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演反演现状

合集下载

毕设粘声波正演模拟

毕设粘声波正演模拟

02
有限元法:另一种常用的数值方法,通过将声波传播问题转化
为求解偏微分方程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
边界元法:一种用于求解边界问题的数值方法,通过将问题转
03
化为求解积分方程的问题,利用边界元方法进行求解。
03
毕设粘声波正演模拟的实现过 程
毕设粘声波正演模拟的流程设计
确定模拟目标
明确模拟的目的和需求,例如模拟某地区的 地震波场或声波场。
提高了对粘声波正演模拟的认识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粘声波正演模拟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了对该领域 的认识和理解。
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毕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
进一步优化模拟算

虽然我们已经实现了粘声波正演 模拟,但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 ,提高模拟的精度和效率。
1 2
模型改进
对模型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物理现象, 提高模拟精度。
参数优化
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减少误差,提高模拟结果 的可信度。
3
算法改进
对算法进行改进,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减少误 差。
毕设粘声波正演模拟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 、智能化的模拟过程,提高模拟 效率和精度。
发展趋势:随着计算 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 法的不断发展,粘声 波正演模拟将更加精 细化、高效化和智能 化。未来研究方向包 括
改进粘声波正演模拟 算法,提高模拟精度 和效率;
结合实际勘探数据, 开展多参数、多尺度 模拟研究;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 学习等技术,实现自 动化和智能化模拟。

地球科学中的正反问题

地球科学中的正反问题

一、什么是正演问题和反演问题在地球科学中,有两大问题是离不开的,正演问题和反演问题。

由物理定律根据给定物理模型的参数计算出数据的问题是正演问题。

而由观测数据通过适当的方法计算物理模型参数来重建物理模型的问题是反演问题。

由卫星云图预报天气、由遥感影像估计粮食产量都是正演问题。

从思路上而言,正演问题比较简单。

如果给定物理模型的系数,由物理定律能够计算出与观测数据相比对的理论数据。

在模型比较精确的情况下,正演一般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当然,反演问题也在多个领域有应用,这里可以给出很多实例,比如太阳的内部结构探测、储油层厚度的估计、莫霍面深度的推断、核幔边界形态的分析等等。

由于我们不单对模型系数不清楚,甚至有时对物理模型本身都不甚清楚,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反演比正演问题将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

根据百度百科,正演问题(direct problem)定义:在地球物理磁法勘探的理论研究中,根据磁性体的形状、产状和磁性数据,通过理论计算、模拟计算或模型实验等方法,得到磁异常的理论数值或理论曲线,统称为正演问题。

反演问题(inversed problem)在磁法勘探理论研究和解释磁测成果时,根据磁异常特征,确定磁性体的形状、产状及其磁性等,称为“反演问题”。

这个概念给的范围太狭隘,就简单的地磁勘探而已,所以仅作为参考。

二、哪个先提出来现在有一个逻辑问题,是先有正演问题还是先有反演问题?似乎直观上先有前者,然而我认为,对大多数问题,尤其是系统复杂的问题,应当是先有后者。

科学研究的先驱们没有今天的人有这么好的条件,不可能通过课堂学习系统地掌握成体系的知识,也没有条件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更不用说利用检索工具搜集信息了,他们掌握的资料和信息是极其的贫乏的。

