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14 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专题03++实像与虚像的辨析技巧-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瓶颈突破(难点剖析+真题汇编+原创预测)

(二)光学重难点突破专题专题03 实像与虚像的辨析技巧【考查重难点剖析】1.考点定位:1)“天地一大炉,造物虐相玩。
早衰虚实反,举动多颠眩。
”在光学中,扑朔迷离的虚像与实像,常常让考生晕头转向,无从结论。
然而,成像及其规律应用,恰恰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可以说正确“辨别虚像与实像”,直接决定着中考物理光学部分答题的成败。
2)光现象作为初中物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为必考。
对于成像的辨析考查,考查形式很灵活,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均有。
2.考点剖析:考点整合光学成像的性质(虚像或实像)(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关键词虚实正倒大小理解1、虚像是由于人眼的视觉习惯,将所见事物视为在正前方而形成。
该位置上是不存在像的。
2、“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眼的视觉习惯毫无关联。
1、“正立”是虚像独有的性质,是人的视觉习惯使然。
2、“倒立”是实像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与视觉的有无、习惯均无关。
1、“放大”与“缩小”是基于“像”与“物体”大小比较而定义像的性质,与人眼的视觉习惯无关。
2、“放大”“缩小”与像的虚实无关,此性质取决于实际发生的光现象。
对应现象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典型事例虚像——1、皮影戏;2、镜中花;3、水中月;4、海市蜃楼。
正立——1、皮影;2、镜子中的人像;3、水中的鱼。
放大——1、投影仪成像;2、放大镜成像;3、显微镜成像。
实像——1、小孔成像;2、照相机成像;3、投影仪成像。
倒立——1、照相机成像;2、小孔成像;3、投影仪成像。
缩小——1、照相机成像;2、猫眼成像;3、望远镜成像。
【突破技巧】1、“虚像”与“实像”是光在发生不同现象时,形成的物体的像。
像的性质是从三个角度定义的,分别从“正倒”、“大小”、“虚实”,三性质各自独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范例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范例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大小正倒虚实像、物位置无穷远一点异侧 v=f 测透镜焦距(f=v)u>2f 缩小倒立实像异侧 f<v<2f 照相机或眼睛u=2f等大倒立实像异侧 V=2f 测焦距(f=v/2、f=u/2)f<u<2f 放大倒立实像异侧 v>2f 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无穷远平行光源或测焦距(f=u)u<f 放大正立虚像同侧 v>u 放大镜由规律表可看出凸透镜成像牵涉到的概念多、成像特点变化多,很不容易记忆。
兴趣在初中学生中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饿帮助,他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内在学习的动力,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各种工具的使用来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其中口诀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好用的工具,他可以帮助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长久的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为此,我根据实验事实,把“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成了四句简明、易记、实用的口诀:“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物走远像变小,像如影子跟着跑。
”“一倍焦距定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定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物走远像变小”,即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变小。
“像如影子跟着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应用上面四句口诀,就可以方便地根据物体或像移动的方向与凸透镜位置,确定物距、像距的大小,从而确定像的大小,解决有关问题了。
例1:在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实像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B、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C、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D、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分析: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轴向焦点移近,由于“像如影子跟着跑”,所以像将沿物体移动的方向移动,即像离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像距越来越大,又因为“物走远像变小”,那么,像也就逐渐变大。
2024年中考物理学考练重要规律专题03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题

专题03 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学啥一、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⑤像和物“左右相反”.2.实像和虚像的区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平面镜成的像肯定要画成虚线。
3.平面镜的成像缘由是光的反射.平面镜的成像应用有成像、变更光的传播方向.二、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考法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里考查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试验频繁出现,分值是4——5分。
考查的要点有(1)试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亮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B;(2)玻璃板要与纸板垂直放置的要求;(3)试验中用到两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4)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性质。
2024年或者以后,假如再考这个试验,下列总结出来的命题点须要引起重视: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选择玻璃板做为平面镜。
2.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是为了精确确定像的位置.3.对试验中的两只蜡烛要求是完全相同.4.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试验中玻璃板垂直于桌面.6.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试验产生的影响事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7.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8.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9.试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10.刻度尺在此试验中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11.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缘由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12.怎样验证成两个像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的缘由是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试验.13.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试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14.多次试验要变更蜡烛的位置.15.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试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16.用跳棋子试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17.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18.为便于视察,该试验最好在什么环境中进行?较暗处。
八年级: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方法

⼋年级: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法【知识回顾】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的形成、⽇⾷⽉⾷现象、⼩孔成像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实例。
其中物体通过⼩孔所成的像在物理学中被称为“实像”。
