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四教时。
教学安排:第一教时l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并欣赏《祝福》中的语言特色、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社会问题,提升其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简介。
《祝福》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主要人物介绍。
《祝福》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分析。
作品主题和社会意义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祝福》中的语言特色、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分析《祝福》中的深刻社会问题和文学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背景和主题。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和社会问题。
案例分析法:分析《祝福》中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的生平照片、作品摘录和相关的图片等。
文学作品朗读:播放《祝福》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评论,供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祝福》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
4.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祝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和社会问题。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祝福》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主题探讨:讨论作品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讨论中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学生作业和作文: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祝福教案(优秀9篇)
祝福教案(优秀9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我”的角色意义等。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盲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沦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
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解题1.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小说的教学一般是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获得对小说的理解。
本课堂设计试图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重点抓住小说中几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问题,来把握人物的主题,体会小说的创作技巧。
【问题设计】一个日子;二次微笑;三样眼神;四场飞雪:五张账单。
【课堂准备】投影仪、视频材料【课堂时数】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分组研究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
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⒈速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⒉指名学生讲述故事梗概,理清情节。
⒊解读课文的叙述技巧。
板书:情节内容时间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叙开端初到鲁镇三个半月五发展被迫改嫁两年高潮再到鲁镇约两年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⒈“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⒉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⒊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⒋鲁迅先生在他的《花边文学》中的《大雪纷飞》一文中,盛赞《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中写雪的“神韵”。
其实,他《祝福》中的四次写雪更加值得一赞。
请你找出来,品味品味。
⒌熟读课文,找出小说中关于金钱零星表述的语句。
比较阅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课时】【教学要点】交流心得,总结课文。
【教学点拨】⒈“一个日子”:简析:“我”是在“送灶”的这一夜回到鲁镇的,在鲁四老爷家里呆了两天,“我”遇到祥林嫂是“昨天下午”,“又过了一夜”,所以我从短工那里知道祥林嫂死的消息是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晚饭前”。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3)能够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3)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人物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人性关怀,培养同理心;(2)认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增强历史使命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3)体验人物心理,感受作品的人性关怀。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解读;(2)人物心理的深入剖析;(3)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现实的理解。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祝福》;(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3)鼓励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象征手法的运用。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2)体验人物心理,感受作品的人性关怀;(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2)强调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祝福》,整理课堂笔记;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领悟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2.领悟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批判。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简要介绍《祝福》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探讨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分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写作技巧。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看法。
2.讨论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祥林嫂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
2.提问: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祥林嫂的婆家、四叔等。
2.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三、写作技巧学习1.分析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等。
2.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祝福》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提问:如何防止类似的悲剧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二、课后作业分享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交流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祝福》的公益活动。
2.分组展示活动方案,评选最佳方案。
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社会价值。
《祝福》教学设计15篇
《祝福》教学设计15篇《祝福》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第5课时)1.通过文本群读,对比认识“奴性人物”身上不同的“套子”。
2.通过对比联读,认识人物辛酸经历背后的社会问题及悲剧性结局的内在原因,并体会作者包含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情景再现—“演员请就位”“讲述者”演员请就位:剧目:《孔乙己》、《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根据之前的学习,自由结组排演课本剧,角逐课堂现场表演机会)讲述者:篇目:《孔乙己》、《祝福》、《套中人》(根据之前学习,自由参加,要求以第一人称完成故事讲述,角逐展示机会)(二)对比阅读:不同的“套子”对比三个人物,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竟都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之中,最终被套子束缚、被社会所吞噬。
小组活动:分小组探讨三人身上不同的“套子”。
1.孔乙己的套子2.祥林嫂的套子3.别里科夫的套子(三)共性探讨:同样的奴性百科词条:基于生存欲望,根据个人认知力在现实中的有限理性选择,完全服从。
