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弥儿》看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自然而天成_从_爱弥儿_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石欣莉

自然而天成_从_爱弥儿_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石欣莉

自然而天成———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石欣莉《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

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

这本书共五卷。

主要介绍了以教育男孩“爱弥儿”为线索,阐明了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态度。

在培养爱弥儿的过程中,卢梭阐发了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天性”的主题,其内容与爱弥儿的童年和青年成长的五个主要时期彼此应和。

比如,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身体的力量增长,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他的一切运动,全是他日益增强的身体所必须的。

在第二卷中,对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并指出“即使是不读书本,一个孩子可能有的记忆力也不会因此而闲着没有用处,他所看见的和他所听见的一切,都会对他产生影响。

他将把大人的言语和行为都记在心里”。

同时,他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法,针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设想出了具体的自然教育方法。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在这五卷中,卢梭从天性、环境、教育的角度,分阶段地论证了教育必须顺应自然。

他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

”可以说第二卷和第三卷都是事物的教育,第四和第五卷是学会如何做人和尽人的天职,是人的教育。

这三种教育互相交叉,密不可分。

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

读书心得《爱弥尔》爱弥儿

读书心得《爱弥尔》爱弥儿

读书心得《爱弥尔》爱弥儿
《爱弥尔》是瑞士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种小说的形式,描述了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探讨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的自由发展。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爱弥尔是一个在自然中成长的孩子,他的教育是基于观察和体验的。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过分干涉他们的成长过程,而是要给予他们自由和独立。

这种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而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和自由发展。

通过阅读《爱弥尔》,我意识到了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和启发,而不是强加的束缚。

此外,小说中还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爱弥尔在自然中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这种体验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也意识到,现代社会的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这对我们的心灵成长和情感发展是有害的。

通过阅读《爱弥尔》,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并开始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

总的来说,阅读《爱弥尔》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和启发,而不是强加的束缚;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启发付诸实践,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够受益。

读书心得《爱弥尔》爱弥儿

读书心得《爱弥尔》爱弥儿

读书心得《爱弥尔》爱弥儿
《爱弥尔》是卢梭的一部教育哲学著作,通过讲述一个男孩爱
弥尔的成长故事,探讨了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原则。

在阅读这本书
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和成长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书中强调了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发展。

卢梭认为,教育的
目的不是为了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爱弥尔在书中得到了自由的成长空间,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不断地探索和认识世界,这种教育方式给予了他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机会。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
的特点和天赋,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来制定教育计划,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待每个孩子。

爱弥尔在书中接受了个性化的教育,这使得他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最后,书中强调了教育需要结合实践和体验。

爱弥尔在书中通
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认识世界,这种教育方式使他对知识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和体会。

这也提醒了我,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培养他
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成长。

总的来说,阅读《爱弥尔》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束缚,而是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启发,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对于我今后的教育实践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法国作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被誉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卢梭的一个虚构的学生“爱弥儿”为主人公,通过描述他的教育经历来探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爱弥儿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自由教育、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爱弥儿》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

自由教育是《爱弥儿》所倡导的教育方法之一。

卢梭认为,孩子应该享有自由发展的权利,教育者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

在书中,爱弥儿的教育师茂丹娜通过观察、倾听和引导等方式,尊重爱弥儿的个人意愿,根据他的兴趣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时间。

这种自由教育的方法,可使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我认知和学习的能力。

自然教育是《爱弥儿》所倡导的教育观念之一。

卢梭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紧密联系自然环境,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习和成长。

在书中,茂丹娜带领爱弥儿进行了很多户外教育活动,如观察花草树木、走读乡村、参观农场等,让他直接感知自然界的奥秘和生命的美好。

茂丹娜还鼓励爱弥儿亲近动物,与宠物进行互动,以培养他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自然教育的思想强调孩子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

情感教育是《爱弥儿》所强调的教育目标之一。

卢梭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感品质。

在书中,茂丹娜注重培养爱弥儿的感恩之心、友善之心和关爱之心。

她通过让爱弥儿参与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与他人分享等方式,教育他懂得感恩、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这种情感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规范和良好的社会行为,塑造他们优秀的品质和价值观。

《爱弥儿》通过描写一个理想的教育场景,探讨了自由教育、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

其中自由教育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自然教育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情感教育强调孩子的品格和情感发展。

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思想,共同构成了《爱弥儿》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读后感
阅读让-雅克·卢梭的《爱弥尔》,我深感其对教育理念的独特见解和深远影响。

