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合集下载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汉语成语,源远流长。

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

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

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

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

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

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

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词类活用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词类活用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词类活用1. 介绍在中文语言中,有许多词语具有多种词类的活用方式。

这种词类活用能够丰富词汇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灵活,也是中文语言的独特之处之一。

2. 名词的活用谈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词类活用,我们可以首先从名词开始说起。

在这个成语中,“樯橹”属于名词,表示船舶上的主要部件。

然而,在该成语中,“樯橹”却被活用为动词,形象地描述了灰烬随风飘散的场景,让人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岁月蹉跎。

3. 动词的活用另外一个例子是“灰飞烟灭”,在平常的用语中,“灰”和“飞”分别是名词和动词,但在这里,“灰”的词性被转化为了动词,搭配上“飞”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毁灭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形容词的活用除了名词和动词的活用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展现了形容词的活用。

其中的“烟灭”一词,本是用来形容烟火,但在这里,它被用作动词,代表着事物消失的彻底和迅速。

这种活用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形容词的运用范围,使之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

5. 副词的活用我们来看一下“谈笑间”这个词组中副词的活用。

在这个成语中,“间”字本是副词,用来表示一段时间或空间的范围。

但在这里,“间”却被用作名词,表示一种特定时刻,为整个成语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个成语中词类活用的丰富多样性。

这种活用方式让词语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也为我们呈现了中文语言的独特魅力。

希望通过这种讨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中文语言的特点。

总结:通过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词类活用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文中词语的丰富多样性,也对这一成语的意境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写作和表达中,我们也可以借此启发,更加灵活地运用词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中文文章写手,我经常被要求撰写文章,要求语言要生动,表达要丰富,这就离不开词类活用的灵活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词类活用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文章的表现力,为读者呈现更加生动、丰富、令人印象深刻的语言风格。

成语词类活用

成语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风起云涌、豆剖瓜分、蚕食鲸吞、口诛笔伐、草行露宿、日新月 异、虎踞龙盘、星罗棋布、川流不息、耳提面命、二桃杀三士。 2、形容词作名词: 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激浊扬清、舍近求远、居安思危、党同伐 异、披坚执锐。 3、名词活用为动词: 沐猴而冠、沧海桑田、户枢不蠹、不胫而走、洞烛其奸、华而不 实、履险如夷、无所事事、衣冠禽兽。 4、动词活用为名词:继往开来 5、使动用法: 破釜沉舟、正本清源、富国强兵、倾国倾城、赏心悦目、丰衣足 食、不可理喻、光宗耀祖。 6、意动用法:幸灾乐祸、鱼肉人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幕地、不耻下问、不远 万里、草菅人命。 7、为动用法: 光前裕后(光前:为前人增光,裕后:给后人造福) 。
-成语中的古汉语句式 1、宾语前置: 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 一言以蔽之。 2、介宾短语后置:蠢若木鸡。 3、被动句式:古为今用。 4、省略句式:再衰三竭

词类活用(成语分类)

词类活用(成语分类)
词类活用的五种现象 1、词性发生变化 2、名词作状语 3、使用用法:使…… 4、意动用法:以……为…… 5、未动用法:为……而……
给下列24个词语分类,并把活用的字标出来。
草行露宿 管窥蠡测 师心自用 丰衣足食 唇枪舌剑 日积月累
息事宁人 衣锦还乡 先忧后乐 飞沙走石 车载斗量 翻天覆地
披坚执锐 旭日东升 秀色可餐 抱残守缺 献身四化 治国安民
服务顾客 闭月羞花 衣冠禽兽 羞与为伍 造福后代 生死肉骨
1、词性发生变化
披坚执锐 衣冠禽兽 衣锦还乡 抱残守缺 秀色可餐
2、名词作状语 草行露宿 管窥蠡测 唇枪舌剑 车载斗量
旭日东升 日积月累
3、使用用法:使… 息事宁人 闭月羞花 飞沙走石 翻天覆地 生死肉骨
丰衣足食 治国安民
4、意动用法:以……为…… 师心自用 先忧后乐 羞与为伍 5、未动用法:为……而…… 服务顾客 献身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造福后代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⑻等死,死国可乎? ⑼既泣之三 日,乃誓疗之⑽不必死节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⑴此亡秦之续耳.(《赤壁之战》)
“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⑵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⑶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至”,处在主语位置,用作名词,到达的 人
注意: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做谓 语。如果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 用成名词。有时前有“其”或“之”字,被 定语修饰
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⒀而耻学于师 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师”“相师”,用作 意动:以……为耻)
⑷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⑸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 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 状语中的句子还可以再归类吗?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左右欲刃相如。 ⑶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
(“穿”早期是穿透的意思)。 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是形容词,但
是在这里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染绿了。 这是诗人
为了修辞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手法。从 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形容词“绿”在此活用动词。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八载有作者的原稿:初
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 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桑。 ⑸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⑹沛公军霸上 ⑺
吾师道也…… ⑻君子不齿 ⑼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一、动词类成语1、垂头丧气:指表现出失落、沮丧的神态。