它是暴力恐吓、利益诱惑和思想禁锢的产物。
心理学:一种内化为自身主动性、自觉性的意识与行为,表现为对被给予的,对自身有消极意义的事物的无原则的接受性。
小组活动:分小组探讨三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抗,为何将其三人界定为“奴性人物”?(四)思维跟进任务:课题的现实性意义(第六课时:思辨性写作)写作:学习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专题之后,我们看清了别里科夫等三人身上的“套子”,了解了他们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最终还是走向死亡的结局。
有同学认为现实社会中到处都是“套子”,自己也是奴性人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套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孔乙己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8篇)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特别是对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把握。
2、深刻认识作者塑造祥林赛形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祥林嫂的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疑难之处并做好标记,准备课堂质疑。
2、搜索并整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谈话“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红楼梦》。
他自己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可见,鲁迅是拥有一双慧眼,看穿了社会的阴暗、世态的炎凉,塑造了无数个被炎凉包裹、直至吞噬的“小人物”。
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笔下另一位令人同情的人物——祥林嫂,感受一下她的悲剧命运。
二、学习过程(一)走进鲁迅——冰凉裹身阅读,整体把握并初步了解社会环境。
环境是人物命运的土壤,鲁镇是典型环境。
通过阅读,谈谈对鲁镇的整体印象。
明确:自然环境:冰冷沉郁(灰白色的沉重的万云,天色阴暗,雪花漫飞) 人文环境:落后、陈旧(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书房环境、祝福场景)人际关系:虚伪、淡漠(鲁四老爷对“我”的寒暄、众人对祥林嫂之死的反应)整体印象:鲁镇——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展示地”,这里气氛沉重、压抑,时时透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这就为小说笼罩上了一层幽暗阴郁的色调,暗示了人物命运的悲惨。
(二)三见祥林嫂——怎一个“惨”字了得课文主要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记录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
梳理课文,完成下表:分析:祥林嫂的境遇可谓每况愈下。
从第一次描写我们能看出她虽贫困、悲痛,但还有活力;从第二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极度悲哀,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从第三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绝望、麻木。
三次描写层层深入,对照鲜明,震撼人心。
2、质疑:祥林嫂初来鲁镇不过二十六七岁,至死前后大约五年时间,课文中却写道“头发已经全白”,这是否太夸张了?明确:并无夸张。
祥林嫂生前饱受折磨——丧夫失子、再嫁的耻辱感、灵魂的有无,使她一次次陷入悲剧的泥淖,厄运已经把她折磨成非人非鬼、非死非活的模样,所以容貌与年龄很不相符。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
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
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2、祥林嫂死因探究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6、雪景作用之我见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并布置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请位同学来讲讲《祥林嫂的故事》。
(用电脑把相关情节的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形象性。
)二、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
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买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
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
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
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
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
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
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
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时代气息,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解读。
(2)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时代气息,理解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祝福》,总结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
3. 选择一篇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案。
3. 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最新-《祝福》教学案【优秀5篇】
《祝福》教学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可爱的给家人们整编的《祝福》教学案【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祝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说祝福的话,来表达对同伴和亲人的祝福。
2、设计和装饰祝福卡。
活动准备:1、挂祝福卡的树。
2、将不同形状的卡纸用红绳子穿起来。
活动过程:一、祝福大比拼。
1、幼儿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祝福语,我们都会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会说的祝福语多。
2、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说祝福语比赛,规则不能说重复的话,看哪一组说的`祝福的话多。
二、装饰祝福卡。
1、选择适合自己祝福语的卡片。
例如:圆形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心型送给同伴。
2、用彩笔画出对亲人和同伴的祝福。
老师做巡回指导。
三、祝福树。
1、幼儿自己将画好的祝福卡片装饰在树上。
2、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祝福卡是送给谁的。
《祝福》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分析探讨主人公的命运。
探讨:(1)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都发生在什么时间?教师概括: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
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2)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从死因来探寻悲剧命运)。
教师概括:死于贫穷,祥林嫂是个乞丐;死于悲伤,祥林嫂失去了爱子;死于恐惧,她惮于死后的酷刑;死于绝望,她认识到虽然捐过门槛也无法赎回生前罪孽;死于孤独,她的周围只有冷漠。
教师总结归纳: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体说来,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3)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通过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祝福》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意义的深刻理解。
(2)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悟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思考“祝福”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如《阿Q正传》等。
(2)学生分享拓展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祝福”一词的理解。
2. 请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请从课后拓展阅读作品中,选择一部进行简要介绍,并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作品。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意识。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1. 分析《祝福》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
2. 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命运。
