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变态心理学》全套课件精品教案 第二章 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论和模型
❖ 弗洛伊德发展了研究心理动力 过程和治疗心理危机的方法: 谈话疗法。
局限
❖ 很难直接证明理论的成 立与否;
❖ 研究表明,心理动力学 理论经常不能被支持;
❖ 在强调人的作用的同时 ,这些理论忽略了情境 的作用。
▪ 观察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 响。
回避学习: ❖ 同时含有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两种基
本的学习过程。 ❖ 由于条件性的预期可怕的事件会发生,产生操作
性反应以避免可怕的事件。
行为治疗的主要技术
❖ 行为疗法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问题行为,然后运用经典条件反 射、操作条件反射或观察学习的原理,让患者建立更适当的 行为来代替那些问题行为。
神经生理化学
❖ 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以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交 流和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
❖ 对心理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ACh (记忆学习,AD、失眠)、5-HT(情绪,抑郁 )、DA(运动行为,Sc、PD)
❖ 乙酰胆碱:阿尔采默氏综合症 ❖ 多巴胺:精神分裂症 ❖ 内啡肽:强迫症 ❖ GABA:镇定药物 ❖ 去甲肾上腺素:抑郁症、焦虑障碍 ❖ 5-羟色胺:强迫症、抑郁症、饮食障碍
❖ 最有影响的有四个人物和一个相关领域: ❖ 四个人物:安娜·弗洛伊德 、卡尔·荣格 、阿德勒 、埃
里克森
❖ 一个相关领域:客体关系
❖ 1.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将人格分成自我、个 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部分,提出了荣格心理疗 法。
❖ 2.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不是性驱力, 而是为了获取个人目标和克服“自卑情结”。
变态心理学理论模型
许多对生物学模型的批评,指出了这样的事实:生物学模型体现 了关于“人”的相当被动的观点,许多生物学观点将人仅仅看做 是遗传制造和神经化学因素形成的有机体。生物学模型与其他模 型尤其是认知模型很不相同。认知模型将人描述为具有意识功能, 能够主动探究环境并且能够主动应对问题和生活压力。
尽管有这些不同意见,我们也必须承认生物学模型有许多长处, 包括它的清晰表达、它的实证研究证据,还有它与其他学科之间 的联系。由这种框架发展而来的理论指出了变量间的具体联系, 其中的每一个变量都是清晰并且有操作化定义的。生物学模型不 但能够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同时由于整合了生物学和医学的研 究成果,使得这种模型显得更为有力,尤其是当这种模型与其他 模型(例如心理动力模型和人本一存在模型)相对比的时候更显其 优势。其他模型常常会出现概念的含混不清和深奥难懂,以及经 常依赖主观证据。
用于研究人脑机能的现代技术(包括各种大脑扫描技术)的发展,为探测 各类心理障碍患者的大脑病变和功能障碍提供了重要帮助。这些研究进 而发现了随着心理障碍患者临床状态的改变而出现的大脑机能系统变化 的指标。生物学的有关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心理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而在心理障碍的家族谱系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不同种类的障碍与 遗传有关,近些年来的研究更进一步揭示了与某种障碍相对应的基因。
荣格认为,神经症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实现潜能遭遇失败。作为一 名精神病医生,荣格帮助患者去认识他们的发展潜能并解决他们的内在 矛盾,而可能正是这些内在矛盾阻碍了潜能的实现。在治疗中他更加广 泛地运用对梦的解释以及来访者对视觉形象的反应。
荣格认为,心理的塑造和形成不仅仅由于人类个体的经验,还与人类的 集体无意识有很大关系。集体无意识中储存了人类种系发展进化中的种 种经验。人类所共有的这种心理结构已被许多事实所证明,例如在不同 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中所重复出现的图像、原型和故事。
变态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PPT课件
.
5
2.治疗方法:
从50年代起,化学药物的使用开始进入精神卫生领 域,并且不断有新的药物投入使用,特别是对严重心理异 常的治疗更离不开化学药物。 一种被称为“革命性”的治疗技术:电休克治疗(ECT), 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就是将电流通过大脑使人产生暂时的
休克,这种治疗通常能使病人的机能迅速恢复正常。 缺陷:易造成恐惧、痛苦。无抽搐电休克技术的运用。
.
