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学生)

合集下载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①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③回,虽途径信宿④,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黄牛滩》)【注释】①负:背。

①成就:轮廓。

①:弯曲,绕弯。

①信宿:连住两夜,两个晚上。

再宿叫信。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2)绝 .多生怪柏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语段【甲】三峡是长江中的一段水域,作者在描写这段江水的时候为什么要从群山开始写起?4.【甲】【乙】两文中,作者在最后都用了歌谣,各自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B.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C.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D.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先写山,后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一、对比阅读【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哀转久绝.()(4)故.行者谣曰()(5)犹.望见此物()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水又东,迳黄牛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请说说两文引用歌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三峡》和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部编版八上《三峡》文言文对比阅读

部编版八上《三峡》文言文对比阅读
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 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 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 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 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 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南岸有青石, 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 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 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 厚华夏情。 • 12、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 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 答: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 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 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绝:断②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 ③不以疾也。疾:快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 悉见。悉:全,都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 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 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 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 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 奇、秀等特点。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 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峡》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三峡》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三峡》对比阅读(一)(2021·安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2)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3)发.大溪口发:_____________(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三峡对比阅读(2)

三峡对比阅读(2)

《三峡》对比阅读一【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袁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江水又向东,经过西陵峡。

《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

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鸣特别清越,在山谷中传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

”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

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略无阙.处(通“缺”,中断)至于夏水襄.陵(上)B.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虽.乘奔御风(即使)C.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从)绝壁或.千许丈(有的)D. 江水又东.(东方)至峡口百许.里(左右)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 耳闻之.不如亲见春冬之.时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悉以.临惧相戒C. 故.渔者歌曰故.外户而不闭D. 绝.壁或千许丈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 【甲】【乙】两文都记述了三峡山高水急的特点。

《三峡》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峡》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课题:《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沿溯阻绝./猿则百叫无绝.B.回清.倒影/清.荣峻茂C.负势竞上./横柯上.蔽D.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在写三峡的水时,先写夏季。

原因是作者给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最大。

B.【乙】文段写“奇山”,用“负”“竞”“争”等字,将崇山峻岭化动为静,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C.【甲】文第②段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写景,抓住了春冬之时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三峡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D.【乙】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描写水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水的共同特点。

(2分)(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课内外对比练习题及答案

《三峡》课内外对比练习题及答案

一、(2021安徽)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大溪口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________________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波浪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

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有删改)注:①壬寅岁: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的样子。

④挡:阻挡推击。

⑤拗怒:抑制怒火。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3.甲文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夏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乙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对甲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三峡》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三峡》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文言文《三峡》对比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

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同“缺”,缺口,空隙。

①林寒涧肃.肃杀。

①虽.兜笼不能容即使。

①俱.手数丈布全、都。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①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

(3)【甲】文①—①段主要写水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4)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三峡》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峦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描写出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极力渲染了三峡山雄奇险拔的特点。

3、《三峡》对比阅读2篇

3、《三峡》对比阅读2篇

《三峡》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16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沿溯阻绝.()(2)清荣峻.茂()(3)是.日,天宇晴霁()(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2.翻译下列句子(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3.两文都写到了“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4分)【甲】【乙】4.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1)断(2)山高(3)这(4)全,都2.(1)略(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甲文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译文】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

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第10课《三峡》对比阅读练习

第10课《三峡》对比阅读练习

部编版2022--2023八上期中考复习之文言文《三峡》对比阅读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①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注】①瀵(fèn):水自地下喷涌而出。

(节选自朱惑《百丈山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_____①良.多趣味_____①哀转久绝.______①下临.峭岸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①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景,分別表现了怎样的特点?4.【甲】、【乙】两文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三峡》对比阅读练习

《三峡》对比阅读练习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

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

绝巘(写作“山献”)(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者介绍: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

散文家、地理学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 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

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东)。

06《三峡》(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06《三峡》(学生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三峡》第一课时:课内文言巩固一、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二、文意梳理三峡【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注释】①略无:完全没有。

②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①自非:如果不是。

②亭午:正午。

③夜分:半夜。

④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文】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

②襄(xiāng):升到高处。

③陵:山陵。

④沿:顺流而下。

⑤溯:逆流而上。

【译文】到了夏天(水上涨)、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时。

②宣:宣布,传达。

③有时:此时,这时。

④其间:指白帝城至江陵之间。

⑤虽:即使。

⑥乘:骑(马)。

⑦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⑧御:驾。

⑨不以:不如。

⑩疾:快。

【译文】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行之快。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②回清:回旋的清波。

③绝(yǎn):极高的山峰。

④飞漱(shù):飞速地往下冲荡。

⑤荣:茂盛。

⑥良:甚,很。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

三峡对比阅读答案

三峡对比阅读答案

三峡对比阅读答案三峡对比阅读答案[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①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②多所像类③,林木高茂,略尽冬青。

猿鸣至清,山各传响,泠泠④不绝。

[注]①纡:湾曲;②形容:形状;③类:相似;④泠泠:声音清脆。

【小题1】[甲][乙]两文都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对三峡之景的描述,选自他的《》一书。

[甲]文主要描写的是三峡中的巫峡之景,[乙]文要描写的是之景。

(3分)【小题2】[甲][乙]两文都抓住了两岸之山的特点进行描述。

[甲]文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夏水的特点。

(2分)【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4分)(1)略无阙处(2)沿溯阻绝(3)属引凄异(4)泠泠不绝【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小题5】[甲]文中写到高猿长啸,[乙]文中写到猿鸣至清,试思考两篇文章描写猿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分)答案【小题1】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西陵峡【小题2】连绵、陡峭、高峻、遮天蔽日湍急、迅猛(或迅疾)【小题3】(1)同缺(2)逆流而上(3)连续(4)停止,断【小题4】(1)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2)极陡峭的山崖有的高达一千多丈,那山石的颜色形状,大多是相类似的。

【小题5】[甲]文用高猿长啸烘托出三峡秋景的悲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7—11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
(3)既而渐近()(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1.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_______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乙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
了钱塘江潮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二、阅读古诗文,回答第7—11题。

(15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全品中考网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6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