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ab6d72b63968011ca30091e5.png)
单音词与复音词的辨别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册》 〈2〉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5〉赵王扫除自迎。《史记》 〈6〉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左传》 〈7〉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 〈8〉老师费财,亦无益也。《左传》 〈9〉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
这段话103个字,除“行李” “乏困”之外,99 个单音 词。可见,古汉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字和词往往是一致 的。
2、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发展方式 据统计,现代汉语中,复音词约占全部词汇
85%,这个比例正是古汉语中单音词的比例,说 明了古汉语中单音词有一个向复音词逐渐发展的 过程。其间当然有一个从文言到古白话再到现代 汉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不单纯是音节增加 的问题,而是标志着汉语构词方法的质变。 (1)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五蠹》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单音词占多数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书面语中,也就
是一个字,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绝大多数情况 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在先秦汉语中尤为明 显。
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
这一段22个字,就是22个词,全都是单音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 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 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词。 参差 恍惚 匍匐 缤纷 犹豫 仿佛 荏苒
唐棣 邂逅 倜傥 崎岖 (2)叠韵联绵词:即两个音节韵相同的联绵词。
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则
![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a70ec2244b73f242336c5f85.png)
【複音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構成的詞。 【單純複音詞】只含有一個語素的複音詞。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經·關雎》
【合成複音詞】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語素的複音詞。
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孟子·離婁》 楚師敗績。《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左傳·宣公二年》
夏至
秋分
霜降
民主
地震
海嘯
動賓式
昔者晉有六將軍。《墨子·非攻中》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詩經•小雅•大東》
法本令執事准備,紅娘辭去。《西廂記諸宮調》
而荀卿三爲祭酒焉。《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龔自珍娶于山陰何氏,實知府裕均從女孫。《江南安慶府知府
何公墓誌銘》
司令
稽首
攝政
食言
當道
杜扃望羊待於朝。《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文王四乳,武王望陽。《論衡·骨相》
形容抬頭仰視的樣子,而不是望著海洋。
形式:同一個聯綿詞往往有多種寫法。
【匍匐】匍伏 【仿佛】彷佛 【徜徉】倘佯 扶服 髣髴 常羊 扶伏 方物 尚羊 蒲服 放物 尚陽 蒲伏 放茀 相佯 相羊 襄羊
【逶迤】逶迤
字與詞的單 位並不對應
• 古漢語中並非所有詞都是單音節 的。蜘蛛 琵琶 • 先有詞,後有字;先有獨體字, 後有合體字,詞並非如此。牧 而 • 文字的發展既受語言的制約,也 有其獨特的發展規律。孳乳 假借 • 由於文字通假和造字異體,形成
字與詞的產 生並不同時
字與詞的發 展並不等同 字與詞的使 用並不平衡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c574000ab7360b4c2e3f6492.png)
古代汉语《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据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比较系统的详细的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用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善于写战争),用极少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
同时,《左传》也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自东汉以来,现在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
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的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只要学会汉语拼音方案,就能很快查出所要找的字词。
但是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很难查到。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不存在拼音排序的问题,但是会遇上有的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的问题。
(3)按编码排列。
有的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不常用、容易忘记等问题。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十三人奉敕编纂的,书成于康熙55年(公元1716)。
他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
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用两个字给合起来给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
道光七年(1827),王引之奉旨作《字典考证》,纠正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五千九百多条。
《中华字典》是由陆费(bi)逵、欧阳溥存主编的,195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它是继《康熙字典》后出现的第二部大型字典,用部首排列,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
《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参与编写的有陆尔奎、方毅等50多人。
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这部书也是用部首排列法,注音是采取传统的反切方法,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的体例格局。
04第四课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04第四课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0fc23e3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2.png)
