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现象教学

合集下载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教育被誉为世界教育的典范,其“现象教学”理念被认为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芬兰的“现象教学”指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芬兰的“现象教学”注重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和研究等主动学习的活动,并倡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和探索问题的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跨学科的学习。

教师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在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现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芬兰的“现象教学”重视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共同构建知识。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

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了学习的实践性和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这种联系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实践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科间的整合和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

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性学习和与生活的联系。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借鉴芬兰的成功经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同时注重实践性学习和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现象的教学_芬兰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基于现象的教学_芬兰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基于现象的教学_芬兰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近年来,芬兰的教育系统备受世界瞩目。

作为全球教育的典范,芬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方面表现出色。

其中,基于现象的教学是芬兰教育独特的一环,其实践探索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将分析芬兰跨学科学习的案例,并探讨其对我们教育改革的启示。

基于现象的教学是一种将学科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于现实生活问题的教学方法,其背后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芬兰教育系统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过程,基于现象的教学正是为此而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在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或挑战时,通过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芬兰的学校中,基于现象的教学具有很高的可变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现象或问题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另一方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由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跨学科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这种自主性和灵活性促进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项典型的实践案例是芬兰一个学校中的环保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探究环境保护的现象和问题,并通过跨学科学习,综合运用数学、科学、语言、艺术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科学知识来研究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和模拟情景,使用语言和艺术来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们不仅在学科知识上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芬兰基于现象的教学的实践探索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启示。

首先,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学科能够解决的,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跨学科地学习,培养他们整合各种学科和方法的能力。

其次,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精神。

学生们在跨学科学习中,需要主动出击,主动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

芬兰现象教学和pisa考试

芬兰现象教学和pisa考试

芬兰现象教学和pisa考试
芬兰教育以其基于现象的教学法和在PISA考试中的优异表现而闻名于世。

具体来说:
1. 基于现象的教学:这是一种将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现象组织起来的教学方法,鼓励他们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探索知识。

这种方法强调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

2. PISA考试成绩: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表现一直非常出色,经常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领域名列前茅。

芬兰的教育系统不依赖补习班或大量的练习题,而是注重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发展。

3. 教育政策:尽管芬兰在PISA考试中的成绩有所下降,但提升PISA成绩并不是芬兰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芬兰专家指出,教育系统的改革或学校的改进不应该仅仅以PISA表现为目标,而是应该关注更广泛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福祉。

综上所述,芬兰的现象教学法和其在PISA考试中的优异表现是相辅相成的。

芬兰教育的成功在于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值得全球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借鉴。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教育系统一直被世界各地所称赞和借鉴,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现象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操作,并通过真实的问题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本文将介绍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并探讨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现象教学”是一种基于现象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生对真实的问题和情境的观察、实践和思考,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不同,现象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学习空间。

现象教学还强调跨学科和跨学段的整合,通过关联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芬兰的现象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和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

教师充当的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与此芬兰的现象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项目学习中需要进行问题分析、信息收集、实验设计和结果评估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需要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培养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芬兰的现象教学对中国教育有着很多的启示。

我们应当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教育模式。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还应该加强跨学科的整合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学习项目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分析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实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芬兰现象教学的例子

芬兰现象教学的例子

芬兰现象:教学的例子芬兰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之为“芬兰现象”。

这一成功的教育模式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借鉴。

在芬兰的学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芬兰现象的一些教学例子,以期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并启发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

这种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终身学习的理念芬兰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在课外的活动中扩展他们的兴趣和技能。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课外俱乐部,如音乐、体育、艺术等。

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技能,还提供了社交和团队合作的机会。

此外,芬兰的教育还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和发展。

他们提供了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如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

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三、宽松的学校环境芬兰的学校强调宽松的学校环境和学生的幸福感。

学校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社交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学校还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和户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其他课外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

这种宽松的学校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发展平台。

四、平等的教育机会芬兰的教育注重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他们注重公平和包容,努力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芬兰的教育政策非常注重公平和均衡发展。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教育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其“现象教学”(phenomenon-based learning)理念被广泛研究和引入到其他国家的教育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以及对其他国家教育的启示。

