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书诸葛亮知识点《诫⼦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诸葛瞻的⼀封家书。
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位品格⾼洁、才学渊博的⽗亲,对⼉⼦的殷殷教诲与⽆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下⾯⼩编给⼤家分享⼀些诫⼦书诸葛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诫⼦书诸葛亮知识⼀、⽂学常识:?1.本⽂选⾃《诸葛亮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东沂南南)⼈。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留⼼世事,被称为 “卧龙”。
后来任蜀国丞相。
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2.释题:诫:告诫、劝勉。
⼦,⼀般指诸葛亮的⼉⼦诸葛瞻。
书,书信。
⽂题的意思是:给⼉⼦写的⼀封告诫、劝勉的信。
?⼆、给加点的字注⾳:?夫君⼦之⾏(?fú?)淫慢(?yín?)励精(?lì?)险躁(?zào?)遂成(?suì?)穷庐(?lú??)三、重点字词解释:?1.夫君⼦之⾏(助词,⽤于句⾸,表⽰发端?)?2.静以修⾝(摒除杂念和⼲扰,宁静专⼀?)3.⾮淡泊⽆以明志(内⼼恬淡,不慕名利?)4.⾮宁静⽆以致远(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致:达到;远:远⼤⽬标)5.⾮志⽆以成学(?⽴志?)?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治:修养?)7.⾮学⽆以⼴才(??使……⼴博,增长)?8.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9.年与时驰(?疾⾏,指迅速逝去)?10.意与⽇去?(??消失)?11.将复何及(⼜)?12.诫⼦书.(?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四、字词归纳:?1.⼀词多义?(1)学? 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②⾮志⽆以成学(名词,学业)?(2)之? ①学⽽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②君⼦之⾏(结构助词,的)(3)以? ①静以修⾝(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的)②⾮宁静⽆以致远(连词,⽤来)?(4)志? ①⾮淡泊⽆以明志(名词,志向)??②②⾮志⽆以成学(名词活⽤为动词,⽴志)?3.词类活⽤?①⾮淡泊⽆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法,使……明确)?②⾮宁静⽆以致远?(远:形容词活⽤为名词,远⼤⽬标)?③⾮学⽆以⼴才(⼴:形容词使动⽤法,使……增长)?④⾮志⽆以成学(志:名词活⽤为动词,⽴志)五、朗读停顿:?⽤“/”划分下列句⼦的朗读节奏(每个句⼦中,每个分句只划⼀次。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15.《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字词批注二、作者介绍XXX,字XXX,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三、字词积累(一)古今异义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缓慢(二)一词多义之:学而时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以:静以修身:来,表目的连词可以为师矣:凭,介词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夫学须静也:动词,研究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三)词性活用1、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2、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XXX.多多不接世:形作名,多数人四、文章分析1.本文中心论点(中心句)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XXX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请求人们的内心世界一直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关系:“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研究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研究,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研究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6.XXX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甚么?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同时注意珍惜光阴,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第16课《诫子书》知识点归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三国 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ji ǎn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 ín 慢则不能励精,险xi ǎn 躁z ào 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七上 默写篇目)一、文常(1)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诫:告诫、劝勉。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2)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二、注释(2)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3)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5)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6)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7)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8)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9)广:增长。
(10)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1)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2)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3)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4)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5)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16)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7)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8)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9)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三、译文(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jiǎn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用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静心专一,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培养才干必须通过学习。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完整版)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使……广2.非志无以成学成:使动,使……成3.多不接世多:形作名,多数人4.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作名,高远的目标二、文学常识:1.三国蜀汉诸葛亮(181~234),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
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出生于时代官宦家庭,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三:补充:1.苟立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3.心闲天地本来宽。
陆游4.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6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歌词》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鹤滩。
诫子书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一、基础知识【文题解读】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本文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北伐途中放心不下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劝勉【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
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政权日夜操劳,对儿子,他寄予厚望,又不大放心,故写下这篇《诚子书》,对他加以教诲、训诫。
【课文原文及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二、译文助词,的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行,操守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养译:君子的品行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志向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达到译: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必须形容词作动词,增长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
