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态学1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昆虫生态学课件(5 种群生态)
世代
34
讨论
0 <B×Neq<1: 种群平滑趋向平衡点;
1<B×Neq<2: 种群向平衡点逐渐减副的振荡; 2<B×Neq<2.57,连续无限周期性振荡; B×Neq>2.57: 无规律地混乱波动。
(二)种群连续性生长模型
世代重叠、生活史短、无特定繁殖期的昆虫种群。如蚜 虫、红蜘蛛、蓟马等。
繁殖期过后尚未 死亡的成虫数量 可育成虫数量 卵、1-6龄的幼虫、 蛹的合计数量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稳定年龄分布(Stable age distribution):年龄金字塔的形状不变;
固定年龄分布(Stationary age distribution):年龄金字塔形状和种群大小均不变; 自然种群具有稳定年龄分布或有向稳定年龄分布发展的倾向。
800
转折期 减速期 饱和期
600
400
加速期
200
潜伏期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S曲线及三点法求K值
N1、N2、N3是等时间间隔的3组种群数量 观察值(时间间隔尽量大一些)
2 N1 N 2 N 3 N 2 ( N1 N 3 ) K 2 N1 N 3 N 2
当N=K/2时,dN/dt最大,此时,d(K/2)/dt=rK/4。 dN/dt是可供捕猎而不影响资源种群大小的“剩余生 产”。
N=K/2 MSY= rK/4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
dN/dt
dN/dt
MSY
●
MSY
● b ● B
●
● a ● A ● K N
NMSY
● K/2
K/2
昆虫生态学原理与方法PPT
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以上水 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 学。它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形态、 生理、遗传等),同时又是唯一将研究 对象扩大到生物体以外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现代生态学主要以生态系统为研究 的基本单位,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 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其功能 主要表现在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稳态和调节功能)上,通过这三大流, 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员联系成为一个具有 统一功能的系统。
生态学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交叉 学科,使得生态学的边界非常模糊。
三、生态学的分支
生态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由许多学科归纳 而成,系多源起源的。
Odum把生物学的分支学科比作多层蛋糕, 水平向按研究内容分为一些基础学科,如形态学、 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细胞学、 分子生物学等,垂直向按生物的类群划分为植物 学、动物学等分支学科。生态学是生物学的基础 学科之一,不同的分类类群有其分支学科,它还 与生物学之外的学科结合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
四、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一)世界生态学发展
1. 萌芽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 生态学建立前期
(一)世界生态学发展
2. 成长期(16世纪~20世纪40年代) Réaumur, 1735, 6卷昆虫学著作 Malthus, 1798, 人口增长 Liebig, 1840, 植物最低因子定律 Lotka, 1925, 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Elton, 1927, 《动物生态学》 Verhust, 1938, Logistic 方程
生态学定义
动物生态学家主要强调个体和种群。 7. Shelford(1907)研究有机体的生活要求 和家务习性的科学。 8. HaymoB(1955)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 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 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 9. Krebs(1972)环境与生物分布和数量的 相互关系。
昆虫基础之昆虫生态学ppt课件
世代分明的昆虫,上一代的虫量是下一代的基 数,世代重叠的昆虫,前一阶段的虫量是后一 代的基数。
(2) 种群的繁殖率
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数量增长的最高理论数。
公式
(R为繁殖率,e为每雌虫生殖率,f为雌虫数, m为雄虫数,n为世代数)
(3)种群的死亡率
指经过一定时间后死亡个体占总虫数的百分 比,用q表示。
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 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 方面常用
黑光灯、频振灯
(波长365 nm)。
还有一种蚜虫、粉虱、
美洲斑潜蝇等对600-
550nm黄色光有反应,利
用黄板来进行诱杀。
光强度对昆虫活动和
行为的影响,表现于
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利用该法则计算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难免 有误差。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代谢作用 不可缺少的介质。
