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梅——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
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春到梅花山
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课文试着背一背吗?
(出示填空,让学生自由练习)
全班起立,表演、背诵全文。
四、课外延伸
师:今天梅花仙子也来到我们教室,为我们小朋友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她要送给我们一首有关梅花的古诗,赶快来读一读吧!(出示《咏梅》)
师范读,解释古诗大意。
五、总结全文
看来不但现在的人喜欢梅花,连古代的诗人也写诗赞美梅花,我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小朋友会更加喜爱(手指板书)这又多、又美又不怕冷勇敢开放的梅花。
拿起书,一起读出你们欢乐的心情(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一段
过渡:人们为什么喜爱梅花呢?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思考。
(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段)
老师引导:人们为什么喜爱梅花?
学生汇报(预设):
1.由于梅花很美(板书:花美)
师:你是从什么句子读出梅花很美的呢?
学生汇报: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出示梅花图)
师:是啊,一朵靠着一朵,花朵数量非常多,你能读出来吗?(出示该句话)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师眼前的是这样美丽动人的梅花,它们有的粉嘟嘟的,有的黄灿灿的,还有的雪白雪白的,这些梅花一朵挨着一朵,远远看去,这些各类颜色的盛开的梅花连成一片又一片,在蓝天的映衬下,就好像什么呢?
4.说话练习
师:大家读的真棒,那么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出示句式:我最喜欢( )的梅花。)
(我最喜欢散发淡淡香气的梅花;我最喜欢晶莹透亮的梅花;我最喜欢满山盛开的梅花;我最喜欢像蓝天下片片云彩的梅花;我最喜欢紧紧挨着,数量很多的梅花)
学生说哪种梅花,就出示哪种梅花的图片。
师:那么现在让我们拿起书,把你最喜欢的那种梅花读的美美的,好吗?(放音乐,一起读全文)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范浓根)
6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内容和反 馈教学效果,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的。新课标转变了过去 以教师为教主的教学观念,而以学生学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 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更有利于培养学习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 学习后要及时总结,并且在每次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 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进一步完善作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广东省 学校: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滘小学 姓名: 范浓根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滘小学 个人简介: 范浓根,男,大学本科,小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教导处副主任,北滘镇信 息技术中心教研组副组长,中共党员,曾获广东省电脑制作活动辅导教师奖、顺德 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顺德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顺德区校讯通工作先进教 师、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级培训优秀学员、 北滘镇教育线优秀党员、 北滘镇骨干教师、 北滘镇先进教育工作者。个人课例《让机器人动起来》曾获广东省二等奖和佛山市 一等奖。所上公开课多次获得区镇奖励,撰写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区奖励。
2、修改日历样式
教学难点: 修改日历样式 教学准备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实物简历 2 份 2、准备网络教学课件 3、网络素材 五、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教师利用网络课件提供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 究学习和协作学习。同时利用网络教室教学软件网络广播功能,采用任务驱动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操练法和实验法,教师进行引导演示、学生进行示范操 作,学生通过上机练习,引导学生制作一份个性突出、富有创意的日历!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黄山奇松》—-育才张明慧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小学语文3.课题:黄山奇松4.课时:15.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教师课前准备: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技能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课文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文章语句生动,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第二自然段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优美姿态进行详细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教学时,我首先抓住“迎客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引领全文、贯穿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
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
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
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献给母亲的歌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十三中学李淑贤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中学2. 学科:语文3. 课时:1课时4. 课前准备:1、教师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弄清综合性学习的性质,搜集资料并制作教学课件。
2、指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或者在课外书上查阅有关母爱的文章,为课上交流作准备。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三、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分类:根据人教版语文书每一册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为以下几个专题。
1.体验成长类:《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让世界充满爱》、《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成长的烦恼》、《这就是我》2.自然风情类:《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雨的诉说》、《莲文化的魅力》、《寻觅春天的踪迹》、《黄河,母亲河》、《说不尽的桥》、《马的世界》3.语言文字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走上辩论台》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脚踏一方土》、《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戏曲大舞台》、《乘着音乐的翅膀》、《到民间采风去》5.专题探究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也追星》、《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关注我们的社区》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漫话探险》、《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课上交流。