16
三、行为学习模式 *
核心思想:
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重视社会环境对 人格发展及行为的作用,认为心理异常是习得的, 是过去不良的学习与经验的结果,可以根据学习 和训练矫正治疗。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斯金纳--------华生等。
.
17
.
18
1. 心理异常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
11
(3)性心理发展的阶段:
人类本能有两种:一为性本能,一为攻击(死亡) 本能。在性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必 多”,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推动作用。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必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如 果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出现停滞、或倒退,而父 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行为异常或 精神疾患。
.
1
一、生物学(医学)模型:*
这是历史最悠久的模式。
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发展起来的。
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 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成为公认的现代
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这种模型的理论核心是:把个体心理
异常归为异常的躯体因素(遗传、体质、
脑结构、生理生化等)引起,应该采用
医学的方法加以治疗。
(1)无意识矛盾冲突的概念。
A. 意识 : 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
第二章 变态心理几大理论模型
治疗方法
1、治疗前准备 2、操作方法
并发症及其处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的评价
生理系统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阐明利于 治疗:治疗快和便宜。 现代影像学工具为脑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 系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心理障碍与生化异常的关系问题 心理外科手术的局限 生物学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机理] 氯丙嗪能选择性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 边缘系统通路中D2R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氯丙嗪是 D2-R的阻断剂。
素质因素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看来与脑损伤或其他的躯体疾 患无关,器质病因论者认为精神疾患与病人的素 质有关。 一般认为脑损伤或其它生物躯体性损害,可能不 是所有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的直接原因; 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习 惯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 或脆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
精神分析的治疗
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过程,在个 体的发展过程中曾一度被阻断,产生了固着,并出现了相 应的心理异常症状;而治疗则是让病人在更舒适更安全的 情境下重新体验过去的情感,领悟到其心理异常的症结。 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自由联想 释梦 阻抗 移情和反移情 解释
心理动力学的贡献
4、精神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不足
他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 他的“泛性论”观点,认为生物学的性本能冲动 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活动,是整个人格的基础。 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生物属性,看成是一对 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人类的未来引出了悲观的结 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有些原理、原则完全是 猜测,或是纯粹虚构出来的,因此,其主观唯心 主义倾向也受到批评。
咨询师:你看,现在你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开始 说“应该...”,现在说“不应该...”,你是否意味着“如我 有目标,我会更好些,我会更开心些,对吗”? 来访者:是。 咨询师:现在能否看清楚“如有目标,我会好些”和“我应 该、我必须、我不 得不”之间的不同?哪个是你能去做 到的。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好,差别在哪儿? 来访者:(笑)我只是同意你的看法。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3.神经生化因素(P22) 神经生化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微电泳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免疫法、 同位素示踪法等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使人 们有可能深入了解大脑处于不同机能状态下 物质代谢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各种心理与行 为的异常状态下脑内生化物质的改变,有了 越来越深的了解。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异常的症状与几种中枢神
中医关于心理异常的治病理论和治疗理论,
都体现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交互作用,说明 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医理论是中华民族的经验总结,在治疗上 比较快捷,见效较快。但同时也应看到,它 是一种经验理论,缺乏科学性、实证性研究。 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参考模 式或诊断基础。
三、现代医学对心理异常原因的揭示
但事业、人生遭遇、经济地位、男女情感等生活事
件所引发的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感刺激,会影响 人体的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 生。人的情感体验是以五脏为物质基础的,同样, 脏腑气血病变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异常现象,如《素 问· 调经论》认为,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并于上,气并于 下,心烦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随着遗传学、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科
学的发展,有关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因素的研究也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异常的 原因主要与遗传、体质、大脑解剖结构、生理生化 因素及病菌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P17) 在病因学探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遗传问题:人的心 理(正常或异常)能否遗传? 历史上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高尔顿,他认 为人在特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 面的影响。他所提出的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 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决定心理特点中的相对作用 的方法,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角色冲突:帮助病人与他人商讨冲突,或当他或她与他人 处于一个生气的僵局时学习摆脱敌意。 角色改变:帮助病人摆脱以前的角色,如果有必要的话可 以忘掉这些以前的角色,并积极看待新角色。 人际交往缺乏:帮助患者解决社交技巧的缺乏问题。
