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统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节水节地,降低能耗,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1.0.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根据流域水利规划和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察、观测和实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1.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等级划分2.0.1蓄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总蓄水容积的大小,按表 2.0.1确定。

表2.0.1 蓄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总蓄水容量(108m3)>10 10~1 1~0.1 0.1~0.01 <0.01 2.0.2引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引水流量的大小,按表 2.0.2确定。

表2.0.2 引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引水流量(m3/s)>200 200~50 50~10 10~2 <22.0.3 提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单站装机流量或单站装机功率的大小,按表2.0.3确定。

当提水枢纽工程按单站装机流量和单机装机功率分属两个不同工程等别时,应按其中较高的等别确定。

2.0.4 蓄水、引水和提水枢纽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级别,应根据所属枢纽工程的等别与建筑物重要性,按表 2.0.4确定。

表2.0.3 提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ⅠⅡⅢⅣⅤ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单站装机流量(m3/s)>200 200~50 50~10 10~2 <2单站装机功率(MW)30 30~10 10~1 1~0.1 <0.1 注:“装机”系指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全部机组。

农田灌溉规范

农田灌溉规范

农田灌溉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农田灌溉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合理的农田灌溉规范能够提高农田有效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保护水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灌溉设计、水源管理、水量控制、施肥技术等方面,探讨农田灌溉规范。

一、灌溉设计农田灌溉设计是农田灌溉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农田水分供应的效果。

在灌溉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1 土壤特性分析在农田灌溉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全面的特性分析,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蓄水能力等。

通过了解土壤特性,可以更好地确定灌溉的方式、灌溉周期和灌溉水量。

1.2 灌水系统设计灌水系统设计包括灌溉设备的选择和灌溉布局。

在选择灌溉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灌溉效率、耐用性和能耗。

而在灌溉布局时,应根据地形地势、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等因素,合理布置灌溉水源和管道。

1.3 灌水管理规划良好的灌水管理规划可以提高灌溉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灌水管理规划中,应制定灌水时机、灌水量和灌水周期等,避免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

二、水源管理合理管理水源是农田灌溉的前提条件,确保有足够的水量供应给农作物。

以下是水源管理的一些建议:2.1 水资源调配在农田灌溉中,应根据水资源的情况,合理规划农田的面积和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避免过度抢占水资源。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水库、水井等储水设施,调配水资源,满足农业用水需求。

2.2 河湖水的利用对于位于河湖附近的农田,可以通过引水渠道将河湖水引入到农田进行灌溉。

在利用河湖水灌溉时,需要注意对河湖水进行净化处理,以防止水质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2.3 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是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

可以设置集雨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农田灌溉。

同时,还可以根据降雨情况,合理安排农田的灌溉时间,避免重复浇水。

三、水量控制合理控制灌溉水量是保证农田灌溉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水量控制的方法:3.1 灌溉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和生长阶段,根据其需水量量身定制灌溉方案。

灌渠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规范

灌渠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规范

灌渠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规范一、灌溉渠道工程设计的依据1、法律、法规和政策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的要求。

设计方案中的各项指标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定。

2、地形地貌和土壤特性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壤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渠道线路和渠道截面的设计参数。

3、水资源供给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供给情况,确定渠道工程的设计水量和设计水位。

4、农田灌溉需求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结合农田灌溉的实际需求,确定灌溉渠道的分布、长度和灌溉流量。

二、灌溉渠道工程设计的内容1、设计依据灌溉渠道工程设计中应当详细说明本次设计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规划要求、工程环境和水资源供给等方面的要求,并说明与其他相关工程设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2、工程地质条件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具体的描述,包括地层构造、岩性、土质、水文地质、地下水位等方面的情况,为工程设计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3、渠道线路设计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确定渠道的线路和长度,包括主渠、支渠和分水渠等方面的设计。

4、渠道截面设计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根据工程的设计水量和设计水位确定渠道的截面参数,包括底宽、水深、边坡、堤防等方面的要求。

5、渠道结构设计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对渠道的各种结构进行设计,包括进水口、闸门、渠道弯头、渠壁、房沟、输水管道等方面的要求。

6、渠道防渗设计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对渠道的防渗措施进行设计,包括渠底和渠壁的防渗处理、防渗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7、渠道排泥设计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对渠道的排泥措施进行设计,包括排砂设施、排泥渠、清淤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8、渠道修建工艺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对渠道的修建工艺进行设计,包括开挖、回填、护坡、浇筑、开挖机具、运输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9、渠道工程量清单灌溉渠道工程设计应当对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各项工程量进行清单列示,并同时说明各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灌溉设计标准

灌溉设计标准

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标准是指在农田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效益、保护水资源、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供大家参考。

1.设计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在灌溉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从上游到下游逐步设计的原则,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 经济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经济投入与效益的平衡,尽量减少投资和运行成本。

- 安全性原则:要确保农田灌溉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发生泄洪和汛期排涝等问题。

