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2018秋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课件(第二课时)课件

拉萨的天空
目录 课文讲解
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
拉萨的天空
目录 课文讲解
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 蓝晶晶的。
拉萨的天空
目录 课文总结
拉萨的天空
目录 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拉萨的天空; 2、完成老师推课时)
目 Contents 录
01 生字复习 02 词语复习
03 课文讲解
04 课文总结
05 课后作业
拉萨的天空
目录 生字复习
点击
贴 tiē 贴切
妙 miào 奇妙
线 xiàn 线条 晶 jīng 晶莹 圣 shèng 神圣 帘 lián 竹帘
纯 chún 纯净 忍 rěn 忍受 建 jiàn 建设 窗 chuāng窗户
目录 课文讲解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 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 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拉萨的天空
目录 课文讲解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拉萨的天空
目录 课文讲解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 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 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 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 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 洁。
拉萨的天空
目录 词语复习
湛蓝 映衬 纯净 雄伟 透亮 对照 明洁 壮丽
拉萨的天空
目录 课文讲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拉萨的热爱; 2、培养审美情趣,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
拉萨的天空
目录 课文讲解
仔细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每一段都是围绕哪一个字来描 写拉萨的天空的?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七课《拉萨的天空》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绘了拉萨天空的蔚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 5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日光城”拉萨的天空老是那么蔚蓝、透亮;第二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地照射下越发纯净、明亮;第三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第四自然段写一年四时拉萨的天空老是蓝晶晶的,也把布达拉宫烘托得更为宏伟、壮丽;第五自然段写蔚蓝的天空像圣地拉萨的窗帘。
课文的语文优美,用词正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的描绘仔细并且形象。
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指引学生要点读好“蔚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纯净”、“明亮”等词语,让学生经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感觉拉萨天空的“蓝”。
细翻了一下《语文新课程标准》,觉察第二学段(3~4 年级)阅读目标一共 10 条,此中 1、2、 3、4、5、8 条是这样描绘的:1.用一般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领会课文中要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词典、词典和生活累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粗心,初步感觉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别人沟通自己的阅读感觉。
8.累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出色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取的语言资料。
”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 1、2、3、4、5、8 条,我发现:关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经过有感情地朗诵,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创造情境,才能帮助学生领会、意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意会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培育学生发现、感觉、颂扬美的能力。
所以,我对《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作出下边的教课方案。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领会作者对拉萨蔚蓝、纯净的天空的赞叹,培育学生的审美情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有关拉萨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 出示布达拉宫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什么吗?(回答后出示布达拉宫)那你们谁还知道,这么壮丽的布达拉宫是哪个国家的?(中国),它坐落于中国西部的——拉萨(学生接说)。
[板书:拉萨]师: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仰望那里别具一格的.天空,你们想去吗?[板书:的天空]那就一起先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吧。
(齐读课题)2、出示目标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效果预期: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定会达成目标。
二、民主导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任务呈现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你们想不想和拉的天空靠的更近?那就赶快打开课本3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小朋友们,第一遍读书要做到什么呢? (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2、将课前预习的勾画的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展示交流:检查自读出示生字纯忍圣窗晶线帘妙建(1、指名读,2、开火车读3、给生字找朋友)出示词语湛蓝映衬纯净雄伟窗帘视线蓝晶晶透亮对照明洁壮丽圣地建筑不忍移开指读词语,看谁认得准记得牢。
1. 指名读词语,挑自己读的最好的一行读。
竞赛读,齐读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词语,还有哪个不懂的提出来任务二读懂词语,读顺课文(过渡从第一遍读书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如果你们愿意再认真读一读,你会发现课文会给你带来更美妙的感觉,愿意读吗?那就轻声再读一读课文,把你感受最美的自然段和你的同桌分享。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有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难点:用不同形式地朗读来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蓝”天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
(齐读课题)2、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湛蓝、透亮)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过渡:是呀,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二、赏读“蓝”天1、我们来交流交流,你喜欢课文的哪儿。
为什么。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①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伸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
在拉萨,为什么说话的声音可以碰到蓝天,伸手可以摸到蓝天呢这使我想起了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想起了寇准《咏华山》中的“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苏教版三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剖析:«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美文。
本白话语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宏伟、绚丽;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欢之情。
文章言语生动优美、清爽凝练,插图精巧,能激起先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妙感情,取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育先生观察、朗诵、想象才干、提高先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进程与方法:仰仗详细的言语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经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真〞〝明洁〞等,丰厚语汇,感受言语美,能用朗诵或描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讨论、朗诵、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宏伟、绚丽,发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先生的特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员的剖析来替代先生的阅读实际。
应让先生在自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遭到情感熏陶,取得思想启迪,享用审美乐趣。
要珍爱先生共同的感受、体验和了解。
〞依据第二学段要求,我把〝仰仗详细的言语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经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真’‘明洁’等,丰厚语汇,感受言语美,能用朗诵或描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作为教学重点。
另外本文的教学更多的中央重在感受、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所传递的情感。
就感受而言,本文比拟容易借助图片完成,难的是想象,是让先生做角色转换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尤其是第二小节先生更是难以了解,所以我将〝用不同方式地朗诵来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作为是本课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由于课标倡议教员要树立开放而有生机的课堂,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能激起先生的思想、情感、想象。
3上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课案

