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有效教学”,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

通过学习,我在此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一、导入的有效性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育、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相当重要。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超级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

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备课的有效性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出色的课堂离不开事前的精心预备。

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

要写好教案,第一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

若是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

第二,要舍得花足时刻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

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和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预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

三、阅读的有效性《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进程”。

在此进程中,笔者以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而时下,咱们常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慌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

于漪教学【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于漪教学【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于漪教学【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摘要:如学生不愿学、甚至厌学那就无法教学生“学会”也更谈不上“学会”了,漪老师教学非常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知兴趣,教师教学效如何取教师影响力漪老师就是这样位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老师摘要古人云“水珠集聚成海历积累成学问”作名优秀语特级教师漪老师创造了语教坛奇迹这取她良素质修养和长期坚持勤学苦练领以及爱心奉献和情感驱动素质修养是指人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所具备专业素养人具有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素质并不完全依赖天赋而主要是靠天修养而成漪老师课从校讲到校外从上海讲到全国她课对年轻代语教师而言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地方众所周知漪老师是位语教学上独具魅力教师除了她拥有当教师某些天赋外更主要还是她热爱教育事业努力耕耘潜心研究她是改行教语直以“出口成、下笔成”作己奋斗目标而她对己有清醒认识发现己视野、知识、课堂实际操作等存明显缺陷由漪老师作了连续不断努力她拼命吸取知识打业底子她用数倍功夫从系统学习语法、汉语拼音、修辞入手到、史、哲广涉猎;以外学史线选了各期有代表性有影响作品力早日摆脱知甚少甚浅窘境告别孤陋寡闻迈向知较多较广较深目标“天天明灯伴着午夜”不仅如她还要己对重要理论要反复学进扣深入学拓扩视野广泛学她把平学习所得写成了笔记并完成了《学海探珠》老师潜心研究教材取得使用教材带领学生学语主动权检独立分析从语言到思想容从思想容到语言课反复推敲、研究、把脉络构成语言运用作者思路等弄得清如水力使教材如出己口如出己心钻研教材要花0、0甚至30没有什么可供现场教学参考这就促使己非认真非刻苦钻研不可三、五、八、十、上独立钻研开始尝到了庖丁牛滋味教鲁迅先生药了“着”音她遍了所能到了英译准了音才算放心以死活形成规开始教语漪老师教学用语不规了提高教学用语质量她硬是把课堂上要说话写成详细教案然修改用规面语改造不规口头用语然背出口语化详写教心得对刚刚结束课评头品足缺不足激励己不断改进四十年废寝忘食孜孜以漪老师终实现了己初衷漪老师课堂始终向外人开放堂堂都是”示课”“公开课”老师教案选早已成全国各地语教师案头教学录像成全国各地语教师观摩例;她学生分考上学只要听她上课或者她教学专著都会从心里发出赞叹语课怎么会如有声有色多彩多姿呢?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只能闪现和心理机智位教师有了定学识水平加上智能高心理情绪就有可能把教学推向完美艺术境界那么语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职能呢?()爱力量只有对己工作有了强烈责任感豪感、光荣感以及颗真挚爱人心“才能具有如诗深情”“无限热爱”“无私奉献”她课以教人宗旨总是以极爱心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指导他们成长她每堂课导语每课诵每次提问每段将评都能够背下说出娓娓动听漪老师课堂上总是洋溢着激情盎然热烈气氛荡漾着浓浓师爱,这并非兴所至那么头哪里呢?用老师己话说就是要心眼学生每学生着想教每学生这是教师生涯事而做到这并非易事学生世界色彩斑斓人简直就是件艺术品各不相有开放有向有爽朗有含蓄有聪慧有秀进入他们世界和他们交朋友育人是老老实实事教学生学语是用华优秀化哺育他们成龙提高他们语总体素质不得半虚空和马虎漪老师言生命闪光无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充满知渴望眼睛我深切感受到我是因他们而存是因他们成龙生命才有义才有价值语教师首先应该用己富有语精神灵魂影响学生语精神实质是“爱”“有了爱就有了切”漪老师就是让学生懂得爱惜己爱别人爱切生命懂得生命可贵生存价值是她课堂抛开了审问与灌输往往与学生进行种和谐平等地对话让其对话感知社会与人生提升了学生们精神与情感课堂上放弃剖与拆析进入与学生起感受汉语言无穷魅力并沿着“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学习规律正确如地运用汉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只有深厚化积淀面前切教学技巧都会显得随心所欲又都会显得轻松如法国诗人荷尔德曾说“人诗地栖居地上”漪老师就是这样位可以诗地栖居语课上诗教师所以她学生都可以诗地栖居语地上(二)学习动机动机是切学习原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主动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前提如学生不愿学、甚至厌学那就无法教学生“学会”也更谈不上“学会”了漪老师教学非常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知兴趣就语教学而言与写心理因素很复杂它效往往与外界良环境引人探究问题幽默有趣语言民主可亲学习气氛紧密相关教师要尽力顺应学生心理机能把握心理流向创设有利须生思维环境而老师就是位极善组织教学善创设教学环境高手漪老师总是依据语学科特对学生们常进行学习目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学习动机很与学生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强烈刨根究底欲望实施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进行目标激励或者发掘学生身上闪光予以表扬进行前景激励努力使学生把学习化己要从而产生浓厚知欲望愿学、乐学、爱学使学生学习具有持久动力教师教学效如何取教师影响力漪老师就是这样位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老师因她教学生没有人学不知识也不足奇了(三)教学实施教材挖掘深和广漪老师采用了两种方法是从广上开拓扩知识覆盖面所谓从广上开拓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课不是只见课不顾其他老师总是审慎选择知识延伸扩展不断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使他们吸取多种营养尽量把课上上《晋祠》课老师从广上开拓让全体学生依次介绍祖国名胜古迹介绍推荐国名胜词并且听写“晋祠”条目引进有关地理历史知识复习了物理力学原理传授了“看景不如景”艺术审美常识……这样开拓所用课相仿收效却不般真所谓事半功倍她用相教材相课但课堂上知识容量要比般课堂知识容量多出三分以上学生她课堂里“思接千视通万里”知识面不断扩。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教师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成为人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推进中有思想的教师的一种共识。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对此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与实践。

