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
校准证书的不确定度和示值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
校准证书的不确定度和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示例文章篇一:《校准证书中的不确定度、示值误差与最大允许误差》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校准证书中的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
你们可能一听就觉得,哎呀,这听起来好复杂啊,好像是大人们才会研究的东西呢。
可我要告诉你们,其实没那么难理解,就像我们玩游戏一样,这里面也有很多好玩的规则呢。
先来说说示值误差吧。
你们看啊,就好比我们用尺子去量东西。
假如我们的尺子上标的是10厘米,可实际上我们量出来的东西可能是9.8厘米或者10.2厘米,这个和尺子标出来的数值不一样的地方,就有点像示值误差啦。
在那些很精确的仪器上,示值误差可重要了呢。
就像我们在学校做实验的时候,要是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很大,那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可能就不对了。
这就好比我们在搭积木,如果第一块积木就放歪了一点点,那搭到后面,整个建筑可能就歪得不成样子了。
那不确定度又是啥呢?这就更有趣了。
还是拿尺子量东西来说吧。
我们每次量的时候,可能手会抖一下,或者我们看尺子刻度的时候角度有点不一样,这些都会让我们量出来的结果不太一样。
这个结果的波动范围,就像是不确定度。
比如说,我们量了好多次,每次得到的结果都在9.9厘米到10.1厘米之间,那这个0.2厘米的波动范围就是不确定度。
它就像一个小范围的迷雾,告诉我们真正的值可能就在这个迷雾里面的某个地方。
不确定度可不能小看哦。
它就像我们去寻宝的时候,宝藏可能在的一个大致区域。
要是不确定度很大,那就说明我们对这个测量结果不是很有把握,就像在大雾天里找东西,我们只能知道大概在哪个方向,但是具体位置就很难确定了。
再来说最大允许误差。
这就像是给仪器或者测量定了一个规矩。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老师会规定我们作业的字数范围一样。
仪器测量出来的值的误差啊,不能超过这个最大允许误差。
比如说一个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是0.5厘米,那它测量出来的结果和真实值的差距就不能超过0.5厘米。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对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以及所开展的检定/校准项目的准确度指标,要求填写“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JJF1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要求填写检定/校准“准确度等级或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校准项目则是填写“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以上几种表述方式,表面看来仅仅在文字上有所区别,而实际,在对不确定度如何表达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误区。
例如,JJF1033—2001对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不确定度的解释是“已知测量仪器或量具的示值误差,并且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时,填写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另JJF1033—2001对所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不确定度的解释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被测对象所给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其中不应包括由被测对象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见JJF1033—2001国家统一宣贯教材《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
对仪器的不确定度,在同一规范中,已有不同的理解,在其它规范中的含义也各有区别,还有不少专家提出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仪器的特性,根本就是不合适。
为了对表述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标有统一和清晰的理解,对仪器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准确度等级是用符号表示的准确度档次测量仪器准确度是定性概念。
这个问题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BIPM、ISO等7个国际计量组织1993年颁布的《国际基本和通用计量名词术语》(VIM)、ISO等7个国际组织于1993年正式颁布《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已有明确的解释。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也已将JJF1033—1992中对计量标准准确度赋予一个定量计算公式的规定作出修订,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取代。
对最大允许误差及不确定度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建议
对最大允许误差及不确定度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建议
最大允许误差(MaximumAllowableError)和不确定度(Uncertainty)是实验测试中常见的概念。
它们在科学实验和技术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确定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
本文旨在介绍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概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以改善系统性能的建议。
首先,本文介绍了最大允许误差的概念。
最大允许误差是指实验测量可接受的最大误差。
它是指测量过程中允许的最大误差,表示测量精度的上限。
最大允许误差是由实验系统本身的性能参数决定的,因此,要想改善测量精度,必须改进实验系统的性能参数,以减少最大允许误差。
其次,本文介绍了不确定度的概念。
不确定度是指实验测量结果的不可预测性,表示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
不确定度可以以数值来表示,并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有不同的衡量方法,比如标准偏差、样本偏差等。
实验测量精度会随着不确定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要想提高测量精度,就必须降低不确定度。
最后,本文提出了改善实验测量系统性能的建议。
首先,在测量前应进行标准校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应加强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出现测量错误。
最后,可以通过使用自动测量系统,来提高测量效率,减少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总之,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是实验测量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科学实验和技术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想改善实验测量系统的
性能,应首先改善实验系统的性能参数,以减少最大允许误差;其次,可以降低不确定度;最后,要注重仪器的校准工作,加强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并尽可能使用自动测量系统。