《爱弥尔》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哲学小说,通过主人公爱弥尔的成长历程,卢梭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

他主张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体差异,强调自由、平等和自然的发展。

书中,卢梭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提倡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他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和道德品质。

爱弥尔的形象生动展示了卢梭的教育理念。

他在自然环境中成长,通过实践和体验学习知识,发展出了健康的身体、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他的成长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应当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

此外,《爱弥尔》也揭示了社会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卢梭批评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矫饰,认为它们扭曲了人的本性,阻碍了个人的自由发展。

他呼吁回归自然和真实,倡导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爱弥尔》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哲学著作。

它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这部作品让我认识到,教育应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道德品质,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社会对个人发展的潜在影响,追求更加真实和自由的生活。

《爱弥儿》卢梭谈论何为爱情

《爱弥儿》卢梭谈论何为爱情

《爱弥儿》卢梭谈论何为爱情在《爱弥儿》中卢梭提出了他对于爱情教育的认识:“只有互相友爱、真心相爱、兴趣一致和性情相投,并以高尚道德为基础,赋予无限崇高的热情,才会建立起真正的爱情。

如果没有爱情,生活将是不完美的。

”可以把这段话的爱情的特点归纳出以下几种:第一,真诚。

如果只是为了恋爱而恋爱,只是因为好奇而恋爱,只是为了攀比而恋爱,那么这样的恋爱不足以称为爱情。

真正的爱情既要如朋友一般互相友爱,同时也要像恋人一般真心付出。

第二,有共同语言。

第三,道德。

韩寒说过一句话:“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

”爱你的人会保护你、珍惜你,而不是伤害你。

即使是烧杀抢掠的土匪,遇到喜欢的人也会变得文质彬彬,如果一些人打着爱情的旗号对你做不道德的事情,那么请及时制止,那不是爱情。

如果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妨跟他聊聊他眼中的爱情是什么?谈谈爱情的三个特点。

当孩子遇到了早恋的问题,即使你不制止,孩子也会用你提供的方法来判断到底要不要恋爱,最后他会发现,大部分爱情,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和爱情的三大特点根本搭不上边。

爱情教育只有爱情吗?作为成年人,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就可以。

这期间还包含了理解、宽容、道德、责任等等问题。

孩子也许不能完全明白,但是身为家长,当我们决定要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时,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渗透给孩子,先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那么爱情教育可以教给孩子什么呢?第一是道德教育。

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时着重强调了培养高尚道德的重要性,在卢梭眼里,道德教育是爱情教育的基础。

因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能服从他的理智和他的良心,并且能履行他的天职,能严守他做人的本分,不因任何缘故而背离他的本分。

换句话说,有道德的人才能不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

第二是性别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尊重性别的差异,卢梭认为女人和男人各有不同,这是自然的法则,“不同” 不是嘲笑他人的理由。

第三是审美情趣的教育,这里的审美可不是要教孩子注重外在美,而是要让孩子注重心灵美,在卢梭眼中,正确的审美观是要抵制外表、物质的诱惑,从而学会鉴赏别人的心灵。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读后感

《爱弥尔》读后感《爱弥尔》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伟大作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本教育论文集,通过一系列故事和对话,阐述了卢梭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的重要性的强烈认识。

我在阅读这本书后,深受触动,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首先,书中的主人公爱弥尔是一个理想的教育对象。

卢梭将爱弥尔塑造成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他强调教育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和与自然亲近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切实的生活技能。

与此同时,卢梭还强调了对爱弥尔思想的培养,他反对对孩子进行强制性教育,主张让爱弥尔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来学习,以培养他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我很赞同卢梭的观点,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爱弥尔》一书中,卢梭还强调了教育的道德和宗教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此外,在爱弥尔的成长过程中,他还接受了宗教教育,学习了基督教的信仰和教义。

虽然现在的社会多元化日益显著,但宗教教育对塑造良好的道德和价值观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卢梭的这一观点提醒着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引导。

此外,我在阅读《爱弥尔》时,也深感到卢梭在教育中对性别平等的强调。

他坚信男女应该平等受教育,拥有相同的机会和权利。

在爱弥尔和他的女朋友苏菲的教育过程中,卢梭没有给予他们不同的待遇,而是将他们看作是平等的个体,为他们创造了相同的学习环境。

这种性别平等的教育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非常重要,我们应该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阅读《爱弥尔》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卢梭通过他对爱弥尔的教育经历的描述,呼吁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道德观念和创造力,同时强调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这本书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卢梭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他们成为有品德和责任感的公民。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一部重要教育著作。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书中,卢梭通过对爱弥儿成长过程的详细描述,阐述了他独特的自然教育理念。

