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练习题说课讲解
第六章 微效多基因性状的遗传说课讲解

❖ 不同个体的负担量因环境和遗传基础不同而发生变异,而
且在一定负担范围内呈连续的变异。 ※
2003年3月
Prof. QF Che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2003年3月
Prof. QF Che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尼尔逊.埃尔根据上述结果推断:
(1)小麦中有三对作用相似的不同位点的基因 控制着粒色的遗传。在以后的基因定位研究 中 R3)证分实别了定这位一于结小果麦并染把色这体三的对3基D、因3(RA1、,3RB2上,。 (2)粒色深浅与个体中粒色基因的数目有关。 粒色基因数目越多,则粒色就越深,即粒色 基因有累加作用。进一步推论,若粒色基因 对数n越多,则基因型类型数(2n+1)就越多, 各基因型相应表型之间就越难分辨,若再加 上环境的影响,便可形成典型微效多基因性 状的连续变异。
2003年3月
Prof. QF Che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是:
1.微效多基因性状是由许多微效基因(Microgene)或多基 因(Polygene)的集体作用所控制。
2. 多基因中的每一对基因对性状的表型所起作用是微小的。
3. 微f. QF Che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第四节 微效多基因性状遗传的几个参数估计 一、基因数目的估计
控制微效多基因性状的基因数目是难以得知的。 如果基本符合多基因假说时,可估计其基因数目。方法有二: 1. 根据F2 代极端个体出现的比率估计微效多基因性状的基 因数目: 按遗传规律, 1对基因时,单极端个体出现比率为1/4 = (1/2)2×1 2对基因时,单极端个体出现比率为1/16 = (1/2)2×2 n对基因时,单极端个体出现比率为(1/2)2 n 于是,若实际调查得单极端个体比率为1 / a,即: (1/2)2 n = 1 / a。于是,n = (lg a)/ (2 lg 2) 由于极端个体比率受误差影响很大,不能获得准确基因对数。 ※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说课稿一.本节课复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回顾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会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准备:编写本节复习学案、制作PPT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编写适合学生的知识回顾流程及习题。
三.复习流程(一)学生课前自主复习阅读课本,提炼《质量》和《密度》两节内容的知识点。
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并提炼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概念,在提炼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整合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流程(一)知识重现展示图片:椰树矿泉水,观察铭牌数值:350mL提出问题:(1)它表示的是哪个物理量?该物理量的符号是?常用单位有哪些?(2)平时我们喝水关注的是水的多少问题,“水的多少”用哪个物理量表示?(3)如果想知道这瓶水的质量是多少?有什么办法?意图:设计这三个问题简单明了地展现了本章的三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选用椰树矿泉水的铭牌数值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质量1.学生展示《质量》的知识点,若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
(单位换算、质量的属性等,明确:水结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原因是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归纳:我们学习“质量”时,主要是从物理量的定义、测量、单位及性质四个知识点展开。
另外说明:学习质量时,我们要对一些物理的质量有所感知,即会估测一些物体的质量。
3.学生活动:(1)感知物体质量的大小,估测物体的质量:鸡蛋、苹果、公鸡、药片、大象。
(2)完成学案活动一:填写下列物体质量的单位一个椰子的质量约1.2 ;一枚硬币的质量约6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 。
选题目的: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要不断深化对生活现象的感知。
4.提出问题:若想准确知道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怎么办?天平的使用:测量前的调节、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读数。
第六章电解与库仑分析法§6-1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过程中.说课讲解

§6-3 控制电位库仑法
Coulometer Potentiometer
Coulometer (库仑计)
■Silver Coulometer (weight Coulometer)
On cathode: Ag+ + e- → Ag
电荷迁越相界面的放电所需的超电位。
产生的原因:电极反应速度慢,电极上聚集了一定的电 荷。
例:在Pt电极上电解0.1mol/L H2SO4中的0.01 mol/LAg+, 2mol/L Cu2+。已知铜的标准电极电 位为0.337V,银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79V。问: 1)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铜还是银?2)电解 时两者能否完全分离。
第六章电解与库仑分析法§6-1 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过程中.
