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学习题集名词解释
![植物学习题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3d4741d10a6f524ccbf8546.png)
植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细胞是生命有机体进化发展的里程碑,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器: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内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前质体,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
其中,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都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有的初生纹孔场所在的位置不形成次生壁,在细胞壁上,只有中层和初生壁隔开,而无次生壁的较薄区域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的直接通道。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细胞的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部分。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可恢复分裂机能,重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的特性,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即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组织:组织是多细胞植物体中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者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维管束:存在于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是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
可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大类型。
种子:是植物高度进化的产物,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结构。
子叶出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子叶留土幼苗:是指种子萌发生长过程中,上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明显大于下胚轴的相对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即子叶留在土中)。
定根:定根是指发育于植物特定部位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不定根是从植物的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来的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
直根系:是指由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712757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e.png)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功能结构体,负责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细胞器由不同的膜包围,并且具有特定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细胞器的总体功能是协调和执行细胞的各种生物学活动。
不同的细胞器在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合成、转运和分解分子物质、参与细胞分裂和运动等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
细胞器的结构组成也各不相同。
常见的细胞器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每种细胞器都具有特定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以适应其功能的需求。
细胞器在细胞内部的定位也是经过精确的调控。
细胞将不同的细胞器定位在特定的位置,以便它们之间能够协同工作,并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总的来说,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组成和机制。
探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它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与能量生产和细胞呼吸密切相关。
结构线粒体呈长圆筒形,其主要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和基质。
外膜是线粒体的外层,由磷脂双层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内膜位于外膜的内侧,形成许多褶皱结构称为内膜嵴,增加了表面积以便于能量产生。
基质则是线粒体的内部区域,含有线粒体DNA、核糖体和许多酶。
功能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能量生产和细胞呼吸。
它通过细胞呼吸过程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一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储存,ATP是细胞内用于各种生物学过程的主要能源分子。
此外,线粒体还参与其他许多生物学过程,如调控细胞的新陈代谢、合成脂类和胆固醇、维持细胞内钙离子平衡等。
总结起来,线粒体是细胞中不可或缺的细胞器,其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能量生产和细胞呼吸的核心场所。
描述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它在细胞内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
结构高尔基体由一系列扁平而弯曲的囊泡和管状结构组成。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11582398d4d8d15abe234e76.png)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内部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识记的知识较多,识记各类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容易混乱,且在运用过程中容易失误。
高考对细胞器的考查集中在具体情境下细胞器的具体功能和分布,并且将细胞其他结构与细胞器一起比较已经成了每年必定出现的类型,因此需要学生首先要熟悉单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再与其他结构一起比较,最后通过对易错点的归纳总结,才能对这部分内容充分地灵活运用。
下面就对这部分内容的有关知识加以精析,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是指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小器官每一种细胞器都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它们既相对独立地完成新陈代谢,又能共同协作或分工合作完成各种牛命活动。
细胞器的种类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
分裂较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多。
二、易错点汇总(1)不同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上表所列的八种细胞器,是真核细胞中的常见细胞器。
不同的细胞含有不同的细胞器。
动植物细胞均具有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和内质网等。
中心体是高等动物、低等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
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均具有的细胞器,但是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主要起运输作用以及对蛋白质的修饰和包装,在植物细胞中除了具有动物细胞中的功能外,还参与细胞壁的合成。
(2)不同细胞器的特点叶绿体、线粒体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误认为两者都能产生ATP,且为生命活动所用。
