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伊丽莎白人物性格分析

伊丽莎白人物性格分析一、伊丽莎白形象的成功塑造1、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生活的社会环境《傲慢与偏见》所描绘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性不论在经济、社会还是家庭地位上都依附于男性,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像伊丽莎白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出身但又财产微薄的知识女性.要想获得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唯一的途径就是嫁给一个好男人。
正如奥斯丁所写:"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镑的收入真是女儿们的福气!''"总之,婚姻是人们寻求经济保障及社会地位的途径。
伊丽莎白的堂兄柯林斯深知这一点所以经济殷实但庸俗不堪的他在向才貌出众的伊丽莎白求婚时,认为自己这是便宜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好友夏绿蒂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柯林斯向好友伊丽莎白求婚未果转而向自己求婚时欣然应允。
2、伊丽莎白的爱情婚姻之路全书的中心人物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慧、坦率、思维敏捷、风趣活泼而有教养的小姐。
她的爱情是从在麦里屯碰到民兵自卫团的军官韦翰开始的,伊丽莎白立刻被韦翰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
韦翰跟她一见如故,滔滔不绝地表白自己.中伤达西先生.说道:"老实说,除了在尼日斐花园以外.我到附近任何人家去都会这样说。
哈福德郡根本就没有人喜欢他,他那副傲慢的气派.哪一个见了都讨厌。
你绝不会听到人家说他一句好话。
"这些话破绽百出但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竟然毫无察觉,被韦翰牵着鼻子走完全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她为他抱屈,心里责怪达西,"怎么竞如此对待像你这样的一个青年.光凭你一副脸蛋儿人家准知道你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她与韦翰分手时"脑子里只想到他一个人"。
总之.优秀的伊丽莎白现在成了被人嘲讽的"愚蠢人"了.这正是恋爱中的伊丽莎白的真实写照。
由于听信了丰翰的谗言.加之伊丽莎白获悉促使姐姐吉英和彬格莱先生分离的主使人竟是达西,对达西的愤恨和对吉英幸福不可得的心痛完全控制了伊丽莎白的头脑她断定是达西的门户偏见和想把自己妹妹许配给彬格莱先生的自私想法导致了吉英和彬格莱先生分手。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形象解读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形象解读1. 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如何在19世纪社会中面对固有的傲慢和偏见,并最终找到真爱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女性角色形象的解读,探讨了作者试图传达的现实生活中女性所面临的种种局限、挑战以及个体力量等方面内容。
2. 主要角色分析2.1 伊丽莎白·班内特伊丽莎白是小说中的主角兼叙述者,她聪明、独立、机智,拥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尽管生活在一个约束女性自由发展的社会,但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她在面对傲慢和偏见时坚持原则,并且不愿意妥协自己的价值观。
2.2 简·班内特简是伊丽莎白跟随的姐姐,相对于伊丽莎白来说更加含蓄和温柔。
她被早期女性社会角色定位所限制,努力追求婚姻是她唯一的出路。
然而尽管如此,她的善良和纯真使得她在男性角色中找到了一个真正懂得欣赏她的人。
2.3 卡洛琳·宾利卡洛琳是伊丽莎白和简的亲友,以表面端庄、礼貌而闻名,但实际上却掩饰着自私、功利的内心。
她通过虚情假意来取悦社会上层,并试图抢夺达西先生,展示了贵族阶级社会中女性间相互竞争和明显的阶级分化。
3. 女性形象所传递的信息3.1 女性局限与挑战小说揭示了当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的各种限制和束缚。
对于绝大多数女性来说,婚姻是唯一能改变命运和获得地位提升的途径。
然而,作者通过伊丽莎白等角色的塑造,表达了对婚姻制度的批判,并强调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
3.2 个体力量与抗争尽管生活在一个受限制的社会环境中,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展现出了独立、机智和勇敢的一面。
她们坚守原则,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不畏惧社会上流行的偏见观念。
正是这些个体力量,使得她们能够追求自由和真爱。
3.3 社会反思与变革通过描写各种不同类型女性形象,小说展示了当时整个社会结构中旧有观念和偏见对女性发展和幸福所造成的困境。
并且在人物塑造上突出强调了女性独立思考和表达自我的重要性。
傲慢与偏见人物分析

傲慢与偏见人物分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以描写英国上层社会家庭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下面将对该小说中几个关键人物进行分析。
首先,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位聪明、调皮且有主见的年轻女子。
她对传统的社会规范不屑一顾,对追求财富和地位的婚姻观持怀疑态度。
伊丽莎白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坚定的个性,她对绅士达西的傲慢和偏见深感不满,因此产生了对他的负面印象。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伊丽莎白逐渐改变了对达西的看法,最终认识到自己原先的判断是片面和偏见的。
伊丽莎白的成长过程既是对自身偏见的克服,也是对社会偏见的审视,展示了奥斯汀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倡导。
其次,费茨威廉大人和班纳特夫人是伊丽莎白的父母,在小说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费茨威廉大人是一位乐观豁达而有责任心的父亲,倾尽所能满足女儿们的需求,尤其是在面对财务困难的时候。
班纳特夫人则是一位爱施展的善良母亲,常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在育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偏爱。
他们的角色象征了英国上层社会家庭中的一种典型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家庭关系对个人性格养成的影响。
再来,达西是小说中最为复杂和有趣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富有的绅士,拥有高超的品味和卓越的才能。
然而,他却因为经济地位和与班纳特家庭背景的差异而被人认为是傲慢和冷漠的人。
尽管达西起初对伊丽莎白的印象不好,但他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正直和善良的人。
通过与伊丽莎白的相处和相互理解,达西逐渐改变了自己以往对人的偏见,并向伊丽莎白表达了真挚的爱意。
达西的形象充分展现了人们在外貌、财富和社会地位上的偏见是多么容易导致误解和判断错误。
最后,班纳特家庭的姐妹们也是小说中重要的角色。
简是伊丽莎白最亲近的姐姐,她温柔善良却有些害羞,她对人的理解和宽容多次给了伊丽莎白宝贵的意见。
而丽迪雅则是一位轻浮而急躁的女孩,经常冒犯传统的社会规范,因此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不和谐的角色。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报告《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这个独立自主,机智聪慧的女主角展现了奥斯汀对于女性的理想化塑造。
伊丽莎白作为小说中最突出的角色之一,她的人物形象丰满且复杂,既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些许缺点。