⼩孔成像及⽰意图2.光射到物体表⾯时,要发⽣光的反射,如果反射⾯粗糙不平会发⽣漫反射,如果反射⾯是平⾯就会发⽣镜⾯反射。
平⾯镜成像就是镜⾯反射的典型实例,在物理学中把平⾯镜成的像被称为“虚像”。
平⾯镜成像及⽰意图【举⼿提问】1.什么是实像?2.什么是虚像?3.怎样做平⾯镜成像光路图?【新课学习】⼀、实像以⼩孔成像为例:1、由于光在空⽓中沿直线传播,蜡烛的每⼀个发光点发出的⽆数条光线,只有跟⼩孔在⼀条直线上的光线才能通过⼩孔,通过⼩孔的光线在⼩孔前、后都是在空⽓中传播,光的⽅向没有改变,所以都是实际光线。
通过⼩孔的实际光线,被能反射并显⽰光的屏幕遮挡,在其上⾯呈现出物体的像,在实验中阻挡光且显⽰物体像的屏幕被称为“光屏”。
⼩孔成像光路图2、实验证明:实际光线能⽤光屏承接形成像,这个像在物理学中称为“实像”⼩孔成像实验判断实像的⽅法:1、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像为实像;2、能⽤光平承接的像为实像。
⼆、虚像我们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严格地说,光只有在均匀的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疏密不均,光线就会发⽣折射。
●太阳的像地球周围的⼤⽓层,距离地球越远越稀薄,是不均匀介质,在真空中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进⼊⼤⽓层,由于不同⾼度空⽓的疏密不同⽽发⽣弯曲,逐渐弯向地⾯,进⼊我们的眼睛。
⼈们逆着光线望去就感到看见了远处的太阳,实际上⼈们看到的是太阳的像,这种像在物理学中被称为“虚像”。
太阳光折射光路图●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种由光的折射产⽣的现象,多发⽣在夏天的海⾯上。
夏天,较热的空⽓笼罩海⾯,但海⽔⽐较凉,海⾯附近空⽓的温度⽐上层空⽓的低,空⽓热胀冷缩,导致上层的空⽓⽐底层的空⽓稀薄。
来⾃地平线以外物体的光线本来不能到达我们的眼中,但有⼀些射向空中的光线,由于不同⾼度空⽓的疏密不同⽽发⽣弯曲,逐渐弯向地⾯,进⼊我们的眼睛。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复习指导:实像与虚像试卷精选汇总

【沪科版】初中物理
重点知识精选
物理基础打好,公式原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
沪科版初中物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TB:小初高题库
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
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96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题型96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母题探究典例48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的.(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3)分析比较图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解析:本题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答案】 (1)凹陷(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3)乙和丁(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题型攻略本实验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可控制受力面积不变,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举一反三典例488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他设计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丁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用效果相,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答案】 (1)压痕的深浅程度(或泡沫形变的大小)(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甲、丙(4)没有控制压力不变典例48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首先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大胆猜想,接着设计了多种验证方案,然后,李亚同学按图甲所示进行操作,她觉得左拇指受压的感觉比右拇指要强得多;并且越用力,受压感觉越明显.徐真同学的实验如图乙,他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且手指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实验完毕,同学们互相进行了交流,并得出结论:(l)当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在物理学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物理量表示.【答案】 (1)受力面积越小 (2)压力越大 (3)压强典例49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以下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如图所示),设计了图(a)、(b)所示的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你根已学过的压强知识,进行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填“小于”、“等于”或“大于”).(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答案】 (1)受力物体(海绵和木板)的形变程度(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3)等于(4)必须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典例491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们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A.①③⑥ B.②⑤C.②③④ D.③④⑤解析:D组器材中没有能显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其余各组器材的组合中,既有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也有显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答案】 D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初中物理知识点习题集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4秋•北京期末)有关物体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看到水中的鱼是变浅的实像B .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等大、倒立的实像C .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虚像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2.(2012秋•西城区校级期末)在下列事例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A .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B .看电影C .欣赏鱼缸中的金鱼D .水中的月亮3.(2012秋•北京月考)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B .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 .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一定是放大的D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观看4.(2011秋•顺义区校级期中)站在平静的湖边,向湖面看去,看到了水中的鱼和天上的云,下列说法正确的 A .云是虚像,鱼是实物B .云是实像,鱼是虚像C .云和鱼都是实像D .云和鱼都是虚像二.多选题(共1小题)5.(2017•丰台区二模)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虚像也可以用光屏承接B .虚像一定是放大的C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D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北京习题集)(教师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4秋•北京期末)有关物体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看到水中的鱼是变浅的实像B .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等大、倒立的实像C .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虚像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分析】(1)水中的鱼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鱼的虚像。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实像和虚像的问题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实像和虚像的问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学说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报纸B.在电影院看电影C.欣赏鱼缸中的鱼D.梳头时的镜中人3.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4.