3、团体治疗 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它通过团 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互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 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与改善与他人的 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
3、社会条件影响
特殊的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特殊的影响,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 心理异常的可能性。
美国移民: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思想意识的冲突,导致其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较高;而与外界封闭的原始部落则精神疾 病发生率很低,因为他们能够相互关心照顾,杂念少。
生活环境:城市拥挤、生活快节奏及私人空间狭小等问题导致 紧张、焦虑、逃避等现象。
第二节 社会文化理论
一、社会文化理论基本观点
个体行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应该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 境来理解个体的异常行为。
二、社会文化理论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1、家庭系统理论 认为家庭成员形成一个互动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是同时互 相发生影响的,一个成员的行为会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认 知和情感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他们对情感、认知和行为的 反思,其中一个成员做出一些改变则会导致其他成员发生一 些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多线条的影 响。 家庭系统需要依靠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
第三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基本观点
人的行为正常与否,大部分是由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所决 定的,这种潜在的力量即动力。人的情感、思想及行为是这 些不同动力互动的结果,当这些动力之间发生冲突时,就会 产生异常的心理和行为。
02变态心理学理论模型
4、条件性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积极关注
条件性积极关注(价值条件化):他人的积 极关注 ;自己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积 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 极关注,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受、被 爱、被引以为荣。
5、焦虑和防御机制
当接触到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 就会产生。如果你是一个完善的人,你会愿意接 受这个信息,考虑把这个新信息纳入自我概念中。 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会使用各种防御机制,最普 遍的是扭曲和否定。(经验被意识到 ) 如果信息对自我概念的中心部分构成严重威胁, 这时的焦虑很难克服。(经验在意识下接受 )
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有下列几个特征:
要求的绝对化(demandingness):要求事物和 行为十全十美,或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 不会发生; 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由微不足道 的证据推出广泛的结论,以偏概全。 糟透了(awfulizing):某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极 怕或糟透了的结果,而个人对此无能为力; 自我贬低(self-downing):遇到挫折或失败, 就有“我是一个没用的人”等自我贬抑。
这里的“性”代表各种潜意识本能的生物能 量。一切可以引起快乐的活动均属于性欲活 动 (广义的性欲 );“里比多”(libido) 即“性力或欲力” ,是一种有很大动力的 本能。 人格的发展实际上是性心理发展的过程; 性心理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人格 的冲突,而导致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
第四节:认知心理学理论
艾利斯的ABC理论 贝克的认知歪曲理论 导致心理障碍的其他认知因素
一、艾利斯的ABC理论:
Active event 、Belief、Consequence 心理问题或苦恼是由人们在不合理性的信念的 基础上对这些事件反应引起的。即日常生活中 的各种刺激事件是否引起某种情绪和行为后果, 关键在于个体的认知评价和信念。 主动启发来访者识别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并鼓励其直面、对抗或清除不合理信念。
变态心理学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PPT文档资料
第五节 认知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有两位临床心理学 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和亚 伦·贝克(Aaron T.Beck)提出,认知过程 是一个人行为、思想和情绪的中心,要了 解患者最好去了解他们的认知,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的 观点。
一、认知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一、行为主义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行为主义的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环境决定论 第二个假设是实验化 第三个假设是乐观主义
二、行为主义的治疗
行为疗法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问题行为, 然后运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或 观察学习的原理,让患者建立更适当的行 为来代替那些问题行为。
三、行为主义理论的评价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外显行为,而 不注重内在心理过程。它把人看成是外在 环境塑造的产物,人只能对呈现于面前的 环境被动地作出反应。
(二)神经科学对病理心理学的贡献
1.脑部结构与心理障碍 2.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
二、生物学的治疗
对心理障碍持生物学观点的临床心理 学家面对患者时,一般会了解三个方面的 情况:一是家族史;二是病程;三是行为 的产生是否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
三、生物学理论的评价
生物学理论将异常行为归结为机体上 的原因,这有助于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病耻 感。更为重要的是,从生物学角度对心理 障碍的原因进行探讨和揭示,促进了很多 生物学治疗方法的发展。
(二)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5岁) 潜伏期(5~12岁) 生殖期(12~20岁)