实际上这两个细胞器都能产生ATP,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能量的用途线粒体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
但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是具有核酸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并且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但受细胞核内DNA控制。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aabc2f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b.png)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名词:一、显微结构: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看到的细胞结构。
二、亚显微结构: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观看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类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份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必然数量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样有多种细胞器。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六、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
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能够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能够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那么不能通过。
八、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类膜结构中蛋白质成份。
九、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之内、细胞核之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要紧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一、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份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要紧场所。
1二、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类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要紧化学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爱惜。
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一、地球上的生物,除病毒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二、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
蛋白质能够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大体支架,除爱惜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互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必然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一)](https://img.taocdn.com/s3/m/ce554ec784254b35eefd3474.png)
植物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繁殖:繁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 由旧个体产生新个体, 以延续种族, 这种生物孽生后代的现象叫做繁殖。
(繁殖方式有三类: 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但是, 也有人把营养繁殖和无性生殖广义地称为无性生殖, 因此, 认为繁殖只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2.颈卵器植物:在进行有性生殖时, 产生颈卵器的植物, 例如苔藓、蕨类及绝大部分裸子植物。
3.隐花植物:孢子植物如藻类、菌物、苔藓、蕨类等生活史中不开花、不结果, 称隐花植物。
4.自然分类法:按植物界自然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划分和排列各分类群的分类方法, 目的是形成自然分类系统。
5.双名法:细胞与组织1.细胞器:细胞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如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的稀薄区域。
3.质体: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4.细胞质基质:在电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
5.纹孔:细胞壁上凹入腔室的地方,该处初生壁不被次生壁所覆盖。
6.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呈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而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更为精细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7.具缘纹孔:在松柏类次生木质部的管胞中, 由次生壁向细胞腔内隆起, 形成纹孔缘, 中央有一个小的开口, 这种形成纹孔缘的纹孔, 称为具缘纹孔。
8.糊粉层:禾谷类植物籽粒的糊粉粒, 集中于胚乳的最外一层或几层的细胞中, 称为糊粉层。
糊粉层的细胞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少含或不含淀粉。
9.初生细胞壁:细胞生长过程中或细胞停止生长前由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
10.原生质和原生质体:原生质:是细胞内具有生命的物质,为无色粘液状的,具有胶体结构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的物质,在生活细胞中提供生命过程的基础化合物;原生质体:指单个细胞中,除细胞壁以外所包含的各部分,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等。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5747010b16fc700abb68fc82.png)
(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 差速离心法
线粒体
• 1、分布:动植物细胞 • 2、结构:双层膜(内
膜形成嵴)、基 质 (含有少量DNA和与 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 3、功能:有氧呼吸的 主要场所 • 4、特点:在新陈代谢 旺盛的部位集中
思考: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叶绿体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
植物
1.细胞膜 2.细胞质 3.高尔基体 5.染色质 6.核仁 7.核膜 8.内质网 9.线粒体
10.核孔
动 物 细 胞 亚 显 微 结 构 模 式 图
11.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12.游离的核糖体 13.中心体
1.细胞膜 2.细胞壁 3.细胞质 4.叶绿体 5.高尔基体 6.核仁 8.核膜 9.染色质 11.线粒体 12.内质网 13.游离的核糖体 14.液泡
•
•
•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图解
细胞外
胞吐
细胞膜(分泌蛋白质)
线粒体 高尔基体(加工、运输蛋白
质)
内质网(加工、运输蛋白
质、糖基化)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合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链)
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的联系
直接联系: 核膜—内质网膜—细胞膜
• 1、分布:绿色植物的绿色