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5.小红同学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接收B.实像一定是倒立的C.既有等大实像,也有等大虚像D.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没有光线进入到人的眼睛6.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①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①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①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7.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①①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8.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A.手机拍鲜花B.水中的折笔C.镜中的小红D.放大的邮票9.学习了透镜的应用后,小永同学想尝试利用爷爷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根据所学透镜成像知识,他肯定不能得到()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B.人眼可以看到实像,不能看到虚像C.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实际存在的D.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11.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12.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能表的铝盘转的越快,表明越费电B.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油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C.不需要光屏,人眼也可以看到实像D.光和声音从空气传入水里,光速变慢,声速变快14.我们学习了很多光学成像的实例,如: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小孔成像);①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①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①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物理)中考物理光现象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光现象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
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B. 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C. 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D.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答案】 C【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C 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2.小明用棋子和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问题.①他将一个棋子A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②他将棋子A放在平面镜前10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仍然是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③仿照步骤②再做四次实验.均发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小明探究的问题是()A. 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B. 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C.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D. 像距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答案】 A【解析】【解答】解:小明将一个棋子A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据此可知小明探究的问题是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选:A.【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据此分析即可解答.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路灯下的“人影”B.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C. 菜园坝大桥的“倒影”D. 看见溪水下的“石头”【答案】 C【解析】【解答】解:A.路灯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4.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C.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D.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 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一种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说话时发出声波;故B正确;C、可见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常温下,声波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故C错误;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要大于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故D错误;故选B.【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5.小华看到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这道菜,想到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你认为她理解正确的是()A. 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C. 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 A【解析】【解答】A.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进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符合题意;B.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是错误的,因为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的,不合题意;C.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刻有花纹的目的是增大摩擦不是为了减小摩擦,不合题意;D.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B、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番茄和蛋黄不是光源,不能发光;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D、天然气具有化学能,天然气燃烧时消耗了它储存的化学能同时获得了为内能,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 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A【解析】【解答】解:A、光从水中射向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故A正确.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需要佩戴凹透镜发散光线,从而使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故B错误.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走近镜面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了解常见的折射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4)掌握小孔成像的原因: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白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放置B. 白纸板的作用是为了显示光路C. 增大入射光线与ON 的夹角,反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也增大D. 沿 ON 向后转动板A,用来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答案】 D【解析】【解答】A、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白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正确;B、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能够在白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正确;C、增大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即入射角增大,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增大,即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也增大,正确;D、沿ON向后转动板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沿ON向后转动板B,错误。