他主张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而不是被过多的人为束缚和干预。

这种理念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直以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往往是填鸭式的,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

但卢梭认为,孩子生来就具有自己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目的不是去压抑这些天性,而是引导和发展它们。

这让我反思我们如今的教育,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去探索和发现?是否因为过度追求成绩和所谓的“优秀”,而剥夺了孩子本应拥有的快乐童年?书中的爱弥儿在自然的教育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去理解世界,去学习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让知识不再是枯燥的书本内容,而是生动有趣的生活实践。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被困在教室里,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书本和作业,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亲身感受大自然,去体验生活中的种种美好。

这难道不是一种教育的遗憾吗?卢梭还强调了教育者的角色。

教育者不是权威的统治者,而是孩子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的教育中,很多时候教育者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我们总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却很少倾听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另外,书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观点也让我印象深刻。

卢梭认为,道德不是通过说教来传授的,而是通过孩子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来培养的。

只有当孩子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们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这让我明白,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仅仅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去感受和领悟。

读完《爱弥儿》,我不禁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种自然教育的理念?首先,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

《爱弥儿》读后感(15篇)

《爱弥儿》读后感(15篇)

《爱弥儿》读后感(15篇)《爱弥儿》读后感1全书共分五卷。

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因此,我们阅读了卢梭《爱弥儿》中关于第四卷对青年的德育教育,了解了他的基本观点。

第四卷也分为了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十六岁的爱弥儿”,在这一部分中,他认为“人的欲念是天性使然。

自爱一定是符合自然约束的。

孩子的第一个情感是爱自己,第二个情感是爱那些亲近的人。

”这里他就提到了他教育理念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天性和自然。

他对于青年的德育教育也是基于这一点内容。

“为了激发和培养日益增长的情感,我们要促使年轻人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一切使人感到愉悦的情感。

要心存博爱,培养自己善良的品性,同情他人的痛苦程度。

要教育你的学生尊重和爱护所有的人,甚至是那些轻视人民的人。

”在这里他叙述了青年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要将学生培养为怎样的人。

而这些品质是经过理智启发的,源自内心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在第二部分“博爱与信仰”中,他提到“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着一种真实而永恒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尚不足以使人们彼此之间产生依赖。

”因此,他教导年轻人要多运用你间接经验,学习历史,从而练就不带偏见、公正判断的能力。

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有自知之明,懂得谦虚。

从自爱到爱人,通过教育是他们了解自我,关心外界,具有自己的信仰和博爱之心。

第三部分“牧师的自述”中,他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要合乎道德,原因在于人类本身具有判断能力。

”“人并非生来就了解‘善’,而是理智使他认识了‘善’,这样一来,良心才会驱使他去行善,这种感情是与生俱来的。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他认为人具有道德规范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判断能力和良心。

因此,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还是源于他自己本身。

在人们设立道德规范之前,人们早就已经自发地学会了公正,爱国,严谨等优秀的品质,因此人的道德教育是在先天的基础上再加上后天的规范而形成的。

浅议卢梭《爱弥儿》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浅议卢梭《爱弥儿》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义 ;只 要 在 他 的 感 觉 力 开 始 超 出 他 个 人 的 时
候 ,他 才首 先有 感 情 ,而后 有善 恶的 观念 ,成
为 一 个 构成 人 类 的 必 要 的部 分 ”。 。在 教 育过 程 中 ,教师 更应 该 是青 年的 导师 ,即通 过 启发
引导的方 法 ,指导 青年 主动 的学 习 。
( 道 德教 育的 目的 二)
道 德教 育 的 目的在 于培 养社会 公 民和 爱 国
体 是 以后 一切 发 展 的 基 础 ,是 个 人 幸 福 的 源 泉 .也是个人 的 智慧工 具 。虚弱 的身体 更 容易 产 生无 理的 要求 和欲望 。 “ 有一 切感 官 的欲 所 望都寓 于娇弱 的 身体之 中 ;它 不仅 不能 满 足那
要 的作用 。有 的学 者说 ,只要有柏 拉 图的 ( 理
想国 >和卢梭 的 < 弥儿 > 留存 于世 ,纵令 其 爱
治哲学是结为一体的 ,不理解他的教育理论 ,
就 不能 正 确 了解 他 的政 治 哲学 ”。 以 ,我 们 所 只 有将 卢梭 的政治 、哲学 的观 点与他 的教 育思 想 紧密联 系起 来 ,才能更 深入 、透 彻地理 解 、 研 究他 的道 德教 育思 想 。
主 义教 育者 ,他 对 封建 主义 的宗教 教 育进行 了 猛 烈的抨 击 ,斥 责 它不顾 儿 童的 自然本 性 ,通
过 注入式 的方法 向儿童 传授 知识 ,摧 残人 生 ,
培养 偏 见 ,扭 曲人 性 ,主张在 自然 的环 境 中对
儿 童进行 教 育 ,将 儿童培 养成 身心 和谐 发展 的 自然人 。但 是 ,他 并不 是要把 人培 养成 像熊 一 样 生活 的无 文化 的野 蛮 人 ,也不是 培养 脱离 现 代 生活到 深 山里 生 活的 “ 隐士 ” ,而是 像爱 弥