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
浅论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摘要本文从概念、逻辑和形式上对测量仪器的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
旨在引起重视、深入探讨、充分理解、促进共识。
关键词测量仪器;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中图分类号p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58-020 引言在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中,数据处理是一个关键步骤。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精度、实验条件局限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总是与实际待测量有一定差异,即存在测量误差。
因此作为一个测量结果,不但应提供测量值的大小和单位,还应对测量值本身的可靠程度作出判断,不说明可靠程度的测量值没有实际意义。
人们在使用误差理论的过程中,又发展出了不确定度概念,如何正确理解、合理表述测量仪器的误差与不确定度,是计量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重要议题。
1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概念是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又称为计量器具)。
其特点是:1)可直接进行测量;2)可以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使用的一种技术工具或装置。
在我国有关计量法律、法规中,测量仪器称为计量器具,既计量器具是测量仪器的同义语。
测量仪器按其结构特点和计量用途可分为测量用的仪器仪表、实物量具、标准物质及测量系统(或装置)。
测量仪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不论是宇宙飞船探月用的信号发生器,还是平常的买米买菜用的电子称,都是测量仪器。
2 测量仪器的误差测量仪器示值误差,通常简称为测量仪器的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的形式表示。
对于给定的测量仪器,由规程、规范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称为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有时也称为测量仪器的允许误差限。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误差是测量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量结果包括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已修正测量结果以及若干次测量的平均值。
校准实验室认可对不确定度的要求
(3 )测量准确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注: 1. 不要用术语“精密度”代替“准确度”。
准确度是定性的概 念,不能量化
2. 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鉴于不可能准确地确定真值的大小,因而
“准确度”这个术语说明的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 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所以,准确度实际上是一个定 性的概念。
已知某仪器的示值误差后,就可对其测量结果 进行修正,示值误差反号就是该仪器的修正值。 修正后结果的不确定度就与修正值本身的不确定 度有关,也就是说,与检定或校准所得到的示值 误差的不确定度有关。
仪器误差与测量误差的区别
仪器误差= 示值-(用测量标准测得的)测量结果 测量误差= 测量结果- 真值
2、最大允许误差
在技术规范、规程中规定的测量仪器允许误 差极限,称为“最大允许误差”或“允许误差 限”,俗称“允差”,简写为MPE或mpe,可 在仪器说明书中查到。
允差是制造厂对某种型号仪器所规定的示值 误差的允许范围,不是某台仪器实际存在的误 差,也不是通过检定或校准得到的,因而不能 作为修正值使用。
MPE通常带有“±” 号。一般可以用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引用误差或他们的组合形式表示。例如, 可以表示为±0.1μV,±1.5μm,±1%, ±1×10-6满度,±(0.l%×读数+0.1ns)等。
(4 )测,与测量
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分散性这一 “参数”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 测量不确定度是标 准不确定度
注:
⑴此参数可以是诸如标准偏差或其倍数,或说
明了包含概率的区间的半宽度。
对于不对称分布的不确 定度,则取其中间值。
⑵ 测量不确定度由多个分量组成。 其中一些分量可用测量列结果的统计分布估算,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容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对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以及所开展的检定/校准项目的准确度指标,要求填写“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JJF1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要求填写检定/校准“准确度等级或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校准项目则是填写“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以上几种表述方式,表面看来仅仅在文字上有所区别,而实际,在对不确定度如何表达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误区。
例如,JJF1033—2001对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不确定度的解释是“已知测量仪器或量具的示值误差,并且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时,填写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另JJF1033—2001对所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不确定度的解释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被测对象所给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其中不应包括由被测对象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见JJF1033—2001国家统一宣贯教材《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
对仪器的不确定度,在同一规范中,已有不同的理解,在其它规范中的含义也各有区别,还有不少专家提出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仪器的特性,根本就是不合适。
为了对表述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标有统一和清晰的理解,对仪器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准确度等级是用符号表示的准确度档次测量仪器准确度是定性概念。
这个问题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BIPM、ISO等7个国际计量组织1993年颁布的《国际基本和通用计量名词术语》(VIM)、ISO等7个国际组织于1993年正式颁布《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已有明确的解释。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也已将JJF1033—1992中对计量标准准确度赋予一个定量计算公式的规定作出修订,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取代。
2020年一级注册计量师《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试题
