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二、票据诉讼程序的概念及其特征
三、票据诉讼程序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票据诉讼的提起
一、提起票据诉讼的要件
二、票据诉讼中的“禁止反诉”规则
第三节票据诉讼的审理
一、不经开庭审理驳回诉讼
二、票据诉讼中的程序转换
三、票据诉讼中的证据
四、票据诉讼中的判决
五、票据诉讼的审理期限
六、票据诉讼中的判决后程序
第二十七章海事诉讼程序
第七节海事非诉程序
一、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程序
二、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
三、船舶优先权催告程序
第二十八章跨国诉讼程序
第一节跨国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一、跨国民事诉讼的概念
二、跨国民事诉讼的立法体例
三、跨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国际“协调化”
四、跨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跨国民事诉讼的管辖
第一节共同诉讼
一、共同诉讼概述
二、共同诉讼的构成要件
三、共同诉讼的形态
四、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
五、我国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第三人诉讼
一、第三人概述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四、我国第三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第十四章群体诉讼和公益诉讼
第一节 群体诉讼
一、群体诉讼的概念
二、群体诉讼和共同诉讼的联系和区别
二、当事人的特征
三、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诉讼行为能力
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五、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
一、当事人适格的概念
二、当事人适格的判断
三、非正当当事人及其变更
第三节 诉讼代理人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纲《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纲【课程教学⽬的及要求】: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了解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原理以及民事诉讼法的精神,掌握民事诉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并具备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进⾏实务操作的能⼒。

【教学内容分配】第⼀章民事诉讼法学概述第⼀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纠纷(⼀)民事纠纷的概念(⼆)民事纠纷的特点⼆、解决民事纠纷的途径(⼀)当事⼈⾃⾏协商和解(⼆)⼈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三)仲裁委员会仲裁(四)民事诉讼三、民事诉讼(⼀)概念(⼆)特点第⼆节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三、、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的关系(⼆)民事诉讼法与⼈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三)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政诉讼法的关系(四)民事诉讼法与其它民事程序法的关系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对时间的效⼒(⼆)对空间的效⼒(三)对⼈的效⼒(四)对事的效⼒第⼆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念及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的条件(⼀)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民事诉讼⾏为(三)事件第⼆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构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民法院(⼆)当事⼈(三)其他诉讼参与⼈(四)⼈民检察院⼆、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三章诉权第⼀节诉权⼀、诉权(⼀)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实体意义上的诉权⼆、诉权与诉讼权利三、诉权的保护第⼆节诉⼀、诉的概念及特点(⼀)诉的主体是当事⼈。

(⼆)诉的内容是当事⼈请求法院解决的民事权益争议。

(三)诉是当事⼈对法院的请求。

⼆、诉的构成(⼀)当事⼈(⼆)诉讼标的三、诉的种类(⼀)确认之诉(⼆)给付之诉(三)形成之诉四、诉的合并、分离、变更、追加(⼀)诉的合并(⼆)诉的分离(三)诉的变更(四)诉的追加——诉的追加实质上是诉的合并五、反诉(⼀)反诉的概念(⼆)特征(三)反诉的条件第四章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第⼀节基本原则概述⼀、基本原则的概念⼆、基本原则的特征:三、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功能第⼆节当事⼈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当事⼈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当事⼈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Civil Procedure Law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8学时,其中讲课:68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总论,经济法学适用专业:法学专业教材:《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江伟主编,2013年第6版。

开课单位: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与民法学、经济法学、婚姻法学等课程联系密切,它所规定的内容,主要是处理民事、经济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系统阐述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准确传递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权利保护的诉讼目的观和正当程序的价值理念,使学生能够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重要制度和程序,以利于今后的实践与运用。

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主管与管辖、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多数人诉讼、证据与证明、法院调解、临时性救济、诉讼保障制度、各种审判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等内容,其中的重点在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管辖、当事人、证据与证明、各种审判程序等内容。