叠的韵,不是整个韵母,而主要是母音和韵尾。
如:辗转 ( zhǎn zhuǎn ) 崔嵬 ( cuī wéi ) 婵媛 ( chán yuán )
zhuàng
声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韵头 介音 韵腹
韵尾
zh u à ng
判断古代汉语中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一定要根据古音而不是今音。
如:望阳、玄黄、犹豫
仓庚、芣苢 缤纷、匍匐
如: 望洋 匍匐 犹豫 逶迤
保留
望羊、望阳 匍伏、蒲伏、蒲服
淘汰
由豫、游预、游豫、犹夷、犹与
逶迆、委它、逶蛇、委蛇、逶移
感谢一路有你
再 见
如:国家、春秋、社稷、寻常、俊杰
如:响应、同学、政治、狐狸 都不是复合词
如:望洋、玄黄、犹豫 只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
义合式 如:绸缪
联绵词的结构
衍音式 如:参差、囹圄、趑趄、菡萏 摹声式 如:霹雳、蟋蟀、嘘唏、駃騠、騊駼
联绵词
双声联绵词 如:参差、仿佛、憔悴、踌躇、仓促、流连、忐忑、伶俐 叠韵联绵词 如:从容、烂漫、逍遥、蹉跎、彷徨、窈窕、辗转
第二单元
第 四 课
古 代 汉 语 词 的 构 成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单音词 复合词 联绵词
第
古今词义的
古今词义的差异
二
差异与沟通
古今词义的沟通
单
古代汉语中词的多义性
元
多义词和词义引申
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引申
词义关系
同义词 反义词
单音节词
古
形式: 语音
双音节词
代
汉
多音节词
语
词 的 构 成
内容: 语义
第四课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第四课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f5433b99ce2f0066f5332287.png)
•從語音結構上來看,可以根據構成詞的音節多少,把詞分為單音節詞、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
從語義結構上來看,詞可以分為單純詞和複合詞。
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同時包含少量的雙音節詞。
雙音節詞中,既有複合詞,也有少量的單純詞即聯綿詞。
•一、單音詞單音詞是由一個音節構成,簡稱單音詞。
(一)單音詞與漢語的字、詞關係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爲主。
在古代漢語書面語中,一個字基本上記録一個單音詞。
實際上字和詞並不是等同的。
在古漢語中,字與詞的關係是比較複雜的。
第一,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漢字記録一個詞。
(1)若爲庸耕,何富貴也?(2)朝令夕改(四字短語,其實每個字都是一個詞)古代注釋書和字書、韻書上所說的“字”,實際上指的是詞。
第二,雖然漢字是爲了記録詞而生,但是,由于語言和文字各有其發展規律,就漢字與單音詞的對應關係來說,字和詞並不是一一對應的。
儘管在造字之初是一詞一字,但後來由於詞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異詞同字和異字同詞現象漸漸多起來。
•異詞同字:一個字記録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
例如:①A.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jù]。
B.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③A.形貌昳[yì]麗。
B.麗土之毛③A.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B.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以上三例,①A的“觀”指的是宗廟或宫廷大門外兩旁的高建築物。
而①B的“觀”則當“觀看”“觀賞”講。
兩義同寫“觀”字,顯然並非一詞。
②A的“麗”義爲“華美”,②B的“麗”爲“附著”,也是兩個詞。
至於③A的“女”其實是第二人稱代詞“汝”,與③B的“女”更是沒有什麼關係了。
•異詞同字現象的產生原因有二:1.詞義引申的結果,如:觀:本義是觀看(動詞),引申出“用來進行觀看活動的建築物”之義,名詞,讀去聲。
2.文字使用過程中的同音借用,如:女:名詞,借用作代詞。
麗:本義美麗,假借爲“附麗”義。
•異字同詞:即一個詞有不祗一個記録符號。
①A.旦辭爺娘去,暮宿黄河邊。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8afdf207763231126edb1146.png)
(一)单纯复音词
1 联绵词 定义:两个音节联缀表义的单纯词又叫联绵字、连 语、 謰语。 单个字的意义与联绵词的意义没有关系,只是借用 这些单字的音节来表示新词的读音。与假借有共 通之理。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记音符号, 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失去,只有两个字组 合在一起才有词义。 如 荒唐 依稀
(3)偏义复词: 无毛羽以御寒暑 列子 摇唇鼓舌,擅生事非 庄子 休祲降于天 车马 国家 园圃
合成复音词的形成过程
革命 封建 衣裳 妻子 开卷得意,忽如会面。白居易《与元九书》 诸将争取金帛。
练习
一、指出下列词语中的联绵词 狼狈 饥馑 扶摇 葡萄 二、指出哪是词组哪是复音词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二)合成复音词
1附加式:杂然 率尔 皇皇如 恢恢 2联合式 (1)同义复词:土地 宾客 朋友 言语 (2)变义复词: 骨肉 春秋 社稷 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战国策》 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史记 李 斯列传〉
3 偏正式 百姓 国君 兵法 4动补式 匡正 击破 5动宾式 将军 用事 6主谓式 威震 地动
第二,就汉字与单音词的对应关系来说,字 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异词同字现象: 异词同字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 是词义引申的结果。二是字用过程中的同 音借用即假借。 异字同词现象:异体字关系,分化字关系。
二、复音词
古汉语中复音词比例小,但是就一部作品来说, 复音词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诗经:300多,吕氏春秋2000多
望洋:郭庆藩 洋通阳 其实望洋又可写作望羊,望阳 茫洋 盳洋 但是在诗歌或韵文中有时可以拆开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老子〉
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因 此没有结构问题,只有形式上的特点。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c33e9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5.png)
古代汉语大二总结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使用的汉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时代。
古代汉语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大二课程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
一、语法1.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主谓宾结构构成,但动词和名词的变化较多。
2. 古代汉语的动词有时态、语态、人称、数和性别的变化,并且存在形声动词和副词。
3. 古代汉语的名词有性、数和格的变化,名词作宾语时要加“之”。
4. 古代汉语的代词有人称、数和格的变化,并且有专用的女性代词。
5. 古代汉语的形容词、副词和连词变化较多,有性、数和程度的变化。