部分 • 2、形态:扁平的椭球形或 球形 • 3、结构:双层膜、基粒 (由囊状结构堆叠而成)、 基质(含有少量DNA和与光 合作用有关的酶) • 4、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
思考: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内质网
• 1、分布:动植物细胞 • 2、形态:由膜结构连 • • • •
• 右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 •
医学上细胞器的名词解释
![医学上细胞器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83012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0.png)
医学上细胞器的名词解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各种细胞器的协调工作,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在医学中,细胞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医学上常见的细胞器名称,并探讨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1. 线粒体(mitochondria)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生产中心,它们负责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所需的能量单位ATP。
线粒体内部有许多重要的酶和代谢途径,包括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和氧化磷酸化。
不仅如此,线粒体还参与调节凋亡(细胞死亡程序)和细胞间信号传递。
2.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内质网是一个细胞内复杂的膜系统,它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上附着着核糖体,参与合成和修饰各种蛋白质。
平滑内质网则参与细胞代谢,包括脂质合成和解毒反应。
内质网在细胞内物质运输、蛋白质折叠和质量控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的另一个膜系统,它在内质网后期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分类和包装。
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经过修饰,分装成小泡,然后发送到它们在细胞内特定目的地。
4. 核糖体(ribosome)核糖体是细胞中负责蛋白质合成的工厂。
它可以看作是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组成的粒状物质,存在于细胞质和内质网粗面上。
核糖体通过翻译mRNA上的密码子序列来产生蛋白质。
5. 溶酶体(lysosome)溶酶体是细胞内的“垃圾处理站”。
它们包含多种水解酶,能够降解各种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物质。
溶酶体在细胞内废物处理、有害物质降解以及细胞自噬中扮演重要角色。
溶酶体的损伤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溶酶体病等疾病。
6. 泡状体(vesicle)泡状体是细胞内负责物质运输和储存的小囊泡结构。
它们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合作来参与蛋白质运输、分泌和细胞吞噬等过程。
泡状体与细胞内物质交流密切相关,是维持细胞内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ff44ec5ef7ba0d4a733b6a.png)
Ch1-31.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信号转导,基因表达与调控,起源与进化等。
2.细胞学说: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基本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自己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细胞只能来自细胞)3.原生质:构成细胞中的所有生命物质,由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和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等生物小分子组成。
4.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和镶嵌蛋白质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5.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由细胞质内陷形成,在G+更明显,有拟线粒体之称,可能起DNA复制起点的作用。
6.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显微或亚显微结构。
7.荚膜: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黏液物质,主要由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8.芽孢: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含水量较丰富的致密体。
9.中心质:蓝藻细胞中央遗传物质DNA所在部位,相当于细菌的核区。
10.细胞体积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1.病毒: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活细胞体内寄生的非细胞生命体,仅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12.亚病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13.阮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
14.分辨率: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D=0.61λ/N*sin(α/2) N介质折射率α-物镜镜口角15.光学显微镜: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机械和支架系统。
0.2μm16.相差显微镜:把光程差转换成振幅差,可用于观察未染色的活细胞。
17.微分干涉显微镜:以平面偏振光为光源,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分成两束,在不同时间经过样品相邻部位,再经另一棱镜将其会和,将厚度差转化成明暗区别,立体感强。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及大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及大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3d464455270722192ef789.png)
细胞的基本概念分子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的,该学说主张细胞是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对于原生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整体;多细胞生物的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活动单位,执行特定功能;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而来。
明确了动植物之间的统一性。
单位膜模型:电镜下的质膜呈三层式结构,两侧为暗线(蛋白质与磷脂分子极性头),中央为明线(磷脂分子非极性尾)。
单位膜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构描写成静止不变的。
重要性在于将膜的分子结构同膜的电镜图像联系起来,对膜的一些属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单位膜:指在电镜下呈现暗—明—暗三层式结构,由脂、蛋白组成的任何一层生物膜。
冷冻蚀刻/冷冻断裂技术:通过速冻和切成断裂面为电镜观察制备标本的方法。
在观察前采用物理法将暴露出来的切断面制成复膜,制备复膜前也要将断裂面进行真空升华蚀刻,故此法又称冷冻蚀刻。
用此法可制备供观察膜表面或膜内部结构的标本。
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是细胞表面和细胞器外表的通透屏障。
膜蛋白: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以不同方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结合,或不同深度地镶嵌其中(整合蛋白),或与细胞表面结合(外周蛋白),或通过与脂锚形成共价键结合到膜上(脂锚定蛋白)。
整合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不同深度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膜蛋白。