学习民事诉讼法,要能够运用诉讼法的知识、理论来分析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将理论与实践、实体法与程序法融会贯通。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4学时)(1)掌握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和民事诉讼的概念;(2)熟悉民事诉讼的特点;(3)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的目的;(4)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重点: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难点: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2、诉与诉权(2学时)(1)掌握诉权和诉概念;(2)熟悉诉的要素;(3)了解诉的特点;(4)理解诉的种类;重点:诉的种类难点:反诉3、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学时)(1)掌握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熟悉辩论原则;(3)了解检察监督原则;(4)理解处分原则;重点:辩论原则难点;处分原则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4学时)(1)掌握合议制度;(2)熟悉回避制度;(3)了解公开审判制度;(4)理解两审终审制度;重点:合议制度、回避制度难点:两审终审制度5、受案范围(2学时)(1)掌握受案范围的含义;(2)熟悉受案范围的立法规定;(3)了解受案范围的意义;(4)理解受案范围的界定因素;重点:受案范围的立法规定难点:受案范围的界定因素6、管辖(6学时)(1)掌握管辖的主要种类;(2)熟悉管辖的特点;(3)了解管辖与主管的关系;(4)理解管辖的分类和种类及其关系;重点:级别管辖、地域管辖难点:特殊地域管辖、裁定管辖7、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4学时)(1)掌握当事人的概念与特点、当事人能力与诉讼能力;(2)熟悉诉讼代理人的种类;(3)了解诉讼代理权;(4)理解诉讼代理人的范围与诉讼地位;重点:当事人的特征、当事人适格难点:诉讼代理人的诉讼地位与代理权限8、多数人诉讼(4学时)(1)掌握共同诉讼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诉讼第三人的种类;(3)了解群体性诉讼;(4)理解民事公益诉讼;重点:共同诉讼、诉讼第三人难点:两种共同诉讼的区别、诉讼第三人的界定9、民事诉讼证据(8学时)(1)掌握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3)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4)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交换和保全;重点:证据种类与分类难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0、民事诉讼证明(4学时)(1)掌握证明对象的范围;(2)熟悉证明责任的分配;(3)了解证明标准;(4)理解证明的要素;重点:证明对象、证明责任难点:证明责任的分配11、法院调解(2学时)(1)掌握法院调解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法院调解的原则;(3)了解法院调解的程序;(4)理解法院调解的效力;重点:法院调解的原则难点:法院调解的效力12、临时性救济(2学时)(1)掌握诉讼保障制度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财产保全;(3)了解行为保全;(4)理解先予执行;重点: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难点: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的区别13、诉讼保障制度(2学时)(1)掌握期间、送达、强制措施和诉讼费用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期间的计算与法定送达方式;(3)了解强制措施;(4)理解诉讼费用的收取;重点:法定送达方式难点:强制措施的适用14、第一审普通程序(4学时)(1)掌握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概念与特征;(2)熟悉起诉和受理;(3)了解不予受理的情形;(4)理解开庭审理的流程以及诉讼中特殊情况的处理;重点:起诉与受理、开庭审理的流程难点:诉讼中特殊情况的处理15、简易程序(2学时)(1)掌握简易程序的概念;(2)熟悉简易程序的特征;(3)了解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4)理解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重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难点:简易程序的特征16、民事诉讼中的裁判(2学时)(1)掌握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的概念;(2)熟悉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的特征;(3)了解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的种类;(4)理解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的适用范围;重点:判决与裁定难点:既判力17、上诉审程序(2学时)(1)掌握上诉审程序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上诉的提起与受理;(3)了解第一审程序与上诉审程序的关系;(4)理解上诉案件的审理与裁判;重点:上诉的提起与受理难点:上诉案件的审理与裁判18、再审程序(2学时)(1)掌握再审程序的概念;(2)熟悉再审程序的特点;(3)了解引起再审的三种方式;(4)理解