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四章第2节 血管生理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05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为循环系统提供 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维持内环境稳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 ,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血管的结构
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01
02
03
物质交换功能
血管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氧 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通过血管进行交换。
调节血流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血流,维持血压稳定和 满足组织需求。
免疫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作 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 左右两肺之间,约2/3在 正中线的左侧。
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前 后稍扁,心底朝向右后 上方,与上腔静脉、主 动脉相连,心尖朝向左 前下方,心底为心房, 心尖为心室。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 心外膜三层构成。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两 部分,左心又分为左心 房和左心室,右心又分 为右心房和右心室。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排泄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负责将尿液运 输到肾脏等泌尿器官。
维持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血液循环
(2)邻近未兴奋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是沿着细胞膜的兴奋扩散 的过程,只有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兴奋
才能正常地传导通过。 邻近部位膜兴奋性
处绝对不应期 处相对不应期
Na+通道状态
失活状态 部分失活状态 (0期慢、小)
(二)兴奋性
心肌属于可兴奋组织,具有兴奋性。其兴奋性 高低也可用阈值来衡量。 兴奋性∝1/阈值 1.决定和影响兴性的因素 心肌细胞的兴奋包括两个过程: 当刺激心肌时→从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激活Na+通道→从而产生0期去极化→发生动作电位。 凡能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心肌的 兴奋性。心肌兴奋性的标志是出现动作电位,可用 刺激阈值判断其兴奋性高低。
3期小结: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33 期 期 泵 ○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4期(恢复期): 因膜内[Na+]和[Ca2+] 升高,而
膜外 [K+] 升高→激活离子泵→泵出 Na+ 和 Ca2+, 泵入 K+→恢复正常离子分布。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构成 去极化 AP上升支
功能:产生和传导心脏自动节律性兴奋
3、根据心肌细胞AP的去极化速度将心肌分为:
快反应细胞:主要由快钠通道激活. 慢反应细胞:主要由慢钙通道激活.
①快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4期有自动去极化。 ②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4期无自动去极化。 ③慢反应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自动去极化。 ④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其4期无自动去极化。
(1)、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第四章 生理学 最新版 中职.
力差,是推动血流的动力。
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及正常值
1.概念
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主要因素: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量 心室射血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起缓冲作用
过程:
在射血期,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和大动脉的可扩张性,
搏出量中约有1/3流向外周,而2/3暂存大动脉内,心室 收缩时释放的部分能量以势能形式贮存于大动脉管壁。
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脏的结构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
每分钟的心跳(心动周期)次数,称为心率。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时为60~100 次/分,平均为75次/分。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1/心率
若心率以75次/分计算,则每一心动周 期为0.8秒,其中心房与心室各收缩、舒
大动脉:弹性储器血管; 中动脉:分配血管; 小动脉、微动脉: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Cap):交换血管; 静脉:容量血管。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
1.血流量:Q=⊿P/R = π ⊿P r4 / (8ŋL) 2.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 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
(二)血流阻力
意义
防止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发生过久和过 度的改变,以保护心肌细胞不受损伤。
2.心肌收缩能力
是指在前后负荷不变时而改变其力学的一种内在特性。
主要决定于兴奋①收缩耦联过程中 ②活化的横桥数目 ③ATP酶的活性 ④胞质内Ca2+浓度
张力-速度曲线 a:乙酰胆碱 b:正常 c:去甲肾上腺素
由心肌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改变而引起每搏量改变 的调节,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 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活 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充盈过 程极为相似,射血量也几乎相 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Βιβλιοθήκη 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2)快速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持续收缩,心室内压持续上 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主动脉瓣冲开, 心室内的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缩小,但由于心室 肌强烈收缩,室内压可继续上升达最高值。此期血液射入动脉速 度快、血量多,故称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此期射血量约占搏出量的2/3,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三)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输 出量约为5 L/min。剧烈运动时可提高5-v7倍,达到25-v35 L/min,说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相 当大的储备。心力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五、微循环 (一)、概念:微静脉与微动脉之间的
血液循环 。 (二)、组成:7个部分、3条通路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①特点:a、 管壁薄(真毛细血 管),穿插于细胞间隙。 迂回曲折,交错成网。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腺、胃肠道腺体 ③特点:无紧张性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不影
响血管的舒缩。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二)心血管中枢 1、延髓
(1)分区:缩血管区 、舒血管区 、传入 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2)特点: ①具有紧张性活动 ②交互抑制
2、延髓以上 脑干、大脑、小脑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3、体位改变 卧位→立位时,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跨壁 压↑→静脉扩张,容量增大,可多容纳 500ml血→回心血量↓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或静脉泵)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5、呼吸运动(呼吸泵) 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静脉跨壁压↑→胸 腔内大静脉扩张↑→压力↓ 有利于外周静脉回心血。 呼气时,胸内负压变小→跨壁压↓→胸腔内 大静脉扩张↓→压力↑→静脉回心血量↓ 可见,对体循环而言,呼吸运动对静脉回 流起着泵的作用。
烧伤过敏等通透性淋巴回流受阻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因素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自主性神经调节植物性神经调节自主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一部分走行其中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王瑞元版本)运动生理学--课件-4-第四章-循环机能
心电图创始人爱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 :荷兰生理学家,由于研究心电图 机理﹑发明心电图描记器,获19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心电图的测试导联方式有: 三个标准导联(Ⅰ、Ⅱ、Ⅲ),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和aVF)和六个单极心前导联(V1~V6)。
不同导联导出图形(上图) 不同胸导联位置(下图)
正常典型心电图波形及生理意义
P波和PR段:代表左右心房去 极的电位变化
QRS波:代表左右心室去极电 位变化
ST段和T波代表左右心室复极 过程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仪
放置方式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多采用跑台运动、功率自行车、台阶运动试验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目录
CONTENTS
01 心脏的一般结构 02 心脏的生理特征 03 心动周期 04 心尖搏动和心音 05 心电图 06 心输出量
心脏的一般结构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 心肌细胞分类: 工作细胞 心房肌、心室肌
• (一)兴奋性
√
• (二)自动节律性
×
• (三)传导性
√
• (四)收缩性
• 相对不应期(RRP):
• 超常期(SNP):
A:动作电位曲线 B: 机械收缩曲线
• 问题:为什么骨骼肌会“抽筋”,而心肌无?