当先驱们涉足新的研究领域时,是没有经验可循的,也没有什么物理模型可以利用。

他们看到的是规律或者说模型所呈现出来的现象,他们的任务是找出规律、建立模型,这个任务本身就是反演问题。

全波形反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波形反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 &333%&((&#$3&($3&%33<<%3<收稿日期 $3&#%&$%3+%改回日期 $3&(%3&%3#&作者简介 杨勤勇#&+,('$"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物探技术研究和物探科技管理工作&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353&(%33&%33$$资助&"全波形反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杨勤勇 胡光辉 王立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江苏南京$&&&3#摘要 全波形反演技术是当前勘探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新一轮的全波形反演研究触及了波场模拟+梯度估计+数据预处理+目标泛函的选择等诸多深层次的内容"逐渐将全波形反演对实际观测系统+地震数据等要求的局限性以及其具备的潜力揭示出来&通过对全波形反演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的全面调研"介绍了全波形反演算法研究从时间域到频率域+再到混合域和拉普拉斯域的发展进程%阐明了全波形反演技术已实现海上地震资料应用但对陆上地震资料还没有真正成功实例的应用现状%着重分析了陆上资料全波形反演应用的瓶颈主要在于观测系统的限制+低频数据的缺失+数据预处理面临的挑战以及近地表条件和激发接收的影响等%指出了发展分步骤+分尺度的反演方法和反演策略以及多种手段的有效联合是实现陆上资料全波形反演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实用化瓶颈%前景展望A %#(&34#+,+!V47I I C 4&333%&((&4$3&(43&43&&中图分类号 1,#&4(文献标识码 .3.4.56704/5/>45;22.?.918<.;//6.;21C C >99F 5?.C 16<:;?.64:1;_B C O T 7C Q ?C O "R G^G B C O 0G 7"Y B C O U7L 7C #"'$#N *7E *#N ,/@'7(3B *@*(C 7,W $@!'!0!*"K ($<'$%$&&&3#"+,'$($)B 4/657/(Z G @@M B N :K ?;F7C N :;I 7?C #Z Y D $7I ?C :?K E 0:0?E 7I I G :7C E 0:O :?H 0Q I 78I :L H@?;B E 7?C 4)0:C :M;?G C J I E G J Q 7C N ?@N ::I 7CF B C Q J ::H :;7I I G :I "I G 80B IM B N :K 7:@J I 7F G @B E 7?C "O ;B J 7:C E :I E 7F B E 7?C "J B E B H ;:%H ;?8:I I 7C O "?-%V :8E 7N :K G C 8E 7?C B C J I ??C 4)0?I :K G ;E 0:;I E G J 7:I ;:N :B @E 0:@7F E B E 7?C I ?K O :?F :E ;QB C J I :7I F 78J B E B "B I M :@@B I E 0:H ?E 7:C E 7B @?K Z Y D "E 0;?G O 0B C ?N :;B @@7C N :I E 7O B E 7?C ?C E 0:Z Y D E 0:?;Q "E :80C ?@?O Q B C J B H H @78B E 7?C I E B E G I "M :7C E ;?%J G 8:Z Y D J :N :@?HF :C E "K ;?FE 7F :J ?F B 7C E ?K ;:XG :C 8Q J ?F B 7C B C JU BH @B 8:J ?F B 7C ":I H :87B @@Q E ?E 0:0Q -;7JJ ?%F B 7C 4D E 7I I 0?M C E 0B E Z Y D 0B I -::C B @;:B J Q I G 88:I IK G @@Q G I :J 7C E 0:F B ;7C :J B E B "0?M :N :;7E 7I I E 7@@B 80B @@:C O :7C @B C J J B E B B H H @78B E 7?C %-?E E @:C :89I ?K E 0:@B C J J B E B B H H @78B E 7?C B ;:B C B @Q /:J "I G 80B I @7F 7E B E 7?C ?K O :?F :E ;Q"@B 89?K @?M %K ;:X G :C 8Q 8?F H ?C :C E ?K J B E B "E 0:80B @@:C O :?K J B E B H ;:%H ;?8:I I 7C O "E 0:C :B ;I G ;K B 8:8?C J 7E 7?C I B C J I ?G ;8:%;:%8:7N :;@7F 7E B E 7?C ?K @B C J B 8X G 7I 7E 7?C %Z 7C B @@Q 7E 7I 8?C 8@G J :J E 0B E I E :H %-Q %I E :H 07:;B ;8078B @F G @E 7%I 8B @:I E ;B E :O 7:I B C J 8?F -7C B E 7?C ?K J 7K K :;:C EF :E 0?J IM ?G @J -:B N B 7@B -@:E ?;:B @7/:E 0:@B C J J B E B Z Y D B H H@78B E 7?C 4D .EF 1624(Z Y D ";:I :B ;80H ;?O ;:I I "B H H @78B E 7?C I E B EG I "Z Y DH ;B 8E 78B @-?E E @:C :89I "H ;?I H :8E ""纵观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其实是一部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史&每一次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进步都带来了油气产量的飞跃&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对高精度成像+储层描述和精细地震地质解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地球物理技术"尤其是精确的反演成像技术的进步&全波形反演#K G @@M B N :K ?;F7C N :;I 7?C "Z Y D$理论和技术以其高精度+多参数建模的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家的目光"已成为当前勘探地球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利用叠前地震波场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具有揭示复杂地质背景下构造细节及岩性的潜在能力&但是"在数学上它是一个高度病态的非线性问题)&*"需要解决其多解性及收敛性问题&从地球物理角度看"它涉及模型的参数<<第5#卷第&期$3&(年&月石"油"物"探^*>1R _W D !.U16>W 1*!)D "^Z >61*)6>U *]P=?@45#""?4&A B C 4"$3&(化+误差泛函的建立+数据预处理+波场的数值模拟+子波的估计等研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全波形反演理论和技术是地球物理领域的一项终极技术&因此"该项技术的发展必然是长期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全波形反演是c B Q:I估计理论在勘探地球物理领域的一个应用范例&它可以描述为一个基于地震全波场模拟的数据拟合过程"其使用了地震记录中的全波形信息)&*"而不像其它传统的方法仅使用地震波形中的部分信息#如旅行时层析成像等技术$&全波形反演的实现是在正则化约束下通过更新迭代初始模型进而减小计算数据和观测数据之间的误差"逐步逼近真实模型的过程)#*&理论上"全波形反演已被证明为一种建立高精度速度模型的有效手段)(%5*&全波形反演理论是一套完美的体系"但它对数据+初始模型+地震波正演+激发子波是有理论假设的&某些数值模型验证全波形反演过程可以得到几乎和真实模型完全匹配的反演结果"但是在复杂介质情况下"即使理论模型数据的Z Y D反演结果也不收敛"更不用说实际地震数据了&Z Y D反演结果很难收敛到正确的结果上"核心问题在于地震波波场#尤其是反射地震波场$与反演参数之间的关系是严重非线性的"误差泛函存在非常多的局部极值点"因此需要很好的初始模型来降低误差泛函的非线性性&然而"在复杂介质和低信噪比情况下"正确的初始模型的获取本身就十分困难%其次"简单的地震波正演模拟算子不能模拟实测地震波场中复杂的波现象%第三"地震子波的空变特征更加重了地震波场与反演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是陆上地震数据进行Z Y D测试更为困难的基本原因&更深入地看"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不同的波现象与不同的介质成分紧密关联&譬如潜波#S7N7C O Y B N:$可以认为是一种地表观测的透射波"利用S7N7C O Y B N:可以反演背景速度#初始速度模型$&但是"S7N7C O Y B N:要在深层介质中传播"一定是低频的&另一方面"还需要长偏移距才能观测到中深层的S7N7C O Y B N:&这是Z Y D需要低频长偏移距数据的基本原因&缺乏了低频长偏移距数据"背景速度就需要用其它的方式获取&与此同时"Z Y D的实用化必然与计算效率相关&在一般的迭代算法中"Z Y D的一个迭代步骤至少需要全部炮集的#次地震波正演计算&据此可以看出"Z Y D的计算量多么巨大9总之"尽管Z Y D理论和技术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它的理论限制和应用瓶颈很多&在海上地震资料处理中"全波形速度反演的精度比目前的层析速度反演要高&陆上资料的全波形反演应用主要受限于子波空变+信噪比低"经典意义下的全波形反演还没有很成功的应用实例&但是"无论如何"当前的Z Y D反演技术主要功能还是估计比较精确的背景速度"与逆时偏移#;:N:;I:%E7F:F7O;B E7?C"6)P$一起实现精确的反射地震波成像"距离精确的储层参数反演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深入分析Z Y D理论及其受限制原因"提出满足其基本假设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实现Z Y D的更合理的流程"是将Z Y D导向实用化所必须的举措&我们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全波形反演技术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存在的瓶颈及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陆上地震资料应用的困难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全波形反演技术的实用化进程&&"全波形反演技术研究进展$3世纪'3年代")B;B C E?@B)&",*提出了基于广义最小二乘的时间域全波形反演"这一方法的产生推动了全波形反演的发展"对其后全波形反演理论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B;B C E?@B借鉴了共轭状态法求梯度的思想"通过炮点正传波场与检波点残差逆传波场的互相关估计出梯度方向"避开了Z;:80:E导数的直接计算"使得二维时间域全波形反演的实现成为可能&据此也可以看出"高精度+高效率地模拟地震波传播的波场是全波形反演计算的核心问题)<*&=7;7:G L)'%+*首先将二阶有限差分交错网格方法运用于地震波场模拟%之后"U:N B C J:;)&3*将该方法推广至四阶"由于其在精度及效率上与全波形反演的要求吻合)&&*"四阶有限差分交错网格法一直被广泛采用&此外"`?I@?K K等)&$%&#*提出的伪谱法和P B;K G;E)&(*提出的有限元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反演策略上"由于时间域全波形反演可以灵活地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以及灵活选取所需的特征波等特点而受到关注&但时间域反演同时反演所有频率成分"增大了问题的非线性性"因此"c G C9I等)&5*提出了时间域的多尺度反演"这种算法通过对资料的处理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空间尺度"增加了问题求解的稳定性"降低其非线性程度&$3世纪+3年代"1;B E E)&,%&<*将)B;B C E?@B的理'<石"油"物"探第5#卷论发展到了频率域"由此奠定了频率域全波形反演发展的基础"并极大地推动了全波形反演的实用化进程&在此之前"P B;K G;E)&(*就明确指出"对于处理多震源问题"频率域的有限元或有限差分法是最有效的数值离散化手段&但后来被>H:;E?等)&'*证明频率域波场模拟在处理三维较大模型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对内存的需求&频率域全波形反演仅需几个离散的频率即可完成模型的高精度重建"因此"对每道地震记录而言"几个相应的傅里叶级数取代时间域整个时间序列"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其次"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直接在频率域求解"反演过程中直接处理频率域的解"因此"容易实现从低频到高频的多尺度反演%此外"频率域求解过程中容易加入吸收因子等参数)&&*&所以"近年来频率域全波形反演备受关注&频率域正演的发展为频率域反演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其中具代表性的有>H:;E?等)&'*提出的基于三维$<点加权平均算子的粘声波正演法%c;?I I7:;等)&+*提出的省资源有限体积法%*E7:C C:等)$3*提出的不连续的^B@:;% 97C方法&由于三维频率域正演对内存的超大要求"一般的机群很难满足"使三维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因此促进了频率域反演联合时间域正演的混合域反演方法的发展)$&*&混合域反演联合了频率域反演和时间域正演的优点"利用傅里叶变换在波场模拟过程中直接求解频率域的解"不增加额外的计算量"同时可以获得多个频率域的波场信息&这种算法既节约了存储空间+方便实现多尺度算法"又可以灵活地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且不需要超大内存空间"更适应现有机群设施"在计算资源满足的条件下适用于大规模并行计算"最大程度地提高计算效率)&&*&所以"混合域反演方法的诞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三维全波形反演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进程&低频数据与初始模型的耦合是全波形反演在实际资料应用中遇到的最大瓶颈&低频信息的缺失"使得常规建模手段难以满足全波形反演对初始模型精度的要求&因此"无论是时间域反演还是频率域反演"往往造成模型更新迭代过程中的错误收敛&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这一问题"W07C 等)$$%$(*利用拉普拉斯域对频率不敏感的特性发展了拉普拉斯域的全波形反演&遗憾的是拉普拉斯域的全波形反演只能恢复模型中的长波长信息"并不能获得像频率域全波形反演那么高的精度&但有了准确的长波长速度分量"作为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的初始模型"是帮助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绕过低频信息的有效手段&因此"`7F等)$5*又发展了拉普拉斯域联合频率域的全波形反演&近年来"全波形反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优化算法的提出更促进了全波形反演的实用化进程&全波形反演从最初的时间域已经逐步发展到了频率域+拉普拉斯域"值得一提的是混合域算法的提出对全波形反演的实用化进程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在当前计算能力快速发展的支撑下"全波形反演的应用已经从二维走向了三维"从模型验证阶段逐渐走向了实用化阶段&$"全波形反演的应用现状全波形反演的应用最早出现于$3世纪'3年代"^B G E07:;等)$,*和P?;B)$<*实现了二维地震资料的全波形反演&这些应用实例证明了全波形反演是一种高精度的建模手段"它具有精细刻画地下构造及岩性的能力"但同时也指出了全波形反演对初始模型的严重依赖"这一0病态1性使得全波形反演在缺少低频信息的情况下很难取得成功&受计算资源的限制"当时Z Y D技术的应用始终局限在二维情况&之后"地球物理学家对全波形反演的应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一些新方法被应用到全波形反演中"并出现了很多成功应用的案例)$'%#&*&三维全波形反演在$3世纪+3年代中后期陆续出现)#$%##*"当然计算水平的提高在三维全波形反演应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3年"W7;O G:等)#(*率先对挪威北海油田#=B@0B@@地区$>c!数据实现了三维全波形反演"这一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全波形反演的研究热潮&=B@0B@@地区由于浅层气云的覆盖"一直是建模+成像的难点"甚至被称为勘探的0盲区1&全波形反演不仅对该气云形态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对其周边充气的断裂构造也进行了精细的刻画&由此也发展了直接对高精度速度体进行地质解释的地震资料解释新思路&浅层建模一直是建模的难点"从=B@0B@@地区反演结果来看"全波形反演完全有能力实现浅层的高精度建模"其对该地区浅表层古河道的精细刻画"达到了常规建模手段无法达到的精度&之后"全波形反演对海上三维实际资料的应用陆续出现)#5%#<*&遗憾的是"这一技术仍然停留在只能应用于海上地震资料阶段"陆上资料的应用还存在很大挑战"主要是无法提供满足全波形反演要求精度的初始速度模型及足够低频的观测数据&+<第&期杨勤勇等4全波形反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3&$年"壳牌公司与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合作实现了二维陆上资料的全波形反演)#'*&虽然这一研究是基于低频大偏移距的特殊观测系统"在实际地震资料采集中很难大规模实施"但这一结果也证明了陆上资料全波形反演应用的可行性&从&h5R/的初始频率开始反演"减少了全波形反演对初始模型的依赖&大偏移距的勘探"保证了记录中的全波场信息&因此"从一个均匀递增的背景速度场出发"也得出了很好的反演效果&低频数据对恢复长波长速度分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再一次证明了低频数据的重要性&在$3&#年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W*^$年会上"出现了很多不同区块的全波形反演实际资料应用实例&此外"拉普拉斯域的全波形反演也得到了发展&1Q G C等)#+*发展了拉普拉斯域的三维弹性波全波形反演&与直接解法不同"他们采取和频率域近似的迭代解法"使该方法更适用于大尺度三维全波形反演&针对海洋深水环境"U::等)(3*提出了一种剥离直达波的拉普拉斯域全波形反演"与常规的对数正态的拉普拉斯域全波形反演相比"剥离直达波的全波形反演方法更适合海洋深水环境&此外"拉普拉斯混合频率域的全波形反演也在实际资料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在缺少低频信息的情况下"利用拉普拉斯域全波形反演对频率不敏感的特性首先恢复长波长信息"继而以此为初始模型利用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恢复模型的短波长分量"实现模型的高精度重建&国内对全波形反演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还没有看到全波形反演成功应用的实例&针对国内陆上探区特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开展了针对目标层的全波形反演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结果展示了全波形反演对中浅层建模的积极作用"对成像剖面有较大改善"构造与测井信息更加吻合&目前"无论是海上资料还是陆上资料的全波形反演"都使用层析反演的手段来获取初始速度模型"但结果表明"这一速度模型精度并不能满足全波形反演的要求&因此"W07C提出的拉普拉斯域全波形反演为经典意义下的全波形反演提供初始速度模型备受关注&此外"特征波的波形反演也为初始模型建模带来了新的曙光&虽然我们已看到了陆上资料全波形反演成功应用的实例"但这些大多需要特殊的观测系统和低频勘探作为保障"又或者与经典意义下的全波形反演不同"仅实现了特征波的全波形反演&所以"能否实现陆上地震资料的全波形反演"更进一步地说"能不能实现常规观测系统下陆上资料的全波形反演"将是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陆上地震资料应用的瓶颈及发展动向""理论上"全波形反演处理应用于海上地震资料或陆上地震资料时并无差异&无论是波场模拟+梯度求取还是优化算法都是同一套理论体系&那么"为什么海上地震资料可以正确收敛到一个高精度的速度模型"而陆上地震资料的应用却一直受到限制呢6王华忠等)($*从概率论的观点分析了波形反演的本质"并指出在假设观测噪声为高斯白噪的情况下"c B Q:I估计可以在最小二乘意义下实现%分析了全波形反演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数据空间向参数空间映射的强非线性关系以及介质模型的复杂性和描述地震波场物理传播过程的正演算子的复杂性&胡光辉等)#*通过模型验证分析了全波形反演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其在陆上资料应用中的困难&对比海上地震资料与陆上地震资料的特点"从数据域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陆上地震资料全波形反演的应用瓶颈主要在于(&$全波形反演要求全方位角+大偏移距的观测系统&海洋资料>c!数据很好地适应了这一要求"=B@0B@@油田的成功应用也证实了这一点&而陆上地震资料的常规三维勘探多为滚动采集"这对全方位角的要求有一定的限制&但最为严重的是"传统的观测系统设计多基于反射波勘探"偏移距较小"波路径正交程度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全波场信息的获取&$$低频信息的缺失&海上数据去除海洋噪声干扰"一般最低可用频带为#43%#45R/&而传统的陆上检波器所能响应的频带有效范围往往在,R/以上"即使数字检波器可以响应低频信息"而面波的干扰也使得该频段不可用&此外"常规的建模手段又很难较准确地恢复模型的长波长信息&因此"没有低频数据与初始模型很好地耦合"使这一0病态1的反演问题极易陷入局部极小"不能获得全局的最优解&#$数据预处理面临挑战&全波形反演除了运用地震波的走时信息"最重要的是它考虑了波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因此在数据拟合过程中"其对噪声非常敏感&这就对数据预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3'石"油"物"探第5#卷要求"既要消除噪声干扰"又不能破坏波的动力学特征&尤其在声波近似的全波形反演过程中"面波作为干扰波需要清除"而在去除面波的过程中"往往损害了地震记录的低频信息&甚至由于其线性特征"同时损害了初至及浅层折射等有明显线性特征的有效波信息&($与海上气枪震源相比"陆上炸药震源稳定性较差"受药量+激发岩性等因素影响"随机干扰严重&地面检波器受地表条件影响也制约了陆上资料的品质"且检波器与地面的耦合性远远不能做到水上检波器与海水这种一致性的耦合&而且与海水这一均质的速度体相比"近地表介质极其复杂"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波动方程并不能完全模拟全部波形"因此在构建误差函数时累积了更多的错误与误差"进而影响其收敛方向&全波形反演是一套完美的数学理论体系"已逐渐从模型试算走向实际资料的应用"并已在海上资料的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成功&陆上资料的成功应用虽然还存在种种困难"但地球物理学家们已经注意到了其中的种种挑战"意识到陆上资料全波形反演应用的限制已经不属其理论范畴&所以"当前全波形反演的发展已经从理论研究转向了推动其实用化的研究"以及为全波形反演实用化的各种准备工作的研究&针对陆上资料特点"\G等)(#*发展了基于反射波的波形反演研究"并在实际资料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特征波的全波形反演受到了人们的关注&c;?I I7:;等)((*改进了反射波全波形反演的目标函数"使用伴随状态法的全波形反演策略实现了反射波这一特征波的全波形反演&特征波全波形反演"使用某一或某一些特征波的走时和波形信息逐步逼近全波形反演的结果及精度"是解决陆上资料全波形反演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方法也在实际资料应用中得到了验证)(5%(,*&此外"针对陆上资料低频信息缺失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通过低频补偿+频率外推以及改变目标函数)(+%53*对频率的敏感性等方式"减小低频信息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完成缺少低频信息下的全波形反演&("全波形反演应用前景展望全波形反演技术是地球物理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某些海上实际资料的应用中得到了优于现有其它速度建模方法的结果"陆上地震资料全波形反演的应用还受到种种限制&随着地震采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波场+宽频带+炮检对等观测手段的实现"以及预处理保真技术的发展"陆上全波形反演的应用将逐步走向实用化&我们认为"经典的全波形反演方法的实用化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发展一种反演流程"通过分步骤+分尺度+多种手段联合来实现全波形反演"大幅度提高目前的速度估计和成像的精度&王华忠等)($*分析指出"速度场的反演利用特征波的波形反演#!Y D$要优于全波形反演%需要合理地增加相位信息在泛函中的比例以及考虑模型的先验信息& Z Y D反演的根本问题在于地震波场与反演参数之间的非线性性"在于实测地震波场的概率特征并不完全符合高斯分布"在于地震波正演不能很好地模拟实测波场"在于反射波振幅不只受速度改变的影响&针对这些根本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地震波场中的不同成分与速度参数的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尽量让这些关系紧密化和线性化&因此"将地震波场分解成特征波场"不同特征波场成分反演速度场的不同成分"综合应用波场中的旅行时+相位+振幅信息"构建实用化的全波形反演技术的反演流程"是将全波形反演技术应用于陆上地震数据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G等)(#*发展的反射波全波形反演就是这种特征波反演思想的体现&此外"通过设置目标函数对减小非线性问题"提取波场特征量信息以及对不同摄动尺度的响应扮演着重要角色&董良国等)53*分析了不同的目标函数随不同物性参数的不同摄动尺度的变化性态"并给出了模型验证结果"对选择合理的反演方法以及反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目标函数的非线性程度不同"对目标函数形态的有效分析是研究陆上资料全波形反演应用的恰当举措&拉普拉斯域全波形反演以及地震道包络构造的目标函数正是利用了它们在数据空间和模型参数之间的相对较低的非线性程度&所以"分步骤+分尺度反演方法和反演策略以及多种手段的有效联合是实现陆上地震资料全波形反演的有效途径&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波形反演基本思想和方法一定会对弹性参数反演+多参数反演!建模+高精度成像以及储层参数估计与储层描述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B;B C E?@B.4D C N:;I7?C?K I:7I F78;:K@:8E7?CJ B E B7CE0:B8?G I E78B H H;?L7F B E7?C)A*4^:?H0Q I78I"&+'("(+#'$(&$5+%&$,,&'第&期杨勤勇等4全波形反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