2020年一级注册计量师《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试题[单选题]1.(江南博哥)下列关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的一般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必须符合《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B.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在其界定范围内按需求力求完整C.必须考虑各项要求的合理性、操作的可行性,实施的经济性D.凡有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发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的应等同采用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详见教材P359检定规程应做到:——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A项);——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在其界定的范围内,按需要力求完整(B 项);一、单项选择题——各项要求科学合理,并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及实施的经济性(C项);——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发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组织(如ISO.IEC等)发布的国际标准。
[单选题]2.输出量Y与输入量X、X的估计值分别为y、x、x,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X/X,X和X的测得值分别为0.80和1.00,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5,经评定得到u(x)=4%,u(x)=3%。
则在忽略高阶项影响的前提下,由不确定度传播率计算得到的输出量Y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
A.0.005B.0.012C.0.04D.0.05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具体代入步骤如下图[单选题]3.输出量Y 与输入量X 、X 的估计值分别为y 、x 、x ,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x-x ,X 和X 的相关系数为1,经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u(x)=1.5,u(x)=3.5。
则输出量Y 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是()。
1212121212A.2.0B.3.0C.3.5D.5.0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当所有输入量都相关,且相关系数为1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y )按下式计算c[单选题]4.实验员小张在重复性条件下测得一组数据(单位:mm):10.080,10.079,10.081,10.092,10.073,10.075。
临床化学检验中精密度、正确度、总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讨论
临床化学检验中精密度、正确度、总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讨论张诗诗;王薇;赵海建;王治国【摘要】在临床化学检验中,精密度和正确度是测量程序两大主要的性能特征,同时也是临床实验室方法确认和性能验证的重要内容.由Westgard提出的传统“总误差(total error,TE)”模型已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应用了几十年,该模型通过线性相加将不精密度和偏移结合在一起.但TE模型无法覆盖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所有因素,TE的表达未分别阐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大小,也无法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因此,另一模型即测量不确定度(measurement uncertainty,MU)模型受到了认可和标准化机构的推荐.MU模型分别评定不精密度和偏移引入的MU,并表达为围绕最佳估计值的区间,在该区间内真值以一定的概率出现.鉴于MU评定的复杂性,开发便捷的软件简化MU的计算,有利于促进临床实验室中MU的使用.【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7(035)009【总页数】3页(P641-643)【关键词】精密度;正确度;不精密度;偏移;总误差;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程序;方法确认;性能验证【作者】张诗诗;王薇;赵海建;王治国【作者单位】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730;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在临床化学检验中,测量程序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质量,并且进一步影响临床决策的制定。
因此,临床实验室在使用任一测量程序前均需要对其进行方法确认和/或性能验证。
2023年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模拟试题12
2022年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模拟试题12姓名年级学号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测量仪器控制的运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型式批准、检定、检验,三项内容缺一不可√B.型式批准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作出的承认测量仪器的型式符合法定要求的决定C.其目的是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特性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法规中规定的要求D.检定是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解析:确定测量仪器的特性,并签发关于其法定地位的官方文件,称为测量仪器控制。
这种控制可包括对测量仪器的型式批准、检定和检验中的一项、两项或三项。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特性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法规中规定的要求。
2.一台(0-150)V的电压表,说明书说明其引用误差限为±2%。
说明该电压表的任意示值的用绝对误差表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____。
A.±3V√B.±2VC.±1.5VD.±0.02V解析:电压表的最大允许误差=±150V x2%=±3V3.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称为()。
A.分辨力B.灵敏度C.稳定性√D.漂移解析:稳定性通常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分辨力是指显示装置中对其最小示值的辨别能力;灵敏度反映测量仪器被测量(输入)变化引起仪器示值(输出)变化的程度;漂移是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4.计量器具检定结论为“不合格”时,应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其内容不包括()。
A.仪器名称和编号B.检定日期C.检定结果D.有效期√解析:其结论为“不合格”或“见检定结果”,只给出检定日期,不给有效期,在检定结果中应指出不合格项。
5.以下数值中三位有效数字的是()。
A.0.0700 √B.5×1000C.235.4D.0.005解析:我们用近似值表示一个量的数值时,通常规定“近似值修约误差限的绝对值不超过末位的单位量值的一半”,则该数值的从其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的全部数字就称为有效数字。