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练习题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练习题1.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A.镜中的小红B.水中的折笔C.眼睛看物体D.放大的手指2.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虛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虛像一定是放大的3. 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B.“平面镜成像”--------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C.“照相机成像”-----------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放大镜成像”----------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白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C.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人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5. 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野芳发而幽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佳木秀而繁阴”,是光的反射现象C.“风霜高洁”,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溪深而鱼肥”,看到水中的鱼是实像6.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D.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7.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8. 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两图成像原理都是光的折射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C.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D.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小9. 如图,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A.虚像发出的B.平面镜发出的C.平面镜反射的D.人的眼睛发出的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一定是倒立的B.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就会越小C.凸透镜成像一定是实像D.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1. 平静的明湖湖面上映出了正在空中飞翔的一只小鸟,正在湖边散步的小红说:“快来看,小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她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A.鱼和鸟都是虚像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C.鱼和鸟都是实像D.鸟是实像,鱼是虚像12. 下列现象中成虚像的是()A.看电影时银幕上的像B.小孔成像C.眼睛在视网膜上成的像D.照镜子时平面镜中的像13. 下列由于光的折射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A.岸上观察者眼中的鱼B.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立的像的是________(填序号).C.透过鱼缸看到放大的“金鱼”D.“电子眼”监控镜头拍摄的像14.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C.实像是光经过折射后形成的,虚像是光经过反射后形成的D.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15. 以下现象中关于实像和虚像的判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影”是虚像B.镜花水月--镜中“花”是虚像C.鱼翔浅底--“浅底”是实像D.海市蜃楼--“蜃楼”是实像16. 在平静的湖水中看到“鱼儿在云中游”的景象,看到的鱼和云实际上是()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实像D.云和鱼都是虚像17.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和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4.小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细胞数目最少的是()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5.某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观察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B.将蜡烛移到20cm处时,移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蜡烛移动到35cm处时,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D.将蜡烛移动到45cm处时,为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接下来他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B.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D.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放大镜有放大作用,所以无论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怎样总是放大的B.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无论如何移动屏也接收不到光斑,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C.光经过透镜的时候传播方向可以不改变D.光经过透镜的时候传播方向一定改变8.如图是同一棵杜鹃花的两张照片。
【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光的反射》考点:影和像

【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光的反射》考点:影和像
本站为您整理“中考物理《光的反射》考点:影和像”,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物理《光的反射》考点:影和像
影:
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暗区部分称为影。
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像:
分为实像和虚像,像是以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
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相交所成的像,如小孔成像,经凸透镜折射后可成的像,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反射或折射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折射成正立的像。
实像可在屏上呈现,虚像在屏上不呈现,但实、虚像都可用眼睛观察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16年六安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实验报告及评分标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规律

2016年六安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实验报告准考证号姓名学校
实验F 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规律
说明:1、考生除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外,不得问其它问题;
2、考试时间:15分钟。
3、满分15分
4、考生只需要填写第“四”题表格中的数据,不需要回答第“一”、“二”、“五”
题中的问题。
温馨提示:1、监考老师先把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次序在光具座上排好,并调整好它们的高度。
2、告知考生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一、提出问题:
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虚像时有什么规律?
二、猜想与假设:
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虚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思考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2、按正确方法、步骤进行实验。
3、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五、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中数据,对于实验前提出的猜想与假设正确吗?