体水主要来源于食物,其次为直接饮水、体壁 吸水和体内代谢水。体水又通过排泄、呼吸、 体壁蒸发而散失。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 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 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 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如松干蚧的卵,在 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36%以下, 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 虽然孵化,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
昆虫卵的孵化、脱皮、化蛹、羽化,一般都要求较 高的湿度。
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虫、蚜虫、叶蝉及叶螨 等对大气湿度变化并不敏感,即使大气非常干燥, 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时寄主 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 所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
(2) 种群的繁殖率
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数量增长的最高理论数。
公式
(R为繁殖率,e为每雌虫生殖率,f为雌虫数, m为雄虫数,n为世代数)
(3)种群的死亡率
指经过一定时间后死亡个体占总虫数的百分 比,用q表示。
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 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 方面常用
黑光灯、频振灯
(波长365 nm)。
还有一种蚜虫、粉虱、
美洲斑潜蝇等对600-
550nm黄色光有反应,利
用黄板来进行诱杀。
光强度对昆虫活动和
行为的影响,表现于
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利用该法则计算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难免 有误差。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代谢作用 不可缺少的介质。
体水主要来源于食物,其次为直接饮水、体壁 吸水和体内代谢水。体水又通过排泄、呼吸、 体壁蒸发而散失。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 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 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 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如松干蚧的卵,在 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36%以下, 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 虽然孵化,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
昆虫卵的孵化、脱皮、化蛹、羽化,一般都要求较 高的湿度。
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虫、蚜虫、叶蝉及叶螨 等对大气湿度变化并不敏感,即使大气非常干燥, 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时寄主 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 所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
昆虫生态学.ppt
群落相似性(similarity of community)是指不同群落结构特征的相似程 度。常用群落相似性系数(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表示,以比较不同空间昆 虫群落结构的异同。
昆虫生态学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food chain)表示植食性动物取食植物、肉食性动物 取食植食性动物、另一种肉食性动物取食肉食性动物之间的食物 联系。如棉蚜为害棉花,七星瓢虫捕食棉蚜,麻雀捕食七星瓢虫 ,鹰又捕食麻雀等,一环接一环,形成一条以食物为联系的链。 大多数昆虫都处于食物链的第2环(害虫)和第3环(天敌昆虫)上, 通常是食物链的重要成员之一。
昆虫生态学
五 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相似性
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相似性都是反映群落特征的一种标志。 (一)、群落多样性
群落多样性(diversity of community)是群落中物种数和各物种个体数 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表示方法。 (二)、群落稳定性