形容受到挫折或失去希望的沮丧心情。

2、打草惊蛇:比喻用小事惹起不必要的麻烦或吓跑大麻烦。

3、走为上计:指做事用脑,活要聪明,想尽办法,守口如瓶,不漏风声,以免被对方知道。

4、杯弓蛇影:比喻出乎意料的变化,或暗藏祸端的危险。

也比喻反常的自然现象,或说话的语气太急。

5、投鼠忌器:比喻误用人才或把不擅长的事推给人做。

二、形容词类成语1、形影不离:夫妻情深,形影不离,表示夫妻长相随,彼此亲密无间。

2、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由上而下地造成严重紊乱,也比喻坏事从上头开始而渐渐普及下去。

3、四面楚歌:形容形势不利,处境焦恼。

比喻给别人以无路可走的窘境,让他万分愁苦挣扎。

4、刀光剑影:形容矛头直指,怒目恶相的样子。

比喻彼此怨怼不休,局势对立。

5、气宇轩昂:比喻人气度高贵,无所不能。

三、名词类成语1、把酒言欢:饮酒谈心,来杯小酒,开怀相谈的意思。

比喻聚在一起,坦诚相谈,共同欢乐。

2、一言九鼎:比喻一句话说得准确,道出实情,令人信服。

3、权衡利弊:对两个结果按照利弊各占一半去加以衡量。

比喻审慎评估,从各方面看问题,断定结果。

4、见钱眼开:属非正式用语,指面对金钱,表现得尤其贪心或放纵。

5、口蜜腹剑:比喻面貌和举止温和甚至谦恭,但心里藏着刀子,要伤害别人。

四、代词类成语1、自食其果:自作自受,即因自己的行为承受其后果的意思。

比喻自己造成的后果受到自己负责,不可推卸。

2、自力更生:指由自己自发努力,不依靠外界他人而更进一步发展繁荣。

3、自相矛盾:引申指自己的话跟行为特别针锋相对,矛盾抵触。

4、自命不凡:指有自尊心的人,自认超过一般人,自私自利。

5、自作聪明:自己想得出局,而不去劳驾别人,而且认为自己精明聪明,自以为是的意思。

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

通过成语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但在现代汉语中却较少出现,因此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

我们不妨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文言现象。

一、名词用如动词:1) 否定词未、非、无、亡、不等后面一般是要加动词的,如果其后是名词,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毛之地未雨绸缪不情之请不人不鬼不稂不莠兵不血刃不衫不履(2)古代不可能两个名词连用,也不可能出现名词和代词连用的情况,这种条件下,名词必须活用为动词。

晨钟暮鼓衣锦还乡绳之以法春风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华秋实夏雨雨人衣冠禽兽祸国殃民草菅人命3)所字结构(所+动词),因此所+名词,名词必须活用为动词。

所善无所事事君子所耻(4)能愿动词能、愿、欲、可、当+动词,其后若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不可名状非能水也当仁不让二、名词作状语含有这种用法的成语很多。

1) 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很容易作状语。

左顾右盼上蹿下跳前怕狼后怕虎南辕北辙东张西望上蹿下跳乌鹊南飞尘泥下漏南来北往南征北战南辕北辙东摇西摆东张西望东奔西走东倒西歪东拉西扯内忧外患东、西、南、北四字均为方位名词,在上述成语中可译为“向东、向西、向南、向北”或是“从东、从西、从南、从北”,表示动作发生的方位或趋势。