六、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2016年六安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准考证号姓名学校
实验F 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规律
实验合计得分监考教师签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考物理之《光学》易错点汇总(有范例)

中考物理之《光学》易错点汇总(有范例)“影”与“小孔成像”相互混淆从影和像的特点可以看出,两者的原理都是光沿直线传播。
影是光不能到达形成的,而像是光能到达形成的。
判断是影还是像,关键是看光线能不能到达该区域。
光沿直线传播小不一的圆形光斑,他认为()A.圆斑是太阳的影B.圆斑是太阳的像C.圆斑是树叶的像D.圆斑是树叶的影【解析】树上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细小的缝隙。
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就是我们看到的圆形光斑,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是圆形的。
故选B。
有部分同学知道圆斑是像,但是分不清这种圆斑是谁的像,错选C。
也有部分同学分不清像与影的区别,误认为圆斑是树叶的影,错选D。
【答案】B“阴影”与“倒影”相互混淆阴影和倒影看似都属于影,但事实上其原理并不相同。
阴影的产生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而倒影的产生原理则是光的反射。
判断是阴影还是倒影,关键依然是看光线能不能到达该区域。
【例2】人说山西好风光”,下列图片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五台山白塔的倒影B.晋祠铁人的影子C.壶口瀑布上方的彩虹D.透过云层的光束【解析】五台山白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晋祠铁人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阴影,有的同学看见影就觉得是倒影从而误选B。
C选项壶口瀑布上方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A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认识不清晰有些同学认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一定要相交。
这是错误的!这是对“会聚光线”与“会聚作用”两个概念的含义不明确造成的。
物理上通常研究的光线有三种:平行光线、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
所谓会聚光线是指随着光的传播光线之间越来越靠近的光线。
“会聚作用”是对光学元件所起作用而言的,实际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跟原来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相比较,传播方向更加集中,相互靠拢一些.经过会聚的折射光可以是发散的,可以是平行的,可以是会聚的。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5 透镜成像规律

2020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类——专题5 透镜成像规律一.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共1小题)1.(2020•郴州)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D.像不存在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共1小题)2.(2020•株洲)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三.透镜的光路图(共7小题)3.(2020•甘孜州)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4.(2020•鄂尔多斯)如图是投影仪的简化结构图。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及再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5.(2020•西宁)如图所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6.(2020•葫芦岛)如图所示,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凸透镜折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请画出:(1)S点发出的入射光线。
(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3)凸透镜左侧焦点F的位置。
7.(2020•永州)如图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将图中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
8.(2020•大庆)一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补充完整这束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9.(2020•丹东)如图,凹透镜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且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凹透镜的虚焦点为F1,凸透镜的焦点为F2,一条光线经凹透镜(该光线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F1)折射后射向凸透镜,后经凸透镜折射后最终射入水中,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共18小题)10.(2020•绵阳)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物理中考备考题——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与虚像的区分1.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C.实像是光经过折射后形成的,虚像是光经过反射后形成的D.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答案】D2.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A.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C.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答案】A3.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用眼睛观察,虚像则不能用眼睛观察C.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D.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答案】C4.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能用光屏接收到B.用眼睛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到D.虚像的形成遵循反射的规律,实像的形成遵循折射的规律【答案】C5.以下四种成像情景中,其中成实像的是()A.王亚平在悬浮水球中的像B.通过潜望镜看到的景物C.岸上观察者眼中的“鱼”D.用放大镜看到的蜜蜂像【答案】A6.下图四种情况中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A.幻灯机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C.放大镜成的像D.水面上的倒影【答案】A7.