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春联》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学校: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孟店小学
姓名:李小明、许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6、是呀,春联是歌,吟诵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着秀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每逢新春佳节,华夏儿女无不沉浸在如诗如歌,
4、教师诵读所出示的春联,让学生体会春联的声律美。
5、课堂反馈:
(1)春联讲究(),上下联不仅(
例如:红桃对(),舒眉对(),旧岁对((2)春联读起来(),()。
四、学习最后一节
1、齐读最后一节
2、说一说“开卷有益的意思。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键盘乐器演奏基础
儿歌弹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学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姓名:高雪吟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键盘基础
3、课题:弹奏《洋娃娃与小熊跳舞》了相关片段。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下达实训任务,学生视唱儿歌并分组讨论,掌握儿歌基本节奏型,为儿歌自配伴奏型,教师结合学生实训任务操作进行指导弹奏的技巧、指法并做示范,学生很快就学会演奏了,每堂课下来他们都会有成就感,两课时不但学会了歌曲弹唱,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儿歌创编,将所学内容更好的加以提高和升华,更好的体现出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能力。他们主动要求在前面给大家展示表演,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在鼓励学生、赞赏学生,用表扬、用鼓掌、用评奖等各种方式肯定学生的感受,这时学生也被我真诚的投入感染了,互相激励着,在课堂中掀起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的设计从幼教专业特点和社会需要出发,将所学内容更好的加以提高和升华,更好的体现出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能力。
8、课堂小节:
9、步置作业:将《洋娃娃与小熊跳舞》弹唱熟练。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一个好的音乐老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渊博的文化知识,一堂好的音乐课也必须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这堂课上起来就很费劲。因此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
4、实训任务下达:ቤ=%D1%F3%CD%DE%CD%DE%BA%CD%D0%A1%D0%DC%CC%F8%CE%E8%BC%F2%C6%D7&in=4561&cl=2&lm=-1&st=&pn=3&rn=1&di=29089630575&ln=389&fr=&fm=&fmq=133160843242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2088853760&objURLhttp%3A%2F%%2Fupload%2Fupload1%2F2006427051441.gif&fromURLhttp%3A%2F%%2Fhtml%2F21%2F21988.html&W613&H606&T9998&S16&TPgizM4ODI4.html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之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之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2、学科:品德与生活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森林砍伐、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文字、图片资料。
(2)学生熟悉学习内容。
二、教学课题通过学习《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寻求自然界奥秘的愿望。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地球,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
2、行为与习惯:形成初步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情况。
3、知识与技能:熟悉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关注的内容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益贫乏的状况。
要紧目的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生态意识,重视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文通过拟人及小调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探索,想象制造的空间。
但是由于人类的滥砍盗伐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情形,大地妈妈哭了。
最后,我们通过各类方式及手段使大地妈妈重新又露出了笑脸,培养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情况。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做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2、教学难点:让学生熟悉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i四、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条件下将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准确、形象、生动、视野宽阔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搜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内容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趣味性与感染力。
五、教学过程(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功能,激趣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1、课件播放《我的好妈妈》的歌曲视频,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宋永梅教案
1、教师出示一张全家福照片 ,进行介绍:This is my family,
指着其中一人问:Who’s this?
回答This is my father.继续介绍This is my mother.
T: Now let meet Sam’s family.
老师扮演Tom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全家福,边说、边出示版书,出示Sam的家庭成员,边贴Sam的家庭成员头像边出示相应的单词(形成family tree),并教读单词。
四、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运用所学句型互相介绍各自的家庭成员。学生各个都积极踊跃要参与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由总体再到详细不同层次的听录音,逐步帮助学生培养听的技能)。
第四遍:根据小组头像 )
Step4:Practice:
A.展示课件:一家人的图片。
This is 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grandpa/ grandma.
She /He is a…
(本环节主要是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是运用环节,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能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教学目标)生以朋友的身份向家长介绍一张你最喜爱的全家福.