下面将从她的外表、性格特点以及与其他角色的互动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伊丽莎白的外表并非小说中最美丽的女性,但她却是最受欢迎的。
她有浓密的黑发,白皙的肌肤,一对明亮聪慧的眼睛。
她虽不能算是美人,却有一种娴静而散发着智慧的气质。
她在小说中与其他妹妹们形成鲜明对比,她们虽然比她们年轻漂亮,但在性格和思想上却逊色于伊丽莎白。
其次,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令人难以忽视。
她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性,不愿受到社会观念和传统的束缚。
她拒绝成为一个权威性的女性形象,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独立。
她机智聪慧,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对于爱情和婚姻不会盲从他人的意见。
她充满正义感,对于那些傲慢自大的人极为不耐烦,她勇于为自己维权并对错误的观念提出批评。
然而,伊丽莎白也有自己的缺点,她有时会过于冲动和情绪化,容易被第一印象左右,导致对一些人产生错误的判断。
伊丽莎白在小说中与多个角色的互动也展现了她的人物形象。
她与长相帅气但傲慢自大的达西先生展开了一段充满矛盾和阻力的爱情故事。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印象一开始是负面的,她被他的傲慢态度和冷淡冷漠所激怒,但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交流,她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评价了达西。
这段爱情故事既展现了伊丽莎白的坚守原则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也展示了她的成长和重新认识他人的能力。
伊丽莎白与其他姐妹和家人之间的互动也是小说中重要的一部分。
她与姐姐简的关系非常亲密,她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
伊丽莎白也与母亲和父亲有着不同的关系,她是父亲的宠儿,而对母亲的婚姻观念持有批判和保留态度。
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

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社会风俗的生动刻画而闻名于世。
其中,丰富多样的女性角色更是为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小说的女主角,她聪明、机智、勇敢且有主见。
她不会被社会的陈规陋习所束缚,对于爱情和婚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面对达西先生最初的傲慢时,伊丽莎白并没有因为他的财富和地位而妥协,反而对他的态度感到厌恶。
她坚信爱情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金钱和地位的考量。
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她在面对母亲急于将她嫁出去的压力时,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
伊丽莎白的聪明才智在她与他人的对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她能够敏锐地洞察到人们言语背后的真实意图,并用巧妙的语言予以回应。
她的勇敢则体现在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简·班纳特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她温柔、善良、美丽且极具亲和力。
简是那种典型的淑女形象,她总是以善良的眼光看待世界,对他人充满了信任和关爱。
她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含蓄而深沉的,即使心中对宾利先生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不会轻易表露出来。
简的性格使得她在面对爱情时过于被动,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干扰。
但正是这种温柔善良的品质,让她最终赢得了宾利先生的爱情。
夏洛特·卢卡斯则是一个务实的女性形象。
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婚姻市场上的处境,明白爱情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奢侈品。
因此,她选择嫁给了愚蠢而又自负的柯林斯先生,只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生活和经济保障。
夏洛特的选择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部分女性的无奈和妥协,她们不得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转而追求物质上的安稳。
这种务实的态度虽然让她获得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但也让她失去了追求真正幸福的机会。
莉迪亚·班纳特是班纳特家最小的女儿,她轻浮、鲁莽、无知且缺乏自我约束。
她对爱情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被军官的外表所迷惑,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威克姆私奔。
探索成长与自我认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形象塑造

探索成长与自我认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形象塑造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所写的经典小说之一。
伊丽莎白·班内特是这部小说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之一,她的形象塑造引发了对成长和自我认同的探讨。
本文将深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形象塑造,探讨她从一个固执而自以为是的女子逐渐成长为一个理性、坚强和独立思考的女性。
一、早期形象:固执而自以为是初始阶段,伊丽莎白被描绘为一个具有强烈个人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太太。
然而,她在面对利用谣言来抹黑达西先生名声的问题时表现出了她那固执和自以为是的一面。
这种态度使得她错过了解当事人真正品性和动机的机会。
二、眼界之扩展:傲慢与偏见的自省由于种种误解和误判,伊丽莎白逐渐认识到自己那种固执而带有偏见的态度是盲目和错误的。
她开始怀疑以貌取人的观念,并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通过与达西先生及其姐妹之间的一系列相处,她对他们进行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
三、成长与转变:接纳并大胆表达真实自我伊丽莎白逐渐在成长过程中发现,她需要放下过去的固执和偏见,并欣然接受事实和新信息。
最终,她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对真爱和婚姻的追求,不再被社会舆论所左右。
这是一个标志着她坚持真实自我,并在学习与经验中不断成长和争取合适幸福下半生。
结论伊丽莎白·班内特在《傲慢与偏见》中经历了一个饱含挑战、成长和积极转变的旅程。
她从一个固执而自以为是的女子逐渐成长为一个理性、坚强和独立思考的女性。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重要的价值观,即接纳并表达真实自我,并努力追求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列表)。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充满着生动的个性,他们具有各自的特点、结构和命运,通过对其形象的描写和表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以下是我对几位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和评价。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机智、果敢、善良,勇于拥抱真实的自我和世界。
伊丽莎白是她所在社交阶层中的一个反叛者,她不愿意妥协自己的原则和对人的价值观,坚定地拒绝了那些以社会地位、财富和门第为前提的婚姻。