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重点:引起再审的三种方式难点: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19、特殊程序(2学时)(1)掌握民诉法第十五章规定的特别程序的内容;(2)熟悉督促程序的概念与特点;(3)了解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4)理解支付令异议重点:民诉法第十五章规定的特别程序的内容难点:公示催告程序20、强制执行通则(2学时)(1)掌握民事执行的概念;(2)熟悉民事执行的特点;(3)了解民事执行与审判的关系;(4)理解民事执行的一般规定;重点:民事执行的概念与特点难点:民事执行的一般规定21、强制执行措施(2学时)(1)掌握强制执行措施的概念;(2)熟悉强制执行措施的特点;(3)了解强制执行措施的种类;(4)理解对给付金钱的执行与交付物和完成行为的执行;重点:控制性执行措施难点:处分性执行措施22、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2学时)(1)掌握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3)了解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规范的选择适用;(4)理解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特点和种类;重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特点与基本原则难点: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23、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2学时)(1)掌握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含义;(2)熟悉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3)了解我国区际民事司法协助;(4)理解一般区际民事司法协助与特殊区际民事司法协助;重点: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难点:一般区际民事司法协助与特殊区际民事司法协助四、课程考核1、作业和报告:作业:4次,课程论文:1 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参考书目1、《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江伟主编,2005.2、《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邵明主编,2007.3、《民事诉讼法典专家修改意见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江伟主编,2008.4、《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卫平主编,2011.5、《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日]棚濑孝雄著,王亚新译,1994.。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一、引言A.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作用B. 民事诉讼法的重要性和意义C. 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二、基本概念和原则A.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涵义B.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2. 适用法定程序原则3. 等待原则4. 表述原则5. 提证原则6. 公证原则7. 调解原则8. 邻人和解原则三、民事诉讼的程序A. 民事诉讼的原则和步骤B. 民事诉讼的起诉和受理C. 民事诉讼的举证和听证D. 民事诉讼的调解和裁决E. 民事诉讼的执行和结果F. 民事诉讼的上诉和复议四、特殊类型的民事诉讼A. 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B. 婚姻家庭纠纷的诉讼程序C.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程序D. 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程序E.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诉讼程序五、民事诉讼的案例分析A. 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B. 案例中的争议焦点和法律适用C. 案例中的诉讼程序和结果六、辩论和讨论A. 学生间的辩论和讨论B. 案例分析的讨论和解决方案C. 民事诉讼的优缺点讨论七、民事诉讼法的改革和发展A.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演变B. 目前的民事诉讼法律环境和现状C. 民事诉讼法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八、教学评估A. 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B. 教学方法和教材评估C. 教学效果评估九、教学参考文献十、结语以上是《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的大致内容。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民事诉讼法基础知识和相关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的程序和原则。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民事诉讼程序的具体步骤和特殊类型的诉讼程序,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中的问题。

