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_湘西北地区二叠纪栖霞期岩相古地理_韦恒叶
鄂西_湘西北地区二叠纪栖霞期岩相古地理
文章编号: 1671-1505 ( 2011 ) 05-0551-12
古
地
理
学
报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Vol. 13 No. 5 Oct. 2011
鄂西 — 湘西北地区二叠纪栖霞期岩相古地理
韦恒叶
1, 2
*
陈代钊
1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 谨以此文祝贺张鹏飞教授九十华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编号: 40839907 ) 资助 收稿日期: 2011-05-03 改回日期: 2011-06-28
552
古
地
理
学
报
2011 年 10 月
consists of medium-to thickbedded limestone bearing bioclasts and thickbedded lime mudstone. This facies is characterized by skeletal grains of crinoids, bryozoans and small foraminiferas, but is lack of the hummocky crossstratification. The outer ramp facies consists of marlstone interbedded with thinbedded lime mudstone bearing bioclastic grains of thinshelled brachiopods. Basinal facies is characterized by darkgrey marlstone intercalated with black calcareous shales. These features suggest a low energy protecorder sequences ( S1 ,S2 and S3 ) were identited carbonate ramp ( or shelf) environment. Three thirdfied in the Qixia and Lower Maokou Formations,each spanning about 2 Ma. These sequences are dominantly composed of the lower transgressive and upper highstand systems tracts. The basal sequence S1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initial transgression of Qixia Age,during which the carbonate ramp was established, developing intrashelf basin in the western Hubei area. Then an overall mild shallow carbonate ramp ( or shelf) environment predominated over as the intrashelf basin was filled up during S2 deposition. Sequence S3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argestscale transgression in the Late Paleozoic, resulting in an apparent deepening in water depth. The deep outer ramp was then established once again and expanded in a mushroomshaped area in Sangzhi-Changyang-Jingzhou-Changde area. Key words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sequence stratigraphy,carbonate rock ramp, Qixia Age, Wei Hengye,born in 1980 ,is a Ph. D. candidate and is engaged in carwestern Hubei-northwestern Hunan About the first author bonate sedimentology and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Email: weihengye@yahoo. com. cn. 对中国南方二叠纪栖霞期层序地层 ( 陈洪德等, 1999; 邓红 婴 和 寿 建 峰,1999; 李 祥 辉 等,1999 ) 和岩相古地理 ( 王立亭等,1994; 冯增昭等,1997, 陈洪 德 等,1999; 胡 书 毅 和 田 海 芹,1999; Wang and Jin,2000; 马力等,2004 ) 的研究已经开展了 几十年,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目前,栖霞组被细分 为 3 个三级层序,栖霞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业已精 确到体系域的作图单元 ( 陈洪德等,1999) 。牟传龙 等 ( 1997) 曾对湘、鄂、赣 3 省的岩相古地理进行 了分析,周雁等 ( 2005 ) 对中扬子地区层序地层进 行了研究,田望学等 ( 2007 ) 对鄂西地区层序地层 进行了划分。对于鄂西—湘西北地区来说,其地理 位置临近上二叠统长兴组的川东气田群,而且鄂西 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发育一套有机碳含量较高 的烃源岩 ( 韦恒叶等,2011) ,因此,进行层序和岩 相古地理研究有助于揭示该区的油气聚集规律。在 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文中通过详细的岩相和沉积相 分析,从旋回地层的角度,建立了鄂西—湘西北地 区栖霞组至茅口组下部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三级 层序框架内开展古地理研究。
地质年代记分组十
地质年代记分组十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
中国寒武系共有九个阶,分属三个统。
下寒武统(以滇东为例)包括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沦浪铺阶和龙王庙阶;中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徐庄阶和张夏阶;上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崮山阶、长山阶和风山阶。
中国寒武系全为海相沉积,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寒武系代表古生代第一次海浸,多为浅海相,对各种生物繁殖极为有利。
岩层沉积程序也极有规律,由砂岩、页岩到灰岩。
在华北及东北南部,下寒武统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灰岩;中寒武统以厚层鲕状灰岩为主;上寒武统主要为薄层灰岩及竹叶状灰岩。
在华中西南,寒武系以巨厚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厚层灰岩为主。
下寒武统在东南区以黑色页岩为主,中上寒武统以黑色薄层灰岩含大量球接子类三叶虫为主。
在西北区的三叶虫类与东南区相似。
寒武系底部含有磷矿层,分布于滇东、黔、川、鄂、湘、皖南、豫西及陕南等地。
河北、辽东上寒武统的厚层白云灰岩具有工业价值。
磷和白云灰岩是中国寒武系中的主要矿产.奥陶系(Ordovician System)指奥陶纪形成的地层。
中国奥陶系分下、中、上三个统、六个阶。
下奥陶统(以皖南、浙西、赣东北为例)包括新厂阶和宁国阶,中奥陶统(以皖南、浙西、鄂西、赣南为例)包括胡乐阶和江阶,上奥陶统(以赣南、桂湘为例) 包括石口阶和五峰阶, 古地理方面,在我国,奥陶纪海侵范围与寒武纪大致相似,不过出现了岩相和生物群的分异现象。
动物群因岩相而异,广阔的浅海相黑色页岩中以笔石群为代表,滨海相碎屑岩(砂岩)以软体动物贝壳相的混合动物群为代表,静海灰岩相以头足类动物群为代表。
沉积岩相随地区和时间而变化,如华北区开平盆地为灰岩相,以头足类为代表,扬子区云贵一带,下奥陶统下部为碎屑贝壳相,以软体动物为代表,中奥陶统为浅海笔石相,如甘肃平凉和新疆笔石相。
华北奥陶系含竹叶状灰岩,为浅海相标志。