电解分析包括:
●电重量分析
●库仑分析
库仑分析要求: ●工作电极上只发生单纯的电极反应 ●current efficiency requires 100%
§6-2 控制电位电解法
不同金属离子具有不同 的分解电压,在电解分析 中,金屈离子大部分在阴 极析出,要达到分离目的, 就需要控制阴极电位。 阴极电位的控制可由控制 外加电压而实现。
一、电解分析基础
fundament of electrolytic analysis
1.电解装置
电解电池: 正极(阳极) 负极(阴极)
2.电解过程(电解硫酸铜溶液)
当逐渐增加电压,达到一定值后, 电解池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阴极反应:Cu2+ + 2e = Cu 阳极反应:2H2O = O2 + 4H+ +4e 电池反应: 2Cu2+ + 2H2O = 2Cu + O2 + 4H+
第六单元第7课时《练习六》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第7课时《练习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第六单元,学习《练习六》的全部内容。
该练习包含教材第35页至第37页,主要围绕分数的四则运算、应用题的解析以及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展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的规则,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 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分数的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实际应用题的解析。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购物等,引发学生对分数运算的兴趣。
2. 知识回顾(5分钟):快速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规则,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挑选典型例题,详细解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题解析(10分钟):引入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分数知识解决。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练习六》2. 内容:分数四则运算规则、典型例题解析、应用题解析、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3. 结构:以提纲形式展示,突出重点,逻辑清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教材第35页至第37页的所有练习题。
(2)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开放性作业,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分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推荐相关学习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章节和内容的精准选择。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章《比的应用》第一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章《比的应用》第一课时说课稿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74、75页《比的应用》第一课时。
一、说研究(一)说联系《比的应用》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和简单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为了解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课前调查,发现了有95.8%的同学已经熟练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应用题,4.2%的同学仍不熟悉。
而对于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14.5%的学生提前掌握了解题方法,24.4%的学生有了初步了解,而61.1%的学生对此类应用题完全不了解。
(三)说目标1.知识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四)说重难点1.重点: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法、活动教学法、讲练结合法2.探究学习法、类比迁移法、合作学习法二、说教学(一)说教材处理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人教版教材是直接归纳出两种解题方法;而北师大版教材则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按比分配,并呈现了多种解题方法,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策略的多样化。
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1.体验: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点亮教材细节,丰富教学资源。
2.突破:结合几何直观,理解按比分配,建立模型思想。
(二)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入;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第三环节: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内化提升。
下面详细说说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的教学片段。
1.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农夫果园的橘子也获得了大丰收,园主决定摘一些分给附近幼儿园的小朋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六章6.2.2《频率的稳定性》一. 教材分析《频率的稳定性》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6.2.2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掌握频率稳定性的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频率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概率基础知识,对于频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频率的稳定性概念和性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频率的稳定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频率的稳定性概念,掌握频率稳定性的性质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频率的稳定性概念,频率稳定性的性质和应用。
2.教学难点:频率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频率的稳定性问题。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总结频率稳定性的性质。
3.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让学生理解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和性质。
4.应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应用频率稳定性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频率稳定性的概念和性质。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频率稳定性:1.概念:……2.性质:……3.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两个方面进行。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来进行评价。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说课稿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平方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探究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加强对平方根概念的解释和实例演示,确保学生理解;
2.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设计互动环节时,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全员参与。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
3.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合作学习: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平方根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用于直观展示平方根的计算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教学视频等,通过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整个课程体系紧密相连,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二次方程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算术平方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2百分数的意义练习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2百分数的意义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2百分数的意义练习课》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定义、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百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百分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讲解:讲解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百分数的应用。
