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概论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693012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6.png)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篇一:2021最新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一二单元复习资料复习《经济生活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金钱第一框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一、金钱的本质(P4)1.商品① 意思是:交换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二、货币的基本职能(p5)1.基本功能① 价值尺度:货币表达和衡量所有其他商品价值的功能。
a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b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②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功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2其他功能:储存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注意区分: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流通方式:在商品销售中,商品的转移和货币的支付同时完成。
交钱和送货。
支付方式:指在商品信贷购销过程中发生的延期付款,以及清偿债务、纳税、租金、工资等功能。
或延迟付款或预付款。
偿还债务、税款和工资。
3.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为了以好的价格销售商品,商品生产者必须为买家着想,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三、纸币(p7)1.货币发展:金银货币-铸币-铸币不足-纸币-电子货币2.纸币① 含义:由国家(或部分地区)发布并强制使用。
(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和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纸币所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3.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①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与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原创+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
![原创+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https://img.taocdn.com/s3/m/4bacbb71312b3169a451a4ac.png)
关于按劳分配的易错点
(1) 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中不都是按 劳分配。
(2)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但农民转让 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 素分配。
(3)工资收入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 工资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6年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 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 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 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惯例要素分配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样的分配制 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实行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然实行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0)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 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 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图2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 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 、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 是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d0c3ea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2.png)
①区分四个方面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 益的文化活动,不 断丰富自身的精神 世界,是培养健全 人格的重要途径。 ③区分和理解文化 与经济、政治相互 影响和相互交融
文化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 注意与传统文化的
民族的 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 当代价值、民族精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价值观 主义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吸收外来 文化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面向未来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 价值
正确态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鉴别对待、批判继承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当代 激发自信自豪,促进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共同体意识 价值 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推动正确认识和处理、建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者的要求和关系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目录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哲
学 与 文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化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概论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主义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
特点 政治的关 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促进,落后→阻碍)
第0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课件
![第0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893ad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9.png)
书法
隋唐 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出现专职画家,以_顾__恺__之_为代表。代表作:《女史箴图》 东晋
和《洛神赋图》
绘画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
隋唐 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
朝的__吴__道__子__被尊为“画圣”
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__敦__煌__莫__高__窟___等
儒学复 目的
___维__护__封__建__统__治_____
兴运动
用儒家的 天命论
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概念阐释
“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 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武”字。若加上 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这些毁灭佛法的事 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又被称为 “法难”。
“尊道”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
唐朝统治者奉行
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
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
_三__教__并__行___政策,
隋唐 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
上有很大发展,禅宗对
奉老子为祖先,
道教的理论;唐朝时期儒
后世影响最大
道教最受尊崇
学复兴运动兴起
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从“三教合归儒”到“三教并行”
(1)“三教合归儒”不是三教相互融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 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代出现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 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体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
由此引发了统治者的灭佛行动,但并没有改变佛教流行并在中国扎根的趋势。到
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资料PPT课件
![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资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79d6aacc7931b765ce15be.png)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展示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2、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所 公有制为主体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有 制 形 多种所有制经济 决定
分 配 制 度
式 共同发展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它是唯一的 分配方式吗?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按生产要素分配
(1)具体形式
为了进行社会生产经营而 必须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类别
对应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 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是否属于 劳动收入
否
按管理要素分配
▪ [问题探究]
▪ 1.判断正误
▪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 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 × )
▪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 则,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的社会地位。( × )
▪ (3)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 )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 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58)
在公有制经
济中,在对社 (1)实行范围: 公有制经济
会总产品作了 各项必要扣除
(2)分配尺度:劳动(数量、质量)
后,以劳动者 (3)分配什么:个人消费品