二、词汇1. 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由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组成,单音节词主要来自古汉语,双音节词主要来自中古汉语。
2. 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丰富的义项,一个词语可以表示多个意思。
3.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汉字的异体字,需要了解不同的写法和发音。
4.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文言虚词,如“乃”、“畀”、“予”等,需要了解其用法和含义。
三、阅读1. 古代汉语的阅读主要以古代文献和诗词为主,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
2. 阅读古代文献时,需要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等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3. 阅读古代诗词时,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规律,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的艺术之美。
4. 阅读古代文献和诗词时,需要注意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可以通过阅读注释和参考资料来加深理解。
总结起来,古代汉语大二课程主要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三个方面。
语法方面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动词和名词的变化规律;词汇方面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和义项;阅读方面需要能够阅读古代文献和诗词,理解其中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402a409331b765ce04081420.png)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词的构成可以从词的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认识。
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
从音节的角度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从语义角度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
单纯词主要是单音节的,也有少数双音节的(联绵词)。
复合词主要是双音节的。
一、单音词(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在古代汉语书面语中,一个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词。
实际上字和词并不是等同的。
在古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第二,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尽管在造字之初是一词一字,后来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现象渐渐多起来。
异词同字: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②A.将军身被坚执锐。
B.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C.遂开门纳众。
③A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以上三例,①A的“暮”与①B的“莫”是同一个词。
“莫”的字形是日在草中之状,《说文》:“莫,日且冥也。
”就是“日暮”的“暮”的本字,后来“莫”字用作了否定词,而标志时间的字都加“日”字,就把这个本来已有“日”的字重加了一个“日”变成“暮”,所以“莫”与“暮”虽写两形,却记录同词,是分化字关系。
②A的“被”与②B的“披”、②B的“内”与②C的“纳”、③A的“故”和③B的两个“固”也都反映异字同词现象。
“被”与“披”都当“穿”讲,二字古代通用,至于作为副词当“本来”讲的“固”,更是常常写成“故”字来代替。
(二)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词的组合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因此,很容易被误解为双音词。
例如:所以,形容,其实,无论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双音结构,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连词同形,要注意区分。
如:然而、然则、、虽然、且夫、若夫、今夫二、复合词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主导地位,也有少量复音词。
复音词有两类:单纯词、复合词。
(一)复合词的结构四种1.并列结构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https://img.taocdn.com/s3/m/7a711b7bb84ae45c3b358c7e.png)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变化发展情况
(二)一些词汇逐渐消亡 由于社会的变迁, 一些与旧的社会现象,生活习俗有着某种特殊 联系的词汇会失去交际价值,逐渐淡出现实语 言不再使用。如: • 司空、骖乘、夫子、单于、阏氏、簋、爵、 干、箪、刖、劓、髡、觳觫、稽首、瓠落 • 《说文》牛部:牷、牻、犡、荦、犥、犉ຫໍສະໝຸດ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变化发展情况
2)结构不稳定,组合次序可以颠倒。如:
“人民‛(《管子· 七法》)可说成‚民人‛ (《国语· 吴语》) ‚会计‛(《孟子· 万章下》)可以说成‚计会‛ (《战国
策· 齐策》)
‚兵甲‛(《国语· 吴语》)可以说成‚甲兵‛(《韩非子· 初
见秦》)
3)组合成分也不确定。如:
表示地势艰险: 有时‚阻隘‛连用(《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有时‚阻险‛连用(《史记· 淮阴侯列传》) 有时‚险隘‛连用(《楚辞· 离骚》) 表示战争: 有时‚兵戈‛连用(《秦楚之祭月表》) 有时‚兵甲‛连用(《战国策· 秦策一》) 有时‚兵刀‛连用(《法苑珠林》卷三)
单音节词的连用与复合词区别。
单音节词演变为复音词,要经过逐渐凝 固定型的过程。大致上,单音节词演变为复 音词,起初只是单音节词的随机组合。此时, 我们只能把这些组合看作两个词的连用,而 不宜视为双音节词。古代汉语单音节词的连 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结合程度不密切,时分时合。如:
a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一)古代汉语的单音词 (二)古代汉语的复音词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
以单音节词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区别于现代汉语 的最显着特点。如: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 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 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 鄢。
古汉语的词类
![古汉语的词类](https://img.taocdn.com/s3/m/d7bb0818cc7931b765ce15ce.png)
2.以
(1)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等, 一般可译为“用”、“拿”、“凭”等。 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荀子· 王制》 (2)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由 于”。 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汉书· 食货志》 (3)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 骞以郞应募使月氏。为匈奴所留,十余岁得还。 《汉书· 张骞传》 (4)表示时间,相当于“于”、“在”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柳子厚 墓志铭》