她是一个现代的、浪漫的和独立的女性形象,她的出现预示着人们对传统观念的解放和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伊丽莎白的性格具有自我尊严的特点,她坚持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而战。
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地自我纠正和进步。
伊丽莎白的形象表达了女性自我解放的力量和意义,她成为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榜样和固有价值的象征。
《罪与罚》中的罗迪翁·拉斯柯尔尼科夫罗迪翁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被社会排斥和嘲笑的人,他的贫穷和病态使他对世界充满了绝望和愤慨。
罗迪翁的性格既复杂又丰富,他有着强烈的良知和思想,却在现实中陷入了境况的被动和难以解脱的苦难。
罗迪翁的形象表现出人的内在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和罪恶。
他的形象是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和对社会现状的尖锐批判。
罗迪翁是杂乱无章的、混乱的、无序的现代性的体现,他是一个孑然一身的反叛者,标志着俄国文学的开端。
《格列佛游记》中的格列佛格列佛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也是著名的虚构人物。
他是一个冒险家和旅行家,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挑战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遇和冒险。
格列佛的性格既是善良、正义、聪明,又有些单薄和超脱。
格列佛的形象代表了人们对忠诚、勇气和冒险的向往和追求。
他是一个冒险家和探险家,意味着人们不断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

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描绘了众多生动的女性形象。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选择受到诸多限制,但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们却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坚韧、智慧和对爱情、婚姻的不同追求。
伊丽莎白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她聪明、机智、有主见。
她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敢于挑战传统的观念。
在面对达西先生最初的傲慢时,她没有轻易屈服,而是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伊丽莎白的爱情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她拒绝了柯林斯先生那种为了财产而结合的婚姻,坚持等待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她善于观察和分析,不会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在认清达西先生的真实品质后,她勇敢地放下了偏见,接受了他的爱情。
伊丽莎白的形象代表了一种新女性的觉醒,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婚姻,不愿意为了物质或者社会地位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简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她温柔、善良、美丽。
她对待爱情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性格中的单纯使她总是把人往好处想。
简在爱情面前显得有些被动和含蓄,她明明深爱着宾利先生,却因为过于矜持而没有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情,导致两人之间产生了不少误会。
然而,她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简的形象展现了传统女性的美好品质,她的温柔和善良让人感到温暖,但她在爱情中的被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表达情感的束缚。
夏洛蒂则是一个务实的女性形象。
她深知自己没有美貌和财富,在婚姻市场上处于劣势。
因此,当柯林斯先生向她求婚时,尽管她并不爱他,但为了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她还是接受了。
夏洛蒂的选择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女性的无奈和现实。
她明白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奢侈品,对于她来说,婚姻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的手段。
这种务实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妥协。
莉迪亚是个轻浮、鲁莽的女孩。
她年少无知,被韦翰的外表所迷惑,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他私奔。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是我心目中的独立女性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是我心目中的独立女性伊丽莎白·班纳特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主人公之一,她是我心目中的独立女性典范。
她以其聪明、勇敢和独立的个性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通过分析她在小说中的形象、行为和思想等方面来阐述她的独立性特点。
首先,伊丽莎白·班纳特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态度。
她对婚姻问题持有独立的见解,不盲从世俗观念。
相比于她的姐姐们,伊丽莎白对婚姻的选择更加谨慎,并不会因为社交地位或财富而迎合他人的意愿。
她坚信婚姻应该基于彼此的尊重、相互的爱慕和价值观的一致,而不是单纯的门当户对。
这种独立思想使她在面对社会舆论和他人的眼光时能保持自己的原则,从而使她在情感选择上做出更为明智的决定。
其次,伊丽莎白·班纳特在家庭关系中表现出了独立的个性。
她与姐姐们迥然不同,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尽管她并非财产的继承者,但她并不因此而屈从于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她追求真正的幸福,不满足于只是依附于有钱有势的人。
她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明确的目标,并积极寻求自己的利益。
她拒绝了那些薄情寡义的追求者,因为她相信自己值得拥有一个真正珍视她的伴侣。
另外,伊丽莎白·班纳特以其聪明才智展现了独立的能力。
她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看穿别人伪善的外表和虚伪的动机。
不像其他人那样轻易受人蛊惑,她在观察和判断他人时保持冷静和客观。
她善于运用智慧的笔触,在社交场合中展示自己的机智和幽默。
她与达西先生的争吵和自己对他的误解,更加凸显了她的独立思想和意识。
最后,伊丽莎白·班纳特在追求个人独立时也充满情感的脆弱。
虽然她表现出自我主张,但她也有着柔软的一面。
她对姐姐简的关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她在一些问题上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更加严苛。
她在与达西相遇之初对他产生的偏见和误解,正是因为她的过于自卑和对社会阶层差异的过度关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偏见,并学会了宽容与理解。
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

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故事的主要推动力。
一个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故事的发展。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介绍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
