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风说课稿
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
![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cc2bf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a.png)
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就大班科学活动《风的秘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风的秘密》是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出发设计的一节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探索风的产生、感知风的存在以及了解风的作用,旨在引导幼儿在观察、实践、体验中,初步形成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兴趣和探究精神,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要求。
二、说目标1. 认知目标:使幼儿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知道风有大小之分,能说出风与天气、生活的关系。
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描述风的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风向标、风车)来感知风。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树立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态度。
三、说重难点重点:理解风的产生原理,能用简单的方式感知并描述风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理解和认识到风与生活、天气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与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以“做中学”、“玩中学”的方式开展活动,体现幼儿教育的主体性和互动性。
五、说活动准备活动材料包括:风向标、风车、扇子等可以制造风的工具;有关风的图片、视频资料;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场地等。
六、说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故事或谜语引出风的主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究环节: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风向标、风车等活动,感知风的方向和大小,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3. 实验环节:利用扇子、气球等道具,模拟风的产生,帮助幼儿理解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4. 讨论环节:组织幼儿讨论风与天气、生活的关系,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5. 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提炼活动内容,加深幼儿对风的理解。
七、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继续关注风的现象,比如观察不同天气下风的变化,或者制作简易的风力玩具,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风的力量和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风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风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d8695cb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f.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风的奥秘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风的奥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目标、说活动重难点、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以及说活动预期效果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风的奥秘》这一主题来源于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教材内容。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充满了神秘感。
教材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感知、实验等方式探索风的存在、风的形成以及风的作用等奥秘,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教材中,明确提到幼儿应该了解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这一基本知识点。
例如,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示意,如用扇子扇动空气,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流动,从而初步理解风的形成原理。
同时,教材还列举了风在生活中的多种表现和作用,像风能吹动帆船航行、风能吹干衣服等常见现象,这些都是幼儿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有助于他们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说学情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并且开始尝试自己去探索答案。
对于风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幼儿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比如在户外玩耍时感受到风的吹拂,看到旗帜在风中飘扬等。
然而,他们对于风的本质和形成原因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来看,他们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大量具体、直观的活动和实例,帮助幼儿理解风的奥秘。
例如,幼儿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树叶被风吹动,但他们可能还不能理解这是因为空气流动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设计简单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幼儿去观察、思考,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概念。
三、说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 幼儿能够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 知道风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作用。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71c1d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9.png)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辨别生物、物理、化学三类科学。
2.学生能够简单描述生物、物理、化学三类科学的概念。
3.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物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学生能够带着好奇心,探索科学世界,培养科学兴趣。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演化等的学科,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药物研发、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
2.什么是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的学科,例如力学、热学、光学等。
–物理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路、机器、光学仪器等。
3.什么是化学科学?–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和反应等的学科,例如化学反应、物质结构等。
–化学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燃料、食品、药物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可使用小玩意儿的方式,让孩子们猜测哪个工具属于生物、哪个属于物理、哪个属于化学,以此来引导孩子们对科学分类的认识。
2. 呈现内容(10分钟)老师采取图片展示的方式,给孩子们图解生物、物理、化学中的代表性内容,并引出孩子们对于科学分类认识的探讨。
3. 实验观察(15分钟)老师让孩子们观察一些常见的物品,根据自己的认识,给物品分类。
待完成了分类后,再根据物品的性质,确定它们应该属于生物、物理、化学中的哪一类科学。
4. 科学小发现(10分钟)老师引出了如下的问题:难道一件事物属于某一类科学之后,就只跟它同类的享有了这类科学带来的神奇现象、科技、发明创造吗?通过展示具体例子,请孩子们思考,科学在日常中的复杂与常见。
如在草地上找到一朵花,同时观察蚊子、蚂蚁、蝴蝶等小昆虫。
孩子们会发现,生物科学和物理科学,就在这一刹那间交织在一起,用于孩子们所感知周遭的生态环境。
5. 小结与复习(10分钟)通过小结,让孩子们对于本节课的掌握与理解得以进一步升华。
复习和表演自己所喜欢的科学小实验,带着好奇心探索科学奥妙。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 (2)](https://img.taocdn.com/s3/m/43e288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9.png)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物质状态。
