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合集下载

容灾备份的等级和技术

容灾备份的等级和技术

容灾备份的等级和技术容灾备份:容灾备份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关键应用数据实时复制。

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同本地应用系统互为备份,也可与本地应用系统共同工作)。

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

容灾备份的等级:设计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应用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所要求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资金等。

根据这些因素和不同的应用场合,通常可将容灾备份分为四个等级。

第0级:没有备援中心这一级容灾备份,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只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

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

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

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在存储介质难管理的问题,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存在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问题,灾难发生时,先恢复关键数据,后恢复非关键数据。

第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

也就是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备份站点一般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

当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第3级:活动备援中心在相隔较远的地方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相互数据备份。

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接替其工作任务。

这种级别的备份根据实际要求和投入资金的多少,又可分为两种:①两个数据中心之间只限于关键数据的相互备份;②两个数据中心之间互为镜像,即零数据丢失等。

数据库容灾的关键技术

数据库容灾的关键技术

数据库容灾的关键技术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数据库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硬件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数据库可能会遭受破坏或丢失。

为了保障数据库的连续可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容灾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容灾的关键技术。

一、备份与恢复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是数据库容灾的基础。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库,可以在遭受灾难性破坏或数据丢失时进行数据恢复,保障数据库的连续可用性。

备份方式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全量备份将数据库的全部数据备份下来,而增量备份则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的更新数据。

此外,还可以使用快照技术实现数据库的热备份,快照技术可以快速生成数据库的一致性镜像,并在发生故障时进行快速恢复。

二、异地备份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库的容灾能力,可以将备份数据存储于异地。

在遭受地区性灾难或者数据中心故障时,异地备份技术能够保证数据库的连续可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异地备份技术常用的方法包括:1. 异地镜像复制:将数据库的变更操作实时复制到异地备份服务器上,保持数据的实时同步。

2. 异地日志复制:将数据库的日志文件实时复制到异地备份服务器上,利用日志回放技术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数据恢复。

3. 异地存储复制:将数据库的备份数据存储于异地,通过网络传输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高可用集群技术高可用集群技术是数据库容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多台服务器组成集群,实现数据库的共享和自动故障转移,可以提供高可用性的数据库服务。

常见的高可用集群技术包括:1. 主从复制:将一个主数据库的变更操作实时复制到多个从数据库,实现读写分离和故障转移。

2. 多活集群:在多个数据库之间实现双向同步,任何一台数据库出现故障时都能够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节点上。

3. 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库水平切分成多个分片,每个分片都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

四、容器化技术容器化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数据库容灾技术。

服务器容灾备份解决方案对比

服务器容灾备份解决方案对比

服务器容灾备份解决方案对比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服务器已经成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为了确保服务器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容灾备份解决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容灾备份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在面临服务器故障、自然灾害或人为错误时,快速恢复数据和系统,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服务器容灾备份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解决方案。

**1. 本地备份方案**本地备份是指将数据备份到本地存储设备,如硬盘、光盘、磁带等。

本地备份方案的优点是备份速度快,恢复数据也比较方便。

同时,本地备份可以实现实时备份,保证数据的及时性。

然而,本地备份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备份数据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一旦发生火灾、水灾等灾害,备份数据也会受到损坏。

此外,本地备份还需要额外的存储设备和人力成本。

**2. 远程备份方案**远程备份是指将数据备份到远程服务器或云存储中心。

远程备份方案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的安全性较高,可以避免本地灾害对数据的影响。

同时,远程备份还可以实现异地备份,保证数据的多重备份,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然而,远程备份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备份速度相对较慢,恢复数据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外,远程备份还需要考虑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的成本。

**3. 全量备份方案**全量备份是指将整个数据集进行备份,无论数据是否发生变化都会进行备份。

全量备份方案的优点是恢复数据时速度较快,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然而,全量备份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备份数据量大,占用存储空间较多。

同时,全量备份需要较长的备份时间和恢复时间,不适合对数据要求实时性较高的场景。

**4. 增量备份方案**增量备份是指只备份数据发生变化的部分,相对于全量备份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和备份时间。

增量备份方案的优点是节省存储空间和带宽资源,同时可以实现快速备份和恢复。

然而,增量备份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恢复数据时需要依赖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的组合,恢复过程较为复杂。