奥陶纪中期海侵范围最广,晚期在华北及东北南部发生了普遍的海退现象。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曾书明;游玮;覃兆松【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10(029)011【摘要】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一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if,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Parafusulina、Chusenella、Neoschwagerina、Yabeina、NeomiseUina、Gallwoayin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 sinensis 11个筵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a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C. guanyuanensis、C. oriantdis,长兴组C.subcarina-ta、C.changxingensis 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 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昊家坪阶、长兴阶.【总页数】14页(P1619-1632)【作者】曾书明;游玮;覃兆松【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江西南昌330201;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46【相关文献】1.赣西西部中晚二叠世地层旋回地层学研究 [J], 肖光荣2.黔中早二叠世茅口晚期断裂陆缘层序地层分析 [J], 赵锡奎;朱利春3.江西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J], 陈钟惠;葛立刚;武法东4.湖北蒲圻地区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岩石地层格架 [J], 李江洲;周少东5.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J], 邵龙义;沈树忠;张鹏飞;窦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西-鄂西成矿带新元古代地层区划及岩石地层划分对比方案
湘西-鄂西成矿带新元古代地层区划及岩石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刘浩;徐大良;牛志军;彭练红;魏运许【摘要】The stratigraphy of Western Hunan-Hubei metallogenic belt has developed since the Neoarchean to Quaternary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tectonic evolution, stratigraphy and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we divide the Neoproterozoic stata of the area into the Qingbaikou stage and Nanhua-Sinian stage. During the Qingbaikou stage, the metallogenic belt is divided into five stratigraphic regions called Southern Qin-ling, Huangling, Fanjingshan, Wuling-Xuefeng and Sichuan basin,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Nanhua-Sinian stage, the belt is divided into Southern Qinling stratigraphic region (including Wudang and Yunjuntai stratigraphic sub-region) and Yangtze stragraphic region (including Hunan-Guizhou-Hubei and Central Hunan stratigraphic subre-gion). We also recommende to adopt or redifine some stratigraphic units. Keep Huangshidong Formation and Shiqiaopu Formation instead of Jialu Formation, use Wuye Formation and discard Zhuanqiangwan Formation. Qingshuijiang Formation is redefined to describe the main slate strata and equival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up-per part of Fanzhao Formation, Qingshuijiang Formation, Pinglue Formation. Disuse Pinglue Formation (Guizhou)and Yanmenzhai Formation (Hunan) and keep Longli Formation.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and“Dengying Formation”in the Yunxian and Yunxi area are replaced by “Shangjiadian Formation”and “Qingwangzhai For-mation”, respectively. Disuse“LiuchapoFormation”and persist“Laobao Formation”.%湘西—鄂西成矿带自新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
鄂西泥盆纪沉积铁矿成矿元素和主要伴生元素分布规律
鄂西泥盆纪沉积铁矿成矿元素和主要伴生元素分布规律刘云勇;姚敬劬;万传辉【摘要】对鄂西泥盆纪沉积铁矿中成矿元素Fe和主要伴生元素P、S、Ca、Mg、Si、Al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查明了这些元素在不同矿床和矿层,沿矿层的走向和倾向,由地表至地下含量的变化,揭示了影响各类元素含量的古地理、沉积相、氧化还原及生物化学条件,这对在该区寻找富矿、低磷矿和自熔性矿将有所启示.【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6(030)001【总页数】8页(P17-24)【关键词】铁矿;元素分布;鄂西【作者】刘云勇;姚敬劬;万传辉【作者单位】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鄂西是中国泥盆纪海相沉积铁矿(宁乡式铁矿)最主要的矿区,已发现矿产地93处,查明44处,查明资源量20亿t(图1)。
铁矿产于上泥盆统黄家磴组和写经寺组中,自下而上共有4层铁矿产出,分别命名为Fe1、Fe2、Fe3、Fe4,其中以Fe3矿层最重要。
鄂西铁矿虽然量大,但因矿石品质以贫铁、高磷、酸性为主,所以在铁矿市场中处于劣势,影响了该区铁矿的规模开发。
为了在区内寻找富矿、含磷较低的矿和自熔性矿,笔者研究了该区铁矿主要成矿元素Fe和主要伴生元素P、S、Ca、Mg、Si、Al 的分布规律。
研究成果不仅对地质勘查有所启示,而且能加深对这一类型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认知。
1.1 铁在鄂西成矿区不同矿区中的含量鄂西成矿区不同铁矿中TFe含量分布图(图2)表明,成矿元素铁在区内铁矿中含量高低分布具有如下的规律性。
(1) 不同矿区中铁的平均含量虽在总体上较为接近,但仍然存在着贫和富的差异:平均含铁最高的矿区(47.65%)和最低的矿区(29.34%)相差18.31%,差距为0.6倍。
(2) 以>TFe44%为界,可圈定出十八格、铁厂湾—官店、黄粮坪、松木坪等四个富铁区域;以<34%为界,可圈出白庙岭、尹家村—马虎坪、朝阳坪等三个贫铁区域,富铁区域和贫铁区域相间分布。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
i n t e f r a c e .T h e t o p i s t y p e I s e q u e n c e b o u n d a r i e s ,s u p e r i mp o s e d t o g e t h e r wi t h u n c o n f o m i r t y wh i c h i s f o m e r d b y S o o 。