2.学习不同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和条件要求。
3.通过实验探究体积是否具有不变性。
4.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种物质状态及其特征。
2.物质的相互转化。
3.实验探究:氧气构成实验、瓶中灯的实现、泡沫胶变硬实验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一张有气态、液态、固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种状态的美丽景象。
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几种物质状态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三种物质状态。
2.学习三种物质状态(15分钟)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例子,让学生了解气态、液态、固态的特征,并在黑板上呈现。
学生观察黑板上各种状态,观察物质的状态变化,然后就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进行分类。
在学习的同时,教师不断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认真观察。
3.了解不同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15分钟)教师提出强烈的刺激教室中的空气,着重指出空气中的微粒子会经历三种状态的变化,并通过一系列微小的实验展示变化过程。
然后,教师讨论方案,让学生自己验证各种物质状态的转换过程。
4.实验探究(30分钟)•实验1:氧气构成实验教师让学生将碳酸盐加入稀酸中,然后放入两个电极,将两个电极通过电线相连,进而组成电流,此时,有珠形气体在电极上,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排除法,认出珠形气体中的氧气。
•实验2:瓶中灯的实现教师向学生讲解瓶中灯的构成,引导学生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构成,并使用纸卷来制作一只可供点燃的灯,开展构成工作。
然后,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安装火花发生器,并演示该瓶中灯的点燃过程。
•实验3:泡沫胶变硬实验教师让学生将泡沫胶放在保鲜袋中,加热后发现泡沫胶变得非常软,再加热一会儿到达综合韧性后拿出保鲜袋,发现泡沫胶已经变硬了。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分析泡沫胶为什么会变硬,如何加快泡沫胶变硬的时间。
5.总结(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并通过回顾今天的实验,让学生领会到了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转化,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
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
![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221a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8.png)
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风的秘密》。
下面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以及活动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设计意图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孩子们对风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能够感受到风的存在,但对于风的形成、特点以及作用等方面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和实验,引导幼儿了解风的秘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活动目标基于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考虑,结合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感知风的存在,了解风的形成原因。
2、技能目标:鼓励幼儿尝试通过操作实验,探索风的特点和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做了以下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风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
2、物质准备:风车、气球、扇子、塑料袋等与风有关的材料。
蜡烛、蚊香、玻璃罩等实验用品。
多媒体课件,包含风的形成动画、风的作用图片等。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微风拂过树林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感受风的存在。
然后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活动的主题——风。
(二)探索部分1、感知风的存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感受风,比如用手扇一扇、用嘴吹一吹、跑动起来感受风等,并鼓励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2、探索风的形成(1)我会先提出问题:“风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2)然后进行实验演示:将蜡烛点燃放在玻璃罩内,用扇子在玻璃罩口扇动,幼儿会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发生了倾斜。
接着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会倾斜?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38ae47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a.png)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阐述的是大班科学活动《风》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次教学活动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主题为“风”。
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风》,孩子们可以了解风的形成原理、感知风的存在以及风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说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并能描述风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2.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体验风的存在,提高观察、比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保护环境、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说重难点重点:理解风的形成原理,能用简单语言描述风的特点和影响。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并感知风的存在,理解风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情境创设法、实物演示法、实验操作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模拟风的形成过程,带领幼儿户外感受风的变化,进行制作风车等活动。
2. 学法: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观察思考,通过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自主探究风的奥秘。
五、说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风车模型、扇子、气球、羽毛等道具,以及关于风的图片、视频资料。
2. 环境准备:选择适合进行户外风感体验的安全场地。
3. 经验准备:提前向幼儿提问或讨论有关风的话题,激活其已有经验。
六、说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以故事或谜语等形式引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心,导入课题。
2. 探究环节:通过观看视频、实物展示,讲解风的形成原理;随后带领幼儿户外感受风、观察风对物体的影响。
3. 实践环节:组织幼儿制作并试验风车,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感知风的力量。
4. 总结分享环节:引导幼儿回顾、交流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七、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关注风的现象,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风力等级、风向等,或者在家中尝试制造小风(如吹气、开风扇),深化对风的理解和应用。
大班科学教案:风15篇
![大班科学教案:风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9f7c4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a.png)
大班科学教案:风大班科学教案:风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风,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风1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让幼儿具体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风给外界带来的变化,如:红旗、水、头发等的变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个气球,碎纸屑许多,小风车每人一个。