2.设计要求- 灌溉面积:根据农作物类型和用水需求,合理确定灌溉面积。

- 水源规划:选择可持续供水的水源,考虑地下水、河流、蓄水池等供水方式。

- 灌溉方式:根据农作物类型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地面灌溉、滴灌、喷灌等。

- 引水设施:设计合理的引水渠道、泵站和水闸,确保水源能够顺利引入到灌溉区。

- 灌溉网络:设计合理的灌溉网络,保证水能够均匀分配到每个田块,避免水分浪费和灌溉不均匀现象的发生。

- 排水设施:考虑农田在降雨期间的排水需求,设计合理的排水渠道和排水系统。

3.设计参数- 设计年降雨量: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确定设计年降雨量,作为计算灌溉水量的依据。

- 蒸发量:确定当地的蒸发量,用于计算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

- 农作物生长季节: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季节确定每个生长时期的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

- 土壤类型和含水量:确定土壤类型和含水量,作为计算土壤水分平衡和灌溉水量的依据。

4.工程标准- 渠道和管道设计:根据设计流量、渠道和管道长度、材料和坡度等要素,按照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和设计。

- 水泵选型和设置:根据需求流量和扬程,选择合适的水泵,并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安装。

- 水闸设计:设计合理的水闸,用于调节流量和控制水位。

- 灌溉设备选型:根据农田灌溉方式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如喷灌系统、滴灌系统等。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1. 引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灌溉与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满足农田的灌溉和排水需求,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本文档旨在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的各项要求和技术指标,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 设计基本原则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与合理性:设计应基于科学分析和实际情况,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安全性与可靠性:设计应考虑到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工程在各种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

•高效性与节能性:设计应追求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和能源利用,以实现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节能目标。

•环保性与可持续性: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 设计要求3.1 灌溉工程设计要求灌溉工程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设计水量:通过合理的水平面设定和土壤水分需求测定,确定设计水量,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得到满足。

•渠道设计: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情况和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设计渠道的断面和坡度,以达到灌溉水的均匀分配和农田排水的要求。

•农田分区:根据农田的土壤特性、作物需水量和灌溉方式等因素,合理划分灌溉分区,实现不同分区的精细化灌溉。

•灌溉设备:选择适当的灌溉设备,包括喷灌、滴灌和微喷等,以提高灌溉效果和效率。

3.2 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排水工程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设计排水量:根据农田的土壤性质、地形和降雨条件等因素,确定设计排水量,确保农田能够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土壤盐碱化。

•排水管道:合理设计排水管道的位置、断面和坡度,以保证排水管道的通畅和排水效果。

•田间排水沟:根据田地的大小和形状,合理设计田间排水沟的位置和断面,以提高灌渠水的排水效果。

•水泵站与径流调节设施:根据农田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水泵站和径流调节设施,以满足灌溉和排水的要求。

4. 工程施工和运维要求4.1 工程施工要求•施工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材料进行工程施工。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以科学、经济合理、先进适用为原则,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灌溉水量和有效排水,提高农田的产能。

2.设计应根据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状况、降雨均衡和灌溉用水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灌溉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设计标准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设计应根据农田所在地的降雨量、蒸发量、土地类型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并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排水能力。

三、设计内容1.灌溉渠道的设计应根据灌溉用水需求和农田的地形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应注意渠道的坡度、深度、宽度等参数的设计,确保水能顺利流动,并减少水量损失。

2.排水渠道的设计应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和排水需求确定合理的排水闸门数量和位置。

渠道应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有效地排除农田内的积涝水。

3.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渠道的交叉口和汇水口,以确保整个灌溉排水系统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考虑到水质的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源被污染。

4.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灌溉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问题,合理安排渠道的出水口和泵站的位置,方便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设计要求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采用水平灌溉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合理布置渠道的出水口和水源保护措施。

2.设计时要考虑到水文地质情况,避免渠道的泥沙淤积和堵塞,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渠道的通畅性。

3.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降雨量和排水需求,合理确定渠道的容水量和排水能力,防止因洪水导致农田的水浸灾害。

五、设计审查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并取得设计审查合格证明。

2.设计审查时应对灌溉排水渠系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进行详细检查,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六、施工监督1.灌溉排水渠系的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项目区共规划排水沟12条,总长度41.2km ,全部为土渠。

大田南干一分干干渠长13.4km ,设计过水能力达20.0m 3/s , 衬砌到哪一级?
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3(只包括从支渠到田间);
支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90;
斗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90;
田间水利用系数达到0.9(包括农渠);
灌溉保证率提高到50%;
灌、排系统分开布置、灌排相间布置,即沟--路--渠,
渠道比降尽量接近地面坡度,减小挖、填方工程量。