伊丽莎白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和智慧的女性角色。
她拒绝嫁给那些只看重财富和地位的男人,而是希望找到一个真正理解和尊重她的人。
她的判断力和机智使她与其他角色区分开来。
与此同时,她的脾气也使她有时显得固执和冲动。
伊丽莎白的形象给人留下了一个独立而不拘泥于传统观念的形象,她代表了那些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考菲尔德。
霍尔顿是一个反对社会虚伪和伪善的人物。
他拒绝参与到社会规范和期望中。
他对人们的虚伪和世俗的价值观感到愤慨。
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成为一个反叛者和离群者。
霍尔顿的形象代表了那些反对社会约束和虚伪的个人。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红与黑》中的朱尔·索尔。
朱尔是一个具有野心和机智的年轻人。
他努力摆脱贫穷的阶级身份,成为一个有地位和权力的人。
然而,他的野心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毁灭。
朱尔的形象展示了一个对权力的渴望和世俗的观念所带来的后果。
他是一个典型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斗争的人物。
总之,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浅议《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人物形象 毕业论文

浅议《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人物形象[内容摘要]《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于1813年发表的小说巨作,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同时也是英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女性角色。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宛如一曲围绕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的天籁。
这部久负盛名的巨作至今仍被许多有识之士探讨。
本文将从作者的社会历史背景、女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及其生活处世这四个角度对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形象的进行探讨,从中我们看到了伊丽莎白的机智勇敢,自尊优雅。
她是见解独到的时代前卫的知性女性,她鼓励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伊丽莎白;人物形象;偏见;机智勇敢;自尊优雅;超凡脱俗《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常被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家们和文学史家们誉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因为她使英国小说更臻完美。
虽是一出闪烁著斗智意味的爱情轻喜剧,但实质上却反应人必须行动和自省才有希望。
人的尊严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行动和自省中淬炼获得,透过理性的行动,把人类的王国建立得具有一个心灵价值的模式,以与物质俗世有别。
奥斯丁在研究她所处的社会时,明显地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她通过伊丽莎白的口所说的:“世事经历得越多,我就越发对这个世界不满。
世人都是反复无常的,那种表面的优点或见识是很不可靠的。
日复一日,我的这种信念更加坚定。
”于是她就拿起反讽和喜剧这两种有力的艺术武器来批判那些不合理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乡绅贵族阶层的保守人物,揭露他们的虚伪,嘲弄他们的愚蠢。
正如奥康瑙尔所说,奥斯丁是位“最杰出的道德家,她总是通过小说来教育读者,而且她教导的方式是谨慎而周到的”。
她在小说中从不说教,而是寓教于讽,寓教于乐,让读者从作品那些滑稽可笑人物的自相矛盾、荒谬可笑的言谈举止和适得其反的行为中得到乐趣与启迪。
因此,我认为探讨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是很有价值的。
一、奥斯丁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人物角色的诞生肯定赋有其存在的历史意义,那么我们将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探索伊丽莎白人物形象的历史背景和形成原因。
伊丽莎白人物性格分析

伊丽莎白人物性格分析伊丽莎白人物性格分析一、伊丽莎白形象的成功塑造1、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生活的社会环境《傲慢与偏见》所描绘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性不论在经济、社会还是家庭地位上都依附于男性,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
像伊丽莎白这样一个中产阶级出身但又财产微薄的知识女性.要想获得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唯一的途径就是嫁给一个好男人。
正如奥斯丁所写:"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镑的收入真是女儿们的福气!''"总之,婚姻是人们寻求经济保障及社会地位的途径。
伊丽莎白的堂兄柯林斯深知这一点所以经济殷实但庸俗不堪的他在向才貌出众的伊丽莎白求婚时,认为自己这是便宜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好友夏绿蒂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柯林斯向好友伊丽莎白求婚未果转而向自己求婚时欣然应允。
2、伊丽莎白的爱情婚姻之路全书的中心人物伊丽莎白是一个聪慧、坦率、思维敏捷、风趣活泼而有教养的小姐。
她的爱情是从在麦里屯碰到民兵自卫团的军官韦翰开始的,伊丽莎白立刻被韦翰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
韦翰跟她一见如故,滔滔不绝地表白自己.中伤达西先生.说道:"老实说,除了在尼日斐花园以外.我到附近任何人家去都会这样说。
哈福德郡根本就没有人喜欢他,他那副傲慢的气派.哪一个见了都讨厌。
你绝不会听到人家说他一句好话。
"这些话破绽百出但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竟然毫无察觉,被韦翰牵着鼻子走完全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她为他抱屈,心里责怪达西,"怎么竞如此对待像你这样的一个青年.光凭你一副脸蛋儿人家准知道你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她与韦翰分手时"脑子里只想到他一个人"。
总之.优秀的伊丽莎白现在成了被人嘲讽的"愚蠢人"了.这正是恋爱中的伊丽莎白的真实写照。
由于听信了丰翰的谗言.加之伊丽莎白获悉促使姐姐吉英和彬格莱先生分离的主使人竟是达西,对达西的愤恨和对吉英幸福不可得的心痛完全控制了伊丽莎白的头脑她断定是达西的门户偏见和想把自己妹妹许配给彬格莱先生的自私想法导致了吉英和彬格莱先生分手。
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

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描绘了 19 世纪英国乡村的生活画卷,尤其是其中丰富多样的女性角色,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价值观和爱情观。
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她聪明、机智、有主见,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
她不会轻易被他人的外表和财富所迷惑,而是更注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在面对达西先生最初的傲慢时,她毫不退缩,坚决捍卫自己的尊严。
伊丽莎白的爱情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她渴望的是一份平等而真挚的感情。
