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课题形式促进“苗木培育学”实验教学改革
苗木繁育科研报告范文
苗木繁育科研报告范文# 苗木繁育科研报告##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苗木繁育技术对植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通过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比较利用传统种植方法和新型苗木繁育技术得到的植物样本,在根长、叶片面积和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苗木繁育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生长,并且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适应力。
## 引言苗木的繁育是植物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种植方式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成熟的苗木,且数量有限。
因此,研究新型的苗木繁育技术对于提高植物生产效率、改善品质和减少种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比较传统种植和新型苗木繁育技术在植物生长和品质方面的差异,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 材料与方法### 实验样本本实验选择了一种经济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种植方法和新型苗木繁育技术得到的植物样本进行对比研究。
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进行实验,确保其他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尽可能减少。
### 实验设计实验分为两组,每组10株植物样本。
一组采用传统种植方法,另一组采用新型苗木繁育技术。
实验期间,记录每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长、叶片面积和生长速度等。
### 数据分析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繁育方式下植物样本的生长差异,并利用图表展示。
## 结果### 根长比较传统种植方法得到的植物样本的根长平均为10cm,而新型苗木繁育技术得到的植物样本的根长平均为15cm。
通过t检验发现,两组样本的差异显著(p<0.05)。
### 叶片面积比较通过测量叶片面积发现,传统种植方法得到的植物样本的平均叶片面积为50平方厘米,而新型苗木繁育技术得到的植物样本平均叶片面积为80平方厘米。
通过t检验发现,两组样本的差异显著(p<0.05)。
### 生长速度比较通过记录植物样本的生长速度,发现传统种植方法得到的植物样本生长速度平均为1cm/天,而新型苗木繁育技术得到的植物样本生长速度平均为2cm/天。
推进园林树木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推进园林树木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园林树木学是绿色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园林树木学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但是,目前,园林树木学教学方法仍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思维定势、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因而,推进园林树木学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以有质量的实践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实训人才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为了实现园林树木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要畅通思路、迭代剖析,注重开放式思维训练和真实任务素养,加深学生对知识、方法和思想的理解,努力摆脱传统机械授课模式,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自由思辨等核心能力。
其次,要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优化教学组织、管理和服务。
针对目前实验室设备有限的现状,可以通过活动室,物质资源的开发,网络空间的开发等渠道来集成线上与线下资源,提升实验室和技能实训功能,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载体。
再次,要培养教师教学观,提高教师教学认知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教师热情,使教师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的领头人和启发者,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要扩大园林树木学教学成果的宣传和交流,推动教学质量的普及。
可以通过学术论坛、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校外交流,拓宽空间,拓展视野,对技能应用进行完整的解析与论证,展示和宣传园林树木学教学成果。
推进园林树木学教学方法改革,需要通过设置完善的教学机构,积极营造宽松浪漫的气氛,结合教师的始终如一的教育信念,及时正确的处理学生的学习意见,总结经验,及时掌握现实变化,为园林树木学教学方法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只有以上措施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实现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彻底改革园林树木学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花木栽培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探寻
《花木栽培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探寻花木栽培技术是园艺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教学改革则是促进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花木栽培技术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园艺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1.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花木栽培技术是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行业,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可以通过增加新的花木品种、引进新的栽培技术和理论知识等方式来拓宽教学内容,使之更加丰富和实用。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花木栽培技术教学方法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提高。
3.注重实践操作花木栽培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实践操作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可以通过建立校园花园、实验田、栽培基地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资源和条件的改革1.完善实验室设施和器材花木栽培技术教学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施和器材支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完善实验室设施和器材,使之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2.利用校外资源在花木栽培技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包括花卉园、园艺基地、花卉交易市场等,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实践和学习,丰富他们的园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3.引进行业专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实地指导,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栽培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教学评价和管理的改革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花木栽培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科成绩、实践操作、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2.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督、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障教学质量。