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为尺度分 (4)分配结果: 多劳多得
配个人消费品,
实行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少劳少得。
大学西方经济学复习重要笔记
![大学西方经济学复习重要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335476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64.png)
第一章导言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第三章弹性理论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五章生产理论第六章成本与收益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第八章分配理论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第十四章货币与经济第十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第一章导言文档顶端一、主要问题提示:1.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没有稀缺性,经济学就没有意义。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b4bc46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c.png)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导论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区别: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地区)经济相互联系⽽形成的⽭盾统⼀体,它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加总,⽽是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是⼀个历史范畴。
国际经济是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国家间的经济活动。
国际经济只是世界经济的⼀个重要⽅⾯。
世界经济是全球性的经济实体,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
但是国际经济以国家存在为前提,国际经济会随着国家的消亡⽽消亡。
世界经济研究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在内的全球性经济问题。
第⼀章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三节没有)1.国际分⼯的含义、决定因素、形式、性质含义:国际分⼯是社会分⼯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超越国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是国内分⼯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决定因素:A.各国赖以⽣存发展的⾃然条件,包括资源,⽓候,⼟壤,地理位置和国⼟⾯积等。
B.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技术、产业、市场的质量和规模等。
性质:主要是资本主义性质(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产关系决定着国际分⼯的性质,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当代国际⽣产关系中⼀直占统治地位,所以现存的国际分⼯主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形式:A.按劳动本⾝特点分:⼀是社会⽣产各⼤部门之间的国际分⼯,⼆是社会⽣产⼤部门内部各个⼩部门和⾏业之间的国际分⼯,三是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艺专业化形成的国际分⼯。
B.按各国不同⽣产领域之间的媒介不同分:⼀是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是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
C.按参与国际分⼯的国家社会经济⽔平不同分:⼀是垂直型国际分⼯,⼆是⽔平型国际分⼯,三是混合型国际分⼯。
2.世界市场含义:指商品和各种⽣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进⾏交换的场所以及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基本特征:A.统⼀性,世界市场是⼀个相对统⼀的整体。
主要标志有:⼀是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是商品和资本的⾃由转移,三是“⼀个商品⼀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在。
B.竞争性,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PPT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06f78e76eeaeaad0f3305d.png)
总结:理解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是什么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为什么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 [问题探究]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易混易错提示】
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它是唯一的
分配方式吗?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的内容
1.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土地、
技术、管理等要素
2.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 作用的福利性分配 、社会保障收入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按生产要素分配
(1)意义
•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练一练:李某一家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对象
岗位 获得收入的途径
李某 承包村的鱼塘收入
李妻 一家公司的总经理,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管理要素
李子 外企工程师,还利用双休日 为私企当顾问,工资、奖金外还炒股赚钱
出租房屋
按劳分配 资本要素
土地要素
⑵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聚焦于分配方式和维护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 系
的具体措施。材料题多立足生产 、分配、消费的关系,考查收入 分配公平的维护对我国经济发展 的影响及其措施。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2、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分配制度?
主 体
奖金、津贴
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上课用)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上课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633fc514791711cd791741.png)
PS:总结:理解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是什么 为什么
(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的内容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1.一条收主线: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 如知何个识参人入的分配体与如系分何:税配参生收(与产:财分(政配创与(税税依造税分收收法财的的纳收配富基种税)制)本类是度特公→与征民分分的配配基(原本财义则富务)的与分国配家)
考点考向概览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7、个人收入的分配 ⑴分配制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 方式。
•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
决定
分配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决定
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
决定
分配制度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 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 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对社会意义)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4)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 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PS:【特别提示】 生产决定分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 中占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自考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笔记第七章
![自考政府经济管理概论笔记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ca548b1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7.png)
第七章微观经济规制 识记: 1.微观经济规制的⼀般含义; 答:微观经济规制是政府依据⼀定的规则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进⾏限制和规范的⾏为。
2.微观经济规制的分类; 答:微观经济规制可以从不同⾓度进⾏分类: 1.从规制的程度和⽅式看,微观经济规制有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 2.从规制的⼿段看,微观经济规制可分为法律规制、⾏政规制、价格规制、会计规制、审计规制、⾦融规制、计划规制、财政税收规制等。
3.微观经济规制的主要领域; 答:微观经济规制的主要领域有: 1.⾃然垄断与微观经济规制; 2.⼈为垄断与微观经济规制; 3.外部性与微观经济规制。
4.微观经济规制过程的概念; 答:微观经济规制过程是⼀个政府规制机构、企业、消费者三⽅共同参与者的,通过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不断调整各⾃的⽴场和利益,旨在制定和实施三⽅都能接受的规制规则,最终达到三⽅都满意的规制均衡的博弈过程。
5.直接互动; 答:直接互动关系是政府规制机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按照⾏政程序发⽣的关系,主要通过规制规则制定过程和公开听证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发⽣。
6.间接互动; 答:间接互动关系是消费者和企业利益集团企业通过⽴法、⾏政、司法等渠道影响规制决策的活动。
7.微观经济规制的直接成本; 答:微观经济规制的直接成本是微观经济规制过程中直接发⽣的成本,⼀般包括微观经济规制⽴法成本、微观经济规制执法成本、微观经济规制法规的调整与修改成本、微观经济规制的放松与解除成本。
8.微观经济规制的间接成本; 答:微观经济规制的间接成本是微观经济规制实施后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和转移成本。
其中,微观经济规制的效率损失是⽣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净损失,具体表现在企业内部⽆效率的产⽣、政府规制者寻租成本的产⽣、由政府规制滞后产⽣的企业损失;转移成本使收益从⼀⽅转移到另⼀⽅,如收益从消费者向⽣产者转移,反映了微观经济规制改变时获益者和损失者的情况。
9.微观经济规制效益的含义; 答:微观经济规制的效益,是指通过微观经济规制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805f8e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7.png)
拓展延伸:比较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1.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文化怎样传播):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亲朋聚会、外 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2.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靠什么传播):大众传媒。(例如:报刊、广播、电 视、网络等) 【注意】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功能。(手段)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途径)