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

第22卷 第4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ol.22 No.42007年8月(页码:1181~1194)PRO GRESS IN GEOP H YSICSAug. 2007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汤井田, 任政勇, 化希瑞(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摘 要 本文在近年来众多的地球物理研究者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地电磁模型正反演已有成果,定量分析了各种主要正反演的性能测试,指出不同正反演法的优点、缺点以及应用范围局限,提出了各种方法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计算地球物理领域的核心内容,指出了计算地球物理领域的数值模拟发展方向.关键词 有限差分,有限元,积分方程,线性迭代,蒙特卡罗,电磁模型,正演,反演中图分类号 P318,P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2903(2007)0421181214The forw ard modeling and inversion ingeophysical electrom agnetic f ieldTAN G Jing 2tian , REN Zheng 2yong , HUA Xi 2rui(S chool of I nf o -p hysics and Geomatics Engineering ,Changsha ,410083)Abstract Based on the excellent achievements by many geophysical researchers at present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performances of the most used forward and inversion methods in electromagnetic quantitatively ,and then ,has pointed the merits and faults of this algorithms.So ,wit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est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 2bove forward and inversion in geophysical electromagnetic filed is pointed and also the core of computational geophys 2ics is listed.At the end ,we have clearly lis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computational ge 2ophysics.K eyw ords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linear iterate method ,monte 2carlo method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forward model ,inversion收稿日期 2007204210; 修回日期 2007206220.基金项目 国家863计划(2006AA06Z105,2007AA06Z134)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汤井田,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 )会员.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和应用、地球物理信号处理及反演成像等研究.(Email :jttang @ ).0 引 言在地球物理学,电磁场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球物理模型的复杂性,一般而言,地球物理模型无法以解析法得到解析解[1],因此,数值模拟方法在地球物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以此,地球物理学家得到了许多经典的地电模型的电磁场分布数据.借助于这些电磁场分布数据,结合地电模型结构,我们可以初步建立电磁场数据与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但对于复杂的模型来说,其电磁场分布也非常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模型与电磁场数据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的、准确的方法来建立模型与电磁模型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即称为电磁模型的反演[2].目前而言,反演主要集中在完全2D 、3D 非线性模型上[3~5],在其中,3D 电磁场数值模拟是3D 电磁反演的核心引擎,因此反演与正演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电磁场正演的有限差分[6~8],有限元[9,10],积分方程法[11,12]等,基于此的方法变种,如微分2积分法[13]等不具体讨论;对于反演来说,只讨论线性迭代法[14]、蒙特卡洛反演方法[3].而其它一些变种如微分2积分方法[13]等不具体论述.本文第一部分,讨论有限差分、有限元和积分方程法,分析其现有应用效果,其优点与缺点,基于此分析其发展趋势;第二部分详细论述反演算法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集中讨论线性化迭代法,蒙特卡洛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2卷非线性全局最优化方法等,分析其优点与缺点,并讨论解决当前阻碍其发展的解决方法,指出非线性反演的在电磁模型中发展趋势.表1 符号的意义T able1 The meaning of symbolsV Laplace算子ε介电常数μ磁导率σ介质电导率ω~角频率j ext外加电流σ~=σ-iωt复电导率e-iωt时间依赖常数E电场强度H磁感应强度E0初始电场强度H0初始磁感应强度r空间坐标V s体积A系统矩阵D空间维数X节点值向量B右边向量φ目标函数m目标模型δm模型增量λ罚函数因子J n×m灵敏矩阵H n×m海森矩阵i,n,k不清索引计数β调整因子M=N M模型集x模型参数w,v模型个体1 电磁场正演分析电磁正演模型的宏观控制方程为Maxwell方程,就其在频率领域的形式为[2]:Δ×H=σ~E+j ext,Δ×E=iωμH.(1)求解(1)式,便可获得H和E.对于绝大多数模型,(1)式只能够通常数值方法来求解,下面列举主要数值方法最新进展.1.1 有限差分法[4,7]有限差分(Finite-deference met hod,FDM)是最为古老的数值计算方法之一,其被用于应用地球物理邻域始于20世纪60代(Yee1966[7];Jones and Pascoe,1972[15];Dey and Morrison,1979[16]; Madden and Mackie,1989[17]),特别进入90年代,交错式样网格被广泛用于地电磁场的分析中来,使有限差分法步入全盛时期(Smit h and Booker, 1991[8];Mackie et al,1993,1994[18,19];Wang and Hohmann,1993[20];Weaver,1994[21];Newman and Alumbaugh,1995,1997[22,23];Smit h,1996a, b[24,25];Varent sov,1999[26];Champagne etal, 1999[27];Xiong et al.,2000[28];Fomenko and Mogi, 2002[29];Newman and Alumbaugh,2002[30]).有限差分的基本原理为:方程(Ⅰ)控制的模型被分为规则的网格,其规模为M=N x×N y×N z,N i为直角笛卡尔坐标系的坐标轴方向的节点距,电磁与磁场被离散到节点,并导致一些关于电磁场节点值的线性方程组,A FD X=B,A FD为3M×3M的复数、对称、大型、稀疏矩阵,X为3M长的各节点电场或磁场的三方向值的向量,B 为由j ext等激励和边界条件生成的长度为3M的向量.同上可知,有限差分的最大不足之处为,它要求模型能够被剖分成规则的单元如四边形,六面体等,严重制约了其在复杂地球物理模型中的应用;最大优点在于能够非常好的处理内部介质中电磁性差异引出的磁场与电磁不连续现象,这是由交错网格的基本性质决定.目前来说,作为电磁数值模拟方法的主导者,有限差分法(FD)正处于各向同性介质模型转向各向异性介质模型的升级(Weidelt,1999[31]; Weiss and Newman2002,2003[32,33]);正处于频率域电磁模型的模拟向时间域电磁模型模拟的空间转换,并借助于并行技术求解(Wang and Hohmann, 1993[20],Wang and Tripp,1996[34],Haber et al, 2002[35];Commer and Newman,2004[36]).1.2 有限单元法[4,8,9]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 hod,FEM)并未广泛地被应用到地电磁场数值模拟计算当中来, FEM利用节点值与节点基函数来形成整个电磁场的分布.不同于FDM,FEM是基于电磁场的积分形28114期汤井田,等: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式,它是由电磁场的微分形式通过Green等定理变换而得,通常也称有限法的解为微分形式的弱解.同于FDM,FEM最也形成大型,对称,复数,稀疏矩阵,A FE X=B.不同于FDM,FEM并不一定要求模型能够被剖分成规则单元,如三角形与六面体单元(其被理论与实践证明可以无限度精确地模拟地球物理模型),因此,FEM能够求解FDM不能够求解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并被应用于实际中(Reddy,1977[37] Coggen,1976[9];Pridmore,1981[38]Pasulsen, 1988[39]Boyce,1992[40]Livelybrooks,1993[41]Lager and Mur,1998[42]Sugeng,1999[43]unorbi,1999[44] Ratz,1999[45]Ellis,1999[46]Haber,1999[47]Zyserman and Santos,2000[48]Badea,2001[49]Mit subhata and Uchida,2004[50].由上可知,FEM不仅能够处理FDM能处理的简单模型,更能够处理复杂的模型,因此,FEM能够作为地电磁场数值模拟的通用者. FEM显然肯定一些不足之处:对于复杂的模型,其结果不能给人以绝对的信服,其解没有相应的误差分析,并且这种分析是非常之必要.FEM的发展趋势:(1)对复杂的模型给予相应的精确的误差分布,难以肯定结果的真实可靠性[24~30];(2)基于势理论的成长,电磁场借助于矢量势与(或)标量势的方程系统能够完美的代表电磁场分布,有限元求解这些系统是一种大势所趋[44,49,50].(3)虽然FD能够处理内部边界电磁场不连续现象,但是基于节点的有限元法不能处理此理解,从而给结果带来误差,基于边的矢量有限元能够很好的处理节点有限元的不足[43,50],因此,随着对误差的要求越来越小,矢量有限元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地电磁场的分析中来.1.3 积分方程法[4,11,12]积分方程法实现了均匀导电半空间三维大地电磁响应的数值模拟.即求取张量格林函数积分时,采用二次剖分算法解决计算中奇异值问题,对于含有贝塞尔函数的积分项,利用结合连分式展开的高斯求积代替常规的快速汉克尔变换方法,确保了张量格林函数的正确计算并提高了计算精度.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及模型试算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积分方程法(Integral equation met hod,IE)把Maxwell方程变成Fredholm积分方程(Raiche, 1974[11,12])E(r)=E0(r)+∫V s G(r,r′)(σ~-σ~0)E(r′)dr′,(2)(2)式为电场表达式,此方程即为著名的散射方程(Scattering Equation,SE).(2)式中,E0(r)通常为已经项,G为3×3的Green函数在1D参考介质中矩阵,V s为(σ~-σ~0)不为0处的体积.通过离散化方程(2),产生线性方程组,AIEX=B为复数、密实矩阵.由此可见,IEM的主要优点为线性方程的维数相对FDM、FEM要小的多,可以快速求解模型;不足之处为,解的精度严重依赖于AIE的精确度,但一般来讲,AIE的精确无法得出有限保证,并且其本身也是一项十分耗时的工作.但是由于其速度快的优点,特别是在3D电磁模型计算中,被广泛地应用(Ting and Hohmann,1981[51];Wannamaker, 1984[52];Newman and HOhmann,1988[53];Hohm2 ann,1988[54];Wannamaker,1991[55];Dmit riev and Newmeyanova,1992[56];Xiong,1992[57];Xiong and Tripp,1995[58];Kauf man and Eaton,2001[59]).由于其速度快的原因,IE的发展趋势为求解三维大型、超大型基本电磁模型上面,由此可见,IE是所有电磁场数值模型中的效率快速者.积分方程法主要优点为,1.积分方程法只须对异常体进行剖分和求积,不涉及微分方法中的吸收边界等复杂问题,在三维电磁数值模拟研究中具有快速、方便等特点,与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法相比,这种方法在模拟有限大小三维体电磁响应时更为有效,计算速度快,占用内存少因而积分方程法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较快的发展. 2.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对异常体进行三维网格剖分和数值求积已变得越来越方便.同样的问题,用计算机计算的时间比以前大大降低.三维电磁响应数值模拟不再是“昂贵”和“费时”,从而可以成为一种廉价、快速、能推广的解释技术.1.4 频谱Lancsoz分解法[4]频谱Lancsoz分解法(Spectral Lancsoz Decompo2 sition Method,SLDM)是一种频率中非常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Druskin and Knizhernam,1994[60]; Druskin,1999[61]).特别是有模型多频率情况下的首先者,因为SLDM在求解多频模型所需时间与其它方法如FDM、FEM、IDM求解单频模型所需时间相当.SLDM由于其在多频模型模拟上的优点,算得上电磁场模型模拟中的高效者.目前而看,SDLM正转向各向异性模型的模拟(Wang and Fang,2001[62]),3811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2卷Davydycheva(2003)[63]提出了特别的电导率平均法与最优化网格法来减小网格大小与数目,从而加速了SDLM的速度,使其效率更上一层.综观上述各种数值模型方法,正演各种数值方法不外乎把地球物理模拟转化为复数,大型的线性方程组.因而如何快速、准确地求解此线性方程成为重中之重,在数据表明,此线性方程的求解时间约为总求解时间的80%[2].通常来说,由FEM、FDM、ID、SDL M等法生成的线性方程的条件数(Condi2tion Number,CN)非常之大(109-1012,Tamarch2enko,1999[64]),而求解速度与CN成正比,因此十分之有必要减小线性方程式的CN,从而加速成了方程组的预条件处理器(p reconditioners)的发展.在IEM方面,通常利用M ID E(modified iterative2dissipative met hod)来加快方程的收敛速度(Sing2er,1995[65];Pankratov,1995,1997[66][67];Singerand Fainberg,1995,1997[68][69];Avdeev and Zha2nov,2002[70]),通常与FDM法(Newman andAlumbaugh,2002[30])相对比,足见M IDE在ID中的作用,表2列出了IE与FD方法中各种预处理器的性能.表2 各种预处理器的性能,模型为三维感应测井(引用Avdeev(2002)[30])IE测试平台为PC P2350MH z,FD测试平台为IBM R S-6000590工作站T able2 The performance testing of differentpreconditioners,testing on3D induction loggingmodel(cited from Avdeev(2002)[30]).testing platform is PC P2350MH z for IE andIBM R S-6000590for FD正演方法网格大小N x×N y×N z=M频率(k Hz)预处理器迭代次数运行时间A(s)IE 31×31×32=30752101600MIDM72950500056332810L IN172121FD435334160J acobi60005686 4353345000J acobi12001101对于FDM、FEM、SLDM来说,最通常用预处理器则为J acobi,SSOR与不完全L U分解器(例如,M=25×22×21=11550,N bicgstab=396;T CPU= 18min在P31-Ghz PC上,Mit suhata and Uchida, 2004).另外,还有低感应数法(Low induction num2 ber,IN,Newman and Alumbaugh,2002[18])与多重网格预处理器等,表3、4列出L IN与J acobi处理器的测试性能.表3 IE法中的L IN与Jacobi处理器的测试性能,模型为3D感应测井模型的结果统计(采用Avdeev,2002[30]),本次Jacobi测试平台为P350MH z,LIN平台为IBM RS-6000590工作站T able3 The perform ance testing of L IN and Jacobi on IE method,testing models is3D induction logging models(cited from Avdeev,2002[30])Jacobi is tested on PC P2350MH z, L IN is tested on IBM RS26000590w orkstation预处理器迭代次数相对残差J acobi1 1.00E-035 2.00E-11L IN1 1.10E-011009.40E-051000 1.30E-10由上表各表定量分析可知,经预处理过的线性方程组不仅在收敛速度上加快,而且在精确度上也有所提高.因此,寻找最优的预处理器是今后地电模型电磁正演的发展趋势之一.2 电磁模型反演反演领域十分活跃,目前反演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理论表明反演的收敛速度严重依赖于正演模型的精确,但目前正演的准确度仍然无法得以保证(Zhdanov,2000[70];Torres2Verdin and Ha2 bashy,2002[71];Zhang,2003[72]).(2)反演问题通常规模较大,通常需要在成千上万的节点上反演成千上万的参数.就目前而言,计算机速度较难以提供如此之动力.(3)地球物理模型的反演通常是非线性的、病态的,这有增加了数值模拟上的困难,结果很难以收敛到精确解,只可以把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非线性成倍增加了反演的计算负担,使反演很难在完全现实的状态中完成.(4)反演存在非唯一性、非稳定性,要解决此困难,通常要包括稳定罚顶(Stabilizing Penalty Func2 tion,SPF,Tikhonov and Arenin,1977[73]);通常SPF依赖于先念信息,可影响解的平稳性、精确性等等(Part niaguine and Zhdanov,1999[74];Sasaki, 2004[75];Heber,2005[76]).因此,选取合理的SPF 在反演过程是十分重要(Farquharson and Olden2 burg,1998[77]).因此,完全反演将会是十分活跃的领域,以下为48114期汤井田,等: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当前反演的主要方法和最新进展.2.1 线性化迭代法线性化迭代法(linear iterator met hod,L IM)地电磁模型反演算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Eato n,1989[78]),在其产生的10之中,发展较为缓慢.非约束非线性最优化(Unconst rained nonlinear optimi2zation,Nocedal and Wright,1999[79])思想的引入使得L IM得到快速发展,数学理论的完善更是推动了L IM的进步.L IM的标准迭代公式可表示为:φ(m,λ)=φd (m)+λR(m)→m,λmin,(3)一般来讲,要求解(3)式的最小值值问题,可应用非线性牛顿迭代性(nonlinear Newto n2type itera2 tions,NN I;如,Newton Iterations,N I、Gauss2 Newton Iterations,CN T、quasi2Newton Iterations, QN I)求解模型空间参数.一旦(3)式得到了满足,得是反演具休来说,在每的最优模型.L IM算法描述如下:Step1:初始化模型参数。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的现状和发展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的现状和发展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 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 O.01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工业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伴随着地震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不断深入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的方法技术,该方法能利用观测数据恢复地下地质结构和岩石性质。