1. 整合本真的问题: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要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和研究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他们对问题的疑问和思考。

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 跨学科学习:芬兰的“现象教学”注重跨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主导和合作学习: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并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引导式教学:芬兰的“现象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他们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5. 反思和评估: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成果的评估,以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跨学科学习、教师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评估。

其他国家的教育可以从芬兰的经验中吸取启示,改进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教育一直被世界看做是优秀的代表,而“现象教学”就是芬兰特有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芬兰的初中和高中中较为流行。

它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通过学习各种现象,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解析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1.“现象教学”关注真实情境和场景“现象教学”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学习。

通过真实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形成对学科知识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

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可以体验到知识的使用场景,从而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耐久性。

2.“现象教学”追求跨学科的综合教学“现象教学”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它不会单纯地依靠单一学科进行授课。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会协调多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将不同的学科内容融合到一个综合的教学场景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现象教学”强调探究式学习“现象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场所。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提供指导性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因此,“现象教学”不是单向的传授式教育,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1.教学内容要贴近现实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场景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感知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跨学科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教学,以更全面的角度探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教育发展需要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符合教育的发展需要,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现象教学”是一种革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内涵主要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关键技能和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芬兰教育体系中,“现象教学”被视为一种推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有效性发展的探索性学习方法。

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不同,“现象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跨越不同学科进行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真实环境和社会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从而在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和交叉应用中,达到全面发展和全面提升的目的。

同时,芬兰“现象教学”的特点也在激励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上,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生需要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方法。

第二,学生需要利用丰富的资源,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学习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

第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达沟通能力,以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性。

芬兰“现象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应更加注重跨学科教学的探索性,让学生能够学习问题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尤其是在解决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更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应对能力。

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强调自主性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教师引导和指导方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充分了解问题来源和社会背景,并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达到更加综合、更高效的探索性学习的目的。

总之,芬兰“现象教学”在跨学科教学、问题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和指导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可以借鉴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发掘学生的潜力,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其实现了教育的绝对公平和高质量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

芬兰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它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芬兰教育中提倡的“现象教学”。

“现象教学”在芬兰教育中早已应用,并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

它是一种基于问题和观察、体验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强调“行动取代传输与记忆”的学习方式。

它通过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探究事物、学习科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其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现象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教育通过适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自己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探究和发现问题,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懂得合作和竞争,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发展。

“现象教学”具有一系列的教育效果。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他们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现象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等方式积极参与探究,同时有机地拓展了其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最后,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芬兰“现象教学”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也有借鉴和启示。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常常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程度和了解到的程度。

然而,“现象教学”强调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应该从问题解决出发,把学生送到现场走近自然,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现象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推动者。

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价值,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有意义、有价值。

芬兰基础教育的现象教学(一)

芬兰基础教育的现象教学(一)

基础教育参考·2019/05芬兰自2016年8月开始在全国实施新的《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见图1),其中“现象教学”(Phenomenal Learning,也有人称其为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 或Teaching by Topic )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由此,芬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全国性跨学科教学的国家。

现象教学,又称“跨学科学习模块”“基于现象(主题)的教学”“主题教学”“整合主题式的学习”。

“现象”指事物的整体面貌而非分割的各个领域与学科,包括主题活动、现象学习和实践项目等。

新大纲明确提出,每所学校每一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块,学生应该有机会每年参与至少一个基于现象的项目,并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研究同一主题。

很多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都会谈到芬兰中小学的STEM 教育,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

笔者与芬兰著名教育专家、领导力和管理学博士丽塔(Riitta Juusenaho )当面交流过这个问题。

丽塔博士说:“芬兰本身是没有STEM 这个概念的,中小学开设科学课程,实施现象教学,当然这个STEM 理念是存在于我们的课程体系里的。

”丽塔博士有27年担任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和校长的丰富经验,曾应邀出任芬兰奥里韦西(Orivesi )市教育文化局局长、坦佩雷(Tampere )市长办公室教育评估及教育服务研发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发了包括幼儿评估系统在内的教育评估体系等多个项目,她的话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在学生的科学课程中,包含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多个科目的综合知识。