外周蛋白/膜外在蛋白:附着在膜表层的膜蛋白。
成帽反应: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同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相互作用,开始结合时,抗原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几分钟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布由均匀状态变为簇集分布,随后又集中成帽,最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全部集中到细胞的尾端,形成一帽状结构,这步变化成为成帽反应。
相变温度:膜脂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或处于液相,或处于固相,处于固相的膜脂随着温度的缓慢提高,脂双层可由晶态熔融为流动性较大的液态,发生相态转变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期中)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期中)](https://img.taocdn.com/s3/m/bb76b4037cd184254b35356a.png)
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工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3、亚3、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目前用于亚显微结构研究的工具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线衍射仪等。
4、细胞学(cytology):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1838)和Schwann(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的。
在这一时期,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详细地观察到核和其他细胞结构、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受精时的核融合等,细胞内的渗透压和细胞膜的透性等生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了发展。
对于生殖过程中的细胞以及核的行为的研究,对于发展遗传和进化的理论起了很大作用。
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细胞(cell):由膜转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电基本的开矿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考试名词解释专版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学考试名词解释专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9c6daf0029bd64783e2c5e.png)
细胞器: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的丝,是能量、物质、信号的通道。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即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
细胞壁特化: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构成。
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理机能的不同,细胞壁常常沉积其他物质,以致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如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质化和矿质化等。
原生质: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础。
原生质体:构成生活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由有生命物质原生质所构成,是各类代谢的主要场所。
质体: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
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
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的长管状细胞器。
成膜体:细胞分裂末期在二个子核之间连续丝中增加了许多短的纺锤丝,形成了一个密集着纺锤丝的桶状区域,称为成膜体。
染色质: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及少量非组蛋白和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形式。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时期,叫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细胞分化:在植物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脱分化:在一定条件下,成熟细胞恢复到胚性细胞的过程。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而全面降解,形成特定细胞的现象。
细胞全能性:每个细胞都具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遗传物质,都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有机体或任何细胞的潜力。
组织: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分生组织:由未分化的、具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的组织。
成熟组织: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的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也称永久组织。
传递细胞:细胞壁内突生长,增大了质膜表面积,并含丰富的细胞器与胞间连丝,具短途运输的功能的薄壁细胞。
植物生理学试卷
![植物生理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8233c6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5.png)
植物生理学课程试卷四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细胞器:指细胞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2、比质量转移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切面积运输的干物质量;3、消失点:又名熄灭点,在氧分压较低的情况下,无氧呼吸随着氧分压的增加而减弱,一般把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分压10%左右称为消失点;4、束缚水:由于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胶体微粒紧密吸附而不易流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5、有益元素:能刺激植物生长,但又不为植物所必需或只为某些植物所必需,或在一定条件下为某些植物所必需的元素;6、光合同化力: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光合碳素同化需要的NADPH和ATP;7、ChI:叶绿素,是使植物呈现绿色的色素,也是最主要的光合色素,在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方面起重要作用;8、PSⅠ:光系统Ⅰ,高等植物的PSⅠ由反应中心、LHCI、铁硫蛋白、Fd、FNR等组成;PSⅠ的生理功能是吸收光能,进行光化学反应,产生强的还原剂,用于还原NADP+,实现PC到NADP+的电子传递; 9、6-BA:6-苄基腺嘌呤,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物质;有促进细胞分裂、叶片保绿、防止落果和促进同化物运输等多种作用;10、Pfr型光敏素:光敏素的一种类型,吸收高峰在730nm,吸收远红光后转变为Pr型的光敏素类型称为Pfr型光敏素,它是光敏素的生理激活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组织培养中证明,当CTK/IAA比值高时,诱导芽分化;比值低时,诱导根分化;如果二者的浓度相等,则形成愈伤组织 ;2.光合电子传递链成员中,按其传递对象不同可分为电子传递体和质子传递体;3.根据光合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作用中心色素和聚光色素色素; 4.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需要三种元素参与,它们是铁、钼和钴 ; 5.