( C o l l e g e o f E n e r g y ,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9 )
Abs t r a c t : T h r o ug h c o ns i de r a b l e o u t c r o p,c o mbi n e d wi t h d il r l i n g a n d l o g g i ng d a t a,we c a r r y o n r e s e a r c h o n mi d d l e Pe r mi a n s e q ue n c e s t r a t i g r a p h v 0 f no r t h we s t S i c h u a n Ba s i n. Be l i e v e mi dd l e Pe r mi a n wh i c h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i f v e t hi r d
时 间约为 3 . 4 Ma 。
[ 3 ]马永生 , 陈洪德 , 王 国力. 中国 南方层序 地层 与 古地理
[ M] . 北京 : 科 学 出版 社, 2 0 0 9 , [ 4 ]吴基文 , 李 东平. 皖 南地 区二叠纪层序 地层研 究 [ J ] . 地 层 学杂志 , 2 0 0 l ( 1 ) : 1 8 - 2 3 . [ 5 ]田学望 , 张汉金 , 李雄伟. 鄂西南二 叠 系层序 地层 与盆地
湘西北地区早奥陶世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湘西北地区早奥陶世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邹光均;梁恩云;张晓阳;凌跃新;熊苗【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18(20)1【摘要】湘西北地区是指位于湖南省内的桃源、沅陵、怀化一线以北及以西的区域.根据2010年以来在区内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取得的剖面资料及填图资料,应用优势相成图法编制了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弗洛早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基于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沿张家界—古丈—吉首—凤凰一线有古隆起的存在,大致以古隆起为界,两侧沉积分异明显;西北侧属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地层为桐梓组和红花园组,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斜坡和浅海陆棚6种沉积相和若干亚相、微相;东南侧属浅海陆棚,沉积地层为白水溪组盘家咀组、桥亭子组,主要有混积陆棚和碎屑陆棚.沉积特征的分析和系列岩相古地理图件的编制,提高了区内下奥陶统的研究程度,同时对金属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Xiangxibei area refers to the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mainly,Taoyuan,Yuanling,Huaihua cities.Lithofac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on the basis of the key Lower Ordovician sections collected during the field mapping projects.The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maps of the Tremadocian and Floian ages are presented here.The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ic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re was a palaeouplift in areas of Zhangjiajie-Guzhang-Jishou,which show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ithofacies between both sides of the palaeo-uplift.The Tongzi and Honghuayuan Formations were formed on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in thenorthwestern of palaeo-uplift,including six types of subfacies,including restricted-platform,open-platform,platform edge,marginal reef of platform,platform slope and shollow sea shelf.The Baishuixi/Panjiazui and Qiaotingzi sormations were formed on the shelf in the southeastern of palaeo-uplift,including two types of facies (i.e.,mixed shelf and clastic shelf).Results from this work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ly Ordovician,and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 the area.【总页数】14页(P105-118)【作者】邹光均;梁恩云;张晓阳;凌跃新;熊苗【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000;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000;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000;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000;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相关文献】1.威东-安岳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 [J], 王文之;田景春;张翔;刘娟2.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J], 李忠雄;陆永潮;王剑;段太忠;高永华3.湘鄂地区晚寒武世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 [J], 张俊明;李国祥;袁文伟;张允白;周传明;孙晓文4.华北地台东部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J], 林玉祥;赵承锦;朱传真;栾伟娜;吴玉琛;李佳;李秀芹5.河南箕山地区中元古界五佛山群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J], 左景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层学与地史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地史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地史学》试题12套:笔试题10套;口试题1套;答辩式试题1套;《地史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鲍马序列2 沉积相3 南丹型4 地层层序律5复理石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和古构造轮廓2 广西(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发展的影响3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三论述题1 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2 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10分)《地史学》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地层层序律2 象州型3 磨拉石4 印支运动5 