一、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用怎样的方法教,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组织,怎样开展,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是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如何热闹,如何掌声雷动,而是要衡量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练,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思想情操方面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受到文本佳作“感情的传染”。

常见的公开课、展示课、示范课、竞赛课,几乎都有神采飞扬、气氛热烈的标记,怎么教的方法与过程,设计得天衣无缝。

从课的起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进、衔接,师生之间的默契,乃至心心相印,设计的精心、细致、别出心裁,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课终人散,若有所失的感觉就会升腾而起:学生学到了什么?好像学,又好像没有学,花里胡哨一阵,没在脑子里留下多少痕迹。

这些课,教案上目标一定写得很明确,可惜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已不自觉地把它丢在了一边。

过多地考虑教学过程,发现课文里有什么就教什么,于是,课就成了货郎担,什么货物都有,多目标成了无目标。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了解学生的实际,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才能将课堂实施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

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

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1、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教学时要擅长调动学生知识小仓库里的知识,使其运转,发挥作用。

学生的基础不是零,他们有知识库存,即使是水准差的同学也是如此。

温故而知新,应启发他们使用旧知识,促动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时,有实在标致极了的句子。

为了让学生理解标致的含义,要求学生列举与之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学生积极性高涨,举出美丽、漂亮、俊俏、婀娜、妩媚、潇洒、丑陋、难看等等,讨论句中的标致应怎样理解时,有的学生说:这里是说反话,丑陋、难看缺乏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应该是恶心,词的前面附加实在,词的后面还要加个极,实在恶心到极点,表现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清国留学生极端厌恶的感情。

在辨疑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自己有知识,有力量,有希望,求知欲更旺盛。

学生在自己知识仓库中寻找适当的词句时,不但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对语言的识别水平大大增强。

2、灵活地使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从思维的类型看,能够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思维的过程看,可分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等。

要发展学生这些水平,在教学语言文字时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教学中比较的天地十分广阔,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文章的遣词造句、材料的选择剪裁,等等,都能够通过比较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实行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促使学生实行垂直思考。

古今作品比较,课文中前前后后的比较就属这个类。

如教吴晗的《说谦虚》一文,学生对论述的深刻性不易理解,教学时就可采用古今比较的方法促使学生加深理解。

一是从课文出发,与《尚书?大禹谟》中的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实行比较;二是与民间长期流传的半瓶水晃荡,满瓶水不响等俗语比较,让学生领悟到谦受益,满招损的格言受时间与空间的检验,真理性很强,而作者再来论述这个问题,不是过去理解的重复,而是旧题注新意,从马克思主义理解论原理出发,从揭示人们理解规律的高度来论述谦逊的必要性,大大超过古人。

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方式,课堂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有效课堂一直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下面就是我对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重视导入,渲染气氛。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所以,我们的导入尽可能千变万化,让学生有所期待。