服务器容灾技术对比选择适合你的容灾技术

服务器容灾技术对比选择适合你的容灾技术

服务器容灾技术对比选择适合你的容灾技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服务器会遭受故障、宕机和丢失数据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采取适当的容灾技术,以确保持续的业务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服务器容灾技术,并对它们进行对比,以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容灾技术。

一、冷备份技术冷备份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容灾技术,它基于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保存备份服务器和数据。

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备份服务器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主服务器宕机时才启动。

冷备份技术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相对简单。

然而,由于备份服务器需要手动启动,因此在主服务器宕机后恢复业务的时间较长,容易对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热备份技术热备份技术是一种高可用性的服务器容灾技术,它基于实时数据同步和自动故障切换。

备份服务器始终与主服务器保持同步,当主服务器宕机时,备份服务器会立即接管业务,从而实现无缝切换。

热备份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在主服务器宕机后迅速恢复业务,几乎无需手动干预。

然而,由于备份服务器一直处于激活状态,因此需要更高的硬件投入和能源成本。

三、异地双活技术异地双活技术是一种高可用性和灾备性能兼具的容灾技术。

它通过在不同地理位置部署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并通过网络实时数据同步,实现两个服务器之间的双向通信和双向备份。

当一个服务器宕机时,另一个服务器会立即接管业务,并继续与用户进行交互。

异地双活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实现真正的持续可用性和零数据丢失,但是它需要更高的投入和网络带宽,同时也对业务的实时性要求较高。

基于以上对比,选择适合自己的容灾技术需要综合考虑自身业务的特点和需求。

如果对业务的实时性要求不高,且预算有限,可以选择冷备份技术;如果对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要求较高,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可以选择热备份技术;如果对业务的实时性、连续性和灾备性能要求都较高,且有足够的预算和带宽,可以选择异地双活技术。

容灾技术对比和v1讲解

容灾技术对比和v1讲解

n容灾技术对比和分析1.1 容灾产品概述在选择容灾系统的构造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择采用合理的异地数据复制技术。

数据的远程复制技术是容灾系统的核心技术,它对于数据系统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以及系统的应变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数据复制,远程的业务数据中心与本地的业务数据实现同步,确保一旦本地系统故障,远程的容灾中心迅速进行完整的接管。

实现这些功能的业界常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磁盘阵列复制技术:主要由一些磁盘阵列厂商提供,如EMC SRDF、IBM PPRC 、HP BusinessCopy、HDS TrueCopy等;●存储卷复制技术:由一些卷管理软件厂商提供,如VERITAS VVR;●数据库复制技术:由数据库厂商以及一些第三方厂商提供,如DSGRealSync/SmartE等;●应用层复制技术:由各系统的应用厂商自己提供;DSG RealSync属于数据库复制技术。

因此下面就该技术与其他几类复制技术的优缺点作一个归纳:1.2 基于异地备份技术实现容灾的分析基于数据备份方式,通过磁带数据传输是最早使用的容灾方式,尽管现在有很多新技术出现,该容灾方式仍在使用。

备份类厂商⏹Veritas Netbackup⏹Legato Networker⏹IBM TSM⏹DSG SnapAssure基于数据备份技术的容灾使用此方式的优点是:⏹成本较低,简单可行⏹容灾端可以异构存储⏹如是文件系统应用,容灾端可以异构主机平台此方式的缺点是:⏹实时性差,发生问题,数据丢失量大⏹磁带不可靠⏹磁带恢复慢,RTO长⏹数据库应用通常不能跨平台。

1.3 基于应用层容灾技术的分析1.4 基于磁盘阵列复制容灾技术的分析采用基于存储的容灾方案的技术核心是利用存储阵列自身的盘阵对盘阵的数据块复制技术实现对生产数据的远程拷贝,从而实现生产数据的灾难保护。

在主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可以利用灾备中心的数据在灾备中心建立运营支撑环境,为业务继续运营提供IT支持。