2)时间名词日、月、年、夜、朝、夕等很容易作状语。

日积月累衣锦夜行蒸蒸日上日理万机日削月割江河日下夜不归宿朝花夕拾朝三暮四3)动词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就是要做状语,表示状态、手段、方法等。

(主语+名词+谓语动词)蚕食鲸吞口诛笔伐草行露宿车载斗量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蜂拥而来抱头鼠窜狼吞虎咽刀耕火种口讲指画管窥蠡测管窥筐举拳打脚踢手拉肩扛木雕泥塑灰飞烟灭耳闻目睹道听途说街谈巷议内忧外患草行露宿里应外合路见不平路不拾遗虎口拔牙虎口逃生火中取栗纸上谈兵露宿风餐草行露宿街谈巷议锦上添花其它的成语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晨钟暮鼓(敲钟)(击鼓)耳提面命(当面)江河日下(向下流)密云不雨(下雨)衣锦还乡(穿)莫名其妙(说出)沐猴而冠(戴帽)心猿(像猴子跳)意马(像马奔跑)础润而雨(下雨) 沐猴而冠(戴帽子)绳(作准绳来处治)之以法衣(穿)锦夜行尸(占据)位素餐衣冠(穿衣服戴帽子)禽兽当头棒(用棒子打)喝不蔓(蔓延)不枝(分枝)兵不血(沾上血)刃不毛(生长植物)之地裹足不前(前进) 酒(装酒)囊饭(盛饭)袋一鼓(击鼓)作气栉(梳头发)风沐雨不胫(长着小腿)而走先礼(讲礼貌)后兵(动武) 不翼(长着翅膀)而飞不情(近乎人情)之请春风风(吹,比喻教化)人十年树(种植)木,百年树(培养)人2.名词用作状语白驹过隙(像白驹)蚕(像蚕)食鲸(像鲸)吞车载斗量(用车)(用斗)虎踞龙盘(像老虎)(向长龙)江河日下(一天天)鳞次栉比(像鱼鳞)(像梳子齿)龙飞凤舞(像龙)(像凤)犬牙交错(像犬牙)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水中)斗折蛇行——斗、蛇: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分别作“折”“行”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状态。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词类活用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词类活用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词类活用
这是一句出自《红楼梦》的成语,原文为“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词类活用”。

成语的意思是,先输给了吴军在囿中,又输给了吴军在没中,并且通过词语类活用的方式输给了吴军。

这个成语包含了三个事件:
1. 败吴于囿:先输给了吴军在囿中。

囿,是指一种园林,有湖泊和山林等景观。

在古代战争中,战场通常也是园林,因此这个成语也可以解释为在园林中输给了敌人。

2. 败之于没:又输给了吴军在没中。

没,是指淹没。

在这个成语中,“没”与“败”的意思相似,都是形容失败。

因此,这个成语也可以解释为在水下输给了敌人。

3. 又郊败之词类活用:最后输给了吴军。

郊,是指郊外。

在这个成语中,“郊”与“败”的意思相似,都是形容失败。

但是,“郊”还有一个意思是“郊外的郊”,这里指的也是敌人的郊野战场。

因此,这个成语也可以解释为在敌人的郊野战场上输给了敌人。

这个成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多种因素,如军事战略、地形、天气等。

同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重视谋略、战术、地形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保留了很多,学生只要用心揣摩,就能在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示例】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

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二、名词用作状语【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三、动词活用为名词【示例】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示例】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示例】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

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国安民:安,使……安定。

虚怀若谷:虚,使……谦虚。

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六、名词的使动用法【示例】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类活用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汉语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殊用法的词组,它的词类活用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类活用。

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性分析关于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1. 上(副词):表示方位,指向上的方位。

2. 食(动词):吃东西的意思。

3. 埃土(名词):指尘土。

4. 下(副词):表示方位,指向下的方位。

5. 饮(动词):喝水的意思。

6. 黄泉(名词):指地府,阴间。

7. 用(动词):使用的意思。

8. 心(名词):指人的内心。

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经常被用来表达人物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曾经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此为词,可谓豪迈振奋。