比如在讲《论语》时,我先给学生讲孔子或其著名弟子的小故事;或设疑问引发思考,比如上《观舞记》时问学生观的是什么舞?或播放音乐创设气氛,如讲《黄河颂》之前,我先播放郎朗的钢琴曲《黄河》,大屏幕上展示黄河奔腾咆哮的画面,请学生感受壮美的意境,学生也很容易沉浸在壮美的气氛中,有利于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和开阔的境界。

可能一节课过去了,学生还沉浸在奔腾咆哮的黄河声中。

各种各样的导入方法,能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精心备课,用好教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心的准备。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教材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

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

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

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

”只有读懂教材,你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这会直接影响到你的课堂是否有效?比如在学《春》的时候,我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读文本,《春》是朱自清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字浅显易懂,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她的美?发自内心的喜爱她、赞美她?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

看到了春天的美景:春花、春草、春雨……感受到了春天到来的声音:风声、雨声……闻到了春来时的味道:花香、泥土的芬芳……多种感官的调动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春天,这样的写法学生们也必然铭记于心。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

浅谈“情感派”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及启示摘要:“情感派”的教学特点是:熏陶感染塑心灵。

于漪老师作为情感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这块园地,孜孜以求,著述等身,甘洒热血五十余载,将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语文情感教育思想体系和“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体系,对我国当下的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于漪;情感派;语文教育思想一、情感派的教育思想情感派是当代语文教学流派的一种教学派别。

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于漪,欧阳代娜和程翔,主要教育思想为熏陶感染塑心灵。

主张教师对待语文教育,要富有激情,要“倾情”;对待学生要做到“丹心一片”,这样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方面,主张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要“教之以情,授之于趣”。

二、“情感派”于漪的教学艺术于漪老师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界泰斗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中,于漪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与反思,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左手激趣,右手激情”的教学艺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一)兴趣观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在语文教育中,于漪老师把兴趣培养放在第一位,主要有四点经验:1.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于漪把每堂课的导入看的十分重要。

有的课文用悬念式导语,引起兴趣;有的课文用激情式导语,做到声情并茂;有的课文用怀旧式导语,温习旧知。

例如在讲授《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课时,在深入研读部分,引用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此一来,学生对课文中岩洞中的冰壶洞中的飞瀑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也将学生的兴致推入高潮。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摘要:古人云:“水珠集聚成大海,经历积累成学问”,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创造了语文教坛的奇迹,这取决于她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经过长期坚持,勤学苦练的本领,以及爱心的奉献和情感的驱动。

关键词:素质修养知识面激发兴趣素质修养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所具备的专业素养。

一个人具有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素质,并不完全依赖于天赋,而主要是靠后天修养而成。

于漪老师的课,从校内讲到校外,从上海讲到全国,她的课对于年轻一代的语文教师而言,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众所周知,于漪老师是一位在语文教学上独具魅力的教师,除了她拥有当好教师的某些天赋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她热爱教育事业,努力耕耘,潜心研究。

她是改行教语文的,一直以“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而她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发现自己在视野、知识点、课堂实际操作等存在明显的缺陷。

由此,于漪老师作了连续不断的努力,她拼命吸取知识,打好业务底子。

她用数倍的功夫,从系统学习语法、汉语拼音、修辞入手,到文、史、哲广为涉猎;以中外文学史为经线,选读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作品,力求早日摆脱知之甚少甚浅的窘境,告别孤陋寡闻,迈向知之较多较广较深的目标。

“天天明灯伴着过午夜”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自己对重要理论要反复学,进扣一点深入学,拓扩视野广泛学。

她把平时学习所得写成了笔记,并完成了《学海探珠》一书。

于老师潜心研究教材,取得使用教材带领学生学好语文的主动权。

查检资料,独立分析,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一篇篇课文反复推敲、研究、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语言的运用,作者的思路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钻研一篇教材要花10、20甚至30个小时,没有什么可供抄袭的现场的教学参考书,这就促使自己非认真读书非刻苦钻研不可。

三篇、五篇、八篇、十篇、上百篇独立钻研,开始尝到了庖丁解牛的滋味。

教鲁迅先生的药时,为了一个“着”字的读音,她查遍了所能找到的资料,最后查阅了英译本,读准了音才算放心。

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教育就是培养人

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教育就是培养人

于漪: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教育,就是培养人。

语文教师教学生文,对学生实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水平,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质。

语文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教文要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