3、PPT课件。
活动过程:1、谈话:这几天老师让小朋友观察了树枝摇动,红旗飘,水面起波纹,你们知道是谁引起的吗?2、让幼儿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
(1)教师引导幼儿玩气球,通过玩气球亲自感受空气流动形成风。
(2)幼儿自己动手做小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扇动空气,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3)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3、了解风的特性。
(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4、玩纸屑。
(1)分给幼儿每人一小堆纸屑,让他们想办法玩纸屑,看谁最聪明,想的玩法多。
(2)讨论:玩完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产生风使小纸屑动的。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风》含PPT课件6、玩“风车转转转”游戏。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演示讲解后,幼儿自由玩风车。
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风优秀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风优秀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d7375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e.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风优秀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向大家说一说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的内容——《风》。
一、说教材1、《风》是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中的内容,它帮助幼儿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让他们了解风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幼儿园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形成原因。
②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风的特点,体验风的作用。
③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幼儿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难点是:让幼儿观察和描述风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故事情境法、展示引导法;学法是:实践探究法、互动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我在教学过程中准备了一些教具和素材,例如:风车、风头巾、风铃等。
这些教具和素材能够直观地展示风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激发兴趣我将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新知:有一天,小明正在放风筝,突然天上吹起了一阵微风,风把小明的风筝吹得飞得很高很远。
让幼儿观察风对风筝的影响,引发他们对风的好奇心和兴趣。
2、观察风的特点我会带领幼儿出门观察周围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风的存在。
然后,我会给每个幼儿发放风头巾,让他们亲自感受到风的力量和方向。
通过观察和感受,引导幼儿描述风的特点。
3、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在幼儿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我将向他们讲解风的形成原因,通过展示图片和简单的语言让幼儿理解。
并且,我会引导幼儿思考风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4、体验风的作用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体验风的作用,我准备了一些风车和风铃,让幼儿亲自动手搭建风车和挂上风铃,感受到风的力量和声音。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5、复习和总结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和幼儿一起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总结风的特点和作用。
如果幼儿有任何问题,我会耐心解答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d235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6.png)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一、前言科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观察和实验能力。
本文以大班科学风的奥秘为主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力求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别风的产生原因;2.掌握天气预报中风向,风速等科学指标的含义;3.能够利用简单的物品,观察风的变化,并能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向孩子们引入话题:你们见过风吗?风从哪里来?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流,并在老师引导下逐步理解风是由气压不同而产生的。
2. 理论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气压的产生和相互作用,分析地球上的暖气团与冷气团的作用,唤起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同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交流一下自己对风的认知。
3. 实验环节通过实验来观察风的产生和变化。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风车或自制的简单观察工具,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观察风的变化,体验风的力量等。
4. 知识巩固通过让孩子们举手回答、配合老师进行真实场景模拟等方式,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整体教案设计比较合理,通过导入环节,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孩子们对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实验环节,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地了解风的产生原因和形成过程。
而教学反思环节,可以让老师更好地知道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是否掌握了重点,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更多的调整和备课。
但是,在实验环节的设计上,可能需要学习资源的考虑和教学设备的准备等问题,需要提前准备,才能保证实验环节的效果到位。
同时,在知识巩固的环节中,老师需要注重孩子们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达到教学目标。
五、总结本次教学通过让孩子们探究风的形成原因,观察风的变化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对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科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而教学反思环节,也可以对7个方面进行思考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98983f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0.png)
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风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反思一、教材分析: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
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
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
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
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二、幼儿情况分析:大班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好奇,求知欲强,有的孩子可以用感官去探索问题。
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和现象做出主观臆断,这是不科学的。
希望孩子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训练他们客观描述现象,根据事实举一反三,知道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中,而不是老师的头脑中。
三、说目标: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弊,引导孩子辩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 1 )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 )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 )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 )每组一块分类板( 2 )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 )"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大班科学教案风说课