浅谈测量仪器仪表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
浅谈测量仪器仪表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测量不确定度和误差是计量学中研究的基本命题,也是计量测试人员经常运用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直接关系着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传递的准确一致。
然而很多人由于概念不清,很容易将二者混淆或误用,本文结合学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体会,着重谈谈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首先要明确的是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二者之间概念上的差异。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量值范围的评定。
它按某一置信概率给出真值可能落入的区间。
它可以是标准差或其倍数,或是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
它不是具体的真误差,它只是以参数形式定量表示了无法修正的那部分误差范围。
它来源于偶然效应和系统效应的不完善修正,是用于表征合理赋予的被测量值的分散性参数。
不确定度按其获得方法分为A、B两类评定分量。
A类评定分量是通过观测列统计分析作出的不确定度评定,B类评定分量是依据经验或其他信息进行估计,并假定存在近似的“标准偏差”所表征的不确定度分量。
误差多数情况下是指测量误差,它的传统定义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通常可分为两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它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但由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真值是不知道的,所以真误差也无法准确知道。
我们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寻求最佳的真值近似值,并称之为约定真值。
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区别:一.评定目的的区别:测量不确定度为的是表明被测量值的分散性;测量误差为的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
二.评定结果的区别:测量不确定度是无符号的参数,用标准差或标准差的倍数或置信区间的半宽表示,由人们根据实验、资料、经验等信息进行评定,可以通过A,B两类评定方法定量确定;测量误差为有正号或负号的量值,其值为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由于真值未知,往往不能准确得到,当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时,只可得到其估计值。
三.影响因素的区别:测量不确定度由人们经过分析和评定得到,因而与人们对被测量、影响量及测量过程的认识有关;测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以人的认识程度而改变;因此,在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对不确定度的评定加以验证。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等级在《VIM》及《JJF》中,准确度等级(accuracy class)指测量仪器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等(order)与级(class)在计量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计量技术规范JJG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思考题2.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2.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2.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标准偏差。
2.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2.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甲: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计算略)2.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每次取样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0.042%,0.041%乙:0.04199%,0.04201%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
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和准确度等级辨析
技术交流202 2015年9月下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和准确度等级辨析李子阳河北省石家庄市93469部队,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要: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和准确度等级是检验测量中的常用的四个概念,然而,目前很多工作者还是对这四个概念的定义、内涵及使用存在着许多分歧。
本文以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文件为依据,对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和准确度等级这四个概念的含义和联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使用这些概念时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中图分类号:T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388(2015)09-0202-01在计量的日常工作中,或是在产品的使用说明中,我们都会经常使用到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和准确度等级这四个概念,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GJB2715-96《国防计量通用术语》也都对这四个概念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和说明,然而,目前很多工作者还是对这四个概念的定义、内涵及使用存在着许多分歧,一词多义、混淆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计量的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的基本特点不符,也不利于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文以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文件为依据,对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和准确度等级这四个概念的定义和应用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使用这些概念时须注意的问题,以期广大工作者对这四个概念有一个统一、清晰的理解。
1 准确度准确度(英文accuracy ,常见于仪表仪器使用说明书中)有两个应用内涵:一用于说明测量结果,是测量准确度的简称,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二用于说明测量仪器,是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的简称,为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的能力。
不管是要表达的那一种含义,准确度均为一个定性的概念而非定量的,因为真值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就不可能准确定量地确定准确度的值。