灌区内少量不能自流灌溉的局部高程,可进行土地平整或提水灌溉解决;
地面参考点一般是指最难灌到的地面点(不包括局部高地),根据地形、地面坡 度及供水距离选定。

如沿渠地面坡度比渠道水面比降大,则渠道最近处最难控制;反之,最远处最难控制。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均为抛物线,计算公式见(4.3.1-f ),十三支渠为梯形断面,计算公式见(4.3.1-g ),
Ri AC Q =
(4.3.1-f )
Bh A 32= 611R n C =
)1)2/(2/ln(1)2/(222++++=P B P B P P B B χ χA
R =
Py X 22=
式中 A----为过水断面(m 2)
R----水力半径(m )
x----为湿周 (m )
C----谢才系数
i----渠道底坡
n----渠道糙率
h----渠道水深(m )
B----水面宽度(m )
P 的含义?
灌溉定额186 m 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按0.65计,。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本条文规定了设计标准的内容、规划与设计、布局与构筑物、管渠材料与建筑物、输配水系统及建筑物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加强工程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负责管理。

本规范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2条灌溉与排水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证工程运行正常,充分发挥效益;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盐碱化; 3.做到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4.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相结合。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3条本规范是我国第一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在总结长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已建和拟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作出全面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 1.一般地区的大型灌溉与排水工程,包括:水库灌区、大型水利枢纽灌区、引黄灌区、机电灌区、扬水灌区、井灌区、大型自压喷灌区、果园排水灌溉、污水灌溉、大型泵站、大型渠道等; 2.中型灌区,包括:引黄灌区的输水河道以外的其他灌溉渠道及沿线的渠首、重要取水构筑物、加压泵站、排涝构筑物、控制建筑物、重要的田间工程;引水式灌区的干渠及其附属建筑物;跨流域调水灌溉与排水工程;山丘区的小型引水、蓄水、提水工程;海塘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溉排水泵站改造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加强工程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负责管理。

本规范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规范中所称的灌区是指包括灌溉供水的农业生产地域或工矿企业单位的生产地域。

规范中所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或者它们的授权单位。

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一、前言农田灌溉工程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灌溉系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确保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本规范旨在规范农田灌溉工程设计的各项要求和细节。

二、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原则1. 安全第一: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保障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

2. 高效节水: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消耗为目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3. 合理布局: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结合土地利用状况,合理确定灌溉区划和灌溉设施的布局。

4. 综合利益: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农民收益等综合利益,尽量协调各方面需求。

5. 全过程管理: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建设、运维和管理等全过程,确保工程顺利运行和维护。

三、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要求1. 灌区划分: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和作物需水量,合理划分灌溉区,确保不同作物的灌溉需要得到满足。

2. 水源选择:根据各灌溉区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合理选择水源,并进行水量和水质的测算和评估。

3. 灌溉设施设计:根据灌溉区划分和地形条件,设计合理的灌溉设施,包括渠道、泵站、灌溉管网等,在保证灌水均匀性和水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水资源浪费。

4. 灌溉方法选择:根据作物品种、土壤类型和灌溉设施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包括地面灌溉、滴灌、喷灌等,以提高灌水效果。

5. 控制与调度:设计合理的灌溉水量控制和调度系统,实现灌溉水的定量供给和按需供水,确保作物的需水量得到满足。

6. 排水系统设计:针对灌溉后产生的农田排水和排泄等问题,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保护农田水土资源和环境。

四、农田灌溉工程设计流程1. 项目调研:了解灌溉区土地利用现状、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状况等基本信息,明确项目需求和可行性。

2. 方案设计:制定灌溉区划方案,选择适宜的灌溉设施和灌溉方法,进行灌区布局设计和水量计算。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在水利部工作人员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方面,关注的主要是涉及水利工程中灌溉和排水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本文将从灌溉和排水两方面进行探讨,介绍水利部工作人员在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守的标准和规范。

一、灌溉工程设计标准灌溉工程是指通过供水系统和配水网络,为农田提供水源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灌溉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守以下标准和规定:1. 设计原则:根据农田的土壤、作物需水量、水源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方案。

确保农田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避免浪费和水土流失。

2. 灌溉设施:灌溉渠道、管道、喷头、滴灌装置等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确保水流顺畅、水质清洁,减少水的损耗和污染。

3. 灌水管理:建立科学的水量管理制度,合理确定灌水时间、灌水量和灌水频次。

通过灌水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4. 节水措施:在设计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如滴灌、喷灌等技术,减少水的损失和浪费。

同时,推广合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二、排水工程设计标准排水工程是指通过排水系统和排水设施,将农田或城市地区的降雨水、地下水等排出,以防止水灾和保护土壤质量。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排水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守以下标准和规定:1. 设计原则:根据地形、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单位的流量要求,合理确定排水设计方案。

确保土地排水畅通,降低地下水位,避免土壤退化和水灾发生。

2. 排水设施:排水渠道、管道、泵站、溢流道等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快速排除降雨水和地下水。

3. 排水管理:建立科学的排水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及时排除障碍物和疏通排水渠道。

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转,减少堵塞和泄漏的发生。

4. 水土保持:在排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如设置排水沟、沟道横截面的设计等。

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SL207—98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04-04公布 1998-05-01实施前言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究,积存体会。

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

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赶忙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那么、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章40条和2个附录。