群落稳定性(stability of community)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 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它包括群落现状稳定性、时间过程稳定性、抗 扰动能力稳定性和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等4种情况。 (三)、群落相似性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1)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的生物彼此之间具有能量和物质的联系,构成一个 复杂的生物种的集合体。 (2)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性。生境特征决定生物群落类别,群落 也决定着生境的许多特征。 (3)群落中各个生物成员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 (4)同一地域的同一群落都具有其时间和空间结构的特点。群落结构的最明 显的特点就是具有分层现象;在同一植物上各种昆虫的生态位有所不同。群落 的时间格局表现为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可以引起生物组成的变动。 (5)生物群落的松散性和模糊性。群落结构一般指其分层结构和物种组成, 但其结构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故种群的结构总是表现出松散性。在两个生 物群落之间,不论是垂直分布或水平分布的地域内,其交界处两个生物群落的 交错区,形成群落边界的模糊性。 (6)群落的演替。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特征,称为群落演替。
昆虫生态学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food chain)表示植食性动物取食植物、肉食性动物 取食植食性动物、另一种肉食性动物取食肉食性动物之间的食物 联系。如棉蚜为害棉花,七星瓢虫捕食棉蚜,麻雀捕食七星瓢虫 ,鹰又捕食麻雀等,一环接一环,形成一条以食物为联系的链。 大多数昆虫都处于食物链的第2环(害虫)和第3环(天敌昆虫)上, 通常是食物链的重要成员之一。
昆虫生态学
五 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相似性
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相似性都是反映群落特征的一种标志。 (一)、群落多样性
群落多样性(diversity of community)是群落中物种数和各物种个体数 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表示方法。 (二)、群落稳定性
群落稳定性(stability of community)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 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它包括群落现状稳定性、时间过程稳定性、抗 扰动能力稳定性和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等4种情况。 (三)、群落相似性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1)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的生物彼此之间具有能量和物质的联系,构成一个 复杂的生物种的集合体。 (2)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性。生境特征决定生物群落类别,群落 也决定着生境的许多特征。 (3)群落中各个生物成员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 (4)同一地域的同一群落都具有其时间和空间结构的特点。群落结构的最明 显的特点就是具有分层现象;在同一植物上各种昆虫的生态位有所不同。群落 的时间格局表现为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可以引起生物组成的变动。 (5)生物群落的松散性和模糊性。群落结构一般指其分层结构和物种组成, 但其结构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故种群的结构总是表现出松散性。在两个生 物群落之间,不论是垂直分布或水平分布的地域内,其交界处两个生物群落的 交错区,形成群落边界的模糊性。 (6)群落的演替。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特征,称为群落演替。
生态环境对昆虫的影响资料PPT课件
气候因素 ✓ 温度、湿度、光、风 等
生物因素 ✓ 食物、昆虫天敌
土壤因素 ✓温度、湿度、理化性质
(1)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温度对昆虫影响具体表现: 一是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在有效温区内,
发育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二是影响生殖能力。在适宜温区内,温度适宜时,
生殖力大。 三是影响昆虫寿命。温度升高寿命下降。 温度对昆虫的活动范围还有一定的影响。
① 可以推算某种害虫在某地发生的世代数
世代数=某地一年内的有效积温(日度)K1/某虫 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日度)K2
② 可以推算某一害虫的发生时间
东亚飞蝗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8℃,从卵发育到3龄 若虫所需有效积温为130日度。当地当时平均气温为 25℃。问几日后达到3龄若虫高峰?
根据公式:N=K/(T-C)=130/(25-18)=19(日) 即19日后东亚飞蝗3龄若虫达到高峰。
在有效温区内,发育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不同的昆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不同。
不同的昆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不同。
世代数=某地一年内的有效积温(日度)K1/某虫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日度)K2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螳螂、猎蝽、草蛉、瓢虫、食虫虻、食蚜蝇等。
世代数=某地一年内的有效积温(日度)K1/某虫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日度)K2
瓢虫的成虫、幼虫、卵
食 蚜 蝇
3. 寄生性天敌昆虫
主要有膜翅目的寄生蜂和双翅目的寄生蝇。例如,
