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外国史部分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他的政治态度是典型的奉公守法的忠顺臣民,他的著作《论演说 家的教育》(又称《雄辩家的教育》)是一本修辞学教程,又是一部
教育学论著,是第一本专以教育为题材的古代西方的系统著作。
昆体良继承了西塞罗的雄辩家教育的主张,只是在它上面作了些 补充与修改。 关于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意见,是昆体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的 精华部分。
基督教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文化教育体系
长期并存、对立斗争的局面,构成了拜占廷文化教育 发展的特点。
(一)拜占廷的世俗教育
拜占廷的世俗教育直接承继希腊罗马的古典教育。拜占廷世俗 教育的基础就是希腊化时期的科学与文化以及罗马帝政时期的教育 成就。 中等教育机构为文法学校,教育内容的基础是文法与古典作品 研究,教科书多采用希腊化时代的注释。
本节小结
罗马的文化和教育,模仿自希腊的多,自己独特的少。在技术科 学与技术教育方面也没有什么创造性发展。
在帝国末期,罗马的学校以及图书馆一类的文教机构,在数量上
还是有发展的。但学校教育已经成为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活力的躯壳。 这主要表现在学校学风的腐败与青年颓废的精神面貌上。正是在这时
候,罗马的学校加强了对于道德教育的注意,但学校教育对于挽回这
种颓风是无能为力的。这说明了教育史上的一条重要规律:判断一种 教育是兴旺还是衰落的,其标准不在于数量,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 育的精神内容。
第四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拜占廷的教育 ●伊斯兰国家的教育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时代。
一、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特点:
(三)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
1、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派的总称,其本质是一
种基督教哲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神学体系。
最早论证基督教义的是教父学。教父学把希腊、罗马哲学视为异 端,反对任何理性和思考,提倡绝对信仰。
经院哲学产生于公元八、九世纪,盛行于十二、十三世纪。一般
认为爱尔兰人爱利吉纳(Joannew Scotus Erigena,810-876)是经院 哲学的创始人。 公元十一世纪,经院哲学逐渐明显地分化为两派:以安瑟伦为代 表的实在论(唯实论)和以洛色林为代表的唯名论。
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德行的演说家。
2)各级学校要围绕着培养有良好德行的演说家来设置课程。 3)论教学过程和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的通俗性原则;教学实践性原则;育人性原则。
4)教学组织形式
昆体良是最早提出分班教学设想的教育家。
5)论教师工作
本节小结 罗马教育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它具有和希腊教育相同的基本特征: 教育建筑在剥削奴隶劳动的基础上,教育以奴隶主阶级为主要对象, 教育服务于奴隶主阶级。 比起希腊来,罗马人有着更大规模的学校教育工作实践,所以他 们比较重视课程问题与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一罗马教育的特征, 最明显地反映在昆体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罗马教育思想对后代欧洲 教育的影响主要也在这一方面。 罗马是为欧洲树立了国家教育制度与教育行政体系的先例。它为 各级学校确定了比较一致的课程门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罗马学 校的教学内容是文字主义的,教学方法是形式主义的。这种传统支配 着欧美教育达两千年之久,直到今天还没有丧失它对欧美学校教育工 作的影响。
罗马人在教育儿童时强调勤劳、节约、朴实、严肃等农民品质。
青年在十六岁时即达成年,成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的公民,开始服兵役。
2、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
学校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罗马的学校教育是在希腊教育的直
接影响下形成起来的。
特点一:希腊化的教育 • 为什么希腊文化能够“象潮水一般涌入罗马”? 特点二:平民的教育 • 希腊文化,对于罗马的平民是无缘的。广大的平民子弟可能受小学 教育,很少可能受中等教育,更说不上受修辞-雄辩家的教育。他 们主要通过父子-师徒关系受“实际教育”。行会对学徒的生活与 学习有一定的制度。 • 在西方世界,最早在商业采用薄记的是罗马。
2、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大学 的产生和发展是西欧社会的一大进步。 中世纪大学首先出现在工商业和城市发展较快的意大利的一些城 市。在中世纪大学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都是萨莱诺大学(意大 利)、波隆那大学(意大利)和巴黎大学。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具有如下一些明显的特点: 1)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行会组织倡议创办的。后来形成按领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1、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
教育的基本性质:农民、军人的教育。
学校在儿童的教育中不占重要地位,教育年轻一代的任务主要由 家庭承担,不同的家庭决定着不同的教育。(以“家长制”出名)
主妇、母亲的地位受到尊重。
母亲教育女童,男童的教育由父亲负责。 罗马的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
早期中世纪,基督教被定为一尊,教育领导权操在教会手中。教 学内容浸透了神学气味,教育机构仅是为数不多的僧院学校(修道院 学校)、主教学校(又称大主教学校)以及设备简陋、水平低下的教
区学校(堂区学校)。
(二)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
1、宫廷学校:教育王室子弟的设施。教育内容包括神学、“七 艺”、拉丁语和希腊语等。方法多采用当时僧院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2、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是中欧中世纪封 建贵族的最下层贵族。骑士教育制度在十二世纪中叶后兴盛。 骑士教育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7、8岁),儿童在 自己家里接受教育,注重身体发展;第二阶段(7、8岁~14岁), 侍童教育;第三阶段(14~21岁),侍从教育。目的是训练保护封 建主世俗利益的武夫。 中世纪的骑士是一些双重性格的人,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 角、对劳动人民残酷压迫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私立教育, 最高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1)初级学校(7-12岁):较普遍得到发展,主要教学内容为 读、写、算,教育方法主要是文字记诵。一开始是文字教育,而音 乐、体育在罗马小学教育没有地位。小学教师的地位非常低微。 2)文法学校(12-16岁):主要教学内容是文法、文学与作文练 习,文学包括希腊与罗马的诗歌与散文,也包括一些历史、地理等因 素。早期的文法学校为希腊文法学校,后来逐渐出现拉丁文法学校并 成为文法学校的主要类型。 3)修辞学校(16-20岁):修学年限、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大体 上是按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模型创办的。
三、伊斯兰国家的教育