希望本教学大纲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进一步推动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和改革。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基本要求】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理解: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法的属性。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相关原理。

【学习内容】1.1纠纷与纠纷观1.2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1.3民事诉讼法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了解: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内容、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目的论、价值论、既判力、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

熟练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理解、分析民事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并能以相关基本理论评析相关法律制度。

【学习内容】2.1民事诉讼目的论2.2民事诉讼价值论2.3民事裁判的既判力2.4民事诉讼模式2.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和各基本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并能具体举例说明。

【学习内容】3.1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3.2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第四章主管与管辖【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主管、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概念。

理解:确定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具体内容、不同类别管辖之间的关系、管辖权异议和管辖恒定制度。

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类管辖适用的条件。

【学习内容】4.1民事诉讼主管4.2管辖概述4.3级别管辖4.4地域管辖4.5裁定管辖4.6管辖权异议第五章诉【基本要求】了解:诉的概念与特征。

理解:诉的要素、诉的种类、诉的合并与分离。

熟悉并能够运用:划分诉的种类的标准、反诉的特征、反诉的条件,并能够结合实际确定反诉的构成。

【学习内容】5.1诉的概念与特征5.2诉的要素5.3诉的分类5.4反诉5.5诉的合并与分离第六章当事人【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各类当事人的概念、特点。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一、引言A. 定义和概述B. 民事诉讼的重要性C. 教学目标和目的二、基本概念和原则A.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范围B. 立案条件和程序C. 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D. 公开审理和合议原则E. 责任证明和举证责任F. 判决和裁定的执行三、诉讼程序A. 诉讼主体及诉讼代理B. 诉讼请求和答辩C. 举证和调查取证D. 庭审程序E. 审判程序F. 判决和裁定的形式和内容G. 诉讼终结和上诉H. 司法救援和法律援助四、特殊案件和程序A. 行政诉讼B. 破产和清算案件C. 知识产权纠纷D.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E. 劳动争议和人格权纠纷F. 非诉讼程序解决纠纷五、民事执行程序A. 判决和裁定的强制执行B. 申请执行的条件和程序C. 执行申请和异议的审理D. 执行裁定的效力和执行力E. 执行程序中的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六、法官和律师的角色与责任A. 法官的职责和权力B. 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C. 法官与律师的合作和互动D. 法官和律师的审判和辩护技巧七、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A. 基于真实案例的分析B. 模拟法庭实战练习八、民事诉讼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 公民保护权益的法律途径B. 民事纠纷的解决与调解C. 诉讼风险和预防措施九、结语A. 民事诉讼法教学的反思和总结B. 对学生的期望和建议C. 法律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十、参考资料以上为《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的内容,该文档旨在系统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并涵盖了特殊案件和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法官和律师的角色与责任、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份大纲旨在帮助教师系统教授民事诉讼法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和纠纷。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2121A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学时48学分3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法方向)Ⅰ大纲本文一、课程内容(一)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纠纷与诉讼;民事诉讼关系(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三)主管与管辖1.主管2.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与管辖权异议(四)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1.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与认定2.多数当事人3.诉讼代理人(五)证据制度1.概述2.证据保全3.证明对象、责任、标准与过程(六)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1.法院调解(原则、程序、效力等)2.当事人和解3.调解、和解与审判的关系(七)诉讼保障制度与程序1.期间与送达2.保全程序3.先予执行程序4.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八)一审程序1.普通程序2.简易程序3.特别程序4.裁判(九)二审程序1.概述2.提起与受理3.审理与裁判(十)再审程序1.概述2.再审提起主体3.审理与裁判(十一)执行程序1.概述2.执行主体与标的3.执行依据与管辖4.执行程序通则5.对妨碍执行的强制措施的特别规定(十二)海事与涉外诉讼程序介绍二、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民事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江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参考书:《民事诉讼法案例教程》(面向21世纪法学案例系列教材)张卫平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人大复印资料),近5年相关法律文件Ⅱ大纲说明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具体诉讼法律制度,并能运用于民事纠纷的分析与处理中。

二、课程的具体要求(一)民事诉讼法概述:通过对民事纠纷与诉讼以及民事诉讼关系等内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通过对基本原则与制度的系统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则与制度内容以及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主管与管辖:通过对民事诉讼主管,特别是管辖制度的系统讲解,要求学生掌握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与管辖权异议的具体内容。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民事诉讼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09(二)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al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管辖、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调解、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民事执行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特别是2007年通过、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序内容讲授实践合计备注(累计课时)1 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1 1 12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 1 23 第三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3 3 54 第四章主管与管辖 2 1 3 85 第五章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2 2 106 第六章多数当事人 3 1 4 147 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 1 1 2 168 第八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3 1 4 209 第九章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 2 2 2210 第十章诉讼保障制度与程序 2 2 2411 第十一章诉讼费用与司法救助 1 1 2512 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 3 1 4 2913 第十三章简易程序 1 1 2 3114 第十四章民事诉讼中的裁判 1 1 3215 第十五章第二审程序 4 4 3616 第十六章再审程序 2 2 3817 第十七章特别程序 4 4 4218 第十九章民事执行总论 2 2 4419 第二十章民事执行分论 4 4 48合计42 6 48 48(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基本要求】了解: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理解: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法的属性。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相关原理。

【学习内容】纠纷与纠纷观纠纷的概念纠纷的作用辩证纠纷观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民事纠纷的概念、特征、种类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民事诉讼及其特征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第二章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了解:了解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内容、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目的论、价值论、既判力、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

熟练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理解、分析民事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并能以相关基本理论评析相关法律制度。

【学习内容】民事诉讼目的论民事诉讼价值论民事裁判的既判力民事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理解: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的基本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民事诉讼法各特有的基本原则和各基本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体现,并能具体举例说明。

【学习内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三大诉讼法的共有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原则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检察监督原则支持起诉原则民事审判基本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第四章主管与管辖【基本要求】了解:民事诉讼主管、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概念。

理解:确定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民事诉讼各类管辖的具体内容、不同类别管辖之间的关系、管辖权异议和管辖恒定制度。

