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湛吾委行管2班9 之文献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

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

通过对研究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

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

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

根据对文献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一.简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 攀比心理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攀比心很重,消费中两级分化严重。

特别是来自农村和城市上的学生,在消费上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消费极不均衡。

通过样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占有量超过65%。

学校中63.5%的学生拥有电脑,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调查中发现,月平均300—500的学生只占4.1%,而月平均消费800—1500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8%。

通过实地采访部分大学生,得知很多学生其实并不需要电脑,也不需要名牌衣服等,但是当问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电脑买品牌衣服时,很多的学生就只有一个回答:“我的同学都有电脑,都穿名牌,我不能比他们差。

”这种攀比心理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在比较家庭贫困生与家境较富裕的学生消费情况时,其消费明显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现象极易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前不久的“马加爵事件”正是这种消费不均衡的一个真实素材。

2.大学生消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

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年龄和社会角色,以及他们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生活磨练,不知道生活的艰辛,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靠父母养活。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中,对自己的消费制定明确的计划的学生少之又少,只有3.6%的学生知道自己每天、每月花了或需要花费多少钱,而63%以上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一个月花了多少钱。

很多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消费制定合理、科学的计划,他们很多时候时一时兴起,会为了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花掉半个月的生活费。

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盲目消费的现象很多,这样的消费方式自然是不够理性,不够科学的,会影响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消费观的形成。

3.消费中从众现象突出,铺张浪费严重大学生是经历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一个转型群体,他们不仅会受到学校学生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社会上消费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者行为研究一直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行为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对最新的毕业论文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趋势。

一、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的研究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一直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最新的毕业论文中,研究者对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构建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揭示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征、产品属性、市场环境等,不同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忠诚度研究品牌是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直接影响着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

最新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不仅受到品牌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广告、口碑、社交媒体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会考虑品牌的知名度、品质、价格等因素,同时也会考虑自身的需求和偏好。

研究还发现,消费者的忠诚度受到品牌形象、品牌体验、品牌互动等因素的影响,品牌建立良好的忠诚度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

三、消费者在线购物行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新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在在线购物过程中表现出与传统购物不同的行为特征。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更注重产品的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同时也更容易受到网站设计、促销活动、用户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存在信任度、风险感知、购买意愿等问题,如何提升消费者的在线购物体验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四、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产品的偏好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产品的偏好也逐渐增加。

最新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环保、健康、社会责任等方面。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社会消费力量的一股新生力量,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品质和学习发展,也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

因此,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将全面解析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消费决策过程,揭示其消费行为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因素等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有针对性的消费引导和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数据分析上,我们将借助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相关产业提供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建议,同时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实现理性消费和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一直是市场营销、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中,其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趋势、指导市场营销策略以及优化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决策过程,强调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例如,经济学家通过构建消费决策模型,分析大学生在有限预算下如何权衡价格、品质、品牌等因素,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情感、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在消费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研究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因素如何影响其消费行为。

我国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综述教师教育学院07级3班朱福明06090501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伴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消费心理成为反映大学生个体成熟的标志。

本文在阐述消费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大学生消费现状,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1 序言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个体消费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反映着个体及相关经济情况,价值观特点,身心健康状况等,而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反映群体的价值取向及身心发展水平。

对大学生消费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大学生,使对其思想教育有根据的进行,提高思想教育质量,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服务。

2 消费心理2.1消费心理概念消费心理也称作消费者心理,是反映消费者在消费活动过程中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也是客观事物(如市场信息商品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反映。

消费心理构成结构。

消费心理是极其复杂的,通常包括一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体心理特征两部分。

其中心理过程是按消费者心理活动表现的不同形态及消费行为起到不同作用划分为三个过程:消费者认知过程即消费者从接受和理解市场信息,学习商品知识,形成商品印象等都属于认知过程;消费者情绪过程即消费者接触商品时的主观感受,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体验;消费者意志即消费者在经过认知、情绪体验后,确定购买目标,制定购买计划,决定购买方式采取购买行动,作出购买决策等心理现象。

这三个过程每个过程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指消费者在兴奋、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反映出来的个人特点和相互差异,是形成消费者不同购买动机、购买方式、购买习惯的重要基础。

主要表现在各种特色的消费行为类型中。

消费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既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又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文献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

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 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 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

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

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

此外,还有6.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

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大、焦虑情绪高、抑郁症状明显等问题。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等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些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良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1.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源头之一。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课业繁重、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人际关系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人际关系挑战。

家庭、同学、朋友等关系的纷繁复杂会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困扰,影响其心理健康。

3. 就业前景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充满期待,但现实的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

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隐忧,失业、就业不如意等问题会引发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1.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他们正确的心理调适能力。