这也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类活用在古代文学中的典型例证。

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现代语境在现代语境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类活用也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和灵活的运用。

比如在成语故事中,常常可以看到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被运用在描述某个人物的坚韧不拔或者敢于牺牲的精神品质。

这种运用不仅赋予了成语以深刻的内涵,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教育意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在语言中的词类活用,对于提高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类活用,不仅可以拓展词汇量,同时也可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的准确性。

学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类活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在语言交流中的应用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词类活用也经常被人们所运用。

风起云涌 词类活用

风起云涌 词类活用

风起云涌词类活用风起云涌,涌:水腾跃。

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

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近义词有:风起潮涌、方兴未艾,反义词有:风流云散,风起云涌是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天气或事物的发展。

风起云涌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风起云涌(fēng qǐ yún yǒng)成语释义:涌:水腾跃。

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

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近义词:风起潮涌、方兴未艾反义词:风流云散成语用法: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天气或事物的发展。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辨形:涌,不能写作“踊”或“勇”。

成语正音:涌,不能读作“tōnɡ”。

风起云涌的例句:1、看秦风的作品,也有风起云涌的感觉。

2、随着雷声大作,整个大宋境内也是风起云涌,宛若天摧地塌,岳憾山崩一般,便见那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金块珠砾,玉树银冠风起云涌。

4、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5、农民起义如风起云涌,席卷整个中国大地。

6、各种好人好事风起云涌。

7、有时候,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内心已经风起云涌,难过的想哭都哭不出来了。

8、这个陌阡红尘的世界,时光在荏苒中流去,一直流向一个不可注定的远方,在哪里似乎生活就如同一杯香茗,乐在其中,在哪里似乎也可以坐看风起云涌。

9、慢慢的懂得人的一生会经历太多的起伏,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风起云涌,没有一片天空永远晴空万里,没有一个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

10、在我的心里正进行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演绎着风起云涌的场景,最终感性战胜了理性,爱情打败了男人的骄傲,由衷地道一声原谅我吧,对不起,我错了。

使老有所终老的词类活用

使老有所终老的词类活用

使老有所终老的词类活用
老有所终是一个成语,由动词“老”和动词短语“有所终”组成。

动词“老”的词类是动词。

例句:他已经老了,不能再承受重负了。

动词短语“有所终”的词类是动词短语。

例句:他的工作终于有所终结,他可以放松一下了。

这两个词类的活用如下:
动词“老”:
- 活用形式:老/老了/老化/老去
- 例句:
1. 我的爷爷已经七十岁了,他越来越老了。

2. 这个城市的建筑物已经老化很久了,需要进行修缮。

3.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都不知不觉地老去了。

动词短语“有所终”:
- 活用形式:有所终/有所终结/有所终了
- 例句:
1. 他努力了一生,终于在事业上有所终了。

2. 这个故事到达高潮后,就有所终结了,读者们都很满意。

3. 她一直追求爱情,直到晚年才有所终结。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鸿门宴》中“(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沛公。

”“翼”是鸟的翅膀,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像鸟儿张开翅膀庇护沛公。

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如;《诗·甘棠序》:“《甘棠》,美召伯也。

”“美”是形容词,美丽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动词,是“称赞、颂扬”的意思。

还有动词活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等。

(3)词类活用:A:名词用做动词:一鼓作气、衣锦还乡、不羁之材、不胫而走、不毛之地、布衣蔬食、草菅人命、饭糗茹草、瓮牖绳枢、行百里者半九十、幕天席地、礼贤下士。

B:名词用做状语:云谲波诡、日理万机、日新月异、粉妆玉琢、风驰电掣、高屋建瓴、蜗行牛步、凫趋雀跃、瓜剖豆分、管窥蠡测。

C:形容词用做名词:抱残守缺、礼贤下士、扶危济困、拈轻怕重、避实就虚、防微杜渐、扶弱抑强。

D:形容词用做动词:不耻下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贵耳贱目、厚此薄彼、竭泽而渔、完璧归赵。

上面这些成语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都属于词类活用。

4、词类活用:今天你E-mail了么?有手机就有VIP收费信箱,你V了么?前一例中的E-mail是指收发E-mail的意思。

后例中的V则是指购买和使用VIP收费信箱的意思。

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这种活用本身也是一种缩略。

词类活用中国自古有之,在网络中只是变换成了字母词的形式。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语言习惯在网络时代仍有其影响力。