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 例如,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
东亚飞蝗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8℃,从卵发育到3龄若虫所需有效积温为130日度。
在自然界中有不少蜘蛛、鸟类、青蛙和线虫都可用来防治害虫。
第三章 昆虫种群生态学 昆虫生态学教学课件
(一)、特定年龄生命表 表3-4 小菜蛾 (Plutella maculipennis)的第三世代生命表 x lx dxF dx 100qx 卵(N1) 1154 未受精 14 1.2 幼虫(一期) 1140 下雨 536 47.0 幼虫(二期) 604 M.plutellae 140 23.2 下雨 77 12.7 —————— 217 35.9 预蛹 387 D.insularis 198 51.2 蛹 189 D.plutellae 53 28.2 蛾 136 性比(40.1%) 27 19.9 ♀×2(N3) 109 光周期 52.4 48.1 “正常♀” ×2 56.6 成虫死亡 48.1 85.0 世代总和 ( 8.5) 1145.5 99.3
Nt 100 165 272 448 739 1218(已增长12倍) …
(2)Logistic增长型 种群增长率微分式: dN/dt=rN((K-N)/K) 当N=0时,种群呈指数增长 N=K时,dN/dt=0,种群增长率 为0
其中K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 种群密度,称之为环境负荷量 (carrying capacity);r为种群 增长率;1/r称之为自然反应时 间(natural response time) (TR) , 表示当种群受干扰后返回平衡 所需要的时间。
(5)、年龄组配(agedistribution) 指种群内各个年龄的个体数 量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如图3-1。
个 体 数 量
老 青 幼 A B C
图3-1 不同年龄组配的种群 ~7
(6)、统计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 入率 出生率(birth rate)与死亡率 (death rate):指单位时间内 出生(或死亡)个体数占种群 总数的百分比。
昆虫基础知识ppt课件
40
昆虫头部的附器
昆 虫 复 眼 形 态
41
昆虫头部的附器
昆 虫 复 眼 构 造
42
昆虫头部的附器
昆 虫 单 眼
43
昆虫头部的附器
单眼
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眼
复眼
分辨物体的颜色和形象
44
昆虫头部的附器
口器类型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 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类不同,口器的 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有两种类型 1)咀嚼式口器 2)刺吸式口器。
4.上颚 5.上唇6.后头 7.颊
17
头顶
昆
虫 头
额区
头部
颊区
部
的
分
唇基区
后头区
区
18
昆虫的头式
昆虫种类多,取食方式各异, 取食器官在头部着生的位置各不 相同。根据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 置,昆虫的头式可分为: 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三种类型 。
19
昆虫的头式
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
游泳足 一般各节长而扁平,胫 节和跗节边缘缀有长毛, 适于游泳,如龙虱的后 足。
抱握足 如雄性龙虱的前足,胫 节特别膨 大,并有吸盘 状构造,在交配时可以 抱握 雌体。
74
携粉足 后足胫节端部宽扁, 外侧凹陷,凹陷的边 缘密生长毛,形成携 带花粉的花粉篮。同 时第一跗节特别膨大, 内侧具有多排横列的 刺毛,形成花粉刷, 用以梳集花粉,如蜜 蜂的后足。
种类而异,跗节下方常有垫状构造称跗垫。 前跗节:为足的末端部分,包括着生于最末1个跗节端部两侧
的爪及两爪中间的中垫等,用以握持和附着物体。爪 的有无、形状、数目,各类昆虫间变异很大。跗节和前跗节 及爪垫都有感觉器,那里的皮肤很薄,所以害虫在喷布有药 剂的地方爬行时,易于中毒死亡。
昆虫头部的附器
昆 虫 复 眼 形 态
41
昆虫头部的附器
昆 虫 复 眼 构 造
42
昆虫头部的附器
昆 虫 单 眼
43
昆虫头部的附器
单眼
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眼
复眼
分辨物体的颜色和形象
44
昆虫头部的附器
口器类型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 取食方式和食物的种类不同,口器的 类型变化很大。但主要有两种类型 1)咀嚼式口器 2)刺吸式口器。
4.上颚 5.上唇6.后头 7.颊
17
头顶
昆
虫 头
额区
头部
颊区
部
的
分
唇基区
后头区
区
18
昆虫的头式
昆虫种类多,取食方式各异, 取食器官在头部着生的位置各不 相同。根据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 置,昆虫的头式可分为: 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三种类型 。
19
昆虫的头式
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
游泳足 一般各节长而扁平,胫 节和跗节边缘缀有长毛, 适于游泳,如龙虱的后 足。
抱握足 如雄性龙虱的前足,胫 节特别膨 大,并有吸盘 状构造,在交配时可以 抱握 雌体。
74
携粉足 后足胫节端部宽扁, 外侧凹陷,凹陷的边 缘密生长毛,形成携 带花粉的花粉篮。同 时第一跗节特别膨大, 内侧具有多排横列的 刺毛,形成花粉刷, 用以梳集花粉,如蜜 蜂的后足。
种类而异,跗节下方常有垫状构造称跗垫。 前跗节:为足的末端部分,包括着生于最末1个跗节端部两侧
的爪及两爪中间的中垫等,用以握持和附着物体。爪 的有无、形状、数目,各类昆虫间变异很大。跗节和前跗节 及爪垫都有感觉器,那里的皮肤很薄,所以害虫在喷布有药 剂的地方爬行时,易于中毒死亡。
《昆虫生态学》PPT课件
任何能够繁衍到今天的生物,必定 具有各种自我保护的特征。
(柠檬香、茧)