各种容灾技术比较

各种容灾技术比较

容灾技术以往只有在对信息数据特别敏感的金融和通信领域应用,但随着容灾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信息数据的重视层度的提高,整个信息市场也就对灾难场景下业务系统的快速恢复和数据保护提出了需求。

现有的容灾技术包含以下几类: 1. 基于硬件平台的数据容灾解决方案,如IBM PPRC,EMC Mirror View,Netapp SnapView等;2. 基于卷复制的数据容灾解决方案,如Symantec VVR;3. 传统备份软件厂商提供的数据异地备份和容灾解决方案,如Symantec NBU,IBM TSM,Commvault Simpana等;4. 新兴的CDP(数据持续保护)厂商提供的数据异地容灾方案,如飞康,Recover Point;5. 针对某种应用的数据容灾解决方案,如针对Oracle 的 Golden Gate、DSG RealSync。

不同类别的解决方案,有其自身的特点,这里要介绍的是基于卷复制的容灾,由于其基于逻辑卷复制,因此该方案能更好的兼容硬件,方案更通用。

对于异地容灾,VVR是需要结合VCS集群软件并开启GCO(Global Cluster Option)来实现。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VVR+VCS+GCO组合的异地容灾:软件选型:VCS+VXVM,标准的SFHA套件,但在购买SYMANTEC LICENSE时需要包含GCO/VVR功能。

在LINUX平台建议采用5.1SP1版本或以上。

组件功能和特点:1. 逻辑卷必须使用VXVM2. 需要做数据容灾复制的节点上,需要额外划分SRL卷,SRL卷用于将逻辑卷的变化缓存起来,然后由于RLINK通过数据复制链路更新到容灾节点上。

3. VCS和GCO则用于控制生产站点和容灾站点谁启用RLINK往对端复制数据,从而实现两个站点在不同的灾难场景下可以互相复制数据。

编外:数据容灾是个系统全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其涉及操作系统、卷、文件系统、集群乃至硬件。

就VVR中的SRL,RVG,RLINK就足以长篇大论一番,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对每门技术做详细深入的讲解。

容灾技术分析

容灾技术分析

各种容灾技术分析1. 数据复制技术数据复制可以从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四个层次来做,其中通过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复制需要应用程序支持;如果现有应用程序不支持,需要进行进行开发,这里不做深入介绍。

(1) 数据库复制数据容灾技术数据库复制技术一般是由数据库厂商或者第三方开发,基于数据库日志或者数据流实现复制的技术。

Oracle DataGuard是典型代表,此处将以此为例进行介绍。

Oracle DataGuard 通过使用称为Standby Database的数据库来防止出现数据的灾难。

它通过将Primary Database数据库的重做日志传到并应用到Standby Database数据库来使Standby Database数据库与Primary Database数据库同步:可以将重做日志直接从Primary Database数据库同步写到Standby Database数据库来完成完全没有数据损失的灾难保护,这会给Primary Database数据库的性能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

可以将归档的重做日志从Primary Database数据库异步写到Standby Database数据库来使Primary Database数据库在极少损失性能的前提下,最小化地减少数据的丢失。

如果重做日志数据到达Standby Database数据库后快速应用到Standby Database数据库,则在Primary Database数据库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地 failover 到Standby Database数据库。