古今语法上的差异周祖谟要说明古今语法的差异,可以从语词上的差异和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两方面来看。

在语词上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文言中自有一套虚词,即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几类,总数有有几百个。

这几类词中,只有少数现在还在使用,如“为”“与”“而”“之”等,其他大都不用了。

“而”这个连词很有意思,一篇文章中不用“而”,简直办不到,还不易找到代替它的词。

还有“之”,如果写文章不用这个“之”,就得完全改变句式,才能说得顺口。

上善若水的词类活用

上善若水的词类活用

上善若水的词类活用
上善若水的词类活用
引言
•活用词类是语言中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上善若水”是一句深富哲理的古代成语,可以通过词类活用进行探索和解读。

名词
•“上善若水”中的名词是”善”和”水”。

•名词可以代表实物或抽象概念。

•在这句成语中,名词”善”代表着道德的高尚和善良,而名词”
水”则象征着柔软和温和的特质。

动词
•动词在”上善若水”的活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上善若水”中的动词是”是”。

•动词”是”表示“是什么”的意思,用来连接主语和表语,指出主语的属性或身份。

修饰语
•修饰语在”上善若水”中起到补充和限定的作用。

•“上善若水”中的修饰语是”上”和”若”。

•“上”表示高层次的境界或达到极致,强调了善的高级性质。

•“若”表示象征或类似的关系,强调了水质的特点与善的品质之间的契合。

句法和语义
•“上善若水”的句法结构简洁明了。

•“上善若水”是主谓结构,主语是”善”,谓语是”是”,表语是”水”。

•从语义上解读,“上善若水”表示善良、道德高尚的品质就像温柔的流水一样。

结论
•通过对“上善若水”这句成语的词类活用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和哲理。

•这句成语通过名词、动词和修饰语的运用,将道德和柔软特质相结合。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水一样,具有温和而善良的品质,成为社会的和谐推动者。

以上为针对“上善若水的词类活用”的相关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朝而往暮而归词类活用

朝而往暮而归词类活用

朝而往暮而归词类活用
"朝而往,暮而归" 是一句古文中的成语,意指白天出去工作、学习等,晚上回家。

这句话的词类活用可以分析为:
1. 朝:这里作为时间副词,表示在白天、早上。

2. 而:连词,连接两个并列的动作,表示“并且”。

3. 往:动词,表示朝着某个方向走,前往。

4. 暮:这里作为时间副词,表示在傍晚、晚上。

5. 而:同上,连接两个并列的动作,表示“并且”。

6. 归:动词,表示回到原处、回家。

这句成语整体表达了一天的行程,早上外出,晚上回家的常态生活。

在古代文学中,这类成语常用来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作情景,反映了一种规律、有秩序的生活方式。

1/ 1。

词类活用表格

词类活用表格

补课练习一答案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
二、将成语归类并填入左表
报仇雪.耻、日.理万机不稂.不莠.、.一诺千金
..祸.国殃.民、条.分缕.析韩信将.兵、蜗.行牛.步
平步
..青云、众口铄.金密云不雨.、.日.积月.累、远.交近.攻、集思广.益、
马革
..裹尸、扶危.济困.
抱头鼠.窜、居安.思危.
无依.无靠.、.雅俗
..共赏
不耻.下问、朝.闻夕.改洞烛.其奸、息.事宁.人
虎口
..余生、莫名.其妙筑室道.谋、曲尽其妙.改邪.归正.、.正.本清.源、弄虚.作假.、去伪.存真.鳞.次栉.比、不衫.不履.推贤.让能.、.焚林而田.劳.民伤.财、狼.吞虎.咽、高.视阔.步、不远.千里、雷.厉风.行、不情.之请、敬而远.之、不足齿.及、防微.杜渐.、.良药苦.口、
千金
..一刻、曲肱而枕.、尺有所短.、.其应.若响
不知其详.、抱残.守缺.。

词类活用例子

词类活用例子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走到尽头)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