3.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百分数,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应用•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 *•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6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6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六章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
这一章节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
分数加减法是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运算,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运算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运算规则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重新建立分数加减法的思维模式。
此外,学生可能对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对于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异分母分数需要先通分后相加的原因可能理解不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首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然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电功说课稿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电功》说课稿
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学生自学课本, 完成尝试练习,学生讨论交流,互对答案,取长补短, 勾画出疑难点,教师讲解疑难点,随堂练习,突破重难 点,最后,课堂检测,学生做完后,同桌互判,教师巡 视,重点讲解易错题。我设想通过这些课堂活动,能够 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 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电功》说课稿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 2、掌握电功的公式 3、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和生活中常用单位"度" 4、会用家用电能表测量电功。会读电能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交流"电费通知单、各种用电器、电能表"等能量转化的相关问题,感知 电能和电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一节《电功》说课稿
-
1 说教材
目录
CONTENTS
2 说学情
3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
4 说教学过程
5 说板书设计
6 说教学效果
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电功》说课稿
A
《电功》说课稿
B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功》,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
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效果这六个方面作具体的
阐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电功》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含解析):第六章概率初步尖子生成长计划7概率中的代数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含解析):第六章概率初步尖子生成长计划7概率中的代数问题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是学生初步接触概率论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率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了概率的基本概念、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以及独立事件的概率等。
在这些内容中,代数问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为概率本身就是一个涉及代数运算的数学分支。
在教材中,代数问题主要出现在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部分。
例如,在条件概率的计算中,我们需要利用代数方法来求解给定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在独立事件的概率中,我们需要利用代数运算来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独立。
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代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概率的概念和代数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培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代数知识解决概率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条件概率和判断两个事件是否独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概率论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代数知识解决概率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PPT、网络资源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概率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引发学生对概率代数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大洲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大洲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大洲》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化对各大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六个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大洲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大洲的整体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世界地理空间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大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对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2.教学难点:各大洲地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及如何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2.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大洲地理特征的异同,分享讨论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方地区复习这一章节主要涵盖了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的概况,掌握其地理特征,从而提高对我国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仍需在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分析能力等方面加强。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从而提高他们对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及经济发展。
2.难点: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北方地区的人文风情和经济发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方地区的人文风情和经济发展,分享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地区案例,深入分析其地理特征及影响。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家乡的地理环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文风情及经济发展,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6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第6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
2. 进行练习题的训练,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1. 老师简要回顾第6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
2. 提问学生是否有不懂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练习题训练1. 老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解答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
