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引言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指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①”他认为有了美丑对照,美才能给人以更强烈的感染。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就是运用这种鲜明的美丑对照原则来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的。本文将从人与人之间的横向比较、人物外表与内心、人物前期与后期的纵向对照以及情节的美丑对照三个方面论述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和体现。

一、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对比

( 一) 小说中心人物———爱斯梅拉达与其他人物的对比

1.1 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

小说的中心人物爱斯梅拉达她从小在吉卜赛人中长大,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她形成了善良的本性,浑身洋溢着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她粗犷热情、矫健活泼,在圣母院前,翩翩起舞,如乳燕翻飞,多彩多姿。善良的吉卜赛人都热爱她,把她看成亲人,而她也将吉卜赛人看做她唯一的亲人。她既有美丽的容貌,能歌善舞,又有纯洁善良的内心,是作者理想美的化身。这个天真可爱的波希米亚少女乐于助人,总是毫不犹豫地救助别人而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同样是孤儿的伽西莫多,却天生就遭受了截然不同的待遇。一出生就猴子不像猴子,人不像人,简直就是怪物一个。伽西莫多作为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是一个弃儿,“跛足、独眼、驼背,四面体鼻子、马蹄形嘴、赤红眉毛下长着小左眼,右眼被一个大肉瘤遮住了的一个怪人。他身残貌丑,五官不全,不为人们理解和尊敬,有的只是鄙视和嘲笑,这无形中形成了他与人们的距离,形成了怪癖的性格,他也唯克洛德是听。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与她的不同,伽西莫多在封闭的、充满敌意与仇视的教会生活中逐渐失去人性,而爱斯梅拉达则在自由的、内部较为和睦平等

的吉普赛人中逐渐完善了人性。可以说,真善美在爱斯梅拉达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升华。

1.2 爱斯梅拉达与甘果瓦。

甘果瓦是爱斯梅拉达所谓的“丈夫”——他在误闯奇迹王国的怪厅时被乞丐王判了死刑,爱斯梅拉达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以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的落魄诗人。虽然尚无事实,可爱斯梅拉达对他来说也可谓义重如山,甘果瓦心目中也确实喜欢爱斯梅拉达,但他却在姑娘出事时弃她于不顾,甚至与克洛德合谋诱骗爱斯梅拉达出圣母院,在出逃的船上,他又因利害关系而推开了紧偎着他、把他当做唯一依靠的姑娘,带着她最后的所有———母山羊佳利逃跑了。他们两人形成了舍己救人者与自私自利者之间鲜明的对照。

1.3 爱斯梅拉达与法比。

爱斯梅拉达献给法比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她由对法比的救命的感激而心生爱慕,法比是个轻薄少年,他贪慕爱斯梅拉尔达的美色,与她幽会,骨子里却又瞧不起她的身份地位,完全是出于玩弄她,他宁愿要自己不爱的贵族名门百合花小姐也不愿娶她,只抱着拈花惹草,逢场作戏的念头与爱斯梅拉尔达交往,骗取姑娘爱。出事后,爱斯梅拉尔达身陷囹圄,而法比对她的生死无动于衷,充分显露了一个纨绔子弟淫邪卑劣的兽性,这二者也形成了高尚与卑劣的对照。

( 二) 小说中心人物———克洛德与其他人物的对比

2.1 克洛德与伽西莫多。

伽西莫多作为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是一个弃儿,年轻时的克洛德神甫收养了他。通过伽西莫多与克洛德的对比、烘托、陪衬,表现出克洛德作为人善良的本性,而当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出现后则又充分表现了作为副主教的神性压抑下尚未泯灭的作为人的人性与兽性,这是克洛德与伽西莫多的一大区别。如果说伽西莫多是验证“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那么克洛德便验证了“丑陋隐藏在崇高的背后”。总之,通过这组对比,一方面展示了作为神职人员的神性以及宗教重压之下未灭的人性与尚存的兽性,也正是通过这个概括了一切忠诚与灵魂之美的伽西莫多对克洛德的陪衬、烘托,才使克洛德的多重性得以体现。

2.2 克洛德与法比。

这两个人物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各自对待爱斯梅拉达的态度上。克洛德与法比比较起来显得专一,尽管其追求手段、方法低能,甚至应该说是残忍的,但从中看出他对爱的真诚与执著。应该说在四个男人对爱斯梅拉达的爱中,克洛德是最刻骨铭心的,执著、专一的。而法比,年青英俊的军官却是精神空虚,言行轻浮,惯于寻花问柳。通过这一层对比,更深一层地展现出了克洛德神性下不灭的人性,以及人性中固有的兽性。