(完整版)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完整版)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读《爱弥儿》一、引言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此言极是。

第一次诚诚恳恳地读完卢梭的《爱弥儿》,虽说有一点雾里看花,但其中表达出来的教育思想,还是给了我很强的冲击力,让我不由得希望仔细分析,好好吸收。

二、主要内容《爱弥儿》是—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在这本书里,卢梭通过对他所设想的学生爱弥儿的教育,竭力反对经院主义教育,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自然教育的理论。

作者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儿童在这一时期有感觉而没有思考能力,所以这一时期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

具体论述了母亲应该让婴儿充分的活动而不是束缚他们;怎样喂食;谨慎给婴儿用药;选择怎样的保姆;婴儿应该生长在纯自然环境中;以及慎重对婴儿进行语言教育等。

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对儿童继续进行大量的感知觉的接触与教育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为日后发展他的智慧。

这一阶段开始培养儿童的个人生活,使儿童懂得一些道德观念。

他对学校教师和家长教育儿童的一些方式如恐吓、理性教育等进行了批判,认为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给予学生适当的教育,绝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进行下一阶段的教育。

卢梭重视这一时期的感官训练和身体发育,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即知识学习以及劳动教育等问题.卢梭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有用且能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对智育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学习,反对啃书本和长篇大论的口头解释.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

《爱弥儿》的心得(优秀10篇)

《爱弥儿》的心得(优秀10篇)

《爱弥儿》的心得(优秀10篇)《爱弥儿》的心得篇1《爱弥儿》还是一部关于人性教育的作品,卢梭在书中指出,收获幸福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唯一目标。

他提倡自主教学,教师应一边传授知识,一边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从要我学顺利过渡到我要学。

在该部作品中,绝不损害别人的思想给我的感受最为深刻,而这也是在向读者渗透道德教育,无论在个人成长的任何时期,都应严格坚守这一教训,与人为善,不允许损害他人利益。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

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

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段进行。

而在他之前的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主张,儿童就像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儿童。

在这种儿童观下,教育就是重复训练,儿童被当作一个容器,由成人随意填充。

这种儿童教育观对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

在当今学前教育实际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其实上述儿童教育误区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观的流毒。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爱弥儿》的心得篇2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

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一、本文概述《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教育巨著《爱弥儿》中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远影响。

卢梭作为18世纪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其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革命性,对于后来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卢梭及其《爱弥儿》进行简要介绍,概述卢梭的生平和教育背景,以及《爱弥儿》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随后,将重点分析卢梭在《爱弥儿》中所阐述的自然教育观、儿童中心论、阶段性教育等核心教育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背后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评价卢梭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分析其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卢梭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精髓,认识到其对于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当今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卢梭教育思想概述卢梭,这位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通过其杰作《爱弥儿》深刻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理论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当时社会教育制度的批判。

他坚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自然人,即一个自由、独立、道德高尚的人,而非被社会习俗和偏见束缚的人。

卢梭强调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他批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那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和纪律约束的教育方法剥夺了儿童的自由,压制了他们的天性。

相反,他提倡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成长,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来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卢梭看来,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地位。

因此,他主张通过情感教育、榜样示范和实践锻炼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同时,他也强调教育者应以身作则,以自身的道德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儿童。

卢梭还关注到了女子教育的问题。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尊敬的各位前辈及老师们:大家好,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活动,我非常高兴,一是因为能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和在座各位进行交流。