她拒绝了柯林斯先生看似安稳但毫无感情基础的求婚,也没有被威克姆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这都体现了她的清醒和坚定。
在与达西先生的相处过程中,她逐渐发现了他傲慢外表下的善良和正直,最终放下了偏见,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伊丽莎白的形象代表了一种追求真爱和自由的精神,她不随波逐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简·班纳特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女性,她温柔、善良、美丽,是传统意义上的“淑女”形象。
她对待爱情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但又过于含蓄和内敛。
在与宾利先生的交往中,她因为自己的矜持和害羞,差点错失了这段感情。
简的性格使得她在面对爱情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需要他人的推动和帮助。
不过,她内心的纯真和善良最终还是打动了宾利先生,两人得以终成眷属。
简的形象反映了那个时代一部分女性的特点,她们温柔贤淑,但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可能会因为性格的原因而遭遇挫折。
夏洛特·卢卡斯是一个现实而务实的女性。
她深知自己在婚姻市场上的处境,为了获得稳定的生活,她选择嫁给了愚蠢而自负的柯林斯先生。
夏洛特的选择并非出于爱情,而是基于现实的考虑。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过了青春美貌的时期,能够找到一个有经济基础的丈夫已经是不错的选择。
这种婚姻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了女性在经济上的依赖和无奈。
《傲慢与偏见》女性形象解读

《傲慢与偏见》女性形象解读《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是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之一。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充满魅力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各具特色,代表着不同的女性人物。
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并展示她们在小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 伊丽莎白·班内特: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作为小说的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以其勇敢和独立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拒绝了波德莱尔夫人为她安排的门路,坚持寻找真正的爱情。
她对预设的社会规则持有怀疑态度,并且勇敢地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伊丽莎白的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女性开始获得自主权利和追求个性的渴望。
2. 始终追求成功的贝蒂·班内特贝蒂·班内特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她与伊丽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贝蒂始终将嫁人视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她忍受着婚姻带来的压力,在追求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放弃了自己的情感需求。
贝蒂·班内特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女性追逐婚姻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单纯追求成功而忽视内心感受带来的负面后果。
3. 安妮·德·伯吉斯与女性团结安妮·德·伯吉斯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女性角色,她是伊丽莎白和简的堂姐妹。
她具备着温和善良的品质,她认为女性间应该互相支持和团结。
她在小说中试图帮助贝丽莎·班内特实现自己的爱情。
她的形象代表了女性之间潜在的团结和互助精神,给了社会一种面对困境时应该团结合作的启示。
4. 夏洛特·卢卡斯的婚姻观夏洛特·卢卡斯是伊丽莎白的朋友,她在小说中对待婚姻问题的态度与众不同。
她不浪漫,也不相信爱情能够带来幸福,她将婚姻视为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捷径。
夏洛特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女性为了经济利益而妥协婚姻观念的现象,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经济方面的无奈和局限性。
5. 简·班内特:审美标准与现实抉择简·班内特是伊丽莎白和贝蒂·班内特的妹妹,她被认为是真正的美人胚子。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傲慢与偏见》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被英国小说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经典名著之一。
它不仅是英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库中的文明瑰宝。
它的作者简?奥斯汀也被20世纪的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和文学史学家们赞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不仅如此,英国19世纪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称之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可见简?奥斯汀在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小说中作者精心刻画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分析其在小说中的性格形象特点,对于阅读名著,理解小说深一层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意愿等等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深入阅读小说,了解参照其他相关文学评论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特点。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人物形象;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2《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一位非常具有魅力与吸引力的女性,无论是外表人物形象特点,还是在的心灵情感特征,作者都倾心刻画,使其具有非常高的评价研究价值,受到后来文学作品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在世界众多文学作品的文学人物形象中,伊丽莎白一角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分析这一文学人物形象,既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情感价值取向,又要分析当时的创作背景环境,既要由作品到现实,又要由作者到读者的感受及其他文学评论家等,只有这样,才会得出一个全面、准确的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也才会被广大读者所认可和接受。
一、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背景分析任何小说都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产物,经过作者的深刻艺术加工而又不失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傲慢与偏见》也反映了当时那个社会背景。