3.在这一自然段你还发现了什么?
品读比喻句。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你也来把“拉萨的天空”打个比方。
怎样读好这句话?
4.那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因为拉萨一天中太阳照射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们称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5.你喜欢这个日光城吗?那就请你用你的朗读来告诉老师你有多喜欢。
4.从这些动词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5.“掬”“妙”可以用哪个词代替?
6.你还觉得拉萨的天空美在哪儿?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7.读了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对近义词,体会句式美。)你能把这一句背下来吗?
8.拉萨的天空太美了,你能美美地把第二自然段读出来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课案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执教
理论支持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的各种可变因素,它还认为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学生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向。根据这一理论,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7拉萨的天空(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

7 拉萨的天空第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
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有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难点】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
方法一回忆“蓝”天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
(生齐读课题)师: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湛蓝、透亮。
师: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背诵第1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背诵。
然后评价。
师:过渡:是呀,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上节课学习的回顾,加深对拉萨天空特点的认识,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把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方法二板书课题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接着第一节课的教学进程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师板书课题,“天空”二字用蓝色粉笔写。
)生:“天空”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我猜这篇课文主要写天空。
师:你猜得有道理。
生:“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我猜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一起去看看吧!二、教授新课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一)精读第二自然段1、拉萨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美,你们一定想读读作者笔下的拉萨了。
请打开书36页,自由大声的朗读二自然段。
读完之后,找到自己喜欢部分把它多读几遍。
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好了的同学,请你下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3、指导理解朗读第一句话。
A、我喜欢“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个部分。
B、那你请读给我们大家听听。
C、你能把你喜欢这一句的感受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吗?D、如果说得出来(拉萨的天很蓝)(如果说不出来)不要紧,请你再把这句话读读好吗?E、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站起来,用手摸摸天,你们能摸得到蓝天吗?同学们请你们再站起来,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现就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请你们把手伸出来摸摸,现在你们摸得到蓝天了吗?看谁最先摸到。
F、那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
G、有谁想来读给我们大家听的?H、是啊,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蓝得真美呀,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
5、指导理解、朗读第二句话。
A、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好像就浸泡在蓝色里面,让人感觉到它伸手就能摸到,那同学们你们还有喜欢其它部分的吗?B、我喜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个部分。
C、那么也请你来读读。
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D、是啊!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呢!真是太妙了。
请你再读读E、蓝天可以洗脸,你们觉得怎么样啊?(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谁想读读的?6、指导理解、朗读第三句话。
A、同学们,还有喜欢的部分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的吗?B、我喜欢“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这个部分。
C、那么请你也来读读。
D、听了你读,老师也想来读了。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好长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抓住“湛蓝、透亮”两个词语体会拉萨天空的美,重点讲解课文的第二段。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PPT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
(先写在黑板上盖住)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让人神往蓝晶晶二、导入课文1.齐读课题。
细心的你们也许能够发现课题中的“天空”用蓝色粉笔书写,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2. 是的,天空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
拉萨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习提示及要求:1.哪些词语是写拉萨的天空的?它们什么意思?2.我学会了句子的什么用法?3.拉萨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学生回答:喜欢“湛蓝”、“透亮”两个词语,顺势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通过比喻句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用比喻句的时候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当作者在说明的时候,就会用比喻句来实行形象生动的说明。
“拉萨的天空为何总是湛蓝、透亮?”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3. 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指导朗读。
四、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拉萨的天空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1.(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能够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学习提示及要求:1.真的能“碰到”“摸到”蓝天吗?2.“这话”指什么话?3.你觉得拉萨的天空“妙”在哪儿?拉萨的天空还“妙”在何处?.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描写的形象与精妙,指导背诵。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通过对比突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拉萨天空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通过对比突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指题目)2、出示词语:圣地日光城(这一行写了什么?)湛蓝透亮雄伟壮丽(指名读、齐读)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拉萨天空的什么特点呢?(1)指名回答,板书:湛蓝透亮(2)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拉萨天空的这个特点,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3)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蓝宝石一样。
”指名读,“湛蓝”是指怎样的蓝色呢?(深蓝色)(4)你还能说出几个描写蓝色的词语吗?(碧蓝、天蓝、深蓝、浅蓝、蔚蓝、瓦蓝、蓝湛湛、蓝晶晶……)(5)“透亮”是什么意思?(明亮)(6)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无怪作者说——好像用……这里的“蓝宝石”指的是什么?(说的对作者把天空比做了蓝宝石,形象地写出了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一特点吗?(一碧如洗))(7)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那湛蓝透亮的拉萨天空。
(图片欣赏)(8)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天空已经吸引了大家吧,你能把自己看到的、想象到的、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3、再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还知道什么?4、是的,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因此人们还叫它日光城,日光城是它的别称,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别称?(昆明—春城、哈尔滨—冰城、重庆—山城、济南—泉城……)5、小结:拉萨的蓝天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湛蓝、透亮的拉萨天空。
二、学习二——四自然段1、出示第一个学习要求:自由朗读二到四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或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3、出示课题: 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二、精讲点拨,凸现重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
我们来看看。
(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瞧,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
(重读“总是”)。
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
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
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
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
“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
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
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
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
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
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出示图片,并用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你们看,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随风飘动,碧水之畔绿草茵茵,蓝白相间,碧、蓝遥相呼应,面对如此景色,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你们呢?面对这样的美景,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一:我觉得拉萨就像天堂一样。
学生二:我会被这美景深深吸引,都不愿意回来了。
学生三:我想住在拉萨。
学生四:我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儿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湛蓝透亮,真的是这么的美丽!……
9、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
(课件出示拉萨天空
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
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
(板书:让人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
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课件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三、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2、在自己家乡寻找美,运用自己在本课中感悟到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亮
让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