它既反映中国现时期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有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取了我国节水灌溉进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体会。

本规范说明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部科学技术司黑龙江省水利厅1 总那么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进展,制定本规范。

1.0.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治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治理和评判。

灌排渠道设计规范

灌排渠道设计规范

灌排渠道设计规范灌排渠道是农田灌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农田的灌排效果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为了确保灌排渠道的高效运行和农田的科学灌溉,下面将介绍一些灌排渠道设计的规范。

一、灌排渠道的位置选择1.灌排渠道应沿地势走向布置,避免沿坡面铺设,以避免因地势变化引起的水流速度不一致,造成泥沙淤积或冲刷。

2.灌排渠道应尽量避开房屋、道路、林地等建筑物和自然地物,以免水流受阻。

3.灌排渠道应避免通过有限制交通的地方,以便于后期的巡查和维护。

二、灌排渠道的断面设计1.灌排渠道的断面宽度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其底宽应大于或等于1.5米,便于维护和清淤,侧坡坡度应根据土质情况来确定。

2.灌排渠道的深度应根据灌溉需水量和土壤渗透性来确定,以确保所需的水量能够顺利引入田地,同时避免过度渗漏和水质污染。

3.灌排渠道的流速应根据农田的需水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其流速应保持在0.3-0.5m/s之间,以免造成水流冲刷和泥沙淤积。

4.灌排渠道的横断面应保持光滑,以减少水流阻力和能耗。

三、灌排渠道的渠床和坡度设计1.灌排渠道的渠床应使用坚实的材料,如混凝土等,以便于维护和清淤。

渠床的坡度应根据灌溉需水量和土壤渗透性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其坡度应保持在0.1%-0.3%之间,以确保水能够顺利流动。

2.灌排渠道的侧坡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水流速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其坡度应保持在1:1-1.5:1之间,以避免土壤的侧向侵蚀和坡面塌方。

四、灌排渠道的维护与管理1.灌排渠道的定期巡查和维护应成为农田管理的重要任务,及时清理淤泥和杂草,保持渠道的畅通。

2.灌排渠道的水质管理要加强,采取措施防止农药和化肥等农业化学品对水质造成污染。

3.灌排渠道的漏水、渗漏和冲刷等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灌水不受阻碍,保证农田正常灌溉。

总结起来,灌排渠道设计规范主要包括灌排渠道的位置选择、断面设计、渠床和坡度设计以及维护与管理等方面。

灌溉渠道设计规范

灌溉渠道设计规范

灌溉渠道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以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为出发点。

在保障农田灌溉需水的前提下,合理设计灌溉渠道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确保农田均匀灌溉。

渠道设计应能够实现农田均匀灌溉,避免因水量过大或过小而导致的不均匀灌溉现象。

3.控制渠道内积存水量。

避免因积存水量过大造成水质变差和病虫害的滋生。

4.保证渠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渠道设计应保证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能够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

二、设计要求:1.渠道形状设计(1)渠道宽度:根据灌溉水量和种植农作物的需水量确定渠道宽度,确保灌溉水能够顺利流动。

(2)渠底坡度:根据地形、土地坡度和地势状况确定渠底坡度,保证水流的顺畅。

(3)渠道截面形状:根据渠道的目的和使用需求确定截面形状,如V 形、梯形等。

2.渠道结构设计(1)渠道底部:渠底应采用耐磨、防腐、耐久的材料,如混凝土、水泥等。

(2)渠道侧壁: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以防止侧壁坍塌。

(3)渠床防渗:在渠底铺设防渗层,防止土壤中水分流失。

(4)渠道覆盖:渠道应覆盖保护层,以防止渠道丧失水分和生物繁殖。

3.渠道水流控制(1)减少渠道阻力:根据实际情况,对渠道进行适当的清淤和维护,保证水流的顺畅。

(2)设置分水口:根据灌溉需要,设置分水口和相应的流量控制装置,对水流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

(3)设置消能设施:根据渠道的坡度和水流速度,设置消能设施以减低水流冲刷和能量损失。

4.渠道排水设计(1)排水坪与渠道连接:设置合适的排水坪,保证渠道与排水坪的连接牢固和排水通畅。

(2)分洪设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分洪设施,以防止洪水对渠道和农田的破坏。

(3)溢流闸门和排水闸门:根据需要,适时设置溢流闸门和排水闸门,以调节渠道的水位和排水量。

三、渠道维护要求:1.定期清淤和疏通渠道,保证水流的畅通和沙土淤积物的清除。

2.定期检查渠道结构的稳定性,对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3.定期维护渠道覆盖保护层,并及时更换破损部分,以保证渠道的完整性和长期使用。

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

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随着农田灌溉的发展,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成为保障农田灌溉效果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指导文件。

本文将就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要点进行论述,包括灌溉制度、灌溉系统设计、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等方面。

一、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农田灌溉的基础,它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农田的土壤条件、作物需水量和地理情况等因素进行。