只见文,不见人,充其量只在鸡虫得失上兜圈子,很难成为学生生活的导师、道德的教员。

认为教文是语文教学的硬任务,育人不过是说说而已,这种看法不可取。

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但是提供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以良好的教育。

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

一、素质水平智力语文教学要求讲求综合效应,不能单打一。

语文教学根据学科的特点,须引导学生在素质、水平、智力等方面扎下深根。

今日的中学生是90年代、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各个建设领域的后备军,培养塑造他们,不但需研究他们今日的心理特点、学习水平,而且要认真考虑他们明日应有怎样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才能适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肩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重任的建设者,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一般劳动者,都应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应该思想活跃,富于理想,自学水平强,擅长吸收各种新信息,能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勇于改革创新。

语文教学就要为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现代人应该是文明的人,有良好的习惯,有奋发的精神,有追求真正的旺盛的求知欲,有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与毅力。

这些素质均可通过严格的语文训练有意识地实行培养。

因为历史的曲折和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影响,学生学习上的粗疏与惰性、被动随与浅尝辄止屡见不鲜,因而,培养良好的素质,须从习惯的养成抓起。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绝不是只在学校读书的那几年,人工作一辈子,就要学习一辈子,终身接受教育。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学贵慎始,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读书、写字、说话、作文,均要严格要求。

于漪:解放思想,释放语文教学的活力

于漪:解放思想,释放语文教学的活力

课程改革以来,从理论到实践,语文专家和语文教师作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出了贡献。

但毋庸讳言,我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与语文教学现场的实效仍有很大距离。

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

对语文无兴趣、厌学,比比皆是,语文之美的熏陶几乎荡然无存,更不用说诗意的课堂栖居。

语文教学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本该有巨大的吸引力,语文课堂应该美不胜收,因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指向人的,与人的思维情感、品质和能力密切相关。

语文就是人生,伴随人的一辈子。

语言文字来自人生,而不是来自书斋,学生与它有天然的联系,有心灵感应。

他们的成长、发展,内心思想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文字。

因为三尺讲台演绎的都是古今中外经典中的历史风云、社会更替、世事人情、人生感悟,其中思想的精辟深邃,情怀的宽广厚重,语言的精辟斑斓,对心灵正在发育的学生而言,无疑是琼浆和醍醐,可享受到吮吸精神养料的快乐。

汉字具有特别的魅力。

清华大学教授、诗人郑敏说,每个汉字都是一张充满了感情的向人们倾诉生活的脸。

确实如此,你打开学生的语文课本,就好像进入画廊,无论是象形字、会意字,还是指事字、形声字,都会争先恐后地向你诉说自己的神韵,让你悦目、娱情。

而今,人们崇拜物质,物欲膨胀。

英国哲学家早就说过,物质是以它感性的诗性光辉向着人们微笑。

物质当然也就有巨大的吸引力。

我国的语言文字“天生丽质”,风情万种,它应该以诗意的光辉向着学生微笑,来感染与影响学生。

当然,还可以说出其他的理由。

要回归语文教学的本原,改变教得累、学得苦的状况,须解放思想,突破某些思想障碍和教学行为的栅栏,充分释放蕴藏在师生中教语文、学语文的活力。

现在的语文教学既存在“过度”,又存在“短缺”,“过度”与“短缺”二者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怪圈”,影响师生教与学的活力。

择其要而言有如下几点:一、教育理念及实践操作上的过度强势和语文教学本体专业研究与实践的弱势、短缺课程改革中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当然重要,对教学能起总揽作用。

于漪教育心得

于漪教育心得

于漪教育心得于漪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教了一年半历史后改行教了语文。

对于不是学中文出身的于漪老师来说,教语文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虽然自问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但是于老师坦言,“隔行如隔山,一捧教科书,难题就来了。

文言文可以串讲,过去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现代文学生基本能看懂,怎么教,教什么呢?”事实上,新教师常常会有“教学经验浅薄,总觉底蕴不足,功力不深,教学时常有捉襟见肘之感”,为了站稳课堂,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仔细想来不同的应对方式导致了教师的不同成长。

于漪老师的方法是:第一,自学“高中语文教育涉及的各种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为终身从事语文教育而强化专业地基” ;第二,反复钻研教材,备课中吃透教材,力求自己真懂。

如果说刚上讲台的于老师是为站稳讲台努力的话,之后于老师一方面广为涉猎学习借鉴,吮吸其中的琼浆,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做个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师打基础”;另一方面反复推敲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1.丰富语文素养,“为做个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师打基础”于老师夙兴夜寐一灯明,如饥似渴地读、想、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的大门。