熟悉并能够运用:各类管辖适用的条件。

【学习内容】民事诉讼主管民事诉讼主管的概念民事诉讼主管的标准民事诉讼主管的范围管辖概述管辖的概念管辖恒定专门法院的管辖级别管辖级别管辖的概念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各级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地域管辖地域管辖的概念与依据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共同管辖、选择管辖与合并管辖协议管辖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的管辖问题裁定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转移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异议的概念管辖权异议的条件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第五章诉【基本要求】了解:诉的概念与特征。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文对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进行详细介绍和论述,旨在为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授和学习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教学大纲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民事诉讼案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1. 民事诉讼法概述1.1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特点1.2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3 民事诉讼的程序和主体2. 案件的受理和立案2.1 案件受理的条件和程序2.2 立案的程序和要求2.3 案件的分流和调解3. 诉讼的质证和证据3.1 诉讼的质证程序3.2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3.3 证据的鉴定和认定4. 庭审程序4.1 庭审程序的基本要点4.2 庭审程序的主要环节4.3 庭审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5. 判决和执行5.1 判决的形式和效力5.2 判决的执行程序5.3 判决的执行结果和效果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运用民事诉讼法理论。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民事诉讼案件问题。

4. 模拟庭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庭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试。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撰写研究论文。

4. 学习笔记: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记录重要知识点和思考问题。

六、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大纲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可以确保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学时/学分:68/2先修课程: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适用专业:法学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一)课程的性质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二)课程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充分认识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确进行民事诉讼。

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

第一节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一)民事争议所谓民事争议(也叫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二)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1.自决与和解2.仲裁与调解3.诉讼二、民事诉讼的概念(一)诉讼的定义和本质(二)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特点:1.它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构成。

2.法院的审判活动与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均为民事诉讼的动因,但性质和作用不同。

3.诉讼的全过程分为前后衔接,但任务各不相同的若干阶段。

4.整个诉讼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一)民事诉讼的目的1.权利保护说(又称私权保护说);2.私法维持说(又称维护私法秩序说或维护法律秩序说);3.解决纠纷说。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所谓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又叫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民事诉讼活动所希望达到并积极追求的一种目标或者理想境界。

1.民事诉讼的首要价值目标:公正2.民事诉讼的第二价值目标:效益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涵义、成因及意义所谓民事诉讼的模式,是指以一定的国情为背景,在一定的民事诉讼价值观的支配下,为实现一定的民事诉讼目的,通过在法院和当事人之间分配诉讼权利与义务而形成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不同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

(二)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及其根据(三)对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评价与完善五、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一)民事诉讼程序的含义和特点所谓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国家制定的,司法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操作规程。

(二)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的结构根据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和具体功能不同,可以将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分为以下三大部分:1.民事审判程序2.民事执行程序3.民事诉讼附属程序第二节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一)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及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的关系民事诉讼法,就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用以调整法院同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事诉讼法的多重性法律特征1.民事诉讼法是调整一定领域社会关系的部门法。

2.民事诉讼法是保证民事实体法贯彻实施的程序法。

3.民事诉讼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

二、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一)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的关系(二)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三)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三、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一)法典式立法与判例式立法(二)集权式立法与分权式立法(三)审执合一式立法与审执分离式立法(四)程序和实体同步立法与不同步立法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简况1.旧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2.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民事诉讼立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民事诉讼立法(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渊源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4.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法。

5.涉及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其他法律6.民族自治地方贯彻实施民事诉讼法制定的变通或者补充规定 7.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三)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1.以宪法为根据2.总结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任务1.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2.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第二,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

第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五)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1.对人的效力2.对事的效力3.空间效力4.时间效力(六)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一、民事诉讼法学概说(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二)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二、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二)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法(三)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的方法(四)比较分析的方法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和学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学科体系构建日趋完善和成熟阶段五、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方向和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向(二)当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说(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以法院为主导。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既分离,又统一。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基于多种原因发生,以同一原因而消灭。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诉讼法律关系说2.诉讼法律状态说3.新诉讼法律关系说(三)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不同流派1.一面关系说2.二面关系说3.三面关系说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1.人民法院2.人民检察院3.当事人4.诉讼代理人5.其他诉讼参与人(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一)诉讼事件(二)诉讼行为四、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章民事诉讼中的诉权、诉和反诉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诉权的含义、诉讼权学说的历史发展和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了解取得诉权的条件、丧失诉权的原因及行使诉权的要求;掌握诉的种类和构成要素;掌握反诉的特征和要件。