(二)自动节律性
• 概念: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节律性,各部节律不同。 • 窦性心率: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正常起搏点) • 异位心率:以窦房结以外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异位起搏点)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二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舒血管神经
① 交感舒血管神经: 支配骨骼肌的微动脉,兴奋时释放ACh→骨骼 肌血管平滑肌的M受体→骨骼肌血管舒张→骨骼 肌的血流量增加。 平时无紧张性活动,激动或准备作剧烈运动时 才兴奋,使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以收 缩压的升高更明显→脉搏压增大; 搏出量减少→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但以收 缩压的降低更明显→脉搏压缩小。 收缩压的高低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平均动脉压(MAP):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 的平均值,等于舒张压与1/3脉压之和。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 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 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 脉(搏)压:30~40mmHg(4.0~5.3kPa) 平均动脉压(MAP):100mmHg(13.3kPa) 动脉血压有个体、年龄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 的增长,动脉血压逐渐升高。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二)重力对静脉(动脉)血压的影响
静脉有较大的可扩张性。人站立时,心脏以下 的静脉扩张,多容纳400~600ml的血量→回心血 量减少→搏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称为体位 性低血压。
机体通过收缩阻力血管和加快心率,可使动脉 血压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① 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 ②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 ③ 心房肌收缩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
心血管生理学
名称
意义
幅度(mV) 时间(s)
P波
两心房去极化
0.05~0.25 0.08~0.11
QRS波群 两心室去极化
变化较大 0.06~0.10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0.10~1.5 0.05~0.25
PR间期 心房开始兴奋到 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间
0.12~0.20
PR段
去极化通过房室交界等 传至心室肌所需的时间
与基线同水平
0.06~0.14
QT间期 两心室兴奋的总时程
<0.40
ST段
两心室处于去极化状态 与基线同水平 0.05~0.15
精选ppt课件
33
精选ppt课件
34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精选ppt课件
35
一、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一次收缩 和舒张构成的机械活 动周期。
精选ppt课件
36
收缩期(systole) 舒张期(diastole)
精选ppt课件
5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精选ppt课件
6
跨膜电位: 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AP) 内向电流: 去极化 外向电流: 复极化或超极化
精选ppt课件
7
表4-1 心肌细胞内液和外液中 几种主要离子的分布
离子 浓度(mmol/L)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Na+ 10
145
K+ 140
0.15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缓慢射血
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及动脉瓣均关闭
室内压剧降,
0.07
心室容积不变(最低值)
快速充盈期 心室继续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期末时室内压降至最低, 0.11
生理学(第9版)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1~2节)
了解 心功能评价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一)心动周期
1. 概念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心率: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若心率=75次/分,则一个心动周期 0.8s
(三)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称为心肌收缩能力
(四)心率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平均约75次/分。心率可随年龄、 性别和不同生理状态而发生较大的变动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目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第四章
血液循环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目录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
生理学(第9版)
二、心输出量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一)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
1.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一侧心室一次心脏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简称搏出量。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2.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也称心输出
量或心排出量。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生理学(第9版)
(三)心房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 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MAP = 舒张压 + 1/3 脉压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形成循环系 统平均充盈压 ——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 ——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
★
(一)微循环的组成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是微循环的 1 是微动脉与微 “后闸门”。 微A→后微A → cap前括约肌→真cap网 静脉之间的吻 合支,多见于 2 皮肤微循环中。
通血cap → 微V
3
A-V 吻合支 通血毛细血管:直接
连通后微动脉和微静 脉的毛细血管。
★
(二)血流通路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2、直接通路 3、A-V短路
