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成语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相传有一天,孟子与弟子们在湖边散步,看见一群渔夫正在捕鱼。
孟子便问其中一位渔夫,“你们每天都在这里捕鱼,是为了什么?”渔夫回答说,“我们是为了生活,捕鱼是我们的谋生手段。
”孟子又问,“如果你们每天都能捕到很多鱼,你们会怎么样?”渔夫想了想说,“如果每天都能捕到很多鱼,我们就可以卖给别人,然后过上好日子。
”孟子笑着说,“但是,你们知道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们要么选择捕鱼为生,要么选择过着安逸的生活,两者不可兼得。
”。
成语二,三人成虎。
有一天,孟子路过一片树林,听见有人在大声呼喊,“有虎!有虎!”孟子快步走过去,却只看见三个人在树林中,他们中的一个人说,“我刚才看见了一只虎!”另一个人说,“我也看见了!”第三个人也跟着说,“我也看见了!”孟子看了看四周,却发现并没有虎的踪迹。
他对三个人说,“你们三个人都说看见了虎,但是我却没有看见,这就是所谓的三人成虎。
虽然你们都相信有虎,但实际上并没有。
”。
成语三,鸡犬升天。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他,“老师,您说人的生活应该追求什么?”孟子回答说,“人生应该追求正义、仁爱、忠诚和诚实。
”弟子又问,“那么,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他会得到什么样的报答呢?”孟子笑着说,“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做到这些,他就像鸡犬升天一样,非常罕见。
”。
成语四,得鱼忘筌。
孟子有一次去河边钓鱼,他用的是一个竹筐作为鱼篓。
他刚刚钓到一条大鱼,就看见有人在河边放火,孟子便忘记了手中的竹筐,结果大鱼逃跑了。
孟子深感遗憾,他说,“得鱼忘筌”是一个很好的成语,意思是得到了鱼,却忘记了捕鱼的工具。
以上就是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更是对人生道理的深刻诠释。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及翻译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及翻译 在学习古⽂的时候,我们往往要去理解它的意思,以及去了解它传达的情感。
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 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翻译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选取熊掌了。
⽣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命⽽选取⼤义了。
⽣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命的,那么凡是能够⽤来求得⽣存的⼿段,哪⼀样不可以采⽤呢?如果⼈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桩不可以⼲呢?采⽤某种⼿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却不肯采⽤;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也不肯采⽤。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导语: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困境,即在两种或多种不可兼得的选择之间做出决策。
这种情况常常被形容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如何在这种情况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引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个典故源自中国的古代谚语,意思是指在两种或多种不可兼得的选择之间做出决策。
这个典故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一种困境:要么选择A,放弃B;要么选择B,放弃A。
这种折衷的选择通常使人感到困惑和无奈,因为我们总是希望一箭双雕,得到最多的利益。
第一节:个人生活中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个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抉择,例如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时间与金钱的权衡等。
以工作与家庭平衡为例,许多人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与陪伴家人共度时光之间的抉择。
虽然我们希望在事业上有所突破,但不可否认的是,家庭对我们而言同样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两个选择之间找到平衡点。
可能需要适当牺牲一些工作时间,以便能够更多地陪伴家人。
这样的选择可能会对个人事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家庭的陪伴与亲情中,我们同样能够获得幸福与满足。
第二节:商业决策中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商业领域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可能面临着扩大市场份额与保持产品质量的选择。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扩大销量,公司可能会采取某些降低成本的方式,以保持竞争力。
然而,这种降低成本的方式可能会牺牲产品质量,从而可能导致客户的不满意。
因此,公司需要在这两个选择之间找到平衡点。
也许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如改进营销策略或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而不是牺牲产品质量。
第三节:政府决策中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也经常面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
例如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做出决策时,政府必须权衡这两个因素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可能需要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然而,这样的限制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反义词句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反义词句
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反义词:
两全其美
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含义和出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能两者都得到,必须做出选择。
它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
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富有的人想要既吃到鱼,又想吃到熊掌。
于是他派人去猎取熊掌,同时又派人去捕鱼。
结果,猎人回来后,他发现鱼和熊掌都被他的仆人吃掉了。
于是他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仆人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不能贪心,想要得到太多的东西。
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不能两者都得到。
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做决策时面临的抉择和取舍。
三、两全其美的含义:
“两全其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两个不同的选择中,同时得到两个好处,不必做出抉择,达到最优的结果。