二是这次活动的主题很有意义,它可以让我们自认为或不认为在做教育的人发出对自己心灵的追问:我是谁,我的职业是什么,我怎么来维护这个职业下我的尊严,我对职业的追求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同,也就决定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的行走各有差异。

在教书的这条路上,我们有酸甜苦辣,也有困惑迷茫,人人都明白教育的本质在培养人,而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把人教坏——因为我们往往认为,教不好的学生是受到了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是我们忽视一点,社会风气其实是我们成年人的过错,是我们一群成年人构成了社会风气而不是一个坏人破坏了整体道德。

同样,很多时候我们妄自尊大,以为教育就是教好书;很多时候我们也妄自菲薄,认为教书匠不是做教育。

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我们把教书和做教育以及对教育的研究脱离开来,对我们个人来说,导致的严重后果如果不是我们不会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就是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教书上升到教育或者教育理论。

所以我想说,既然我们已经在教书了,那我们就得以做教育的意识来教书,而不是以教书的姿态来做教育。

我想,卢梭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他只做过短暂的教师,但是他对教育的思考以及他的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充分说明,在教书的路上,没有思考的力量,你永远只能徘徊在教育的荒原。

基于人生来自由平等,卢梭认为,这一自然的天赋权利在人进入到文明社会后,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的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

在《爱弥儿》第一卷里,他这样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这种新人,就是我们讲的公民。

尽管“爱弥儿”只是卢梭寄托教育理想的虚化的个人实体,卢梭却把自己所有的教育核心集中在了他的身上,他对儿童进行的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教育的执着追求,无疑体现了十八世纪的思想先驱们对资产阶级教育的实践和探寻。

卢梭《爱弥儿》中的德育思想及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卢梭《爱弥儿》中的德育思想及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2020年第!4期(总第870期)丈敖冬‘科卢梭《爱弥儿》中的德育思想及对当今教育的启示高敏(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宁波315000)摘要:卢梭的《爱弥儿》共五卷,将儿童年龄分为五个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卢梭在《爱弥儿》中揭示:德育思想的目的,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他倡导教育应该回归儿童本身,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发展。

这对当今教育,有一定启发意义。

本文指出卢梭德育思想的局限性,论述当今教育和家庭教育-借鉴有关思索&关键词:自然主义德育思想当今教育一、《爱弥儿》简介《爱弥儿》主要描述了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

同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全文主要分为五卷,第一卷是描述0—2岁儿童应当进行体育教育;第二卷论述了2岁一12岁儿童应当进行感官教育*1+(8);第三卷阐述了对12岁—15岁少年进行智育教育[1+(8);第四卷论述了对15岁一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斗第五卷提出对女子改革的观点及对爱情教育的阐述,作者将自己描写为一名理想的教师,将爱弥儿描写成一名理想的学生,并对爱弥儿的成长过程进行论述,分析教育过程,从中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等德育思想。

二.卢梭《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思想(一)德育思想的目的《爱弥儿》是对教育思想的阐释,他认为应该尊重儿童,学生自由,同时这种自由是有节制的,需要父母和老师对其进行监管,通过分阶段描述儿童成长的特,对不同阶段的儿童不同的教育,儿童心发展。

(二)德育思想的内容1.教育要回归自然为教育要回归自然,他指出:“孩子一生下来就已经是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指进行,并.对孩子的关心与自然相背。

”"儿童的思成年人是不一的,成年的儿童的行为,是特的,需要理他们的想和行,在教育过程中自,儿童心发展进行教育,使儿童发展。

浅谈《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浅谈《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浅谈《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法国作家卢梭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以故事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对于儿童教育的思考和观点。

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孤儿女孩爱弥儿的成长历程,通过她与世界的互动和各种经历,反映了作者对于儿童教育的思考和主张。

本文将从作者对儿童的尊重、自由教育的倡导以及以爱心和耐心引导儿童成长等几个方面对《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进行浅谈。

在《爱弥儿》中,作者强调尊重儿童的独立个体性。

爱弥儿是一个有自己思想和意愿的儿童,她不被任何既定的规则和制度所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

作者通过描述爱弥儿的行为和言语,展示了她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尊重,让读者感受到儿童个性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在教育方面,作者提倡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不对其进行强制性的统一化教育,而是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性进行学习和成长。

这也体现了作者对儿童天赋的认可和培养,希望通过尊重和激发儿童的个人兴趣和创造力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在《爱弥儿》中倡导自由教育的思想。

自由教育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故事中,爱弥儿的养父母给予她充分的自由,鼓励她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考。

作者认为,儿童应该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来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