副词
• 情态副词
• 否定副词
• 表敬副词
一、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动作、
行为的程度的副词。 表示程度深,表示程度浅,表示程度的变化。
(一) 表示程度深 1.“极”、“最”、“至”、“绝” 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文选· 答 客难》 李广军极简易。《史记· 李将军列传》
指代人,表示“没有谁”;
指代事物,表示“没有……事物
(地方)”等。古汉语中, 常用的有“莫”、“无”、“靡”、 “末”等。
第二节 副词
副词是限制和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
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副词一般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 它总是依附于谓语。
• 程度副词
• 范围副词
• 时间副词
第一节 代词
代词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古代汉语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
代词、疑问代词、辅助性代词和无定代 词等。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 词。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 称、第三人称。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 称呼自己的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 余、予、朕、台(yí )、卬(áng)”等七 个。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16b70820a5e9856a5612608a.png)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总的趋势是向便于识记.易于书写演变,也就是从象形性向符号化演变.
分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古文字阶段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小篆.
答:1、继承历史遗产,丰富世界文化。
2、学习古代汉语是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需要。
3、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和道德修养。如《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富矣,何加焉?”子曰:“教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夫令名,德之兴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论对于我们的修身,还是对于整个国家的治理,古文献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一)象形
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
例: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
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高大).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例:向眉栗血)
(二)指事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如“上下一二刃亦”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三、在学习古代汉语这门课之前,你都学过哪些文言文?读懂的程度如何?能背诵多少?这些就是你学习本课程的起点,你应当从这里开始,进入对古代汉语课的自学。
答: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中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都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不过现在是系统的学习,对比之前零散不成系统的知识来说,现在的学习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较以前有所提高。在学习的同时要注意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在此基础上,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汉语讲义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讲义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4e4c494d172ded630a1cb637.png)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2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2](https://img.taocdn.com/s3/m/d0fd5bf7aef8941ea66e050c.png)
• •
3.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 的语素 组合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 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衬托作用。如:
缓急: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史记〃游侠列 传) 异同: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前出师表) 寒暑: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偏义复词多数是由反义词构成的,但也有不是反义词, 而是由相关的词构成的。成词后它们便成为两个语素。如: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 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这种词 在书面通常就是一个汉字。例如:
山 水 花 草 树 人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
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 的词。这种词在书面上通常是由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汉字表示。例如:
少年 森林 猿猴 刺刀 惊扰
•
古代汉语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复 合词与单纯词两类 (一)复合词
(1)双声联绵词 • 黎民流离,困于道路。 • 流离,來母,转徙离散。 •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参差,清母,长短不齐。 • (2)叠韵联绵词 • 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总无所成。 • 蹉跎,歌部,过时。
(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 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上升的旋风。