六、教学反思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Step4,是拓展练习的环节,有个别学生未全员参与。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马踏飞燕-杨爱梅
鬃毛(zōng máo):指图演示
坚韧有力(jiān rèn yǒu lì):指马的四蹄坚固有韧性,力量大。ng
嘶鸣声(sīmíng shēng):课文中指马的大叫声。
匠心独运(jiàng xīn dúyùn):匠心,指巧妙的心思。这里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附板书设计:
9、马踏飞燕
外形
艺术成就姿势
艺术珍品速度之快
卓越的创造才能踏飞燕(具体化)
科学原理
五、教学反思
该教案已经用于实际教学。《马踏飞燕》是一篇看图学文,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分别介绍"马踏飞燕"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铜奔马的艺术成就、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最后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马踏飞燕”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教学难点是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让学生齐读本自然段: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它的高亢的嘶鸣声。(读的时候,语速稍微加快一些,语调高一些,仿佛这匹铜制奔马就在眼前,我们在当场向别人做介绍。通过朗读,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过渡:从铜奔马的外形看,简直就像一匹活的骏马一样。接下来,作者又从什么方面来写呢?
(一)教学重点:
1、体会“马踏飞燕”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难点: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教具准备:互联网搜索案例、ppt.课件和演示平衡原理的flash课件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小学英语教学案例_明雪平
sweets
soup
bread
fruit
biscuits
2.听录音,在课文中整体感知词汇,把生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做到词不离句。集中听一遍后,再由学生自己听两遍。
/jiaocai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2885128879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3%E6%B0%FC&s=0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词卡,挂图,食物,录音机,磁带
八、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Sing a chant together.
cake, cake, have some cake
dumplings, dumplings,have some dumplings
noodles, noodles,have some noodles
Step 5. Homework
Find out your mother and your father’s birthday. And make birthday cards for them. And say something to them in English.
(设计意图:再次教育孩子爱父母,孝敬父母。)
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同时让学生感受西方过生日的氛围。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蔡芙蓉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蔡芙蓉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英语(PEP)六年级上册Unit 6 The Story of the RainA Let's Learn & Let's T alk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云路小学姓名:蔡芙蓉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百度图片】——The sun is in the sky. So it/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CC%AB%D1%F4&in=1407 &cl=2&lm=-1&st=-1&pn=2&rn=1&di=77644562610&ln=1998&fr=&fm=result&f mq=1331457480218_R&ic=There are so many clouds. So it/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D4%C6%B2%CA%20%CA【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B4%F3%B7%E7%20%CA%【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CF%C2%D1%A9%20%CA%B8%C1%BF&in=19782&cl=2&lm=-1&st=-1&pn=4&rn=1&di=132014684595&ln=843&fr=&fm=result&f mq=1331460167578_R&ic=0&s=0&se=1&sme=0&tab=&width=&h eight=&face=0&is=&istype=2#pn4&-1&di132【百度图片】There is so much rain. So it/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D0%A1%CF%AA%20%CA%B8%C1 %BF&in=2 7367&cl=2&lm=-1&st=-1&pn=3&rn=1&di=51987681420&ln=411&fr=&fm=result&fm q=133146176867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is=&istype=2#pn6&-1&di123006922905&objURLhttp %3A%2F%%2F UploadFiles%2FSoft6%2F2010%2F5%2F201005042350070665.jp g&fromURLhttp%3A(设计思路:通过猜雨来自哪里么,引出了两个新单词,并复习了sun, wind, ,同时区别了cloud 是不可数名词,呈现了新句型:E.(设计思路:通过观看水的循环的视频,让学生找出了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的正确答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辛置小学徐红梅“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辛置小学徐红梅“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第一章: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1.1 介绍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和作用1.2 讲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1.3 介绍常用的搜索引擎及其特点1.4 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关键词搜索第二章:互联网搜索的技巧与策略2.1 讲解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2.2 介绍如何使用布尔运算符进行搜索2.3 讲解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的过滤功能2.4 介绍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时间限定第三章:评估和引用网络信息3.1 讲解评估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的方法3.2 介绍如何判断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3.3 讲解如何正确引用网络信息3.4 介绍避免抄袭和侵权的方法第四章: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资源整合4.1 讲解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寻找教学资源4.2 介绍如何整合和改编网络教学资源4.3 讲解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4.4 介绍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第五章: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案例分享5.1 分享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的成功案例5.2 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5.3 讲解如何借鉴成功案例进行自己的教学实践5.4 引导学员进行教学实践的尝试和反思第六章: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的应用6.1 介绍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场景6.2 