因此,在计量工作中,我们可以定性地说“这台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很高”或者“测量准确度应该满足使用要求”等,而不应该说“这台仪器的准确度为±1%”或“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为1%”,要定量说明测量结果时应使用测量不确定度指标。
[连载]测量仪器示值误差不确定度与最大允许误差
[连载]测量仪器示值误差不确定度与最大允许误差1.测量仪器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示值误差可简称为测量仪器的误差,按技术规范JJF1001-1998定义为: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
就实物量具(例如:砝码、量块、量瓶)而言,示值就是它所标出的值,即标称值)。
从这一定义,结合到测量误差的定义,那么,示值误差∆等于测量仪器的示值x减对应的输入量之值xs(或约定真值)∆=x-x s和测量误差一样,∆恒具有一个符号,非正即负,而不可能是个误差限,具有正负号(±)。
在JJF1094中,x s被说明为测量标准复现的量值,即约定真值。
对于测量仪器而言,相当多的测量仪器只用相对示值误差δ作为其特性参数并定义δ=∆/x s近似值为δ≈∆/x也还有些测量仪器用引用误差γ作为其特性参数,定义为γ=∆/x N式中:x N——引用值,也称为特定值,可以是测量仪器的量程或标称范围的上限。
按以上定义,δ与γ的符号与∆一致。
例如:用高频电压标准装置检定一台高频电压表,设测量结果得到被检高频电压表在1V时的示值误差∆=-0.008V,设该表标称范围的上限为10V,则δ=∆/x=-8mV/1V=-8×10-3或-0.8%γ=∆/x N=-8mV/10V=-8×10-4或-0.08%如果∆的标准不确定度u(∆)=0.8mV(主要来源于高频电压标准装置校准值的不确定度与被检高频电压表的重复性标准偏差两者的合成)。
则∆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不接近零并取绝对值)u rel(∆)=u(∆)/∆=0.8mV/8mV=0.1或10%这时,相对示值误差δ的标准不确定度u(δ)=u(∆)/x=0.8mV/1V=8×10-4相对示值误差δ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 rel(δ)=u(δ)/δ=8×10-4/(-8×10-3)=1×10-1(不确定度只取正值)由此,可以看出u rel(∆)=u rel(δ)这是因为:u rel(δ)=u(δ)/δ=[u(∆)/x]/[∆/x]=u(∆)/∆=u rel(∆)但是:u rel(∆)≠u(δ)即示值误差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不等于相对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
一、思考题1.如何发现存在系统误差?答:(1)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
一、思考题1.如何发现存在系统误差?答:(1)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个被测量,从所得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差可以发现并得到恒定的系统误差的估计值。
(2)在测量条件改变时,例如随时间、温度、频率等条件改变时,测量结果按某一确定的规律变化,可能是线性地或非线性地增长或减少,就可以发现测量结果中存在可变的系统误差。
2.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哪些?答:(1)采用修正值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一切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
(3)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使系统误差抵消而不致带入测量结果中3.举例说明几种消除恒定系统误差的方法。
答:①异号法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例如测量方向、电压极性等,使两种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中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以消除系统误差。
【案例】带有螺杆式读数装置的测量仪存在空行程,即螺旋旋转时,刻度变化而量杆不动,引起测量的系统误差。
为消除这一系统误差,可从两个方向对线,第一次顺时针旋转对准刻度读数为d,设不含系统误差的值为α,空行程引起的恒定系统误差为ε,则d=α+ε;第二次逆时针旋转对准刻度读数为d’,此时空行程引起的恒定系统误差为-ε,即d’=α-ε。
于是取平均值就可以得到消除了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α=(d+d’)/2。
②交换法将测量中的某些条件适当交换,例如被测物的位置相互交换,设法使两次测量中的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作用相反,从而抵消了系统误差。
例如:用等臂天平称重,第一次在右边秤盘中放置被测物X,在左边秤盘中放置砝码P,使天平平衡,这时被测物的质量为X=Pl1/l2,当两臂相等(l1= l2)时X=P,如果两臂存在微小的差异(l1≠l2),而仍以X=P为测量结果,就会使测量结果中存在系统误差。
为了抵消这一系统误差,可以将被测物与砝码互换位置,此时天平不会平衡,改变砝码质量到P’时天平平衡,则这时被测物的质量为X=P' l2/l1。
所以可以用位置交换前后的两次测得值的几何平均值得到消除了系统误差的测量结果X'=PP③替代法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用某一已知量值的标准器替代被测件再作测量,使指示仪器的指示不变或指零,这时被测量等于已知的标准量,达到消除系统误差的目的。
测量仪器示值误差不确定度与最大允许误差
、。 、
下 但 是 对 于 卫少
的则 不 可 能 通 过
,
全
。
、
可 以是
与 之乘积得 出
乃 饭 打
,
旧
夕艺 因 为 月子
上 式 中 矶 是 指 示 值 误 差 △的 扩 展 不 确定度
。
但也适 用 于 包含 因子
二
的
哪
,
二
全丝塑翌 旦
冈
、
,
扩 展 不 确 定度
,
技术 规 范 在 给 出 上 述
,
式子 时 明确 被 评定测 量 仪器 示 值误
第
页
“
如果相关系数 的
。
中所 述 取 位 或 取 位 以 至 取 位 看下 表
,
合 成 后 的不 确 定 度有 怎 样
、
绝 对 值 接 近 时 则 相 关 系数 应 给 出 三 位 数 字
义 不 大 讨论 如 下
,
,
”
笔者认为意
的 不 同 呢 笔 者 对 各 种 情 况 分 别 进 行 了 试 验 计算 和 比 较 参
二
二
,
。
在 不 确 定 度 的评 定 过 程 中
,
只有 在 合 成标 准 不 确 定度
。
二
二
时 才 考 虑 各输 人 量 估 计 值 之 间是 否 相 关 不 确 定度 达式则为
“
。
,
对 于 独立 或 不 相
关 情 况 下 的合成 采 用 不 确 定 度 传播 律 公 式 来 计 算 合 成 标 准
一
,
。
转换 系 数
二
八 丁二
。
即可
。
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一.测量不确定度1.什么是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对任何测量的结果存有怀疑。
你也许认为制作良好的尺子、钟表或温度计应该是可靠的,并应给出正确答案。
但对每一次测量,即使是最仔细的,总会有怀疑的余量。
在日常说话中这可以表述为“出入”,例如一根绳子可能2米长,有1厘米“出入”。
2.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由于对任何测量总是存在怀疑的余量,所以我们需要回答“余量有多大?”和“怀疑有多差?”,这样,为了给不确定度定量实际上需要有两个数。
一个是该余量(或称区间)的宽度;另一个是置信概率,说明我们”对“真值”在该余量范围内有多大把握。
例如:我们可以说某棍子的长度测定为20厘米,加或减1厘米,有95%置信概率。
这结果可写成20cm±1cm,置信概率95%这个表述是说我们对棍子长度在19厘米到21厘米之间有95%的把握。
3.误差与不确定度●误差:某待测物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
●不确定度:定量表示对测量结果的怀疑程度。
无论何时我们都可能试图去修正任何已知的误差,例如:通过校准证书得到的修正值,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其值的任何误差都是不确定度的来源。
首先应明确,测量不确定度是经典的误差理论发展和完善的产物。