3. 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解析:(1)分析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命运。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5. 艺术欣赏:(1)分析作品的语言、构思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祝福》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
2. 请谈谈你对作品中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感悟。
3. 请以一篇短文的形式,评价《祝福》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4. 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并简要介绍其主题和艺术特色。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23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鲁迅的讽刺手法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祝福》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祝福》,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思考“祝福”在文中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情节梗概。
三、分析祥林嫂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四、探讨小说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从祥林嫂的命运、周围人物的态度等方面分析小说的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祥林嫂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的讽刺手法。
二、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迅在小说中运用的讽刺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鲁迅的讽刺手法。
三、深入探讨小说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从祥林嫂的命运、周围人物的态度等方面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的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2.深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祝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掌握鲁迅的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三、分析祥林嫂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五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五篇)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学*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了解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社会礼教吃的人本质。
[教学重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难点]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教学设想]1、文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
2、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教学3、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教学方法]分析法、欣赏法,体会法[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有这样一个女人,神情憔悴,衣衫褴褛地从现代名著中向我们走来,她有过年轻、美貌,有过幸福,却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走向死亡。
这个女人就是祥林嫂,这个形象的缔造者就是鲁迅。
二、背景介绍《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三、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序幕写祝福景象;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祝福景象。
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故事梗概。
五、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考虑以下问题1、“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2、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教学设计
教法:朗读、讨论、点拨、练习。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情节与环境
一:识记生字词
安排课前学生自主完成。
上课时巡查学生《世纪金榜》的“字音积累”作业情况。
二、讲述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她们不仅没有
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
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
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以小说的形
式来剖析病态社会,目的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反映劳动妇女的悲惨命
运。
三:梳理情节,理解倒叙作用
1、学生速读课文,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完成填空:
2、教师点评学生答题情况。
强调要突出中心事件,以此来归纳情节。
3、探究:小说为什么要强调祥林嫂在寂然中死去?
关键词-①强化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②深化主题:表现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对妇女的摧残。
4、思考:小说结构上采用了倒叙手法,这样的结构安排,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抽学生回答。
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述并总结: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作用: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就
本文来说,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引发读者兴趣:祥林嫂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会在死之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找出答案,探求原因。
②突出小说主题。
首先展现鲁镇祝福的热闹忙碌景象,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
中寂然死去,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写她死后引起鲁四老爷震怒与咒骂,这就揭示了祥林
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主题。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1、学生回顾小说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②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和突出;③环境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④环境对小说氛围的营造,等等。
.........................
2、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几处主要环境描写,回答下列问题:
(1 )小说开头两段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从视觉、听觉和嗅觉方面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景象:闪耀的晚云、钝响的爆竹、幽微的火药香和人们忙碌的景象。
有钱人家年年买福礼和爆竹祝福,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依旧,封建思想依旧,社会贫富悬殊。
这样的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
(2 )小说中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年底雪天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相关环境描写文字,思考,同桌讨论,然后回答。
明确:
①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
②深化了主题。
雪夜里,富人们在祝福,而祥林嫂在饥寒交迫中寂然死去,无声地控拆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
五、分析形象
要点:分析祥林嫂和鲁镇其他人形象,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提取关键词填入下表,然后比较异同, 分析其形象变化。
(1)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些性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特别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思考祥林嫂的“眼睛”变化与人物精神状态的关系。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2、在祥林嫂不幸的人生中,她周围的人是怎样面对她的不幸的?作者描写这些人的目的是
什么?
六、课堂总结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刻划方法。
3、小说主题。
七、课后作业
完成《祝福》篇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