![大班科学教案风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d040c8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d.png)
大班科学教案风说课一、引言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可以培养探究、观察、实验等基本科学技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因此,科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大班幼儿科学教案风叙述,讨论如何在大班环境中有效地开展科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 培养幼儿合作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次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水的性质”。
水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可以学习到水的特性和变化。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透明的容器和水杯;2. 准备一些水和其他液体如果汁、牛奶等;3. 准备一些物品如石头、小球等,用于观察水对物体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向幼儿提问“水是什么?”,激发幼儿对水的认知和好奇心。
2. 观察水的性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外观和状态,让幼儿描述水的特点和性质,如颜色、透明度、温度等。
3. 水的变化:教师逐步介绍水的几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状态变化。
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其逐渐融化为水;将水加热,观察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
4. 水的影响: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对物体的影响。
可以将一些物体放在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变形等现象。
幼儿通过实践,能够理解水对物体的影响力。
5. 合作探索: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
例如,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物品和一桶水,让他们自由选择物品放入水中,观察不同物品在水中的表现,并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分享探索结果。
6. 总结回顾: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科学课的内容,强调水的性质和水的变化。
引导幼儿总结所学内容,并提问相关问题,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七、课后延伸1. 家庭活动: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水的性质和变化,例如通过观察家中的水龙头、冰箱中的冰块等,加深幼儿对水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风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风](https://img.taocdn.com/s3/m/9db37b3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f.png)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的来源、形成、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2.观察风的表现形式,掌握风的相关知识;
3.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新力和表现力;
4.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关注自然。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风的来源、形成、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2.观察风的表现形式,掌握风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知识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谈论图片中呼啸的风和在风中欢快奔跑的孩子们,并询问孩子们在生活中是否经常感受到风。
2.介绍风(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画、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风的来源、形成、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3.观察风(30分钟)
利用自然风、人工风等不同形式的风,让幼儿在观察中掌握风的相关知识。
4.小组活动(10分钟)
仿照风的形象,让幼儿自由发挥,并进行小组表演。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提高幼儿想象力、创新力和表现力。
5.互动探究(20分钟)
教师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究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关注自然。
6.总结回顾(10分钟)
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今天学习的心得。
四、教学评估
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幼儿课堂表现、教学笔记、学习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风的介绍,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可以直观感受到风的存在。
小组表演和互动探究的环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风的认知,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创新力和表现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e92b12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a.png)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的是大班科学活动《风的奥秘》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风的奥秘》是大班科学领域的一节探究性课程,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丛书。
本节课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方式,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感知风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说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初步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及风的特性,知道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现象。
2.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懂得尊重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养成积极探索、勇于求知的良好品质。
三、说重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这一基本概念,并能通过实验感知风的存在和特性。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并理解风力大小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上,我会采用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如利用实物模型演示风的形成过程,组织幼儿进行吹风车、放风筝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知风的力量和变化。
学法上,倡导幼儿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说活动准备物质准备:风车、纸飞机、风扇、气球、塑料袋等实验材料;关于风的科普视频或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心理准备:提前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风现象,引发他们对风的好奇和兴趣。
六、说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风的自然景象视频,引导幼儿讨论“风从哪里来?”、“风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出课题。
2. 探究环节:组织幼儿进行系列风的实验活动,如吹动风车、用扇子制造风、感受不同速度风的差异等,引导幼儿观察、记录、总结。
3.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结合幼儿的反馈进行总结,深化风的形成原理及其特性的理解。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3fe487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0c.png)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与作用《风的奥秘》这一课题在大班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对风的奥秘的探索,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后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这一课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感知风的存在,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例如,通过观察飘动的旗帜、飞舞的树叶等现象,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风的存在。
