC 1.79X1012/L,MCV 53fl, MCHC 0.22,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
(3)暂不输血,给予铁剂、B6、B12 等治疗。
3.治疗结果:治疗一周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复查外周血象:RBC2.65X1012/L, Hb 86g/L,MCV68fl,MCHC 0.25,WBC6.7X109/L,PLt228X109/L.治疗四周后,患者无明显不适。
复查血象:RBC 3.25X1012/L, Hb 104g/L, MCV 72fl, MCHC 0.29, WBC 7.1X109/L,Plt166X109/L.出院诊断:慢性失血性缺铁性贫血。
4.病例讨论:(1)该患者重度贫血,符合输血指征;(2)患者贫血原因清楚,为小细胞低色素失血性贫血;是否必须输血?(3)患者为19岁女性,代偿功能较好,对贫血所致的缺氧耐受性较强;(4)经过一般性抗贫血治疗,效果明显;(5)治疗患者月经失调是纠正贫血的关键。
(6)红细胞输注的原则:①关于输血指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输血指征除了血红蛋白浓度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诊断、手术步骤、预计失血量、贫血的原因和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等综合因素。
②主要原则:ⅰ开具处方时,应明确输注指征、风险和效果;ⅱ输注前,应将风险、益处、替代品等告知患者,并取得知情同意;ⅲ应确定贫血原因;ⅳ重视临床判断;ⅴ治疗急性大出血时,首选晶胶液,而不是血液;做好病历记录输注原因。
病例二:1.病情摘要:患者男,62岁,因凌晨突发腹疼伴大量便血而急诊入院。
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史和输血史。
查体Bp 75/45mmHg, P 124 次/min,R 28 次/min,患者表情痛苦,神志清楚,自动体位,面色苍白,明显脱水貌。
腹软,无明显压疼,无包块,肠鸣音活跃。
入院时排出暗红色样血便约500ml。
2.治疗经过:(1)一般处理:紧急給氧,开通双静脉通道,输注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林格氏液、代血浆(万汶)、多巴胺等;抽取血样送检并配血;(2)血象检查:血型B型RhD(+)Hb 42g/L, WBC 12.8X109/L, Plt 103X109/L, PT APTT TT Fib 等指标正常。
(3)输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万汶等2000ml,15 分钟后,在另一通道输注B 型红细胞3u,再输入林格氏液、生理盐水1000ml,B 型新鲜冰冻血浆500ml,患者病情稳定。
急送手术室介入止血。
3.治疗结果:经紧急止血处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自觉症状改善,择期手术根治。
诊断:升结肠肿瘤并大出血。
4.讨论:(1)患者因结肠肿瘤合并下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符合输血指征;(2)输血时机和血液成分选择是十分重要的;(3)急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主要是全身组织细胞处于严重脱水状态组织灌流不足情况严重,因此,早期选用红细胞和FFP不合适,可能会加重患者组织灌流不足;(4)早期快速大量晶体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液、林格氏液)并配合使用适量胶体液(代血浆)充分扩容,改善组织细胞脱水状态,补充组织间液快速恢复组织再灌注;(5)在大量扩容、纠正休克、改善组织细胞再灌注的情况下,再及时输注适量红细胞改善组织缺氧,输注适量的FFP补充凝血因子,有效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6)紧急手术介入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7)市场常供的代血浆:(A)羟乙基淀粉低分子量(706):扩容效力<60%,扩容时间<2h,取代级高(0.91),半衰期>30h,过敏率高;中分子量(HERS 200/0.5):较理想,常用;(B)明胶;(C)右旋糖酐:扩容时间短,影响凝血功能。
病例三:1.病情摘要:患者男,45岁,因确诊“左下肺癌”需要作肺叶除手术而入院。
术前检查:血型O型RhD(+),Hb 155g/L,WBC 6.0X109/L,Plt 250X109/L,PT 9s, APTT 20s,FIB 4.1g/L.一般情况良好,肝肾功能正常。
术中剥离肿瘤肺叶时,出现创面高凝现象,继而创面出血,逐渐加重,引流瓶中约5500ml。
即输入红细胞悬液和库存全血2400ml,普通冰冻血浆600ml,代血浆1000ml,晶体液若干等,一直渗血不止,并越来越多。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现大量浓茶样尿,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静脉插管针口出现渗血。
复查血象:Hb 70g/L, WBC12X109/L,Plt 30X109/L,PT33s, APTT79s,FIB1.1g/L。
2.治疗经过:(1)主刀医师认为患者术中大出血并发DIC,需要紧急申请大量新鲜全血,暂停手术;(2)由于血库未能供应新鲜全血,立即进行会诊;(3)会诊决定:立即恢复手术,尽快剥离肿瘤组织,创面用冷沉淀喷洒止血;积极肝素化抗DIC治疗,同时输注单采血小板和FFP,补充凝血因子;输注红细胞悬液,改善组织缺氧。
3.治疗结果:经过上述系列紧急处理后,术中仍有渗血,术后转入监护病房,病情逐步好转,引流减少,皮肤黏膜未见新出血点,外周血象和凝血功能检查均提示DIC得到有效控制。