本章计划讲授3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民事诉讼中的诉权一、诉权概说(一)诉权的定义和实质(二)诉权的基本特征1.它的行使须以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为依据。

2.它为纠纷当事人平等享有。

3.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4.它的内容包括进行诉讼的权利和满足诉讼请求的权利。

(三)诉权的双重含义二、关于诉权学说的历史发展(一)传统的诉权理论(二)诉权学说发展的新趋势1.诉权的宪法化。

2.诉权规定和保障的国际化。

3.诉权否定说。

(三)我国诉权理论研究的现状1.二元诉权说与一元诉权说2.新诉权理论三、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四、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1.诉权与审判权的属性、目的和表现形式不同。

2.诉权与审判权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3.审判权的行使以诉权的行使为中心,为诉权的行使服务。

五、诉权的取得和丧失(一)诉权的取得(二)诉权的丧失六、诉权的行使、限制和保护(一)诉权的行使(二)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限制(三)对诉权的保护七、诉权理论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第二节民事诉讼中的诉一、诉的概说(一)诉的定义和特征(二)诉的双重含义(三)诉与起诉、诉讼、诉讼请求的界限1.诉与起诉。

2.诉与诉讼。

3.诉与诉讼请求。

(四)诉与诉权的关系(五)确立诉的法律制度的意义1.它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司法保护的手段。

2.它为法院行使审判权,处理民事案件提供了根据。

二、诉的要素(一)诉的要素之构成1.二要素说2.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二)研究诉的要素的意义三、诉讼标的(一)诉讼标的之基本含义及其研究的意义1.关于旧实体法说(即传统的诉讼标的理论)2.关于诉讼法说(即新的诉讼标的理论)3.关于新实体法说(三)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研究之现状四、诉的种类(一)确认之诉(二)给付之诉(三)变更之诉五、诉的合并与分离(一)诉的合并(二)诉的分离六、诉讼请求的放弃、变更和增加(一)诉讼请求的放弃(二)诉讼请求的变更(三)诉讼请求的增加第三节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一、反诉制度概说(一)反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我国的立法现状(二)反诉的概念1.关于反诉概念的界定2.关于反诉的特征第一,当事人的特定性。

第二,诉讼请求的独立性和关联性。

第三,诉讼目的的对抗性。

第四,诉讼时间的限制性。

3.关于反诉与反驳的区别(三)反诉的性质(四)反诉制度的意义二、反诉的分类(一)联系密切的反诉与联系疏松的反诉(二)中间反诉与预备反诉(三)任意反诉与强制反诉三、反诉的要件(一)外国对反诉要件的要求(二)我国对反诉要件的理解1.反诉只能在本诉进行中提起。

2.反诉只能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且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

3.反诉请求与本诉请求能够适用同一种诉讼程序合并审理。

4.反诉与本诉要有牵连关系。

5.被告提起之反诉未被法律所禁止。

四、反诉的提起和审理(一)反诉的提起1.关于提起反诉的方式2.关于反诉的诉讼时效(二)反诉的审理五、关于再反诉问题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基本制度的区别;了解确立基本原则的依据和基本原则的种类;掌握各项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具体内容;正确适用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规定。

本章计划讲授2学时。

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说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特征和立法情况(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立法情况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1.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是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条文化、法律化。

2.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中具体条文的统帅,是制定各项程序制度的依据。

3.基本原则具有概括性强、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以弥补立法的不足。

三、确立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依据(一)社会主义民主对民事诉讼的要求(二)社会主义法制对民事诉讼的要求(三)反映民事诉讼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四、贯彻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种类一、依据宪法,参照人民法院组织法有关规定确立的原则(一)民事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原则(二)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民事案件的原则(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四)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五)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六)检察监督原则二、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二)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三)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四)辩论原则(五)处分原则(六)支持起诉原则(七)人民调解原则第三节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一、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概说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