二、其他心理动力学对于异常行为的解释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无论 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治疗实践上,不同理论 家之间一直存在严重的分歧。他的学生荣 格和阿德勒最终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分 别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评
价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的独立自主 的人格。在心理治疗中,强调治疗者和患者之间的平等 协调、情感沟通和心理交融的关系,强调充分调动来访 者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自我发掘自身 的潜能 ,发现真实的自我,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这种 不仅着眼于过去、现在,还放眼于未来的理念,以及当 时人为中心的疗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局限: • 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 理论较宽泛、松散,概念显得缺乏科学性。 • 当事人中心疗法缺乏有效的、可操作的治疗技术。
R
S
厌恶疗法
2、常用的行为强化方法
1、增强法
有两种方式:积极增强和消极增强。积极增强是指给 予正性增强物,消极增强是指拿掉负性增强物(即人 不喜欢的事物),两者都是用来鼓励当事人的受欢迎 行为,抑制不受欢迎行为。
2、惩罚法
有两种形式:给予个体不喜欢的物体或厌恶刺激;撤 销个体正在享用的正性增强物。两种形式都是用来抑 制或阻断不受欢迎的行为的。
四、心理异常的行为模式
•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重 要作用。20世纪初,巴甫洛夫通过狗分泌唾液 实验,提出了条件反射概念。 • 华生将条件反射原理应用于人,指出可以采取 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 与此同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原理、班杜拉的 行为模仿原理都丰富了行为主义模式。认知行 为主义的兴起,更是弥补了行为主义过分强调 环境学习、忽视人的认知评价的不足。
2、常用的行为强化方法
3、消退法 指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强化,使 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4、代币管制法 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 现的方法。代币指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 券,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小票券等。
不适应的行 为
理论模式变态心理学(课件)
使用标准化评估量表和工具,确保评估的客 观性和准确性。
评估方法
通过心理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全面评 估患者的症状、功能和预后。
诊断流程
遵循规范的诊断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预防与干预策略
预防措施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和提供心 理支持等方式,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治疗计划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模式强调环境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认为变态行为是通过观察和 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的。这种模式主张 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和行为训练来纠正心理 障碍。
03
变态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 ,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健康的思
维和行为模式。
人本主义疗法
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通 过倾听、理解和支持来促进患 者的心理健康。
精神分析疗法
探究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心理 创伤,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 方式来缓解症状。
家庭治疗
关注家庭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 的影响,通过改善家庭互动模
式来促进个体康复。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DSM-5或 ICD-10,对心理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
变态心理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目的
理解异常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原因,为 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 研究和个案研究等,以多维度、多层 面地探究异常心理现象。
变态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关系
变态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的基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临床心理学更侧重于应用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团体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第二章 变态心理几大理论模型
治疗方法
1、治疗前准备 2、操作方法
并发症及其处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生物医学模型的评价
生理系统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阐明利于 治疗:治疗快和便宜。 现代影像学工具为脑与心理障碍之间的关 系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心理障碍与生化异常的关系问题 心理外科手术的局限 生物学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二、精神动力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变态心理是个体无意 识冲突不能得到合理解决的结果。本能的 冲动与内化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是基本 的冲突, 这些冲突通常会产生焦虑。而焦 虑是变态心理的根源。 “正常”就是精神能量在本我, 自我及超 我三者间的适当分配。
弗洛依德把心理分为三部分:
意识,即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 前意识,即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想到的心理活
想象厌恶疗法。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 些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 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 的。此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 为障碍疗效较好。
四、认知心理学观点
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事件的 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
心理障碍是来源于错误的认知(思维),是受人 的有意识的思想支配。 情绪的产生是直接受认知,特别是思维活动调节。
懂外语,字写得好
例.一位二十多岁平易可亲的小伙子,有次邀请 一位女孩外出,被拒绝了。
正确的思想
现在她不和我约会,也许下一次就会答应。
▼ 今天她可能有重要事情要办,真的无法答应。 ▼ 所有男孩子一生中谁也免不了要被女孩子回绝几次。 ▼ 即使她对我没有好印象,也无伤大雅,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 这是小事一桩,搞不好有一天,我还会碰到更好的女孩子呢?