这种自由教育的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由教育,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进行学习和成长,实现个体差异化教育。

在《爱弥儿》中,作者强调了以爱心和耐心引导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爱弥儿是一个有着深厚感情的孩子,她养父母的悉心照料使她感受到了家庭温暖和爱的力量。

在教育方面,爱弥儿的养父母给予她无穷的爱和耐心,对她的行为和思想给予正面的引导和评价。

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强调了对待儿童应该是充满爱心和耐心的,不能对他们进行过度的指责和压力。

爱心和耐心不仅能够让儿童感受到安全和信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与他人和睦相处。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

论《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是由卢梭所著的一部关于教育的重要著作。

它从教育的角度探讨了人的天性和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这部著作中,卢梭强调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以孩子的自然天性为基础进行教育,反对一切对孩子天性的扭曲和压抑。

他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建议,这些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了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孩子的天性是纯洁而善良的,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他提倡父母和教师应当以孩子的天性为基础,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不应该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干预和强制。

他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最自然的成长和发展。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建议。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通过生活来进行的,而不应该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来进行的。

他主张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引导孩子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还强调了教育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认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世界,教育问题依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卢梭的教育思想提醒我们,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应该以人的天性为基础,尊重孩子的独立和个性,创造一个和谐宜人的教育环境。

他的教育思想也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创新中培养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我们可以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找到不少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我们需要借鉴和吸取卢梭的教育思想,让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建立一个和谐宜人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深入研究教育的规律,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爱弥儿》读后感1

《爱弥儿》读后感1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这本书讲述了卢梭对于儿童教育的看法,正如书开篇所提到的“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主张“性善论”。

他认为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自然教育”,即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的自然规律。

他将自己设定为爱弥儿的家庭教师,而爱弥儿则是他虚构出来理想中的最佳“实验品”。

卢梭通过年龄阶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第一卷主要讲述的是婴儿期,他认为两岁以前的婴儿并没有思考的能力,所以他认为在此阶段,教育者应该将重心放在体育教育上,以养育身体、锻炼为主。

第二卷中是儿童期,儿童虽然能够意识到“自己”,但智力尚未开始发展,缺乏思维能力,但感官已然趋于成熟,故而他主张在此阶段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的爱弥儿处于少年期,建立于前两个阶段的教育,他认为儿童已经掌握了一些对于生活的经验,能够进行思考,在此阶段应该着重发展智育教育。

青年期的爱弥儿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以及自然知识,即将步入社会,所以卢梭认为这个阶段应该对爱弥儿进行德育教育。

最后一卷,讲述的则是爱弥儿和苏菲的爱情,这一卷里不仅讲了爱情教育,还讲了女子的教育。

在这套教育体系里,爱弥儿在卢梭的教育下逐渐由一个婴儿走向社会。

“自然教育”作为卢梭的教育理念,将爱弥儿教育成一个“自然人”也就成了他教育的主要目的。

他主张儿童的成长阶段应远离喧嚣的城市,回归到大自然中,从自然中学习、生活。

我十分认同他所提到的儿童天性应当得到自然发展的理论。

这个教育理念放在当今社会仍然相当大借鉴的意义。

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家长的心里根深蒂固。

因为这一想法的存在,“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理念就成为了“兴趣班”盛行的原因。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长安排好了行程表,放学或是周末出了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

即便教育政策开始推行“减负”,尝试着为孩子减轻学习对的压力,但当他们长大了,高考依旧是一座压力大山,会在一定的时候阻挡在孩子通往轻松学习的道路上。

从《爱弥儿》探索卢梭的儿童教育观_教育学

从《爱弥儿》探索卢梭的儿童教育观_教育学

从《爱弥儿》探索卢梭的儿童教育观_教育学卢梭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哲学家、作家和教育家,他的儿童教育观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他的著作《爱弥儿》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儿童教育著作之一。

《爱弥儿》讲述了一位青年男子爱弥儿如何教育他的孩子们,卢梭从对自然的观察和对自由的理解出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儿童教育理念。

以下是从《爱弥儿》中可见的卢梭儿童教育观:1. 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卢梭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好奇心、求知欲等天性,应该让孩子自由探索、发现、学习,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意愿来约束他们。

他主张尊重孩子的自由和个性,不要把孩子当作成人的附属品和工具。

2. 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卢梭认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十分重要。

他认为适度的自由和自主能力可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对于教育方法,他主张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创造一个探究的环境,让孩子自发学习。