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振奋精神修养性情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连词,表承接,就轻薄浮躁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疾行,指迅速逝去凋落衰残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言副词,又怎么来得及译: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部编版语文《诫子书》重要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诫子书》重要知识点一、原文及译文:《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依靠内心恬淡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心句)(“志当存高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
不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静志的关系)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就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着贫穷的小屋,悲伤叹息,知道要悔过,又怎么也来不及了。
【启示】本文的主要写了诸葛亮希望儿子可以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他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二、《诫子书》知识点(一)词类活用:1.非学无以广才广:使动,使……广2.非志无以成学成:使动,使……成3.多不接世多:形作名,多数人4.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作名,高远的目标(二)文学常识:1.三国蜀汉诸葛亮(181~234),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
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出生于时代官宦家庭,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2.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梳理诫子书(课文)[三国·蜀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多何及!一、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1)读音夫.fú淫.慢yín 淡泊..dàn bó险躁.zào 穷庐.lú遂.su ì(2)多音字及形近字夫fū(农夫)(夫妇)(万夫不当之勇)fú(逝者如斯夫)泊bó(淡泊)(停泊)(漂泊)pō(湖泊)(血泊)(水泊梁山)躁(险躁)(暴躁)燥(干燥)(燥热)噪(噪音)(噪声)操(操场)(操守)澡(洗澡)(澡堂)庐(茅庐)(庐山)炉(火炉)(炉火)沪(沪江)(京沪)妒(妒忌)(嫉妒)遂(遂愿)(遂心)逐(逐渐)(放逐)隧(隧道)(隧洞)邃(深邃)(幽邃)髓(精髓)(骨髓)驰(驰骋)(飞驰)弛(松弛)(张弛有度)2、重点文言字词积累(1)重点字词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操守、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日:岁月。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静以修身: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
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宁静致远:平稳静谧的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2)古今异义词①夫君子之行夫(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行(古义:操守、品德今义:行为,行动)②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指环境安静,不嘈杂)③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惊险)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④非学无以广才广(古义:增长今义:广泛;宽广)⑤年与时驰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奔跑)⑥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义:懈怠今义:指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3)一词多义①去:意与日去.(消失)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离开)②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③以:歌以.咏志(介词,用)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静以.修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不译)(4)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非志无以成.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5)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3、文史积累(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诫子书》知识点-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知识梳理与练习(统编版2024)
《诫子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作者: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他早年隐居隆中,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 作品介绍:《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二、字词拼音与意思1. 诫(jiè):告诫、劝勉。
2. 夫(fú):句首发语词,表示发端,无实义。
3.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5. 淡泊(bó):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6.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7. 明志:明确志向。
8.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9.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10. 广才:增长才干。
11. 淫(yín)慢:放纵懈怠。
12. 励精:振奋精神。
13. 险躁:轻薄浮躁。
14. 治性:修养性情。
15.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6.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7. 遂(suì)成枯落:最终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8. 悲守穷庐: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庐,简陋的房屋。
19.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三、课文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通假字1. 非宁静无以致远:“致”通“至”,达到。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诫子书》背诵资料
《诫子书》背诵资料一、重点字词解释。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
书,书信。
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以修身: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非淡泊无以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险:轻薄。
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遂成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二、课文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7.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陋室,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三、重点内容理解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条件有“立志”“学习”和“惜时”。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诫子书知识点梳理《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世的为人处世之道和修身养性之理讲述得清晰明了,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以下我们对《诫子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原文及译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二、作者及写作背景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
在他临终前,写下这封《诫子书》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希望他能在日后成长的道路上,时刻铭记这些教诲,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才华、有志向的人。
三、重点字词解释1、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5、以:用来。
6、修身:修养身心。
7、俭:节俭。
8、养德:培养品德。
9、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10、明志:明确志向。