2.3 克洛德与甘果瓦。

诗人甘果瓦是克洛德的又一个重要陪衬人物,贪生怕死,没有男子汉气概。他之所以会成为爱斯梅拉达名义上的丈夫,都是因为爱斯梅拉达的舍身相救。而当爱斯梅拉达遇到危险时,他在爱斯梅拉达入狱后竟然不顾以往的救命之恩,根本不准备救援。而克洛德三次特定时间、地点的表白,充分说明了他爱情的真挚与深沉。这种炽热的感情,与甘果瓦的那种“有些债我是根本不还的”相对比,其人品之高下相差甚远。

( 三) 其他人物之间的对照

乞丐国的国王克鲁班以及乞丐国里面的所有人,虽然他们生活习性算不上高尚,比起一些教士,贵族来说,他们的生活作风可谓底下。但是他们之间是团结、友善的。他们与爱斯梅拉达非亲非故,也没有血缘,但他们视爱斯梅拉达为他们的小公主,从不伤害她,甚至可以唯她是听。当得知爱斯梅拉达遇难要被绞死时,他们毅然决然前往搭救,不怕流血牺牲。而看似正义的一面,手握兵权的法比却不仅不顾姑娘的死活,而且还带兵参与对爱斯梅拉尔达的追捕。从这二者身上可看出人民起义首领与统治阶级走狗奴才间正气与卑琐的鲜明对照。

二、人物外表与内心、人物前期与后期的纵向对照

最鲜明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他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是许多大人物常来请教的大科学家,是人们心目中知识、礼教的标准尺度。令人不齿

的是人前人后的他判若两人,真正的他为人虚伪矫作,心如毒蝎,他不信上帝,狂恋淫欲,却又在人前装出一副虔诚信奉上帝的清教徒的模样,他“爱”爱斯梅拉达不成就设计害她,如此种种对照,突出了克洛德的伪善。假如说他前期的确是个理智的充满仁慈的教士,是“美”的化身,而面对爱斯梅拉达却欲火中烧,人性冲决了教规,一心要占有她,但遭拒绝后,他控制司法,煽动愚昧无知的群众一再迫害不顺从于自己的爱斯梅拉达,直至亲手把她送上了绞刑架,兽性泯灭了人性,这里他又成了恶的化身。可以说克洛德是一个自我精神世界分裂的典型。这种行为前后不同的美丑对照,突出地说明了宗教神职如何异化与泯灭克洛德的正常人性,深刻揭露了宗教和教会的罪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第二个鲜明人物就是伽西莫多。伽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起初在克洛德的指使下劫持爱斯梅拉尔达,凶恶愚昧,像一只“野兽”、一个“魔鬼”。但爱斯梅拉尔达在他受酷刑、口渴难熬之时,给他送来一壶清水。“一滴水”的作用使加西莫多逐渐恢复了他人性中美的和理性的一面,而爱情也使这个“魔鬼”变成了一个高尚的人,成了爱斯梅拉尔达最忠诚的保护者。他为爱斯梅拉尔达所做的一切都证明了这一点,内在的美使他变得崇高、伟大,“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②,这里丑的外貌就更加突出了美的心灵。

对爱斯梅拉达这个人物,认真地考察一下她对爱情的认知,就很容易发现她美丽的外表光环照耀下的无知、平庸和狭隘。其实,她和伽西莫多一样是个二元化的人,是一个内心与外形、内心的前期与后期都存在着美丑差异的人。不同的是爱斯梅拉达身上的内外美丑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不像伽西莫多那样鲜明、强烈。在她身上所呈现的丑与卑贱等成分,不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物总体上的肯定。但它对促成自身悲剧的形成则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同时认为她的悲剧虽然与那个社会有关,但更重要的则应该说与她的自身性格有关。

爱斯梅拉达在法比出现后逐渐露出了她人性中丑的和非理性的部分。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在三个匣子选亲的故事中把这些选择十分形象地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只重外表的直觉型,二是只重金钱、权势的功利型,三是以利他为基础的道德型。爱斯梅拉达选择的是法比,而法比只有外表的光辉,内心却十分丑陋,人人都可见,包括伽西莫多,可是她被爱情蒙蔽了双眼,看不到内心最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