3. 学生完成后,老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讨论1. 老师提出一些与第6单元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四、总结和作业布置1.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6单元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和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练习和讨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实践和思考。
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相信学生会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12纳税、利息、折扣问题练习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12纳税、利息、折扣问题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12纳税、利息、折扣问题练习课》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利息、折扣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纳税、利息、折扣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算术运算、单位换算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纳税、利息、折扣这些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利息、折扣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纳税、利息、折扣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情况的计算和问题的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同时,我还将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购物时的折扣、银行存款的利息等,引发学生对纳税、利息、折扣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讲解:讲解纳税、利息、折扣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数立方根的大小》说课稿

立方根(2)----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数立方根的大小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6.2立方根(2)》。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五方面进行本节课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6.2立方根,本节共两课时,这节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本章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把有理数的范围进行扩大,也可以看成是其后的代数内容的起始章,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范围的认识就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而无理数的概念正是由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引入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数的平方根内容和研究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无理数,为后面学习实数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正确使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立方根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索精神。
4、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用有理数估计一个立方根的大致范围。
(2)难点:探索立方根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具有学生年龄低、好奇心强、发言积极、爱好表现,有话就说,小组合作初步形成,兼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经验不够丰富的特点,因此探索的结论还需要同学公认和老师把关。
三、教法分析针对以上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探究能力较差的这种情况及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类比探究----验证结论-----归纳概括----巩固应用”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是本册书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了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区域的特征、以及如何根据地理位置和特征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地理区域。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知识性的内容,也有实践性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分析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不同,他们在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上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掌握区域的特征,能够根据地理位置和特征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地理区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学习,增强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区域的特征,根据地理位置和特征来认识和分析不同的地理区域。
2.教学难点: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区域的特征的分析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和区域的特征。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理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经纬度、方位角等,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如城市、乡村、自然灾害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说课稿含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说课稿含反思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的基本认识和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和改造。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认识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和改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和改造。
2.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及其变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和改造。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黄土高原治理案例,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习题课说课稿

第六章《实数》习题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第六章《实数》。
以下我将从6个部分来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本节习题课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是数系的第二次扩充,在实际中经常遇到开平方、开立方的运算,因此引入无理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集,形成对实数集的的初步认识,这既是实际的需要,又是数自身扩充的需要,教材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具体的、生动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进行必要的抽象和概括,逐步形成对概念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施运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为后继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的的意图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会用平方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根3、能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运算。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的意图,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会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进行简单推理运用,并会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确定的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知识体系,平方根、立方根性质的综合运用四、说学法和教法学法设计的主要方法是练习法、合作学习。
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采用我回顾我反思、我练习我闯关、我拓展我提高、我小结我归纳、我作业我发展等环节凸显主体地位。
教法上主要采用问题诱导、任务驱动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只是在课课堂中进行指导、点拨、强调;配合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五、说教学资源与手段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重知识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