然而,如果延缓一定时间后再应用重做日志数据,可以避免Primary Database数据库的错误快速地传播到Standby Database数据库。

(2) 存储硬件复制数据容灾技术硬件同步复制技术是以同步复制技术为基础,通过磁盘阵列实现数据同步复制,从而保证产中心阵列与容灾中心阵列的在线数据完全同步。

目前主流容灾技术对比介绍

目前主流容灾技术对比介绍

较低(如损 失至少一 个记录)
高(I/O级)
高(I/O级)
高(I/O级)
<10%
20%-30% 10% 对主机无明 显性能影响
同构主机 异构存储
同构主机 异构存储
同构主机 异构存储
同构主机 同构存储
只复制数据库 数据;无法实 现备份数据的 迅速回切
支持同步方式
支持同步和异 步方式
两端都需要同 一系列存储
虚拟化存储设备物理数据复制
虚拟化设备
WAN
HP Server HP Server
HP Server HP Server
FC Switch
光纤直联/DWDM
异构存储设备 虚拟化设备
虚拟化设备
FC Switch
异构存储设备
优点 支持异构存储 结构比较简单 对磁盘子系统透明 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 占用主机资源10% ) 主机写操作性能受影响
• Microsoft SQL Server – Log Shipping (内置功能) • IBM DB2 HADR、IBM INFORMIX HDR
各种数据和应用容灾方式
• 主机层次容灾
– 裸盘卷
• Veritas Volume Manager – 两端要同样操作系统; 有限种类OS 支持(AIX,HP-UNIX,SOLARIS)
TIBCO
系统镜像软件
Veritas Volume Rep 阵列硬件数据复 制功能(同步/ 异步)
数据库中 变化的记 录 (基本等 于交易数 据量)
数据块(4 -8倍交易 数据量)
数据块(4 -8倍交易 数据量)
数据块(4 -8倍交易 数据量)
低(无须大量 修改应用)

容灾、异地容灾、云容灾

容灾、异地容灾、云容灾

容灾、异地容灾、云容灾
何为容灾,其实就是指的是保护用户的应用和数据不受故障、灾难影响,确保持续使用。

容灾从应用上来说,分为:在线实时容灾;离线容灾;从距离上分为:本地容灾;异地容灾。

因此,也可以这样分为:本地离线容灾;本地在线容灾;异地离线容灾;异地在线容灾。

从容灾效果上来说,这四种方式的容灾效果是由低到高。

异地在线容灾,在各种不利条件下容灾效果是最好的,通常情况下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因为需要在异地布置一套与本地同等规模设备群,还需要支付高昂的架设、软件、宽带费用。

只有有实力的大公司才会考虑去做,但是有这样实力的公司在如今的IT行业中并不是主流,那就意味着大部分的IT公司就只能去做一些低效果或者干脆就放弃容灾吗?我的答案是否,北京中汇畅达云容灾,在如今大数据背景下,研发团队在基于“云”技术基础上,研发出一套真正异地容灾,而且低成本,低运维的一套云容灾系统,这将带来IT行业容灾领域彻底的革命。

“云”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彻底颠覆传统的IT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和随之而来数之不尽的机会,我们能把握住吗?。

8.1 容灾技术

8.1  容灾技术

8.1 容灾技术忽视数据备份,没有容灾能力将会给企业或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受到数据灾难袭击的时候,30%受影响的公司被迫立即退出市场,另外有29%受影响的公司会在两年内倒闭。

所以当各种无法预知的事故或灾难导致重要的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采取灾难恢复措施,可以将企业或组织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8.1.1 容灾技术概述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以前的10年间发生过灾难的公司中,有55%当时倒闭,剩下的45%中,因为数据丢失,有29%也在两年之内倒闭,生存下来的仅占16%。

在1993年发生的美国世贸中心大楼爆炸事件,爆炸前,约有350家企业在该楼中工作,一年后,再回到世贸大楼的公司变成了150家,有200家企业由于无法存取原有重要的信息而倒闭。

2003年,国内某电信运营商的计费存储系统发生两个小时的故障,造成400多万元的损失,这些还不包括导致的无形资产损失。

另外,大家熟悉的“9.11”事件带来的损失更是巨大,还有许多举不胜举且触目惊心的例子,每一次都是惨痛的教训。

由此可见,尽管小心谨慎,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

1.容灾的定义容灾是一个范畴很广泛的概念,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支持用户业务的方方面面,可以将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到容灾中。

对于IT而言,容灾提供一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破坏的计算机系统。

容灾主要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

容灾是指在发生灾难性事故时,能够利用已备份的数据或其他手段,及时对原系统进行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

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和RTO。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即数据恢复点目标,主要是指当灾难发生时业务系统所能容忍的数据丢失量。

RTO(Recovery Time Object):即数据恢复时间目标,主要是指所能容忍的业务停止服务的最长时间,即从灾难发生到业务系统恢复服务功能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周期。