芬兰中小学推行的LUMA 教育是现象教学的上位理念,与STEM 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必要对二者进行一些梳理。

一、STEM 教育的缘起STEM 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的科学素养的概念,初衷缘于当时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竞争。

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了人造卫星,1961年又将宇航员送上了太空,取得了科技和军事上的领先优势。

关于芬兰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现象教学”的解析

关于芬兰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现象教学”的解析

2021年22期┆195随笔关于芬兰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现象教学”的解析潘威霖摘 要:芬兰教育在国际上名列前茅,这与其积极主动的教育改革密切相关,2015年3月,芬兰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基于主题的“现象教学”。

“现象教学注重整体,期望学生能够在主题的探讨和研究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面对未来生活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然而它在实施过程中也问题频发。

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对它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芬兰教育;课程改革;现象教学 一、现象教学的概念现象教学由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2015年3月进行课程改革提出的概念,现象教学也可以称为话题教学或融合式教学,国外被称为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PhenoBL )或Teaching By Topic 。

关于现象教学并没有准确的概念界定。

芬兰现象教学研究所认为:在基于现象的学与教中,“整体现实世界现象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起点。

学生可以同时与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借助多种探究手段以及资源来获得知识。

从而能够认知迁移,剖析事物现象,挖掘事物本质。

根据芬兰教育学家Mattila 和Silander 对于现象教学的描述称:现象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导的整体学习方法,其中“现象”在实际环境中被视为完整实体。

这些现象为学习者学习与之相关的信息和技能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起点。

基于现象的方法是锚定学习,所提出的问题和要学习的问题自然地锚定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学习的起源取决于学习者的好奇心和兴趣。

现象本身就是整体话题,例如关系和人际动态,或可持续发展,甚至是媒体和技术,水或能源。

从本质上讲,现象教学并不是一个教学理论或一套实践。

它是许多不同理论和最佳实践的结合,共同形成了一种教学结构。

总之,现象教学并未否定分科教学,而是作为分科教学的补充,侧重能力培养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二、现象教学的缘起芬兰在历史上饱受瑞典和苏联的折磨,1917年独立后又陷入一战和二战。

芬兰现象式教学的特点

芬兰现象式教学的特点

芬兰现象式教学的特点芬兰现象式教学(Phenomenon-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跨学科学习、合作探究和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

以下是芬兰现象式教学的一些主要特点:1. 跨学科性:现象式教学鼓励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以解决复杂的问题或探索现象。

这种方法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单一学科。

2. 学生主导:在现象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来构建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3. 真实世界的问题:现象式教学通常围绕真实世界的问题或现象展开,这些问题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探究和批判性思维:学生被鼓励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通过探究、分析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来深入理解问题。

5. 合作学习:现象式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

6. 灵活的学习环境:在现象式教学中,学习不仅发生在传统的教室环境中,还可以在实验室、图书馆、户外或其他任何适合学习的地方进行。

7. 利用技术:现象式教学鼓励利用现代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工具和其他数字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8. 持续评估:学生的学习和进步通过持续的过程性评估来衡量,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考试和分数。

9. 培养横贯能力:芬兰现象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ies),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

10. 面向未来:现象式教学关注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它强调学习如何学习,以及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芬兰现象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真实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和有能力解决未来问题的公民。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的教育体系一直被世界各国所称道,其独特的教学理念被称为“现象教学”。

芬兰的教育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这一教育理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并带给其他国家一些启示。

芬兰的“现象教学”强调学生从生活和现实中发现问题,通过主动思考、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知识,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和投入。

“现象教学”要求教师创造一个对学生具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他们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现象教学”还强调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联系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其他国家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教育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

学生应该在实际问题中学习,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体验。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