板状交错层理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 古板块的恢复方法2 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地史意义3 三角洲相三论述题1 寒武纪扬子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3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1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垂向加积作用2 笔石页岩相3 标准化石4 层理构造5 非补偿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2 古板块的恢复方法3 广西(加里东)运动对华南地史发展的影响4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三论述题1 泥盆纪华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2 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关系(10分)《地史学》试题(四)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 张夏组2 沉积相3 象州型4 磨拉石5 板状交错层理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 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2 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5 三角洲相三论述题1 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15分)3 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10分)一、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沉积环境2、角度不整合3、被动大陆边缘4、混杂堆积5、象州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2、简述古板块的识别标志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2、论述岩石地层单位系统五、读书报告(40分)根据教师指定的选题,讨论所选地区的地史演化地史学试题(六)一、名词解释:(40分)1.补偿与非补偿2.沉积组合与沉积相3.组与阶4.T-P-N动物群与E-E-L动物群5.地槽旋回与构造旋回二、中国东部泥盆纪地史特征。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130前人研究发现碳酸盐岩是赋存油气的良好储集层,四川盆地含有丰富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前人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并在双鱼石、九龙山地区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证明栖霞组内白云岩是良好的储集体[1]。
前人对于白云岩成因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多种白云岩的不同成因,但对于四川盆地栖霞组细晶白云岩成因,高能颗粒滩相成因已经成为共识[2-3]。
因此,寻找栖霞期高能滩体的时空分布及刻画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对于寻找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1 沉积背景四川盆地是一个位于杨子地台西北缘的次级构造单元,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川南低缓褶皱带。
石炭纪末期的云南运动使得在研究区范围内石炭系地层遭受大规模剥蚀,并于二叠纪早期在其之上形成一套发育于滨岸-沼泽相的砂泥岩夹煤层的风化层,该套地层属于下二叠统梁山组,在其之上为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4-5]。
栖霞组与下伏梁山组为整合接触关系,梁山组末期四川盆地遭受快速海侵,地层岩性由含煤碎屑岩转变为海相碳酸盐岩,顶部与上覆茅口组也为整合接触关系。
2 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类型2.1 岩性类型及沉积环境根据研究区野外露头及区内钻井岩心观察,以及镜下薄片鉴定,结合测井资料、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确定研究区栖霞组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对岩石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沉积环境。
2.1.1 泥晶生屑灰岩泥晶生屑灰岩一般呈浅灰色至深灰色,个别为灰黑色,中层到厚层、块状,少量的为薄层状;生屑含量一般为50%~80%,有红藻、绿藻、有孔虫、蜓类、腕足类、棘皮类、双壳类、腹足类、介形虫、苔藓虫和海绵等,其中以藻类、有孔虫、蜓类、腕足类、棘皮类最为常见,见图1a。
生屑颗粒分选及磨圆较差,多为原地堆积,生屑颗粒之间主要为泥晶充填,表明沉积于台地川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相古地理特征雍伟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摘要:以川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内野外露头,钻井、测井资料,根据碳酸盐岩地层学,分析不同岩石类型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编制研究区栖霞组岩相古地理图。
湘中—湘南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湘中—湘南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梁薇;牟传龙;周恳恳;葛祥英【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14(16)1【摘要】湘中—湘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特征,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碳酸盐陆棚亚相、深水盆地相、碎屑陆棚亚相及混积陆棚亚相.纽芬兰世—第二世早期(梅树村期—沧浪铺期),深水盆地分布范围广,占据了湘中及湘南大部分地区,湘东南发育碎屑陆棚沉积.第二世中晚期(龙王庙期),相对海平面下降,深水盆地范围略有减小,研究区西北部碳酸盐沉积逐渐占主导,碎屑陆棚面积变化不大.第三世(毛庄期—崮山期),海平面持续下降,碳酸盐陆棚及碎屑陆棚由两侧向中间推进,深水盆地面积急剧减小;湘西北一带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沉积物以碳酸盐沉积为主混有陆源碎屑.芙蓉世(长山期—凤山期),碳酸盐陆棚范围迅速增大,深水盆地面积继续锐减,碎屑陆棚与碳酸盐陆棚毗邻发育,湘南区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总之,寒武纪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间沉积相带连续完整,存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的过渡沉积物,推测两者处于同一浅海海域,为由北西、南东向中部变深的沉积格局.【总页数】14页(P41-54)【作者】梁薇;牟传龙;周恳恳;葛祥英【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相关文献】1.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特征 [J], 钱劲;马若龙;步少峰;徐昉昊2.湘中拗陷海相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特征 [J], 敬乐;潘继平;徐国盛;马若龙;袁海锋;罗小平;吴昌荣3.湘中湘南地区奥陶纪达瑞威尔中晚期-凯迪早期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葛祥英;牟传龙;周恳恳;梁薇4.湘中及周缘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原型盆地研究 [J], 谭慧;秦明阳;李杰;郭建华;吴诗情;边瑞康5.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的代表作——《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J], 张鹏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二叠纪地层序列及古地理