比如说,一个人要去旅行,但是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可以选择不去旅行,专心工作,也可以选择去旅行,但是工作就会耽误。
但是如果他能够安排好时间,把工作和旅行安排得当,就可以同时得到旅行和工作的好处,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这个成语强调在做出选择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可以寻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让两个看似对立的选择都能够得到好的结果。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
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通与;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这句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形象地表达了人生中有时候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
鱼和熊掌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选择,而这两种选择却不能同时拥有。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放弃一些东西以换取另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在生活中,当面对两种不同的选择时,我们常常会陷入纠结和困惑之中。
有些时候,我们会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矛盾,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在事业和爱情之间做出选择,还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抉择。
生活中的选择是无处不在的,而当我们不得不面对两种不同选择时,就需要学会权衡利弊,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成语也告诉我们,有时候放弃并不是一件坏事。
放弃一些次要的东西,才能获得更重要的东西。
当我们放弃一些东西时,需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有时候,过于执着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反而会阻碍我们追求更高目标。
放弃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在职业生涯中,很多人会面临着工作和家庭之间的选择。
有的时候,工作需要加班加点,但这样却会牺牲和家人共度的时光,这时候就需要权衡利弊,做出何种选择。
有些人选择放弃一些事业上的机会,以换取更多的陪伴家人的时间。
有些人则选择牺牲一部分家庭的时间,为了更好的工作和事业发展。
不同的选择对不同的人来说都是合理的,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选择。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追求来做出理性的判断。
在恋爱和婚姻中,也常常需要做出选择。
有些时候,工作和事业会影响到两个人的感情生活,而面对事业和爱情之间的选择时,就需要好好思考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有些人选择放弃一些事业上的机会,为了更好的和爱人在一起;有些人则选择在事业上努力拼搏,以换取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未来。
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需要考虑到另一半的感受和利益,尊重彼此的选择,做出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决定。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也需要学会接受一些事物的无法改变。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理解和感悟作文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理解和感悟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鱼与熊掌可兼得引言:“鱼与熊掌可兼得”句古语,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告子》,它反映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困境:当两同样重选择摆我面前时,只能取其一而能两全其美。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寓言小故事(通用24篇)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寓言小故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寓言小故事(通用24篇)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寓言小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寓言小故事篇1进人大学,和在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我们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可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抓了学习,就会陷入学习的漩涡之中;抓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会丢了学习,如何才能二者兼顾,鱼和熊掌都得到呢?在学生会组织的一些比较大的活动中,我们有时忙一整天,看着别的同学在认真学习,心里也挺着急的。
确实,工作与学习是个矛盾体,而且两个都是大头,一个都不能松。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找不到个好方法来妥善处理。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在时间上可能会有一些冲突,但从本质上来说并不矛盾。
它们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都是发展自己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因此不要认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是负担。
时间是挤出来的。
在大学里,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宽裕的,只要充分、合理的安排,学习与社会活动完全可以安排得下来。
工作时努力工作,学习时努力学习。
由于我们时间紧,所以我们就不会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就能提高效率,换个角度看,这还是一件好事呢。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寓言小故事篇2暑假的时候,看了寓言《农夫和他的儿子们》。
看完之后受益匪浅,明白了人生中的一个道理。
语言讲述了一个农夫告诉他的儿子,他死前在葡萄园藏了财宝的故事。
农夫死后,兄弟俩找遍了整个葡萄园,但没有找到财宝。
然而,土壤被深深地犁过,耙过,葡萄长得非常好,那年大丰收。
他们酿的酒卖了很多钱。
结果,兄弟俩变得富有,明白了父亲的真实意图。
看完之后,《金子》课突然出现在我大脑的u盘里。
在这篇文章中,彼得弗雷德和大家一起去萨温河寻找黄金,大家空手而归。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句箴言体现了一个历史悠久的道理,表明一件事没有两全之道。
现实生活也如此,往往不能把两种情况都妥善处理,如果把这句谚语放到当今社会中,那么,选择和抉择这种典型的折衷解决问题,也让许多人为其不舍所困。
首先,出身优越的人生活多变,往往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要么选择苦心孤诣的技能学习,要么选择怀有野心的职业发展;要么选择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么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要么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家庭上,要么把自己的青春献给自己的事业,让自己悬崖勒马。