讲解如何将互联网搜索融入课堂教学6.3 介绍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的优势和挑战6.4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应用的案例第七章: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学科教学7.1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语文教学7.2 介绍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数学教学7.3 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英语教学7.4 分享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其他学科教学的经验第八章:互联网搜索在课程设计与策划中的应用8.1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课程设计8.2 介绍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活动策划8.3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课程设计与策划中的作用8.4 分享成功的课程设计与策划案例第九章:互联网搜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9.1 介绍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师专业学习9.2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研究9.3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9.4 分享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专业发展的经验第十章:互联网搜索的安全与伦理问题10.1 讲解互联网搜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10.2 介绍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10.3 分析互联网搜索中的伦理问题10.4 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第十一章:互联网搜索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11.1 介绍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1.2 讲解如何通过互联网搜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1.3 分析互联网搜索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作用11.4 分享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成功案例第十二章:互联网搜索与课堂教学互动12.1 介绍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2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促进师生互动12.3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课堂教学互动中的作用12.4 分享利用互联网搜索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案例第十三章:互联网搜索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3.1 介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其与互联网搜索的关系13.2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3.3 分析互联网搜索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13.4 分享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功案例第十四章:互联网搜索与跨学科教学14.1 介绍跨学科教学的概念及其优势14.2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跨学科教学14.3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14.4 分享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案例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回顾整个教案的内容,总结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5.2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教学未来发展中的潜在影响和挑战15.3 提出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建议,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和学习15.4 鼓励学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包括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技巧与策略、评估和引用网络信息、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案例分享等内容。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_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小多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问题根据P17图2.3,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与归纳。
点拨:图2.3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创新之处:作业布置不是交给老师一个人的,而是交给更多关注土地荒漠化的人,通过网络搜索让课堂更开放,学生通过利用QQ空间、微博、博客、贴吧发表看法,建言献策。
八.自我介绍
省份:甘肃省
学校: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大桥乡九年制学校
姓名:蔚东华刘随新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地理理(高二)
3.课题: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课时)
4.课时:第一课时
5.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初步感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形成原因和影响。
(2)利用网络搜索一些图片,视频,直观认识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将收集到的图片、视频加以整理,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影视图片,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
2.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于雪梅《有理数乘方》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有理数乘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相关互联网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有理数乘方》相关内容。
学会使用互联网搜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有理数乘方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解决有理数乘方的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搜索解决有理数乘方的问题。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心得。
5.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查找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有理数乘方的拓展知识,加深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互联网搜索、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同伴在互联网搜索、小组合作等方面的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互联网搜索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学生向教师提供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春天里的约会-网络搜索教学案例
春天里的约会——初中信息技术《网络搜索》教学案例大庆市景园中学田伟教案背景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
所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要和必须的。
