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案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3.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基本理论框架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3.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3.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目标、任务和内容3. 方法讲解: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对象3.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3.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3.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2.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3.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3.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及其特点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及应对策略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4.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选择依据3. 学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实际操作4.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选择依据3.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4.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关系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其选择依据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困惑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技巧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与反馈5.1 教学目标1.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性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3. 学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改进5.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性2.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3. 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改进5.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和作用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指标及其运用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与改进过程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与反馈技巧第六章: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发展6.1 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任务2. 掌握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3. 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特点6.2 教学内容1.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任务2.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3. 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4.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特点6.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挑战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任务、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3. 案例分析:分析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和特点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比较7.1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特点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方法3.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7.2 教学内容1. 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特点2. 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比较方法3. 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7.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国际比较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8.1 教学目标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和方法2. 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 学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实际操作8.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和方法2.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实际操作8.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原则、方法和实际操作3. 案例分析:分析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路径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9.1 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3. 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9.2 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2.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3.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9.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重要性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意义、方法和手段3. 案例分析:分析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成功案例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1. 理解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2.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3. 学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实施10.2 教学内容1.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2. 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3. 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实施10.3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2.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方向、任务和规划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看法和建议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分析11.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说是这个特殊矛盾是呢?第一,這個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據。

進行思想教育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政治表現重總是同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要求有距離很難完全一致。

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逐步縮小這一距離。

第二,這個矛盾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推動著它的發展。

這一矛盾是思想教育的起點和動力第三,這個矛盾還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其他矛盾。

3.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兩個規律論: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以及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4.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關係既有聯係又有區別:1)○1聯係: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產生的前提條件,基礎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學是關於思想政治教育豐富的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只是體系。

○2離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學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成爲真正的科學,離開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會帶上很大的盲目性。

2)區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實踐活動,以人為作用對象,其目的在於幫助人們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這項活動由來已久。

而思想政治教育學則是一門科學,它以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實踐活動為研究客體,目的在於科學地認識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各種現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

5.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範疇(選擇題)起點範疇:思想和行爲中心範疇: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中介範疇:疏通和引導,言教和身教,物質鼓勵和精神鼓勵,教育和管理結果範疇:内化和外化終點範疇:個人與社會6.内化與外化内化:是指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將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規範納入自己的態度體系,成爲自己意識體系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研究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和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的党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第二版,旨在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本书首先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它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后,本书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纪律和道德伦理等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

接下来,本书详细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宣传教育、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情感教育等。

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读书讲座、实践活动和心理辅导等方面。

本书还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包括教育计划制定、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主要包括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两个层面。

最后,本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有了新的机遇。

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人们的思想觉醒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总之,本书通过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加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和道德观念,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基本原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等具体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宣传,可以加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认同和理解,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科学性、激发内在动力、全面发展等。

这些原则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可以指导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情感教育、实践教学等。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所述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原理,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进行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要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工具,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和科学性,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是在实践中检验的,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求我们要以实践为基础,要以实践为检验,要以实践为发展,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和实践性,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是在实践中检验的,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求我们要以实践为基础,要以实践为检验,要以实践为发展,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和实践性,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教育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它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背景,它对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因此,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社会的特点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和政治观念也各不相同。

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系统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

因此,教育者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实践性。

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付诸实践。

只有通过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的发展。

因此,教育者需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个性化、系统性和实践性。

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研究领域:人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完成、变化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1.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推动其不断发展。

3.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内化与外化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程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其建设成就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体系逐渐形成,教学和研究队伍逐步壮大。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丰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

3.全面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验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语博采众长相结合。

第二、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第四、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第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建设。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一、研究方法1.文献法:指从各种文献如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以及音像材料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指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1.范畴: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普遍联系的思维形式。

2.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对本学科所研究的特殊对象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教育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

4.方向原则: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5.民主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6.主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7.求实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

8.激励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教育对象施加外在刺激,以引起其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行为准则。

9.渗透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到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灯各方面工作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

10.层次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

11.示范原则: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以促进其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的行为准则。

1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13.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特定的责任。

1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

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

(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

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4内化和外化。

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

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

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

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

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

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探索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受教育者的角度)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从教育者的角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一)意识形态性(二)实践性指它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原则性。