地震反演技术一直是地震勘探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其目的是用地震反射资料,反推地下的波阻抗或速度的分布,估算储层参数,并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现行的地震技术难于满足地质任务对地层纵横向分辨率的要求,测井技术虽然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但不能满足地质任务对井间地层参数变化的要求。

为此我们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的互补特征,研究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以取得井间地层物性参数的分布信息。

1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发展过程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反演技术,一般要求求解一个最优化问题。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充分利用测井的低频-高频成分和丰富的地震中频信息,以地震剖面所过井位的声波测井资料和地震层位解释结果作为约束条件[1~2],通过迭代反演对地质模型进行不断反复修改,使合成地震纪录资料与实际地震资料尽可能逼近,最终模型就是反演结果。

由此可见,这种反演实际上是通过正演来完成的。

反演的精度和分辨率与初始模型给定有很大的关系,也与正演合成方法、钻井数量、井位分布以及模型修改量确定的方法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地震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的精细程度。

借助于这种反演方法,人们可以获得精确描述所观测到的数据集的地下模型。

现行测井资料约束的波阻抗反演技术起源于合成声波测井技术。

80年代后期,Se ym our 等[2]提出了利用地震剖面所过井位的声波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正、反演结合进行迭代,求取地下波阻抗的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利用了测井资料的高频信息,大幅度拓宽了地震资料的频带,地震剖而的视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而这种方法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国内外众多公司竞相发展的对象。

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综述

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综述

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综述、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地震反演方法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每当数学方法、物理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时,就会有新的地震反演技术、方法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这些方法技术得到了实践验证和提升,反过来地震反演技术运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又不断促使数学方法、地球物理学理论的再次发展。

时至今日,地震反演技术仍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不断丰富着的领域。

反演是正演的逆过程,在地震勘探中正演是已知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岩性物性分布情况,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和适当的数学计算方法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传播以及接收地震波传输到地表信息的过程。

地球物理反演就是使用已知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和计算方法,将地表接收到的地震数据通过逆向运算,预测地下构造情况、岩性物性分布情况的过程。

地震波阻抗正演是对反演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手段。

1959 年美国人Edwin Laurentine Drake 在宾夕法尼亚州开凿的第一口钻井揭开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序幕。

从刚开始的查看地质露头、寻找构造高点寻找石油,到通过地震剖面的亮点技术寻找石油,再到现在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油气资源的预测,石油勘探经历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历程。

声波阻抗(AI )是介质密度和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它能够反映地下地质的岩性信息。

声波阻抗反演技术是20 世纪70 年代加拿大Roy Lindseth 博士提出的,通过反演能够将反映地层界面信息的地震数据变为反映岩性变化的波阻抗(或速度)信息。

由于波阻抗与地下岩石的密度、速度等信息紧密联系,又可以直接与已知地质、钻井测井信息对比,因此广泛应用于储层的预测和油藏描述中,深受石油工作者的喜爱。

70 年代后期,从地震道提取声波资料的合成声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此为基础发展的基于模型的一维有井波阻抗反演技术,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进入80 年代,Cooke 等人将数学中的广义线性方法运用于地震资料反演,提出了广义线性地震反演。

地震反演技术回顾与展望

地震反演技术回顾与展望

地震反演技术回顾与展望一、概述地震反演技术,作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一直以来在油气资源勘探、地质构造解析以及地震灾害预测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该技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信息,通过反演算法处理地震数据,进而推导出地下岩层的物理属性,如速度、密度等。

