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教育部颁布的德育大纲也明确“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由此可见,以人文精神取向,以助人成长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已

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径正在走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和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中。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内容;方法;全面渗透;全员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3-2851(2012)-08-0090-01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当前社会大环境的需要。当前社会的变革和开放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和因素必然会对青少年心理状

态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

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首先是性的开始成熟,相当部分的学生开始出现性意识和性冲动。其次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和性的需要的开始形成,使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开始出现了独立性的需要。这就是学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这时学生尤其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疏导。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与消除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情感教育,即教

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人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折能力等。

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渗透,全员参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这就要求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同时也要求学校教职员工必须全员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

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如通过学科渗透,在教学中挖掘教材本身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通过班级教育活动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际适应教育; 通过少先队、班集体活动及其它常规教育活动等,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结合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由、健康的发展。校园的校舍布局、绿化、卫生状况,乃至一草一木,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而校风、班风应催人积极上进、团结合作,人际关系和谐。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凭借日常的、大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的熏陶作用,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时时处处都沐浴在健康和谐的心育环境中,才能收到实效。这无疑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教育因素,关系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还是班团队活动,都应该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也就是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优化整个教育过程,为学生创设和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要达到这一要求,单靠某些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工作自然孤掌难鸣,它需要全体教育者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全面渗透就是让学校每一个教育者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班主任,还是教师都要使本职工作与这样的环境保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