11、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12、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13、须:必须。
14、广才:增长才干。
《诫子书》知识梳理
《诫子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巧布八阵图、舌战群儒、三气周瑜、木牛流马、火烧藤甲军、锦囊妙计、三顾茅庐、关于诸葛亮的俗语1、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2、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3、一个诸葛亮,稳坐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7、聪明莫过于诸葛亮8、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9、死孔明吓走活仲达有关诸葛亮和三国的成语:不求闻达闭门思过初出茅庐淡泊明志鞠躬尽瘁既生瑜何生亮俭以养德计日而待集思广益开诚布公L三顾茅庐三足鼎立死而后已妄自菲薄欲擒故纵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关键字词夫( ) 静( ) 淡泊( ) 无以( )明志( ) 致远( )广才 ( ) 治性( )多不接世( ) 淫慢 ( ) 年与时驰( ) 穷庐( )励精( ) 驰 ( )将复何及( ) 励( )险躁( ) 意与日去( )四、课文理解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非淡 (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 以致远 。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
淫慢则 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冶性 。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 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 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 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 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 (成了无所作为的人) 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到那时, )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 么用呢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志无以成学广 :使动 ,使……广 成 :使动 ,使……成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以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多不接世4.非宁静无以致远二、文学常识:1.三国蜀汉 诸葛亮(181~234)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
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出生于时代官宦家庭,其智谋为大家所 公认,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181 年:诞生于琅邪。
207 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 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 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 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 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三、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之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多 :形作名 ,多数人远 :形作名 ,高远的目标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学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四、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2《诫子书》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诫子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字,三国时期著名的、。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诫:。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内容简介。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在文章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之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朗读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字音字形夫(fú) 淫慢(yǐn) 励精(lì) 险躁(zào) 治(yĕ)性遂(suì)成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夫(fú):(2)君子:(3)行:(4)修身:(5)淡泊(澹泊):(6)明志:(7)宁静:(8)致远:(9)广才:(10)成:(11)淫慢:(12)励精:(13)险躁:(14)理性:(15)与:(16)驰:(17)日:(18)去:(19)遂:(20)枯落:(21)多不接世:(22)将复何及:(二)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诫子书是一篇经典的古代家训,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教导儿子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才华的人。
下面我将对诫子书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
1、通假字:
“夫君子之行”中的“夫”通“夫”,意为“这个”。
“无以利世”中的“无”通“勿”,意为“不要”。
2、一词多义:
“学”:在“夫学须静也”中,意为“学习”;在“非学无以广才”中,意为“学问”。
“志”:在“非淡泊无以明志”中,意为“志向”;在“志士仁人”中,意为“有高尚志向的人”。
3、古今异义:
“险”:在古文中,意为“危险”;在现代汉语中,意为“地势起伏不平”。
“才”:在古文中,意为“才能”;在现代汉语中,意为“人才”。
4、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中的“广”:形容词使动用法,意为“使……广博”。
5、特殊句式:
判断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也”表示判断)
倒装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应为“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6、成语:文中出现的成语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励精图治”、“学以致用”等。
7、文化常识:文中提到的“忠臣”和“孝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道德标准。
忠臣是指对国家忠诚的人,孝子是指对父母孝顺的人。
诫子书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一、作者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二、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之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以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三、古今异义字:
宁静:古:指安静,精力集中。
今: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险躁则不能治性”中的“险”字:古:轻浮。
今:危险,不安全的意思。
“淫慢则不能励精”中的“慢”字:古:怠惰散漫的意思,今:指速度缓慢。
四、词性活用
1、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2、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五、文章分析
1、本文中心论点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一、作者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出生于时代官宦家庭,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
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二、字词积累
(一)古今异义
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缓慢
(二)一词多义
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以: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三)词性活用
1、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2、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3、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4.多多不接世:形作名,多数人
三、文章分析
1.本文中心论点(中心句)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关系:“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6.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同时注意珍惜光阴,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7.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
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
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四、诸葛亮的典故,故事: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