3. 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发展应该同时进行卢梭认为,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将两者分开来看待。

他主张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玩耍、锻炼身体,同时注重孩子的情感和道德教育,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心理。

4. 关注孩子的个性和感受卢梭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孩子的需要和个性来为他们设计教育方案,不应一刀切、批评和惩罚。

他主张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帮助孩子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

总之,卢梭提出的儿童教育观强调了孩子天性的重要性、自由探索的重要性、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身体与心理的重要性、个性和感受的重要性等方面,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5), 604-609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8.75092Rousseau’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sfrom EmilyYun ZhouCollege of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Received: Apr. 24th, 2018; accepted: May 7th, 2018; published: May 14th, 2018AbstractRousseau’s education thought is based on its natural philosophy, which is called naturalism edu-cation thought. He argu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conform to human nature and cultivate natural human purpose. According to Rousseau, natural persons are living in social groups and have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 with others, so the moral person should be a natural person. Based on the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expressed in Rousseau’s “Emile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purpose and rea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Rousseau’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KeywordsRousseau, Moral Education, Natural Person, Practice从《爱弥儿》看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周云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郑州收稿日期:2018年4月24日;录用日期:2018年5月7日;发布日期:2018年5月14日摘要卢梭的教育思想以其自然哲学为基础,被称之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他主张教育应该顺应人的自然天性,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

按照卢梭的观点,自然人是生活于社会群体之中的,与他人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道德人就应该是自然人应有之义。

本文以卢梭在《爱弥儿》中表达的道德教育思想为基准,通过文献研究法,浅析了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目的和实现途径,以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卢梭的道德教育周云思想。

关键词卢梭,道德教育,自然人,实践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爱弥儿》一书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卢梭的教育思想,他主张尊重自然成长法,在不同的年龄段传输给儿童不同的教育。

《爱弥儿》前三卷重点讲了儿童身体和感官的培育,第四卷开始论述青年期教育。

此时的爱弥儿需要从自然状态下的“野蛮人”向走入社会的“文明人”,但是走入社会无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会被社会习俗和偏见所迷惑,特别是在一个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盛行的社会中,爱弥儿会变成一个彻底的“布尔乔亚”。

所以,对处于青年期的爱弥儿必须进行目的明确的道德教育。

2.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人性依据众所周知,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极为丰富,但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爱心。

“由于每一个人对保存自己负有特殊的责任,因此,我们第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而且应当是不断地关心我们的”[1],自爱心是自我保存的一种情感需要。

卢梭认为做到更好的自我保存就是很少去依赖外在的物质条件,更多的是寻找内在的对自身合理的心里要素。

人在刚出身的时候,并不会对外界的环境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只有在遇到困难和窘境的时候才会产生需要,不然是不会对外界造成威胁,所以,婴儿是不会去做对他人不利的事情。

卢梭认为人类有“孤独的需要”,即为保存自身的最基本的需要,已此种需要为出发点,就能减少对周遭环境的依赖。

此处的“孤独”并不意味着一个离群独居的人,卢梭是想表达这种“孤独”是人类的一种原始需要,一旦人类能达到这种状态就能与外界环境和谐共处,进而使人类回归朴素天性,达到一种幸福、自足的状态。

儿童的自然天性是向善的,因为此时他们的能力与需求是平衡的,所以对自然常怀一种感激之情。

婴儿的需要是自然可以满足和保存的,这种状态下人同自然是和谐相处的。

卢梭曾说:“谁在帮助我们,我们就去寻找他;谁喜欢帮助我们,我们就爱他;谁在损害我们,我们就逃避他;谁企图损害我们,我们就恨他。

”[1]可见,人类最基本的爱就是对自己的爱,进而爱那些保护他、爱护他的人。

这种爱在满足我们基本需要的同时,也阻止了欲念的不断繁衍,减轻了人类对周围环境的依赖,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使这个社会一片祥和,美好丛生。

自爱心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或者爱自己的人,而是在人基本需要满足基础上的有利于人自由、生存和独立意义上的一种情感。

自爱心能使人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在社会生活中减少了对个人利益的斤斤计较,多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一方面,自爱心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情感,还有助于帮助我们调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帮助我们与自然、社会、他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另一方面,由自爱产生了爱护他人的存在,从自爱到他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情感基础。

所以,“只有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成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一个人心中都是可以找得到它的根抵的”[1]。

总之,自爱之心在卢梭看来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最普遍善良的天性,自爱心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

