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之战
我国近代的著名的战役

我国近代的著名的战役、战斗在中国近代历次重大战争中,有一些著名的战役、战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抵抗外来侵略、反对封建压迫和军阀专制的光辉历史。
下面依照时间顺序,择要作些简单介绍:定海之战:指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军队在浙江定海进行的两次战斗。
第一次战斗起于1840年7月4日。
当时,英军无理要求驻守定海县的清军投降,遭拒绝后出动4艘军舰发起进攻。
清军总兵张朝发率水师顽强抵抗,终因船小炮少,力不支敌,致使定海被英军攻陷。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丧师失地的战斗。
第二次战斗是在1841年9月底,当时英军为了扩大侵华战争,调集31艘舰船,载陆军2100多人,再犯定海。
清军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史称定海三总兵)率守军5000余人与敌血战六昼夜,因组织指挥失误等原因,战斗失利,三总兵先后壮烈殉国,定海再陷。
镇江保卫战:指鸦片战争中清军在镇江抗击英军入侵的一次战役。
1842年7月,英军集中舰船72艘、士兵7000余名进攻镇江。
驻守城内外的4000多名清军顽强抵抗,与敌人展开了巷战和肉搏战,但由于力量悬殊而最终失利,副都统海龄自杀殉职。
此战是英军在鸦片战争期间受挫最大的一战。
战后英军抵江宁城下,逼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金陵之战:指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1853年2月9日,洪秀全率领太平军10万余人,船万余艘,从武汉顺江东下,连克数城,继而于3月20日攻克了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陵,守城的1万多名清军被歼大半。
后洪秀全改金陵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南北对峙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
大沽之战: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天津的门户大沽口进行的三次抗击英法联军的战斗。
1858年4月的第一次大沽之战和1860年8月的第三次大沽之战,清军都失败了,只有1859年6月的第二次大沽之战清军获胜。
当时,英、法、美三国以“护送”公使们进京换约为借口出动联军舰队,突然对大沽炮台发动攻击,清军立即开炮还击。
定海保卫战

定海保卫战散文两篇知识强化一、知识概述《不屈的定海》1.了解定海将士及定海人民共同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壮举,学习定海军民的崇高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文章取材的特3.了解文章语言的特点。
《竹山门》1.了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了解定海总兵葛云飞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英雄壮举。
学习葛云飞以及定海军民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2.学习本文通过对重点人物的刻画来体现中心的方法。
3.了解文章语言的特点。
3.描写竹山门壮丽景色的作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作者简介:叶辛,1949年生,上海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华都》等。
2.课文内容分析:(一)划分段落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介绍定海的得名、悠久的历史、纯朴的民风、重要的地理位置及英国人的无理要求。
1、2段:介绍定海的得名。
与今天的定海对比。
3段:介绍定海悠久的历史和纯朴的民风。
4段:介绍定海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引出英国政府的无理要求。
第二部分:(5-14段)叙述定海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层(5-9)叙述第一次定海之战。
第二层(10-14)叙述第二次定海之战。
第三部分:(15-17)抚今追昔,抒发了作者今日之感慨。
(二)探究思考:2.13段的“风雨泣英烈,草木悲壮士”有什么表达作用?以风雨和草木来衬托定海将士的英勇无畏。
(三)中心:作者介绍定海保卫战的全过程,着重描写了定海将士及定海人民共同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壮举,表现了定海军民的崇高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写作特点:1.历史和现实巧妙结合。
2.在记叙、议论中蕴含了激情。
《竹山门》1.作者简介:汪浙成,当代作家,代表作《土壤》、《苦夏》2.课文分析(一)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3)交待竹山门重要的地理位置,引出下文。
1段:交待竹山门的特点及地理位置。
2段: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的重要。
3段:点出竹山门的历史地位,并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4-15段)具体叙述第二次定海战役的经过,突出描写定海总兵葛云飞的英勇行为。
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介绍200字

