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合集下载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一生。

本文作者在分析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其对孩子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同时, 提出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这项研究,有助于改善父母的教养行为,探索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幼儿社会性;类型;影响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作家老舍曾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

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认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可见身教重于言教,子女对父母的观察最细、感受最深,学习时间长,家庭的气氛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家庭也是儿童进行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在家庭中,儿童通过父母认识了周围的环境,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常识,以及行为规范。

家庭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将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只要我们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孩子们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人,完成社会化,担负起明天的重任!一、相关概念1.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Parentingstyle)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鲍姆瑞德在 1967年提出,而国内学者对于Parentingstyle 则有不同的翻译。

如父母养育方式父母抚养方式、育儿风格、家庭教养方式等等。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摘要】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一个持久且重要的话题。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则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塑造。

父母作为儿童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态度。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的激励和惩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重视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有着长期的影响,因此如何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关注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儿童发展、父母行为、言语、家庭氛围、父母榜样、激励、惩罚、家庭教养方式种类、长期影响、重要性、改善方式。

1. 引言1.1 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的一种教导和引导方式,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规矩和家庭氛围等方面。

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和方法,是父母对子女养育的态度和方法,是父母对子女的文化传承、性格塑造、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和引导。

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仅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还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等,涉及到家庭内部的一系列教育指导和规范。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情感和智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家庭教养方式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养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2 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在整个家庭教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进步程度。

儿童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经验和教养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生活方式、人格特征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和管教,包括爱的陪伴、温暖的家庭氛围、
言传身教、奖惩制度等。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普遍的社会化过程,家庭
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情感的影响:一方面,积极的教养方式能够增强儿童的自我
意识、情感表达能力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自卑、抑郁等心理
问题。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使儿童在亲密关系中成长,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使儿童具
备有效的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促进儿童在心理和社交领域的健康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对儿童社会情感产生
积极的影响,还会促进儿童的智力和认知发展。

例如,父母陪伴孩子学习、引导孩子阅读、鼓励孩子主动学习等,都可以促进儿童发展出积极的自我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

而消极的
家庭教育方式则会抑制儿童的智力和认知发展,进而导致儿童出现学习困难、学习失误和
自卑等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它不仅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家庭成员之间的相
处方式等,还关系到家庭的文化及价值观。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让儿童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品质,培养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品格,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反,消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儿童在行为上出现不良习惯,例如攻击性行为、道德缺
失等问题。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采用良好的家庭教育
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孩子成为积极向上、有责任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健康人。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启示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启示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启示王 倩儿童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与之紧密相关的教养方式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权威型教养方式以接受和控制为核心,有力地推动其社会化;专制型以拒绝和控制为核心,放纵型以接受和不控制为核心,忽视型以拒绝和不控制为核心,三者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促进儿童社会化顺利进行。

考虑到发展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可在遵循发展心理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内化权威型教养方式,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内涵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概括为“教之、养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养之”在得到保障,家长日益重视“教之”。

最具类型化的主张是鲍姆林德提出的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儿童社会化指儿童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由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具体包括学会语言交流,掌握其他认知能力,了解社会规范等。

二、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鲍姆林德以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著称,提出两个维度,父母对儿童的情感态度:接受拒绝;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控制容许,并根据这两个维度得出四种家庭教养方式。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指父母接受儿童的情感,理性地控制儿童。

这种既接受又控制的教养方式推动儿童的社会化。

首先,父母民主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给儿童表达意愿机会,有利于培养其表达能力,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

其次,父母接受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儿童形成安全感,善于在情感上接纳他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最后,父母对儿童实施理性控制,,有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依社会行为准则行事。

专断型的教养方式指父母拒绝儿童的情感,并控制儿童。

首先专断型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较为冷漠,亲子关系疏远,儿童在缺乏温暖的环境中成长,更多地表现出焦虑和不快乐。

其次,专断型教养方式具有专制性和高度控制性,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这不利于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将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倾向于没有自主性、独立性。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与社会的关系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与社会的关系

家庭教育中的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则是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塑造的一环。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社会环境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对其认知、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孩子暴露在一个积极正面、充满爱和关怀的社会环境中时,他们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反,如果孩子处在一个消极、暴力或不良行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开展不良习惯和行为。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逐渐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规范。

三、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孩子与社会互动的重要能力之一。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参与社区活动、组织亲友聚会等。

同时,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冲突,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会关心、尊重和体谅他人。

四、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面对社会,孩子需要学会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