202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索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概论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
主义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出口的节日】2023年“欢乐春节”在线上线下火热举办,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和 地区,中国春节庆典、花车巡游、“新元贺岁古韵新春”庙会、“欢乐春节·中国文化 和旅游展播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外国民众和海外华人华侨送去新春祝福。“欢乐 春节”举办22年来,逐步成为全球共庆共享的文化嘉年华,成为助力民心相通、交流互 鉴的桥梁,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世界人民读懂中国的窗口。
③对人类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要求
①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②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注意】1.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在文化交流上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2.文化交流≠减少文化多样性; 3.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霸权。文化输出是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 进行文化侵略; 4.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导或引领世界文化。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二)(原卷版)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二)(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8c22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4.png)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二)(原卷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露营热度大增。
露营成为户外娱乐的新选择,从公园露营、房车露营到海边露营、星空露营,各种别具特色的露营方式层出不穷,这种奔跑在路上、自由在天地间、滋养于自然中的休闲方式吸引了不少人参与。
这股热潮并非乍起。
不少露营爱好者和从业者称2020年为“露营元年”。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出境游、跨省游颇受限制,不少旅游爱好者将消费需求转移到城市周边游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1-3天为期的“微旅游”方式——“露营”脱颖而出,不仅出行方便,更是将隔离的风险降到最低,成为人们短途短期低风险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
户外露营既可以改善人们闲居家中的状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疫情防控对距离接触的要求。
露营类综艺节目、国内社交平台中的“露营”类短视频和推文,也成为助推力,与“露营热”互为因果。
打开抖音、小红书,各种相关内容将露营的美好与惬意展现在大众面前;露营常识、技能等事项也在网络中广为传播,降低了露营活动的技术门槛;还有综艺节目以露营为题、房车为载,展现了在都市生活的人们短暂逃离城市忙碌、追逐耀眼的梦幻星空的旅行历程……按图索骥或是依攻略行事,这就给了更多人一个将“诗与远方”带进现实、带到身边的可能。
(摘自《日照新闻网》)材料二: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材料三:近年来,露营成为户外娱乐的新选择,从深山老林里“荒野求生”、公园露营到房车露营、海边露营、星空露营,各种别具特色的露营方式层出不穷。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都市家庭更倾向于舒适性强、装备有调性、风格明显的精致露营。
精致露营多要依托景区。
所以大批景区围绕此下功夫。
如青海茫崖火星营地,是所谓火星模拟基地,附近都是雅丹地貌,故意营造出了孤独荒凉的氛围,让人觉得恍若置身火星;珠海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推出“自驾+露营+乐园模式”,以“琴岛奇航”为主题,融合多种新奇特色宿营单元,配备沙坑遗迹乐园、儿童游乐园等设施及“乐园管家”服务……目前以露营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有超过5.3万家露营相关企业,仅山东的露营地数量就有近4000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复习策略
7、个人收入的分配 ⑴分配制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点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 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工资、奖金和津贴
平均分配
福利
按生产要素分配
技术、资本入股所得
3.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按劳动要素收入不是按 劳分配收入。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的内容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土地、 技术、管理等要素
(3)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 分配 、社会保障收入
A.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B.弥补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优化资源配置
C.保证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析】民间投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因为资源 占有的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排除A。民间投资收入 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排除C。民间投资收入属于按资本 要素参与分配,排除D。B符合题意。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比较(表1)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所有制基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私有制
础 区
公有制(公有制经 (私营经济、外资
济)
经济等)
分配主体 社会主义公有制范 私营和外企中的劳
围内的劳动者
动者
别 体现的关 劳动者是平等互助 私有制生产关系
平的基本内容。 • (2)收入分配的公平 •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
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 需要。 •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 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劳动的性 质和特点
存在差 别,谋 生手段
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意义(作用)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 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积极性 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 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对个人意义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 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 会地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对社会意义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4)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 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PS:【特别提示】 生产决定分配,公有制经 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在 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特别提示】 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 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按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分配。
系
合作的关系,体现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国企上班 在私营或外资企业工作 存款利息收入
炒股股息收入 下岗领取生活保障金 房屋出租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社会福利、保障收入
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 1.收入分配公平 • (1)公平: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
存在性质 适用范围
【注意点】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有制经济 劳动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⑵原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按 劳 分 配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生产资料 公有制
社会占有, 由社会分 配
生产力发 展水平
不高, 不平衡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 决定 分配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决定
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
决定
分配制度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
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存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 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 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具体形式
类别
对应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 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 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企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 津贴收入
(4)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制度保证。
政府收入、 企业收入、 居民收入
人才、创造的尊重。 •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ps【特别提示】
工资收入不都 属于按劳分配
国有经济和 集体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
按劳分配
私营经济和 外资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
按劳动 要素分配
2011年10月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鼓励和促进 天津市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在 更大范围内加快发展,到2015年民间投资将占全社会投资 比重近一半。鼓励民间投资有利于( )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是否属于 劳动收入
否
否 是 否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按生产要素分配
(2)意义
•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