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中学生生命意识相当薄弱,生命理念出现畸形,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基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使之显而易见地成为了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整合中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许多文本都蕴涵着作者对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对生命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反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文本,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带来的乐趣,感受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真谛。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相应的文本内容,及中学生的生命状况,对中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在对语文教材进行了简单梳理的同时,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人与人的融洽相处彰显生命的乐趣
首先,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篇章,认识生命带来的乐趣,感受到生命带来的愉悦。这种乐趣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得以体现。每个人的成长总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实现的,交往构成了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交往时总是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烦恼。只有生命个体学会正确看待成长中的迷惘期,在人和人融洽相处过程中,生命的乐趣才能得以体现。而宽容和理解成为与他人友好交往的重要前提。家庭的娇宠使许多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遇事不懂得宽容和理解,不会替别人考虑。对父母和老师缺乏尊重,对朋友缺乏真诚。这些都会影响自身与他人的友好交往,这样,就难以认识生命交往带给我们的乐趣,也不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生命教育关注青少年与他人交往关系的和谐发展,努力使个体生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爱”作为个体生命情感的一部分,是沟通的基础,交往的桥梁。语文课本中大量的描写亲情、友情、师生情的篇目,为青少年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蓝本。魏巍的《我的老师》是师生情感互动的极好范例。文中共讲述了七件小事,在这七件小事中无不洋溢着浓厚的师生情。老师爱学生,学生恋老师。仅从文中两个极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这种浓浓的师生情。“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一个动词“落”就足以老师并不是存心要体罚学生,只是吓唬吓唬他,给他一个提示,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正因为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知道蔡老师是温柔善良的,才会和老师开玩笑。在暑假里,学生梦里都是蔡老师。对于贪玩的孩子而言,暑假都是很短暂的,而作者却深感漫长。特别是蔡老师对于他“接近文学和热爱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友好交往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尊重他人,要怀着一颗“爱”心。对父母,是孝敬;对老师,是尊敬;对朋友,是真诚。甚至能够把“爱”延伸到陌生人身上。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致每一个生命个体。这样,就会获得心情的愉悦。即使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也会感到自己的身后,有许多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精神上就有了寄托。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显生命的美好
其次,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篇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的生命价值之源。“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徜徉于优美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偶尔的不顺也会烟消云散。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生命个体受到良好的熏陶,热爱自然的感情会油然而生,自觉养成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有生命,一切都有情感。这是童心的保持,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随着自我意识的诞生,初中生开始了自然与自我的探索。罗丹认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提供了一篇又一篇的优美的人与自然的文章。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有意识地提炼文本中洋溢的生命之美。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有许多名家名篇,都渗透着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其实也是对自身生命,对人类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冬天》,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别人对大自然的讴歌与赞美,自身的美好情感也会因此被激发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细致入微地分析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学生也能受到良好的熏陶。于是,很多教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定位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果目标的定位与环保意识结合起来,把生命教育的内涵渗透其中,那么,这样的教学就能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感受生命的美好。
作为祖国的青少年,所担负的责任更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生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生命才会绽放真正的美!才会感受到生命的绚烂与生机!
三、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感悟生命的真谛
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篇章,感悟生命的真谛,明白生命的意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本中能够展现社会某个侧面的篇目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供了参照,也为青少年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蓝本。
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青春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对学生校园生活之外的社会生活给予了揭示,以使青少年更快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文学作品中,学生不仅领略到生命的真、善、美,还会透视人性的假、恶、丑。如果青少年只关注个人的发展,就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个人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而生命的真谛就在于使自己早日适应社会,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锲而不舍地奋斗下去。生命的真谛告诉我们,生命不仅要享受,更要创造;生命不仅要个人发展,还要与社会协调起来。了解这一切,才会更加坦然地面对社会中的阴暗。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社会的丰富多彩。从认知和情感的角度,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
载体,通过生命教育使青少年了解国家的历史,形成对国家、民族、社团的正确认识,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感悟生命的真谛。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长征之歌》这一单元,选取了一系列关于长征为内容的各种题材的文章,真实地展示了长征途中一些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再现了老一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类文章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极好的范例,让学生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形成一定的责任感。在《爱国情怀》单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萧乾的《枣核》可以倾听已届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品味科学家眷念祖国的深情……
实际上,生命的真谛也在于此。作为社会中的人,作为代表祖国希望的下一代,不仅要具备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责任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所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了无痕迹地渗透生命教育有关方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慢慢体味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思考个体与社会及宇宙的关系,生存的短暂性和生命永恒性的关系,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得到升华,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做一名身心健康的新一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