下列场景中,我们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B.斜插入到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变弯C.通过平面镜里的像整理衣冠D.夏天浓密树萌下出现圆形的“光斑”【答案】D8.平静的明湖湖面上映出了正在空中飞翔的一只小鸟,正在湖边散步的小红说:“快来看,小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她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A.鱼和鸟都是虚像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C.鱼和鸟都是实像D.鸟是实像,鱼是虚像【答案】A9.站在平静的湖边,向湖面看去,看到了水中的鱼和天上的云,下列说法正确的()A.鱼是实物,云是像B.云是实像,鱼是虚像C.云和鱼都是实像D.云和鱼都是虚像【答案】D10.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2019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点精讲课件20实像、虚像、影子的辨析

实像、虚像、影子的辨析
课前导入
影像
知识讲解
一、影子 1.成因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沿直线传 播,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而形成 的光线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
2.特点 影与物体的轮廓相同
3.举例 日食、月食、手影、树影
二、实像 1.成因 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
2.特点
能呈现在光屏上 3.举例
归纳总结
一、影子: 光的直线传播 二、实像: 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二、虚像: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小孔成像:物、像处于小孔异侧
小孔成像、投影仪、照相机等成的像
三、虚像 1.成因
实际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会聚而成
2.பைடு நூலகம்点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但能通过眼睛观察。
3.举例
平面镜成像: 物、像处于平面镜异侧
平面镜成像、岸上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等
拓展应用
1.某人站在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是( B )
A.实像
B.虚像
C.缩小的像
D.放大的像
试题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 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B ) 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C.通过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D.在水中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试题分析: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虚像不是实际光 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实像 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和虚像 都能用眼睛观察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14 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母题探究】
典例57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岸边垂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B.“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弓在杯中形成的虚像
C.在池塘边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实像
D.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实像
解析: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D项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A.B项正确.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是虚像,C选项判断错误.
【答案】 C
【题型攻略】
┏━━━┳━━━━━━━━┳━━━━━━━┳━━━━━━━━━┓
┃类别┃影┃实像┃虚像┃
┣━━━╋━━━━━━━━╋━━━━━━━╋━━━━━━━━━┫
┃┃光线在传播过程┃┃┃
┃┃中,由于沿直线┃光线,经光学┃┃
┃┃传播,不能透过┃┃实际光线的反向┃
┃成因┃┃器件会聚┃延长线会聚而成┃
┃┃不透明的物体而┃而成┃┃
┃┃形成的光线不能┃┃┃
┃┃到达的黑暗区域┃┃┃
┣━━━╋━━━━━━━━╋━━━━━━━╋━━━━━━━━━┫
┃┃┃能呈现在光┃不能呈现在光屏┃
┃┃┃屏上;实像在┃上,但能通过眼┃
┃┃┃小孔成像中,┃睛观察;虚像在┃
┃┃影与物体的轮┃物、像处于小┃反射成像中,物、┃
┃特点┃┃孔异侧,在折┃像处于镜面异┃
┃┃廓相同┃┃┃
┃┃┃射成像中,┃侧,在折射成像┃
┃┃┃物、像处于透┃中,物、像处于透┃
┃┃┃镜异侧┃镜同侧┃
┗━━━┻━━━━━━━━┻━━━━━━━┻━━━━━━━━━┛
┏━━━┳━━━━━━━━┳━━━━━━━┳━━━━━━━━┓
┃类别┃影┃实像┃虚像┃
┣━━━╋━━━━━━━━╋━━━━━━━╋━━━━━━━━┫
┃┃日食、月食、手┃小孔成像、投┃平面镜成像,放┃
┃举例┃┃影仪、照相机┃大镜成像,站在┃
┃┃影、树影等┃┃岸上观察到的水┃
┃┃┃等形成的像┃┃
┃┃┃┃中物体的像┃
┗━━━┻━━━━━━━━┻━━━━━━━┻━━━━━━━━┛
【举一反三】
典例58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解析:虚像和实像都有光线进入人眼,B错误;光的折射既能形成实像,也能形成虚像,比如凸透镜成像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C错;虚像并不都是放大的,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D错.
【答案】 A
典例59 在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物体的实像有
A.用放大镜看指纹B.小孔成像
C.夜晚看星星D.在岸上看水中的鱼
解析:选项A、C、D中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只有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选B.
【答案】 B
典例60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立竿见“影”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解析: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皮影戏中的“手影”和立竿见“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A、B、C错;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是水面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正确.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