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教案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1一、教材1、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

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目标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有两个: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这构成了本节的一个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教材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等八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光的传播”内容的延伸。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以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

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有铺垫作用。

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

正确处理好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是学好本节乃至本章知识的关键。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知识是平面镜的有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略物理教学的特点与魅力,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学到了书本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多元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以上两点的情况分析,特制定如下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通过平面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训练点及其要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提高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

3、德育渗透点及其要求在探究实验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感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结合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中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中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第1篇:初中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

是指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到人的身上,被反*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伊通第五中学的钱小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内容。

为了使本次说课清晰流畅,明了直观。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平面镜成像是对光现象的进一步认识,与此同时它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

它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我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一下三点(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接着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三.虚像1.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

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到理*的认识规律。

四.应用拓展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

2、活动:观察潜望镜。

使物理与社会充分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五.课堂小结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依据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资料大全-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精品

资料大全-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精品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市中学。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动画或视频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过程,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5.适时给予积极反馈,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实验操作的误差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举例说明、重复讲解和个别辅导来帮助学生理解;对实验操作进行详细指导,确保实验准确无误;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策略;定期回顾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在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深入探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报告环节,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
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成像原理。
3.编写一篇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应用实例。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围绕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展开,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基础。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自觉性和自律性仍有待提高。
(2)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思考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4.小组竞赛:开展小组间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课后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4.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可能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穿衣镜、潜望镜等,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使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像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2)物距与像距关系的推导和建立。
(3)实验过程中对成像规律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察和记录。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认知水平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学习兴趣上,他们对实验和实际应用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索;学习习惯上,他们习惯于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学习新知识,但可能在理论推导和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4.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数学知识,如几何作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像规律。
5.最后,我会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一系列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思维碰撞。
4.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成像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5.设置悬念和挑战性问题,如“为什么平面镜中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物距与像距有什么关系?”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结构本节教学内容包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以实验为主体,通过真实情景再现,让学生感知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出实验结论。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2)教学难点:平面镜成虚像、像与物等大的认识二、说教学目标对《平面镜成像》教学内容的研究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像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三、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平面镜成像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四、说学法指导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在学习中,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成像规律和特点,在实验探索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板块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那么实际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发思考与讨论)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讨论,列出待解决的问题,并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讨论中确定以下的问题:(1)确定物体位置的平面镜,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物体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和平面镜对实验效果更好?(2)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应该处于何种环境便于观察实验现象?(3)如何确定平面镜成像的像的虚实?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给出实验器材供同学们选用: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两只,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4. 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进行分析与论证探究结果是否正确,讲解探究结论中有哪些内容与猜想相符,有哪些不符。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什么?5.评估与交流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板块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利用图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解,这样既巩固了光的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具与教法: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橫格纸、刻度尺等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这么美的景象里就应用了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提示。

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大小相等;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市xx中学。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包括像的位置、大小、正倒立等。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规律。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 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平面镜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刻度尺、标记笔等。

- 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2. 学生准备:- 预习相关的物理知识,了解平面镜的基本概念。

- 准备实验记录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镜子使用经验,引出平面镜成像的话题。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介绍光的反射定律,解释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

- 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过程。

3. 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包括确定像的位置、测量像的大小等。

-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并描述像的特点(正立、等大、虚像)。

4. 实验结果分析-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 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5. 拓展延伸- 讨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望镜、穿衣镜等。

-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等。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

- 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1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内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认识平面镜的成像,是前两节所学知识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3、重点和难点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虚像”比较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将从以下七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章节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

(二)教材地位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形成的,同时本节课研究像特点的一些方法,又为下一章探究凸透镜成像提供了思路,所以本节课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像的位置3、会根据成像特点作图(2)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略平面镜成像的对称美,获得成功的喜悦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二:说学情(一)知识基础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对平面镜成像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科学认知.(二)心理特征八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之中.三:说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探究实验(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平面镜成像探究实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突破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的切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解决冲突,使之领会深刻,从而突破探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通过实验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探究实验(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突破方法:教师先点拨思路,强调作图的细节问题。

再由学生交流讨论,接着让一个同学演板,其他同学练习,如果演板有误再由其他同学纠正,加深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质疑导学法、引导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是创设情景,融多种教法于一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活动,去思考,去发现,完成知识的建构。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目标:1.学问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同学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领会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试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看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试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同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技巧性,开拓同学思路,对同学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育其发散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老师不做任何示意,让同学充分想象)[同学争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同学思索空间,同学:思索、分析、争论、归纳]我们采纳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理平面镜成像》。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课程中关于光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像的位置、大小、正倒立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成像实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等。

2.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别是像的位置如何确定。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题引导、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深化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提问:“当我们站在镜子前,镜子里会出现什么?”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平面镜成像的主题。

2. 知识讲解接着,我会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是基于光的反射原理,当光线从物体反射到平面镜上,再反射回来时,我们看到的就是物体的像。

我会用图示和动画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过程。

3. 实验操作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材料包括平面镜、蜡烛、白纸和尺子。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步骤,测量并记录像的位置和大小,观察像与物体的正倒立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讨论交流实验结束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知识应用最后,我会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平面镜成像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嘉积中学杨善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
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小魔术:空箱变物。

2.揭密魔术,引出平面镜。

通过魔术表演,将学生带到创设的
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平






探1.提出问题
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观察后
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

可能的问题:
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有什么关系
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
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和提
出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
方法。

同时符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
和直接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理念。

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
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

可能的猜想: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2.像和物的距离相等。

3.像、物左右相反。

4.像远小近大。

………
3.设计实验
1准备多样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
验:平面玻璃(贴有玻璃膜)、两个形状相
同的蜡烛、象棋、电池、自制的闪光多彩
手电、方格纸、刻度尺等。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
(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3.设计完毕,个别组展示设计方案,鼓励
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实验。

4.推荐的实验装置:
培养学生设计方案,选择实验器材
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实验创
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


5.推荐的设计表格:
物距像距像物的大小关系
第一次第二次推荐理由: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学生健康,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操作简单,闪光多彩手电能反复使用。

4.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5.分析论证1.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
果。

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
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
学生总结可以不受限制,可能会提
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
学生在互相质疑中能引起学生的兴
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
归纳问题的能力。

6.交流评估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不足。

三.虚像1.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
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

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
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
识规律。

四.应用拓展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
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
以成像和改变光路。

2.活动:观察潜望镜和万花筒。

使物理与STS充分联系,体现了从
物理走向社会。

五.布置作业1.上网查询:(1)平面镜应用。

(2)光污染现象。

推荐网址:
,撰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3.探究潜望镜的构造,并尝试制作一个简
单的潜望镜。

用先进的网络手段开拓学生视野,
将探究活动延伸到生活,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意识。

s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