这些属性信息对于深入了解地下构造、识别油气藏以及评估地震风险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反演技术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地震反演方法主要基于射线理论或波动方程的一阶近似,这些方法虽然计算效率高,但精度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全波形反演、多属性联合反演等高精度反演方法逐渐得到应用,这些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刻画地下介质的物理属性,为油气勘探等领域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地震反演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地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干扰和信号衰减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反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地下介质的复杂性以及地震波传播的多路径效应也给反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如何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提高反演的精度和稳定性,是当前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展望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地震反演技术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方面,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为地震反演提供更为强大的计算支持,使得更复杂的反演算法得以实施。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地震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反演的准确性,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等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智能降噪和增强,以及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优化反演算法等。

随着多源多尺度地球物理数据的融合利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引入,地震反演技术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和深化其研究内涵。

地震反演技术作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气勘探、地质构造解析以及地震灾害预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面对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地震反演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正演和反演的区别

正演和反演的区别

正演和反演的区别
在不同学科正反演定义有微小差别,但大体上一致的.举个几个的例子:
在地球物理中,已经知道地球介质的性质,如(地震波传播速度等),求地震波的走时(即地震波在地球中的传播时间等)这是正演;又如,已知地下介质结构,物质特性等,求波速,重力值,电磁学,地热学上的等一些指标因素,这叫正演.
反过来,已经知道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让求地球介质的性质等,这叫反演;又如,已经知道某地的重力异常值,反求该地区地下的物质特性等,是反演.
在遥感影像解译中,反演就是不知道影像上的地面物体是什么,而根据光谱信息等反求地面物体.
总之,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反演用的比较多,因为往往人们都是想根据手里的资料反求未知的东西.但是正演是反演的基础,只有有了大量正演知识,你才能正确的反演.。

正演反演现状

正演反演现状

正演方法一、解析方法研究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随钻电磁波正演可归结为电磁波场量的求解。

在忽略井眼泥浆和侵入带影响的情况下,倾斜井眼周围的感应电磁场可以分解成水平磁偶极子(HMD) 和垂直磁偶极子(VMD)源产生的场的叠加。

Hardman R H和Shen L C通过建立双界面三层水平层状地层模型,研究任意方向的磁偶极子在此模型下的电磁场分布,再通过数值方法求得响应。

Kcnnedy W D等利用赫兹矢量求解Maxwell方程, 得到了任意地层中的电磁场分布,而且从理论上解释了井斜对响应信号的影响,。

肖加奇和张庚骥通过研究有耗层状介质中任意方向磁偶极子电磁波的辐射与传播, 得到一种求解任意层中、任意方向磁偶极子电磁波场量的解析方法。

由于井眼的倾斜, 电磁场呈非轴对称分布。

将发射线圈近似为磁偶极子, 根据电磁场叠加原理, VMD 只产生TE 波, 而HMD 同时产生TE 波和TM 波, 可以将这种电磁波分解为TE V、波、TE H波和TM H波,且彼此间相互独立互不藕合。

利用Green函数分别求解它们在有源和无源区的解析解。

可利用FHT(快速汉克尔变化)或FFHT(快速傅里叶一汉克尔变换方法)对其解析解进行了数值计算。

其木苏荣等在利用与肖加奇类似的地层模型, 应用层状介质中TE 波和TM 波分解技术以及广义反射、透射系数和振幅的递推算法推导出了倾斜地层中电磁场分布的解析解, 并给出了电磁波振幅的递推公式。

二、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普通直井,随钻正演方法有限元素法(FEM)、有限差分法(FDM)、数值模式匹配法(NMM)、积分方程法(IEM)、逐次逼近法(SAM)、积分变换法(ITM)等。

对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正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快速傅里叶-汉克尔变换法针对最简单的纯粹的倾斜地层模型, 最有效的途径是使用快速傅里叶-汉克尔变换算法(FFHT)。

随钻电磁波测发射线圈简化为磁偶极子,考虑层状各向同性介质,当忽略井眼的存在时,正演计算问题就简化成了偶极天线电磁波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问题,这种问题可以通过汉克尔积分变换来求解。

反演技术原理

反演技术原理

反演技术前言一. 反演的概念、目的二. 反演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三. 反演的基本方法四. 地震反演难题的解决方案五. 反演的实质六. 反演的基本流程七. AVO反演处理简介地震、测井、钻井是石油工作者认识地下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的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虽然测井、钻井仅能提供井孔附近的有关信息,尤其是有关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信度、准确性,能确切地指出含油气层的位置,定量化分析与储层、油藏有关的参数。

然而一个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案的设计、实施、调整仅靠测井、钻井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地震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虽然远远不及测井、钻井,但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从光电记录、模拟记录到数字记录,从二维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成像的准确性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由于地震资料包含大量地下地质信息,覆盖面积广,具有三维特性,所以这项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地下地质构造、地层?如何进行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如何进行油藏、含油气层的预测?这些问题促使地球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开发应用了一系列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技术,如地震资料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AVO 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地震的长处,使人们对地下储层、油藏的研究从点到面、从二维到三维、从三维可视化研究到油藏动态监测、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化研究,大大提高了钻探成功率,有效地指导了油田开发,为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地震技术被列为二十一世纪石油工业发展的首要技术,相信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技术(地震资料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AVO分析技术)也必将在我国油田勘探、开发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反演的概念、目的地震资料反演技术就是充分利用测井、钻井、地质资料提供的丰富的构造、层位、岩性等信息,从常规的地震剖面推导出地下地层的波阻抗、密度、速度、孔隙度、渗透率、沙泥岩百分比、压力等信息。