山西太原地区剖面
统
符号
上二叠统 P3
中二叠统 P2
组 石千峰组
组符 号
岩性描述
已属红色地层,化石稀少,偶夹石膏,代表干旱条件下的内陆河湖沉 积。
概述
上石盒子 组
下石盒子 组
山西组
石盒子群(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为一套岩性复杂的河、湖相沉
积。下石盒子组下部仍夹不规则煤层,往上逐渐变为杂色和紫红色, 不再出现煤层,但夹有铁锰及铝土层,显示潮湿气候减弱和氧化环境 增强。本群厚度显著增大并出现长石石英砂岩,指示相邻陆源区的结 晶岩、变质岩已暴露至地表遭受剥蚀。
太原组
中、上部与石炭系连续接触,主要岩性为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泥质 岩及煤层,下部夹含蜓灰岩。
二叠纪的古地理
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和古地理
统
符号
上二叠统 P3
中二叠统 P2 下二叠统 P1
黔中地区
组 大隆组 长兴组 龙潭组
茅口组
栖霞组 梁山组
马平组上 部
组符 号
岩性描述
概述
二叠纪是古生代最
硅质沉积中仅见浮游类型的菊石化石,代表滞留还原条件下的沉积。 后一个纪,地壳运
长兴组与大隆组在空间上可呈横向相变关系。
物界的跨越石炭系、二叠系的岩石地层单位,早二叠世早期马平组 续存在结构复杂的
上部由潮坪碳酸盐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组成,梁山组和马平组之间的 古特提斯多岛洋,
平行不整合代表一次较大规模的海退和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
导致中国二叠纪地
史既反映全球共性
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和古地理
本剖面反映了气候 由潮湿逐渐变为干 旱,地形由近海三 角洲平原沼泽逐渐
转变为内陆盆地和
下部为具交错层理的含砾石英砂岩,上部砂页岩中夹可采煤层,含丰 构造分异逐渐加强
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气赋存地质条件研究
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气赋存地质条件研究徐良伟;刘洛夫;刘祖发;孟召平;陈小卫【摘要】扬子地区古生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二叠统大隆组为我国页岩气重点勘探层位,关于下古生界两套地层页岩气赋存地质条件的研究较多,而二叠系相关的研究则较薄弱.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地球化学测试、XRD分析、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等实验方法,对二叠系泥页岩的生烃条件、储集特征、含气性能等进行分析,并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进行预测,对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气赋存地质条件展开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二叠系泥页岩有多个厚度中心,最大厚度可达175~200 m;TOC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较高,最高可达4.0%~5.0%;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整个扬子地区泥页岩成熟度较高,R.可高达3.0%~5.0%.二叠系泥页岩中普遍发育原生晶间孔、粒间孔等原生孔隙和次生晶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等次生孔隙,此外还发育原生层间缝或页理缝、矿物收缩缝、有机质收缩缝、溶蚀缝等成岩缝和层间裂缝、节理缝、构造裂缝等构造缝.矿物分析表明,其脆性指数1和脆性指数2分别为8.8%~67.4%、9.4%~74.4%,平均值分别为34.43%、46.9%,显示扬子地区二叠系泥页岩脆性较强而有利于页岩气压裂开采.等温吸附实验显示,页岩全岩和干酪根样品吸附气量分别为2.0 ~4.3 cm3/g、3.5 ~5.3 cm3/g,平均值分别为2.75 cm3/g、4.25 cm3/g,表明该区二叠系泥页岩吸附性能较强.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成都—宜宾—泸州—重庆—广安、芜湖—南京—镇江、张家界—宜昌—常德—石首一共3个有利区.【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6(030)006【总页数】14页(P1376-1389)【关键词】生烃条件;孔隙类型;裂缝特征;脆性指数【作者】徐良伟;刘洛夫;刘祖发;孟召平;陈小卫【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2;TE132.2扬子地区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等多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具备形成商业页岩气藏的地质条件[1-2]。
川西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分布与成因探讨
收 稿 日期 :2 1 - 3 1 0 O0— 6
基 金项 目: 国家重 大专项 研 究成果 ( 目编 号 :20 Z0 07 0 4 03 项 08X50 — 0 — 0 ) 作者简 介 :袁 浩 ( 9 3一) 男 ,湖 南长 沙人 ,研 究生 ,主要从 事沉 积 岩沉积 相及 岩相古 地理 等方 面的 工作 1 8_ ,
棘屑 和藻类 为主 大量 生屑 ,由于 白云化作 用强烈 ,使得 大部 分生 物化 石无法 辨认 ,仅 呈现 生物幻 影构造 和生 屑残余 结构 。由于后 期构造 及溶 蚀作 用强烈 ,在镜 下往 往 可 以见 到大量 微裂 缝及 溶孔 ,局部 被沥青
充填 。 21 ._ 粗 晶白云岩 3中. 主要 分布 于广元 西北 乡等 地 区 ,厚度 大 ,分布 稳定 ,以浅 灰色 为主 ,局部 呈灰 黄色 ,其 间可见方 解
36 8
川西 北地 区下 二叠 统栖 霞组 白云岩 分布 与成 因探讨 灰岩 突变接 触 ,构成 了豹 斑 白云岩 特征 岩体 。 2 地球 化学 特征 . 2 区 内栖 霞组 l 样 品经 x衍 射测试 结 果表 明 ,白云 石有 序度 较高 ,变 化范 围在 07 5 .8 0个 .1 ~09 8之间 , 平均值 为 08 0 .3 ;白云石 的 C C 摩 尔分 数 Nc 介 于 4 .0 a O3 95 0~5 . 0之 间 ,平 均值 为 5 . 7 39 0 11 ;钙镁 比 Mg 4 / a为 08 5 .2 , C .5 ~1 0 平均 值为 09 6 0 . ;同时在 上述 的 l 样 品中至 少有 4个 样 品的全 岩组 分 以铁 白云石 6 0个 为主 ;包裹 体所 测均 一温 度 为在 9 ~ 3 " 0 10C,说 明成 岩温度 较 低 ,可 能与混 合水 白云作用 有关 ;阴极发 光
湘西北地区新元古界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条件
湘西北地区新元古界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彭波;刘羽琛;漆富成;王振云【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7(029)004【摘要】湘西北地区广泛发育新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已有钻井中气显示活跃,揭示出该地区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在观察野外地质露头的基础上,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对陡山沱组泥页岩的发育及分布规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吸附性能等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优选了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湘西北地区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分布变化大,仅在大庸向斜地区沉积厚度较大,为20~50 rn,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5%~3.0%,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为3.0%~4.0%,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为有利的生气条件;泥页岩储层矿物成分以脆性矿物为主,质量分数为21%~78.7%,发育多种类型孔隙空间,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较高,多个泥页岩样品等温吸附实验统计显示,甲烷最大吸附质量体积为0.80~1.77 m3/t,泥页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及吸附性能.