《花木栽培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探寻
《花木栽培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探寻《花木栽培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农业科学课程,对于植物栽培、花卉种植和园艺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进步。
教学改革策略一:突出实践性教学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教学实践非常重要。
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花木的种植、培育、管理等方面,让学生深度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植物管理技能,也能增进学习的兴趣。
教学改革策略二:开设专业化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花卉品种,开设不同的专业化课程,如玫瑰、郁金香、百合等课程,让学生能够专注学习某一品种的花木栽培技术,掌握该品种的繁殖、生长、护理等技巧,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学改革策略三:引入先进技术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无土栽培、植物灌溉、空气净化等设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植物,并且让学生学习到新的植物种植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机理等。
教学改革策略四:多元化教学模式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
因此,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授课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方式进行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焕然一新。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创新性教学,为学生提供多重思维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开阔学生的思路。
课程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方法,对课程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总结课程教学成果和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评价依据,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实践教学是园林树木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地解决好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相关问题,将更有利于提高园林专业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素质。
在园林树木学课程建设中,从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大纲、师资力量、实践基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促进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occupied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dendrology,solving the problems reasonably in practice teaching would be more conducive to raising the teaching leve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The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outlin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xperimental base,teaching methods had been explored and practiced of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dendrology,and the the teaching exploration experiences were summarized.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dendrology;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reform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
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树木,掌握其基本理论,而且要以园林应用为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些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
园林苗木移植“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 :陈为民 (9 1 ,男,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园林技术 16 一)
教育研究 。
施 工 图详细讲 解相关技 术规程 ,如桂 花树作 行道树 或景 观 树 宜采 用 自然式整形和 疏删( 枝或疏剪 ) 疏 修剪方 法 。再 次 , 下达具 体工作任 务 ,并为每个教学小 组分 派 1 名师傅 ,在 师
与培养技能。采 取集中讲授与分小
利 用校 内实训基地 和 多媒体教 室构建 知识体 系 ,以合 作 企业 的生 产 设备 和 园林 工程 项 目为 载体 培养 职业 能 力 , 通过企 业文化和生产实践陶冶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
14 教 学内容 .
个 教 学模 块 构 成 ,通 过 苗 木 移植 教 学模 块 的 “ 实 一体 化 ”教 学 实 践 ,融 入 “ 业 元 素 ” 进 行 教 学 设 计 , 以 工 程 理 企 项 目为 载体 实 施 教 学 ,构 建 “ 元 ” 评 价 体 系评 价 教 学 质 量 。对 “ 实 一 体 化 ” 教 学模 式 的 实 践 应 用 有 重 要 指 导 多 理
意 义。
关 键 词 : 苗木 移 植 ;教 学设 计 ;教 学 实施 ;质 量 评 价
“ 实一体 化” 教学 模式 作为 高职 教 育教学 改革 的 方 理
1 2 教 学方法 .
教 师主要 运用讲 解法 、演示法和 指导 法传授 知识 与技 能 ,学生 学习主要 通过 阅读法 、练 习法 和讨论 法获取 知识
植成活原理和整 形修 剪方式及原理 。 1 12 能力 目标 .. 指职业技能和社 会能力 ,包括模块 教学 中应具有的理论知识 、操 作技能和组织 、协调 、沟 通能力 。 如 学生应 系统 掌握 园林树 木大苗 移植技 术规程 ,具有较 熟 练 进行土 球包 装 、整形修 剪 、树干 支撑 等实 际操 作技 能 ,
林下植物栽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和实施计划
森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和实施计划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现根据学院发展和林业管理系的实际特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森林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2002年的森林工程技术专业,2013年改名为森林工程技术(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1、办学条件方面。
森林工程技术专业现有6个实验室,即植物识别实训室、土壤实训室、森林调查技术实训室、测量实验室、造林育种实训室、气象生态实训室。
现有院内外教学实习基地4个,如: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管理局、大兴安岭林业技术推广站、大兴安岭营林局等,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行状况良好,可以满足教学要求。
2、师资队伍方面。
我院林业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0人。
具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1人在读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全部是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合理。