昆虫与植物及其它生物的协同进化,
使昆虫产生了食性的分化。这种分化使
更多的昆虫物种繁衍了下来。
精选课件ppt
11
研究昆虫与寄主之间的信息关系, 可以调控昆虫的行为。
昆虫引诱剂的研究: • 信息物质的成份 • 不同昆虫对某类信息物质的敏感程度
25
病源微生物专化性强 —— 对人蓄安全 需要流行条件:比如真菌需要高湿度。 需要保持活力:怕紫外线等。
精选课件ppt
26
2、捕食性动物
捕食性昆虫、蜘蛛、鸟、鸡、鸭、青蛙 食蚁兽等。
请说出10类捕食性的昆虫
蜻蜓、螳螂、步甲、虎甲、猎蝽、 姬蝽、捕食性瓢虫、草蛉、蚁蛉、 食虫虻、蛛蜂、胡蜂等。
精选课件ppt
在雨林中,要发现100种昆虫比 发现100个同一种的个体更容易。
生境条件的优越和食物的充足, 使大多数动物形成食性特化,雨林中 的动物以狭食性和单食性种为多数。
精选课件ppt
39
由于热带雨林地带自然环境的季 节变化不大,动物生活规律的周期性 也不明显。无冬眠夏眠,无一定繁殖 季节,无明显的换毛期。
化学性状:含不利于昆虫生长的成份, 或有利于昆虫生长的成分少。
生育期性状:能错开为害的高峰期。
精选课件ppt
22
三 植食性昆虫的天敌
寄主
植食性 昆虫
治虫资源 天敌
精选课件ppt
23
1、昆虫的病源微生物 死后症状
真菌:虫体僵直,有菌丝覆盖表皮。
细菌:虫体发黑,软化腐烂、有臭味。 病毒:虫体常下垂,无菌丝、无臭味。
诱杀害虫:杀虫有效成分 + 诱集辅料
昆虫生态学课件(第三讲)
多,种群的密度பைடு நூலகம்越来越大。
成年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老年 成年 幼年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 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 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 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 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稳定型年龄组成
老年 成年 幼年
⑶衰退型:新出生的个体不 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衰退型年龄组成
参数说明
(三)死亡率(d) 一定时间内种群死亡个数占总数的百分率。也常用 存活率(S)来表示环境因素对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影 响,即S=1一d。
(四)迁移率(M) 具翅成虫的活动影响种群数量变动。一定时间内迁 出个体和迁入个体数量差占总体的百分率。
三、昆虫种群的分布型
指昆虫种群内个体在一定时空内的分布形式,也称 为空间格局。昆虫种群分布型因不同种类、同种昆 虫不同发育阶段、密度、寄主生育期、栖息地环境 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存在时滞效应; 6、种群无迁出迁入现象。
修正项(1-N/K)分析:
如果N→0,(1-N/K) →1,这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 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力能充分地实现,接近于指数式增长。
如果N→K,(1-N/K) →0,这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已被利用,种群 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
当N由0逐渐增加到K 值,(1-N/K) 由1 逐渐下降为 0,表示种群 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变小,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的可实现 程度逐渐降低;并且,种群数量每增加一个个体,抑制定量1/K。
不同属性:出生率、死亡率、性比、平均寿命、 年龄组成、基因频率、繁殖速率、密度及数量变 动、空间分布、迁移率、滞育率
种群的功能:自动调节,群体信息传递、行为适 应、数量反馈控制。
《昆虫生态学绪论》课件
共生关系对昆虫的影响
共生类型
包括互利共生和偏利共生。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共同 受益;偏利共生指一种生物受益,而对另一种生物无害。
共生机制
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为其提供食物、栖息地、保护 和繁殖机会等。
共生影响
共生关系对昆虫的生存、繁殖和种群数量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同 时也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昆虫群落的概念
昆虫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共同生活在某一特定生境中的昆虫种群的集合体。
昆虫群落的特征
昆虫群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和动态特征,是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昆虫群落的组成
昆虫群落的组成包括各种不同种类的昆 虫,如蝴蝶、蜜蜂、蚂蚁等,它们在群 落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繁殖策略
昆虫具有多种繁殖策略,如单 性生殖、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等,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和繁衍需求。
03
CATALOGUE
昆虫种群生态学
昆虫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昆虫种群的概念
昆虫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 内,同种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具有遗 传和生态上的统一性。
昆虫种群的特征