-幼儿能够识别不同强度的风,如微风、大风等,并能简单描述风对物体的影响。
比如,微风可以轻轻吹动纸张,而大风可能会吹倒较轻的物体。
-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学会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来发现风的存在和影响。
例如,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枝的摆动、头发的飘动等现象,从而发现风的存在。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鼓励幼儿通过简单的实验,如制作小风车,来探索风的力量和方向。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幼儿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例如,当幼儿发现风可以带来不同的变化时,会对风这种自然现象充满好奇,进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这是理解风的本质的关键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如用扇子扇动空气,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流动,从而理解风的形成。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着一把扇子在幼儿面前轻轻扇动,让幼儿感觉到风,然后解释这是因为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起来,从而形成了风。
-引导幼儿观察风对物体的影响。
幼儿需要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在风中的状态,如旗帜的飘扬方向、树叶的摆动幅度等,来了解风对物体的影响。
例如,在户外观察时,让幼儿对比在不同强度的风中,同一物体的不同表现,从而加深对风的影响的认识。
-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区分不同强度的风。
大班科学说课:风的奥秘说课稿
![大班科学说课:风的奥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070e2c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7.png)
大班科学说课:风的奥秘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风的奥秘》,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风的奥秘》是大班科学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天气、气象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大班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风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教学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风的产生原因,认识风的特点和作用。
②能力目标:观察和感知风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引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说教法学法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感受和认识风的存在和作用,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导入法,实践探究法。
学法:参与观察法,体验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风的相关实物和图片,以便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素材,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说教学过程新教学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张海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几个问题:海边的蓝天上是否有风向旗?周围的树叶是否被吹动?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发学生对风的好奇心和思考。
2、实践探究我会带领学生到实验室或室外进行观察实验。
首先,我会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纸,并要求他们站在不同的位置,感受风的方向和强度。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如树叶、轻飘物等)在风中的表现,并帮助他们总结风的特点和作用。
3、知识讲解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后,我会进一步讲解风的产生原因和风的特点。
通过图片和示意图的展示,我会让学生了解风是由空气的流动引起的,以及风的方向和强度与气压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4、实践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的作用,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让学生使用风力驱动的风车玩具,体验风对物体的推动力;或者让学生在户外放风筝,感受风的力量和掌握控制风筝的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风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风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b2a77b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9.png)
大班科学活动风的秘密说课稿教案【含教学反思】一、话题背景科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部也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在大班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我们开展了一些科学活动,其中包括“风的秘密”。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感受、思考的方式,了解风的形成原因、特点和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推理、探究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风的概念,让幼儿大声说出自己对风的认识和经验。
2.灌注膨胀实验:幼儿将汽水瓶子倒置,将小口瓶子置于瓶口,倒入苏打水,观察瓶子内的现象。
3.演示风车实验:教师为幼儿展示风车的制作,让他们了解风的表现形式。
4.分组比赛搭建飘带屏风:幼儿自行分组,利用纸张、绸缎等材料搭建飘带屏风,比赛评选最美的作品。
四、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2.发挥分组合作的价值,让幼儿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3.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
五、教学方法1.示范法:为幼儿展示风车和搭建屏风的方法,让幼儿跟随示例进行制作。
2.体验法:通过实验和互动,让幼儿深入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
3.探究法:引导幼儿对风的事物进行探究和发现。
六、学习成果1.幼儿了解了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
2.幼儿通过实验和制作,感受到风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3.幼儿通过团队合作和比赛,培养了合作和探索精神。
七、教学反思1.实验器材准备不充足,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2.对于幼儿感受和实践能力的引导需要更加全面,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实际探究能力。
3.对于比赛形式,需要更好地设计,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使幼儿体验到真正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风说课稿
![大班科学教案风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216c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7.png)
大班科学教案风说课稿一、引言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教案和说课稿是教师备课和讲课的重要辅助工具。
教案能够系统化地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说课稿则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清晰地表达教学意图,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
本文将围绕大班科学教案和说课稿进行探讨。
二、科学教案的编写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科学教案的核心,既要符合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