湘西北大庸向斜地区构造条件相对稳定,保存条件较好,具有有利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可作为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总页数】8页(P47-54)【作者】彭波;刘羽琛;漆富成;王振云【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涿州072750;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相关文献】1.雪峰山西侧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体系评价 [J], 李旭兵;陈绵琨;刘安;危凯;王保忠2.湘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条件 [J], 王光凯;焦鹏;3.鄂西地区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 [J], 彭波;刘羽琛;漆富成;东艳;王振云4.宜昌及周缘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J], 刘皓天;5.湖南保靖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J], 李斌;崔春兰;张跃恒;胡博文;罗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朱如凯;许怀先;邓胜徽;郭宏莉【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7(9)2【摘要】主要以实地踏勘和测量建立的87个标准剖面及529个辅助剖面为基础,通过对二叠系分布格局、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古气候、古生态、古环境等分析,来恢复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纪的古地理面貌.早二叠世:主要存在额尔古纳和佳木斯古陆,塔里木-敦煌-祁连-内蒙古古陆;海域主要分布在松辽海相区,华北残留海湾相区,柴西残留海湾相区和南准噶尔-吐哈-北山残留海湾相区;此外还有塔里木西部碳酸盐台地相区和准噶尔腹部河湖相区.中二叠世:早二叠世的古陆依然存在,但华北北部古陆范围明显缩小,而准噶尔南缘-吐哈地区已上升成为陆地;海域只局限在东北和南祁连地区,华北地区-北祁连地区大面积为河湖相发育区;塔里木盆地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准噶尔地区发育河湖相沉积,北山残留海盆火山碎屑岩发育.晚二叠世:仅在南祁连地区有海相沉积,其他地区均为陆相沉积,东北地区陆相和湖泊相沉积占主导地位;华北地区-北祁连地区主体为河湖相沉积;塔里木盆地整体为河湖相沉积;准噶尔-吐哈盆地主体为河湖相沉积.【总页数】10页(P133-142)【作者】朱如凯;许怀先;邓胜徽;郭宏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相关文献】1.中国北方地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J], 朱如凯;许怀先;邓胜徽;郭宏莉2.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下煤组聚煤期岩相古地理 [J], 李明培;邵龙义;李智学;董大啸;李静琴3.西山煤田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分析 [J], 朱伟鹏;宋公社;陈强;周安朝4.中亚盆地群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恢复及演化 [J], 马昌明;李江海;曹正林;刘磊鑫;王盟楠5.下扬子-南黄海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勘探启示 [J], 高顺莉;谭思哲;陈春峰;周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桂两省下二叠统栖霞组的群体古生态
湘、桂两省下二叠统栖霞组的群体古生态
柳祖汉
【期刊名称】《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7)1
【摘要】湘,桂两省栖霞组中的生物化石常以一定的组合类型出现,各种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成都受到各种环境因素控制,因此它们具有指相意义。
多种组合的存在证明了栖霞期沉积环境的多样性。
对化石组合的描述和古生态分析作出其沉积环境的推论,研究这些化石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则得出该地区岩相古地理概貌。
图8,参7。
【总页数】10页(P21-30)
【关键词】古生态学;沉积相;群体;二叠世
【作者】柳祖汉
【作者单位】湘潭矿业学院地质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11.646
【相关文献】
1.川西南部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J], 姜德民;田景春;黄平辉;林小兵;郭维
2.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 [J], 邱琼;邢浩婷;李成;吴聪哲
3.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J], 胡明毅;魏国齐;胡忠贵;杨威;胡九珍;刘满仓;吴联钱;向娟
4.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岩相古地理及勘探方向 [J], 厚刚福;周进高;谷明峰;姚倩颖;杨柳;潘立银;郝毅
5.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古地貌响应 [J], 刘文栋;钟大康;孙海涛;曾鑫耀;梁雪祺;胡欣;李荣容;彭思桥;宋雨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西峡口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微相及相序
鄂西峡口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微相及相序李飞;张宁;夏文臣【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0(0)1【摘要】鄂西峡口地区在构造上属中扬子台地北缘,发育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上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将峡口地区的栖霞组沉积归纳为7种微相:多类型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含大壳体有孔虫的生物碎屑粒泥-泥粒灰岩、粗枝藻粒泥-泥粒灰岩、破碎的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具定向排列的藻屑—腕足泥粒灰岩、含内碎屑的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含原地珊瑚和藻类的生物碎屑泥粒灰岩。
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的垂向序列指示了峡口地区的栖霞组形成于碳酸盐岩缓坡环境,其底部地层沉积于内缓坡局限海相,中上部地层为内缓坡边缘低能生物丘相与内缓坡开阔海相的交替沉积。