1〃叠音词 • 叠音词又称重言词,它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 音词。其主要功能是模拟声音,描绘状貌。 (1)模拟声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描绘状貌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2〃联绵词 • 联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所以称作联绵词。 联绵词又称“联绵字”、“连语”。 • 根据联绵词两个音节在语音上的关系,可以有四 种形式,其中双声和叠韵联绵词是主要形式。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56bb59131a37f111f0855b84.png)
7.三代:夏、商、周。英:杰出人物。
9.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犹豫”又写作“犹与”“由与”“尤与”“犹夷”等,都是迟疑不决的意思。
(二)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两个音节有双声迭韵的关系。
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
参差仿佛憔悴踌躇仓促流连忐忑伶俐
迭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的联绵词。例如:
从容烂漫逍遥蹉跎彷徨窈窕辗转
迭韵的“韵”,与“韵母”不同。韵母包括一个音节除去声母的所有部分——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包括只要元音和韵尾,不包括介音。
③A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以上三例,①A的“暮”与①B的“莫”是同一个词。“莫”的字形是日在草中之状,《说文》:“莫,日且冥也。”就是“日暮”的“暮”的本字,后来“莫”字用作了否定词,而标志时间的字都加“日”字,就把这个本来已有“日”的字重加了一个“日”变成“暮”,所以“莫”与“暮”虽写两形,却记录同词,是分化字关系。②A的“被”与②B的“披”、②B的“内”与②C的“纳”、③A的“故”和③B的两个“固”也都反映异字同词现象。“被”与“披”都当“穿”讲,二字古代通用,至于作为副词当“本来”讲的“固”,更是常常写成“故”字来代替。
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
“仓庚、芣苢”在古代是迭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已经已经不迭韵了。这是古韵不同于今韵的表现。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a87ffeb84ae45c3a358c54.png)
雖然——《墨子•公輸》:“王曰:‘善哉!雖 然,公輸般爲我爲雲梯,必取宋。’”句中的“雖 然”是“盡管這樣”、“雖然如此”之意,是個詞 組,“雖”是轉折連詞,“然”是代詞,不同于現 代的轉折連詞“雖然”。
然而——《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 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 中的“然而”是“這樣,卻…… 是……”之意,“然”是代詞,“而”是連詞,不 同于現代的轉折連詞“然而”。
一、劃分古漢語詞的結構的標准
1.語素、詞和字的關系 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是最小的表 義單位。 詞是語言中最小的能獨立運用的單位,它由語 素組成。 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一般來說,一個漢 字只記錄漢語中的一個音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語素、詞和字的關系, 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
a.如果一個詞由一個語素構成,而這個語素只 有一個音節,那麽,記錄這個音節的漢字,既表示 一個語素,也表示一個詞。
b.利用古代的單音詞作語素,再加上一個實義 語素,合成現代的雙音詞:
秋——秋天 流——水流 灌——灌注 道——道理 歎——感歎
c.利用古代的單音詞作語素,再加上詞頭或詞 尾:
虎——老虎 果——果子 石——石頭
3.不要把古代連用的兩個單音詞誤認爲雙音詞 古漢語中連用的兩個單音詞,有時候在形式上與 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相同,如果以現代雙音詞的意義 去粗粗解釋,而不細加推敲玩味,似乎也講得通,但 實際上卻錯解了古書的含意。對于這種情況,必須細 加辨別。
b.如果一個詞由一個語素構成,而這個語素有 兩個或幾個音節,那麽,記錄這兩個音節或幾個音 節的兩個或幾個漢字,只有合在一起才表示一個語 素、一個詞;如果把這兩個或幾個漢字拆開來,則 每個漢字既不代表原語素,也不代表原詞。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义的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e9c3619ad51f01dc381f1be.png)
菜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 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 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 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 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 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 等。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 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牲畜种类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 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 尚书、丞相、宰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响唱
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 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 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 沈。”
唱:古义指领唱。《诗经·郑风·萚 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
雌雄原本只用来
今“泛渔指舟唱 唱晚歌,。响王穷勃彭《蠡腾之王滨阁。序”》区 在:别 却鸟也类用、来禽指类兽,类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
虫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
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
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
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dc04c11a37f111f0855b2d.png)
“第” 始见于汉代,用在数次之前,表次序:
第一、第二、第三……
於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
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史记·陈丞相世家》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7
上古语言于动词前加“爰、曰、言、薄、于、 聿 。”等,尤以《诗经》最为多用。如:
冉冉(柔弱)孤竹生。 《古诗十九首》
仓庚喈喈。
《诗·小雅·出车》
鸡鸣喈喈。
《诗·郑风·风雨》
鼓钟喈喈。
《诗·小雅·鼓钟》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1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诗·大雅·思齐》
(毛传:"肃肃,敬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诗·召南·小星》
(毛传:"肃肃,疾貌.")