不确定度从1963年NBS的埃森哈特提出采用“不确定度”的建议到1993年由ISO、IEC、OIML、BIPM等七个权威国际组织正式颁布《测量不确定度导则》,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表示方法作出明确规定,历时30年。
由于它比经典的误差表示方法更为科学实用,世界各国的计量测试界已经广泛使用。
传统的误差评定,在实践中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遇到了概念上的麻烦,二是不同领域不同个人对误差处理方法各有不同的见解,以至造成方法不统一,进而使测量结果缺乏可比性。
具体地说:①误差的定义是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应该是一个确定值。
但由于真值只能不断接近而永远无法得到。
因此,误差值也无法准确得到。
果然,在实用中可以用约定真值,但约定真值仍是具有不确定度的值。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一般检测机构)教材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一、测量误差 (一)测量和误差 1、测量的概念测量是指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任何测量结果都含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过程之中。
测量按获得测量值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按测量条件的异同,测量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等精度测量也叫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重复性测量条件为① 相同的测量程序; ② 相同的观测者;③ 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④ 相同的地点;⑤ 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2、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常用的误差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1)绝对误差绝对误差,即测量误差的定义0x x a i -=∆=∆ (2-3-1)式中:a ∆——绝对误差;∆——测量误差x i ——测量结果或测得值; x 0——被测量的真值。
(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即测量误差(绝对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由于真值通常是未知的,所以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当误差较小时,约定真值可用测得值代替,并用百分数表示ix ax a x a r ∆≈'∆=∆=∆00(100%) (2-3-2) 式中:r ∆——相对误差;x 0′——约定真值;a ∆、x i 、x 0——同式(2-3-1) (3)引用误差引用误差即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该特定值一般称为引用值,可以是测量仪器的量程或标称范围的上限。
引用误差可用百分数表示为%x xr mn 100⨯∆=(2-3-3) 式中:r n ——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x ∆——测量仪器的绝对误差,常用示值误差表示; x m ——测量仪器的量程或标称范围的上限。
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就是根据它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来划分的。
0.1级表,表示该仪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限为0.1%。
以r nm 表示之%x x r mmm n 100⨯∆=(2-3-4)式中:r nm ——最大引用误差;m x ∆——仪器标称范围内出现的最大示值误差;x m ——同式(2-3-3)。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xx国家计量测试中心xx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对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以及所开展的检定/校准项目的准确度指标,要求填写“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JJF1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要求填写检定/校准“准确度等级或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校准项目则是填写“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这几种表述方式,表面看来仅仅在文字上有所区别,而实际上在对不确定度如何表达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误区。
例如,JJF1033-2001对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不确定度的解释是“已知测量仪器或量具的示值误差,并且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时,填写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另JJF1033-2001对所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不确定度的解释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被测对象所给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其中不应包括由被测对象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见JJF1033-2001国家统一宣贯教材《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
对仪器的不确定度,在同一规范中,已有不同的理解,在其它规范中的含义也各有区别。
还有不少专家提出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仪器的特性,根本就是不合适。
为了对表述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标有统一和清晰的理解,对仪器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准确度等级是用符号表示的准确度档次测量仪器准确度是定性概念。
这个问题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BIPM、ISO等七个国际计量组织1993年颁布的《国际基本和通用计量名词术语》(VIM)、ISO等7个国际组织于1993年正式颁布《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已有明确的解释。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也已将JJF1033-1992中对计量标准准确度赋予一个定量计算公式的规定作出修订,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取代。
认识仪器计量校准过程中的几种不确定度
认识仪器计量校准过程中的几种不确定度JJFl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用于评价测量的水平和质量。
不确定度越小,则测量结果的可疑程度越小,可信程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高,水平越高,其使用价值越高,反之亦然。