浅谈四种容灾复制技术

浅谈四种容灾复制技术

浅谈四种容灾复制技术数据复制是构建容灾的基石,利用复制软件实时地将数据从一个主机(或磁盘)复制到另一个主机(磁盘),生成一个数据副本。

数据复制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复制启动点的不同,可分为同步复制、异步复制。

同步复制,数据复制是在向主机返回写请求确认信号之前实时进行的;对于异步复制,数据复制是在向主机返回写请求确认信号之后实时进行的。

一、四种容灾复制技术说明根据操作系统的I/O(读写操作)路径以及复制对象划分为四大种类:基于应用层事务复制、基于文件层复制、基于逻辑卷层复制、基于磁盘阵列复制。

当然,目前出现了基于SAN交换机的复制,但是相对技术不太成熟,应用很少。

按照数据复制软件或硬件安装的位置又可划分为主机型复制和非主机型复制。

应用层、文件层、逻辑卷层的都属于主机型复制,主机型复制软件需安装在主机上,需要消耗一定的主机资源。

存储层属于非主机型复制,复制直接由磁盘阵列的内部组件完成,理论上无需消耗应用所在主机的资源。

一般而言,容灾要保护的数据是结构化数据,即存储在数据库的数据。

以下都用复制数据库来说明。

1.基于应用层事务复制基于应用层事务的复制,一般采用采用异步复制机制,复制对象为应用事务,其过程为:捕获应用系统的事务,例如SQLServer或Oracle数据库的事务,经由传输组件传输到目标服务器,然后目标装载进程按照数据库的关系原理排序事务,将事务保存到目标数据库。

这层的复制完全能保障数据库的一致性,且目标数据库处于在线运行状态。

当生产数据库发生故障时,直接使用目标数据库即可恢复业务,容灾的RTO指标趋于零。

但是支持的应用有限,一般为SQLServer、Oracle、Sybase、DB2、MySQL等等数据库。

另外复制速度较慢,因为数据要通过数据库的装载接口才能写入数据库。

应用层代表厂商:浪擎、DSG、Goldengate、Quest、Oracle、微软等。

2.基于磁盘阵列复制基于磁盘阵列层的复制,磁盘阵列厂商的复制技术,其原理与逻辑卷层的相似,属于非主机型的复制。

几种容灾数据复制技术的比较

几种容灾数据复制技术的比较

、概述近几年来,容灾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课题。

很多容灾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对用户来说也有很广阔的选择余地。

但由于容灾方案的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用户很难搞清其中的优劣以确定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状况的容灾解决方案。

本文我们就容灾建设中的备份及复制技术做一个初步探讨,希望能对客户的数据中心容灾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目前有很多种容灾技术,分类也比较复杂。

但总体上可以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

二、离线式容灾所谓的离线式容灾主要依靠备份技术来实现。

其重要步骤是将数据通过备份系统备份到磁带上面,而后将磁带运送到异地保存管理。

离线式容灾具有实时性低、可备份多个副本、备份范围广、长期保存、投资较少等特点,由于是备份一般是压缩后存放到磁带的方式所以数据恢复较慢,而且备份窗口内的数据都会丢失,因此一般用于数据恢复的RTO(目标恢复时间)和RPO(目标恢复点)要求较低的容灾。

也有很多客户将离线式容灾和在线容灾结合起来增加系统容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目前主流的备份软件主要有:lSymantecVeritasNetBackuplEMCLegatoNetWorkerlIBMTivoliStorageManagerlQuestBakBoneNetVault三、在线容灾在线容灾要求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同时工作,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有传输链路连接。

数据自生产中心实时复制传送到灾备中心。

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应用层进行集群管理,当生产中心遭受灾难出现故障时可由灾备中心接管并继续提供服务。

因此实现在线容灾的关键是数据的复制。

和数据备份相比,数据复制技术具有实时性高、数据丢失少或零丢失、容灾恢复快、投资较高等特点。

根据数据复制的层次,数据复制技术的实现可以分为三种:存储系统层数据复制、操作系统数据复制和数据库数据复制。

1、存储系统层数据复制现在的存储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

特别是中高端产品,一般都具有先进的数据管理功能。

容灾容错技术

容灾容错技术

容灾容错数据容灾容错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和提高数据的持续可用性,企业要从RAID保护、冗余结构、数据备份、故障预警等多方面考虑,将数据库的必要文件复制到存储设备的过程,备份是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项,虽然他们在系统的整个规划。