灌溉制度的设计要考虑到经济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农田灌溉的效果和效益。

灌溉制度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水源供应:灌溉制度设计应根据灌溉区域的水资源情况,合理规划水源供应方案,包括引水渠道、水库和抽水井等设施。

同时,要考虑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采取合理的水源管理措施。

2. 灌溉面积规划: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作物的需水量,对农田灌溉面积进行规划。

要合理安排各类农田的灌溉面积,确保每个农田得到适量的水资源。

3. 灌溉周期和频率: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阶段对灌溉周期和频率进行合理安排。

灌溉制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持水能力,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灌溉系统设计灌溉系统设计是农田灌溉工程的核心,它涉及到水源供应、输水、灌溉设备和排水等方面。

灌溉系统设计的要点如下:1. 引水工程:根据灌溉面积和水源供应需求设计合理的引水渠道、水库和抽水井等设施,确保灌溉水源的供应可靠性。

2. 输水管道设计:根据灌溉系统的输水需求,设计合理的灌溉管道网络。

要注意控制管道的流量和水压,减小水的泄漏和损失。

3. 灌溉设备选型:根据不同的灌溉方式和作物需水量,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包括喷灌、滴灌和渗灌等。

灌溉设备的选用要考虑水资源利用率、灌溉效果和经济性。

4. 排水设计:灌溉系统设计中要考虑排水的问题,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农田排水通畅。

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农田的土壤和地下水情况,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

三、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农田灌溉工程设计规范中还包括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要求,这是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提高农田灌溉效果。

节水灌溉设计参照规范

节水灌溉设计参照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1 总则1.0.1 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 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

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

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 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2.0.1 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 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

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 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hm2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

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 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

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2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一下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机井配套渠道u型断面断面尺寸标准。