需水临界期是指作物一生中对缺乏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各种作物的需水临界期一般是指生殖器官形成和发育时期;6.要使黄化苗转化成正常株,需照射红光;使黄化苗保持黄化状态,照射远红光;7.影响根冠比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氮素和光照强度 ;8.光合电子传递链位于类囊体膜上,呼吸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膜上;9.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突出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细胞壁中的蛋白质主要是 ;①结构蛋白和酶②核糖体蛋白③韧皮蛋白④以上三者都不是2.在被子植物筛管分子中,通常含有一种粘稠蛋白质称 ;①弹性蛋白②非弹性蛋白③韧皮蛋白④非韧皮蛋白3.植物激素中的作用是使种子或芽进入休眠;①乙烯②吲哚乙酸③赤霉素④脱落酸4.内源生长素在植物地上部体内的极性运输是指 ;①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②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③两向都可以④横向运输5.首先在老叶上表现缺素症状的元素是 ;①S②Ca ③N④Cu6.一般抗旱作物的特点是 ;①叶细胞体积小②根系发达③根系较浅④叶细胞体积小、根系发达7.光合碳同化的C3循环中,RuBP来自 ;①磷酸戊糖途径②核糖核酸分解③磷酸甘油醛重组再生④脱氧核糖核酸降解8.发现导致了确定叶绿体类囊体膜中存在两个光系统;①希尔Hill反应②爱默生Emerson效应③卡尔文-本森Calvin-Benson循环④海茨-斯来克Hatch-slack途径9.长日植物北种南移选什么样生育期品种更易成功①早熟的②晚熟的③中熟的④与生育期无关10.为防止越冬贮藏的洋葱鳞茎在生长期开花,贮藏期间应采用什么措施①高温处理②低温处理③变温处理④先高温处理后低温处理答案:1、① 2、③ 3、④ 4、② 5、③6、②7、③8、②9、② 10、①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1.果实在成熟过程中都有呼吸跃变现象;2.经研究表明,液泡是细胞内沉积代谢废物的细胞器;3.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运输与水分在木质部的运输都只能作上下的双向运输;4. CCC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故使植物矮化;5.水稻栽培中,常将移植后吐水的产生作为回青的标志;6.膜脂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植物的抗冻性成负相关;7.绿色植物的气孔都是白天开放,夜间闭合;8.从植物发育的意义上说,任何一种植物都有其幼年期、成熟开花期和衰老脱落期;9. 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均比RuBP羧化酶高;10.光周期条件也影响花器官的可育性以及性别分化;答案:1、× 2、× 3、× 4、√ 5、√6、√7、×8、×9、√ 10、×五、问答题每题6分,共301.简述压力流动假说的基本内容,并作简单的评述;压力流动假说又称集流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Münch提出;该学说认为有机物在筛管中随液流的流动而移动,液流移动的动力是由于筛管两端的压力势差造成的;在源的一端,韧皮部周围的薄壁细胞如转移细胞向韧皮部装载有机同化物,使筛管汁液浓度加大,溶质势降低,水势也随之降低,于是水分从水势较高的周围组织进入筛管,使筛管在源的一端压力势加大,源库两端可通过筛管相连,压力势可以传递,而在库的一端转移细胞把有机物从筛管中卸出,或合成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溶质势及水势上升,水分由筛管进入水势较低的周围组织,造成库的一端压力势降低,这样以筛管源库两端的压力势差作为动力,把筛管中的液流从源端推向库端,从而实现有机同化物单方向运输;2.类囊体膜上有哪几种复合物,它们在光合作用中各起什么作用类囊体上有四种大分子复合物:光系统ⅡPSⅡ复合物,细胞色素b6/f 复合物Cytb6 / f,光系统ⅠPSⅠ复合物,ATP合酶复合物CF1—CF0;⑴ PSⅡ复合物中有反应中心色素分子P680,去镁叶绿素,醌类化合物,锰蛋白还结合有Cl-;PSⅡ的光反应是短波光反应,其主要特征是水的光解和放氧;PSⅡ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P680吸收光能,把水分解,夺取水中的电子供给PSI;除这两个光系统外,还有另外两种色素蛋白复合物,它们都是聚光色素与蛋白结合而成,所以称为聚光色素复合物LHC,它们分别从属于PSⅠ和PSⅡ,相应称为LHC-Ⅰ和LHC-Ⅱ,只吸收和传递光量子,不发生电荷分离,及光化学反应;组成:P680 + LHC-Ⅱ + pheo + Q + TyrZ + Mpheo 为受体,TyrZ为供体,M 为锰蛋白,Q:Q A,Q B,PQ库反应中心多肽很可能是32KD的蛋白D1和D2——Z蛋白4个Mn2+与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结合,Cl- ,Ca2+也结合在其上功能:4光子 + 2H2O+ 2PQ + 4H+间质→ 2PQH2 + O2 + 4H+ 类囊体腔⑵ Cytb6/f 除含细胞色素 b6和细胞色素 f 外,还有铁硫蛋白,主要起电子传递体作用;功能:2PQH2 + 4PCCu2+→ 2PQ + 4PCCu+ +4H+⑶ PSⅠ复合物中 ,除了作用中心色素P700外,还有几种铁硫蛋白;PSI的光反应是长波光反应,其主要特征是NADP+的还原;当PSI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吸收光能而被激发后,把电子供给Fd;在NADP+还原酶的参与下,把NADP还原成NADPH;组成:P700+LHC-Ⅰ+A0+A1+3FeSFx,F A,F B+Fd+FNR+PCA0 叶绿素a分子,A1 叶绿醌,Fd 最终电子受体,FNR 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PC质蓝素功能:4光子+4PCCu++FdFe3+→4PCCu2++4FdFe2+4FdFe2++2H++2NADP+→4FdFe3++2NADPH⑷ ATP合酶复合物是催化ATP合成的场所;其组成复杂,它的 CF0贯穿类囊体膜,由四种亚单位组成,位于膜内 ; CF1连在CF0上,恰好伸展在类囊体膜外表面,CF1由五种亚单位α,β,γ,δ,ε组成,是它把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用偶联起来,因而把ATP合酶也称为偶联因子;功能:ADP+Pi → ATP3.试述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主要区别:①光合作用以CO2、H2O为原料,而呼吸作用的反应物为淀粉、己糖等有机物以及O2;②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己糖、蔗糖、淀粉等机物和O2,而呼吸作用的产物是CO2和H2O;③光合作用把光能依次转化为电能、活跃化学能和稳定化学能,是贮藏能量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把稳定化学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是释放能量的过程;④在光合作用中进行光合磷酸化反应,在呼吸作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⑤光合作用发生的部位是在绿色细胞的叶绿体中,只在光下才发生;而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生活细胞的线粒体、细胞质中,无论在光下、暗处随时都在进行;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①两个代谢过程互为原料与产物,如光合作用释放的O2可供呼吸作用利用,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也可被光合作用所同化;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与呼吸作用的戊糖磷酸途径基本上是正反对应的关系,它们有多种相同的中间产物如GAP、Ru5P、E4P、F6P、G6P等,催化诸糖之间相互转换的酶也是类同的;②在能量代谢方面,光合作用中供光合磷酸化产生ATP所需的ADP的供产生NADPH所需的NADP+,与呼吸作用所需的ADP和NADP+是相同的,它们可以通过;4.植物的性别表现有何特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 植物的性别表现特点①雌雄性别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花器官及生理上,一般无明显第二性征;②性别分化表现出多种形式;主要类型有雌雄同株同花型,雌雄同株异花型,雌雄异株型,雌花、两性花同株型,雌花、两性花异株型,雄花、两性花同株型,雄花、两性花异株型等;③一般在个体发育后期才能完成性别表达,其性别分化极易受环境因素和化学物质的影响;2 性别分化的调控因素①遗传控制植物性别表现类型的多样性有其不同的遗传基础;②年龄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性别随年龄而变化;通常在发育早期先出现雄花,然后再出现雌花;③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光周期、温周期和营养条件;经过适宜光周期诱导的植物都能开花,但雌雄花的比例却受诱导之后的光周期影响,如果植物继续处于诱导的适宜光周期下,则促进多开雌花,否则,多开雄花;较低的夜温与较大的昼夜温差对许多植物的雌花发育有利;一般水分充足、氮肥较多时促进雌花分化,而土壤较干旱、氮肥较少时则雄花分化较多;④植物激素不同性别植株或性器官的植物激素含量有所不同;外施植物生长物质也影响植物的性别表现;如,IAA和乙烯增加雌株和雌花;CK s有利于雌花形成;GA s增加雄株和雄花;三碘苯甲酸和马来酰肼抑制雌花;而矮壮素抑制雄花形成;5.