教师应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例如,在探索物体运动的教学中,知识目标可以是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能力目标可以是观察、实验和总结;情感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前期知识的铺垫,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教学重点,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时,可以以水的变化为主线,设计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物体浮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观察和思考,探索物体浮沉的原因和规律。
4.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个环节,例如导入活动、知识讲解、实验和讨论等,以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科学教案的说课稿1. 内容介绍在说课稿的开头,教师需要简要介绍教案的整体内容和教学目标。
例如,本节课将以物体运动为主题,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的认知和探索能力。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370f5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4.png)
大班科学《风的奥秘》说课稿《风的奥秘》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风的奥秘》这一课题在大班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旨在引导幼儿探索自然现象,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通过对风的奥秘的探究,幼儿能够初步了解自然现象的多样性,感知风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认识风是一种自然现象,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扇动扇子时,能感觉到有气流,这就是空气在流动,也就是风的形成原理。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感知风的大小、方向和速度。
如在户外放飞不同形状的风筝时,幼儿可以观察到在不同风力下风筝飞行的高度和方向有所不同,从而直观地感受风的大小、方向等特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学会观察风中物体的变化,如观察树枝在风中的摆动幅度、旗帜飘扬的方向等。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简单的风的小实验(如制作纸风车),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风与物体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风的奥秘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例如,当幼儿看到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像在演奏音乐一样,会对自然产生更多的喜爱之情。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引导幼儿认识到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知道保护环境对于维持良好的风的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理解风的形成原理,即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点,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如将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在空中挥舞,然后扎紧袋口,幼儿可以看到塑料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当我们打开袋口时,能感觉到有气流出来,这就像风的形成过程。
-让幼儿掌握感知风的大小、方向和速度的方法。
例如,在操场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在风的吹动下哪些物体更容易移动,移动的距离有多远,以此来判断风的大小;通过观察风向标来确定风的方向等。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68a8b99453610661fd9f465.png)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WTT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风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1一、情况分析、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当中,一切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心灵,从而焕发起无穷的好奇心,在《纲要》中,科学教育的内容从幼儿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风是幼儿在日常触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现象,本活动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探索风的形成,让幼儿在活动中更为直接地体验风的存在,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引发孩子们对风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二、说教材(一)、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科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爱好;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主动探索的技能;发挥科学的教育作用。
科学活动《风》就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教育任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知风的存在,快慢、强弱。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想象风的奥妙,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一次科学活动,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学常识教育。
但教学仍以科学教育为主。
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尝试感知风的存在上。
感知活动通过小朋友与风对话,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尝试的形式是利用材料来寻找看不见的朋友。
因此,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风的形成是这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操作桌子10张呈直角摆放在侧面和后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电风扇、扇子、吹风机、气筒、纸板、吸管、气球、吹气玩具、吹风玩具、书、雨伞、风车、有关龙卷风的碟片等。
3、经验准备:已经知道空气的存在;活动前在户外感受风。
三、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大班科学教案风-范本两篇
![大班科学教案风-范本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e8541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0.png)
大班科学教案风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风的定义,描述风的形成原因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和材料制作风向计,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分析风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风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类。
2. 制作风向计的方法和原理。
3. 风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
2. 实验法:制作风向计,观察风的方向。
3. 案例分析法:探讨风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法:交流制作风向计的过程和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风的现象,引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风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类。
3. 制作风向计(15分钟):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4. 风向计展示与原理讲解(10分钟):各组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讲解原理。
5. 影响分析(10分钟):探讨风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安排:分组围坐,便于交流。
2. 分组策略: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3. 课堂纪律:强调实验安全,遵守课堂规则。
六、学生活动1. 问答:在知识讲解环节,鼓励学生提问。
2. 小组合作:制作风向计,共同解决问题。
3. 实验操作:观察风向计的运行。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风的概念和风向计原理的理解。
2. 作业:评估学生对风的影响分析。
3. 测验:期末考试中涉及风的相关知识点。
八、作业布置1. 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风对生活影响的短文。
2. 完成风向计的制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九、教学反思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调整教学方法。
2. 评估学生对风的概念和风向计原理的掌握程度,改进教学策略。