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Files/PictureDocument/20080705104447765939759735.pdf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UDC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灌区规划导则Guidelines for Irrigation Areas Programming(征求意见稿)××××—××—×× 发布××××—××—×× 实施中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联合发布中人民共和国建设部UDC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 ××××—××水利灌区规划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irrigation areasProgramming of water resources(征求意见稿)××××—××—×× 发布××××—××—×× 实施中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联合发布中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利灌区规划规范GB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加强灌区规划工作,提高灌区规划水平,促进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特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大型灌区规划和已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1.0.3 灌区规划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方针,政策,加强调查研究,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灌区建设最佳方案.1.0.4 编制灌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与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2 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水分生产率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3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注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4 注重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灌区生态环境.5 灌区的管理体制与水价的形成机制应有利于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6 重视灌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灌区管理现代化水平.1.0.5 灌区规划应在分析现状水平年的基础上,分别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 以近期为重点,近,远期相结合.1.0.6 灌区规划应根据灌区实际,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制定科学合理的灌区灌溉与排水.1.0.7 灌区规划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的规定.2 基本资料2.0.1 灌区规划应认真调查搜集灌区内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土壤,资源,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2.0.2 灌区规划调查搜集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 灌区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自然概况等资料;2 降水,蒸发,气温,气压,风力,风向,日照,霜期,冰冻期,冻土深度等气象,水文特征值资料,河沟,水库,承泄区的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实测资料;3 灌区地形图;4 区域地质图及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水文地质图等;5 土壤类型,质地,分布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分特性等土壤普查资料,盐碱地改良试验资料等;6 灌区内城乡供水,灌溉,排水,防洪等工程设施的现状及运用情况;7 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水土流失规律及发展趋势,水土保持及环境现状等;8 灌区土地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水库,塘坝蓄水利用,河(湖)水利用,地下水与泉水利用,灌溉回归水利用,城市生活与工业污废水利用,现状各业供用水量,用水效率及存在的问题,规划供用水情况等;9 灌区历年发生的洪,涝,旱,盐,碱,渍,风灾害情况,受灾范围,成灾面积,受灾原因,减产情况,经济损失,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等;10 天然建筑材料的调查等;11 灌区内的行政区划,人口,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土地面积,耕地面积,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农业单产,总产,林牧渔业生产,工农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12 已建灌区还应对灌区的位置,范围,现有工程设施现状,工程布局,特殊渠段和主要建筑物局部地形图,河道及灌排沟渠条带地形图与纵横断面图,主要建筑物及骨干灌排河道地质图与剖面图,地质报告或文字说明,灌区运行管理,灌溉方法,灌溉制度,灌溉试验,节水灌溉情况,农业增产效益,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的经验,管理体制,水费制度改革等资料进行搜集.2.0.3 灌区规划尚应注意搜集本流域,本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农业区划,流域规划,水利规划,国土整治规划,水资源评价成果及开发利用规划,农牧渔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资料,搜集以往规划成果与实施情况,有关部门的规划发展资料,科研成果和试验资料等.2.0.4 对搜集的基本资料应进行分类整理,并需经合理性验证,资料的完整性与精度应满足灌区规划阶段的深度要求.3 水土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3.1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3.1.1 灌区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与水质并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3.1.2 灌区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参照《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的规定,对灌区内水资源数量(包括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和水资源利用进行分析与评价,并进行综合评价.在水资源综合评价基础上,结合灌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措施建议.3.1.3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应以调查,搜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为主,可辅以必要的观测和试验工作.3.1.4 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应按灌区规划要求,参照SL/T238的有关规定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灌区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分析.2 灌区现状供用水调查统计分析及现状供用水效率评价.3 灌区现状供需水平衡分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4 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3.1.5 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应着重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合理性分析与评价.3.2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3.2.1 灌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应在调查区内土地总面积,各类生产用地, 建设用地和非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分析各类用地的比例及农村人均居住占地面积等指标.3.2.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应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发利用潜力.