小说原型完成于1797年,在当时的社会还处于法国大革命动荡不安的时期,真正出版与读者见面的时间是原型完成后十几年后的1813年,那时的英国统治者是乔治三世,在政治上参加第六次反法同盟并带领盟军击败拿破仑帝国,经济上进入工业革命的初期阶段,资本主义飞快发展,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大小资本家。
《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资料报告

性格分析: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
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赏析篇:奥斯丁在这部小说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
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
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
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
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
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
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
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为背景,深入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压迫。
本文将对小说中几位重要女性角色进行分析,探讨她们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以及与男性之间的关系。
伊丽莎白·班内特伊丽莎白·班内特是《傲慢与偏见》中最具代表性的女主角之一。
她聪明、机智,拥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和正直的品德。
伊丽莎白的父亲是一个乡绅,而她在一个由五个姐妹组成的家庭中长大。
尽管她出身不算富裕,但她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定的价值观。
在面对各式各样的求婚者时,伊丽莎白并没有盲目顺从社会规范或选择一个合适身份和财富地位更高的配偶。
相反,她坚守自己的原则,在与达西先生的恋爱过程中展现出了她坚韧不拔、勇于追求幸福的一面。
简·班内特简·班内特是伊丽莎白的姐姐,个性温和害羞,与伊丽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被认为是美丽、优雅的类型,但她也受到社会限制的束缚。
作为家中长女,她有着更多责任感和顾虑。
在面对男性追求者时,简表现出了一种传统的、乖巧听话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了威克姆上校并接受了因产品质量提高而富裕起来的波灵布鲁克先生。
这种选择显示出她对安全与稳定的追求以及牺牲自我的一面。
卢卡斯夫人卢卡斯夫人是《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简早期交往较多的朋友之一。
尽管她比不上其他角色那样出类拔萃,但她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对比。
卢卡斯夫人崇尚社交礼仪和形式主义,并且更注重外表与社会地位。
她透露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对结婚的追求,以至于她没有真正关心感情是否相配的问题。
她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想要找个富有、地位高的丈夫的愿望,这使她成为小说中许多人物爱憎分明的代表。
夏洛特·卢卡斯夏洛特是伊丽莎白最好的朋友之一,在面对自己年龄渐长而无婚姻前景时做出了一个触动人心但又现实可行的选择。
她接受了不受欢迎但经济条件优越的柯林斯先生的求婚。
傲慢与偏见人物形象分析

傲慢与偏见人物形象分析
1、《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这个家中最富智慧和最机智的人,她可爱、聪颖、能和任何人优雅的交谈。
她的诚实、优雅、富有智慧让她能够从她所属的社会阶层的低俗、无聊中脱颖而出。
然而,她犀利的语言和过早的对别人定论也导致了她的迷茫。
2、《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达西
他的出身高贵、物质财富丰富,但过于的骄傲和过于的看重自己的社会地位。
他的傲慢使得他在开始的时候给伊丽莎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伊丽莎白的拒绝使得他谦逊了起来。
尽管伊丽莎白对他很冷漠,但是达西还是表达了他对伊丽莎白不懈的倾慕,证明了他对伊丽莎白的爱。
傲慢与偏见之伊丽莎白班内特解析

傲慢与偏见之伊丽莎白班内特解析伊丽莎白·班内特是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个聪明、机智且独立的女性,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她与达西先生的关系以及她的成长和变化三个方面对伊丽莎白进行解析。
一. 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伊丽莎白是一个独立、聪明并且具有独立见解的女性。
她并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当她第一次与达西先生相遇时,她对他有着强烈的偏见,认为他傲慢自大。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开始重新审视达西先生和自己。
二. 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关系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最初对彼此有着很大的偏见和误解。
达西先生因为社会地位高和自卑心理,总是给人一种傲慢和冷漠的形象。
而伊丽莎白则因为两人初次见面时达西对她的轻蔑态度而对他产生了傲慢的印象。
然而,在达西先生为她的姐姐解决了一桩麻烦后,伊丽莎白开始改变对他的印象。
通过一连串的事件,两人逐渐了解并欣赏对方的优点,最终彼此相爱。
三. 伊丽莎白的成长和变化伊丽莎白在小说中经历了很多成长和变化。
她意识到自己一开始对达西先生的偏见是错误的,并且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
在和达西先生交往的过程中,她学会了宽容和理解他人。
她也通过和自己姐姐简的对比,意识到了自己的傲慢和偏见,以及对他人的快速判断的错误。
总结: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特点和与达西先生的关系使得这部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学作品。
通过她的经历和成长,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入思考。
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

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对<傲慢与偏见>的女性角色分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描绘了众多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角色各具特点,展现了不同的性格、价值观和人生选择,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和追求。
伊丽莎白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她聪明、机智、有主见。
她不像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那样只追求金钱和地位,而是渴望真正的爱情和相互的理解与尊重。
她对达西先生的偏见,起初源于他的傲慢态度和他人的传言。
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后,她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被达西先生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
伊丽莎白的爱情观是理智而坚定的,她不会因为外在的压力而轻易妥协。
她勇敢地拒绝了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尽管这可能会给她的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困境。