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辅导和引导的角色。

他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合作和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团队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来共同进步。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可能性,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具有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它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把教育真正放在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上,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摘要】芬兰的“现象教学”注重学生主导学习、跨学科综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角色转变、团队合作和互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教学理念对其他国家具有启示,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未来发展方向则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芬兰、现象教学、学生主导、跨学科、实践能力、教师角色、团队合作、启示、未来发展、教育革新1. 引言1.1 什么是芬兰“现象教学”芬兰“现象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探究、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芬兰“现象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团队合作中成长,芬兰“现象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教育经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1.2 芬兰“现象教学”的背景芬兰“现象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探究和跨学科合作的教学理念,起源于芬兰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

芬兰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教育的典范,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对教育理念的持续探索和实践。

在21世纪初期,芬兰开始探索一种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和现实生活的教学方式,于是“现象教学”便应运而生。

“现象教学”的背景受到多方面影响,包括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批判和反思,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重视,以及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在全球教育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芬兰教育界意识到传统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更加灵活、开放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芬兰现象教学法

芬兰现象教学法

芬兰现象教学法
芬兰现象教学法是指芬兰在教育领域所实施的一种独特而成功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芬兰现象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导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通过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情景和问题展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芬兰现象教学法中,跨学科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实践。

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学生被鼓励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学生可以学习与环境相关的问题,探索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等课题。

该教学法还注重个性化的学习和评估方式。

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爱好都会被充分考虑,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

评估也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而非仅仅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来评判。

芬兰现象教学法的成功得益于芬兰教育体系的整体支持和重视。

教师们受到严格的选拔和培训,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

学校和政府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芬兰现象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对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芬兰现象教学法对我国的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法对我国的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法对我国的启示一、引言芬兰教育一直以来备受世界瞩目,其教育模式被誉为“芬兰现象”。

芬兰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不仅在芬兰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芬兰现象教学法的特点、优势以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芬兰现象教学法的特点1.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芬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芬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2. 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芬兰教育中的教师是高度专业化的,他们需要接受长期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芬兰教育中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3.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芬兰教育中的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他们有充分的自由度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课程。

芬兰教育中的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更是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

三、芬兰现象教学法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芬兰教育中的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这种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芬兰教育中的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思考。

这种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芬兰教育中的教学法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这种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四、芬兰现象教学法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国教育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国教育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的教育系统一直以来备受世界瞩目,其中之一就是其独特的“现象教学”理念。

所谓“现象教学”,是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特点与启示。

现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象教学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和实现。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现象教学强调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现象教学不拘泥于学科的界限,而是注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

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现象教学中,学生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象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现象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学习内容,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学习调整和学习计划的制定。

在现象教学中,学生也需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解决问题,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促进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芬兰的“现象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和启示。

我们可以借鉴芬兰的教育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一直被誉为世界教育强国,其教育体系一直备受关注。

芬兰“现象教学”作为芬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兴趣。

那么,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是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芬兰“现象教学”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它在课程设计上不再强调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以现象、主题或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发现与思考。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这也有助于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为他们将来的生活与工作做好准备。

芬兰“现象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之间也强调合作与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芬兰“现象教学”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科边界被打破,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融合与整合。

学生通过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学习成果。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综合能力,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芬兰“现象教学”注重学习环境的创造。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校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主题上自由探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与工具支持。

学校也为学生创造了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芬兰“现象教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注重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为社会作出贡献。

教育应该打破学科边界,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

芬兰“现象教学”的理念内涵与启示芬兰教育一直被视为世界领先,而“现象教学”则是芬兰教育的最新理念。

该理念主张教师以学生的自然兴趣作为出发点,通过真实的现象和问题,将跨学科知识紧密融合,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其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的确令整个教学系统具有创新和领导力,引发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探索。

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意识。

芬兰具有先进的全球化意识和工业科技,教育体系也与之密切相关。

其教育的成功之路为全世界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启示。

以下是芬兰“现象教学”理念的内涵和启示。

一、多层次的教学设计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更强调如何培养学生成为面向未来的全球公民。