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水资源合理配置4.1 灌溉分区4.1.1 大型灌区,特大型灌区地形,地貌,土壤,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差异较大, 应进行灌溉分区.4.1.2 灌溉分区应与灌区农业区划相结合,以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灌溉管理为原则, 并兼顾行政区划和现有工程体系,按照灌区内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象,水资源状况,水利工程现状,农业种植结构等资料进行.4.2 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4.2.1 灌区规划应在调查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灌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县(市,自治县,旗,区)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远景发展目标,对灌区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标进行预测.4.2.2 预测的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应与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经审定的规划相协调.4.3 灌溉制度分析4.3.1 灌区规划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灌区内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GB50288的规定选定.4.3.2 作物灌溉制度的设计应按GB50288的规定执行.进行灌溉制度分析时,应合理确定灌区代表作物及种植比例,作物需水量,灌区有效降水量,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田间持水率上限和下限,地下水补给量等参数,4.3.3 作物灌溉制度应按灌溉分区分别进行设计.4.4 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4.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根据灌区内地形,地貌特点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的适用性等,在满足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环境用地,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灌区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灌区内农业,林业,牧场,水塘,交通,居民用地,工矿用地等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提出不同水平年各类用地面积,比例,确定各类用地位置,合理确定灌区用地和灌区发展范围,拟定灌区范围整体开发分期实施规划.必要时,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土地利用方案,比较其投入, 产出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效益,择优选用.4.4.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结合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国土整治规划进行.4.4.3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在保证基本农田和环境用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林业,牧业用地,渔业和其它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和工矿企业用地.4.4.4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对原有的不合理用地进行调整.4.5 灌区需水量分析4.5.1 灌区需水量应按不同水平年分区,分部门进行调查和预测.4.5.2 灌区需水量包括经济社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两部分.经济社会用水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用水.农业用水可按农田灌溉及林牧渔业等需水量进行预测,对有冲沙和洗盐要求的灌区,还应包括冲沙,洗盐用水量;工业用水可按电力和一般工业需水量预测;城乡生活用水可按城镇居民生活和公共用水,农村生活(人,畜用水)等项用水分别预测.以上各项需水量均为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需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可按维护,改善灌区生态与环境基本功能所需要的合理需水量分析预测.4.5.3 灌区规划应根据上述各项需水量,确定灌区各水平年需水过程线.4.6 灌区可供水量分析4.6.1 灌区可供水量应在灌区水资源总量,最大可利用量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工程和各规划水平年拟建的供水工程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工程可供水量.4.6.2 灌区可供水量分析计算时,还应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质和重复利用影响,提出各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可供水量过程.4.6.3 对于上级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已经规定了灌溉水源引水限额的,应严格按照限额作为可引水量.4.6.4 对有航运,发电,输沙要求的河道,在进行可供水量分析时,应考虑航运, 发电和冲沙用水对可供水量的影响.4.7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7.1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根据各分区供,需水量预测结果,按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分区进行平衡分析.4.7.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按照节水,优化配置,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应遵循"以供定需定平衡"的原则.4.8 灌区规模论证4.8.1 灌区规模应根据灌区水土资源现状和各水平年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结果定;对已建灌区应复核现有灌区规模,研究续建配套与灌区扩建的潜力.4.8.2 对水资源紧缺或生态脆弱地区的新建灌区,应在合理确定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种植结构合理,有利于灌区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 适当调整农林种植结构,"以水定地",核定灌区规模.4.8.3 对水资源不足,局部地区不能保证灌溉的已建灌区,宜根据渠系及建筑物的现状配套,实际灌溉,经济发展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情况,局部地区可按非充分灌溉调整灌溉制度.4.9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规划4.9.1 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符合流域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持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地制宜,蓄,引,提相结合.4.9.2 灌区水资源的配置与调度应遵循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统筹农业,工业, 生态环境以及航运等用水需要,促进各业协调发展,综合效益最大的原则.4.9.3 对地表水,地下水两种水源联合运用的灌区,还应遵循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的原则.4.9.4 对外流域或区外调水的灌区,还应遵循当地水资源优先,节水优先,治污优先的原则.4.9.5 水资源的配置与调度规划应根据灌区水源及各用水户的具体情况,确定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措施,拟定水资源调配方案.4.9.6 对多水源灌区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规划,应按照上下游,不同水源统一水价的原则,采取经济手段和价格杠杆与其它措施相结合拟定调配方案.5 总体规划5.0.1 灌区总体规划应遵循旱,涝,洪,碱,渍,盐,沙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水土资源合理,高效,持续利用,经济,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5.0.2 灌区总体规划应对灌区水源工程,灌排渠系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物工程, 承泄区,道路,林带,村镇,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管理设施等进行合理布置,绘制灌区总体布置图.5.0.3 灌区总体规划应按照GB50288 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SL252),首先逐项确定水源工程,灌排渠系工程,防洪工程和建筑物工程的等级及防洪.5.0.4 灌区总体规划应根据灌区的水资源条件,工程状况,农业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灌区的灌溉模式.