一、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概述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位于浙江舟山市定海区,是我国近代史重要遗址之一。
公园占地面积广阔,囊括了一系列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遗迹,包括定海战役遗址、英军登陆战役遗址、英军炮台遗址等,是舟山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二、公园内主要景点介绍1. 定海战役遗址:这是鸦片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海战,定海战役遗址保存着当年大清海军与英军展开激烈交战的场所,是了解鸦片战争海战历史的重要场所。
2. 英军登陆战役遗址:英军于1840年11月6日从舟山登陆,开启了对我国的侵略之战,这一遗址既是英军登陆的历史见证,也承载着我国人民的不屈抵抗精神。
3. 英军炮台遗址:英军在战争中修建了多座炮台,占领了舟山,这一遗址展示了当时英军的战争布局和军事实力。
三、公园内特色活动和服务设施1. 主题文化展览:公园内设有鸦片战争历史文化展览馆,陈列了大量鸦片战争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 战争历史讲解:公园内提供专业的导游讲解服务,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相关遗址。
3. 景区服务设施:公园内设有停车场、餐饮服务等便民设施,让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
四、公园的意义和价值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作为我国近代史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它不仅是对我国近代史上血与火的见证,更是对我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的历史见证,对于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园也是研究鸦片战争历史和保护历史遗址的重要场所,对于学术研究和历史文化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五、结语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作为我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不仅是对鸦片战争历史的生动展现,也是对我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历史见证。
公园将这段血泪历史进行了生动展示,让人们能够对历史保持清醒的认识,珍惜和平、向往未来。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参观,了解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六、公园的保护和展望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作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感知文化,爱我浙江——定海鸦片战争纪念馆_作文1050字_高一读后感_

感知文化,爱我浙江——定海鸦片战争纪念馆“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逐步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每每读到这句话,我都不禁想起那段被西方列强争夺瓜分的屈辱历史。
但“屈辱”二字并不能掩盖千百万爱国志士抗击列强侵略,誓死保卫国家的光辉事迹。
1841年,——舟山定海保卫战就是鸦片战争中无数战役中的一场。
那场战役的发生地就在城西的竹山公园。
小时候,作为懵懂无知的孩童,随着父母也许就是爬个山。
然而这次却很不同,学校组织团员春游。
我和同学们又一次来到了竹山公园。
和大多数公园充满活泼生气的特质不同,竹山公园向来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我们瞬时被感染,安静严肃的气氛笼罩着我们。
登上石阶前行一会,我就看到了一块刻着“英名垂千古,忠魂照汗青”的石碑屹立着,这句诗让我想起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然创作的背景迥异,但蕴含的感情却是一样的悲壮和豪迈。
这次踏访才刚开始,我对舟山抗英将士的崇敬之情已经增添了好几分。
一边浏览石刻,一边缓步向上,山坡一侧便是烈士墓群,置身于墓群中,同学们都静默了。
我仿佛看到了那场激烈的战斗,一边是残酷无情的英军士兵,一边是浴血奋战的舟山军民。
凭着简陋的武器和一身血肉之躯对抗英军的洋枪洋炮,在他们的心中,祖国的土地和亲人远远高于自己的生命。
他们流着鲜血,还来不及掩埋同伴的尸体,就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想,这就是安息在这个墓群中的无数将士对我们的告诫。
“三总兵”这个词对舟山人来说都不陌生,半山腰便是他们的纪念广场。
作为战场上的将领,葛云飞、王锡朋和郑国鸿三位总兵身先士卒,率数千名将士和英军奋战六昼夜,尽管最后因战力差距,定海失守,但“三总兵”表现出极大的英雄气概,宁死在敌人的枪炮下也不投降。
广场中央屹立着他们的雕像,那坚毅的眼神怒视前方,透露着他们誓与定海共存亡的决心,他们身后矗立着的三把不锈钢制宝剑直冲云霄,预示着他们的英魂与天地共存,永远守卫着定海城。
定海保卫战的结果是什么