于老师寻寻觅觅,寻找借鉴,从中寻找入门的途径。

其中,三种学习方法,让于老师受益匪浅:到记忆中搜索。

当年自己在中学求学时,语文老师时怎样教我们的,哪些课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激动,感奋,引领我们在优美的语言文字、精辟深邃的思想里遨游,使我们享受语文,享受文化,享受欢乐?有些课经久不忘,至今历历在目。

神情并茂的朗读、讲解,旁征博引的议论、评析,眼神、手势、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常顿然有所悟:这就是语文。

从比较中学习。

在那个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落实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流行的教法是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字词解释、疏通文意、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说明写作特点。

于老师说:“虽然从报章杂志上的有关文章,从教研组会议的讨论中,对上述情况略有知晓。

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3篇)

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学生的语言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于漪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她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文将从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开展语感教学。

二、于漪语感教学实践路径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于漪认为,语感教学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

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语言魅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融合,展示语言的美。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播放荷塘月色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语言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朗读比赛、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提高语感。

2. 注重朗读,培养语感于漪强调,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包括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要求。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关注词语、句子的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背影”一词的运用,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3. 重视写作,提升语感于漪认为,写作是检验语感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提升语感。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融入写作中。

(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续写、改写等。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浅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浅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浅析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感情饱满,语言生动,逻辑性强,韵律和谐,堪称艺术品。

于漪语文教学艺术,集中体现在她对课堂韵律的把握,其课堂韵律美主要表现在教学进程起伏变化,教学气氛张弛有度,教学速度疏密有格,教学情感跌宕有致,教学语言抑扬顿挫。

教师对课堂节奏的精妙把握,以及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合成效果。

语文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灵活性强,使得语文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许多语文教师在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是其中之一。

于漪老师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感的把握,弹奏出了属于语文的独特旋律,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值得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

一、于漪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美概说韵律,源于诗词术语,指诗词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后来,“韵律”被引申到建筑艺术,指建筑群高低错落、疏密聚散的建筑艺术特色。

与诗词、建筑艺术的韵律相通,语文教学要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学有韵律地展开,使课堂产生错落有致的韵律美。

“语文课堂教学韵律,是指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有步骤、有规律地施加教育影响力,从而在师生共同努力中创造出的有节拍变化的和谐完美的氛围。

”[1]它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包含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内容。

显性内容主要是指教师讲课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朗读的整齐变换等;隐性内容是指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情绪的自然消长。

韵律美是诗人、建筑师的不懈追求,同理,韵律美也应该成为每位语文老师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二、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韵律美的依据随着美学思想的发展,语文教学从美学思想中汲取养分,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语文教育,试图通过美化教育活动从而达成具体的教学效果,语文教育美学便应运而生。

“语文教育美学是语文教育和美学交叉渗透的领域,它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对语文教学进行塑造,把功利性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审美体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浅谈于漪老师教学要有所创新对我语文教学的启示

浅谈于漪老师教学要有所创新对我语文教学的启示

浅谈于漪老师教学要有所创新对我语文教学的启示作者:景文娟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7期我对于漪老师尤为敬佩,尤其是于漪老师提出的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磁力”效应和开拓语文时空、走向广阔天地的见解让我萌生了一点想法,结合我的日常教学实践,我想谈谈于漪老师对我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抓手——启示我抓准学生的求知欲,形式创新增强学习动力于漪老师认为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极为认可于漪老师的观点,说说我的一点做法吧。

1.课之新鲜感——授课模式多元化课不能老是一副面孔,要让孩子们感到常上常新才对,于是根据课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寻求突破,如我在上《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把握该课为略读课文课型,以两个问题入手导学,让孩子们主体合作式地掌握了黄河水变化的原因及过程并了解了整治方案;在上《新型玻璃》一课时提醒孩子们注意科学小品文和说明文的区别,采用表格式抓主要内容让孩子们分组合作、讨论、汇报,从而习得课文知识;在上《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引入希腊神话知识简介,从描写方式、修辞手法引导孩子们关注写作手法,教会他们要做好查阅相关背景知识的工作,提升预习效果……从每天上课的“鲜”味上入手,果真孩子们对新知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效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2.课之趣味性——语文趣味活动题孩子们对于新鲜的事务充满好奇心是正常的,可是不能事事时时都出新,这还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那就是增加趣味性。

我在思索之后进行了尝试,即每堂课里根据授课内容融入相关的有趣的知识,或是在每堂课的末尾留出一到三分钟给孩子们出一道趣味语文题,既让他们大开脑洞活跃思维又让他们心有惦记悬念层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语文课不再是乏味平常的了。