例如: 双声复合词:亲戚 将军 股肱 叠韵复合词:刚强 人伦 中庸
上面的词都可以拆分为两个语素,是合成词。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2
学习联绵词应注意的问题
2、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 准。例如:
蟋蟀, 古音同为“心”母字,现在已经变 得
不是双声了。
芣苢, 上古音同为“之”部字,现在也已 经
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
②小船。《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
刀。”后造“舠”字表小船。吴均《赠王桂 阳》:
“行衣侵晓露,征舠犯夜湍。”
夫①成年男子。贾谊《论积贮疏》: “一夫不耕,
或受之饥。”
②指示代词“那”。《战国策·齐策四》:“乃歌 夫
长铗归来者也。” 17.01.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词的构成可以从词的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认识。
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
从音节的角度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从语义角度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
单纯词主要是单音节的,也有少数双音节的(联绵词)。
复合词主要是双音节的。
一、单音词(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在古代汉语书面语中,一个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词。
实际上字和词并不是等同的。
在古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第二,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尽管在造字之初是一词一字,后来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现象渐渐多起来。
异词同字: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例如:①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③A.形貌昳丽。
B.丽土之毛③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B.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以上三例,①A的“观”指的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而①B的“观”则当“观看”“观赏”讲。
两义同写“观”字,显然并非一词。
②A的“丽”义为“华美”,②B的“丽”为“附着”,也是两个词。
至于③A的“女”其实是第二人称代词“汝”,与③B的“女”更是没有什么关系了。
产生原因有二:1.词义的引申:观:本义是观看(动词),引申出“用来进行观看活动的建筑物”之义,名词,读去声。
2.假借:如:女:名词,借用作代词。
异字同词:即一个词有不祗一个记录符号。
①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A.将军身被坚执锐。
B.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C.遂开门纳众。
③A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以上三例,①A的“暮”与①B的“莫”是同一个词。
“莫”的字形是日在草中之状,《说文》:“莫,日且冥也。
”就是“日暮”的“暮”的本字,后来“莫”字用作了否定词,而标志时间的字都加“日”字,就把这个本来已有“日”的字重加了一个“日”变成“暮”,所以“莫”与“暮”虽写两形,却记录同词,是分化字关系。
②A的“被”与②B的“披”、②B的“内”与②C的“纳”、③A的“故”和③B的两个“固”也都反映异字同词现象。
“被”与“披”都当“穿”讲,二字古代通用,至于作为副词当“本来”讲的“固”,更是常常写成“故”字来代替。
(二)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词的组合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因此,很容易被误解为双音词。
例如:所以,形容,其实,无论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双音结构,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连词同形,要注意区分。
如:然而、然则、、虽然、且夫、若夫、今夫二、复合词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主导地位,也有少量复音词。
复音词有两类:单纯词、复合词。
(一)复合词的结构四种1.并列结构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
这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关系。
例如:仓廪干戈膏腴宾客祭祀倾覆斟酌谨慎和睦这种由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在古代汉语双音词中占大多数。
也有个别复合词是由两个反义语素并列构成的,例如“缓急”。
2.偏正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
例如:布衣东宫天子诸侯百姓锦衾狐裘羌笛“布衣”本指布料衣服,后转指穿布衣的人,即平民。
如: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3.支配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
例如:执事将军当道持戟败绩知府司寇司马拾遗稽首4.主谓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和被说明关系的复合词。
例如:地震日食霜降夏至月食(二)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复合词的形成是汉语由单音化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
这是汉语的一大进步。
最初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是短语,后来形成专指义,成为复合词。
如:国家。
复合词的意义不再像短语一样,是两个词的简单相加,而是另外有了专指义。
例如:春秋:原指季节,凝固成复合词以后就变为泛指“时间”,进而指“年龄”。
如《汉书?苏武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