她坚信爱情应该建立在平等和相互欣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
简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她美丽、温柔、善良。
简的性格使得她总是把人往好处想,甚至有些过于天真。
她对宾利先生一见钟情,但由于她的含蓄和内敛,差点错过了这段美好的姻缘。
简的爱情之路充满了波折,这也反映出她性格中的软弱一面。
她不敢主动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是被动地等待对方的表白。
不过,最终她还是和宾利先生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夏洛特是伊丽莎白的好友,她是一个现实而理智的女性。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她深知自己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因此,当柯林斯先生向她求婚时,尽管她对他没有爱情,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夏洛特的选择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许多女性的无奈,她们为了生活的稳定和保障,不得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她明白婚姻不仅仅是感情的结合,更是一种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保障。
这种现实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让她获得了安稳的生活,但也失去了追求真爱的机会。
莉迪亚是班纳特家最小的女儿,她轻浮、任性、不懂事。
她被韦翰的外表所迷惑,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他私奔。
莉迪亚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耻辱,也反映了她的无知和缺乏教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傲慢与偏见》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被英国小说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经典名著之一。
它不仅是英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库中的文明瑰宝。
它的作者简?奥斯汀也被20世纪的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和文学史学家们赞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不仅如此,英国19世纪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称之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可见简?奥斯汀在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小说中作者精心刻画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分析其在小说中的性格形象特点,对于阅读名著,理解小说深一层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意愿等等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深入阅读小说,了解参照其他相关文学评论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特点。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人物形象;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2《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一位非常具有魅力与吸引力的女性,无论是外表人物形象特点,还是在的心灵情感特征,作者都倾心刻画,使其具有非常高的评价研究价值,受到后来文学作品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在世界众多文学作品的文学人物形象中,伊丽莎白一角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分析这一文学人物形象,既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情感价值取向,又要分析当时的创作背景环境,既要由作品到现实,又要由作者到读者的感受及其他文学评论家等,只有这样,才会得出一个全面、准确的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也才会被广大读者所认可和接受。
一、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背景分析任何小说都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产物,经过作者的深刻艺术加工而又不失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傲慢与偏见》也反映了当时那个社会背景。
小说原型完成于1797年,在当时的社会还处于法国大革命动荡不安的时期,真正出版与读者见面的时间是原型完成后十几年后的1813年,那时的英国统治者是乔治三世,在政治上参加第六次反法同盟并带领盟军击败拿破仑帝国,经济上进入工业革命的初期阶段,资本主义飞快发展,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大小资本家。
但有些资本主义者还保留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与有着长久的封建制度意识的封建阶级还是显得过于弱小,英国社会划分成了多种阶级等级。
这就是当时作者创作《傲慢与偏见》的主要环境背景。
尤为值得重点一提的是,当时英国的社会中妇女的地位非常的低下,这对女性作家简?奥斯汀来说影响深远,希望塑造出一位不同于传统女性的形象。
二、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分析曾被称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的简?奥斯汀,1775年出生于英国的汉普郡的史蒂文顿。
她的父亲是位有着广博学识的牧师,藏书也异常丰富,这对以后奥斯汀的写作之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小时候的简?奥斯汀就是在看父亲的藏书度过的。
虽然简?奥斯汀没有受到过很正规的教育,但在一个有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家庭氛围中,也凭着奥斯汀自己的努力与过人的天赋,在兄弟姐妹八人中奥斯汀在写作上很快就有所成就。
她的作品有着诙谐的风格,富有喜剧冲突性,特别是从伊丽莎白的语言风格和行事准则就可看出这些特点。
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也息息相关。
由于奥斯汀一直都是生活在英国封建主义色彩浓厚的乡村,也没有家庭经济生活的负担,所以她的生活的圈子也就一直很小,也就难怪她的作品里描述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小冲突,但却能让读者读来很有韵味。
虽平淡无奇却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奥斯汀的高明之处。
三、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主要容分析《傲慢与偏见》与其说是描写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男主人公达西的恋爱纠的故事,不如说是班纳特太太嫁女儿的故事。
当月收入有五千英镑的宾利先生要租用班纳特家附近的尼日尔斐庄园时,自然引起了班纳特太太的注意,因为那时女儿是没有财产继承权的,她无论如何也要把一位女儿嫁到宾利家去。
于是接下来是一场场舞会的交锋,伊丽莎白就是在第一场舞会上与宾利的好朋友,小说的男主人公,一个月收入有着一万英镑的贵族少爷达西先生相遇的。
但伊丽莎白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还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达西的偏见。
从中也可见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性格率直的一面。
但达西先生却对伊丽莎白产生了不可遏制的情感,他也极力隐瞒着。
当他发现伊丽莎白的家人举止低俗,社会地位也不高时,这也使得他心很矛盾。