3. 关注学生对风的影响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大班科学风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风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1一、情况分析、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当中,一切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心灵,从而焕发起无穷的好奇心,在《纲要》中,科学教育的内容从幼儿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风是幼儿在日常触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现象,本活动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探索风的形成,让幼儿在活动中更为直接地体验风的存在,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引发孩子们对风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二、说教材(一)、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科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爱好;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主动探索的技能;发挥科学的教育作用。
科学活动《风》就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教育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知风的存在,快慢、强弱。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想象风的奥妙,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一次科学活动,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学常识教育。
但教学仍以科学教育为主。
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尝试感知风的存在上。
感知活动通过小朋友与风对话,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尝试的形式是利用材料来寻找看不见的朋友。
因此,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风的形成是这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桌子10张呈直角摆放在侧面和后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电风扇、扇子、吹风机、气筒、纸板、吸管、气球、吹气玩具、吹风玩具、书、雨伞、风车、有关龙卷风的碟片等。
3、经验准备:已经知道空气的存在;活动前在户外感受风。
三、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
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
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产生风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用一用、试一试中获得感知风的存在。
第二次操作是试一试、比一比感受。
四、说学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为了让幼儿对风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寻找风朋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风存在的,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继而去应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的方法,表达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五、说活动过程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寻找风朋友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感知风的存在--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风形成--与幼儿交流探索结果--运用生活经验及观看录象带,感知风对人的好处与坏处,交流有关风的经验--评价总结(一)激发兴趣(利用找看不见的朋友,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根据教材实际,创设兴趣情景,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
活动开始,利用问孩子:”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有个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们班的下朋友做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从形式上、内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风的形成)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动,我引导鼓励幼儿利用各种物品扇动感觉风,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教师在一旁给予支持、鼓励及指导,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结果(对幼儿获取风的经验进行整理)在前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动结束后,幼儿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发现的寻找风的方法告诉给其他幼儿和老师,如:她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发现各种东西制造出来的风吹到身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经验与老师几同伴讨论交流。
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风的经验进行整理。
(四)丰富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和看录像感知风对人的好处与坏处)引导幼儿回忆自然界的风,运用生活的经验感知风对人的好处和坏处(好处:可以吹干衣服、风力发电、热的时候会觉得凉快等等;坏处:龙卷风会把人吹飞、房子会吹,给人类带来危害等等),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我给幼儿看了有关龙卷风的录像,其动感使孩子感知龙卷风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
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学习过程的快乐。
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
(五)评价总结(总结幼儿自己探索到的有关风的经验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情感、语言、能力、动作、发展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总结丰富幼儿有关风的经验知识。
并采用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师幼、幼幼互动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
(六)活动延伸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风产生兴趣。
我把本次活动的物品投放到活动区,这样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这次活动以及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进行生成活动。
在活动的组织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以积极的体态语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用生动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始终能围绕活动内容积极思考,从而将本次活动推向了最高潮。
最后,让幼儿轻快地走出活动室,到户外寻找风、感受风,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科学风说课稿2教材分析: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
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
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
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
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
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
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说目标: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1)每组一块分类板(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
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
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
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
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
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
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