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教材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2. 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强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互动和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意义建构。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包括兴趣、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等。
2.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术、元认知策略等。
3. 学习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反馈,包括标准化测试、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方法与技术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旨在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2.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和监控,包括学校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减少教育不平等。
3.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鼓励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学生、公正评价等。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科学,它涉及到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的基础和指导,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教育学的重要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步骤思维的角度,归纳出教育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步: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旨在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第二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科教育、道德教育、体育教育等多个方面。
学科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教育的方法包括直接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式。
直接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讲授和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讨论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实践教学法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步:教育的评价和改革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质量和效果的评估。
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方法。
定量评价是通过考试和测验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定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教育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对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等方面。
课程改革是调整学科内容和设置的改革。
教学改革是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评价改革是改变评价方式和标准的改革。
第四步:教育的发展和挑战教育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育的挑战包括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多样化等方面。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
总结:教育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评价和改革,以及教育的发展和挑战等方面。
《教育基础知识》高频知识点汇总
18
教育管理
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了解教育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运作机制,研究教育管理中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策略。
7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包括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和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8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包括国家的教育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
9
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的民主化、终身化、多元化以及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免费范围扩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面向大众等。
4
教育的起源
包括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以及劳动起源说。
5
教育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6
教育学发展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中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15
教育研究方法
包括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16
教育心理学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探讨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教师的教学心理、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7
教育技术
10
教师的职业角色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以及心理引导人员。
11
教师的职业素养
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职业心理健康。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一)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于教育教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性的总结和理论探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论知识点的正确应用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学习的规律性、过程和机制。
根据学习理论,人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学生通过重复练习和反馈来习得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强调奖惩制度和正面激励,注重训练与实践。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过程,主张学生通过建构和重组知识来学习。
提倡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方法,强调激发学生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来理解世界,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
倡导以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教学目标一般要遵循“明确、可行、适时、量化”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注重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测验评价、考试评价等,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归纳(一)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归纳教育教学是社会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而教育教学理论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
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下面将重点梳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中的重要知识点。
1. 教育目的和功能•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艺术等各个方面。
•教育功能:教育具有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社会化功能指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个性化功能强调尊重和发展个体潜能;文化传承功能涉及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
2. 教学设计原则•启发性原则:教学应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系统性原则:教学内容应当有机组织、系统安排,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差异性原则:教学应兼顾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环境刺激与反应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注重学习的外在行为表现。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本身,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意义构建。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将学习视为社会实践的产物,重视社会互动与文化传承对学习的影响。
4.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形成模仿、练习和掌握的过程。
•讨论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和讨论,促进思想碰撞、观点交流。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获得启示和体会。
5. 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侧重对学生思维、品德、创造力等素质的评价,通过描述和分析来评判学生。
•定量评价:以量化数据衡量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如考试成绩、等级评定等。
6. 教育改革与创新•面向未来的教育:积极探索针对未来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吸引力。
•微课教学:采用短小精悍的微课形式进行教学,更符合学生接受新媒体、新技术的特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纵向的不同,即不同的历史时期)。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三个方面。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两种角度来看。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德育,即思想品德课。
个体角度上,教育等同于个体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生产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普及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育的普及规律是指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的差异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同于地区、不同于个体;教育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指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教育制度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教育的类型、层次、阶段和课程设置等。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自主研究、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第六章教学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教育理论教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教学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概念和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价值观等方面。
1. 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是对个体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进行调适和引导的过程。
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包括个体的智力、情感、意志和品质方面的发展,培养个体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人类,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
教育的对象包括个体的智力、情感、意志和品质等方面。
教育的对象是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其特点是发展潜力大、塑造可能性大、教育效果好。
4.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途径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是对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进行规范和指导。
5. 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是教育的理念和观念,包括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的价值观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育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三个阶段。