他们需要理解社会的规则和道德,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可以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向孩子传授社会知识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且教育他们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

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或社区服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感知社会,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结起来,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社会观念和适应能力。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

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

可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但在诸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从本世纪40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他提出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接受棗拒绝,二是支配棗服从,依此说明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需要的行为,如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而被父母拒绝的儿童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

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服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他发现:采用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儿童在这种家庭中成长会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领导行为,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而限制而不宽容的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MRIND 女)也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她认为:父母对儿童的限制应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由此提出了三种影响较大的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

她人为权威型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有权威,但这来自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来自他们经常与孩子的交流和对子女的帮助;宽容销售型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他们给孩子最大的行动自由,把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放在首位,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郭金花聂玉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起点,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权威型、娇宠型、专制型三种教养方式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最有利。

另一方面,孩子的特点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反作用,二者是交互影响的。

关键词:教养方式;儿童社会化;教育启迪一、引言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是儿童在特定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会规范、社会技能、价值体系等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过程贯穿整个生命历程,即从个体出生直至死亡,都是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

在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素。

所谓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教养方式既有抚养之意又兼具教育职能,表现出父母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二、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一家庭教养方式维度取向维度取向是以维度来描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研究某一行为维度或行为纬度下具体的教养方法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

如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 P.M.Sy monds,1939提出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接受———拒绝,支配———服从。

他研究发现,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

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来服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取向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 m2 rind,1967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娇宠型和专制型三种。

家庭和同伴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重要性

家庭和同伴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重要性

家庭和同伴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重要性摘要: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自身认知水平、判断能力提高的前提下,自觉自发的逐渐独立地掌握他所处社会的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儿童社会化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都出现新的特点。

家庭的生活方式呈现出现代化的趋势,同时家庭教育也表现出理性化的倾向,为儿童社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提醒我们应提高父母的文化修养,加强对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教育方式的干预工作,以便给孩子一个健康积极的身心发展环境,不仅使儿童的社会化能够顺利进行,并为以后各阶段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同时应该采取在家庭软环境中植入理性与和谐并存的价值内核,传统化与西化并举的方法化解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矛盾。

关键词:儿童社会化;家庭;同伴一、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家庭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心理学家潜心研究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社会能力间的相关情形,提出了三种家庭教养类型:即专制的父母、权威的父母和放任的父母。

(1)专制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

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

这种教养类型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

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或处事能力上,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

(2)放任的父母: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

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种类型的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

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

毕业论文--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毕业论文--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毕业论文--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1前言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儿童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并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家庭资源.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

同时,父母对孩子学习行为的管理、教育子女的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一致性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进步。

这里,我们将通过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探索造成学习不良现象的家庭成因,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家庭资源对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等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提供根据。

2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根据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的入组标准,从2308名来自四所小学、二所普通中学的儿童10--15岁)中抽取学习不良儿童211名,一般儿童218名。

并按年级编为5个组,会计实测被试为429名。

2.2 研究工具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访谈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参阅国内外同类研究,选用、修订那些已被证明为有效\可靠的研究工具,将其汇总成本研究使用的问卷。

测量内容包括:被试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和被试的社会性发展状况。

通过考察研究中施测得到的所有同质性信度Cronbach Alpha值,选择同质性信度在0.6以上的维度作为本研究将要探讨的内容。

2.3研究步骤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深入中小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修改测量工具,汇总成本研究的测量问卷。

以学校为单位,班级为单元.集体施测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SPSS/PC+3.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3.1.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是家庭资源的一个子系统。

本研究选择的家庭心理环境包括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期望和父母关系状况。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徐 慧1,2 张建新Ξ2 张梅玲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 要: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家庭教养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重视,也是亲子关系领域中研究最早、最富有成果的一个方面。

该文综述了中外心理学家在儿童社会化研究中对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重要成果,文章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历史发展视角,对20世纪国内外学者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变化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表明研究思路逐渐出现生态化的趋势,揭示了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表现出综合化、现代化和实用化的最新特点。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化 家庭感情氛围 研究方法 现场调查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

家庭教养方式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应该是很温馨的,但是在现场调查中发现,家对某些儿童意味着港湾;对某些儿童则意味着樊笼;而对某些儿童却意味着战场。

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交往对象,更是他们习得社会规则的重要来源,父母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期望、目标、途径、策略及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化是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体生活的微观社会结构,如家庭、幼儿园、学校等,社会文化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随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理论形成的准备期 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人们对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认识,主要依靠自然观察和思辩的方法,是该领域理论形成的准备期。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家庭家庭教育教育 儿童儿童 社会性社会性发展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论文摘要][论文摘要]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价值观狭隘、教育方式偏失、教育内容片面和教育行为背离等现象。