(三)综合性(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知识整合)什么是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定义1(教材):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民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思想,进而用以指导人们行动的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1、本质:因阶级或政党的需要而产生,是阶级利益的非暴力实现形式。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阶级性,不仅实施者代表一定阶级意志,而且表达着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教育思想和内容。

2、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分工的重要分支,具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广泛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以及对人自身的塑造来实现其价值。

3、元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二为“开发潜能、发展素质”。

因此,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一)思想和行为(1)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和观念。

(2)思想的特点①能动性。

第一,自觉主动地认识世界。

第二,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第三,具有内在制约性和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②主体性。

第一,多角度性。

第二,层次性。

第三,阶段性。

③可塑性。

人的思想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

④暂时隐蔽性。

它在特定的时空领域内不易被人觉察。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一、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如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保卫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都属于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包括政治工作的全部,只包括其中的一部分,即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

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包括思想工作的全部,只包括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和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的叠加和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矛盾?有哪些主要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概括来说: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主要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主要特点:(1)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都是为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服务的,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这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建立在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反映社会发展要求。

无产阶级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狭隘私利和特权要维护。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它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去发展和推广,促使学生有效获取科学理论、思想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正
确理解历史、国籍、民族和文化,在实践中实现价值传承和文化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广泛而又深刻的学科,它涵盖了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以及评价等多个方面,其教学原理很重要:
一、激励主义原理:强调使学习者获得和保持动机,以达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

二、可操作性原理:强调教学的可行性,重视以实际行动引导学习。

三、表演原理:注重学习者实践互动行为和示范能力,利用表演对学
习过程进行检验和发现。

四、积极参与原理: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五、多样性原理: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习
者的需求。

六、心理反馈原理:以学习者的价值观、行为、情绪等方面作为对学
习成果、认知行为的反馈的调节教学中的行为。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原理是很多的,应当以激励性、可操作性、表演性、参与性、多样性及心理反馈原理为主要内容,依据教学原理
开展实践,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1.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能力为任务,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的教育学科。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加强国家意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完整体系。

4.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a. 科学性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立足于科学的理论基础,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

b. 实践性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应当与实践相结合。

c. 转化性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和决策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d. 个性化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发展和特长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e. 综合性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全面综合辩证地进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5.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体验教育、互动讨论、情感教育等。

这些方法应当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来选择和运用。

6.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社会效益、个人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应当客观公正,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7.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学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可能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1思想工作:思想工作亦称思想教育。

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是通过政策、案例等的讲解渗透,工作行动等切身体会等对人员思想上的动员或升华教育工作。

针对人们的矛盾、疑惑,通过宣传科学、正确的道理,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人们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政治工作:亦称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工作。

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4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思想以及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6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涵义: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两个基本条件(1)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2)必须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以借此形式发生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1、承载性(承载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特性)2、中介性(具有联系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内化与外化的中介作用的特性)3、可控性(能为主体所操作与控制的特性)4、目的性(为教育主体所运用的指向性特征)5、阶级性(在阶级社会能为不同的阶级利用和服务的特性,由教育主客体和教育内容的阶级性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承载、传导功能(承载是传导的前提和条件,传导是载体的目的和主要功能)2、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功能(载体促使信息的有效传递,促使受教育者接受、强化、内化教育信息,促进主客体良性互动,客体向主体的转化,自我教育)3、渗透教育内容的蕴含功能(载体本身负载着教育信息,潜移默化影响受教育者)4、导向与养成的功能(载体运用通过不断反复发挥作用,促使客体多次亲身体验、践行,实现目的,影响受教育者形成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一、根据载体的基本物质样态,分语言载体(口头语言载体、书面语言载体)与行动载体(动态载体更有说服力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根据载体历史发展的视角,分传统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中早就产生并在继续发挥作用的载体包括谈话、开会、理论教育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重点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特点。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个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不仅要研究各种主客观条件如何影响人们思想的形成,这些条件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它们怎样分别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又如何交互作用从总体上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等;而且要研究人们的思想如何转化为行为,如何使人们的思想转化为改造世界的行为;还要研究如何运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深入研究,我们就能逐步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内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联系和区别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必须遵循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道大题(共计9个小题),满分150分;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

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一、简答题:(1-6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含义及特点。

(10分)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10分)3.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0分)4.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