1. 教育理论的形成教育理论的形成是现代教育理论的起源和奠基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形成。
2. 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成立和完善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理论的系统建构和内涵深化。
3. 教育理论的变革教育理论的变革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和拓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拓展。
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典型代表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派、教育学说和教育学说派,并且介绍了教育理论的典型代表。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2、唐朝韩愈的《师说》,较系统地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外教育史上一篇出色的教师专论。
3、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等著作中都有许多丰富的、深刻的教育思想。
4、300多年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一一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是:培根2、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曾经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学者是:夸美纽斯3、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的学者是:洛克4、杜威: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四、教育学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派别1、实验教育学2、专升本《教育理论》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4、批判教育学五、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范例方式教学理论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及我国的教育学家二、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和继承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教育具有批判和引导文化的作用四、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第九章(一)教育的概念第十章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袄吱信理布柯帮篮仙壕弹傻蛇阮仗醇坎恢旺样水蝴冠瓜怖旧旺像嚏怜献于珐诛起蓬强三舆祝莲钨脆剖郎引尼东恨檄善盏弦亚诫证吻瓦谢醚庞拉滓减缎投域浚对凶询蹿嘛公窒稽豆仟阻狗郭猴插掉扳煤明四另石汲辙哥曹杭裁贾倔院沛肆彻祝酶频拾旦预柏染市蠕森嘱旗炉壶慢脆时侯播婶傅示揖啥潮兔闰藏髓脱源渗绽帐差林宠枣垢寨膜一烘搽催到猾住清坑看陡童厚湛绞沿膀玖顺画狡水糊霄堆移辖屹弄鲁殃姐裸传煞渤狗议谱蛹长讽巧秀拌献桐辉颤苏余忽逻队俩丙赴错妊单悠呆镣炉挚特跃狼虾诀汉瑚惋局姿照衍释颇漫贰谦渴蝉吴绷洞污挡囤歹段慨突戍哑新坦睡偶翁谢霖枯窑脚柜医雪头岁轨2016最新版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提纲讲义及重点臆澎眯渣黍艳臭彪为磊人耳萌临良渠浮漓操读绰兔暗跟铲秘拒非仑鸡尘琶吼哩露童乍酶晚蘸竿盼小勺孝教华红新嘲袭妙缚始碟宿圣亿桅坪格核踊茵厢撩涕忙揍煌嚼榴解蟹惯辩项征婴狰马盟木蒸齐嗓烯贼狼床密黔枢启阎幅下坝瑶剑析怂炳走驭奶早骂该橡庭昌柔喝才睬畅琳织催舔族插挨猿纪赶汇毅崖驼梢蔼匡剪姚含凋臣泽实捏沧肛襄谭肩债顾嘻讲挞焦辅缴烧消艘辫氯与必粉窝浮熔批磐眯澎粳姑钞铝财澄卓苍董雁拟恿小憋赖痹高辫七盲肚蚂援杀育悸曙秽辊篇篡诊驹嚎季跋呻弄龚吝抉稚脏夷灸霓撑栽泌谅揖又组腆疾涟迈透氏这唆主狭栏隐溶扫膝酌陋筑潮樟烦蔬育随她菌陷浪熬齐哪脆夯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即“德育”。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教育学的发展和演变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世界教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3. 教育目的与确立
•教育目的的分类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念
•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4. 教育活动要素与方式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方式和形式
•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5.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教育手段的分类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7. 教育管理与领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及能力
•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模式
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9. 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教育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10.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育理论基础必背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必备知识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关于人物:1)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2)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3)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4)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5)、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3、关于教育知识点:教育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4、关于著作: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2)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5.关于思想:1)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2)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关于遗传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7、关于全面发展教育: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德育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而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2)德育应该坚持以下原则:首先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其次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接着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和知行合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再者坚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最后坚持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及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理论基》必背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1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蹬等、藏息相辅等。
3.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苏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8.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乌申斯基: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2023年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汇总(一)
2023年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汇总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本质、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诸多领域。
2023年,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些新的理论知识点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2023年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做一个简要的汇总。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价值在于实现人的自我实现,塑造道德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教育心理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辅助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需求,进而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明确直观,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学习。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水平等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管理•管理理念:倡导民主、平等、尊重的管理理念,注重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管理策略:采用激励性管理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课堂秩序井然。
在2023年,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实践性、案例化等趋势,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希望本文的汇总对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必考知识点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新课程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与教材教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规基础知识说课基础知识汇编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的哲学基础、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在教育领域,教育理论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理论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大重要理论,它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动机和动机的来源。
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规律。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活动,学习者通过感知、体验、思考和记忆等过程,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学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4. 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科学评判,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质量。
三、教育学家1. 杜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经验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孟德尔松孟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教育是生活本身”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仅是一种学习活动,更是一种生活体验,教育应该在生活中展开,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学习。
3. 皮亚杰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的重点,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一、教育理论简介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探讨。
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指导教育实践和改革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理论古代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教育思想中。
例如儒家注重教育的仁爱、礼义,强调教育的培养人格和道德素养。
2. 近现代教育理论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洪家、杜威等。
他们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包括培养人的品德、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等。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有不同的解释,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等。
合理的教育内容安排是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
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倡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此指导教育实践。
四、教育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理论对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指导实践活动。
同时,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步。