数据容灾容错系统,对于IT而言,就是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的一个能应付各种灾难的环境。

当计算机系统在遭受如火灾、水灾、地震、战争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以及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掉电、网络/通信失败、硬件/软件错误和人为操作错误等人为灾难时,容灾系统将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容灾),甚至,一个更加完善的容灾系统,还能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应用容灾)。

可以说,容灾系统是数据存储备份的最高层次。

一般来说,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和提高数据的持续可用性,企业要从RAID保护、冗余结构、数据备份、故障预警等多方面考虑。

一套完整的容灾系统应该包括本地容灾和异地容灾。

对于那些关键业务不能中断的用户和行业如电信、海关、金融行业来说更应如此。

以下,本文将探讨容灾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复制、网络存储,并以HP存储设备举例说明如何构造三级容灾体系。

一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所谓备份,就是通过特定的办法,将数据库的必要文件复制到转储设备的过程。

其中,转储设备是指用于放置数据库拷贝的磁带或磁盘。

选择备份的依据是:丢失数据的代价与确保数据不丢失的代价之比.还有的时候,硬件的备份有时根本就满足不了现实需要,比如误删了一个表,又想恢复该表的时候,数据库备份就变得重要了。

Oracle提供了强大的备份与恢复策略,包括常规数据库备份(逻辑备份,冷备份与热备份)和高可用性数据库(如备用数据库与并行数据库),以下的备份主要指数据库的常规备份。

1 备份的重要性备份是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项,虽然他们在系统的整个规划,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甚至占不到1%,看似不太重要且默默无闻的工作只有到恢复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其重要性,任何数据的丢失与尝试见的数据down机,都是不可以被接收的。

医院目前主流容灾技术的对比分析

医院目前主流容灾技术的对比分析

医院目前主流容灾技术的对比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容灾技术层出不穷,针对医院容灾方案而言,目前主流的容灾技术有:冷备份、热备份和云备份。

这三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选择和平衡。

首先,冷备份是一种传统的容灾技术,主要是通过外接设备备份数据,当系统出现问题时,需要手动将备份数据进行恢复。

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资源消耗少等优点,但是当系统宕机时,需要手动操作,恢复时间较长,对于医院而言,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冷备份不能满足医院的实际需求。

其次,热备份是一种较新的容灾技术,主要是通过实时备份数据,将备份数据与主数据同步,当主数据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数据进行工作。

这种技术具有备份时间快、容灾时切换时间短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成本较高等。

对于医院而言,有一定的应用难度和门槛。

最后,云备份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容灾技术,主要是将数据备份到云端,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的管理和恢复。

这种技术具有备份方便、恢复快速、成本低等优点,同时也具有灵活性高、容易扩展等特点。

但是,这种技术在互联网状况不良、网络带宽不足等情况下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综上所述,医院容灾技术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和平衡,通过技术的差异和优缺点的对比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
容灾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备份和恢复,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稳定和安全的运行。

容灾技术介绍

容灾技术介绍

容灾技术介绍传统的容灾技术通常是指针对生产系统的灾难采用的远程备份系统技术。

但是,随着对容灾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容灾技术包括了可能引起生产系统服务停止的所有防范和保护技术。

一般来讲,一个容灾系统中实现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采取不同的实现技术,数据容灾技术包括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复制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等,而应用容灾技术包括灾难检测技术、系统迁移技术和系统恢复技术等等。

(一)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备份就是把数据从生产系统备份到备份系统介质中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备份技术有以下几种:1.主机备份这种备份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基于主机(Host-based的备份。

主机负责将数据备份到和主机直接相连的存储介质上(一般是磁带)。

虽然这种备份的速度快,管理简单,但是仅能适应于单台服务器备份,并且在灾难恢复过程中,系统恢复的时间长。

2.网络备份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主机备份渐渐地转向了网络备份,即系统中备份数据的传输以网络为基础。

根据备份系统中备份服务器、介质服务器是否在同一个LAN中,可以将网络备份分为基于局域网的备份和远程网络备份。

3.专有存储网络备份当存储系统成为一个独立于备份系统的系统之后,特别是存储局域网(Storage Area Storage SAN的发展,使得备份过程可以在存储局域网中实现。