昆虫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 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基本特 征,同时还具有空间分布、扩散行为 等特征。
07
CATALOGUE
人类活动对昆虫生态的影响
农业活动对昆虫生态的影响
1 2 3
农业扩张导致昆虫栖息地丧失
随着农业用地的不断扩张,大量天然植被被砍伐 或转为农业用地,导致昆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威 胁。
农药使用对昆虫的直接伤害
农药的使用不仅直接杀死昆虫,还会通过影响昆 虫的生理和行为,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和生态平衡 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2体液冰点:体温回升后再下降,体液继续结冰 的温度点。
昆虫对温度反应的相关因素
1、昆虫种类: 物种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各异。
2、温度变化的速度和持续时间: 温度骤然升降,长时间温度过高或
过低对昆虫不利。
3、季节差异: 非越冬或越夏阶段,昆虫对过低
温度或过高温度的承受力差。
4、发育阶段: 不同发育阶段发育起点温度不同。
例:粘虫的发育起点温度 卵 幼虫 蛹 13.1 7.7 12.6
成虫 9.0 OC
5、雌雄性别: 有些昆虫对温度的适应雌雄有差
异,尤其雌雄两型现象明显的。
6、生理状态: 体内含水量高,脂肪量较少的状
态更不耐寒。
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一个虫 期或一个世代),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 这个积累值是一个常数。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相应的温湿度 组合能够产生相近的生物效能。这条规律 可以用温湿系数来表示。
温湿系数: 降雨量/积温 平均相对湿度 平均温度
P Q=
(T – C) R•H
Q= T
例: 棉蚜在华北地区
当气温不超过25oC, 相对湿度不超过75%时,
5天的平均温湿系数在 2.5 – 3 之间,
棉蚜将会大量发生。 在此范围之外,蚜量会下降。 (伏蚜除外)
第九讲 昆虫生态学(1)
昆虫生态学研究昆虫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与 规律。
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
温度 湿度 光照 风 土壤结构
生物因素 寄主 天敌 其它生物
第一节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
变温动物:体温随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降而 有变化。
定温动物:体温保持一定,较少受周围环 相对的 境温度的影响。如鸟、哺乳类。
有效温度:对昆虫发育起作用的温度, 即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
有效积温:有效温度的累积值,以日度 为单位。
K=N(T-C)
K:有效积温 N:发育天数 T:观测的温度 C:发育起点温度
K N=
T-C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1、推测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的世代数。 2、预测昆虫的地理分布。 K1/K<1
K = 685.2 日度
谷象体内含水量 46-47% 鳞翅目幼虫体内含水量 90-92%
哪些因素影响昆虫体内的含水量?
• 降雨 • 大气湿度 • 土壤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影响
湿 度
温度
温度oC
柞蚕卵在各综合温、湿度下孵化时的死亡率
温湿度对昆虫的共同影响有这样的规律:
相对湿度
85% 89-93% 100%
完成一代的时间
188天 77天 44天
昆虫获水的途径:
取食:直接从食物中得到水分。 饮水:不少昆虫有直接饮水的习性。如
蝶、蛾、蜂等。 利用代谢水:水是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
通过体壁吸水:有些昆虫可以通过体壁 渗透吸收附在上面的水分。
昆虫的失水途径与保水机制
失水 排泄
体壁蒸腾作用 气门散失
保水 直肠垫回收水 尿酸为主要排泄物
体壁加厚 蜡层
关闭部分气门
寻找湿度适宜的环境
昆虫对湿度适应性的类型和特点:
水生昆虫 陆生昆虫
湿生性昆虫 潜蛀性昆虫 刺吸口器昆虫 裸露生活的昆虫
不同昆虫或同种昆虫的不同 发育阶段体内含水量不同。
规律: 体内含水量
幼虫高于成虫 体壁薄的高于体壁厚的
小结: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非生物因素)
主要影响什么?怎样影响? 温度
有效积温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主要影响什么?怎样影响? 湿度
昆虫得水与失水途径,保水机制
温湿度对昆虫的共同影响
光对昆虫的影响
1、光的波长 人眼能见的光波长:390 — 750毫微米 昆虫能见的光波长:250 — 700毫微米
昆虫看不到红光,能看到紫外光。 黑光灯波长是365-400毫微米,诱虫效果 好。
3、预测发生期 例:粘虫卵
C = 12.1oC K = 50.4日度 T = 20oC
幼虫孵化期
K 50.3 N= 20 – 12.1 TC
= 6.38 天
4、控制昆虫的发育进度 例:松毛虫赤眼蜂 正在产卵期,要求20天后散放成蜂。
C = 10.34oC
K = 161.26日度
K
C
T=
161.26 20
+ 10.34 = 18.4oC
N
应用有效积温法则产生误差的原因:
• 不适合滞育阶段的昆虫。 • 对适温区以外的发育推测不准。 • 恒温与变温下昆虫发育有差异。 • 其它因素对昆虫发育的影响(湿度等)。 • 小气候与大气候的误差。
蝗虫卵的发育速度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适温:放16小时 50C:放8小时
2、光照强度
温度、亮度
影响昆虫的昼夜节律
影响昆虫的其它行为 (飞行、交配等)
引起昆虫滞育的光强度
3、光照周期
影响昆虫的年度生活节律 —— 生活史
引起昆虫的滞育的关键因素
问题: 害虫发生时,可以通过调控温度
达到降低害虫虫口密度的目的吗?