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时,应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从教材实际出发,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本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学校开展的名为《学雷锋》的主题班会。
雷锋同志是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毛主席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网络搜索》一课围绕“学雷锋”这一德育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以《春天里的约会》为题引入本课情境。
教学课题春天里的约会——初中信息技术《网络搜索》教学案例教材分析《网络搜索》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网络应用初步》,本单元课程设置首先介绍了“网络简介”,使学生对网络有初步的理论认识,然后介绍了“用浏览器上网”的技巧,为学生应用网络提供了技术铺垫。
在学习了关于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知识的前提下确定本节课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网络搜索功能更好的应用网络,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获取信息继而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用“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以“春天里的约会”为题引入本课情境。
教师:三月份,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感受着春的气息,享受着大自然美好恩赐,我们期盼着这个月份,因为我们与雷锋叔叔有个约会……学生:“学雷锋活动月”设计意图:以“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配合全国开展的学习雷锋精神热潮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任务驱动,建构新知——导入知识点一:搜索引擎教师:“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但是对于雷锋的生平、事迹,年轻的你们又有哪些了解呢?学生:雷锋叔叔哪里人?雷锋叔叔多高?雷锋叔叔哪年出生?雷锋叔叔……?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雷锋叔叔都想更深入的了解,那我们为雷锋叔叔建个简历吧,★任务一:完成《雷锋简历》(给出本课学习资料——雷锋简历.doc)教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呢?学生:百度、……教师:我们称之为搜索引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板书:要求
学生自己读课文,回答。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要求我们做到:
第一,要保护公共饮用的井水、泉水、自来水或其他水源,不要弄脏,防止污染。
第二,人人都要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街上乱刀垃圾、秽
物,不随地大小便。
第三,不在建筑物和布告栏上任意刻画、涂抹。
㈢、情景观摩,判断是非。
㈣、实践拓展
在我们同学之间或自己的家人中间,有没有不讲究公共卫生的行为呢?你今后打算怎样讲究公共卫生?举手发言吧。
五、教学反思
该教案已经用于实际教学,本课课文没有具体讲公共卫生的内容,讲述了讲究公共卫生的意义,不维护公共卫生的危害,以及我国制定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要求我们做到的三条要求。由于聋哑学生认识粗浅,我利用信息资源,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从感官上体会到公共卫生,切实理解了概念。对本节内容分层次讲解:概念—意义—做法要求,符合聋哑学生认知规律。整堂课,学生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对知识的领会很快。讲李鸿章吐痰的故事,当说到“在会场上,李鸿章随口将痰吐在大厅的地毯上。这件事马上被登在各国报纸上,成为外国人取笑中国人不文明的一大丑闻”时,不少同学脸上现出愤怒又羞愧的表情。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聋校初中
2、学科:思想政治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利用互联网,了解什么是公共卫生,并搜索有关公共卫生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的范围和内容,认识随地吐痰、乱丢果壳和纸屑、乱倒污水赃物、随地大小便是不卫生、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
③恰当联系课文深入讲述教育学生的教学手法。
四、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DI4MzMy.html
/v_show/id_XMjAwNjcyODA=.html
大家看到了什么?讨论,引入,板书课题:讲究公共卫生
这堂课效果不错,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公共卫生的范围和内容,认识到了随地吐痰、
乱丢果壳和纸屑、乱倒污水赃物、随地大小便是不卫生、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激发起了讲究公共卫生的内动力,并在学习知识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滋润。只是由于学生发言较费时,因此时间上紧张了些。
六、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青州市聋哑学校姓名:杨爱梅
2、培养聋哑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讲究公共卫生的习惯,培养聋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第二册的第三课《讲究公共卫生》。课文介绍了讲究公共卫
生的意义,不维护公共卫生的危害,以及我国制定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讲究公共卫生的三条要求。
因此,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市容整洁,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
②讲究公共卫生,不仅是一个人的文明行为,还和祖国的声誉、民族的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清朝末年,有个大官叫李鸿章。一次,他作为中国代表到外国去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在会场上,李鸿章随口将痰吐在大厅的地毯上。这件事马上被登在各国报纸上,成为外国人取笑中国人不文明的一大丑闻,使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为之羞耻。
四、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公共卫生,怎样讲究公共卫生,难点是使理解抽象语言文字较困难的聋哑学生切实理解公共卫生这一概念的内涵,并激发起维护公共卫生的内动力。
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采取了以下教学手法:
①设置引人入胜的情景吸引学生。
②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从感官上体会公共卫生的概念,并从中受到感要讲究公共卫生,讲究公共卫生有什么意义?板书:意义
从两个方面理解:
①公共场所是人民群众活动的地方,卫生的746o1p16.html(看一分钟)这是发生在2003年春的严重的“非典”疫情……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电话:3263837电子邮件:1003482590@
通讯地址:青州市聋哑学校
请提供1992年6月毕业于山东昌乐特师,大学本科学历。1992年7月至今,在青州市聋哑学校工作,担任语文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20年。获青州市教育教学创新燎原奖以及潍坊市、青州市教学能手。
究竟什么是公共卫生呢?
2、交流讨论,学习新知
1、公共卫生的内容和范围
展示图片,让学shtml
总结,板书:概念公共卫生就是公共场所的卫生。公共场所有哪些呢?(影剧院、医院、码头、车站、公园、街道、工厂、学校、广场等)
我们讲究公共卫生有什么意义呢?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总结激励:一个人的外表是否整洁美观,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卫生面貌如何,可以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
在旧中国,民不聊生,垃圾到处可见,疾病蔓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决心让中国已注销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人人动手,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了垃圾,修正了街道,到处植树种花,把昔日的臭水坑变成了水青草绿的公园,盖起了了高楼大厦……市容的整洁卫生就像一面镜子,它照见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一天天变化的新面貌,DM3MDU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