其意义在于:在不确定度评估过程中,要对整个实验的所有步骤进行讨论,找出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计算,由数据可以清晰得出不确定度分量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通过分析不确定度,把测量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保证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有把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在不同的场合,不确定度的来源、评定方法及其使用也是不同的,笔者通过从事多年的计量工作,根据不确定度在计量工作中具体的使用,将不确定度大致按以下三个用途进行划分:(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栏中的不确定度;(2)CNAS—CL07:201l《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中的“校准和测量能力”(简称CMC);(3)出具仪器校准证书中给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目前,很多计量工作者将上述3类不确定度混为一谈,将其中一个代替另外两个使用。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3者概念区别及特点进行深入探讨,以确保正确合理的使用不确定度。
l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栏中的不确定度JJFl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明确指出“本栏中的不确定度,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被测对象时,该计量标准在测量结果中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其中不应包括由被测对象、测量方法以及环境条件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计量标准是指计量标准装置,即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如果有)的组合。
若这里填写不确定度又分几种情况:(1)计量标准由单台仪表或量具组成且在使用时加修正值使用的,则填写该修正值的不确定度;(2)计量标准由多台仪表或测量设备组成的一套系统,则原则上可以将计量标准分成计量标准器和比较器两部分。
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关系
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关系在我们做各种测量和计算时,常常会遇到“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这两个词。
它们虽然看似专业,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碰到。
接下来,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来聊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吧!1. 什么是最大允许误差?最大允许误差,顾名思义,就是在测量中可以接受的最大偏差。
比如你在量身的时候,测量尺子可能不会完全精准到毫米,但只要它的误差在某个范围内,我们就能接受。
1.1 实际案例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买了一件衣服,商家说尺寸允许有±1厘米的误差。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衣服长短差别在1厘米之内,那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就是最大允许误差的体现。
1.2 为什么要有最大允许误差?在实际生活中,完美的测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设定一个最大允许误差,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必对小的误差过于紧张。
这样既能保证测量的实际可行性,又能满足使用需求。
2. 什么是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则是对测量结果准确性的一个衡量。
它不仅包括测量工具本身的误差,还包括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可以说,它是对测量结果的一个“警示”,告诉我们结果可能会有多大的波动。
2.1 实际案例比如你用电子称称体重,称的结果是65公斤,但这65公斤有可能是64.5公斤到65.5公斤之间。
这个不确定度就是我们在称体重时需要注意的范围。
2.2 不确定度的来源不确定度不仅来自测量工具的精度,还可能受到环境因素、操作方式等影响。
比如你在高温下测量某个物体的长度,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3. 最大允许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关系虽然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都是测量中需要关注的因素,但它们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3.1 相互联系最大允许误差通常是由产品标准或规范设定的,它是一个固定的值。
而不确定度则是对实际测量结果的波动范围的估计。
因此,不确定度应该小于等于最大允许误差,才算符合标准。
3.2 实际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确保测量的最大允许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还要尽量减小不确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对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以及所开展的检定/校准项目的准确度指标,要求填写“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JJF1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要求填写检定/校准“准确度等级或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校准项目则是填写“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以上几种表述方式,表面看来仅仅在文字上有所区别,而实际,在对不确定度如何表达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误区。
例如,JJF1033—2001对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不确定度的解释是“已知测量仪器或量具的示值误差,并且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时,填写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另JJF1033—2001对所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不确定度的解释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被测对象所给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其中不应包括由被测对象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见JJF1033—2001国家统一宣贯教材《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
对仪器的不确定度,在同一规范中,已有不同的理解,在其它规范中的含义也各有区别,还有不少专家提出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仪器的特性,根本就是不合适。
为了对表述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标有统一和清晰的理解,对仪器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准确度等级是用符号表示的准确度档次
测量仪器准确度是定性概念。
这个问题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BIPM、ISO等7个国际计量组织1993年颁布的《国际基本和通用计量名词术语》(VIM)、ISO等7个国际组织于1993年正式颁布《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已有明确的解释。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也已将JJF1033—1992中对计量标准准确度赋予一个定量计算公式的规定作出修订,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取代。
明确测量仪器准确度是定性概念,以和国际接轨以及和上面规范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VIM 和GUM是以多个国际组织的名义联合颁布,国际上各个组织也在逐渐消除这种不规范的表述。