【总页数】6页(P23-28)【关键词】碳酸盐岩微相;栖霞组;沉积环境;沉积相;峡口【作者】李飞;张宁;夏文臣【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11.6【相关文献】1.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上升流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J], 柴华;胡望水;唐友军;肖传桃;张春明;林小云2.中国南方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高电阻率水层地质成因——以川西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为例 [J], 黄东;汪华;陈利敏;袁小玲;石学文3.四川广元中二叠统栖霞组似球粒灰岩微相特征及沉积学意义 [J], 马志鑫;李波;颜佳新;薛武强4.安徽宿松坐山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微相和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沉积相和古气候的指示 [J], 程成;李双应;赵万为;彭亮5.七星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的微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J], 杨孟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盆山转换探讨
昆仑造山带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盆山转换探讨陈守建;李荣社;计文化;赵振明;刘荣丽;贾宝华;张振福;王国灿【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0(037)002【摘要】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主要奠基于古生代,是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多次洋陆转换、碰撞造山的结果.早中二叠世是晚古生代昆仑多岛洋盆(昆南洋)伸展裂陷最为强烈期,海相沉积广布,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洋岛大部分为海水淹没,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及其以北昆南区为深海-半深海相沉积.早中二叠世总体表现为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构造-古地理格局.中二叠世晚期昆仑地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汇聚作用(华力西运动).洋盆和活动大陆边缘裂谷闭合,隆升遭受剥蚀,完成了一次盆山转换.晚二叠世早期,大部分地区仍为剥蚀区,局部地区形成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其后东昆仑东部海水从东南进入,西昆仑东部海水从西北进入,在较局限的区域内沉积了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进入了另一个盆山发展时期.笔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盆山转换关键时期--二叠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以期对提高昆仑造山带的研究水平和指导找矿工作有所裨益.【总页数】20页(P374-393)【作者】陈守建;李荣社;计文化;赵振明;刘荣丽;贾宝华;张振福;王国灿【作者单位】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湖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1;山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相关文献】1.大陆造山带盆-山转换的类型及阶段——以秦岭造山带为例 [J], 杨志华;张传林;朱立华;邓亚婷2.昆仑造山带石炭纪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 [J], 陈守建;李荣社;计文化;王超;赵振明;王秉章;戴传固;王国灿3.吉黑造山带二叠纪生物古地理区划及特征 [J], 彭向东;米家榕4.东昆仑造山带海西—印支期东昆南前陆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 [J], 田军;张克信;龚一鸣;王国灿5.中亚造山带北山南部下泥盆统火山—沉积地层的岩相、时代及古地理意义 [J], 牛亚卓; 宋博; 周俊林; 许伟; 史冀忠; 张宇轩; 卢进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西渝东区晚二叠世长兴组沉积期沉积相及礁、滩分布规律
鄂西渝东区晚二叠世长兴组沉积期沉积相及礁、滩分布规律郑有恒;刘漪;徐鸿娟;梁西文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10(032)005
【摘要】二叠系长兴组为鄂西渝东区主要勘探层系之一,其沉积相展布有多种观点.应用地表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分析及对比研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认为晚二叠世开江-梁平陆棚向东南延伸,并与鄂西-城口海槽相连;鄂西渝东区晚二叠世长兴组沉积期沉积格局受到开江-梁平陆棚和鄂西-城口海槽的联合控制,将该区划分成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浅水陆棚相以及盆地相4个相带,其中的生物礁、滩主要分布于台地边缘,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总页数】5页(P31-35)
【作者】郑有恒;刘漪;徐鸿娟;梁西文
【作者单位】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湖北,潜江,433124;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湖北,潜江,433124;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湖北,潜江,433124;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湖北,潜江,4331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1
【相关文献】
1.鄂西渝东区长兴组生物礁滩天然气富集特征与勘探前景 [J], 王韶华;叶加仁;万云强;梁西文
2.川东鄂西晚二叠世长兴期沉积相与生物礁含油气有利相带特征探讨 [J], 刘大成;李书舜
3.鄂西-渝东区长兴组礁滩体发现及相带分布 [J],
4.川北地区长兴组沉积相和生物礁气藏分布规律 [J], 洪海涛;王一刚;杨天泉;文应初;夏茂龙
5.鄂西-渝东晚二叠世长兴期古地理格局及生物礁展布的再认识 [J], 李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内缓坡相
主要由浅灰色至灰色厚层、巨厚层—块状生物 碎屑石灰岩和煤组成 ( 图 2 , 图 3 - A ) , 偶见沥青 脉。生物碎屑主要以完整的绿藻类和大型底栖有孔 虫为主,常见受磨损的海百合、 海星 ( 图 3 -B ) 和 窗格苔藓虫碎片,也见介形虫、 腹足类 ( 图 3 -C ) 、 腕足类、 类和钙球, 其中绿藻类主要为裸松藻 ( 图 3-D) 和米齐藻 ( 粗枝藻类的一种 ) 。 粗枝藻 类为窄盐度生物,只出现在正常盐度范围内,生活 在支持光合作用的透光带中,一般被限制在几米的 水深范围之内 ( Flügel,2004 ) , 位于正常浪基面 之上。底栖有孔虫同样为窄盐度生物,生活在正常 盐度范围的海洋环境中。现代大型有孔虫只能在暖 水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生存,生活在浅的透光带 区域,通常与藻类共生。绿藻与底栖有孔虫特别是 大有孔虫的生物组合反映了正常浪基面之上的沉积 环境,属于内缓坡环境。 棘皮类动物 ( 海百合及 海星) 和窗格苔藓虫碎屑磨损程度较高, 可能是 受到正常浪基面之上的动荡水体的影响 。绿藻类与 棘皮类动物为不相容生物组合,在内缓坡环境中的 棘皮类生物碎屑应为别处搬运而来 。交错层理、高 能的生物滩以及颗粒灰岩的缺失,说明研究区的内 缓坡很可能为低能环境。内缓坡相带中煤的沉积代 表了潮缘潟湖 ( 沼泽 ) 环境的产物。 从上述指示 正常盐度的生物化石来看,内缓坡中开阔海亚相占 主导。
第 13 卷 第 5 期 2011 年 10 月
文章编号: 1671-1505 ( 201
报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Vol. 13 No. 5 Oct. 2011
鄂西 — 湘西北地区二叠纪栖霞期岩相古地理
韦恒叶
1, 2
*
陈代钊
1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 谨以此文祝贺张鹏飞教授九十华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编号: 40839907 ) 资助 收稿日期: 2011-05-03 改回日期: 2011-06-28