VSP正反演综述

VSP正反演综述

第24卷第1期2009年2月(页码:145~153)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PRO GRESS IN GEOP H YSICSVol.24,No.1Feb.2009邹延延,徐义贤,沙椿.VSP 正反演综述.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24(1):145~153Z ou Y Y ,Xu Y X ,Sha C.Review on the forward modeling and inversion of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Prog ress in Geophys.(in Chinese ),2009,24(1):145~153VSP 正反演综述邹延延1, 徐义贤2, 沙 椿1(1.四川中水成勘院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72;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摘 要 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一种发展很迅速的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垂直地震剖面法是在介质内部点上直接观测,因而能够避开或减弱剖面上部低速带的干扰及外界噪声干扰,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研究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解决其地质问题,因此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最为活跃.本文从垂直地震剖面正反演的角度,并结合国内外实际的例子来介绍垂直地震剖面,同时讨论了垂直地震剖面未来发展的方向.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正演,反演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2903(2009)0120145209R eview on the for w ard modeling and inversion of vertical seismic prof ileZOU Yan 2yan , XU Y i 2xian , SHA Chun(1.Engineering i nvesti gation Co.,L t d.,Cheng du H y d roelect ric I nvesti gation &Desi gn I nstit ute ofChina H yo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 p Co.,Cheng du 610072,China; 2.I nstit ute ofGeop hysics &Geomatics ,Chi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 ,W 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VSP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technology.Because VSP offers the possibility to analyze reflected and transmitted seismic waves generated by a source located at the surface and recorded by geophones positioned in a pared with surface seismic technology ,VSP has a higher S/N ratio and resolution ,and its waves’motiv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conspicuous ,so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oration seismolog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mulation and inversion of VSP and gives the prospect of VSP.K eyw ords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simulation ,inversion收稿日期 2008203215; 修回日期 2008206220.作者简介 邹延延,男,1982年生,汉族,江西上饶人,主要从事水电工程物探工作.(E 2mail :zyyzff @ )0 引 言垂直地震剖面(VSP )是在地面激发、井内接收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它是连接测井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的桥梁.利用VSP 资料既可提供较纯的地震子波、反褶积因子、速度、反射系数、衰减系数以及其他物理参数,还可以帮助识别地面地震记录上的多次波,并指明多次波的来源和传播过程.VSP 可以同时记录纵波及横波,上行波及下行波,这就促使地震勘探步入了全波勘探的领域.同时其提供的速度及速度比、振幅及振幅比、频率及频率比、波长及波长比以及波形结构等信息,可用来研究井孔周围隐蔽性的油藏及砂岩体,或检测油气及圈定储油范围.正因为如此,VSP 资料有着其它物探资料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陆上物探技术中的常规手段,也是海上地震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震源或检波器放在井中进行勘探的基本思想发源于地震勘探的初期,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Fessenden 的专利是这方面的第一个文献.后来,Barton 曾参考Fessende 早期的工作,介绍井中地震测量的可能应用.30年代末,Dix 提出利用井中检波器测量时深曲线和时间2速度关系,导致地震测井(速度检验放炮)技术的发展.这对地表地震资料解释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但是地球物理学家们仍然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4卷 没有继续前进,将这种具有肯定的物理和地质前提的井中地震方法发展为同时观测和利用续至波的垂直地震剖面.50年代,西方Jolly,Riggs以及Levin 和L ynn的著作,都曾强调井中地震的潜力,但是西半球对VSP仍然没有发生真正的兴趣.与西方不同,苏联在加尔彼林院士的领导和组织下,从50年代开始,经过60年代到70年代,一直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研制了VSP观测的专门仪器系统,试验了成套的野外工作方法,并发展了相应的解释理论基础,使VSP成为一套完整的,独立的,新的观测方法.1973年,加尔彼林的专著《垂直地震剖面》给VSP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3].地震勘探的成本日益增高,成功率却逐渐下降,这就迫使各石油公司积极寻求新的技术,因而他们对VSP的兴趣也逐渐增加.正是在各个石油公司的推动下,从1979年到1982年,经过短暂的几年时间,VSP就迅速在西方全面推广,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期间有代表性的是两次技术讨论会和两次继续教育活动.第一次技术讨论会于1979年10月在俄克拉荷马州的Bartlesville,由菲利浦石油公司研究中心举办.第一次继续教育于1982年3月在新奥尔良,由东南部地球物理学家协会安排,近200名专家交流发展VSP方面的经验.第二次技术研讨会于1981年12月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由地球和行星科学部和麻省理工学院举办.M.N.Toksoz教授指导了这次研究会,会议的论文主要集中于三分量VSP资料的采集和解释,特别是用于裂隙的探测,地震衰减的研究以及压缩波和切变波的联合解释等.第二次继续教育,1982年6月在Cannes,主讲人是地震服务有限公司的Peter Kennett和R.L. Ireson.通过上述有代表性的几次技术活动和其他一些技术会议,VSP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逐年迅猛增加.这些成果主要不是表现在VSP的理论方面,而是表现在发展VSP的工艺方面,尤其是计算机资料处理和野外资料采集,以及VSP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复杂构造和地层岩性勘探方面.除菲利浦石油公司外,美国地质调查局,SSC公司,CGG公司, ARCO公司,Schlumberger测井公司,以及几乎所有大石油公司现在都竞相利用VSP技术.1984年继南海和中原油田试验之后,胜利,江苏,大港,辽河,新疆等油田都先后在各自的一些井上作了试验性测量,取得了部分效果;工程勘察方面在国内也有一定的进展:1996年张双喜[4]等在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坝区白岩尖1#井进行VSP测试,很好地解释了井口周围复杂的花岗岩岩体内部风化带分布和裂隙及岩脉充填分布;2005年刘永华,田宗勇[5]将工程VSP与地震CT方法应用于三峡大坝工程物探检测中,在围岩精细分类、岩体内部完整性检测、洞室工程稳定性评价等地质工程技术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朱光明,杨文采[6]等于2008年前后几年的时间中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进行了VSP调查,为研究超高压变质带地壳上地幔组构提供了难得的基础资料.随着VSP技术的需要的日益增加,VSP数值模拟和反演也在加快自己的步伐,以求达到一个更新的阶段来进一步为地球物理服务[7~9.1 垂直地震剖面正演一直以来合成地震记录在把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相关联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种技术不久也被推广到VSP中.以前只能够在地表合成记录,而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合成的VSP记录观察到在任意深度激发的波的传播过程.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合成的VSP记录来分析波源的层状效应.当然在数据处理和解释阶段,模型也同样的可以提供VSP相关的资料.模型技术不仅可以正确指导野外资料采集、减少野外工作的盲目性,而且通过VSP 模型计算可以深入地研究地震波的各种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也可以给其它方法提供佐证[8,10,11].此外,通过VSP模型人机联合解释,还能给实际VSP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一种可靠的依据和有效手段.计算VSP地震模型的方法很多[12],一维可以解析法求解,高维用数值法,如有限差分法(FDM)[13~15],有限元法(FEM),积分方程法等,一般FEM计算精度高、网格剖分灵活,能够精确地模拟复杂介质中的VSP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但计算量大;FDM精度中等,计算速度较快;积分方程法针对特殊情况较为有效,如三维均匀介质中含较少不均匀体情况.鉴于反演的需要,FDM 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而对于VSP问题[16,17],射线追踪[18,19]最为常见.国内外有很多人做相关的课题[20~39].1.1 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正演利用声波测井记录来合成时间域的VSP已经发展起来,K.D.Wyatt[40]提出从一维波动方程出发利用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的资料来合成VSP记录,因为它能够很好的分析震源随着深度和时间变化传播,还可以观察到源在地下任意深度激发所产生的响应,所以这对于地震资料的解释有很大的帮641 1期邹延延,等:VSP正反演综述助,也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VSP记录的合成.同时D.C.Ganley在制作这种一维合成记录时,进一步考虑到吸收和品质因素的波散效应;国内学者许云、杨文采和王彦春采用波场递推法进行一维和零偏移距VSP正演计算.K.D.Wyaff和S.B.Wyatt又接着提出了二维的射线追踪模型,并用于VSP2CDP 迭加;合成的VSP资料被用于研究套管波,迭代正演模拟.Ap sel采用格林函数来合成VSP的记录; T.K.Y oung等比较了七种制作VSP模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国内的吴保珍和王纪民讨论了纵和非纵SVSP的制作方法和重要应用;朱光明,胡建平,邱陶兴[41]完成了任意倾角的平界面情况下,零偏移距VSP射线追踪模型的制作,迅速地、粗略地给出VSP测量可能得出的总体结果;Michel Diet rich和Michel Bouchon[42]利用离散的波数来表示地震波场,完成了弹性介质中VSP记录地合成,相对于声学介质,优点就是源和检波器时二维的,而且在这里还可以处理多层的介质,在这里包含所有的波,即使在很小的偏移距情况下,剪切波和转换波也非常的普遍.王彦春,董敏煜[43]给出了一种适合用测井曲线作模型,考虑吸收和频散下效应合成垂直地震剖面的快速算法,该算法适应于粘弹性参数只在垂向有变化,波源为平面波源的一维模型.1.2 非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正演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也有不少是在非法线入射的情况下合成记录的.Diet rich等实现了有偏VSP 的数值模拟,但是不适用于高频.George A. McMechan把它扩展到常偏移距和多井源距的VSP,而且此时的模型也变成了横向变化的二维模型;朱光明,胡建平,邱陶兴[44]用渐近射线理论制作VSP非零偏移距任意形状界面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制作倾斜层、断层、尖灭、弯曲界面、透镜体等几类常见模型,并描述了各个模型上VSP响应的特征;可以看出这里的研究更进一步,由零偏移距扩展到非零偏移距,由倾斜界面模型扩展到任意界面模型,由单纯只考虑旅行时的几何射线追踪到同时考虑振幅的渐进射线追踪,以适应当时偏移距VSP发展的需要.F.Aminzadeh和J.M.Mendel完成了NN I平面波的VSP的合成,此次可以同时看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记录,同时还进行了不同地质模型和不同入射角时的VSP的研究;不过该方法仍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其中不包括面波;(2)假设的是无损介质.Suprajit no和Greenhalgh在层状介质中利用反射法合成有偏VSP.他们的方法包含所有的面波和内部的多次波,而且提出了容纳偏斜孔的途径,同时又给出了关于一些横向变化的构造(断层,尖灭等)的近似解决的方案.然而此时必须计算每一深度检波器的反射矩阵.Subhashis Mallick和L.Neil Frazer用同样的反射法制作了多井源距的VSP的记录,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包含所有的面波和内部的多次波;(2)地震速度地复杂化和频率相关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内在的衰减;(3)反射矩阵不用在每一个深度重复计算;(4)适用于各向异性的模型.王仰华介绍了根据VSP初至走时反演地层速度的广义线性反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同步地确定所有地层的速度解,即在确定某层的速度时,同时考虑了所有的初至走时.通过电算模型资料及实际观测资料的反演,可直观地显示出该方法的效果.文章还讨论了走时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这对设计最佳的VSP观测系统会有一定帮助.陈元庆,邓富求以实例说明了用VSP二维模拟方法对四川东部地区多层层状介质高陡复杂构造进行正演逼近,获得陡断带形态合理解释的良好效果;肖春燕,庄东海,金耀祖[45]利用有限元法和差分法对弹性波波动方程及其相关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无源形式下的波动方程递推解.引入震源后,进行VSP模拟调试,发现空间离散间隔,时间采样间隔,震源最大频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满足此关系可使模拟效果收敛稳定;朱建林和牟永光做出了有限元粘滞弹性波VSP地震模型.通过对一简单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证实了所用方法能精确地模拟粘滞性弹性波的衰减特征;王成礼,李秉富等[46]采用射线追踪的迭代法构造了一种斜井VSP的正演模型;1996年李锐坚[47]用精度较高的四阶差分格式代替传统的二阶差分格式来求解声波方程,进而模拟地下半无限非均匀介质中声波传播的物理过程,获得了能清楚分辨反射波,多次波,绕射波等各种波型的声波VSP剖面,该方法可用于计算构造任意复杂的地震模型;1998年胡建平[48]完成变偏移距VSP射线追踪模型的制作,可以用来单独模拟P波、S波,也可以模拟P、P2SV波的复合波场,可以适应复杂介质情况.刘伟和K.D.Wyatt等把三维VSP勘探的有限差分的弹性模741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4卷 型用以来调查在墨西哥Gulf地区复杂介质中的全波的传播情况.岳洪波,吴守华[49]在考虑反射波的基础上,再考虑折射波,用渐近射线二维追踪制作模型,从而实现VSP的折、反射归位迭加,更精确地模拟好地下界面,更好地进行煤田大偏深比VSP资料处理.2 垂直地震剖面反演地球物理反演研究的是如何根据各种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形态和物质性质,也是资料解释和处理中最关键的一环.2.1 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数据旅行时反演层位标定是VSP资料应用最普遍和最直接的内容,因此,VSP被誉为是地震2地质的桥梁,在区域构造解释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50~54].多井源距VSP数据的旅行时反演[55]常用来确定层状介质中的界面的深度.旅行时反演方法曾被用来反演层状介质的地震速度[56],层状介质的线形反演[57],以及反演速度和层状构造.庄东海用旅行时反演修正的非零偏移距VSP的模型,以加速模型的制作过程,提高非零偏移距VSP的处理速度.用合成VSP 资料试算表明:旅行时的随机误差对模型的制作影响不大;只要能较准确地确定界面位置,用旅行时反演制作修改的非零偏移VSP模型是可行的,同时还探讨了初始模型的不同选择方法,并将旅行时反演用于实际VSP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大大地节省了非零偏移距的VSP资料的处理时间.陈竟一,张中杰采用模拟退火法,在假设椭圆各向异性介质条件下利用有偏VSP反射波旅行时同时重建各向异性速度,采用几何射线追踪方法快速计算反射波旅行时,但是其中假设的椭圆各向异性介质比较简单.进一步改善旅行时反演实用效果的方向之一是同时反演层速度和界面形态两类参数.特别是对于井底下地层,由于缺少井的约束,只能够利用上行波,反演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消除局部极值的影响,减少病态方程的产生,朱键和王永昌采用了Monte Carlo 方法调整参数初始值.利用双层剥层法同时对层速度和界面形态参数进行反演,利用最小二乘法迭代求解.通过改变参数单位以均衡微分系数矩阵元素等措施,使这种反演方法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好的稳定性.该法对井底以上、以下地层均适用.上述反演方法都仅仅停留在各向同性假设的基础上,然而在地震学反演中如果忽略各向异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地下介质结构成像的畸变.通过建立了一个二维的模型(第一层是各向同性的低速层,底下是横向各向同性的介质),Rachel等利用这个多偏移距VSP中透射波的数据反演证明上述结果.阿尔伯达盆地的多井源距VSP中的直达波数据模拟来确定中生代岩石的汤马什各向异性的弹性参数,结果发现是不唯一的,此时的只有18%的各向异性.J an Douma研究了各向异性的存在对各向同性旅行时反演的影响,结果在一次证明解的多样性,同时指出各向异性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横波分裂现象.在获得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储油层属性提取项目中的一个有关三维VSP的P、SV、SH波旅行时子项目资料中L udmila Adam,Kaspervan Wijk和Thomas Davis从中建立了相关的各向异性参数.张继国,牟风明[58]从理论模型出发,研究了不同初值方法、不同旅行时拾取误差及纵波速度误差对横波反演结果的影响.同时结合具体实例,得到在地下倾角较小时,横向速度变化不大,同一口井反演出的横波速度相似性较好的结论.2.2 利用垂直地震剖面资料进行地震层析反演和偏移层析成像最先用于医学,应用地球物理领域对层析成像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海湾石油公司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从80年代开始秘密利用反射数据重建地下速度结构,在1984年的SEG年会上首次公布了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成果,引起了轰动.它是通过对观测的地震波各种震相的运动学(走时,射线路径)和动力学(振幅,波形,相位,频率)资料的分析,进而反演由大量射线覆盖的地下介质的结构,速度分布及其弹性参数等[59,60]主要信息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而偏移的目的是利用地震数据对地下介质进行成像[12,61~65].对于一次成功的层析成像来说确定精确的速度是非常必要的,这方面曾经Landa等做过相关分析,Yahya研究了残余曲率;Faye和J eannot做过聚焦分析.这些研究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他们都假设速度变化是相对缓慢的,在介质中可以认为是各向同性.但对于基于三维网格模型的层析反演来说,这是完全不行的,为此P.Farmer等通过利用VSP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旅行时的资料[66,67](来自挪威的Ekofisk油田)来确定速度,从而来弥补各向同性的缺点.这里的效果比早期的更好.赵平,F. Wenzel和P.Hat herly利用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三维有偏VSP直达波来层析,效果也很好;樊鹏军,韩立国,李志远[68]利用弹性波动方程进行了非841 1期邹延延,等:VSP正反演综述零偏移距VSP成像.成像结果表明:透射PS波成像与反射P波成像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而且透射PS 波成像是反射波成像很好的补充;王宝彬,刘洋,侯爱源[69]总结了一些利用VSP资料估算反射界面倾角方法,通过估算反射地层倾角信息可以更好地修正速度模型,从而提高VSP成像质量.既然VSP数据存储器趋于小型化,偏移的速度和效率就不如K irchhoff求和的稳定性,柔韧性那么重要.实质上K irchhoff法可以任意布置源和检波器,可以校正不规则空间采样.另外,可以使用射线追踪法来进行外部模拟引入复杂速度场中的折光度和散度.K irchhoff偏移很容易进入外部控制.这个外部控制在偏移VSP时显得格外突出.这一点可以在Keho,Levander,Wiggins[70],K ohler和K oenig[71]找得到.而在实际偏移过程中会因为噪音过多,弹性畸变,不规则空间采样和通过未知构造的传播.即使如此,P. B.Dillon[72],T.Nemet h等依然通过制约式的Kirchhoff偏移更好的对VSP资料进行了偏移,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复杂地区偏移会出现很多的假象.这些假象是由于有限的偏移窗口,物体照度的不足,波场分离的不彻底,速度模型的信息的过少所导致的.基于此,Alexander Druzhinin等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深度成像法,并且已经应用到北大西洋板块中.该方法是基于零偏移距VSP的Radon 变换[73],τ-p变换的深度偏移以及变偏移距VSP 的时差校正.T.Nemet h等给出了一个三维VSP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算法,其优点在于算法考虑了由于采集形式和目标体的结构所带来的波场的不规则采样,1998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的Lo st Hills地区试用过;国内的方伍宝,陈林[74]提出了三维VSP资料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其实质是把地表数据的三维单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推广应用到三维VSP数据.该方法适合于复杂介质、计算效率高、成像精度高,模拟计算和实际资料处理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姚忠瑞,王延光等[75]采用适用于层状介质中局部大倾角构造的精确归位的非固定相移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在三维VSP成像和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都比较好的效果,有力地说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适应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同时克服了常规相移偏移算法中要求速度横向不变的缺点;针对常规的三维VSP地震数据偏移成像对地下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复杂构造区适应性差、效率很低,陈生昌,马在田,陈林[76]考虑基于三维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观测系统的特殊性,利用地震波场的互易性原理,提出了一种在共接收点道集中进行三维VSP地震数据波动方程偏移成像的方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三维VSP偏移成像的计算效率,而且还适用于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复杂构造区;同时为了利用时间域偏移成像方法对速度模型的相对不敏感特性,在三维VSP偏移成像中,借助于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算法的概念,还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时间域速度模型横向变化要求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拓展了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应用范围.3 结 语虽然VSP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但是运动是相对的,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勘探目标要比以前复杂的多,难度大的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复杂地表条件.如黄土塬,沙漠、戈壁、冻土、沼泽、山地、碳酸盐岩裸露区、火山岩覆盖区等,这些地表地质条件使得难以得到高信噪比的资料.(2)复杂地下构造.如断块、岩性、风化壳、火成岩等特殊油气储集体.(3)上述两种情况的复合.即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而且地下构造也复杂,如山前高陡构造等.(4)大深度基底结构研究.如大深度基底埋深、起伏、断裂、岩性及基底内幕的研究[6].为此,我们不能够仅仅满足于二维的现状,要着眼于三维VSP模型的正演[8,77~79].三维VSP资料分辨率高,可以对井眼附近区域地面地震无法成像的小构造进行成像;三维VSP资料的各向异性信息丰富,可以实现井周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有利于岩性特征研究和井位评价.当然也要进一步发展变偏移距以及多分量的VSP方法[80,81]以给资料解释和处理提供更可靠的科学根据.条件的复杂性不仅给正演得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对于VSP反演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象未知参数越来越多,反问题解的非唯一性也越来越严重,还可能更加远离实际应用的需求.总之,优秀的地球物理反演成果不但要有理论方法的创新,还要对反演模型及其属性作深一步的揭示.面对更加复杂的勘探目标和更加特殊的地表与地下地质条件,单凭一种方法就表现出了某种局限性,须以其他方法作必要的补充以提高勘探的精确度[6,82,83].致 谢 本文成文过程中得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941。