在教学手段的选用上,通过学案设计,多媒体等现代化设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动态的展示给学生,同时也能大容量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会计凭证按其()不同,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A.填制的时间B.取得的渠道C.填制的程序和用途D.反映的经济内容2.原始凭证按其()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A.取得的渠道B.取得的时间C.取得的地点D.反映的内容3.自制原始凭证中对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录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分次进行的,这样填制的原始凭证称为()。
A.一次凭证B.累计凭证C.汇总凭证D.记账凭证4.“发料凭证汇总表”属于()。
A.一次凭证B.累计凭证C.汇总凭证D.记账凭证5.“限额领料单”属于()。
A.一次凭证B.累计凭证C.汇总凭证D.记账凭证6.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有()。
A.领料单B.火车票C.工资费用汇总表D.入库单7.差旅费报销单,应属于()。
A.外来原始凭证B.汇总凭证C.累计凭证D.一次凭证8.下列凭证中,不能作为登账依据的是()。
A.借款单B.发货票C.入库单D.销售合同9.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
A.入库单B.领料单C.材料费用分配表D.银行收账通知单10.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中,不包括()。
A.日期及编号B.内容摘要C.实物数量及金额D.会计科目11.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相同点是()。
A.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B.编制的时间相同C.所起的作用相同D.经济责任的当事人相同12.记账凭证中不可能有()。
A.记账凭证的日期B.记账凭证的编号C.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D.记账凭证的名称13.外来原始凭证一般都是()。
A.累计凭证B.汇总原始凭证C.一次凭证D.记账凭证14.原始凭证是()。
A.登记日记账的依据B.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C.编制科目汇总表的依据D.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的依据15.在填写原始凭证时,阿拉伯数字1 001.50元的汉字大写金额应为()。
A.壹仟壹元伍角B.人民币壹仟零壹元伍角整C.壹仟壹元伍角整D.人民币壹仟零零壹元伍角16.将记账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依据为()。
A.按凭证填制的程序B.按凭证在经济管理中的用途C.按凭证取得的来源D.按其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有无关系17.“购买材料一批2 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这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是()。
A.收款凭证B.付款凭证C.转账凭证D.一次凭证18.“销售产品一批5 000元,款已收存银行”按这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应编制()。
A.收款凭证B.付款凭证C.转账凭证D.一次凭证19.“销售产品一批4 000元,款暂未收”按这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应编制()。
A.收款凭证B.付款凭证C.转账凭证D.一次凭证20.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情况下,涉及到“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按规定()。
A.只编收款凭证B.只编付款凭证C.既编收款凭证又编付款凭证D.只编转账凭证21.“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1 000元”这笔经济业务应编制()凭证。
A.收款凭证B.付款凭证C.转账凭证D.一次凭证22.按规定,在填制原始凭证时,要采用()墨水书写。
A.红色B.纯蓝C.蓝黑或碳素D.没有严格规定23.销售产品一批,货款金额共计人民币玖仟零捌元五角整,在填写销货发票的小写金额时,应书写为()。
A.9 008.50元B.¥9 008.50元C.¥9 008.50D.¥9 008.524.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过程中,对于手续不完备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应()。
A.扣留原始凭证B.拒绝执行C.向上级机关反映D.退回出具单位要求补办手续25.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的正确依据是()。
A.原始凭证B.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C.会计凭证D.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26.下列记账凭证中,可以不附原始凭证的是()。
A.所有收款凭证B.更正错账的记账凭证C.所有付款凭证D.所有转账凭证27.下列凭证中,不能作为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依据的是()。
A.银行存款收款凭证B.银行存款付款凭证C.库存现金收款凭证D.库存现金付款凭证二、多项选择题1.自制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不同可分为()。
A.一次凭证B.累计凭证C.汇总凭证D.单式凭证2.专用记账凭证按其与货币资金收付有无关系划分为()。
A.收款凭证B.付款凭证C.转账凭证D.记账凭证3.填制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表述正确的有()。
A.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B.原始凭证是根据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C.原始凭证仅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记账凭证是根据会计科目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整理D.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4.下列经济业务中,应该编制付款凭证的有()。
A.用库存现金500元购买办公用品B. 购买材料1 000元,货款暂未支付C.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800元D.将库存现金900元存入银行5.原始凭证的内容有()。
A.凭证的名称、日期及填制单位B.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及经办人员的签章C.会计科目及方向D.经济业务的数量及金额6.记账凭证的内容有()。
A.凭证的名称、日期及编号B.经济业务的摘要及附件C.会计科目及方向D.经济业务的数量及金额7.下列属于汇总记账凭证的有()。
A.转账凭证B.通用记账凭证C.科目汇总表D.库存现金汇总收款凭证8.付款凭证左上角的“贷方科目”不可能登记的科目()。
A.银行存款B.库存现金C.应付账款D.其他应付款9.下列各项,属于记账凭证审核内容的有()。
A.金额是否齐全B.科目是否正确C.书写是否正确D.附件的数字是否正确10.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
A.原始凭证B.记账凭证C.自制原始凭证D.外来原始凭证11.下列原始凭证中,属于自制原始凭证的有()。
A.银行对账单B.入库单C.领料单D.材料费用分配表12.下列经济业务中,应编制转账凭证的有()。
A.生产车间领用材料10﹐000元B.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000元C.销售产品30﹐000元,货款暂未收回D.购入材料4﹐000元,银行存款支付13.收款凭证的贷方科目可能为下列()科目。
A.主营业务收入B.应收账款C.银行存款D.应付账款14.付款凭证的借方科目可能为下列()科目。
A.库存现金B.管理费用C.应付账款D.应收账款15.下列经济业务发生后,应编制付款凭证的有()。
A.用银行存款支付购材料费B.用库存现金支付办公费C.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D.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三、判断题1.原始凭证一般都在外单位取得,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而本单位不会产生原始凭证。
()2.经济业务发生后,只要取得了原始凭证,我们就可以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3.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相互划转的经济业务时,填制一张收款凭证也可以填制一张付款凭证,任选其一。
()4.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故记账凭证无需审核。
()5.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完成后,由经办人员在凭证上连续多次记载若干项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直到期末,凭证填制手续才算完成,这种凭证称为累计凭证。
()四、业务及计算题资料:某公司2004年5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假定购买材料和销售产品不考虑增值税)1.2日,收到D单位前欠购货款50﹐000元,收存银行。
2.7日,向T工厂购进甲材料1﹐000公斤@3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3.8日,张磊出差暂借差旅费2﹐000元,以库存现金支付。
4.9日,以库存现金支付甲材料装卸搬运费350元。
5.10日,向H工厂购进乙材料500公斤@250元,货款暂未支付。
6.15日,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购材料款35﹐000元。
7.6日,从银行提取1﹐500元库存现金备用。
8.17日,销售产品一批32﹐000元,货款暂未收到。
9.18日,销售产品一批14﹐000元,货款收存银行。
10.20日,将当日销售款库存现金8﹐000元,存入银行。
要求:1.用通用记账凭证编制上述经济业务。
2.用专用记账凭证编制上述经济业务。
(记账凭证,由教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