你瞧强烈的画面感就出现了:请你通过乾隆和纪晓岚的对联来猜猜千叟宴上这位老人的年龄,乾隆的上联是“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纪晓岚的下联是“古稀双庆再添一岁春秋”,答案是什么呢?次日课堂上较为安静,有左顾右盼、抓耳挠腮的,有双目直盯、紧咬嘴唇的,也有淡定从容、胸有成竹的,个别孩子将答案与解题思路一一陈述之后班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与赞叹声。

从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看其践行的教材观

从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看其践行的教材观

从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看其践行的教材观作者:谢雨晨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3期谢雨晨内容摘要:于漪是我国语文教育界改革的领军人物,获得了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奖章,是100人中唯一的基础教育届代表。

她说要“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种使命意识让她始终遵循着“教文育人”的教育思想,将生命之花为教育事业而绽放。

纵观她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她践行着“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科学性”、“教材的延伸”、“敢于打破教材权威”、“让教材‘活’起来”四个方面。

于漪独具特色的教材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于漪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教材观“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成为于漪终身奋斗的目标、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

因此,她深入教育实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经过20多年的研究,形成了她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观。

笔者主要研究她践行的教材观。

一.教材的科学性俄罗斯教育家波拉夫采夫说:“学校经常会碰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存在缺点的现象。

但我们认为,全部工作都取决于教师:一个知识渊博的、热爱自己工作的、生机勃勃的、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

”[1]315虽然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利是有限的,但使用教材的科学性是无限的。

纵观于漪的教材观,她要求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在“真懂”上下功夫,做到“胸中有书”。

1.科学、规范使用教材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并不是被动地接收教学资源,而是要科学、规范地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也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探究教学重难点,对教材中的字词句,都要认真琢磨。

于漪老师强调“钻研教材要有不明底里不罢休的那股劲儿,求准、求深,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对教材的来龙去脉、编写意图,梳理得一清二楚,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

”[2]20-21于漪老师三次教《春》都在不断改进教学,到第三次教《春》的时候,她把《春》和《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教学,学习的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散文,并加强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条理更加清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于漪:有限课堂无限成长

于漪:有限课堂无限成长

于漪:有限课堂无限成长有限课堂无限成长——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核心价值管窥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金薇“于漪现象”延续了很多年,她的教育教学思想至今仍旧深深影响着语文教育界。

于漪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她的教育教学理论没有复杂的概念,却往往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她的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却让人着迷,学生有所得,有所长,有所成,课堂突破时空的限制产生无限的可能。

壹聚焦课堂显性层面:智育、德育如何共处当下有一种“理性”课堂:将语文知识加以分解和量化,以各种形式操练以期达成“知晓”课文,记诵课文。

这类课堂往往忽略从人本立场思考如何培养学生,侧重在技术层面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学生在短期内似乎有所得,但是对其精神成长作用并不大。

还有一种“漫谈”课堂:教师谈人文,谈文学,学生谈想法,课堂很热闹,看似很尊重学生。

这类课堂常常忽略语言文字,游离在文本之外,而且,“各说各话”比较明显,“教师秀”常见,缺少真正思维层面的推动。

上述两种课堂背后存在的问题是智育的狭隘化、德育的空泛化,以及德育与智育的剥离。

在这样的课堂中,时空的有限不仅没有被突破,甚至有些时候还阻碍着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和品德人格的养成及完善。

当我们聚焦于漪老师的课堂显性层面,会发现课堂中“智育与德育以何种方式共处”决定课堂给予学生生命成长的空间。

如她的《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在疏通文句、重点把握几个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同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可引导学生:(1)借语言的形象、生动,推理的精密,例证的褒贬,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文章的精魂,让“义”,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让“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紧扣有关语句,化概念为具体,增添感性认识,帮助理性思考。

如“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让学生明白哪些“欲”“甚于生”,哪些“恶”“甚于死”,褒扬高尚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斥责卑鄙、枉法、贪赃等黑暗心理,卑劣行径,使学生在熏陶感染中提升辨别能力,追求美好。

[课堂教学,语文,有效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语文,有效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

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目标确定、问题设计、教学互动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生命的闪光无过于站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是因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由此可见,教师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与学生成长的意义和密切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

笔者认为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与教学目标、问题设计、教学互动、课堂评价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 目标确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生成的、动态的。

这是否意味着不再强调教学目标甚至可以不要教学目标呢?这个问题很容易做出科学的判断。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目标意识淡薄,根本弄不清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