3、教科研方面。
共发表各类论文20篇,组织和申请各类课题5项。
4、人才培养质量方面。
为了保障森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教师认真负责,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勤学好问,教学秩序良好,成绩优良,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教学改革研究方面。
森林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学院特点及专业要求,制定出详细的规划方案。
本专业建设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一是专业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二是精品课程建设还需完善;三是缺乏相应软件建设;四是年轻教师偏多,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五是科研工作有待加强,鼓励教师参加各级项目培训;六是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时间短。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专业建设,按照我区政府提出的“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建设为龙头,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
植物种植课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校开展了植物种植课题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通过植物种植课题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探索植物种植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活动内容1. 课题研究本次教研活动以“植物种植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课题,旨在探讨植物种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方面的作用。
教师们通过查阅资料、实践操作、研讨交流等方式,深入研究课题内容。
2. 植物种植实践教师们带领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践,包括选种、播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教学研讨教师们针对植物种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4. 交流分享教师们将自己在植物种植实践和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植物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2.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植物种植实践过程中,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锻炼,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们在研讨交流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4. 课题研究成果显著本次教研活动对植物种植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
五、活动总结本次植物种植课题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植物种植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1 0 园林 树 木 学 实 习
容采取验证性 、 综 合性 、 设计性实验并 重的原则 , 采 用室
内蜡 叶标本 观察与树种活体材料识别 相结合 的方 式 , 包
步探讨 。
一
裸 子植 物树种 识别 1 — 松科 、 杉科、 柏科 、 苏铁 1 2 4 科 、 银 杏科、 罗汉 松 科 、 验 证 性 实验 三尖杉科、 红 豆 杉 科 2 双 子 叶 植 物 树 种 识 别 1 2 各 科 的 主 要 识 别 特 征 验 证 性 实 验 1 - 4 及 各 科 属 间 的 区别
佳途径闭 , 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 、 实现素质 教育和
创新人才培 养 目标有着重要 的作 用。翻 园林专业 的学生 在 园林 规划 、 景观 营造 、 绿化 工程 以及 养护管 理 中都 需 要用 到树木 学知识 , 因此 , 园林树 木学 实践教 学环 节 的 质量就尤 为重要 。课题组就实践 教学体 系 、 教学方 法及 实践教学考评 三方面 , 对该课程 的实践教学改革 进行初
法与手段 、 完善 实践教 学考评体 系三个方面 , 就如何提 高园林树 木学实践教 学质量这一 问题进行 了初步探讨 。通过 这些措施 , 可以 有 效地调动 学生学习积极 性 , 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 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 [ 关键词 ] 园林树木学 核 心课程 教 学改革 实践教 学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5 ) 0 9 — 0 1 5 8 — 0 3 [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 文献标识码 ] A
廖 肴
2 0 1 5 年 9 月
“双创”模式下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双创”模式下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廖振军,李润根(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以“创新创业”为课程教学改革目的,在园林卓越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实施。
采用知识扩展、专业技能提高、项目驱动、深化企业对接等措施,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明显提高,专业视野得到拓展,构建了较为适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效果明显。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校园学习以技术为主导,文化性和内涵性教学过少,导致知识面太窄。
现在很多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受家庭影响,社交范围非常窄,不太愿意与社会交往。
对专业发展情况不了解,降低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再加上知识面的不足,眼界不开阔,与社会脱节,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大。
2基于“创新创业”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2.1以知识扩展为基础,为实践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扩展思路和分析能力作为衡量教学进程的基准。
采用翻转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让学生在课后广泛阅读,特别是强化人文知识阅读扩展。
教师不再是灌输式教学,而是转变为现场式的引导、协助、鼓励,及时点评学生的设计思路,分析设计思路在现实场景的可操作性。
2.2以技能提升为目标,为枯燥的技术学习寻找方法一是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2]。
教师每次在课后留下思考问题,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由教师在课前提出一些实践操作中会出现的相关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讲解并进入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法。
讲解完后提出新的问题,留下思考题,课后学生再分组讨论,下次上课时再由每组做出回答。
二是教师现场讲授。
学生就现场看到的种植设计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评价设计中的优缺点,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三是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计讲评时,让每个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先让学生之间互评,对争议比较大的作业集中讲评。
讲评时,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感受,特别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加以引导,积极鼓励,让学生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方案探索一想到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它们在阳光下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活力。
