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弃疾的矛盾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辛弃疾的矛盾心理

摘要: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坚持主战立场,有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但由于南宋政府主张求和,使他不断受到政治打击,屡遭贬谪,以致罢官隐居。这样的人生境遇导致他的词中常常表现出其内心的矛盾,想要隐居出世,却又不忘家国天下,欲入世报国。

关键词:辛弃疾出世入世矛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他平生以英雄自诩,渴望成就英雄伟业,想要抗战复国,却受到懦弱只求苟安的南宋政府的阻挠,遭人陷害和排挤,多次被贬,无奈退出朝政,隐居山水。但是,无论何时辛弃疾都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即使被贬,即便隐居,也心怀家国之事。他郁郁不得志的愤懑,退隐山水的不甘,与其欲在战场上博取功名的豪情造成了其矛盾的心理。

英雄词人辛弃疾的矛盾心理,并不是由于个人物质生存条件的恶化,而是在于其坚定的抗金理想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实处境相抵触,这导致其内心产生一种进退两难、抑郁而愤激的矛盾心境。辛弃疾的这种两难处境和矛盾心境,在其早期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即已展现出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在这首词中,以“秋”、“水”、“愁”为核心的“悲秋”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忧愁;以“落日”、“断鸿”、“游子”为核心的游子“怀乡”的意象,则表现出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漂泊感;以“吴钩”、“英雄泪”为核心组成的英雄“失志”意象,表现出词人无用武之地的压抑之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在这首词的下阙,词人又连续用了三个历史人物典故,即季鹰之思鲈还乡、许汜之求田问舍、桓温之对木慨叹。这三个典故在词中意象多重复杂的氛围下,深沉地展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透射出英雄词人辛弃疾在出仕与归隐之间矛盾纠结的心境,欲进不能,欲退不忍。总的来说,这首词反映了辛弃疾收复故土的远大理想与难以实现这一理想的矛盾,出仕与归隐的人生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以及生命虚度的失落感和时间短暂的紧迫感之间的矛盾。

辛弃疾即使处在闲散的状态,而且年岁己老,但在词中他仍流露出渴望如年

青时的意气风发,收复故土,统一中原的壮志。可见,辛弃疾即便退隐江湖,仍不忘怀于国事。他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的心态虽然感到失望,想要退隐,但是仍心存一丝幻想,渴望朝廷有朝一日重新起用他,因此退意未决。例如《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同时也表现出词人想要像年轻时一样奔赴战场,奋勇杀敌。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当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南宋政权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所作,作者虽“老骥伏枥”,但“志在千里”,但苦于不被任用,壮心没有条件实现,内心更多的是对南宋政权的不满,壮志未酬的愤懑、无奈之感,想要入世却不得,想要出世却不甘的矛盾之感。

综上所述,辛弃疾一生中心里充满了进与退的矛盾思想,退中有进,于进中含有退意,直至晚年,心中仍有不少进意。他所怀抱的世界观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不时受到残酷的考验。因而,在说进时,他少了屈原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顽强和执着;而在言退时,也没有陶渊明那种“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洒脱和坚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此意徘徊”,内心矛盾至极。辛弃疾这位空怀一腔复国之志却终不得一展抱负的伟大的爱国词人,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悲愤,走完了他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论辛弃疾词的多元风格及相反相成的艺术特质,刘勇刚,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1期,2010年1月

2、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论辛弃疾的人生困境及其消解之道,刘原池,中国韵文学刊,第22卷,第4期,2008年12月

3、辛弃疾词的悲剧体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抗争和超越,殷文强,文教资料,2009年11月,中旬刊

4、辛弃疾的赋闲与诗意栖居,张思齐,将悉数会科学,2008年5月

5、英雄的悲歌——试论辛弃疾的爱国词,涂平荣,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2期,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