也有不少教师机械地把教学参考书中的目标照搬过来,作为自己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明显高于无目的性行为的效率。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灵魂统帅,也是判断语文课堂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艺术地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

1.1 课堂教学目标要准确而具体新课程确定的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要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设计的目标必须准确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老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教什么与怎么教于漪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如何热闹,如何掌声雷动,而是要衡量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思想情操方面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受到文本佳作‘感情的传染’。

”“教什么必须放到课堂教学的第一位来考虑。

课,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堂课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心中应十分清楚。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用怎样的方法教,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组织,怎样开展,均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以上的话,应该作为语文教师每上一堂语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一堂课成败的唯一标准。

不得不承认,当下的太多竞赛课、展示课、公开课,主办方及观众,看重的是教师的神采飞扬的表现,课堂的精彩。

这不是本末倒置了么?“这些课,教案上目标一定写得明确,可惜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已不自觉地把它丢在一边。

过多地考虑教学过程,发现课文里有什么就教什么,于是,课就成了货郎担,什么货物都有,多目标成了无目标。

教学过程中很多是蜻蜓点水,学生弄不清楚究竟要学什么,掌握什么。

”“课的有效与否,功夫在课外。

课前准备是教学高效的基础,基础不牢,课就飘飘忽忽。

两个方面的准备必不可少人。

一是文本解读。

必须潜下心来,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来来回回几次。

把静躺在纸上的文字读得站立起来,与作者对话,与编者交流,读出文章的个性,抓准文章的基调,抓住最动人最精彩的笔墨,读出独特的心得体会,领悟编者的编辑意图。

此时此刻,就不是人是人,书是书,而是人读懂了书,乃至在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呼吸与共,互补互融。

教学目标的多而杂或大而化之、笼笼统统,往往源于浅阅读,或有甚者误读,错解作者意。

问题出在未潜心钻研文本,独立思考,受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所左右。

二是研究学生。

学生的现状是教学的出发点,必须了解、研究。

课前往往只见文章,不见学生,目中无人的糊涂观念至今对教师影响很大。

须知,在教学工作中,学习者是第一因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施教之功就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发挥认识主体的作用。

课要上得有效、高效,就须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能力状况、内心需求作一番研究。

学生已知、已掌握的,再去“炒冷饭”,学生味同嚼蜡,十分厌烦;未知的、疑难的,又轻易带过,乃至疏漏,学生求知欲受到抑制、伤害,兴味寡然。

“学有所得,是课的质量的生命。

无效、低效,就浪费学生的青春,浪费他们的生命。

因而,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有效,是教师教课的底线。

学有兴趣,是学习的润滑剂,在欢悦中加大课的有效性,就能增添动人的色彩。

“解读文本与研究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制定课的教学目标就有了基础。

要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难点找准。

教学不是一次完成,它有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反复性。

教怎样的课文,达到怎样的目标,须放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学习单元中思考,要减头绪,削枝强干,有所为,有所不为。

切实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制定教学目标,教什么心中有了底。

以目标为准绳,设计怎么教,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剪,决定取舍详略,课就眉目清楚。

一堂课时间有限,大胆舍弃,化繁为简,不让枝枝叶叶掩盖主干,是教好课的本领,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

目标清晰,方法、合理,学生努力的方向明确,哪些地方该咀嚼、推敲、着力,心领神会,学习效果就比较理想。

偷工减料与违背规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对每一堂课进行研究,而且须在总体上加以考察。

”于漪老师直指当下的中学语文课“大大缩水”的现实“初三年级、高三年级语文课本多被丢置一边,集中力量搞应试训练。

”“从时间上来说,说中学学了六年语文,那是太冤了。

较普遍的,初中高中各减去一年,六年剩下了四年;好点的,初高中各减去半年,六年剩下了五年。

这种偷工减料不谓不惊人。

课程的有效性总是要有一定的时间来保证的,这是常识,无多少深奥的道理。

由于对课本的小视,特别是毕业年级的语文课本形同虚设,那就难怪高考题中要求考生写出某篇课文的作者都会张冠李戴,错误百出。

”“有人不服气,认为中学语文就是六年,并未偷工减料。

毕业年级课时猛加,练得更多。

一天一份模拟的考卷是学语文吗?求学不读书,不要说读经典,读文学作品、科学作品,连精选到教材里的许多佳作都不读,都无暇顾及,整日在训练中翻腾,有哪一类考题就采用哪一类的策略来对付。