园林树木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改革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阐述一下我的教学改革方案。
从课程设置上,我认为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园林树木学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树木养护、修剪、繁殖等技能,我建议将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理论教学为主,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生长习性、病虫害防治等基础知识;第二阶段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学生亲自参与树木的养护、修剪等工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1.理论教学部分(1)课程内容:包括树木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繁殖方法、病虫害防治等。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践教学部分(1)课程内容:包括树木养护、修剪、繁殖、病虫害防治等实际操作。
(2)教学方法:采用现场教学、实际操作、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3)考核方式:实践报告、现场操作考核,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谈谈课程资源的整合。
我认为,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
1.校内资源:利用校园内的树木资源,让学生实地观察、研究树木的生长状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校外资源:与园林企业、公园、植物园等机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就业竞争力。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3.引进高水平教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为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增强认知能力的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169教研园地┆课改教研增强认知能力的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优化策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赵大球 孟家松 陶 俊摘 要: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目前,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条件差、考核方式简单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等具体改革措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新型人才;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1-0169-03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1.0832019年9月19日,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的专家代表共同提出“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发言指出,“北大仓行动”是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行动实施方案,并提出“新农科”建设的新措施,包含了新型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创新。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园林专业本科教育应以打造高质量人才为宗旨,培养具备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组织管理、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和绿化工程养护等技能,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栽培、养护和研发等工作的新型人才,而园林植物的认知是新型人才所应具备最基本的实践技能。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树木的主要识别特点,熟悉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以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园林树木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营造。
对照新型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创新的要求,园林树木学课程要求教师在讲好理论课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扬州大学为例对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进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的“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本 刊 网址 : h t t p : / / ma n u 2 7 . ma g t e c h . c o n. r c n / J we bj y / CN/ v o l u mn / c u r r e n t . s h t ml
6 4
申 晓辉 等 : 基 于卓 越 农 林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的“ 园林 树 木 学 ” 课 程 实 践教 学 改 革 — — 以上 海 交 通 大 学 为 例
的 题 目与分 类 见 表 1 。
学 相关 课程 教 学研 究 成 果 的 基础 上 , 结 合学 生 的调 查 问卷 , 明确 了“ 园林树 木学 ” 课 程 实 践 教学 中存 在
的问题 , 初 步探 讨 了课程 实践 教学 改革 的措 施 。
表 1 “ 园林 树 木 学 ” 课 程 教 学 情 况 调 查 问卷 的 内 容
申晓辉 张 荻 陈冠 群 张敏 涛 刘 莹
(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农 业 与生 物 学 院 ,上 海 大 学教 学 改 革 的 要 求 , 对“ 园林 树 木 学” 课 程 教 学 进 行 了 问卷 调 查 , 通 过对 8 2份 有 效 问 卷 的
级 研究 生 , 以期 较全 面 了解 学 生 对课 程 学 习 中 的共
8 4份 问卷 中 , 有 效 问卷 8 2份 , 有效 率 为 9 7 . 6 2 %; 有效 问卷 包 括本 科 生 6 1人 、 硕士研究生 2 1人 ( 其 中毕 业 于 本 校 的仅 为 5人 , 以 期 更 好 地 呈 现 对 共
息的调查 , 其他 问题 包括 了课 程 教学 内容设 置 、 教 学 方法与手段 、 教学 效 果及 考核 办 法 等 l 0个 多项 选择 题 目, 其 中涉 及 本专 业 课 程 学 习 的共性 问题 有 6 个 ( 题目2 , 3 , 6 , 7 , 8和 1 1 ) , 针对课程教 学 的个性 问题有 4 个( 题目4 , 5 , 9 和 1 0 ) , “ 园林 树木 学” 课 程调 查 问卷
《种苗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
《种苗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为进一步提高“种苗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初步构建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同时提出了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的改革和促进措施。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经济林学、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农学、药学、园林等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1]。
种苗学作为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2],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内容,采用了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途径[3]。
2011年课程组开始实施研究性教学,并初步构建了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4]。