对于一些不合适的表达,如“二等活塞压力计的准确度为±
0.05%”,只能是对标准、规范等文件的修订逐步改正。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的表达必须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检定系统表、OIML国际建议、标准或其它技术文件。
通常按绝对最大允许误差表示的测量仪器,其级别用大写拉丁数字、罗马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必要时还可以用字母附以阿拉伯数字。
例如:砝码分为E1,E2,F1,F2,M1,M2,M11,M22级。
按引用最大允许误差或相对最大允许误差表示的测量仪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而且常用百分数表示而略去百分符号。
例如:弹簧式精密压力表,分为0.05级,0.1级,0.16级,0.25级,0.4级,0.6级。
按等划分的测量仪器,用中文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二等活塞压力计,3等量块。
但遗憾的是,受习惯的影响,目前还是有一些人认为准确度等级既然包含数量,作为定量表示未尝不可。
诚然,对于某些以引用最大允许误差或相对最大允许误差表示的测量仪器,准确度等级与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有比较直接的对应关系,如0.25级、0.4级弹簧式精密压力表的最大允许误差分别为测量上限的±0.25%和±0.4%,1级材料试验机在测量范围内(量程20%~100%)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0%。
所以有人以偏概全,以为都是这种情况,以此出现了诸如“上级标准的准确度为被检仪器准确度1/3”的错误表达。
这种观点显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比如对于F1级砝码,说其准确度的1/3,会令人不知所云。
以数字表达的准确度等级和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也不一定直接对应,如一级照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4%,二级照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8%。
等同国际标准ISO376:1999的国家标准GB/T 13634:2000《试验机检测用测力仪的校准》,把适合于检定1级材料试验机的标准测力仪定义为1级测力仪,这种测力仪的各项技术指标略高于现行的JJG144—1992标准测力仪检定规程中0.3级测力仪。
由此看出,准确度等级只是一个档次的符号,不能作为一个量。
顺便说明,不能用精度或精密度代替准确度,精度只表示随机效应的影响,与之对应的另一个名词是正确度,表示系统效应的影响,只有准确度才包含了随机效应和系统效应。
二、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是准确度的量化
我们回头再看看准确度等别和级别的概念。
等是指计量器具、特别是标准计量器具的实际值的扩展不确定度档次,以等划分的仪器使用实际值或依据检定/校准结果对示值修正使用;级则是指计量器具示值允许误差大小的档次,以级划分的仪器直接使用示值,不需要修正。
当测量仪器没有划分准确度等别,或者考虑给准确度等别予以量化时,直接给出实际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即上级对其检定/校准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当测量仪器没有划分准确度级别,或者考虑给准确度级别予以量化时,直接给出其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这才是所谓的“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
有些测量仪器只能按等划分,例如活塞式压力计、标准硬度块;有些测量仪器只能按级划分,例如经纬仪、百分表;有些计量器具既按等划分,又按级划分,例如量块、标准电池。
对应到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的意义为,以等使用的测量仪器可以用准确度等别表示,也可以用实际值或修正值的不确定度表示;以级使用的测量仪器可以用准确度级别表示,也可以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还可以给出评定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这时,测量不确定度对仪器的使用者并没有直接的意义,只是用于表示对检定/校准仪器实验室的能力和对被检定/校准仪器符合最大允许误差要求进行判定的合理性。
所以填写测量仪器“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存在不同的选择,可填写其中的一项、两项或三项。
1.在存在准确度等级的前提下,只填写准确度等级是最简单明了。
对于多参数和分部检定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声级计,填写准确度等级是最合适的。
这类仪器使用时,必须从计量检定规程等技术文件中找出该准确度等级所对应的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
2.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时,对于用相对误差或引用误差表示的仪器,其整个量程最大允许误差一般是相同的;而对于用绝对误差表示的仪器,其整个量程最大允许误差是不同的,这样,只能给出仪器测量上下限对应的允许误差。
这类仪器使用时,由于不进行修正,仪器带来的不确定度主要是仪器的示值误差引起的。
所以最大允许误差对应于仪器的使用的准确度,通常可以假设仪器的示值误差在最
大允许误差范围内均匀分布对仪器带来的不确定度进行计算。
3.对于使用实际值或者依据示值误差对指示值进行修正的仪器,必须填写实际值不确定度。
这类仪器由于修正使用,仪器带来的不确定度主要是对该仪器进行检定/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
所以不确定度这个参数对仪器使用的准确度影响是最直接的。
对于校准实验室所开展的项目,因为校准不一定作出符合性判断,这时测量不确定度成为衡量和比较实验室能力的惟一指标。
填写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的校准测量能力,是有必要的,但校准测量能力并不是简单的不包括由被测对象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的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针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对其简单粗暴的肢解,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际都是行不通的。
如GUM中关于比较法校准量块的最典型例子,其中一个分量是以量块长度乘以被校量块与参考温度偏差值为灵敏系数,再乘以被校量块与标准量块间热膨胀系数差的标准不确定度;另一个分量是以量块长度乘以标准量块的热膨胀系数为灵敏系数,乘以被校量块与标准量块间温度差的标准不确定度。
被检定/校准对象和各个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的关系是剪不断的,被检定/校准对象对于不确定度的计算不能排除在外,只是可以计算被测对象处于一个正常而影响最小的状态,这时就是校准测量能力。
对于检定工作,由于依据检定规程开展工作时,测量不确定度必然不超出一个合理的控制范围,填写的测量不确定度是表示可以符合检定系统的要求。
另外,对于比较简单的检定系统,除了基准、标准器具可能只有一个等级,工作器具也可能只存在一个等级,如金属布氏硬度计,是用国家基准(包括国家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检定标准硬度块,再用标准硬度块检定工作硬度计,标准块和工作硬度计分别只有一个等别和级别,由于标准硬度块的测量不确定度和工作硬度计最大允许误差和压头、试验力等有关,只能给出一个范围,表述起来相当复杂和不方便,对这种情况,只要在不会引起混淆,硬度块的准确度等级可用“标准级”表示,硬度计的准确度等级可用“工作级”表示,而不一定要填写硬度块的不确定度以及硬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
由此可以看出,测量仪器不确定度指标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计量标准考核、
机构考核,实验室认可中的涵义应该是统一的,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