4.病情分析:(1)在外科、妇产科病人常常遇到术中大出血并发DIC;(2)及时诊断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3)主刀医师根据以往的经验“紧急申请新鲜全血”是不科学的;(4)通过联合专家会诊,决定正确的输血方案,使病人转危为安;(5)该患者适合储存式自体输血;符合基本标准:Hb>110g/L或Hct>0.35;Plt>100X109/L;血小板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无造血系统疾病;无感染发热或菌血症;无严重心、肝、肾、肺疾病(该器官需手术除外);术前估计出血量>400ml.(6)术中出现高凝现象,提示可能因为手术剥离、肿瘤坏死组织因子等因素引起早期DIC未能早期积极抗DIC治疗;(7)手术中因大出血或坏死组织诱发DIC较常见,处理原则:①尽快去除诱因;②高凝期可用肝素化治疗;③低凝期和纤溶期(出血)用成分血治疗。
(8)DIC成分输血方案:①血小板:当Plt<50X109/L,有明显出血时,需要输注血小板;当无活动性出血时,Plt<30X109/L,才需要输注血小板;②FFP:如果存在活动性出血,且PT,APTT 延长超过正常1.5倍,按10-20ml/kg输注;如果液体超负荷,可用凝血酶复合物输注,计量20-30IU/kg;③冷沉淀或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
输注4 克纤维蛋白原浓缩剂可以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1g/L.(9)患者术中出现浓茶样尿,提示因DIC诱发溶血,即时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组织缺氧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认为最好能维持Hb70-80g/L.病例四:1.病情摘要:孕妇,32岁,因皮肤黏膜出血一周入院。
孕28周,约一月前感冒,否认有输血史。
曾经人工流产1次,自然流产1次。
实验室检查:血型B 型,RhD(-),Hb100g/L,WBC4.3X109/L,Plt 21X109/L,凝血3项检测正常,血涂片血小板分布减少。
多次复查血常规,血小板均在(20-30)X109/L,丈夫血型A 型RhD(+)。
初诊:①妊娠(28周,孕3产2);②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治疗经过:(1)入院后输注B型RhD(-)血小板1u,次日复查,血小板13X109/L,患者皮肤黏膜出血加重;(2)进一步检查,患者血清抗血小板抗体(PAIgG)阳性,血清抗-A(IgG)效价64,抗-D效价32;(3)临床再次申请输注B型RhD(-)机采血小板,但无合适供者,决定院内会诊,考虑是否输注B型RhD(+)血小板;(4)会诊决定不宜输注血小板,应用大剂量IVIg封闭治疗;(5)封闭治疗后复查血象,Plt68X109/L,皮肤黏膜未见新出血点。
但两周后,再度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再次IVIg封闭,复查Plt 95x109/L;(6)临床决定,2天后进行剖宫产,需要B型RhD(-)机采血小板2u,同型红细胞4u,但因无合适供者,只能提供同型冰冻红细胞2u.3.病情分析:(1)患者临床诊断很明确,妊娠合并ITP;(2)ITP 诊断依据: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血清中找到血小板抗体;(3)ITP 输血治疗原则:①一般情况下不宜输注血小板;②如血小板显著减少(<20X109/L)或威胁患者生命需要手术可用;③剂量要大,(5-6)X1011 ;④同时用大剂量IVIg(1g/kg)静注,持续4-6小时,必要时可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4)该患者血型B型,RhD(-),如果确需输注血小板时,没有RhD(-)供者,是否可以用B 型RhD(+)血小板?①根据病情决定,权衡利弊;②在紧急抢救时,应经过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字同意;③输注RhD(+)血小板后同样有效,但残存的红细胞可能使患者同种免疫。
(5)该患者在缺乏同型血供者时,可以选用如下血型供者:AB 型RhD(-)、B型RhD(+)机采血小板;O 型RhD(-)红细胞悬液。
(6)如果其他供者也找不到,可以综合临床考虑,先行血浆置换,降低患者血浆中血小板抗体效价,加强免疫封闭治疗。
病例五:1.病情摘要:患者男,48岁,因进行性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2个月,加重一周入院。
入院后行胸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胸T8T9 椎管内外巨大占位性病变”,一周后行“椎管肿瘤切除加脊柱固定术”,病理诊断“胸T8,T9椎管内外低分化上皮恶性肿瘤”。
术后抗炎、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79天后自动出院。
2.治疗经过:(1)患者术前血常规:Hb 150g/L, Hct 0.40,Plt 100x109/L,PT17s, APTT 37s,FIB 2.75g/L,TP 72g/L,ALB 38g/L.输新鲜冰冻血浆400ml.(2)术中出血约3000ml,输红细胞悬液9u+FFP800ml。
术后1天,上午血象:Hb110g/L, Hct 0.31,Plt 119x109/L, PT 21.3s, APTT 39.8s, FIB 2.03g/L, TP 72g/L, ALB38g/L.术后一天下午血象:Hb85g/L,Hct0.23,Plt 99x109/L.术后一天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2u+FFP400ml.(3)术后两天血常规:Hb 100g/L, Hct 0.29,Plt 100x109/L, PT 15.3s, APTT 23.6s, FAB 2.43g/L, TP 46g/L, ALB23g/L.术后2天患者输红细胞悬液2u+FFP400ml+冷沉淀12u.(4)术后3天又输红细胞悬液2u+FFP800ml.(5)术后4天患者血象:Hb142g/L, Hct0.42, PT15.4s, APTT24.8s, FIB 2.61g/L,TP 52g/L,ALB25g/L.住院期间共输血:红细胞悬液15u+FFP2800ml+冷沉淀12u.3.病例分析:(1)患者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正确的;(2)分析患者入院后的输血治疗是不合理的,具体理由如下:①红细胞悬液:4天内共输注15u,输注指征太宽,用量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