教育需要满足世界上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因此“现象教学”强调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生共同构思、制定和实施。

多层次的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经验,帮助他们学会全球化思考并将其应用于多种环境中。

此外,这种理念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认知水平,促进现实世界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明确、实用的答案。

二、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芬兰“现象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关注学生成长和能力的发展。

该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基本素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与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机会。

这种教育理念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芬兰“现象教学”渴望培养学生成为更有成效的决策者,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兴趣创造与反思的机会。

三、真实世界的问题芬兰“现象教学”在知识、技能和价值方面行深入地探索。

教师结合实际问题在教学中针对真实问题进行探究,将跨学科知识融入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中。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务实和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将教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从而使其更加深刻和有用。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展示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有效地将所学的所有内容融入到日常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以学生为中心,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 芬兰“现象教学”,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从未止步,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因此,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要始终将学 生置于中心地位,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 以“芬兰独立100年”为主题的现象是教学
• 中学科目老师不同,他们需要彼此协作、 共同备课与教学,才能完成基于主题的教 学目标。以“欧盟”为主题的现象式教学 为例,内容涉及地理、历史、语言、宗教、 政治、经济等多个学科,需要几个教师在 同一时间和空间中合作教学,才能完成教 学任务。
• 以“欧盟”为主题的现象式教学
• 芬兰中学生的课程设置里,有一些科目本身就是“跨学 科学习”,比如“家庭经济课”,烹饪时既要让学生读懂食 谱并测量食材,又要让学生知晓食材的生长季节和产地、 懂得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就是融合物理(测量)、 自然科学(植物的生长)、健康(营养搭配和食品安 全)、视觉艺术课(颜色搭配)、手工课(动手操作)、 化学课(加工食材)、宗教(饮食文化)等的跨学科学 习。再比如“职业启蒙与咨询课“等,学生到“模拟城市” 中去体验真实职员的真实生活,去银行办理业务、去税 务局办理个人税收、去邮局分配信件、去超市销售食品 等,这样的“模拟城市”空间,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不 知不觉进行了数学、政治、地理、社会历史、语言、环 境等跨学科学习。
• 背景 • 定义 • 模式 • 案例分析 • 成功原因 • 启示
• 1.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对芬兰教育提出新的要 求
• 2.“现象教学”重视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 养
• 3.芬兰分科教学的客观局限呼唤“现象教 学”
• 所谓现象教学,顾名思义,是围绕学生感 兴趣的现象开展的跨学科教学方式,它的 教学内容源自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 采用项目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再以传统 的学科体系进行分科教学。
• 1. 芬兰教师兼具全科制、研究型和自主权 于一身,即高质量的教师为“现象式教学”提 供了师资保障。
• 2. 芬兰高校的师范生培养课程,为未来教 师落地“现象式教学”提供教学法训练。
• 3.芬兰当地学校的教育资源,特别是“1+N” 开放型教室模式,为实施“现象式教学”提供 了空间支持和基础设施保障。
模式一:是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跨学科。
• 对小学全科老师而言,由于平时他们就在 教授母语、数学、英语、手工、视觉艺术、 音乐、宗教伦理、综合环境等课程,像综 合环境这样的课程,本身就涵盖了生物、 地理、物理、化学和健康等内容,所以他 们整合教学相对容易。
•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互动 中共同发展的过程。“现象教学”虽然有总的学 习目标的规定,但是学习者仍然要参与到教学 过程当中,只有这样,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才会 大大增强。基于这样的一种思维理念的转化, 新的核心课程纲要才特别关照师生主体间互动 与教学方式的灵活化、多样化。
• 2.以生活为基础,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化
• 芬兰基于主题的“现象教学”改革中最明显的 一点,便是弱化了学科科目,不断向“学科” 与主题“现象”的综合化迈进。这对于我国教 学内容的设置有诸多启发。因此,在我国 基础教育阶段,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 的综合化,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融 合。
• 3.以互动为依托,构建协同合作的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