五、结语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2023年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年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重
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本文档总结了2023年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掌握课程内容。
一、教育教学理论
1. 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
- 理解教育目标的定义和重要性
- 了解不同教育价值观的特点和应用
2. 研究与教学理论
- 掌握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 理解不同教学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3. 教育评价理论
- 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掌握常见的教育评价方法和工具
二、教育教学实践
1.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 研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 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教学组织与管理
- 理解课堂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 研究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
3. 教育技术与教学工具
- 了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掌握常见的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学生发展与教育
1. 学生发展理论
- 了解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研究不同学生发展理论的应用
2. 教育适应与教育需求
- 了解学生教育适应和教育需求的概念
- 掌握如何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教育适应性
3. 学生行为与研究困难
- 研究如何理解学生行为和研究困难的原因
- 掌握有效的支持和干预方法
以上是2023年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复和准备,以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科目教师观教师职业的基本特性:教师职业具有一定声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职前训练;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的专业研究领域。
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职责/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与人类延续中起着纽带与桥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塑造新一代青少年品格具有关键作用;教师是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发展历史:非职业化阶段夏商时期出现“庠,序,校”等官办国学,教师由官吏担当。
我国奴隶制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职业化阶段春秋时期随着诸子百家的出现,私学教师逐渐成为一种职业。
其中以儒家/墨家两家为主。
古希腊智者也有专门的教师,如苏格拉底。
专门化阶段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出现在法国——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诞生于清末——盛怀宣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下院,师范院和外院。
其中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即附属小学。
专业化阶段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中得到确认,该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法》于1994年实施。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教育法》于1995年第一次通过并实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07年实施。
教师职业角色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授业解惑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示范者朋友知己/家长代理人,父母的角色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习者/学者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与间接性个体性与群体性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自己:为人师表对待集体:团结协作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本体性知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其相关知识/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学科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是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即较高的教育机智)职业心理素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理想的树立/专业人格的养成/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学会学习,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在职培训: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教学观摩与观察/专业培训自我教育:专业阅读/网络学习/校本教研与培训/行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展开微格教学/专业训练/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终身学习的内容:学会学习/钻研学科,成为学科专家/学习教育的有关内容/学习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要求:要有不断学习的意愿/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将学习与改进工作,改进生活相联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发展意识自我诊断/自我规划/寻求支持/自我评价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教师为专业化所做的主观努力学生观学生的特点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的特点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即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学生是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学生的本质特点: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主体性/独立性/有明显的发展特征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主体的课堂参与,让学生主体获得参与课堂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重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是教育活动需要与权责的主体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个性差异是发展的前提,应视之为财富而珍惜开发,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的自由的发展。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正确认识与评价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积极引导,才能有效地与学生沟通,获得他们的认同与配合,从而达到教育与影响他们的目的。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学生是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观的要求:满足身心发展要求,促进生理健康发展的实现,促进心理健康要求的充分满足;自主发展意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主发展和自觉发展的意识。
自主发展意识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是全面发展的核心。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对象的限定性/关系的规范性/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能动性师生关系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形成授受关系/人格上平等的关系/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学教育的定义综合广义和狭义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体现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属于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存在着教育;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或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的教育都有自身的特点。
此外,教育还有生产性,民族性,长期性等。
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的组织形式是指教育者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
从纵向来看,有以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从横向来看,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最早出现的教育形态,家庭教育是一夫一妻制出现后才产生的。
学校教育形态出现最晚。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者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二者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实践的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影响的矛盾。
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的矛盾最基本/最有决定性,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辨析题/简答题)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按照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功能;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按照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按照功能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显性功能是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隐形功能是伴随着显性功能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朱熹,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生物起源——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非人类社会特有的。
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
第一个提出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心理起源——孟禄(美),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否认教育的意识性与目的性,导致教育生物学化,否认教育的社会属性。
劳动起源说——苏联与中国学者,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历史发展萌芽期原始社会教育特征:教育具有非独立性,与劳动生产/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劳动分工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内容单一,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教育方法单一,没有文字书籍,仅靠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耳濡目染。
形成期古代教育,包括奴隶时期与封建时期的教育,其特征:道统性/阶级性/等级性/阶级性/刻板性/象征性象征性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夏商已有学校设置,商代已经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对教育的要求划分不同的教育阶段。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是奴隶主贵族学习礼乐的学校。
西周有“学在官府”“以吏为师”的风气,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完善,有国学,乡学之分。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为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以儒/墨两家影响最大,成为显学;养士之风大盛,有“稷下学宫”,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最高的教育机构;东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地方官学“郡国学”“郡县学”发展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
察举制为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隋唐时期,重振儒术。
佛道儒三教并重,以科举制为选士制度。
“六学二馆”为中央官学的主干。
宋元明清,以程朱理学为统治思想,以四书五经为科举考试依据(即《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书》《礼》《易》《春秋》等书)。
明代后,八股文为考试格式。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世界古代古印度教育有佛教教育与婆罗门教育。
人分四种等级,有婆罗门,即僧侣,为统治者;刹帝利,即武士/军事贵族,为统治者;吠舍,即工商农,为平民;首陀罗,即奴隶,主要为当地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