根据备份过程中对应用服务器的影响,专有存储网络备份可以分为LAN-Free备份和Server-Free备份。

LAN-Free备份,是在存储网络(Storage Network)之上建立的一种备份系统。

在该备份系统中,生产系统的存储和介质服务器的存储直接通过专用存储网络进行连接,在备份过程中,庞大的备份数据不经过主机系统所在的网络,而是通过专用的存储网络传输到介质上。

这种备份方式的优点是共享介质资源,实现集中管理,不会对主机系统网络有影响。

缺点是实现比较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Server-Free备份则是建立在存储区域网(Storage Area Network的基础上,备份过程无需应用服务器参号数据传输的备份系统。

短视频开发,降低系统风险的容灾模式分析

短视频开发,降低系统风险的容灾模式分析

我们永远无法预料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来,与其时刻战战兢兢,不如防患于未然,所以在短视频开发时,我们可以采取合适的容灾模式来降低系统出现故障、发生风险的概率。

常见的容灾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同城容灾主要是指在短视频开发过程中,在同一城市或200千米范围内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其中一个为系统日常运行提供服务,另一个则是作为备份在灾难发生后使用。

由于两个数据中心的距离不远,所以同城容灾实现起来比较容易,无论是数据的完整性还是系统的恢复速度都比较理想。

二、异地容灾所谓的异地容灾其实就是将两个数据中心建立在不同城市或距离大于200千米的不同地方,由于异地容灾中两个数据中心距离较远,所以数据备份常采用异步镜像,而异步镜像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情况。

异地容灾能够容许的灾难级别要比同城容灾大很多,为保证短视频开发质量,同城容灾和异地容灾是可以同时使用的。

三、双活数据中心所谓的双活是指在同城容灾或异地容灾模式下的那个两个数据中心,在未发生灾难时均需承担支撑系统日常运行的职责,在发生灾难后,均可作为灾难备份中心去使用。

总的来说就是这两个数据中心运行相同的业务功能,具备相同的数据。

为保证双活数据中心模式下,两个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在短视频开发时需要引入负载均衡策略,利用负载均衡算法实现对用户访问流量的均衡分配。

虽然双活数据中心模式在短视频开发中实现起来难度比较大,但它充分利用了资源,降低了数据中心切换时对用户的影响,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四、两地三中心所谓的两地三中心是指同城、异地这两地和生产中心、同城容灾中心、异地容灾中心这三中心。

在短视频开发时利用两地三中心可以在保证系统高可用的同时,提升系统的灾难备份能力。

为保证容灾效果,在构建容灾系统时,结合实际开发情况选择合理的数据复制技术也很重要。

在短视频开发中,容灾模式并不是只能选择一种,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开发情况将不同的容灾模式组合使用,以此来实现更好的容灾效果。

声明:本文由云豹科技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

关系数据库容灾技术比较与选型

关系数据库容灾技术比较与选型

关系数据库容灾技术比较与选型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对于企业来说,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保障。

为了保证数据能够持久保存,并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关系数据库容灾技术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关系数据库容灾技术进行比较与选型,旨在帮助读者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一、关系数据库容灾技术概述关系数据库容灾技术是指通过备份和恢复手段,保证数据库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实时可用,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状态。

常见的关系数据库容灾技术包括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复制和数据库集群。

(这里可以选择适合于你写的技术来进行论述,比如备份、复制或集群)二、关系数据库备份技术比较与选型关系数据库备份技术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容灾技术。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在系统故障或灾难事件发生时能够得到恢复。

常见的数据库备份技术包括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

1. 物理备份物理备份是将数据库的原始数据文件复制到备份介质中。

这种备份方式简单、快速,并且能够保持数据库的完整性。

但是,物理备份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并且备份和恢复的过程比较耗时。

2. 逻辑备份逻辑备份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成SQL语句,通过执行这些语句来还原数据库。

逻辑备份相比物理备份更加灵活,可以选择备份特定的数据表或者特定时间段的数据。

但是,逻辑备份的恢复速度相对较慢,特别是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

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库规模,可以选择适合的备份技术。

如果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高,且数据量较大,物理备份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需要更灵活的备份和恢复策略,逻辑备份可能更适合。