通过2年多的实践并结合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种苗学课程初步建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同时调查结果也体现出该体系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在课程教学环节、授课形式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还需要调整和进一步完善。
该研究将从该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形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提出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保障和促进措施,以充分发挥研究性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种苗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 种苗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改革1.1 教学内容体系调整种苗学课程理论授课为40学时,课程组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国内外多种教材内容,以沈海龙教授主编的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苗木培育学》教材为主。
原课程教学内容由种子生物学、良种品质保障技术、苗木培育生物学、苗木培育技术、苗圃的建立与经营和典型育苗技术实例6个章节构成。
考虑到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本次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种子生物学、苗木培育生物学、良种品质保障技术、苗木培育技术和典型育苗技术5章,苗圃的建立与经营这一章内容在种苗学课程中不再讲授,只在绪论中简介苗圃概念、类型与区划,其他相关详细内容将在种苗学实验及苗圃规划与设计课程中详细讲授,在课程的考核中也不涉及该章的内容。
[教学改革,树木,园林]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应用型、实践型人才。
基于这一特点,我国高校不断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纷纷开展关于实践教学的改革。
本文就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供参考。
1 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现状1.1 师资力量薄弱现阶段,师资力量薄弱是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存在的现状之一。
过去,园林树木专业学生基础较少,师资力量便于分配。
在实践课上,每位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不多,便于每位学生仔细地观察树木。
而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大建设,园林专业每年招收学生数量逐渐增加。
而教师队伍建设缓慢,满足不了教学需求,每个老师负责的学生人数众多,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还影响了教学质量[1]。
1.2 教学内容相对落后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外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每年由外界引进国内的园林植物多不胜数。
尤其是一些样式新颖、容易种植的园林植物,在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被广泛推广。
所以,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必须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1.3 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
而教师还一直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趣味,学生不仅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甚至还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2]。
2 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对策2.1 加强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由于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或学生对于课本的依赖性太强,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于实物的观察力度不够,甚至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并没有拿实物进行对照,这种现状下,实践教学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为此,教师和学生应该着重注意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
首先,在课前学生应该进行自主预习,教师做好下节课的教学知识点纲要或提出几点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样就可以在实践课前把理论知识先了解一遍,减轻课堂学习难度。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多看、多观察,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杨红(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前提,包括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双师双能型培养;挖掘校内教学资源,助推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结合园林专业特点特色,改革教学方法,最后以园林植物栽培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创新创业训练;模块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8)15-0184-01在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改革愈加引起教育家与一线教学工作者的关注。
不同专业与课程以模块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驱动,探索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
其中,以项目课程的实施最为引人注目[1]。
项目课程教学法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实施开发项目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但地方本科高校由于资源的限制,在人才引进、公司合作以及市场拓展方面存在劣势[2]。
笔者从教师培养、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评价了利用校园绿化实施项目课程的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前提(一)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3]。
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行业实践经验。
通过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所有教师都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到行业企业进行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实验成果,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项目课程实践。
(二)挖掘校内教学资源,助推项目课程教学改革为了让园林专业学生能快速接触行业,充分利用创建绿色校园平台,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让教师、学生将学校绿色校园创建过程作为教师上课讲台与学生实践舞台。
“林木种苗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比, 这样学生 就很容易 理解树木 生长 发育周 期 的规律
性 。实践 证 明 , 种 多 种 方 式 相 结 合 的教 学 效 果 良 这 好, 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明显提 高 。 二 、 合 第二 课堂 完善 实践 教 学 。 养学 生 的创 结 培
新 能 力
根 据教 学计 划 , 林 木 种 苗学 ” 设 了几 个 独 立 “ 开
通 过实 验完 成林 木 种 子 取 样 , 子 净 度 、 粒 重 、 种 千 含
、
二班 的学生 5 6人为对象 , 行 了 以下 几方 面 的改 进
革: 首先 , 进行教 材 改革 。我 们 组织 部 分 专家 重 新 编 写 了《 木种苗学 》 材 。在新 教 材 中, 纳 了种子 生 林 教 吸