(靠近)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名词做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表比喻a.嫂蛇行匍匐。

b.狐鸣呼曰。

c .赢粮而景从。

d .天下云集响应。

e.常以身翼蔽沛公。

f.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对人的态度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a.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b.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墙角4.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式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
例: 1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
2 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
3 义不容辞 4 理所当然 5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例:
1 卒廷见相如 2 童子隅坐而执烛 3 庙礼之
成语: 班门弄斧
风餐露宿
[简析]①句的“南”“西”“东”“北”分别修饰其 后的动词,有往南、往西、往东、往北的意思。②句 的“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边(西边)投靠,向 左边(东边)投靠。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
臣:使……臣服 4、进城梯而下之 梯:放上梯子
都:定都 下:使动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 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1、 权,然后知轻重。
名词“权”做叙述性独词分句,用作动 词“用秤称”。(《齐桓晋文之事》)
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
“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名
2、黄既昏东”封)郑

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作
东边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
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指在地面上,在地下)
4、秋水时至
(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7)“而”后面的名词,“而”前后连接的是动词, 因此,“而”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合流屈曲而南。
名词“南”位于“而”后面,活用为动词 “向南流”。(《愚溪诗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聂廷生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

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之外,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名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词类活用。

今将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作一归纳整理,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

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

按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表示处所或方位,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
草行露宿(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

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
风餐露宿
穴居野处(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
旭日东升(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
2、表示工具或依据,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

例如:
口诛笔伐管窥蠡测不可言宣(指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只能意会。

)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

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神气。

)
车载斗量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

指赋税苛刻繁重。

)
3、表示状态或方式,可译为“像……一样”。

例如:
蝇营狗苟蚕食鲸吞凫起雀跃狼奔豕突狼吞虎咽虎踞龙盘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兔起鹘落鼠窃狗盗抱头鼠窜不甘雌伏鬼哭狼嚎风流云散风驰电掣雷厉风行波诡云谲土崩瓦解鳞次栉比声誉鹊起川流不息烟消云散星罗棋布冰清玉洁珠圆玉润
4、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仍,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

例如:
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日消月朘岁朘月耗江河日下蒸蒸日上
日深月久日理万机
二、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如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或者受副词的修饰。

翻译时要注意,活用后的意义总是和名词所指事物的动作、功能有密切联系,有时它的原意并不完全消失。

例如:
衣锦还乡(穿)沐猴而冠(戴帽子)衣绣夜行(穿)袖手旁观(藏在袖里)
饭糗茹草(吃)礼贤下士(以礼相待)胶柱鼓瑟(弹奏)一鼓作气(击鼓)
洞烛其奸(照亮)道路以目(使眼色)明珠弹雀(击打)华而不实(结果实)
秀色可餐(吃)门可罗雀(用网捕捉)月晕而风(刮风)础润而雨(下雨)
不翼而飞(长翅膀)不胫而走(长腿)户枢不蠹(蛀蚀)踟蹰不前(向前进)
未雨绸缪(下雨)密云不雨(下雨)粉墨登场(敷上粉,画好眉)
粉白黛黑(敷上粉,画上眉黛)衣冠禽兽(穿着衣服,戴着帽子)
三、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按其谓语的词类,又可分为三种: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不及物动词用于使动时,后面可以带宾语。

例如:
息事宁人(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这个成语能悟出的道理,有的时候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和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会采取容忍的态度,平息事端。

)
安身立命降龙伏虎兴灭继绝(这具国家即使绝后,也要想办法使
他继续存在,泛指使衰亡的事物重新兴起。

)
黯àn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

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

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

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 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沉鱼落雁生杀予夺不可理喻抽薪止沸触目惊心翻天覆地翻江倒海妙手回春飞针走线
治国安民生死肉骨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兵不血刃灾梨祸枣生死肉骨汗牛充栋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丰衣足食深根固柢谨言慎行完璧归赵大快人心修旧利废正本清源强干弱枝
坚壁清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四、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这种用法只限于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幕天席地蓬户瓮牖唇枪舌剑师心自用草菅人命先忧后乐不耻下问兵贵神速羞与为伍
五、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后,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也就是把它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当作具有这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翻译时应将它译作与之相关联的名词。

例如:
抱残守缺哀感顽艳乘坚策肥披坚执锐摧枯拉朽以逸待劳防微杜渐班荆道故
后起之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