2.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化解心理困扰。

3. 健康生活方式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四、结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消费者行为研究一直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消费者行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本文将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渊源、研究方法、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一、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渊源消费者行为研究作为一个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最初,消费者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旨在探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决策过程。

随着市场营销学的兴起,消费者行为研究逐渐成为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内容也逐渐扩展到消费者对广告、品牌、促销活动等方面的反应和行为。

二、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方法消费者行为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深度访谈等。

实地观察是研究者直接观察消费者在购物场所的行为,了解其购买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则是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分析其消费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实验研究则是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模拟和验证,以验证研究假设;深度访谈则是通过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其消费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三、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热点当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化转型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购物的比例不断增加。

数字化转型给消费者行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者关注消费者在数字化环境下的购物行为和决策过程。

2. 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和行为对品牌形象和产品销售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者关注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可持续消费行为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和社会责任,选择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品牌。

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消费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对其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将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价值取向。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进行研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观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观:研究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社会活动,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不仅直接影响其在校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状况,也对社会中健康消费、科学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探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问题研究,倡导树立科学消费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消费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对其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将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价值取向。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进行研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观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消费观的研究自古就有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

现代学者对消费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消费观的概念及表现罗子明在《消费者心理学》中提出消费观的相关定义来源于价值观,是价值观的组成要素之一,是人们利用价值判断来衡量消费及有关事物的标杆,反映了消费者行为最深刻的心理特征[1]。

(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姚洪越认为,必须对资本加以控制,则能坚持持续发展,要正确估计资本能力的过度膨胀拾人类带来的巨大危机。

如果说在资本义发展早期,资本对消费的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各种资源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资木对消费的利用还处在合理、正面的空间的话,那么,时至今日,资源短缺全面凸现,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心灵荒宪快速蔓延,幸福指数正在下降的情况下,资本对消费的操纵整体上已经危及了[1]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7-139.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人类的生存,成为人类不幸的重要根源。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也与未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位于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推动社会国家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的,这些因素的综合更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问题,并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事情的发生。

国内现在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在此将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做一个文献综述,以更好的了解这些问题并做一个总结。

接下来就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具体进行综述,以便能更好的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依据在经济大发展,竞争急剧加大的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他们正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由于缺乏正确的对待压力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也是相对较弱,心理情绪极易产生波动。

因此,社会的需求与大学生现有的水平发生了冲突,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出现种种的迷茫与不安,由此引发与多心理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他从热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低级过度高级。

每个人都有这五种不同的需求,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动力。

同时他还认为:载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存在的最完美、最和谐、最高的状态,这事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感觉。

大学生为了能够实现自我,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追求,发觉自己的潜能,使自己成为所期望的人;但当焦虑、忧伤等不良情绪会聚一起难以得到宣泄时,就会引发心理问题。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了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Study Review on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 CosumersXin JingSchool of Education ,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China【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consumption of the whole population.They have the independent consuming awareness and consuming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of their education ,campus environment and age mentality, they have their distinct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ated study on the college students'consuming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developingdirection on such study.【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Consume mental state;Consume behavior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第一篇:大学生消费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观文献综述内容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身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大学生中,既存在着合理、理性的消费行为;也存在着不良的消费行为。

对其进行分析,以提出合理的、有益的建议,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意识,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引导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教育他们讲究消费道德,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对其进行消费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情感与符号之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1]在大学校园里情感丰富的学子们的消费行为必然有其诸多的表现:(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

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

一般来说,大学生更愿意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他们的消费行为更注重感官的满足。

他们凭着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感知、认识世界,而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大学生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文献综述

考核要点分值分布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一选题的意义与目的:现在有的大学生为了拥有一台轻巧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一部分学生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学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透支银行卡以满足自己强烈的消费欲望。

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最终的结局是债台高筑、生活窘迫,逐渐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危机中,进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同样作为大学生的我,也有着自己的消费心理,所以我觉的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同时,我发现在我身边的好多同学都在追求高品牌高质量,比如现在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人再用iphone,ipad等,所以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这次选择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的意义和目的主要是了解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去向,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心理。

帮助大学生改掉攀比求异等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及消费氛围,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确保每位大学生都能理性消费,健康生活。

二文献综述:[1]《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问题和对策》李南群(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文昌571321)【摘要】受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存在着非理性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理财观念淡薄等问题。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第一篇:大学生消费观念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研究文献综述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发表在各学术期刊上的数篇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

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角度出发概括了这段时期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且归纳总结大学生消费的观念与消费行为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在理论、方法、研究对象和范围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学术论文;综述一、研究概况1.基于消费心理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从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行为重点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过程, 一般采用的研究工具是价值系统(Value System)。