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和用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渗透势的方法相似,其异同点是什么1相同点:都是以外界蔗糖溶液的溶质势为根据,其计算公式相同;2不同点:①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是以外液的浓度或比重发生变化而进行测定的;而用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渗透势是以植物细胞的体积发生变化而进行测定的;②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得到的是精确值;而用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渗透势得到的是近似值;六、综合题10分1、为什么说植物生理学是膜生理学以你学过的植物生理学知识作为论据说明细胞膜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⑴在细胞中起分室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分成若干小室,即各种细胞器;⑵决定植物细胞和细胞器对物质的选择、吸收,由于膜的选择透性,使得不同离子以及各种有机物质的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数目是不相同的;⑶使酶分区定位,保持细胞的生化反应有条不紊地、高速地进行,膜结构不仅为生物体内各种酶蛋白提供了附着支架,也保证了细胞器内各种微环境的稳定性;⑷对外来信息作出反应,如免疫作用、细胞识别等;⑸使细胞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抗低温植物其细胞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较高;⑹造成巨大的表面积,表面积上的反应能增加吸附和扩散能力,提高反应速度;⑺运输物质,进行能量转换和代谢功能,胞间连丝是胞间物质运输的通道,是信息传递媒介,内质网是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类囊体膜和线粒体膜都能进行能量转换,根外表的多糖是细胞膜的分泌功能产生的;从上所述,植物细胞膜与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成花生理、植物的成熟生理、植物的脱落生理、植物的衰老生理和植物的逆境生理都有密切的关系;。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549ea46852458fb770b56a0.png)
1 细胞器:是细胞生命活动不可缺少,散布于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器官(不同于高等动物的器官),简称细胞器。
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粒等。
3 细胞周期:具有增殖能力且处于连续分裂期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期限,称细胞周期。
4 直接分裂:细胞分裂时看不见染色体的变化,核物质直接分裂成两部分的分裂方式,又称无丝分裂。
6 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称组织。
7 内分泌腺:腺上皮细胞的分泌物不经过导管而将分泌物直接分泌到血液中,称为内分泌腺。
9 闰盘:是心肌细胞之间的界线,该处相邻两细胞膜凹凸相嵌,细胞膜特殊分化,呈现具有强折光性的阶梯状横线,对胞间连接的牢固性和细胞间冲动的传递均有重要作用。
10 自动节律性:指心肌细胞在不受神经系统支配的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动发生一次兴奋,使肌肉张缩的性能。
11 反射弧:神经冲动从感受器经过各类神经元直达效应器的全过程称作反射弧。
12 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另一神经元的树突之间的接触点(或连接处)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作突触(联会)。
13 细胞间质:在组织内除细胞外的所有非细胞形态的物质,位于细胞之间,称细胞间质。
包括基质、纤维等。
14 器官:动物体内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地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称器官。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15 系统:动物体内一些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即成为系统。
如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组成消化系统1 指示生物:可用以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生物指标,确定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生物,称指示生物。
如绿眼虫可作为重度污染的指标。
2 赤潮:有些种类的鞭毛虫,如夜光虫、沟腰鞭虫、裸甲腰鞭虫等繁殖过剩密集在一起时,可引起较大面积海水变色的现象,称为赤潮。
赤潮造成水中严重缺氧而引起鱼虾和贝类大量死亡。
植物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ae8991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a.png)
植物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是由许多不同的细胞器组成的,这些细胞器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细胞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细胞的主要细胞器包括质膜、细胞壁、叶绿体、粒质网、囊泡和线粒体等。
质膜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细胞膜,它包裹着整个细胞,并控制着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细胞壁是质膜外面的一层由纤维素和其它多糖组成的坚固壁,它保护了植物细胞并保持细胞形态的稳定。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阳光能够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
粒质网是一组类似于内质网的细胞器,它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等生物化学反应中。
囊泡是一个细胞内的小膜泡,它可以包裹并运输细胞内的物质,例如养分和废物等。
线粒体是一个能够产生细胞能量的细胞器,它参与到呼吸过程中,将食物中的能量转化为 ATP,提供能量给细胞其他生物化学反应。
总之,这些细胞器各自承担着细胞中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为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运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180378eec3a87c24028c49c.png)
叶 绿 体
(二)、叶绿体
结构:双层膜结构
外膜 色素 内膜 (增加了内部表面积) 基粒
基质(含少量DNA和有关酶 功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 站”)
思 考
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哪些细胞中?
叶绿体内部充 满了基质和囊 状结构。 这些囊状结构 垛叠成基粒。
(四)、内质 网
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练习巩固
D
1.下列关于细胞说法正确的是() A 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B 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C 植物细胞必定含有叶绿体 D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B 2.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 A 中心体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溶酶体
3.最能表明一个细胞具有特殊功能的是()
(由两个垂直排列的中心粒组成) 分布: 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结构: 无膜(非膜)结构 功能: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中心体:非膜结构。