文章不读,但各类诗句、名言、成语、典故等背诵一大堆,各类中外名人名事可用以组成写作论据的也照背不误。

如果说语文大厦是用各种建筑材料结构而成的,而今的一些做法只是取其中的某些钢筋、某些大理石、某些隔音板来让学生反复折腾,应对、应付,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本领、语文的整体素养有意无意地被丢失。

那些零碎的、孤立的、五花八门的材料,装到学生的脑子里,学生的脑子如马蹄杂沓,还有什么有效性可言?个别不等于整体,个别与个别相加也不等于整体,教学内容的偷工减料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伤害显而易见。

“有良知、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深知为考而教的危害,但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得已而做违心之事。

考试在当今社会仍然是最公平的一种手段。

但无论是检测性的,还是选拔性的,它不过是一种手段。

我们的目标是育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而今,为考而教,那就错把手段当目标,违背了育人的规律、教育的规律。

“学语文要靠积累,多读多写绝对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学生在读写中能增长知识,锻炼思维,提升认识水平,领悟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与生命力并学会正确使用,这有个过程。

提高每堂课的有效性就是为理解、积累、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供一步步上进的台阶,提供扎扎实实的语文素养的基础。

急功近利、立竿见影、削足适履,必然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

“从事语文教育必须有坚守精神家园的定力。

只看到眼前的分数、升学的百分比,不顾教育对象是否学到真本领,是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否获得培养与发展,是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缺乏起码的责任心。

育人扭曲为育分,不仅可悲,而且其负面影响对学生本人,对社会都难以估量。

”解放思想,走出困境“母语的地位正在下降,母语学习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凝聚力的重要性、必要性日益被忽视,这给语文教学带来极大冲击。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情结、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尊重母语,鄙视母语,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由于对母语欠尊重,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出现错别字连篇、文句不通的现象。

语言文字瑕疵百出的状况屡见不鲜。

……如果社会文化纯洁、语言文字规范性加强、层次不断提升、语言环境良好,学生耳濡目染,实际上就支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少了相悖相左的磨擦与消耗。

”对语文课程的重要功能缺乏必要的认识是不少办学者的“集体无意识”。

于漪老师列举了这样的事例:“在学校第一线工作的常碰到这样的事情:自主招生、推荐生、保送生,测试的科目往往只是两门数学和外语,语文不在其列。

更有甚者,你诉说语文重要,希望有课时保证,听到的话却是:‘要什么课时?外语、数学加课时,升学考会加二三十分,语文加什么?能加一个分就很好了,弄得不好还会减分,还要什么课时?’实质仍是‘考’,什么课程不课程?这样的教育理念不更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可能变味为反复的机械操练,学生在题海中消磨青春。

”“考试是指挥棒,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能不能在多发挥积极作用上深入研究,切实改进,促进课程方案的落实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进,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我们不能要求教什么考什么,但教什么总应是考的基础、考的出发点,考与教有联系有区别,但不能脱离。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语文教师自身的提高,包括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育理念与对教育事业、语文专业的钟爱与深情。

就拿课程教育理念而言,应认真学习,正确而完整地理解、把握。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使用为核心。

融合文本固有的情和意,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语文智育、学习方法指导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教学中既要抓“表”与“达”的正确、规范的理解、使用,又要抓“表”与“达”的内涵“情”与“意”,二者密不可分。

忽视或者抽去“情”和“意”,语言文字就变成了僵死的符号,坠入纯技术的桎梏;脱离了文本语言文字的咀嚼、推敲,把“情”“意”凌空起来发挥,乃至任意拓展、延伸,还美其名曰加强人文,那就不是语文课。

认识指导实践,对语文教育的性质、目标、功能等认识进入误区,行动上一定错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也就大大降低。

“教师不能依赖教学参考书与一课一练,要练就阅读、写作的真本领。

钻研文本,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与见解,上课时就不会人云亦云,而是说自己的话。

自己的钻研所得,虽是不知名的小花,由于植根泥土,容易与学生交流,打动学生的心,因为它鲜活,带有泥土的芳香。

语文教师要动笔写,有了写的实践,不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摒弃空对空的弊病,而且对文字运用的奥妙能深入底里,促进阅读能力、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当程度上靠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蘊。

技术活儿易学,文化底蕴的厚实非一日之功,靠细水向长流地积累。

因而,再忙,也要读点书,文史哲精读几本,其他方面的读物广泛浏览,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分析能力、文化判断力。

自己功底厚实,教学就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就能成竹在胸。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以自己的尽心尽力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还母语教学应有的地位,建设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

”(资料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09 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