第二章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教学目标:1、掌握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认知模型的主要内容2、熟悉变态心理的人本主义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的主要内容。
3、了解变态心理的心理应激理论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主要内容产生与发展教学重点:医学模式对心理异常原因的解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解释、行为认知模型的主要内容、人本主义模型对心理异常的解释及社会文化模型对心理异常的解释教学难点: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解释、行为认知模型的主要内容及人本主义模型对心理异常的解释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说明法、PPT演示教学时数:9学时教学内容:具体如下:引言: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式,是指对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原则进行解释的各种理论或假设。
有关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很多,本章将围绕目前影响最大的几种理论模型进行讨论,包括医学模型、心理动力模型、行为认知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等,同时对近年来兴起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型给予介绍。
第一节医学模型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型是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发展起来的。
希波克拉底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盖伦则认为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
这种把心理异常归为躯体因素的解释称为医学模型或生物学模型。
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
他本人也成为公认的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列举:克雷佩林对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贡献。
1、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德国精神病学家,生于1856年,殁于1926年10月7日,终年70岁。
2、他通过精神科临床观察,发现精神症状的综合也可表明为某一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状的存在表示精神分裂),因此他按照此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诊断。
他提出的这一精神疾病分类系统,被发表在1883年的《精神学教程》(第一版)中。
3、克雷佩林把整个精神病分为三大类:(1)伴有精神障碍的已知的躯体疾病(包括脑疾病、躯体病、中毒等);(2)未见病理解剖所见的内因性精神病(真性癫痫、早发性痴呆、躁狂抑郁症等);(3)人格的偏离和反应状态(包括病态人格和心因性反应等)4、克雷佩林确信精神病的原因是具有纯粹的器质性基础的,他最初考虑的是遗传与心理异常的关系,后来又重视代谢过程的因素以及心身关系各方面的变化。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2.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大脑的结构和功能;2.心理动力学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3.行为学派的基本理论、治疗过程及其评价;4.认知理论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5.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6.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治疗原则及其评价;7.认知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的异同及治疗步骤。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对待心理疾病的探索遵从医学对待躯体疾病的模式。
首先,把不同的、但是同时出现的症状(symptoms)归类为综合征(syndrome),然后从不同的生理角度探索综合征的病因。
生物医学模型解释综合征的主要角度有神经解剖,生物化学和遗传。
(一)神经解剖行为可以被大脑的最为微观水平的化学反应所影响,许多行为的异常与大脑的结构有关。
1.大脑的4个脑叶(1)额叶的功能:①语言能力、精细的自主运动以及高级的认知功能;②额叶是重要的比较器官;③克服心理惰性;④整合情感和认知。
(2)颞叶的功能:①控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②在记忆中发挥作用。
(3)顶叶的功能: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4)枕叶的功能:控制视觉的分辨和视觉的记忆。
四个脑叶间处于紧密而又复杂的联系之中,每个脑叶的功能都受其他脑叶功能的影响。
2.大脑主要结构(1)边缘系统(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等)与动机、情绪和记忆过程有关。
①下丘脑控制着动物和人的饥、渴和性方面的欲望,调节体温和参与情感唤醒状态;②边缘系统与下丘脑,控制着如交配、战斗和快乐体验等这些行为;③杏仁核参与情感的反应,包括正性反应和负性反应;④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同时控制记忆与情感。
(2)丘脑位于大脑的中间,它接收来自外周神经系统的输入信息,再将其传到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额叶和边缘系统。
(3)基底神经核参与执行有计划的行为,其中的纹状体调节运动的模式和静止的状态。
(二)生物化学1.神经元和神经递质(1)神经元结构:神经元是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它是神经系统中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第二部分 变态心理学理论
四、心理治疗观
1、与传统咨询理论的区别 由中心与指导地位——来访者才真正有解决 自身问题的能力 2、“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治疗关系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一个人与一个人之间 的关系
现代心理动力学治疗
1、更积极的参与治疗对话,面对面的接待病人, 更广泛的发言和提出意见 2、尽管没有忽视病人的过去,但更关注病人当 前的生活 3、比传统的心理分析更简短,也不那么密集
二、其它心理动力学的理论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弗罗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帕森斯的格式塔理论
二者不同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无论是正常还是异常 都是从过去经验中习得的,治疗过程就是一个 重新学习的过程,即增加适应性行为,减少异 常行为 认知理论认为:人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和情绪是歪 曲的认知过程决定的,治疗就是对歪曲的认知 过程的纠正 二者虽理论依据不同,但并不对抗,多被 结合使用
1、认知行为主义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目标
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 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 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 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
即变态行为是被歪曲、消极的自我概念,治疗是帮助 创造一个自己的更好概念,达到自我实现
三、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过程
孪生子研究
单卵孪生和异卵孪生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每个人都很喜欢Hennie Robinson的神秘小说(推理小说),并盼望着他的下一部。
但是再没有出现。
尽管Hennie很成功,但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对自己一直都不满足。
对自己的很成功的书,他打了折扣说是¡°那是去年的工作¡±,并且责备自己说:¡°我最近都作出什么了¡±?近来,他努力写作,感觉自己没有任何价值,食欲很差,睡眠很成问题。
在每个人的眼里,他都是一个很成功的人。
我们如何理解他的抑郁状态呢?