动脉端:有效滤 过压=(30+15)(25+10) = +10mmHg 静脉端:有效滤 过压=(12+15)(25+10) = - 8 mmHg
3、滤过量=滤过系数(Kf)× ΔPf 取决于Cap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A端
2% 90%
V端
组织液 10% 淋巴液(尤其蛋白质)
(二)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影响因素
1.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 血压↑
收缩压 搏出量 舒张压 收缩压 心率
↑↑ ↑ ↑
舒张压
↑↑
搏出量
搏出量 收缩期射入 主A血量 舒张压略
管壁承 受张力
舒张期存 留血量略
收缩压
血流速度
脉 压
心率
舒张期 心率 收缩期 舒张期 血外流 收缩期 血外流 舒张期 存留血 收缩期 存留血 舒张压 收缩压
脉压
★
1、迂回通路
1)、定义(组成):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真毛细血管网后汇集到 微静脉。 2)、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
交换的场所,又叫“营养通路”。
特点:轮流开放
2、直捷通路
1)、定义(组成):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回到微静脉。 2)、作用: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回 到静脉,返回心脏。
侧压力(侧压强)
测血压时,用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衡量血压的高低 单位:kPa 或 mmHg 动脉 → 静脉,血压逐渐 降低
三、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BP) 动脉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强
BP随心动周期而呈周期性变化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2. 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 舒张期存留血 舒张期血外流 舒张压
脉压
3.大A血管的弹性
收缩期 管壁可 扩张性 舒张期 回缩力
缓冲作用
张力
收缩压
弹性
血流快、 存留少
舒张压
脉 压
4.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 循环血量 血管的容积 充盈度 血压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因素 搏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A弹性 循环血量/ 血管容量 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 心脏博出量多少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 外周阻力的大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脏停搏时,血液也就停止流动,在心血 管系统中仍有一定量的血液使血管保持一定 程度的充盈,这时各处血管的压力相等并高 于大气压约7mmHg,这种压力称为循环系统 平均充盈压
(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输出量(博出量,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
后微A、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收缩 ← 代谢产物被清除 ← 真毛细血管开放
局部代谢产物调节使组织总血流量与其代 谢水平相适应。
五、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一)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组织液是由血浆经毛细
血管壁滤过生成的,又通过重吸收回流入毛细血管。
1、部位:真毛细血管 2、动力:有效滤过压
ΔPf=(Cap压+组 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渗压+组 织液静水压)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一)静脉血压
★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 的血压
正常值
4~12cmH2O
心脏射血能力
取决于
静脉回心血量
(1) 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的指标 (2) 控制补液量和速度的指标
生理意义
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 重力和体位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阻 力 血 管
交 换 血 管
阻 力 血 管
容 量 血 管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1、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2、层流(多) 湍流(血流速度快,血管口径大,血液粘滞度低) 3、血流阻力: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R= 8ηL
πr4
3. 血压
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
体 循 环 各 器 官 血 管 床 并 联 关 系 示 意 图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动脉
大动脉—弹性储器血管
中动脉—分配血管 小/微动脉—阻力血管
静脉—容量血管 毛细血管—交换血管
A
小A 微A
真毛细 血管 微V
V
腔V
主A、肺A
大A
毛 细 血 管 括 约 肌
弹性贮器 血管
分 配 血 管
特点:常开放,交换少,回流快。
3)、部位: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
1)、定义(组成):血液从微动脉经动-静脉 吻合支直接回到微静脉。 2)、作用:调节体温; 特点:常关闭,不交换,血流速度快,休克
时加重组织缺氧
3)、部位:皮肤中多见。
(四) 微循环的血流调节
真毛细血管关闭→ 代谢产物堆积、Po2↓→ 后微A、毛细血 管前括约肌舒张
1、毛细血管压:微A扩张、微V收缩、右心衰→ Cap压↑→组织液生成↑ 2、血浆胶体渗压: 蛋白尿或肝功↓→血浆胶渗压↓→组织液生成↑ 3、毛细血管通透性: 烧伤、过敏→ Cap通透性↑→组织液生成↑ 4、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滞留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 收缩压
收缩期 的血压
★ 收缩压: 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室射血时动脉血压 升高,所能达到的最高值 (正常100~120mmHg) ★ 舒张压: 左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 最低值(正常60~80mmHg)
★ 脉搏压/脉压(pulse pressure)
呼吸运动
五、微循环
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功能:实现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保持
内环境的稳定。
(一)微循环的组成
1 微A→后微A → cap前括约肌→真cap网
2
后微动脉:是微动脉 通血 cap → 微V
的分支,为微循环的 微动脉:是小动脉 3 的终末部分,受神 真毛细血管:其管壁内 “分闸门”,主要受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是 A-V 吻合支 体液调节。 皮细胞之间有间隙,允 真毛细血管入口处的环 经和体液调节,具 许较大分子的物质通过, 形平滑肌,为微循环的 有控制微循环血流 是实现物质交换功能的 “分闸门”。 的“总闸门”作用。 有效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