应该自觉加强家庭教育社会化、拓宽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网络,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发展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始终,从婴儿期开始,通过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到老年期。

其中,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性初步定型的时期。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

社会教化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外部动因,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内化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是指儿童接受社会影响并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选择,从而将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化为自身的个性特征的过程。

儿童的社会化是在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有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以致出现家庭教育的失误。

因此,充分认识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重要课题。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家庭教育将家庭生活与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毕业论文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毕业论文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摘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亲社会性的发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儿童社会化一.引言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皮亚杰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过程划分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和正式操作阶段(11-12岁以后)。

这些社会化过程都是在家庭里产生的:在感觉运动阶段,家庭帮助儿童完成自我认识和自我与父母关系的认识过程;在前操作阶段,家庭帮助帮助儿童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培养语言和表达能力;在具体操作阶段和正式操作阶段,家庭帮助儿童按照规范承担自己的角色,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将儿童引入社会。

所以可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但在家庭环境中复杂地交织着几种重要的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力量,其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二.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的因素。

(一)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研究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选择家庭教育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选择民主型方式的比例就高,教育孩子时较少的表现出溺爱,忽视,惩罚,过高成就要求等行为,而更多地使用说理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最新精选】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

【最新精选】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

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摘要: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培养儿童社会化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对探讨了家庭、幼儿园和同伴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给予指导。

关键词:儿童社会化家庭幼儿园同伴群体全面发展己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对儿童社会化的培养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致使一些儿童、青少年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他们不会关心他人,社会生活能力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缺乏社会适应性。

这样的儿童在目前就会出现各种人际关系困难,如果不积极地培养教育,这些人在其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将遇到更多的困难。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己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学前儿童社会化概念的界定学前儿童社会化是指学前儿童学习他所属的社会中人们所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即使每个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

①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

儿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形成个性,不但成为社会作用的客体,而且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主体。

儿童掌握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包括多方面内容,如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自我调节、交往技能等。

20世纪60年代以前,社会学、心理学界普遍将社会化看作是一个单向的过程, 即社会(父母、学校等)影响儿童的过程,儿童则消极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

随着研究的进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此过程看作是一个个体与社会双向的、互动的过程,将个体视为其社会化进程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与影响者。

就个体而言,首先,社会知识和价值规范在社会化过程中决非从社会向个体原封不动地转移,个体也并非机械、被动地接受它们,而是要经由主体的主动思考、理解来接受它注:①李幼穗.儿童社会化与非智力因素.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1998(2).23 们、掌握它们。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思考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思考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思考作者:皋桂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12期摘要:儿童的社会化从家庭开始,父母教养方式是诸多家庭因素中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孩子成才的第一驿站,是儿童的最初生活场所,家庭教育对儿童早期的行为塑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家庭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本文从父母的教养方式谈起,探析了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

关键词:教养方式;社会化发展;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74-1一、常用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亲子观、人生观)和已经习惯了的教育行为。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行为,才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儿童。

最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父母的教养方式促成孩子可能出现的特征类型。

1.权威型。

(1)对孩子提供关爱的、支持性的家庭环境;(2)对儿童的行为提出期望和高标准;(3)在家庭中推行的准则具有一致性;(4)解释说明为什么有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而有些行为是不能接受的;(5)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决策。

孩子具体的表现:快乐、自信、好奇心强、独立心强、对人友好、尊重他人、学习成功。

2.专制型。

(1)与民主型父母相比,给儿童的关爱较少;(2)对儿童的行为提出高期望和高标准;(3)确立行为准则时,很少考虑儿童的需要;(4)、希望无条件地遵守准则;(5)讨论问题时,很少与儿童交换意见。

孩子具体表现:不快乐,焦虑,自信心低,缺乏首创性,依赖他人,缺乏社会技能,防御性强。

3.溺爱型。

(1)提供关爱的、支持性的家庭环境;(2)对儿童的行为很少提出期望和标准;(3)很少惩罚儿童的不良行为;(4)允许儿童作出一些自己的决策(如何饭、睡觉)。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引言:家庭是儿童最早、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日常教育中使用的方法、态度和行为,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以增进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理论框架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包括威权型、民主型、溺爱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