随着竞争不断加剧,有些人在这种抉择中犹豫不决,这就是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其次,在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人们做出相应抉择的状况,比如一个人要么靠自己,要么靠他人,要么拼着努力工作,要么挣钱,要么专心学习,要么参加社交,要么忙里偷闲,要么寻求安定的生活,要么把生活过得有趣一些。
这些选择都完全由自己掌控,但又有一个潜在的问题,你要么做这个,要么做那个,总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里恰恰体现出这个道理。
>决方法不管哪种情况,生活中的抉择有时让人感到举棋不定,对于这种抉择,有的人通过不断的模仿来取得最佳结果,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特质。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决断力,不能在面对一些冲突的选择时冷静的分析,掌握正确的方向。
遇到这种情况,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做一个清晰的分析,分析这些选择对你未来的影响和意义,根据具体情况和你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妥善地处理,避免牺牲掉其中一个,以防落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陷阱。
>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古老的谚语,在现代生活中仍然适用,生活中的抉择往往没有绝对的正确,给人们带来诸多挣扎。
所以,每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抉择,而正确的抉择,就应该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个明确的分析,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在这种折中处理方式中把两者兼顾,而不是牺牲其中一个,以免落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陷阱。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谚语,意为不可能同时得到两种互相矛盾的东西。
这句谚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渔夫和一个狩猎者的故事。
以下是这个故事的梗概。
从前,有一个渔夫和一个狩猎者,他们住在同一个村庄里。
渔夫每天清晨出海捕鱼,他的渔网总是能够扑捉到大量的鱼。
而狩猎者则采取不同的方式,他每天都会在山林中潜伏,耐心地等待猎物的出现,然后一箭射中。
渔夫和狩猎者都非常勤劳,他们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
他们对对方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充实。
渔夫想要多一些肉食品,而狩猎者想要有更多的海鲜品尝。
于是,他们商量着进行交换。
一天清晨,渔夫带着一篮鱼前往狩猎者的家中,希望与他进行交换。
狩猎者欣然接受了渔夫的提议,并贡献出他的猎物。
双方高兴地交换了自己的成果,然后开始享受对方的劳动成果。
不久之后,他们开始发现问题。
渔夫发现狩猎者提供的肉食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味,而狩猎者也对渔夫给予的鱼感到厌倦。
他们开始后悔做出交换的决定,并且意识到自己无法同时拥有两种互相矛盾的东西。
渔夫和狩猎者将他们互相的成果拿回自己身边后,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渔夫明白了一个道理,他的工作是捕鱼,他能够提供优质的海鲜给其他人;而狩猎者也明白自己应该专注于狩猎,他能够提供珍贵的肉食给渔夫和其他人。
从此以后,渔夫和狩猎者再也没有试图互相交换他们的成果。
他们都知道每个人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所长。
虽然他们无法同时拥有两种互相矛盾的东西,但是他们明白只有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才能得到最好的回报。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得到两个互相矛盾的东西。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责,并借助自己的优势来为他人提供帮助。
我们不应该追求不可能的东西,而是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努力工作,取得成功。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我们可能想要既拥有事业和家庭,但两者之间的需求和冲突可能会让我们疲于奔命。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 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 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 避。
•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 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 而选择熊掌了。 •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 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 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 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 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孟子
•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避 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 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 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释义:
• 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 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 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 如何取舍。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PPT课件
.
10
•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 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
4
.
5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 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
6
.
7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 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 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 避。
.
8
•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 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
1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孟
• 孟子曰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避 也。
.
2
.