地球物理正演与反演

地球物理正演与反演

反演的理论基础:褶积模型(时间域)
假设: 叠后地震数据道是零偏
移距的 没有多次波 没有AVO效应 噪声是随机的,与地震
数据不相关 子波是固定的,不随时
间变化 地震数据已做过偏移,
每一地震道只取决于地震 道位置处的反射系数序列
地震道可以用下面的模型表示 seismic = wavelet * reflectivity + noise
当研究客观世界存在的复杂事物和自然现象 时,最可靠的办法是对事物进行试验和观测,然 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事物进行直接观测,研究会 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在这些情况下, 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模型来代替实物,也就是 所谓模型技术。
正演理论方法
• 地震模型技术
模型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研究某一类复杂事 物时,抓住它们的某些主要方面,而摈弃、忽略 一些非本质的次要方面,概括出一个能反映这类 事物的主要特点的模型。再用数学或物理的方法 研究发生在这个模型里的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
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频带范围对比
为什要进行地震反演?
◙可以看出,地震资料中明显缺少测井曲线 中包含的低频及高频信息。低频成分提供了 地层的基本速度结构,高频成分提供了地层 的纵向分辨率。地震资料提供了稳定的中频 信息和可靠的横向分辨能力。因此,需要通 过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来提高其分辨率。
反演理论方法
PY地震剖面与地质模型
速度分析
CDP叠加
PY地质模型与其地震响应
为什要进行地震反演?
• 在时间域中的褶积就 是频率域中的乘积.
•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子 波的作用是将地震频 谱中高频和低频都消 除了.
• 理论上讲,反演就是试 图将这些失去的频率 区域进行恢复.
为什要进行地震反演?

一、正反演问题的概述解剖

一、正反演问题的概述解剖

(6)反问题的例子:
(a)医学层析成象; (b)图象增强; (c)曲线拟合; (d)因子分析; (e)卫星导航; (f)利用干涉法测绘宇宙射电源; (g)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分子结构;
(h)地球物理反演: 震源定位、层 析反演、地震波衰减、地震波走时反 演 ( Hergloz-Wiechert ) 、 声 波 层 析 成像、根据地球物理数据(重、磁、 电磁波、弹性波)确定地球结构(异 常源)。
地球物理反问题研究利用地球物理 观测数据去反推描述地球物理模型特 征的理论和方法。
反问题的非唯一性的一个例子

2.地球物理反演的陈述方式和主要观点
反演问题在数学上常表现为不适定问题—— 反问题的固有特性。
(1)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陈述方式:
(a)给定场方程解的部分信息,要 求推算方程的右端或定解域的形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源外 在源内
其中, g(x)是源函数,L是刻画场函数在空间变化规律的微 分算子(通常为二阶),例如,对于重力、磁力和电场,L 为 Laplace算子
L2 2 2 x2 y2 z2
对于电磁场,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下,L为 Helmholtz算子
Lk2,k22i4
c2
c2
其中,k,,,,,c分别为波数、介质的导磁
(b)给定场方程解的部分信息,要 求重建方程的系数。
(1)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陈述方式:
这是因为,地球物理反问题实质上可 化为微分方程的反问题:微分方程的中 心任务是寻求其定解问题的解,由微分 方程解的某种泛函,来确定方程的系数 、右端或解的定义域。
各种经典场形式上都满足下列偏微分方程(组):
0, Lug(x),
率、导电率、介电常数、场的角频率、光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正演及反演方法研究

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正演及反演方法研究

第45卷 第3期2023年5月物探化探计算技术COMPUTINGTECHNIQUESFOR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Vol.45 No.3May2023 收稿日期:2022 01 28第一作者:崔亚彤(1993-),女,博士,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及相关研究工作,E mail:YatongCui@email.cugb.edu.cn。

文章编号:1001 1749(2023)03 0351 09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正演及反演方法研究崔亚彤1,王胜侯2(1.天津市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9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武汉 430074)摘 要:密度界面反演方法可推断构造界面起伏形态,对于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地球深部构造和划分构造单元具有重要意义。

当涉及到区域性乃至全球尺度问题时,通常采用球坐标系的密度界面反演方法。

传统球坐标系密度界面反演方法在地表观测面的计算精度较低,且未能考虑地下密度的纵横向变化。

这里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正演及反演方法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和高斯-勒让德积分算法改进,给出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高精度正演方法,运用迭代优化算法而给出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反演方法。

最后利用球壳模型和起伏界面数据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适用于大区域、地表观测面的变密度界面反演。

关键词:重力异常;球坐标系;变密度界面正演;变密度界面反演中图分类号:P631.1 文献标志码:A 犇犗犐:10.3969/j.issn.1001 1749.2023.03.090 引言密度界面反演是重磁定量解释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于推断基底面、莫霍面、岩石圈-软流圈边界等构造界面形态,长期在国内、外应用较广。

频率域密度界面反演方法是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快速给出密度界面深度和起伏形态。

Parker-Oldenburg方法是目前最为经典、流行的频率域界面反演方法[1]。

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第41卷第4期2002年12月石油物探GEOPHYSICALPROSPECTINGFORPETROLEUMVol.41,No.4Dec.,2002 文章编号:1000-1441(2002)04-0385-06张永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北京100029)摘要:地球物理反演是利用观测数据恢复地下地质结构和岩石性质的方法。

介绍了地震反演技术从直接反演到模型反演,从线性反演到非线性反演,以及从叠后反演到叠前反演的发展过程。

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出现将成为反演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之一,地震反演正走向声波波阻抗与弹性波阻抗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反演;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声波波阻抗;弹性波阻抗中图分类号:P631.4+43 文献标识码:AThepresentandfutureofwaveimpedanceinversiontechniqueZhangYonggang(SINOPEC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Department,Beijing100029 ,China)Abstract:Geophysicalinversionisacomputationalprocesstorestoresubsurfacegeologicalstructuresandpetrophysicalpropertiesfromobservedgeophysi caldata.Thispaperoutlinedtheevolutionofseismicinversiontechnologies,fr omdi-rectinversiontomodel-basedinversion,fromlinearinversiontononline arinversion,andfrompoststackinversiontoprestackinversion.Theinversiono felasticimpedancewillbeoneofdirectionsofinversiondevelopment.Seismici nver-sionisonthewayofintegratingacousticimpedancewithelasticimpedan ce.Keywords:inversion;neuralnetwork;geneticalgorithm;simulatedannealing ;acousticimpedance;elasticimpedance在寻找和发现薄的砂泥岩交互储集层过程中,用常规地震记录已显得力不从心。

地震研究领域中的反演方法

地震研究领域中的反演方法

地震研究领域中的反演方法地震研究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地球物理学科,对于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表层的变化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地震研究领域中,反演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地震研究领域中的反演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地震反演方法简介地震反演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信息,来估计出地震波传播路径以及地球结构和物性参数的研究方法。

在地震学研究中,地震反演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结构和物性参数等信息。

地震反演方法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求解正演问题和反演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反演方法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反演方法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反演方法通常被称为数值反演方法。

数值反演方法是地震反演中最常用的反演方法之一。

数值反演方法解决了波动方程反演和非线性反演中的很多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例如,在张一心教授和夏庆元教授的研究中,介绍了通过有限差分技术对波动方程进行求解的方法。

三、基于统计学的反演方法除了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反演方法外,还有一类非常常见的反演方法是基于统计学的反演方法。

比如基于模拟退火等算法的反演方法就是类似的统计学方法。

这类反演方法通常是通过统计分析,对观测数据集合进行分析,并与计算机模拟的合成数据进行比较。

从而获得目标参数的估计值。

在这类反演方法中,Bayes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举一个例子,孙春阳教授和刘广田教授的研究就是基于Bayes理论的反演方法。

四、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演方法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已经对许多科学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在地震反演领域中也不例外。

机器学习技术的出现,为地震反演领域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演方法通过建立一个非线性映射,将地震学中的输入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输出信号。

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大数据情况,能够快速判断一个大型数据集中的异常和规律,如根据数据集的熵来确定分层结构变化等。

事实上,许多机器学习技术,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已经在地震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1-MT反演的现状和评述(2011,3)-王家映