最终经过层层误解与交锋,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还是走到了一起。
小说中同时也穿插入了宾利与简等几对恋人的婚姻情感纠,但更多的主要还是起衬托的作用。
四、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情感表达分析作为受到读者广泛欢迎,对后世也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是部既浪漫又现实的爱情婚姻小说,小说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关于财产在恋爱婚姻中所占据的比重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书过几对人的爱情婚姻结合过程,突出表达出了作者本人的婚姻价值取向,即为了财产、金钱和社会地位而结的婚是错误的,是得不到幸福的,但在婚姻中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愚蠢的,是不现实的。
虽然作者在初恋失败后选择了终身不嫁,但对婚姻却是有着多么准确的理解。
当然,作为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小说,也表现出了处于相对保守与封闭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的生活与世态人情。
特别是伊丽莎白的形象,集中反映了那个社会人们唯利是图、追名逐利,同时带有浓厚封建落后性的社会风气。
五、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一)伊丽莎白在书中的角色分析伊丽莎白全名是伊丽莎白?班纳特,英文为Elizabeth Bennet,是班纳特家的二小姐,现年二十岁。
伊丽莎白外表美丽端庄得体,性格活泼,聪明机智而又不拘小节,她对许多人和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屈从与世俗,比如班纳特先生的表亲,班纳特家的主要财产继承人威廉?柯林斯向她求婚,而班纳特太太也赞同时,伊丽莎白却能坚持听从于自己的意愿而极力反对。
也许正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优点也就会有缺点,这样才会让人觉得更加真实,而伊丽莎白的不足之处就是,她喜欢以嘲讽的角度去评价自己厌恶的人和事,但这也正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因此伊丽莎白后来会对达西形成偏见,以及与达西产生的一系列矛盾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说的核心主题主要是围绕英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地主乡绅贵族等阶层的情感与婚姻纠问题,反映出了19世纪英国乡绅阶层在礼节、成长、道德、教育、婚姻情感等方面的状况。
不得不说,伊丽莎白就是这一主题的诠释者,书中对“傲慢与偏见”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傲慢”是指达西,“偏见”就是指伊丽莎白,因为男女主人公都存在有傲慢与偏见的。
尤其是对于伊丽莎白来说,她的形象塑造是具有参和这两种因素特点的。
首先是伊丽莎白由于性格本身就有着对上流社会的偏见,集中就表现在了对待达西先生的偏见上,但随着误解的消除,她渐渐地获得达西的关心,心里自然而然地有了“傲慢”,她的这种傲慢是可以说是对达西的妹妹、姨妈等一类贵族的讽刺。
伊丽莎白在书中的角色正是在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小说主题的主要诠释于表现者。
(二)伊丽莎白对家人关爱的形象分析虽然伊丽莎白是班纳特家中的二小姐,然而在班纳特太太看来,她既没有姐姐简的端庄贤惠,也没有妹妹们的娇小可爱,因而班纳特太太是最想把伊丽莎白早点嫁出去了,但看起来就睿智的伊丽莎白却深得班纳特先生的支持,在许多事情上都倾向于赞同伊丽莎白。
但伊丽莎白却很理解班纳特太太,对父亲因为贪恋美色而娶智力相对地下的母亲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她无法容忍父母这样的婚姻结合,但出于对他们的爱,选择了沉默。
伊丽莎白与姐姐简的感情深厚,当简在宾利家生病无法回家时,只有伊丽莎白独自去宾利家照顾她,其他三个妹妹都表现出了不关心的样子。
可见伊丽莎白对家人的关爱。
此外,当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被她的意中人威克姆骗走时,全家人都陷入了替莉迪亚的担忧之中,伊丽莎白也不例外。
即使莉迪亚平时对她并不是很友好,有时还会和她顶嘴,她并不计较这些,而是也帮助去找妹妹,和替父亲筹钱。
另一方面,伊丽莎白一开始就觉得威克姆是个好人,起码觉得比达西好,并且暗暗对威克姆有了好感,但当她知道了威克姆的为人后,毅然不顾自己心中的失望、悲伤的心情,而是全心全意地帮家人渡过难关。
(三)伊丽莎白敢于追求的形象分析伊丽莎白可以说是一位爱恨分明的、有着新时代特点的女性。
由于自己的家庭生活经历,对贵族上流社会的理解,她一开始就对达西产生了偏见,然而在之后的一个个矛盾化解,偏见消除中,她又敢于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敢于冲破封建阶层观念,因而也才会和达西有个美满结局,这也是她吸引人的地方。
伊丽莎白被称为英国十大文学形象人物之一,不仅得益于作者取材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与当时英国社会上流行的伤感小说的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手法大相径庭,以一种敏锐、幽默而细腻的笔触来展开各个故事情节,在烘托伊丽莎白的性格上,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表现,更在于伊丽莎白自身敢于追求的形象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小说中伊丽莎白不仅仅表现在对自己婚姻的敢于追求,还在于她对自己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当时唯利是图,崇尚物质生活的社会,伊丽莎白在对待柯林斯以及达西的姨妈的金钱物质观上表现出了不屑,能敢于追求自己的生活而不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灵魂。
(四)伊丽莎白有着反传统女性形象特点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如果说《傲慢与偏见》算得上是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那么伊丽莎白就是这朵奇葩中的奇葩。
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着反传统女性形象的特点。
她不同于传统女性,没地位,婚姻不自由等等女性处于一个从属的位置,伊丽莎白而是一个追求教育有学识,有独特见地,不畏贵族等级观念敢于追求幸福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奥斯汀作为一位睿智的女性作家,在当时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真正的话语权,阶级等级划分明确的英国,当然会通过她的作品来表达冲破封建制度,对追求男女平等的意愿。
而奥斯汀一生没有结婚,在初恋最终因为家庭等原因而被迫以分手告终后,她选择了终身不结婚,决定把自己的所有情感都倾注到文学写作上。
因此从作者本身来说,她就算不嫁,也要不同于旧社会女性嫁人的宿命论,也许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才会有如此摄人心魂的魅力,她笔下的女性也具有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女性特点。
传统的女性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观念上不是平等的,她们认为人生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嫁给贵族绅士,嫁给月收入上万英镑的名贵。
而小说中伊丽莎白却带有强烈的反抗色彩,她理性直率不羁的性格和传统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文献:[1]江风. 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J]. 渝西学院学报. 2005[2]国屏,于心文.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M]. :百花洲文艺. 1997[3]简?奥斯汀(著),王科(译). 傲慢与偏见[M]. :译文. 1991[4]王雨. 从《傲慢与偏见》谈奥斯汀的婚姻观[J]. 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