552
古
地
理
学
报
2011 年 10 月
consists of medium-to thickbedded limestone bearing bioclasts and thickbedded lime mudstone. This facies is characterized by skeletal grains of crinoids, bryozoans and small foraminiferas, but is lack of the hummocky crossstratification. The outer ramp facies consists of marlstone interbedded with thinbedded lime mudstone bearing bioclastic grains of thinshelled brachiopods. Basinal facies is characterized by darkgrey marlstone intercalated with black calcareous shales. These features suggest a low energy protecorder sequences ( S1 ,S2 and S3 ) were identited carbonate ramp ( or shelf) environment. Three thirdfied in the Qixia and Lower Maokou Formations,each spanning about 2 Ma. These sequences are dominantly composed of the lower transgressive and upper highstand systems tracts. The basal sequence S1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initial transgression of Qixia Age,during which the carbonate ramp was established, developing intrashelf basin in the western Hubei area. Then an overall mild shallow carbonate ramp ( or shelf) environment predominated over as the intrashelf basin was filled up during S2 deposition. Sequence S3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argestscale transgression in the Late Paleozoic, resulting in an apparent deepening in water depth. The deep outer ramp was then established once again and expanded in a mushroomshaped area in Sangzhi-Changyang-Jingzhou-Changde area. Key words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sequence stratigraphy,carbonate rock ramp, Qixia Age, Wei Hengye,born in 1980 ,is a Ph. D. candidate and is engaged in carwestern Hubei-northwestern Hunan About the first author bonate sedimentology and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Email: weihengye@yahoo. com. cn. 对中国南方二叠纪栖霞期层序地层 ( 陈洪德等, 1999; 邓红 婴 和 寿 建 峰,1999; 李 祥 辉 等,1999 ) 和岩相古地理 ( 王立亭等,1994; 冯增昭等,1997, 陈洪 德 等,1999; 胡 书 毅 和 田 海 芹,1999; Wang and Jin,2000; 马力等,2004 ) 的研究已经开展了 几十年,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目前,栖霞组被细分 为 3 个三级层序,栖霞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业已精 确到体系域的作图单元 ( 陈洪德等,1999) 。牟传龙 等 ( 1997) 曾对湘、鄂、赣 3 省的岩相古地理进行 了分析,周雁等 ( 2005 ) 对中扬子地区层序地层进 行了研究,田望学等 ( 2007 ) 对鄂西地区层序地层 进行了划分。对于鄂西—湘西北地区来说,其地理 位置临近上二叠统长兴组的川东气田群,而且鄂西 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发育一套有机碳含量较高 的烃源岩 ( 韦恒叶等,2011) ,因此,进行层序和岩 相古地理研究有助于揭示该区的油气聚集规律。在 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文中通过详细的岩相和沉积相 分析,从旋回地层的角度,建立了鄂西—湘西北地 区栖霞组至茅口组下部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三级 层序框架内开展古地理研究。
图1 鄂西—湘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及研究剖面 Location map of western Hubei-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s and study sections
1 —恩施剖面; 2 —建始剖面; 3 —杨林桥剖面; 4 —桑植剖面
地区( 图 1 ) , 位于上扬子区与中扬子区的过渡地 带。前人的研究表明,整个中上扬子地区在经历了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昆明运动 ” 的构造抬升以 后,到中二叠世栖霞期至茅口中晚期为构造稳定 期。该时期发生全球性海侵,形成了热带—亚热带 大型碳酸盐岩台地 ( 王立亭等,1994 ; 冯增昭等, 1997 ) 。
weihengye@yahoo. com. cn。 中图分类号: P531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of the Qixia Age of Permian in western Hubei-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s
2 Wei Hengye1,
Abstract
Detailed stratigraphic and depositional facies analyses for the Qixia to the Lower Maokou
Formations from several sections in western Hubei-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s indicate an intracraton carbonate ramp environment, including inner, middle and outer ramps, and basinal facies. The inner ramp facies consists of thickbedded to massive bioclastic limestone, characterized by bioclastic grains of green algae and benthic foraminifera and lack of highenergy bioclastic shoals. The middle ramp facies
1
地质背景
研究区包括湖北省西部地区以及湖南省西北部
Fig. 1
第 13 卷
第5 期
韦恒叶等: 鄂西—湘西北地区二叠纪栖霞期岩相古地理
553
研究区栖霞组与下伏地层上石炭统黄龙组或船 山组为风化壳不整合接触。局部地区,如湘西北桑 植—慈利地区,栖霞组直接覆盖在上泥盆统黄家蹬 组铁泥质鲕绿泥岩及含铁泥质粉砂岩不整合面之 上。栖霞组从下至上分为梁山段和灰岩段 。灰岩段 又可分为下部臭灰岩段、中部灰岩段以及上部含硅 薄层灰岩段 (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 。 栖霞组 的顶底界都是依据 的最高层位含 叠世早期 类化石带来划分的。上石炭统 类 Psedoschwagerina 化石带, 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