周云其次是同情心。

人生来爱自己,这种自爱之心既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爱他人的情感基础,也可以使人变得极度疯狂,成为一个极端的自私者。

卢梭认为自爱之心是小幼苗,只有经过精心呵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而促进自爱之心转化为爱人之心,敏感的同情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同情心也就是对身边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能常怀恻隐之心。

利益使人纷争,而苦难可以凝聚大家的心。

卢梭认为只有苦难才能筑就人类友谊,事实上,也正是众多的苦难才使得我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卢梭说:“人之所以合群,是由于他的身体柔弱;我们之所以心爱人类,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苦难;……如果每一个人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就根本不想同别人联合了。

……我们之所以爱我们的同类,与其说是由于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不如说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

”[1]同情心具有重要的超越性,冲破个人局限性,超越个人情感的片面性,实现个人同他人同社会的融合。

同情心是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发展的纽带,正如卢梭提出的共情的概念,同情心超越了个体肉体上的痛感,实现了个人精神上的慰藉。

想要与他人和谐相处,与人感同身受只能通过道德情感来达到,也就是“共情”。

在与社会成员互动时,要以自身感受为基础,通过道德情感来感受他人情感,从而实现道德行为。

卢梭的同情心应从两个层次来进行解读:一是“拒不损害人”,同情心要求我们如果做了损害他人的事情时会有内疚感和负罪感。

其次,相对于消极行为的“拒不损害人”是积极行为的“积极帮助他人”,这种情感的产生是一种情不自禁的道德感情。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表现可以看出同情心所产生的道德行为和善良动机促使人产生纯粹利他的道德行为。

其三是理性。

卢梭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无机物是没有感觉的,动物是有感觉没有智慧的,只有人是既有感觉又有智慧的。

更重要的是,人不会轻易屈服自然,不仅因为人有生而自由的天性,更重要的是人有理性而不仅仅只有感觉。

感觉和理性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只是对表象事物的感性认识,而理性则会对事物进行甄别、归类、分析、判断并识别,理性能使我们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人一旦足够理智就能够自主判断,以自己的努力恰好的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利,由此他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享受作为人的天赋自由。

自爱心会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最终只能给我们造成损害,所以需要理性帮助我们对良心的判断,规范和指导我们对自由的运用。

因此,理性和自然本身限制了人类的绝对自由,使人类免于陷入野蛮和放纵之中。

人之所以能够做自己的主人,不是因为自身的力量多么的强大,而是来自对自己心灵的掌控。

卢梭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自爱心和怜悯心是人生来就有的,然而这些先天的情感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人类的德性,要想实现德性的飞跃,人们自然离不开自主的践行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

只有始终如一的坚持对后天道德良知的积极开发,和对善良天性的积极维护,才能实现人类道德良知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步入理性的正规。

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的结合需要个人主观意志的坚持,只有对善的原则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在社会实践中真正践行这些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德性的指数进步。

一个有理性的人不是先天就具备这种条件,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才能养成,因而不存在一个先天具有德性的人。

现实的德性需要借助于道德的想象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道德的想象力来源于人的自爱心和怜悯心,这种想象力借助理智的发展才能趋向成熟,使得德性在这些因素的引领下不断完善。

在各种推导下,卢梭认为只有上帝是道德主义的最终归宿,不过对上帝的定义中认为上帝是与生俱来的善,是不需要浪费精力就能实现“至德”的。

所以德性的潜能来源于道德想象力和理性的双重作用,德性借助人类的这种天赋得以发展、成长并进而成熟[2]。

3. 卢梭道德教育的目的卢梭道德教育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周云其一是培养自然人。

卢梭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他主张孩子的教育应该是遵循自然发展的教育,这种自然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这就要使孩子生活在自然之中,接受纯洁的自然教育,让他们拥有能抵御不良文明的影响,以自然为师,成为自然人。

卢梭认为只有遵循自由教育才能成为自然人,所以,遵循自然教育就是遵循自由教育。

“请你看一看我的爱弥儿:他现在已经年过二十,长得体态匀称,身心两健,肌肉结实,手脚灵巧;他富于感情,富于理智,心地是十分的仁慈和善良;他有很好的品德,很好的审美能力,既爱美又乐于为善;他摆脱了种种酷烈的欲念的支配和偏见的束缚,他一切都服从于理智的法则,他一切都倾听友谊的声音;他具有许多有用的本领,而且还通晓几种艺术;他把金钱不看在眼里,他谋生的手段就是他的一双胳臂,不管他到什么地方去,都不愁没有面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