(10分)5.文化载体的内涵和特征。

(10分)6.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表现。

(10分)二、论述题:(1-3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1.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30分)2.联系当前实际,谈谈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四有”新人的内在精神素质?(30分)3.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要坚持激励原则?(30分)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内化与外化2.思想品德结构3.理想教育4.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结构5.实地调查评估法二、简答1.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关系。

3.联系实际,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

4.评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用论”和“万能论”。

5.结合我国实际,阐述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论述列举并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宜君,详细阐述至少三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正确处理价值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2009年浙江理工大学考研真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9分,总分45分)1.人的全面发展2.思想政治教育3.思想品德4.人生价值5.自我教育法二、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总分30分)1.1951年,()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

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周恩来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由()几个方面构成。

A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B思想政治教育史C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D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包括()。

A人的本质学说B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C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D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4.孔子的理想人格是()。

A有道德B有智慧C有勇气D也就是智仁勇“三达德”。

5.1944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主持下,由()同志写成《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这个文献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

A朱德B邓小平C谭政D胡耀邦6.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有()。

A保证功能B转化功能C凝聚功能D导向功能7.()处于思想品德结构的最高层次,对心理、思想和行为起着总的指导作用。

A政治观B世界观C人生观D社会规范8.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的基础上,在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A社会矛盾B社会实践C政治斗争D社会生产9.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和重要对象分别是()。

A学生和教师B青年和干部C干部和青年D家庭和社会10.()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A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B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C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和思想实际D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11.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A政治观B法制观C人生观D爱国主义观1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A思想政治工作B道德教育C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理论学习13.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至少包括下列方面()。

A引导艺术B表达艺术C谈心艺术D协调艺术14.()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第一原则。

A客观原则B全面性原则C层次性原则D党性原则1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和“与善人居,如入芝也”分别说明了实践和环境的重要性。

这两个警句名言分别来自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A《论语》和《孟子》B《孟子》和《庄子》C《庄子》和《大学》D《论语》和《颜氏家训》。

三、问答题(共3题,每题15分,总分45分)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确立这些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围绕这些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目的?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开发、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四、材料题(共1题,总分30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多,甚至会越来越突出,既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群体事件、突发事件,也可以表现为重大的安全事故、违法犯罪等。

最近这些年发生的类似事件反复地向人们提出了警示:必须高度重视不同社会群体的正当的利益诉求,关注各个社会阶层的民生现实。

而切实落实这些“重视”、“关注”,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做起,从具体而朴素的日常生活做起。

请问:1.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各种具体而现实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10分)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的角度出发,对于各种可能发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15分)3.进一步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各种具体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时候,应该怎样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与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的紧密结合?(5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的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主要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的学说;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6、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A、党性B、实践性C、综合性D、普遍性2、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A、人的本质的学说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D、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3、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A、德育至上B、以修身为本C、“正人必先正己”D、“学在官府”4、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塔洛齐D、柯尔伯格5、苏联把思想政治教育统称为()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社会主义教育D、共产主义教育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纲领性文件是毛泽东于1957年2月发表的()重要讲话A、《改造我们的学习》B、《反对党八股》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7、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是()A、情感B、意志C、思想D、行为8、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确定目标,制定计划B、实施影响,促成转化C、信息反馈D、评估控制9、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A、儿童B、少年C、青年D、领导干部10、共产主义人生观与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根本区别在于()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结局D、人生意义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文献法B、观察法C、实验法D、社会调查法E、总结经验法2、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是()A、多方面性B、多层次性C、长期性D、发展性E、模糊性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显著特点是()A、社会性B、实践性C、同时性D、长期性E、反复性4、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就是要进行()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教育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坚持改革开放教育E、形势政策教育5、思想政治教育群体自我教育方法的主要方式有()A、集体讨论B、辩论会C、座谈会D、民主生活会E、自我批评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1、思想品德结构——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

3、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哪些?5、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什么?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怎样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2、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思想政治教育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个人全面发展3、成熟;发展4、社会发展;受教育者5、有道德;有文化;6、共产主义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A2、C3、A4、D5、D6、D7、C8、B9、D 10、A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BCDE2、ABCD3、ABCDE4、ABD5、ABCD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1、思想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具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3、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情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答:(1)个人与社会;(2)思想和行为;(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内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

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

答: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1)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2)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3)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倡导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