引起抑郁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是由于大脑里生化物质的不平衡导致的吗?
•抑郁是由于个体内部的冲突所致?
•是由于强化的历史决定的吗?
•是由错误的观念引起的吗?
•是繁重而持续的选择的压力造成的损伤,还是由于其自我意识的障碍和混乱,丧失了选择的能力导致他的抑郁?
本章内容
一、医学或生物学模型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
三、行为学习模型
四、认知模型
五、人本主义模型
六、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型
一、医学或生物学模型
•心理障碍的症状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
•生物医学模型确认心理障碍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的缺陷、感染、生物化学失衡、以及遗传素质。
•麻痹性痴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都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麻痹性痴呆是一种躯体性疾病,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梅毒的感染所致。
(一)脑结构与心理活动
¡ª额叶
¡ª颞叶
¡ª顶叶
¡ª枕叶
(二)脑神经化学与心理异常
1、神经元与神经递质
2、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氨等
•神经化学物质对维持人们正常精神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三)基因
基因遗传不仅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而且也影响行为。
研究方法:
•家庭研究
•双生子研究
•领养研究
(四)评价与总结
•诊断:医学诊断系统
•病因:遗传(基因缺陷)、神经系统(器质性精神病,如脑损伤)、生物化学因素(神经递质)等
•治疗:医学治疗方法(药物等)
•生物学观点明确了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上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科学的了解。
•只看到人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一面,忽略了人同时受社会条件制约的一面。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
(一)无意识论:意识、前意识、无(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二)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三我论)
本我:快乐原则,其活动是无意识的;
自我:现实原则,部分意识的;
超我:理想原则,少部分意识的。
三者的协调发展才是健康的人格。
(三)焦虑与防御机制
(四)病因与治疗
•病因
•心理发展的固着、退行
•防御机制的过分运用或运用失效
•三种力量是否平衡
•治疗
•心理分析治疗-自由联想、释梦、解释等
(五)评价
•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
•其理论、概念、方法等至今具有影响力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
三、行为学习模型
(一)基本观点
•行为是学习的结果:正常行为、异常行为
•人们之间的差异都是由于不同的学习的结果,强化的历史不同
•这些学习来的行为类型,正常还是异常的,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受其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行为类型也发生改变。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
(二)病因
行为异常是通过学习得到的
(三)治疗
行为治疗-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消退旧的行为方式,建立新的适宜反应。
(四)评价
•实验室研究、客观性
•行为治疗理论的局限
四、认知模型
(一)基本观点
•情绪、行为是受认知影响的
•认知的歪曲、非理性信念是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二)病因:
•歪曲的认知、不良思维方式、认知图式
(三)治疗方法:
•认知重建、认知行为矫正等
认知歪曲
Beck将思维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归纳为:
(1)武断的推论(arbitrary inference)
(2)过度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3)选择性概括(selective abstraction)
(4)“全或无”的思维方式(all-or-none thinking)
(5)夸大或缩小(magnification or minimization)
(6)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四)评价
•目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注重认知对人的情绪与行为的影响
•认知治疗理论的局限
五、人本主义模型
•在20世纪中活跃起来的人本主义学派,关注的是生活中的自由选择、自我价值和个人目的与决定。
(一)三种基本观点
✓人天生有一种成长的潜力推动有机体生长、前进、成熟。
✓在合理的、良好的环境里成长为一个健全的、机能完善的人;不利的环境条件使人的成长驱力受到扭曲和阻碍,形成冲突,人就会感到适应困难或表现为各种古怪的行为。
✓如果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便可以发挥其潜力,改变自己的适应不良行为,在这个环境中获得成长。
平等的身份
真诚相待,无条件尊重,设身处地的理解
(二)病因
•个体具有的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受到了阻碍或歪曲,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的潜能
•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失调
•价值的条件的作用
(三)治疗
•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个体朝着具有社会建设性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四)评价
•强调人类具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能力,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行为
•人本主义观点的局限
六、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型
•任何心理异常现象的产生,都可能是生物-心理-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观点,称为综合分析观点或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作业
对本章中关于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型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的形式把总结结果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