(七)、溶酶体
分布:动植物细胞等
结构:单层膜结构 功能:含有多种水解酶, 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细胞器、 吞噬并杀死侵入的病毒或 细菌
球形
(八)、液泡
分布:主要分布于植 泡状结构 物细胞中 结构: 单层膜结构(表面有液泡膜,内有细胞液)成分 功能: 调节细胞内环境 使细胞保持坚挺(与细胞吸水有关)
线粒体的分布特点
在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 中。如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 各种细胞所含的线粒体的数量有很大 差别。如动物细胞的线粒体通常多于植物细胞;心肌
细胞的线粒体多于腹肌细胞。
同一细胞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线粒体 的数量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常含有较多的线
粒体
植物营养器官的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器官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db68d6825c52cc58bd6bec9.png)
一、名词解释细胞器: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内质网、线立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境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纹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的一些中断的部分,即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细胞壁特化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
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
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
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
质体: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包围的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功能的细胞器。
根据所含色素和功能的不同,质体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色质体。
微丝: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比微管更细的纤丝,比微管更细的纤丝,直径只有5--8nm。
微管:在电子显微镜下是中空而直的细管,由微管蛋白(一种球蛋白)构成的中空而直的管状结构,长约数微米,直径约25nm,其中管壁4---5nm,中心是电子透明的空腔成膜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中部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囊泡等组成的结构。
在该区域囊泡聚集并融合形成细胞板。
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中,把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即一个间期和一个分裂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和M期。
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表现在内部生理变化和形态外貌变化两个方面。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
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脱分化:是指分化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和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称为细胞质。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等。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的基本成分,主要由水、无机盐、脂类、糖、蛋白质等组成,内含物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代谢产物,如色素粒、分泌颗粒、脂肪滴和糖元等。
【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小“器官”,称为细胞器。
如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液泡、微丝和微管等。
【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一种由双层单位膜围成的细胞器。
是细胞呼吸产生 ATP 的主要场所。
最早发现线粒体的是 R . A .科里凯尔 (1857 年 ) , C .贝尔于 1897 年命名为线粒体。
线粒体用詹姆斯绿稀溶液活体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看到。
线粒体一般呈圆形、近圆形、棒状或线状,大小约 0 . 3μm ~ 0 . 8 μm × 0 . 4μm ~ 3μm 。
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和分布与供能活动有关,消耗能量较多的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多,细胞内需能部位线粒体比较集中。
植物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比动物细胞少,因线粒体的某些功能已被叶绿体取代。
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由两层单位膜围成。
外膜厚约 6 nm ,蛋白质与脂质含量比为 1 : 1 ,膜的通透性很高。
内膜厚约 6 nm ~ 8 nm ,蛋白质与脂质含量比约为 4 : 1 ,膜的通透性很低。
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内膜和嵴的内表面上有许多有柄基粒。
外膜上含有 NADH 一细胞色素 C 一还原酶系统,而内膜含有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酶系。
内外膜之间有宽约 8 . 5 nm 的膜间腔,与嵴内腔形成一个连续的空间,其中充满液体,含有腺苷酸激酶和核苷二磷酸激酶。
内膜包围的线粒体内腔中充满基质,内有小的核糖体、磷酸钙沉淀颗粒,少量的环状 DNA 和 RNA ,以及三羧酸循环和脂肪磷酸化酶系等。
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通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在内膜上完成。
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以高能磷酸键形式储存在 ATP 中,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大约有 95 %来自线粒体中形成的 ATP ,故线粒体被称为化能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
此外,线粒体还有储存 Ca 2+ 的作用。
线粒体 DNA 能够复制,并有相应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但线粒体蛋白质大部分是由核控制。
线粒体的增殖和生长是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线粒体以分裂或出芽方式进行增殖。
线粒体基因与细胞质遗传有一定关系。
细胞中线粒体通过运动改变在细胞中的位置,不仅能够随着原生质流动而运动,而且能够向细胞需能更多的部位移动。
线粒体基因指导合成蛋白质所用的遗传密码与核基因所用的密码有所不同。
【质体】是真核细胞的细胞器。
质体一般包括原质体、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白色体】是无色的质体,存在于分生组织和阳光照射不到部分的细胞中。
可分为制造淀粉的造粉体和制造蛋白质的蛋白体和制造脂质的造油体等。
【有色体】是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但不含叶绿素的质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往往呈橘红色和橘黄色。
它的形状有球形、椭圆形、线状、环状等。
常见于花瓣、果实和肉质根的细胞中,使它们具有鲜艳的颜色。
【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一般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4μm ~ 6μm 。
一个细胞中可能有 10 个~ 100 个叶绿体,多在核周围或近壁处集中,并能随光线的强弱而移位。
电镜下观察,叶绿体为封闭的双层膜结构,内外膜之间平均约为 20 nm 的膜间隙。
由叶绿体膜所围成的叶绿体腔中,充满液体基质和类囊体膜。
每个类囊体膜是由周围闭合的双层膜组成的扁囊。
