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老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教什么与怎么教

于漪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看课上得如何漂亮,如何热闹,如何掌声雷动,而是要衡量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无增长,能力有无锻炼,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思想情操方面有无泛起涟漪,乃至掀起波澜,受到文本佳作‘感情的传染’。”

“教什么必须放到课堂教学的第一位来考虑。课,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堂课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心中应十分清楚。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用怎样的方法教,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组织,怎样开展,均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以上的话,应该作为语文教师每上一堂语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一堂课成败的唯一标准。不得不承认,当下的太多竞赛课、展示课、公开课,主办方及观众,看重的是教师的神采飞扬的表现,课堂的精彩。这不是本末倒置了么?“这些课,教案上目标一定写得明确,可惜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已不自觉地把它丢在一边。过多地考虑教学过程,发现课文里有什么就教什么,于是,课就成了货郎担,什么货物都有,多目标成了无目标。教学过程中很多是蜻蜓点水,学生弄不清楚究竟要学什么,掌握什么。”

“课的有效与否,功夫在课外。课前准备是教学高效的基础,基础不牢,课就飘飘忽忽。两个方面的准备必不可少人。一是文本解读。必须潜下心来,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来来回回几次。把静躺在纸上的文字读得站立起来,与作者对话,与编者交流,读出文章的个性,抓准文章的基调,抓住最动人最精彩的笔墨,读出独特的心得体会,领悟编者的编辑意图。此时此刻,就不是人是人,书是书,而是人读懂了书,乃至在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呼吸与共,互补互融。教学目标的多而杂或大而化之、笼笼统统,往往源于浅阅读,或有甚者误读,错解作者意。问题出在未潜心钻研文本,独立思考,受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所左右。二是研究学生。学生的现状是教学的出发点,必须了解、研究。课前往往只见文章,不见学生,目中无人的糊涂观念至今对教师影响很大。须知,在教学工作中,学习者是第一因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施教之功就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地发挥认识主体的作用。课要上得有效、高效,就须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能力状况、内心需求作一番研究。学生已知、已掌握的,再去“炒冷饭”,学生味同嚼蜡,十分厌烦;未知的、疑难的,又轻易带过,乃至疏漏,学生求知欲受到抑制、伤害,兴味寡然。

“学有所得,是课的质量的生命。无效、低效,就浪费学生的青春,浪费他们的生命。因而,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有效,是教师教课的底线。学有兴趣,是学习的润滑剂,在欢悦中加大课的有效性,就能增添动人的色彩。

“解读文本与研究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制定课的教学目标就有了基础。要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难点找准。教学不是一次完成,它有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反复性。教怎样的课文,达到怎样的目标,须放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学习单元中思考,要减头绪,削枝强干,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制定教学目标,教什么心中有了底。以目标为准绳,设计怎么教,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剪,决定取舍详略,课就眉目清楚。一堂课时间有限,大胆舍弃,化繁为简,不让枝枝叶叶掩盖主干,是教好课的本领,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必由之路。目标清晰,方法、合理,学生努力的方向明确,哪些地方该咀嚼、推敲、着力,心领神会,学习效果就比较理想。

偷工减料与违背规律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对每一堂课进行研究,而且须在总体上加以考察。”

于漪老师直指当下的中学语文课“大大缩水”的现实“初三年级、高三年级语文课本多

被丢置一边,集中力量搞应试训练。”“从时间上来说,说中学学了六年语文,那是太冤了。较普遍的,初中高中各减去一年,六年剩下了四年;好点的,初高中各减去半年,六年剩下了五年。这种偷工减料不谓不惊人。课程的有效性总是要有一定的时间来保证的,这是常识,无多少深奥的道理。由于对课本的小视,特别是毕业年级的语文课本形同虚设,那就难怪高考题中要求考生写出某篇课文的作者都会张冠李戴,错误百出。”

“有人不服气,认为中学语文就是六年,并未偷工减料。毕业年级课时猛加,练得更多。一天一份模拟的考卷是学语文吗?求学不读书,不要说读经典,读文学作品、科学作品,连精选到教材里的许多佳作都不读,都无暇顾及,整日在训练中翻腾,有哪一类考题就采用哪一类的策略来对付。文章不读,但各类诗句、名言、成语、典故等背诵一大堆,各类中外名人名事可用以组成写作论据的也照背不误。如果说语文大厦是用各种建筑材料结构而成的,而今的一些做法只是取其中的某些钢筋、某些大理石、某些隔音板来让学生反复折腾,应对、应付,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本领、语文的整体素养有意无意地被丢失。那些零碎的、孤立的、五花八门的材料,装到学生的脑子里,学生的脑子如马蹄杂沓,还有什么有效性可言?个别不等于整体,个别与个别相加也不等于整体,教学内容的偷工减料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伤害显而易见。

“有良知、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深知为考而教的危害,但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得已而做违心之事。考试在当今社会仍然是最公平的一种手段。但无论是检测性的,还是选拔性的,它不过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标是育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而今,为考而教,那就错把手段当目标,违背了育人的规律、教育的规律。

“学语文要靠积累,多读多写绝对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学生在读写中能增长知识,锻炼思维,提升认识水平,领悟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与生命力并学会正确使用,这有个过程。提高每堂课的有效性就是为理解、积累、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供一步步上进的台阶,提供扎扎实实的语文素养的基础。急功近利、立竿见影、削足适履,必然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

“从事语文教育必须有坚守精神家园的定力。只看到眼前的分数、升学的百分比,不顾教育对象是否学到真本领,是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否获得培养与发展,是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缺乏起码的责任心。育人扭曲为育分,不仅可悲,而且其负面影响对学生本人,对社会都难以估量。”

解放思想,走出困境

“母语的地位正在下降,母语学习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凝聚力的重要性、必要性日益被忽视,这给语文教学带来极大冲击。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情结、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尊重母语,鄙视母语,是愚昧无知的表现。由于对母语欠尊重,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出现错别字连篇、文句不通的现象。语言文字瑕疵百出的状况屡见不鲜。……如果社会文化纯洁、语言文字规范性加强、层次不断提升、语言环境良好,学生耳濡目染,实际上就支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少了相悖相左的磨擦与消耗。”

对语文课程的重要功能缺乏必要的认识是不少办学者的“集体无意识”。于漪老师列举了这样的事例:

“在学校第一线工作的常碰到这样的事情:自主招生、推荐生、保送生,测试的科目往往只是两门数学和外语,语文不在其列。更有甚者,你诉说语文重要,希望有课时保证,听到的话却是:‘要什么课时?外语、数学加课时,升学考会加二三十分,语文加什么?能加一个分就很好了,弄得不好还会减分,还要什么课时?’实质仍是‘考’,什么课程不课程?这样的教育理念不更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可能变味为反复的机械操练,学生在题海中消磨青春。”

“考试是指挥棒,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能不能在多发挥积极作用上深入研究,切实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