价值观与消费者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价值观在消费者行为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可。

例如,美国消费者行为学家亨利·阿塞尔(Henry Assael)认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会影响其成员的购买和消费模式[1]。

从消费心理和价值层面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代表性研究有:澳门学者吴绍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和模式的研究,台湾学者许家铭对大学生消费决策型态与价值观关系的研究、梁伊杰对台北市大学生参与休闲运动消费行为的研究、罗博铭对大学生绿色消费品消费行为的研究、任丽美对大学生生活型态差异对移动电话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等,大陆学者朱丽叶对大学生感性消费和理性消费倾向的研究、杨传忠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宋绍成关于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李光南等对大学生价值观与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以及刘世雄对大学生消费存在聚群现象的研究[2]。

以上研究的共同特征都是把研究重心放在消费者本身的消费决策的心理过程上,而产品只是参与研究的一个工具。

2.基于特定商品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这类研究主要聚焦于大学生对不同商品的功能属性的偏好以及购买使用习惯等。

在研究方法上,这类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特征,以定量研究为主[3]。

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论文

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论文

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论文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的不同,使具有自己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论文篇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的不同,使具有自己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本文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大学生建议,使其明确自身责任成为新世纪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一、引言消费心理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消费心理本质上就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除了消费者自身以外,外人无从知晓,因此又被称为消费者“黑箱( black tank)”(施应玲,1998)。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

杨鑫辉(2005)认为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商品和劳务所进行的心理反应,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商品和劳务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和年龄的心理特征的差异,让其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但是全体国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有着特殊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且还会对未来社会消费文化的构成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都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二、文献综述(一)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结构近年来我国有许多社会学家都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

我国大学生消费的状况是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向理性,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念出现攀比消费、无计划消费、提前消费浪费消费等等不良的盲目消费行为,所以导致月初富月末穷这一现象的频频出现。

大学生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消费之外,“享乐”消费正逐渐占据高峰。

消费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消费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消费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心理学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消费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一、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决策过程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决策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

例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和“滞后者”等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揭示了消费者在接受新产品或新理念时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另外,消费者的决策过程还受到个体心理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市场营销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存在的认知偏差、情绪因素和社会影响等问题,为市场营销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品牌效应与消费者行为品牌效应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受到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口碑等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揭示了品牌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机制,探讨了品牌忠诚度、品牌认知、品牌情感等概念在消费者心理中的作用。

此外,消费者行为还受到广告、促销活动、口碑传播等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通过对广告心理学、促销心理学和口碑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潜在影响机制,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消费心理学与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心理学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往往表现出与线下购物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家们通过对网购心理学、社交媒体营销心理学和移动支付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心理特点,为企业开展线上营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还面临着信息过载、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新问题。

“大学生消费心理”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心理”文献综述

“大学生消费心理”文献综述英语N班 M号谢金秀摘要: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中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他们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对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储蓄观念淡薄、消费差距大、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攀比的消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 ,应从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注重家庭、熏陶及教养方式正确认清消费现状 克服攀比情绪、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方面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状况 主要问题 引导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们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相应的消费教育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及费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

有关调查表明,平均每增加一个高校学生,将增加7300元左右的消费。

其中,学费约2000元左右,平均占30%;伙食费约3000元左右,占40%;住宿在500元左右,占6%;交通、通讯约550元左右,占7%;文化娱乐700元左右,约占9%;其他消费约占10%。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1、大部分学生没有储蓄的意识大学生有情商、智商,可能没听过财商,其实财商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的标准。

根据笔者调查的情况,在校大学生对“财商”概念表示陌生,很多学生不了解。

在了解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的同学还要从别的同学处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这种情况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储蓄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核要点分值分布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一选题的意义与目的:现在有的大学生为了拥有一台轻巧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一部分学生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学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透支银行卡以满足自己强烈的消费欲望。

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最终的结局是债台高筑、生活窘迫,逐渐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危机中,进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同样作为大学生的我,也有着自己的消费心理,所以我觉的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同时,我发现在我身边的好多同学都在追求高品牌高质量,比如现在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人再用iphone,ipad等,所以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这次选择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的意义和目的主要是了解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去向,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心理。

帮助大学生改掉攀比求异等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及消费氛围,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确保每位大学生都能理性消费,健康生活。

二文献综述:[1]《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问题和对策》李南群(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文昌571321)【摘要】受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存在着非理性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理财观念淡薄等问题。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基本对策一是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的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三是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问题;对策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各种消费活动接踵而来。

没有取得经济独立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高消费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由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在他们当中难免出现一些不良的消费心理甚至一些非理性消费。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愿望,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道德素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大学生消费环境。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基本对策1、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的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和新闻媒介等宣手段,以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青年大学生。