基粒类囊体的直径约为 0 . 25μm ~ 0 . 8μm ,厚约 0 . 01μm ,由 5 个~ 30 个基粒类囊体叠置成一个基粒,每个叶绿体腔中约有 60 个~ 80 个基粒。
基质类囊体横贯基质,延伸出的分枝网管贯穿于两个以上的基粒之间。
类囊体与基质接触的外表面有两种颗粒:一是含有 RuBP 羧化酶的方形颗粒;一是具有 ATP 酶活性的呈多角形的偶联因子 I 颗粒。
类囊体膜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各种光合色素,这些色素与专一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颗粒:一是具有光系统 I 活性的小颗粒;一是具有光系统Ⅱ活性的大颗粒。
类囊体膜中还有光反应的各种酶系。
类囊体腔中充满水溶液。
叶绿体腔内基质中,含有少量的环状 DNA 、 RNA 和小核糖体,以及大量的 RuBP 羧化酶颗粒和其他代谢活跃的物质等。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在类囊体部分进行,类囊体膜中的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和传递光能,在反应中心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 ATP 和 NADPH ,同时使水分解放氧;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利用光反应形成的 ATP 和 NADPH ,同化 CO 2 形成储能有机物。
叶绿体 DNA 能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并有自己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叶绿体中重要的蛋白质,分别由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编码形成。
此外,叶绿体基因与细胞质遗传有一定关系。
在个体发育中,叶绿体是由前质体分化来的。
发育中的幼龄叶绿体分裂能使叶绿体增殖。
在光照条件下,白色体可变成具有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叶绿体。
【内质网】细胞质中由膜围成的分支小管、小囊或扁平囊状结构连通而成的管道系统,其周缘常分离出一种小泡状结构。
电镜下观察,内质网膜厚度约为 5μm ~6μm ,按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两个区域:一是粗面内质网,多为扁平囊状结构,膜上含有两种核糖体亲和蛋白,因而在膜的细胞质面上附着有核糖体;一是滑面内质网,多呈网状分布的小管,膜的细胞质面上不附着核糖体。
滑面内质网不仅在一定部位与粗面内质网相通,而且有的与质膜或核外膜相连。
内质网扩大了细胞质内的膜面积,在内质网膜上附有的多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粗面内质网不仅是核糖体的支架,而且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的运输通道。
此外,它还能够对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进行一定的改造,或用于自身的装配和生成。
滑面内质网具有解毒、合成脂类和分解糖元的功能,还参与分泌性蛋白的运输蛋白。
【粗面内质网】又叫颗粒型内质网,常见于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多为扁平囊状结构,在膜的细胞质面上附着有核糖体。
粗面内质网既是新合成的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又是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滑面内质网】又叫非颗粒型内质网,多呈网状分布的小管,膜的细胞质面上没有核糖体附着。
滑面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它可能参与糖元和脂质的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合成以及具有分泌等功能。
【核糖体】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953 年罗伯逊和布朗用电镜观察到植物细胞内的核糖体颗粒, 1955 年帕拉登观察到动物细胞中核糖体颗粒。
1958 年罗伯特建议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
核糖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 rRNA 。
核糖体颗粒的直径一般为 15 nm ~20nm ,由大小两个亚单位组成。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类型为 80 s 型,原核细胞为 70 s 型,叶绿体中核糖体也为 70 s 型,但线粒体中核糖体因种类不同而不同,有 55 s 到 80 s 多种。
80 s 型核糖体的大小亚单位分别为 60 s 和 40 s ,70 s 型的核糖体的两个亚单位分别是 50 s 和 30 s ;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的单核糖体,大亚单位略呈半圆形,直径约为 23 nm ,有一侧伸出三个突起,中央为一凹陷;小亚单位呈葫芦状,其大小为 23 nm 。
大小两个亚单位结合在一起时,凹陷部位彼此对应形成一个隧道,在翻译过程中, mRNA 穿行于隧道中。
在核糖体上有功能活性的部位,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上的功能活性部位配合作用,把 tRNA 转运的氨基酸,按照 mRNA 的信息密码顺序连接起来,形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
【高尔基体】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由单层滑面膜围成的扁平囊、大囊泡和小囊泡集结而成的细胞器,它与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关。
高尔基体是 1898 年高尔基用还原态银盐固定和染色后的神经细胞中发现的。
电镜下观察,高尔基体是由滑面膜围成的扁囊和泡状结构组成的,从形态上可分为三部分:中部是 4 个~ 8 个平列的扁囊,囊腔宽约 15 nm ~ 20 nm 。
扁囊之间的距离为 25nm ~ 30 nm 。
在近核一侧的形成面呈凸面;在靠近质膜一侧的分泌面呈凹面。
形成面一侧有直径约为40 nm ~ 80 nm 的分枝小管,小管顶端可膨大成小泡。
分泌面一侧有直径达 1μm 左右的高尔基液泡,泡中为无定形或颗粒状物质。
高尔基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依细胞种类而不同。
含有一个高尔基体的细胞,高尔基体常位于细胞核与蛋白质分泌物之间;含有许多高尔基体的细胞,它则分散在细胞质的各个部位。
高尔基体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形成分泌物和溶酶体酶,由内质网运输分泌蛋白到形成面的扁囊中,然后经传递进入分泌面的扁囊中,包装成小泡。
有的小泡内的物质为分泌物,则排出细胞;有的小泡内为溶酶体酶,则形成溶酶体。
高尔基体能合成和运输多糖,并促进形成糖蛋白。
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对细胞板及其初生壁的生成有一定作用。
此外,高尔基体对脂质 ( 如磷脂 ) 的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中心体】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内,由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共同组成的一种细胞器,它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平时不明显,仅在细胞分裂时清楚。
在光镜下观察,在细胞核附近可见两个点状的中心粒,其周围为透明的细胞质区域,这个区域所含有的物质称为中心粒周围物质。
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统称为中心体。
电镜下观察,每个中心粒为圆筒形,长约 0 . 3 μm ~ 0 . 7μm ,直径为0 . 15μm ~ 0 . 3μm 。
圆筒的壁由 9 组三联体微管按一定角度排列成风车状,三联体之间有细丝相连。
中心粒轴心向外辐射出细丝与每个三联体内侧微管相连。
此外,三联体外侧存在着一些致密物质。
中心粒在细胞内具有自我装配的能力。
在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
在间期的 G 1 期,两个中心粒略略分开;将进入 S 期时,在每个中心粒的近端附近又装配一个短的前中心粒;到 G 2 期的晚期,前中心粒延长,从而形成两对成熟的中心粒。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与有丝分裂器的形成有关,每对中心粒形成纺锤体的极。
前期开始时,每对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和极微管。
星射线形成的结构为星体。
极微管不断延长,将核一侧的两个中心粒推开,使之沿核膜彼此远离到细胞的两极,每一极的极微管构成半纺锤体,由两个半纺锤体构成纺锤体。
星体和纺锤体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器,与后期染色单体向两极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