1-MT反演的现状和评述(2011,3)-王家映
Biblioteka 2、反演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最优化,基 本作法是从一个初始模型出发,计算其理论 响应(解析的、数值的),然后把这一理论 响应与观测数据所相应的实测响应比较,计 算其方差,如果方差小于预先设计的要求, 则认为此模型就是待求的模型,如果方差大 于预先设计的要求,就按一定的原则修改初 始模型的参数。如此反复迭代,直致符合要 求为止。
何时需要进行三维反演? 一般,MT资料的采集都是沿剖面进行 的,进行三维反演,必需有三维采集。但是 即便是二维采集,也可以用来进行构造三维 程度的分析。如Skew分析,Tipper分析,相 位灵敏度分析,Bailey分解,张量分解,旋 转不变量分析,走向分析和莫尔圆等。只有 确定测区是三维构造,才进行三维反演。以下 简述几种3D MT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 点,然后再进一步作几点评述。
1、常用的一维反演与成像技术:
Bostick法: 是一种近似的反演方法。反演得连续介质模型, 所求模型一般不拟合观测数据。 梯度法 梯度法又称最速下降法,是一种古老的反演方法。 它是从一个初始模型出发,沿方差函数负梯度方 向搜索目标函数极小点的一种最优化方法。在方 差函数几何形态上收敛的轨迹比较直观。要求的 内存不大,但最终结果受初始模型影响较大,可 能陷入局部极小。
Constable开发的OCCAM法,Smith和Booker 开发的RRI法,Rodi等人开发的 NLCG法 (非 线性共轭梯度法)。最近,Siripunvaraporn和 Egbert在OCCAM算法基础上做了些改进,提 出一种新的反演算法—REBOCC 法 。经合 成数据和实测数据的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在 计算速度上,均比OCCAM和NLCG快,并且所 需内存小,虽然速度不能与RRI相比, 但其稳定 性较高。

地球物理正演与反演

地球物理正演与反演

反演理论方法
稀疏脉冲法原理
稀疏脉冲反演假定实 际反射可以认为是由 一系列大脉冲里夹杂 有小脉冲背景.
稀疏脉冲反演假定 只 有大脉冲有意义.该方 法通过检查地震道来 寻找大脉冲的位置.
稀疏脉冲法
反演理论方法
稀疏脉冲法原理
稀疏脉冲反演 每次建立反射序列 为一个脉冲. 增加 脉冲直到地震道 被足够准确地进 行反演
PY地震剖面与地质模型
速度分析
CDP叠加
PY地质模型与其地震响应
为什要进行地震反演?
• 在时间域中的褶积就 是频率域中的乘积.
•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子 波的作用是将地震频 谱中高频和低频都消 除了.
• 理论上讲,反演就是试 图将这些失去的频率 区域进行恢复.
为什要进行地震反演?
低频 测井资料中所包含的频带范围 高频 地震资料中所包含的频带范围
• Tesseral 2-D 包含四个主要的功能块: • Model builder — 模型建立器 • Computation Engine — 计算引擎 • Viewer — 浏览器 • Processing Block — 处理软件包
正演理论方法
• 地震正演过程
如果我们已知地下的地质模型,它的地震 响应如何?通过模拟野外地震采集,得到单炮 记录,再通过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偏移 得到合成剖面这一过程就是正演。
反演理论方法
• 递推法与稀疏脉冲反演法主要是利用反褶积方 法来恢复反射系数序列,由经过标定的反射系 数序列递推出相对波阻抗,然后加上从声波测 井和地质模型中得到的低频分量,最终得到反 演波阻抗。这两类方法的主要缺陷是选择可靠 低频信息较为困难,由反射系数递推波阻抗过 程中误差积累快,当反射系数存在较大误差时, 递推出来的波阻抗剖面会面貌全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演方法
一、解析方法研究
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随钻电磁波正演可归结为电磁波场量的求解。

在忽略井眼泥浆和侵入带影响的情况下,倾斜井眼周围的感应电磁场可以分解成水平磁偶极子(HMD) 和垂直磁偶极子(VMD)源产生的场的叠加。

Hardman R H和Shen L C通过建立双界面三层水平层状地层模型,研究任意方向的磁偶极子在此模型下的电磁场分布,再通过数值方法求得响应。

Kcnnedy W D等利用赫兹矢量求解Maxwell方程, 得到了任意地层中的电磁场分布,而且从理论上解释了井斜对响应信号的影响,。

肖加奇和张庚骥通过研究有耗层状介质中任意方向磁偶极子电磁波的辐射与传播, 得到一种求解任意层中、任意方向磁偶极子电磁波场量的解析方法。

由于井眼的倾斜, 电磁场呈非轴对称分布。

将发射线圈近似为磁偶极子, 根据电磁场叠加原理, VMD 只产生TE 波, 而HMD 同时产生TE 波和TM 波, 可以将这种电磁波分解为TE V、波、TE H波和TM H波,且彼此间相互独立互不藕合。

利用Green函数分别求解它们在有源和无源区的解析解。

可利用FHT(快速汉克尔变化)或FFHT(快速傅里叶一汉克尔变换方法)对其解析解进行了数值计算。

其木苏荣等在利用与肖加奇类似的地层模型, 应用层状介质中TE 波和TM 波分解技术以及广义反射、透射系数和振幅的递推算法推导出了倾斜地层中电磁场分布的解析解, 并
给出了电磁波振幅的递推公式。

二、数值模拟方法
对于普通直井,随钻正演方法有限元素法(FEM)、有限差分法(FDM)、数值模式匹配法(NMM)、积分方程法(IEM)、逐次逼近法(SAM)、积分变换法(ITM)等。

对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正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快速傅里叶-汉克尔变换法
针对最简单的纯粹的倾斜地层模型, 最有效的途径是使用快速傅里叶-汉克尔变换算法(FFHT)。

随钻电磁波测发射线圈简化为磁偶极子,考虑层状各向同性介质,当忽略井眼的存在时,正演计算问题就简化成了偶极天线电磁波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问题,这种问题可以通过汉克尔积分变换来求解。

有限差分法
Yee K S提出了基于交错网格的有限差分方法。

在交错网格中, 电场在单元棱边上采样, 磁场在单元侧面中心采样。

采用交错网格的优点在于, 对于微分Maxwell方程组成立的梯度、旋度和散度关系式对其差分模拟仍然成立。

Wang Tsili和Hohmann利用有限差分方法求取了三维电磁场在时间域中的解。

针对Maxwell方程, 采用交错网格技术求解, 时间步长采用Du Fort-Frankel方法。

边界条件主要包括电磁场的法向分量连续和电流磁流法向连续。

利用该条件定解出电磁场具体表达式,。

避免了导数计算, 并且减小了数值误差, 也不必计算大型的转置矩阵, 因此, 很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

Newman G A等人研究了地层呈横向各向异性时三维感应测井响应问题。

他们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近似求解电场的矢量方程, 并采用Krylov子空间迭代法和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法来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

这种新的预处理方法将电场分解为旋度和散度两部分, 以构造近似逆算子。

这种预处理方法比简单的雅可比预处理计算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数值模式匹配法
W.C.Chew提出的数值模式匹配法(NMM)特别适用于求解二维轴对称非均匀介质问题。

该方法的核心是将二维的数值计算转化为一维的解析递推和另一维的数值计算,在轴向上用解析解,在径向上用有限元素法(FEM)求解,同时给出了广特征值问题中矩阵元素的解析表达式,与完全采用数值方法的有限元素法相比,计算速度大大提高。

谱分解法
Druskin V和Knizhnerman提出的谱分解法(SLDM), 是目前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建立在时间域和频域中的全局Krylov子空间逼近基础上, 利用交错网格技术分离模型空间。

选用共扼梯度法迭代出上述子空间, 但计算量太大, 通过Fourier变化, 可将空间域转换成频域, 降低了计算量。

SLDM方法的优点是不必每次都计算Krylov子空间的正交基和迭代系数矩阵, 不过它的缺点是不能利用预条件技术进行加速, 收敛速度受到限制。

逆谱分解法
Druskin V L等, 改进了谱分解法提出了逆谱分解法。

因为在中,SLDM不能进行预条件加速, 收敛速度受到限制, 于是Druskin等人提出可以利用A’的伪逆A’-1构造子Krylov子空间K m(此方法称为SLDMINV)。

计算A’-1时, 转变成求解个标量方程(包括个3个Laplace方程和个邪方程, 和1个Possion方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运算速度。

在求解Possion方程时, 利用预条件共扼梯度迭代法, 既加快速度, 又提高了结果的收敛性。

汪功礼等人在Druskin的基础上, 利用Krylov子空间不变性求解离散得到的大型稀疏复对称线性方程组。

在构造Krylov子空间时, 使用其系数矩阵的伪逆以改善迭代的收敛性。

迭代中,使用不完全Cholesky分解共扼梯度法求解4个三维方程以得到新的Lanczos向量。

经过迭代不超过20次可得到理想结果。

三、软件
Ansys有限元软件
Ansys程序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设计分析及优化软件包,其特点有:数据统一,使用统一的数据库来存储模型数据及求解结果,实现前后处理、分析求解及多场分析的数据统一;强大的建模能力具备三维建模能力,仅靠GUI的(图形界面)就可建立各种复杂的几何模型;强大的求解功能,提供了数种求解器,用户可以根据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强大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可进行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及状态非线性分析;智能网格划分,具有智能网格划分功能,根据模型的特点自动生成有限元网格。

良好的优化功能;良好的用户开发环境。

FEPG系统
FEPG系统采用组件化的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有限元方法的数学原理及其内在规律,以类似于数学公式推理的方式,由计算机自动产生有限元程序,使用者只需编写微分方程表达式和算法表达式,就可自动生成fortran源代码。

该系统突破了目前通用有限元程序只用于特定领域和特定问题的限制,适合于各种领域的各种工程与科学计算问题,免去了大量繁琐的有限元编程劳动,并保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统一性。

它可根据具体问题自动产生合适需要的有限元程序,可用来分析电磁场的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复杂的电磁场问题得到了大大的简化。

COMSOL软件
COMSOL Multiphysies是全球第一款真正的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仿真软件,它是以有限元法为基础,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单场)或偏微分方程组(多场)来实现真实物理现象的仿真。

用数学方法求解真实世界的物理现象,COMSOL Multiphysies以高效的计算性能和杰出的多
场双向直接耦合分析能力实现了高度精确的数值仿真。

COMSOL Mutiphysies软件系统中的电磁场软件包提供三种应用模式:导电介质中电流场(emdc)模式、似稳场(emqa)模式和电磁波(rfw)模式。

emdc应用模式适合各种普通电测井、侧向聚焦电测井在导电媒质中电流场的仿真计算。

emqa应用模式满足感应测井、聚焦感应类测井和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建模和仿真计算要求。

rfw应用模式满足电磁波传播电阻率测井、电磁波传播介电测井仪器测量响应的建模和仿真计算要求。

本文采用该软件分析随钻感应仪器在三维地层中的响应特性。

反演方法
反演方法分为两大类线性反演和非线性反演。

线性反演方法包括广义线性反演、Born近似反演、Rytov近似反演、最速下降法;共扼梯度法;牛顿法、高斯牛顿法;脉冲谱方法、广义脉冲谱方法等。

这类方法都是将反问题局部近似为一个线性问题,其优点是收敛速度快,不足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局部收敛的方法,迭代结果明显依赖于初始猜测的选取,容易陷入大量局部极值的陷阱,很难捕获到令人满意的全局最优解。

线性化反演方法
根据是否需要线性化,是否具有全局搜索能力,非线性反演又可以分为:线性化(或拟线性化)反演和完全非线性反。

完全非线性反演不进行问题的局部线性近似,而是将反演问题转化为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或非线性算子方程问题),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求解,实现从数据空间到模型空间的映。

许多学者认为完全非线性反演是解决非线性反问题的根本方法。

完全非线性反演方法包括穷举法、MonteCarlo法、混沌优化法、模拟退火法及遗传算法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