在教 学改革 的过 程 中 , 紧紧围绕 以学 生创新 能 力 培养为 中心 的教 学 改 革 目标 ,0 9年 春 季 我 们 以 辽 20 宁工程技术大学 水土保 持与荒漠 化 防治专 业 2 0 0 6级
一
安 排学 生辨 别不 同的林木 种 实 , 在此基 础 上 , 合工 结
作 实 际将原 来 的几个 单 独 的实验 综合 为一 个综 合 性 实 验—— 林 木种 子 品质测 定 。学 生在 一天 的 时间里
要 讲解 的内容进 行 综合 , 炼 出 1个 或者 2个 主题 , 提
然 后引导 学生展 开 讨论 ; 一些 难 点 问题 , 用对 比 对 采
特色 的一 门科 学_ 。种 苗 学作 为 森林 培育 学 一个 重 1 ]
要 的组成 部分 , 是林 学专业 的核 心专 业课 程之 一 。种 苗学 同时也是经 济 林学 、 林保 护 、 土保 持 与荒 漠 森 水 化 防治 、 环境科学 与工程 、 品科 学 与工程 、 食 种子科 学 与工程 、 学 、 学 、 农 药 园林 等 专业 重 要 的辅 助 课程 , 与 树木生物 学和树 木 培育 技术 相 关 的其 他专 业 也都 需 要掌握 苗木培 育方 面 的知 识 和技 能 。传统 的教学 模 式 围绕预 先设定 的 目标 进行 , 调教学 过程 中的 目标 强 控制 , 视了现代教学 的生成性 特 点 、 忽 开放 性过 程 , 形
创新实践性、研究性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陈学好 , 韦
( 扬州大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江苏
摘要 :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核心课程,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 紧密结合的课程。本文阐述 了该课程( 群) 在 实践性、 研究性教 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 通过改革, 激发 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 提升 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 实践性; 研 究性 ; 教 学方法
予《 园艺专业技能证书》 的条件包括 : ( 1 ) 通过指定先修课程 如《 木本园艺植物栽培学》 、 《 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 ; ( 2 ) 生产 实习成绩达到及格以上 ; ( 3 ) 通过《 园艺专业技能证书》 考核 。 考核项 目选择采用1 + 1 形式, 即整形修剪必考 , 在植物芽接和 植物枝接中任选一项参加考核。 参加植物芽接或枝接考核的 同学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2 0 株苗以上的嫁接; 以此计算 成活率 ; 参加整形修剪考核的同学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株成年果树的整形修剪任务;每个单项考核的完成时间 不超过 1 2 0 分钟 , 每延迟1 0 分钟 , 扣1 分; 单项5 0 分, 两项计
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等 , 讲授包括蔬菜 、 果树、 苗木花卉等 不同园艺植物 的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 种苗培育和栽培 技术 , 是 园艺专业核心课程 , 通过课程学 习, 着力培养园艺 专业学生植物形态特征识别、 田间整理操作 、 播种及种苗培 育、 植株调整和整形修剪 、 肥水调控 、 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生 产管理的能力与素质 , 结合各种教学实践 、 专题调研 、 基地 参观实习、 校外专家进课堂 、 毕业论文等不同环节 的训练与 实践 , 优化 了课程教学 内容 , 加强了实践性环节的训练 , 采 用多种形式推进研究性教学 , 激发了学生旺盛 的求知欲 , 显 著促进 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提升 了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 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 研究生报 考录取、 公务员考试录取等反映学生创业 、 就业竞争力等指 标上得到明显提升 , 彰显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花木栽培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探寻
《花木栽培技术》的教学改革策略探寻摘要:花木栽培技术是园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策略,包括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引入案例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花木栽培技术;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创新思维二、教学改革策略2.1 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建立一个实践教学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花木栽培的实验室或园艺基地,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开展花木栽培的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花木栽培的技术要点,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
2.2 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花木栽培技术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的案例,如具体的花木栽培项目或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等。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花木栽培技术是一个需要创新思维的领域,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在实践中取得突破。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设计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策略实施效果评估实施上述教学改革策略后,应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通过率、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教学改革策略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科研课题形式促进“苗木培育学”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张翠萍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9期
[摘要] “苗木培育学”是林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林木种苗学”教学模式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为顺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能力,结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以科研课题形式促进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苗木培育学;科研课题;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张翠萍(1983—),女,山东泰安人,生态学博士,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理生态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9-0384-02 ; ;[收稿日期] 2019-09-29
进入21世纪,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2007年4月,全国开始正式实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使得本科教育实验中将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
在农林学科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也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技能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苗木培育学简称为种苗学,是对优良壮苗培养原理和技术研究的一门学科。
此课程主要是对种子生物学、良种培养及苗木培养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促使学生能够进行种子检验和苗圃总体设计与育苗设计,解决森林资源培育中遇到的苗木培育問题。
这便对该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理论知识与技术的领会不够深刻,缺乏对课程相关发展动态的了解[1]。