威权型教养方式强调家长的权威性,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不给予情感支持;民主型教养方式兼顾了权威性和情感支持,注重家庭成员的平等和沟通;溺爱型教养方式缺乏限制和规矩,过分宠爱孩子;忽视型教养方式则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指导。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威权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表现出内外化问题行为,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行为等;而民主型教养方式则与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和适应能力正相关。

其次,溺爱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控力和责任感,而忽视型教养方式则与儿童社交问题和心理压力相关。

因此,建议家长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在对孩子施加适度的约束和规矩的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支持和自主空间。

三、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家庭教养方式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父母的教养风格、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

父母的教养风格往往受到自身经历、性格特点和教育知识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则表现为文化观念、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等的传承。

此外,经济状况也会对家庭教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的高低可能影响到对孩子提供的资源和机会。

四、改进家庭教育的建议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促进儿童健康的社会化发展。

首先,家庭教育应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给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和情感交流的机会。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问题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概述: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并融入社会,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适应社会规范的过程。

父母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并拓展关于此问题的研究。

影响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父母的个性特点、文化背景、教育经验、社会经济地位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影响。

影响方式:1. 情感支持: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情感支持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使他们更具有探索和尝试新事物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2. 约束力度:父母对孩子的约束力度也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影响。

适度的约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道德观念;而过度的约束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自信心,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管教式教育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而支持和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教育方式则能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模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角色模范,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行为和价值观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研究方法: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通过收集大量的实证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和因果关系。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感支持、适度的约束力度、积极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角色模范都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

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近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

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发展的垫脚石,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

儿童的社会化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逐步完成的长期的过程。

家庭对儿童的抚养方式是对儿童的社会化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对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主要概述国内学者对儿童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文章从家庭结构、父母的文化素养、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气氛几方面进行对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变化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思路逐渐出现生态化和立体化的趋势,说明了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表现出综合化、现代化和实用化的一些特点。

社会化是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社会化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

随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国内外学者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儿童社会化概念的综述涂尔干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成员中形成“足够的同质性”,在儿童的内心初步确立为集体生活所必须的“相似性”,即形成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①。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②。

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青少年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时便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和共同性。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首要环境,其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对社会化过程的作用机制,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本文首先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和分类进行界定,然后重点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有效性的因素,以及针对不同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教养策略。

通过本研究综述,希望能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社会化发展。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与特点家庭教养方式,作为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根据不同的理论和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效果。

权威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性和对孩子的控制。

父母在这种模式下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严格的监督。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父母既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又对他们的行为施加限制。

权威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但过度的控制也可能抑制孩子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民主型教养方式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沟通。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需求,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并在教育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父母既关心孩子的成长,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自尊心和社交技能,但也可能因为过度宽松而导致孩子缺乏规矩和纪律。

忽视型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和问题漠不关心,缺乏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

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父母既不给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也不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反馈。

忽视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缺乏自信、情感冷漠和社交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化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众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下面将从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塑造儿童的社会化行为以及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首先,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教养方式如积极参与、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社会行为和适应能力。

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忽视和拒绝,会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交障碍的发展。

相比之下,温暖支持型的教养方式则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化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力。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通过模仿和奖励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当父母表现出积极的社交行为和价值观时,儿童更有可能模仿这种行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奖励和赞美儿童的积极社会行为,以建立积极的反馈循环,进一步增强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最后,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技巧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例如,父母可以学习如何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和纠纷,以及如何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等。

此外,设立家庭教育课程和社区教育项目,提供父母参与讨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是帮助父母改进教养方式和提升教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教养方式促进儿童积极的社会行为,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导致行为问题和社交障碍的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塑造儿童的社会化行为,通过模仿和奖励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行为。

此外,对父母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教养能力,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浅谈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浅谈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父母教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但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而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家长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社会性发展也会不同。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由此我们得知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引导,为今后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儿童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

父母教养方式比较集中的反应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儿童社会性:儿童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教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社会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二、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1.溺爱型有的父母过分地爱孩子,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

对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干涉过多,这也不允许去那也不允许做,束缚了孩子的思想,限制了孩子的活动。

所以孩子表现的常常怯弱,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很好,对事物缺乏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过份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家庭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在以往对儿童发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家庭教育方式有过不同解释: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把家庭关系概括为四种,即专制式的家庭关系,监护式的家庭关系,“和平共处”式的家庭关系与合作的家庭关系。

台湾《社区青少年教育》一书在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时,将父母管教方式分为放任型、溺爱型、严格型、民主型、分歧型。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特(D.Baumrind)按照不同的教育方式把父母分为权威的、专制的、不负责任的三种类型。

