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9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9

 总第157期 S HANDONG S OCI A L S CI E NCES General No.157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刘春丹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济南 250023)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近十年来,网络语言的研

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收集整理网络语言,分析其特点、类型、成因,认识其表现形式,提出规范的对

策建议等方面收获较大。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探讨,以便更为有效地指导网民利用网络

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进行网络人际交流,从而提高网民的网络文化意识与素质。

[关键词] 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研究;现状;意义;研究态势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8]09—0155—0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现象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同时,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尤其在网络语言的收集、构成、特点、产生原因及规范等方面探讨颇多。仅以目前查见的资料统计,就有于根元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网络语言概说》等研究专著和词典,以及大量研究论文。本文拟对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作一个综析,以观照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评析其意义,揭示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语言研究缘起及发展

众所周知,网络最早产生于美国。因此,最早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也源自美国。由于当时网络远未普及,最初关注并研究网络语言现象的学者,绝大多数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他们曾对计算机的语言交际功能进行过研究。虽然他们对网络语言现象的探讨与分析还不具备语言学家的专业眼光,但他们开创性的研究为后来的网络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语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不仅语言学界关注网络语言,其他领域的学者也纷纷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将新的研究方法与新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研究这种新兴的语言现象。

国内在研究网络语言方面具有开拓意义的代表文章有周保国的《有趣的Cyber s peech新词汇》、徐仲翰的《信息时代最活跃的英语前缀“cyber-”》、刘凯芳的《关于当代英语中以-friendly构成的复合形容词》、金筑云的《从“信息高速公路”这一词语谈起》、康言午的《电脑专家为什么惊呼象形文字卷土又重来》等,这些文章紧跟时代发展,关注网络时尚,并注意从网络文化的实践中收集鲜活的语言材料,从语言学的角度透视网络文化,开国内网络语言研究之先河。此外,国内还有文章从语法学、修辞学、语境学、语体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等角度研究网络语言现象。

二、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说,一般是指“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主要用于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虚拟聊天室等”。①网络语言不是一种新兴语言,而是网络技术环境下传统语言的一种变体,是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近十年来,人们对网络语言现象已经由漠视到关注,由陌生到熟悉,由简单的斥之为“语言垃圾”到理解、宽容,到理性地对其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可以将我国近十年来网络语言研究的状况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成绩显著。为了了解网络交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对传统语言的影响,更好地、深入地理解网络文化的本质,研究者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科学、认真、严谨的态度研究网络交际中的种种语言现象,对于新兴的网络语言进行着创造性的探索和建设性的研究”。②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关于网络语言的专著、词典有近10种,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人们进行网络交际,了解网络文化和阅读已经出版的纸质网络文章,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辞书类如于根元的《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和《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刘海燕的《网络语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李康、张阳的《网络流行风———网上聊天词语妙

551

①收稿日期:2008-06-20

作者简介:刘春丹,山东莱阳人,山东交通学院副教授。

①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

②马静:《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周宛润的《网络时代的48个关键词》(三联书店2000年),易文安的《网络时尚词典》(海南出版社2000年10月)和《实用网络用语》(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成蕾的《网络流行语》(学林出版社2004年),还有网友编辑的网络专用词典《金山鸟语通》(2003年6月)等。其中,于根元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由语言学界参编的第一本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共收录1300多条词语,内容颇为丰富,释义简明通俗,工具性强,便于网民上网和普通读者阅读网文查阅。而易文安编著的《网络时尚词典》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网络语言词典,它分为网络时代的暗语、俗语、专业术语、机构与公司、数字语言等几大类。这两部词典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辞书出版的一项空白,也标志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和研究对象已经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它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这些专著、词典的出版和大量研究论文的发表,对促进网络语言的研究和提高网民的网络文化意识与素质,更好地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为工作、学习、生活服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研究群体多样。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网络的普及,催生出一种新的人际交流形式,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还吸引了一大批研究者纷纷投入网络语言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对网络语言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理解。一方面,网络语言如同一个没有学科界限的学术论坛,不同的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角度阐述对网络语言的见解与观点。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视野和研究手段,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背景,分析和解决各自研究领域中同网络文化相关的问题。这种学术上的自由和研究方法上的兼容并包,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学术背景和学术传统的研究者。他们之中既有作为“正规军”的语言学专家———是以后网络语言研究的中流砥柱,又有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如计算机专家、网络专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学家等;既有教师、研究生、传媒工作者,又有数量众多的网络爱好者。网络语言研究群体的多样性,为多角度、全方位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研究内容驳杂。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从最初对网络语言的概念解释,收集整理网络词语,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和探讨其特点、成因等,到后来不仅从语言学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体、语境、语义、语用等角度进行研究,还从符号学、社会语言学、文化学等跨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内容呈现为一种无所不涉的驳杂性特征。

关于网络语言研究的内容,吴传飞教授曾概括为四方面:一是收集整理了中国网络用语,出版了3本网络语言词典;二是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探讨和网络语言的构成;三是关于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分析;四是对待网络语言的九种态度。笔者认为,近十年来对网络语言研究的内容范围远不止这些。据笔者查见,除上述四方面,其研究范围和内容还有: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历来是研究中最有争议的一个话题。研究者见仁见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论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规范》一文指出:“既要容纳其变异,注重其发展,又要进行规范,积极引导,”并提出了规范网络语言的四条措施①。《网络语言的发展与规范》认为“网络语言的规范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应有一定前瞻性,适度超前”,并且要“相信语言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②。《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研究》认为“网络语言影响了对民族语言纯洁性的继承,而且助长了年轻人浮躁的风气”。主张“推行媒介素质教育,提高网民尤其是学生的素质和水准,使他们能够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传媒的内容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③。《网络语言规范与建设构想》认为:对待网络语言,应当持一种开放的和建设性的态度。既要相信汉语自身有能力去粗取精地改造和吸收网络语言,又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网络语言实行必要的干预④。《网络语言研究》则认为:目前没有必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并分析了四方面的理由。同时,还提出了在网络语言使用中应着重注意的四个问题⑤。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曾于2001年专门召集《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专题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专家的共识是:对网络语言应采取宽容理解、积极引导的态度,对其进行了解、记录、研究。不能用一般词语规范的特点来要求新词语。对待新词语要宽容,要有“词语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于根元教授认为:“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语言在发展,语言也需要规范,但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规范。”他强调“语言是用来交际用的,规范不能限制交际。语言的多样化也是生活的需要。‘网语’是鲜活的时代语言”。认为对于网语的规范要尊重约定俗成,因为约定俗成是无法代替的客观规律,可以体现语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网络语言的特征分析。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无论是形式还是读音,与传统语言都有着较大差别。有关网络语言的特征,也是研究者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各家通过考察网络语言现象,结合具体的网络语言材料,分析概括了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信息时代的言说方式》一文将网络语言的特征归纳为“个性化、主观化、形象化、符号化、数字化和字母化”六个方面;《中国网络语言初探》将其归纳为“依存性、多元性和直观性”;谢芷欣在《网络语言的风格特征》中对网络语言的特征归结为“简约、具象性、新奇有趣、随意性、幽默诙谐”;陈光明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未来展望》指出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口语

651①

沈晓静:《论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规范》,《成都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李剑冲:《网络语言的发展与规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沈艺虹:《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江南、庄园:《网络语言规范与建设构想》,《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刘彦超、宁方民:《网络语言研究》,《武警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