三、关系数据库复制技术比较与选型关系数据库复制技术是指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实时复制到一个或多个从数据库的过程。

通过数据库复制,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容灾能力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数据库复制技术包括主从复制和多主复制。

1. 主从复制主从复制是指将一个数据库定义为主数据库(Master),其他数据库定义为从数据库(Slave),并将主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实时同步到所有从数据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创科技
关于不同容灾技术对比解析
文初,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业务中断造成的损失:
证券业:6,450,000美元/小时
金融信用卡:2,600,000美元/小时
银行数据中心:2,500,000美元/小时
在线拍卖交易:225,000 美元/小时
1GB数据丢失的损失:
市场营销数据:870,000美元
财务数据:972,800美元
工程数据:5,017,600美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不论是业务中断还是数据丢失,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除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有隐性的损失,比如声誉受损、客户信心和忠诚度丢失、竞争地位受损,甚至还包括监管合规风险。

相比于以上的损失,容灾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容灾系统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如何选择合理的容灾架构?
接下来对市面上的各种容灾可用技术进行分析和对比,给大家做参考。

一、基于应用层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生产中心的应用程序通过应用层交易分发的模式,将交易数据传送到部署于容灾中心的灾备系统。

由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共同处理相同的交易数据,以确保两边数据的一致性。

•优缺点分析
优点:实现双活的数据中心,容灾端随时可提供服务,通过网络漂移可以实现无缝接管。

缺点:如果采用同步方式会影响前台的响应速度。

需要对应用进行大量改造,实现难度大。

数据一致性完全需要有应用软件控制,可能会有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二、基于卷管理层的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运行在物理的存储设备或逻辑的卷管理器上,甚至也可以运行在数据传输层上。

当数据块写入生产数据的存储设备时,卷复制系统可以捕获数据的拷贝并将其存放在另外一个存储设备中,实现数据同步。

当生产中心发生灾难的时候时,可以在容灾服务器上激活相应的卷组和逻辑卷,进而启动数据和应用系统,实现业务系统快速恢复。

•优缺点分析
优点:
可以对操作系统级别实现容灾,对应用透明性,兼容各类应用、数据库等;
能够实现切换过程中IP地址、MAC地址的克隆;
对于存储之系统透明,生产和容灾可以采用不同的磁盘阵列。

缺点:
IO捕获进程在高并发环境下会对生产系统造成较大的资源消耗;
在内存型应用的情况下,如数据库的延迟缓存刷新,会经常出现备端数据库无法启动的情况;
通常采用异步模式,RPO的值一般在分钟级别。

三、基于存储复制的容灾技术
•实现原理
基于存储系统的容灾技术,是利用存设备控制器中嵌入的远程复制功能,或者存储网关技术实现的IO复制功能,在两个存储子系统之间进行同步复制或异步数据复制。

当生产存储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容灾存储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优缺点分析
优点:底层复制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复制效率通常较高;切换时间较低。

缺点:误操作会进行传播,无法实现对于误操作的恢复;只能针对存储硬件类故障,无法对上层的应用如数据库本身进行保护;远距离复制链
路投入较高。

四、基于数据库复制技术
•实现原理
在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采用相同的数据库,生产中心为主数据库,容灾中心为备用数据库。

当修改主数据库时,生成的更新数据发送到备用数据库,实现同步。

当主数据库出现了故障,备用数据库可以被激活并接管生产数据库的工作。

数据复制技又可分为逻辑复制和物理复制。

物理复制通过直接应用归档块的方式实现数据库同步,而逻辑复制通过挖掘日志转换为sql,通过应用sql实现数据库同步。

物理复制具有较高的同步效率,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在具备无物理复制的前提下建议采用物理复制。

(物理复制通常需要基于相同的操作系统。


•优缺点分析
优点:
无需对生产环境进行改造;能够对数据本身进行保护,如出现坏块,内部奔溃等情况;备库通常处于可读状态,实现生产读写分离;切换可靠;
缺点:应用范围较窄,只能做数据库的容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