我国大陆学者有的把家庭教育方式归纳为溺爱娇纵型、家长专制型、启发引导型、放任自流型。

也有的表达为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分歧型,等等。

以上这些分类是通过不同角度进行的,如从亲子关系的角度、从孩子与环境关系的角度、从父母对孩子情感的角度、从父母态度的角度。

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教育方式分类,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佳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产生直接的、有益的作用。

心理学家根据潜心研究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社会化能力间的相关关系,把父母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专制的父母、权威的父母和放任的父母。

(1)专制的父母
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

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

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

这种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

(2)放任的父母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

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种类型的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

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

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会。

这种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胜斗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

(3)权威的父母
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

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与同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综上所述,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孩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

放任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使孩子面对挫折无法适应。

唯有权威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自我,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要求,往往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时,所使用的一系列方法。

父母最常用的教养方式主要有:限制和宽容、惩罚和奖励、引导和温暖。

(1)限制与宽容
宽容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积极作用。

宽容家庭中的儿童性格活跃、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具有创造性,在其所属的团体中常处领导地位并具有爱憎分明的行为。

而在限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儿
童则表现出相反的特点:缺少好奇心,创造性和幽默感。

然而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是不同的,一种是“严格合理的限制”,一种是“惩罚性的限制”。

权威型家庭中的限制明确合理,它给予儿童行为的适当自由和对独立性的奖励会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责任感成就感、自尊、语言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而专制型家庭的限制往往是无目的的、不合理的或者是身体上的强制,则会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相反结果。

(2)惩罚
这是家庭教养中常用的方法。

虽然父母都力图避免使用,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得不用。

惩罚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强制和爱的收回,强制会阻碍儿童道德内化、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它不良行为。

爱的收回也是一种心理惩罚。

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我们称之为爱的收回。

爱的收回,在使用时必须是适度的,过多地无区别地使用爱的收回易使儿童内疚感过重,对社会行为规则只是刻板而不是灵活地变通遵守,并且只能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进行。

在权威型家庭中,爱的收回会对儿童社会化起积极作用,相反,在专制型家庭中使用则会起消极作用。

(3)引导
引导方式就是平常说的说理疏导。

有效的引导必须是富有情感又苛刻严厉的,这样的引导能使儿童了解“不允许行为”的一套规则看成为自己应该执行的。

这样使用引导方式,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更稳定、持久、有效。

(4)奖励
奖励通常包括精神上的奖励(鼓励、赞扬)和物质上的奖励两种形式。

父母适时的精神奖励,以及对良好行为的明确要求,会促进儿童社会责任感发展。

而过多的物质奖励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尤其是滥用物质奖励。

我国教育家陈佑兰先生说过:“物质奖励会降低儿童对行为标准的内化,阻碍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发展。


(5)温暖
温暖被公认为是家庭教养方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在儿童社会化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处于温暖氛围中的儿童易于对处于困难中的人表示同情和提供帮助,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温暖的教养方式还能使儿童具有高水平的自尊。

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因素很多,如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教育对象等等。

而作为教育者即教育方式的载体或执行者的父母自身的素质和条件,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最关键的。

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父母本人的个性特征,如对社会化目标的看法和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能力的评估;(2)儿童自身的特征,如气质、能力和性格;(3)社会环境,家庭内部的环境,如婚姻关系,外部环境有工作单位、社会网络、社区、文化和亚文化等。

每个孩子都将通过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参与社会活动,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那么,家庭是人类的首属群体,人的社会化始于家庭,儿童时期在家庭中进行的社会化,有着早期性、教育和生活的一致性、施教者和被教化者关系的密切性等特点。

因此父母采取怎样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所受家庭教育的效果,从而对孩子的社会化进程起重要作用。

具体说来,关于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简要结论:
(1)父母愈多使用惩罚、限制,儿童对道德规则的内化及道德形成愈慢。

(2)精神鼓励优于物质奖励,对儿童社会化发展举足轻重。

(3)父母与孩子之间充满温情与慈爱的关系,对儿童宽容民主的引导,可以积极地促进儿童内部控制力的发展及认知能力的提高。

(4)父母不宜孤立的使用某一种教养方式。

(5)同一种教养方式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对儿童的社会化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如同样是限制,在专制型家庭中,其作用是消极的,而在权威型的家庭中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将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只要我们父母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孩子们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人,完成社会化,担负起明天的重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