3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 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 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 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
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
避。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这是一句古老的中国谚语,意思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同时得到的。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谚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可以被应用在许多方面。
这篇文章将探讨这个谚语的含义,并讨论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当我们说“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们指的是一种舍弃的选择。
两件东西都非常棒,但我们只能拥有其中的一件。
这样的抉择可能会有很多形式,例如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出选择,或者在选择时间与财富投资之间做出选择。
无论如何,选择总是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且我们需要做出许多艰难的决定。
其次,谚语中的“鱼”和“熊掌”都是非常珍贵的,它们代表了我们在生活中最渴望的东西。
就像鱼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健康的美食,熊掌对于熊掌爱好者来说是非常美味的食物,这些珍贵的东西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并且很难得到。
因此,当我们面临“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的选择时,我们需要在珍爱和牺牲之间做出抉择,以获得更多的满足。
最后,谚语的含义还表明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期望得到一切。
即使我们拥有了我们所希望得到的东西,我们仍然可能失去一些东西。
因此,当我们做出折衷选择时,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所失去的东西并对它们心存感激。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也存在于我们的人际关系中。
例如,在爱情中,我们可能需要舍弃我们的权力或独立性,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关系。
或者我们需要把自己置于另一个人之上,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
这些都是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东西以换取另一些东西。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必须做出许多重要的选择。
我们需要在追求个人成功和保持亲密关系中进行平衡。
我们必须管理时间和精力,以便在集中工作和家庭时间之间找到平衡点。
虽然这些选择不容易,但如果我们真正理解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的意义,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我们就能更加成功、快乐和满意。
总之,“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这个谚语释义非常广泛。
它不仅适用于我们的职业和生活选择,而且适用于我们的人际关系。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通与;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俗语有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意思是指有些东西是不能同时兼得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我们不得不在两个或者多个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
那么,当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该如何抉择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明确“鱼”和“熊掌”分别代表什么。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鱼”理解为物质财富和物质享受,而“熊掌”则可以代表精神上的满足和精神追求。
这两者在很多时候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当我们为了事业追求财富时,往往会忽略了家庭和身心健康。
当我们为了精神追求放弃了物质享受时,又会担心生活的纷繁世事。
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绝对的选择。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两者的兼顾。
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追求精神满足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活规划来获得一定的物质享受。
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不必太悲观,可以找到一定的平衡点。
也有一些情况是无法兼得的。
当我们面临两份工作,一份是薪水高但工作繁忙,另一份是薪水低但工作轻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需要放弃一些东西,做出取舍。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两者做出权衡,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如果我们追求的是金钱和地位,那么我们可能会偏向选择那份薪水高但工作繁忙的工作;如果我们追求的是轻松的生活和自由的时间,那么我们可能会选择薪水低但工作轻松的工作。
这就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并根据这些来做出选择。
我们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
如果我们有家庭需要养家糊口,那么金钱可能会成为我们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是单身,没有太多的经济压力,那么我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更轻松的工作。
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更合适的那个。
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和影响。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临抉择时,有时候要做出舍弃某些东西的决定。
鱼和熊掌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但是它们却是不可兼得的。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
这个成语中的“鱼”是指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服、住房等等。
而“熊掌”则是指财富、权力、名誉等物质和非物质的享受。
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会面临许多取舍,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例如,在个人领域中,学生可能需要在考试和休息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他或她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而减少娱乐和休息的时间。
反之亦然,如果学生想要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就必须减少学习的时间,这会影响他或她的成绩。
除了个人领域,这个成语还可以用在商业、政治和社会方面。
在商业领域中,企业可能需要在市场份额和利润之间做出选择。
企业可能会选择提高产品质量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这会减少企业的利润。
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会选择降低价格以增加销量,这会让企业的利润减少,但在市场上能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政府可能需要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隐私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政府采取一些强有力的安全措施,那么人民的隐私权就可能会受到侵犯。
另一方面,如果政府采取一些保护人民隐私的措施,那么国家安全可能会受到威胁。
无论在哪个领域,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人们都需要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做出决策之前,人们需要了解每个选项的优点和缺点,以确定最优解。
舍去或牺牲会更好。
当然在后悔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与理解,抛开太多恩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
其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顶上永远是最稀少珍贵的.意在提醒世人知足常乐.
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①也。
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一箪食,一豆②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③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④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⑤我与?乡(6)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有方法能够让人生存下来,也有办法能够躲避灾祸,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
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礼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
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注释
①辟:通“避”。
②豆:古代盛羹汤的器具。
③呼尔:轻勇地呼喝。
④蹴(Cu)尔:以脚践踏。
⑤得:通“德”,这里指以我为德,即感激的意思。
⑤乡:通“向”,向来,一向,从前。
出处及背景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
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