在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数世纪之后,阿拉伯还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直到六、七 世纪之交,氏族公社才开始瓦解。 在七世纪初期,穆罕默德以《古兰经》为教义创立伊斯兰教,从思想意识上给 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提供了理论武器。八世纪中叶,阿拉伯进入封建社会,不久, 帝国分裂:东方以巴格达为首都,成为黑衣大食;在西班牙,以科尔多瓦为首都, 成为白衣大食;在北非,以开罗为首都,成为绿衣大食;恰好是鼎足之势。 各大食国的社会情况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在波 斯和拜占廷帝国处于腐朽衰老时期,伊斯兰国家在历史上刚好处于上升时期。这就 给伊斯兰国家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 伊斯兰国家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史学家说,伊斯兰文化是吸取东西方文化杂揉 而成,实际上,伊斯兰学者对于学术是有创造与发展的。可以说,伊斯兰教育是教 育史上重要的篇章之一,它是中世纪教育发展中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
《中外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部分
第五章 外国古代教育发展 (2)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 讲义撰写:粟时伟
第三节 古代罗马教育
一、罗马古代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罗马文化是希腊文化的继续。在西方历史教科书上,
通常把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并提为希腊——罗马文明。 像希腊一样,罗马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文化是奴 隶主文化,它的教育是奴隶主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古
导体制划分的两种类型:“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
2)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大学享有种种特权)。 3)流动教学。 4)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 5)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了辩论的风气。教学方法比较灵活。 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
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一般分为四个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
神学院。
1、西欧封建社会的教育史一般以文艺复兴运动为分水岭,以前为中
世纪的教育,以后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 2、西欧各地封建社会制度发展极不平衡,法、意等地较早,英、德 等地较迟。 3、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层组织是封建庄园,庄园是自给自足经济, 庄园归世俗或教会领主所有。
4、在西欧中世纪初期,文化和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 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僧、俗封建主
公元前800年,古罗马部落中的一个分支——拉丁部落联合其他 部落,在第伯河口建立了罗马城,逐渐形成了罗马国家。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600年,被称为罗马的王政时期,相当于希 腊的英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
教育缺乏可靠的文献资料,所以学习和研究古代罗马的教育,只能从
其后的共和时期开始。
拜占廷的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比较发达。
学者私人讲学在世俗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拜占廷的教会教育
拜占廷教会比西罗马更早地关心学校教育问题,也比西罗马教
会更早地提出了教士应承担教师职责的问题。
僧院学校和主教学校都是为教会人士开办的高级学校。僧院 学校在整个中世纪都仇视希腊文化。它的教育内容完全是宗教性 的。它们的目的是培养虔诚的僧职人员。六至十一世纪,主教学 校在拜占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它们在与世俗科学与世俗教育的 斗争中发挥了更大的反动作用。
(三)拜占廷教育的影响
拜占廷的文化教育对东、西欧都有重大的影响。从中世纪前期 起,拜占廷与东欧一些国家(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俄罗斯)都 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它对这些国家的各个方面 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国家都通过拜占廷吸引了古希腊 罗马文化的影响,加速了自己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拜占廷的文化 教育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曾起了某种作用。
时,也是一个文学家。 西塞罗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了雄辩家教育的理论。
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政治活动家;他把自己的教育
思想总结为“人道”。他的教育思想对昆体良很有影响。 1)论雄辩家应具备的素质
2)论演说家培养的方法
2、昆体良(Quincilianus,35-95) 是一个西班牙籍的罗马化公民。罗马的著名律师和成功的修辞学
2、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国家控制教育; 2)教育内容的变化;
3)大学萌芽的出现;4)教育呈现出宗教性。
二、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
在罗马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就是西塞罗、昆体良和 奥古斯丁。 1、西塞罗(Ciceri,公元前106-前43)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同
代罗马的教育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
公元前八至六世纪
公元前六至一世纪
公元前30-476年
王政时期
共和时期
帝国时期
早期(公元前三世纪前)
后期(公元前三世纪后)
罗马的教育史
古罗马地处地中海中部,适宜于农业生产。 公元前2000年从北方南下的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创造了古罗马
的青铜文化和铁器文化。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教育和城市学校
其前身就是由手工业行会或商会开办的行
会学校(亦称“基尔特学校”)。
后来,行会学校逐渐由各个城市的市政当 局所接管,改称“城市学校”。
城市学校的出现与发展,为欧洲近代教育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拜占廷教育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 帝国又称拜占廷。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1、帝政与教育的发展
公元前30-公元476年,是古代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前30年,屋大维(Octavian)建立了罗马帝国。建国后的前 200年,被称为罗马的“和平时期”和“黄金时代”。公元三世纪, 帝国爆 发了全面危机,公元395年,帝国一分为二,即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 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西欧与北非进入了封建社会。
对教育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关心。因此,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相应
的发展。 5、基督教的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封建主的世俗教育是中世纪
教育的另一重要方面;经院哲学和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
中世纪思想的活跃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待 城市繁荣工商业发展后,又出现了新 兴市民阶层的教育。
(一)基督教与教会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