当灌区规模较大时,宜分区确定.6 工程规划6.1 水源工程6.1.1 灌区规划应首先根据拟建灌区的水资源状况,水源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对灌区的水源工程进行规划.6.1.2 当河道径流过程与灌溉用水过程不一致或流量小,水位低或流量,水位不稳定,不能满足灌溉引水要求,且有建库条件时,山丘区宜修建水库,平原地区可考虑建设拦河坝(闸);当河道径流能够满足灌溉用水的流量,水位要求时,宜采用无坝引水方式引水灌溉;当河道径流或湖泊能够满足灌溉用水的流量要求,但水位不能满足自流引水灌溉的要求,且不适于建库时,宜考虑采用泵站提水方式.6.1.3 当采用泉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应根据6.1.2条的有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水源工程.6.1.4 灌区供水水库工程规划应根据灌区地形,地质条件和灌溉设计保证率,水资源条件,灌溉用水量及水库其它供水目标用水量等,初步确定工程规模.6.1.5 当河道比降较大或虽然河道比降较为平缓,但汇水面积较大,水源充足,且沿河不具有大库建设条件时,宜选择梯级开发,串联建库方式.6.1.6 当山地丘陵区土地比较分散,灌区沿河方向呈长条形分布,选择单一的灌溉系统存在困难或不经济时,或者灌区内有多项蓄水工程,且沿一定高程分布的灌区,宜选择"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6.1.7 灌区规划时,应根据灌区灌溉面积的分布,河(湖)枯水期水位,河道流量, 河(湖)岸边地形,地质,河槽形状,水源含沙量,支流汇流位置等,对引水口的位置,渠首工程的形式进行规划.在多泥沙河道取水时,还应考虑拦沙,排沙设施.6.1.8 渠首工程有综合运用要求时,渠首工程位置与形式的选择和工程布置,除应符合本规范及GB50288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相关专业规范规定.6.1.9 采用泵站提水方式时,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动力,灌区控制点与水源水位的高程差,次灌水过程用水量等条件,对泵站的位置,扬程,装机等进行规划.6.1.10 选择泵站位置时,应考虑防洪,防冲,防淤和防污的要求;对从多泥沙河道取水的泵站,应对防沙,沉沙,排沙等措施进行规划;对高扬程灌溉工程,宜提出多级提水泵站规划方案.6.1.11 排水泵站应根据控制区的地形,地质,排水区面积,排水流量等,对泵站位置和建站方式进行规划,对具备部分自排条件的,宜考虑与排水闸合建方式.对适于灌排结合建站的灌区,宜采用结合建站方式.6.1.12 以地下水为主要灌溉水源或采用井渠结合的灌区,应根据灌区的水文地条件,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情况等进行机井规划.6.1.13 机井规划应根据有关资料确定单井控制灌溉面积和井距,机井数量等有关参数.6.2 泥沙处理工程6.2.1 灌溉水源中泥沙含量较大,超过了渠道的输水挟沙能力或对水泵磨损较大时,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可设置沉沙池.6.2.2 沉沙池的位置应根据灌区的地形,地质,土壤条件,泥沙清除方式和引水含沙量等,考虑灌区不同行政区域的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6.2.3 沉沙工程应根据灌区的具体情况和输,用水要求,合理确定沉沙方式及沉沙池型式.6.2.4 泥沙处理规划应进行泥沙淤积预测,并进行沉沙区使用年限分析.6.2.5 泥沙处理规划应研究适合灌区实际的泥沙开发利用技术,提出池区还耕及开发扶持,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6.3 灌区内调蓄工程6.3.1 灌溉水源的时空分布与灌区用水过程存在矛盾时,应进行调蓄工程规划,以充分利用水资源.6.3.2 调蓄工程规划应根据灌区内地形,地质,引用水工程条件初选调蓄工程位置,并依据灌区(或分区)水资源平衡结果,初步确定工程规模,在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初步选定调蓄工程类型.6.4 灌溉渠系工程6.4.1 灌溉渠系工程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自流灌溉面积最大;2 灌排结合,有灌有排;3 节约土地,利于耕作;4 利于配水,方便灌溉;5 方便管理与水费征收;6 工程量与投资最小;7 工程安全运行;8 对于已建灌区,应坚持维持现状与调整改造相结合.6.4.2 渠系布置,输水方式和灌溉方式应根据灌区的地形,水源,水文气象等条件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经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6.5 排水沟系工程6.5.1 灌区排水沟系的规划应结合流域防洪除涝和土壤改良规划及灌溉渠系的布置,统筹规划,对应布置.6.5.2 排水沟系规划应根据排水区的土质,地下水位,作物对土壤水分的控制要和土地的耕作方式,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合理确定排水方式.6.5.3 排水工程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各级排水沟应布置在其控制范围的最低处,并能满足汛期排水和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2 排水工程应尽可能利用天然河道,并与灌溉渠系的布置,土地利用规划,道路网,林带和行政区划等相协调.3 排水工程的布置应尽量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提排为辅,分片分级排放,当地洪涝水与外来客水分开排放.4 干沟出口应选在承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稳定的地方.5 下级沟道的布置应为上级沟道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使之不发生壅水.6.5.4 排水系统的布置除应符合以上要求外,还应按照GB50288有关排水系统的规定执行.6.6 防洪工程6.6.1 灌区规划应根据对灌区洪水发生概率及特性的分析,对灌区蓄水枢纽,引提水枢纽及建筑物,灌排渠沟及其建筑物等进行必要的防洪规划.6.6.2 进行灌区防洪工程规划时,应根据建筑物及渠沟的级别按GB50288的规定, 首先确定防洪.6.6.3 傍山渠道或易受洪水威胁的丘陵,坡地渠道,应根据洪水流量的大小,修建必要的排洪沟或撇洪沟.6.6.4 潮汐河口灌排(兼挡潮)建筑物的防洪工程,应考虑必要的防腐蚀措施. 6.7 灌排建筑物6.7.1 灌区灌排建筑物位置应根据灌区地形图,总体布置图和渠(沟)系纵横断面图等,按照建筑物的类型特点,结合工程规模,作用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6.7.2 灌区灌排建筑物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经济适用性;2 安全性;3 节约用水;4 方便管理和维护;5 有利于灌区持续发展和灌溉效益发挥;6 方便群众生产,生活.6.7.3 灌区规划应初步确定主要建筑物(包括水源枢纽,干支渠系建筑物,排水河(沟)建筑物)的规模及基本型式.6.7.4 当灌区分期实施或近期有扩建的可能或有其它输水任务时,应按灌区的最终规模或最大设计流量,最高设计水位确定建筑物有关指标.6.7.5 已建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规划应调查统计灌区建筑物的老化,损坏和使用情况,提出重建,改建,维修加固和扩建规划;对增加的建筑物,应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并初步确定拟建工程的位置和主要指标;对已经废弃不用或阻碍灌溉效益发挥的建筑物,应提出拆除规划.6.7.6 灌区规划应对量水设施提出规划.6.7.7 量水设施应设置在灌溉渠道的引水,分水,泄水,退水处及排水沟出口处, 并宜与灌排建筑物结合布置.在没有水工建筑物或现有水工建筑物不能用于量水时,应采用特设量水设备量水.6.8 田间工程6.8.1 灌区进行田间工程规划应根据不同分区的地形,土壤,地下水埋深及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农作物种植结构等,确定不同的灌溉模式,分别进行典型区规划,提出土地平整技术要求,对田间渠(管)系,排水沟(管),配水建筑物,田间道路及林带进行布置,对灌排沟渠(管)进行纵横断面设计(或管径计算),确定灌水沟畦与格田的技术要素,计算工程量.6.8.2 典型区的选择应能代表所在分区的绝大部分农田状况,具有代表性,每一典型区应具有独立的配水系统,典型区面积不宜小于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的 3%,特大型灌区可控制在1~3%.6.8.3 田间工程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田间工程的布置应有利于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培育土壤肥力,促进农业节约用水.2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根据田间地形条件,合理布置田间灌(排)渠(沟)系.3 灌排系统完善,建筑物配套齐全.6.8.4 经济条件较好的灌区,应优先考虑田间渠道防渗处理或利用管道输水灌溉, 也可根据水源情况采用明,暗渠(管)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考虑采用喷微灌方式.6.8.5 灌水沟畦及格田,田间渠系和田间道路,林带的布置应按照GB50288的规定执行.6.9 节水工程6.9.1 灌区规划时,应根据灌区水资源状况,水源条件,气象,地形,土壤,作物和经济条件等,因地制宜地进行节水工程规划.6.9.2 进行灌区节水规划时,应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强制节水与效益引导相结合.6.9.3 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的选择,应遵循经济,高效,适用,易于推广,适度超前的原则,并充分考虑灌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6.9.4 对土壤渗漏量大,渠系水利用系数不符合GB50288规范规定,以及水资源紧缺或地下水水质不符合农业灌溉用水要求的地区,以及有其它特殊要求的渠道,应进行渠道防渗衬砌规划或管道输水规划.6.9.5 衬砌渠道应进行断面形式,断面尺寸和结构的经济技术比较和优化,衬砌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