”只有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两个单音词意义的简单相加,而产生了新的意义,才是复合词。
避免把词组理解为复合词。
例①响应,②同学,③政治,④狐狸,都不是复合词例1中的“响应”,不是赞同支持某种号召和倡议,而是一个状动结构,“像回声那样应和”。
例2中的“同学”是词组,指“一起学习”,不是双音词。
例3中的“政治”连短语都不是,是两个词:“政”指政治,“治”是治理。
例4中的“狐狸”是两个词,指狐狸和狸猫。
三、联绵词一个词素,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
(一)联绵词的结构特点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
从形式上看,联绵词由两个字记录,这两个字不是语素,而仅仅是音节的记录符号,因此,联绵词不能拆开来讲,如果拆开来得到的是两个不能独立表示意义的音节。
即,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记音符号,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失去,只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纔有词义。
因此,不能把联绵词拆成两个字的意义的组合。
例如:A.于是焉何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秋水时至》)B.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诗经?周南?卷耳》)C.计犹豫,未有所决。
(《汉书?高后纪》)“望洋”并非是望着海洋,“洋”在《说文》中本训水名,直到宋朝纔有海洋的意义。
“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阳”,意思是“仰视”。
“玄黄”也是联绵词。
《尔雅?释诂》:“玄黄……,病也。
”“犹豫”又写作“犹与”“由与”“尤与”“犹夷”等,都是迟疑不决的意思。
(二)联绵词的语音特点两个音节有双声迭韵的关系。
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例如:参差仿佛憔悴踌躇仓促流连忐忑伶俐迭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的联绵词。
例如:从容烂漫逍遥蹉跎彷徨窈窕辗转迭韵的“韵”,与“韵母”不同。
韵母包括一个音节除去声母的所有部分——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包括只要元音和韵尾,不包括介音。
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仓庚、芣苢”在古代是迭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已经已经不迭韵了。
这是古韵不同于今韵的表现。
“缤纷、匍匐”在古代是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已经不双声了。
这是古声母不同于今声母的表现。
因此,判断古代汉语中的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一定要根据古音,而不要根据今音。
(三)联绵词的形体特点由于联绵词是“因声以见义”所以用字常常不同。
后来逐渐规范,保留一种常用的写法,淘汰了其它。
文选(礼记)博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解】5.学之弗能,弗措也:学习达不到学会的程度,就不放弃。
措。
放弃。
提示词义:审、笃、措虚词:弗曾子寝疾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注释】4.病:病重。
7.隅坐:在墙角坐着。
隅,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
13.革:“亟”的借字,改读jí,紧急。
16.正:正道,这里指合乎自己身份的礼。
17.反:返回,后作“返”。
没:死亡,后作“殁”。
提示词义:病、隅、睆、箦通假字:“革”通“亟”异体字:床分化字:反——返,没——殁宾语前置:我未之能易也。
吾何求哉?大同与小康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注释】2.仲尼:孔子的字。
与:参加。
蜡(zhà):古代天子或诸侯年终举行的祭祀鬼神的仪式。
宾:陪祭的人。
3.观(guàn):宗庙或宫廷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6.道:原则。
7.三代:夏、商、周。
英:杰出人物。
9.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0.与:“举”的借字,改读jǐ,推举。
11.讲:提倡。
修:“修”的借字,使变得更好。
12.亲其亲:第一个“亲”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双亲;第二个“亲”是名词,双亲。
13.子其子:第一个“子”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第二个“子”是名词,子女。
14.矜:“鳏”的借字,改读guān,老年无妻。
16、归:出嫁。
这里指夫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注释】4.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5.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纯正。
6.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和睦。
7.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和谐。
8.贤: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贤。
知:智慧,后作“智”。
9.功为己:做事祗为自己。
10.选:选拔出来的,指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杰出人物。
11.着:动词使动用法,显露。
15.埶:权势,后作“势”。
提示词义:与、蜡、宾、逮、隐、考通假字:与——举、修——修、矜——鳏宾语前置:君子何叹、丘未之逮也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名词意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形容词使动:以正君臣,笃,睦,和形容词意动:以贤勇知。
动词使动:以着其义。
名词意动:刑仁讲让。
省略:以(之)正君臣,以下七句同。
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注释】17.旨:味美。
23.学学半:教是学的一半。
这句话是要说明教与学对于增长知识来说同等重要。
上“学”字,读xiào,指教人。
下“学”读xué,指学习。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