需要什么基本条件?
请自学
风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恒温:持续
快
慢
温度对昆虫其它方面的影响:
温度与繁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殖 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温度与寿命:一般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温度与活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动 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二、湿度
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1、影响成活率: 例:粘虫卵在23oC下
相对湿度:
18% 50% 75% 80% 95% 100%
成活率:
0 20% 60% 76.7% 76.7% 73.9%
2、影响生殖力:
例:蝗虫在适温下
相对湿度
产卵量
100%
产卵量最多
40%
不产卵
(飞蝗每雌平均产4-5个卵块, 50-75粒卵/块。)
3、影响发育速度 例一:豆象蛹
温度适宜
相对湿度 100% 46%
蛹发育期 22天 14天
例二: 黑粉甲在30oC
气温对马尾松5龄幼虫体温的影响
将受试幼 虫从25Co移 至11.8Co
再将受试 幼虫从 11.8Co移至 27Co
虫体 温
只在中间 的一段体温与 环境完全一致。 说明蜜蜂有一 定的自身调节 体温的能力。
)
低温复苏理论
巴赫梅捷耶夫的实验 Bachmetjew 1909
实验虫:一种天蛾
T1过冷却点:体液开始结冰,体温突然回升的温 度点。—— 耐寒力的指标
昆虫对温度反应的相关因素
1、昆虫种类: 物种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各异。
2、温度变化的速度和持续时间: 温度骤然升降,长时间温度过高或
过低对昆虫不利。
3、季节差异: 非越冬或越夏阶段,昆虫对过低
温度或过高温度的承受力差。
4、发育阶段: 不同发育阶段发育起点温度不同。
例:粘虫的发育起点温度 卵 幼虫 蛹 13.1 7.7 12.6
成虫 9.0 OC
5、雌雄性别: 有些昆虫对温度的适应雌雄有差
异,尤其雌雄两型现象明显的。
6、生理状态: 体内含水量高,脂肪量较少的状
态更不耐寒。
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一个虫 期或一个世代),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 这个积累值是一个常数。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相应的温湿度 组合能够产生相近的生物效能。这条规律 可以用温湿系数来表示。
温湿系数: 降雨量/积温 平均相对湿度 平均温度
P Q=
(T – C) R•H
Q= T
例: 棉蚜在华北地区
当气温不超过25oC, 相对湿度不超过75%时,
5天的平均温湿系数在 2.5 – 3 之间,
棉蚜将会大量发生。 在此范围之外,蚜量会下降。 (伏蚜除外)
第九讲 昆虫生态学(1)
昆虫生态学研究昆虫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与 规律。
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
温度 湿度 光照 风 土壤结构
生物因素 寄主 天敌 其它生物
第一节 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
变温动物:体温随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降而 有变化。
定温动物:体温保持一定,较少受周围环 相对的 境温度的影响。如鸟、哺乳类。
有效温度:对昆虫发育起作用的温度, 即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
有效积温:有效温度的累积值,以日度 为单位。
K=N(T-C)
K:有效积温 N:发育天数 T:观测的温度 C:发育起点温度
K N=
T-C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1、推测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的世代数。 2、预测昆虫的地理分布。 K1/K<1
K = 685.2 日度
谷象体内含水量 46-47% 鳞翅目幼虫体内含水量 90-92%
哪些因素影响昆虫体内的含水量?