因此,该课程迫切需要开展研究性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科研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标。
一、调整实验教学模式
“种苗学”作为林学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但是在实验教学方面,依然是老套的教学形式,未能很好地充分发挥“种苗学”课程对实验教学理论依据的提供,从而对教学效果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根据课程特点及实验教学改革目标,对“种苗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研究,为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一)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然需要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及试验方法的关系。
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教学大纲修订进行整合,添加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
将“林木种子的抽查与取样”“林木种子净度测定”“林木种子千粒重”“林木种子含水量测定”“林木种子的发芽实验”以及“林木种子生活力测定”等几个单独的基础验证性实验整合成一个“林木种子品质测定”综合性实验;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林木资源和学院实习基地,开展“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及识别”及“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研究”等其他几个独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2]。
实验教学时间根据林木生长期及物候期随机安排。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完善实验教学环节
通过新的教学实践大纲,充分利用学校林木资源及实习基地,完善实验教学环节。
将“种苗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研究项目,在进行实验时分步进行。
如设计题目为“XX苗木繁殖技术研究”,分别以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结题几个部分进行研究。
其中项目申报包括:查阅文献、实验设计;项目实施包括:实验实施、结果分析、结果讨论;项目结题报告包括:项目结题书、项目成果。
整个过程中学生课下通过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制定后安排学生收集校内和实习基地各种林木繁殖材料(每个树种都有标识牌),然后分组进行药品配置、基质配置,并分别进行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每种繁殖方式设计不同实验处理,材料处理后规定时间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并集体进行讨论撰写项目结题书,所育苗木为项目成果。
实验过程所有的育苗流程都交付于学生来管理[3]。
第二课堂教学和老师的科研课题密切关联在一起。
学生在实验当中完成了对林木种子识别、采集、预处理,并进行了育苗实验体验,掌握了田间实验的设计,以及对嫁接、扦插繁殖等技术都得以学习,通过育苗后的成活率和保持率的观察,以及对苗木生长规律的记录与分析,从中便可自主地进行关于苗木的研究与管理。
根据调查数据的显示,每一名学生都撰写了关于育苗技术的论文。
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了解和掌握科研方法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撰写论文的经验,并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革新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实验课程教学方式中,由教师将实验教学当中用到的实验药品、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步骤都提前准备完整,使得学生所做的实验不具备完整性,最终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自主学习兴趣不高等情况。
为此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并对其进行检验[4]。
教师提前布置好学生需要做的任务,由学生自行组成实验小组,并且各个小组自行去查阅相关文献而设计出自己需要的方案,确立实验方法,并要求在开发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同时在实验当中,要注重学生
的动手能力,教师只作为指导的角色进行辅助,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带着疑问去开始实验。
例如在进行“林木”苗木繁殖技术研究中,要求学生自行选择树种,根据树种的特点进行繁殖技术实验设计,之后进行实验材料采集、处理,苗木管理、数据收集、结果分析,在实验的最后,各个小组互相进行探讨与交流。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但加强了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并且也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理解文献中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的选用。
(四)调整实验考核方式
考核是一种对教学效果监测的有效手段。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通常都是学生以参加身份而进行大同小异的实验,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使得实验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本次实验教学革新当中,将考核方式分为了三部分:其一为平时的成绩占总体30%,其中学生的出勤率占总体5%,以及实验方案占总体的25%;其二为实验技能的考核,占总体的40%,包含学生在实验当中的操作水平,诸如进行“苗木扦插”操作时,考核学生激素配置、基质准备、插穗的采集和处理、育苗过程中的管理以及数据调查收集和分析等;其三为实验报告,占总体的30%,其实验报告就像科研的论文,主要由研究进程、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问题讨论和小结等内容而组成,并且要添加研究中的图表和图片等,从而考核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水平,以此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对其实验数据而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得出最终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悉,并根据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获得经验。
二、教学改革成果
实验教学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积极参加实验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制定实验方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通过专业劳动及教学科研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又能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育苗实践,观察记载苗木的生长规律,并撰写科技论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
开设应用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可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并且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讲授实验过程中,通过提出疑问、确立疑问、解决疑问以及分析结果的方式,最后由学生们进行探讨,以及强化对学生技术的训练,促进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以此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卢伟兰.科研撬动学校发展的三种可行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7(5):62-64.
[2]张泰松,邵伟,郝国祥,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2):55-57.
[3]张小翼.关于高校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7):184-185.
[4]沈海龙.苗木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