社会的不健康消费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广泛而深刻的,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价值理念,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支持来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一方面,家庭对大学生的金钱供给要适度,不能“有求必应”。

有些情况下,正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的在经济方面对大学生的无私奉献,才助长了奢侈消费之风。

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性地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要掌握一个大学生的日常开支水平,了解大学生需要经济支出的项目,及时纠正不必要的消费。

同时,父母也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从自身做起,做到健康节约消费。

在消费方面家庭的教育应当在前,学校的教育在后,只有把这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渠道解决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校园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开主题班会、专家讲座或者小组讨论等方式做好引导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2)开展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大学生多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因此没有理财经验。

对这一特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如开设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等有关的课程;三是培养理财基本技能,既要有理财情境教育、又要有实际操作训练。

在实际生活中,要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合理开支,理智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3)加强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教育,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

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他的消费行为,超过其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时不可取的。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教育,反对铺张浪费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高校勤工助学部门应该在校内外设立并开拓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论大学生消费与消费观的培养》张玉奇(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革,给大学生消费观念、心理、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消费问题随之而来。

正确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加强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引导和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消费观;培养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1 非均衡性。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省市地区的不同家庭、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行业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

从而决定大学生个人消费的不平衡。

2 多元性。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 其消费特点还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学生不良的消费心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攀比心理、虚荣心理、放任心理、郁闷心理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攀比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有的同学在学习、工作或文体比赛活动中落后了,在某种虚荣心理和寻找平衡的心理的驱使下转而从文体活动、学习生活用品、衣着打扮方面开始下功夫想在这些方面压倒他人以求心理平衡。

全部物质化的攀比反映了竞争中存在的盲目性、偏激性和低级性。

同样,我这次调查也发现了在文献里提到的消费心理也都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

三概念化与操作化通过调查我了解到有很多人对消费心理的具体概念理解不清,下面我来解释一下。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包括消费者兴趣、消费习惯、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征。

而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

以前有学者调查过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

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

从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细的要数离休人员,其次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

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

具体来说我主要把这次的调查问卷分为以下几个维度,主要包括生活必需品消费,学习消费,娱乐购物消费和消费观念几个维度。

具体来说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例如性别,年级,专业,来自城市或农村,生活费主要来源等。

这是这次调研的第一部分,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第二,生活必需品消费,在这个维度中主要想了解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期待的生活费以及大学生认为伙食费太高的原因,手机月费等;第三,娱乐购物消费,这个方面是这次调研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我设计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娱乐购物消费心理的问题,例如是否觉得购物对自己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或方式的方式,在需要购买自己难以作出决定的物品时会如何处理等,对狂热的东西会不会控制不住,是否把网购作为常用方式之一等;第四,学习消费,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

所以我觉得要调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在学习消费这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维度里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包括是否觉得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应该在外面报一些学习的班,看到有关自己专业的资料是否愿意花很多钱去买和毕业后是否想花钱继续深造等;第五,消费观念,在这里主要想调查一下大学生的各种消费观念,比如赞同那种消费倾向,自己心中合理的消费结构和状态等。

本次调查采取现场采访与配额抽样的调查方法,配额抽样共发放问卷50份,在网上发放20份,在身边同学发放30份,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分别发放不同数量的问卷,发放50份问卷,收回64份,有效问卷50份,无效问卷14份。

具体数量如下表:四调查过程及结果:(一)过程:本次的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采取发放问卷与当场采访的方式。

本次共发放问卷50份,采取网上发布与身边同学发布两种方式,向本校学生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向网上发布问卷主要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全面。

这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从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发放。

共发放问卷50份,共收回问卷64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无效问卷14份。

收回文件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当场采访一些跟这次调查有关的问题,比如对网购的原因和看法,担心的问题等,当场记录后用作统计分析。

(二)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基本信息中,其中男、女生各占50%。

大一、大二的同学各有15人,大三、大四的各有10人。

来自城市的有27人,占总比例的54%,来自乡村的有23人,占总比例的46%。

生活费主要来源有98%的人是由父母供给的,只有2%的同学是靠奖学金,而校外兼职、学校补助、其他都不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来源。

在生活必需品消费这个维度中,大学生每月生活费801-1000元的占42%,501-800元的占22%,1000元以上的占20%,而500元以下的只有16%。

期望月生活费这个方面有32%的同学期望是501-800元,26%的同学期望1000元以上,22%的同学期望是500元以下,20%的人期望是801-1000元。

有82%的人认为每月伙食费高的原因是物价太高,10%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6%的同学是因为求求品牌和美味,2%的同学是因为请客开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