• 降雨 • 大气湿度 • 土壤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影响
湿 度
温度
温度oC
柞蚕卵在各综合温、湿度下孵化时的死亡率
温湿度对昆虫的共同影响有这样的规律:
相对湿度
85% 89-93% 100%
完成一代的时间
188天 77天 44天
昆虫获水的途径:
取食:直接从食物中得到水分。 饮水:不少昆虫有直接饮水的习性。如
蝶、蛾、蜂等。 利用代谢水:水是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
通过体壁吸水:有些昆虫可以通过体壁 渗透吸收附在上面的水分。
昆虫的失水途径与保水机制
失水 排泄
体壁蒸腾作用 气门散失
保水 直肠垫回收水 尿酸为主要排泄物
体壁加厚 蜡层
关闭部分气门
寻找湿度适宜的环境
昆虫对湿度适应性的类型和特点:
水生昆虫 陆生昆虫
湿生性昆虫 潜蛀性昆虫 刺吸口器昆虫 裸露生活的昆虫
不同昆虫或同种昆虫的不同 发育阶段体内含水量不同。
规律: 体内含水量
幼虫高于成虫 体壁薄的高于体壁厚的
小结: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非生物因素)
主要影响什么?怎样影响? 温度
有效积温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主要影响什么?怎样影响? 湿度
昆虫得水与失水途径,保水机制
温湿度对昆虫的共同影响
光对昆虫的影响
1、光的波长 人眼能见的光波长:390 — 750毫微米 昆虫能见的光波长:250 — 700毫微米
昆虫看不到红光,能看到紫外光。 黑光灯波长是365-400毫微米,诱虫效果 好。
3、预测发生期 例:粘虫卵
C = 12.1oC K = 50.4日度 T = 20oC
幼虫孵化期
K 50.3 N= 20 – 12.1 TC
= 6.38 天
4、控制昆虫的发育进度 例:松毛虫赤眼蜂 正在产卵期,要求20天后散放成蜂。
C = 10.34oC
K = 161.26日度
K
C
T=
161.26 20
+ 10.34 = 18.4oC
N
应用有效积温法则产生误差的原因:
• 不适合滞育阶段的昆虫。 • 对适温区以外的发育推测不准。 • 恒温与变温下昆虫发育有差异。 • 其它因素对昆虫发育的影响(湿度等)。 • 小气候与大气候的误差。
蝗虫卵的发育速度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适温:放16小时 50C:放8小时
2、光照强度
温度、亮度
影响昆虫的昼夜节律
影响昆虫的其它行为 (飞行、交配等)
引起昆虫滞育的光强度
3、光照周期
影响昆虫的年度生活节律 —— 生活史
引起昆虫的滞育的关键因素
问题: 害虫发生时,可以通过调控温度
达到降低害虫虫口密度的目的吗?
需要什么基本条件?
请自学
风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恒温:持续
快
慢
温度对昆虫其它方面的影响:
温度与繁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殖 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温度与寿命:一般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温度与活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动 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二、湿度
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1、影响成活率: 例:粘虫卵在23oC下
相对湿度:
18% 50% 75% 80% 95% 100%
成活率:
0 20% 60% 76.7% 76.7% 73.9%
2、影响生殖力:
例:蝗虫在适温下
相对湿度
产卵量
100%
产卵量最多
40%
不产卵
(飞蝗每雌平均产4-5个卵块, 50-75粒卵/块。)
3、影响发育速度 例一:豆象蛹
温度适宜
相对湿度 100% 46%
蛹发育期 22天 14天
例二: 黑粉甲在30oC
气温对马尾松5龄幼虫体温的影响
将受试幼 虫从25Co移 至11.8Co
再将受试 幼虫从 11.8Co移至 27Co
虫体 温
只在中间 的一段体温与 环境完全一致。 说明蜜蜂有一 定的自身调节 体温的能力。
)
低温复苏理论
巴赫梅捷耶夫的实验 Bachmetjew 1909
实验虫:一种天蛾
T1过冷却点:体液开始结冰,体温突然回升的温 度点。—— 耐寒力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