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的临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抗的临床应用

临床诊断自单抗问世以来,由于其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易行,所以在大部分常规血清学检查中,取代了多克隆抗体而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诊断。

体内微量成分和药物的测定放射免疫测定和酶标免疫测定法已被广泛应用,作为体内激素或药物等微量成分的测定。用单抗取代传统的多抗,使感度、精度和重复性大为提高,例如转铁蛋白、肾素、甲状腺素(T 4)、三碘甲状腺素(T3)、干扰素、补体成分C3、cAMP、cGMP、生长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性腺激素(FSH)、胰岛素、IgG、IgE、地高辛、氨茶碱、苯巴比妥、氨

基糖甙类抗生素、维生素B12等单抗。癌症诊断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FA)在正常胎儿血清中大量存在,成人血中含量显著减少,而癌症患者则显著增加,被认为是癌症的标志。甲胎蛋白(AFP)是用于肝癌和畸胎瘤诊断的癌标志抗原,分子中约含4%糖链,根据糖链的差别已能区别出来源于肝癌的AFP和来源于肝硬化的AFP,从而可以期待能细致区分不同AFP的糖链结构的单抗。

蛇毒鉴别毒蛇种类很多,其毒素的性质各不相同,应用相应的蛇毒单抗,便可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

传染病诊断流感、狂犬病、麻疹、疱疹、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致病病毒,疟疾、血吸虫、锥虫等寄生虫和一些细菌等,用相应的单抗能正确地予以诊断,并能鉴别其抗原亚型。如乙型肝炎病毒和流感病毒可以分成若干亚型,如果制成单抗就能鉴别出不同亚型,不仅对诊断有意义,而且在流行病学上也有重要意义。

体内定位诊断利用肿瘤单抗与其相应肿瘤抗原反应的特异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进行体外探测等特点发展起来的放射免疫显像技术,是近年来开展对肿瘤及其转

移灶或复发灶进行定位或定性诊断的无创伤性新技术。其原理是从动物或组织培养中获得各种抗肿瘤抗体,采用合适的同位素标记后注入相应肿瘤患者体内,标记抗体可随血流到达肿瘤部位,与肿瘤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放射性标记抗体随时间延长在相应肿瘤组织中的浓度越聚越高,以此了解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数量,还可帮助确定病变性质。一般多采用131I和125I标记抗体。据报道,单抗用于放射免疫显像比多抗优点多、效果好。

临床治疗从临床试验的适应证来看,单抗主要用于癌症治疗,如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黑色素瘤、白血病、

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等。还有治疗感染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单抗,个别也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和肠炎的单抗。此外,还有临床试用于预防器官移植抗排异反应、抗血小板凝集和艾滋病的单抗。

美国临床试用的单抗药物剂型种类繁多,除单独使用单抗外,还有同位素标记的单抗、毒素-单抗偶联物、药物-单抗偶联物。

国内上海将肺癌单抗与蓖麻毒素、相思子毒素和抗癌药如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偶联成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应用微分子右旋糖酐作联桥将柔红霉素偶联到单抗WT1上,组成单抗-柔红霉素偶联物。在体外补体非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免疫组织

化学试验、CFU-GM集落形成的实验显示,单抗-柔红霉素偶联物对T源性淋巴瘤有较强的亲和力,并能特异地杀伤白血病T淋巴细胞,但不损伤骨髓干细胞。

蛋白质分离纯化从发酵液、血清、组织或细胞匀浆上清液中分离纯化出来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多肽或酶类时,一般采用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的选择性都不理想,很难经一两步处理就能达到纯化的目的,所以既费时费力,又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单抗免疫亲和层析作为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Staehelin等用α-干扰素单抗进

行免疫亲和层析,使大肠杆菌产生的干扰素,经进一步处理纯化达1000倍。

单抗靶向给药系统

随着杂交瘤技术的问世,人们已能筛选出特异性较高的单抗。这种抗体不仅有均一的特异性,而且免疫球蛋白的类、亚类、型也都是均一的,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从正常组织中识别肿瘤细胞。将药物联到单抗上,可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性,是靶向药物的理想载体。

免疫脂质体脂质体本身具有靶向作用,但其特异性不强,要使脂质体分布到特异性靶器官,就需在脂双层上接入特异性抗

体,成为免疫脂质体。将抗癌细胞的单抗接到带药脂质体上,由于单抗能有效地识别肿瘤细胞上表达的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使脂质体与癌细胞特异性地结合,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使药物特异性地输送到癌细胞,进而减少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又由于单抗对肿瘤细胞有较好的亲和力,使药物的抗癌活性专一,故能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吴道澄等研究了丝裂霉素免疫脂质体的抗癌活性。丝裂霉素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但毒副作用较大,制成免疫脂质体可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实现靶向给药。经细胞ELISA检测及免

疫荧光证实,免疫脂质体可特异性地结合人胃癌细胞并将其内容物携带至靶细胞,其杀伤力是游离丝裂霉素的2.2倍,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小,表明免疫脂质体对人的胃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免疫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既具有载药量大、在体内滞留时间长,又具有靶细胞专一性等优点,是最有前途的单抗靶向给药系统。

免疫毫微粒将单抗通过共价交联或吸附到毫微粒表面,形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毫微粒。免疫毫微粒具有双重靶向性,即被动

靶向性和主动靶向性。一方面它属于毫微粒体系,可通过控制粒子大小,使其选择性动滞留在特定的脏器;另一方面可通过改变粒子表面修饰的抗体而作用于具有相关抗原的靶细胞。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黄建英等人进行的抗人乳腺癌单抗免疫磁性药物毫微粒的体外抑瘤及体内定位显像的实验室研究已通过鉴定,该研究以天然高分子葡聚糖为材料与氧化铁共沉淀制备成磁性毫微粒,并通过共价结合抗人乳腺癌单抗和抗癌药物制成免疫磁性毫微粒。此种毫微粒保留单抗的特异性结合活性达80%,并使药物与抗体分子比为9∶1,显著增加了局部抑瘤的药物浓

度,体外杀瘤细胞率达90%。由于单抗与吸附药物的毫微粒共价结合的免疫毫微粒代表新一代的药物载体,可根据选择的单抗的性质来主动靶向不同的靶细胞,实现寻靶的特异性,在现代药剂学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免疫毫微球与免疫微球微球是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系统,粒径较小的微球也称毫微球。微球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和避免抗药性。免疫微球的应用很广,除了可用作抗癌药的靶向治疗外,还可以用于标记和分离细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