定海保卫战的结果是什么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战斗最激烈、牺牲最多的一次战斗,那么你了解定海保卫战吗?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定海保卫战的结果,希望能帮到你。
定海保卫战的结果定海保卫战结果是以定海被英国侵略者攻陷而告终。
但英国侵略者也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战况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英国对舟山垂涎已久,早想要据为己有。
1840年6月终于忍不住对舟山发动了侵略战争,历史上称为定海战争。
英国侵略者击杀了定海的知县和总兵,但是因为舟山人民的顽强抵抗,英国侵略者久攻不下,只能在1840年11月的时候进行了战略性撤退,但是英国侵略者并不死心,于是在1841年9月26日再次对定海发动侵略战争,定海的守卫军队虽然顽强抵抗,却架不住英国侵略者的大炮的疯狂轰炸,最终定海被英国侵略者占领,1841年10月1日定海沦陷。
因为定海保卫战结果对中国来说是失败的,所以定海被英国殖民统治了4年零9个月,最终因为定海人民群众发动自身的力量对英国侵略者进行清野、断水、断粮、断必备的水果和蔬菜,又因为伊里布和懿律共同签订了浙江休战协议,英国侵略者最终撤离了定海,至此定海长达4年零9个月的英国侵略统治宣告结束,定海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虽然定海的人民顽强抵抗侵略,但是定海保卫战结果仍然是英国侵略者的成功,这是武器装备的差距,但是定海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共同保护家园,所以定海回归也是必然的结果。
定海保卫战的影响定海保卫战影响深远,虽然定海保卫战是以英国侵略者攻破定海而结束,但是却激发了中国人民一致对外的决心。
在定海被英国侵略者霸占之后,英国侵略者一边对定海进行疯狂的掠夺,一边又对定海进行实地勘察,想要在定海建立侵略军事指挥部,想要以定海为根据地,一步步的侵略我国土地,建立长久的殖民统治。
但是定海保卫战成功激起人民的斗争和反抗精神,定海人民不管是老人、妇女、儿童都拿起手中的武器,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并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给英国侵略者带来了巨大的骚扰。
历史解密解密鸦片战争 中英两国伤亡比例竟然是600∶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解密鸦片战争中英两国伤亡比例竟然是600∶1
导语:中英鸦片战争中,清兵和英兵的伤亡比例是600∶1;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的伤亡数字,网上有一份报表被广为转载,我再贴一下,以供
中英鸦片战争中,清兵和英兵的伤亡比例是600∶1;
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的伤亡数字,网上有一份报表被广为转载,我再贴一下,以供网友参考:‘
第一次厦门之战:1840年7月3日清军战死9人,受伤16人。
英军无伤亡。
第一次定海之战:1840年7月5日清军战死13人,受伤13人,英军无伤亡。
其中清军参战兵力1540人,定海总兵张朝发受伤而亡,定海知县姚怀祥自尽。
大角沙角之战:1841年1月7日英军采用正面炮击,陆军侧面包抄战术,清军战死277人,重伤而死5人,受伤462人,英军受伤38人,副将陈连升,佐领裕隆(满族)战死。
虎门之战:清军总兵力11000名,清军250人战死,100余人受伤,总兵关天培战死,游击麦廷章亦亡。
英军5人受伤。
广州内河之战,1841年2月27日-1841年3月18日,其中乌涌之战清军参战兵力1600人,总兵祥福(满族)以下446人阵亡,英军共受伤8人。
广州之战:1841年5月18日-5月25日清军总兵力20000人(用于进攻力量不多),清军数座炮台被毁,战船43只,火筏32只被击毁,英军死亡9人,受伤68人。
三元里之战:1841年5月29日-1841年5月31日英军死亡5-7人,受伤23-42人。
生活常识分享。
鸦片战争若干问题论文

鸦片战争若干问题论文摘要:以军事手段封锁一国海岸线,显然属于战争行为。
1840年6月22日,英军宣布封锁广东沿海海岸线,也就宣告了战争的开始。
懿律到达广东的时间应是1840年6月30日,而不是28日。
定海之战中,张朝发受伤而死,应是鸦片战争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高级将官。
《穿鼻草约》根本不存在,义律与琦善达成的所谓共识也不足以成为英军侵占香港的理据。
关于虎门大战前后琦善裁撤军备、不增援的说法可能来自于骆秉章的一份奏折。
琦善可能是最先认识到英军能够陆战之人。
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时余保纯应为署广州府知府,而不是广州府知府。
在英船沉没的问题上,姚莹、达洪阿确有不实虚夸之词。
关键词:鸦片战争;懿律;定海之战;张朝发;琦善;《穿鼻草约》;余保纯;台湾人民抗英斗争一目前,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所收藏的鸦片战争资料可谓汗牛充栋,学术界的相关科研成果也是难计其数。
就鸦片战争中的诸多基本问题而言,学术界已达成不少共识,但由于对资料掌握的程度有别和解读的不同,在某些问题甚至是重大问题上,学者之间仍存在着不同意见和争论,一些有影响的观点也还有进一步斟酌、讨论的必要。
下面,笔者拟就几个有关问题进行考证和辨析。
二(一)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始时间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以往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以为,鸦片战争开始于九龙之战、穿鼻之战;另一种观点则宣称,第一次定海战役当为鸦片战争真正发端的标志;还有一种观点认定,此次战争正式开始于1840年6月,即英国舰队大批抵达广东海面之时。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可以牟安世、姚廷芳等人为代表。
牟安世认为,中英九龙之战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同时也是鸦片战争的正式开始〔1〕。
姚廷芳认为发生于1839年11月3日的穿鼻之战是“鸦片战争的序幕,也可以说是开始的日子”〔2〕。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的编者认为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实际也可归为这种观点〔3〕。
但这种看法存在可以商榷之处。
鸦片战争是中英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heinigo版)

当时,中国采用的是银本位的货币制度,英国采取的是金本位货币制度,两者一贸易,你金子再好,也得换成银两,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
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进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所以,英国一看,正规的贸易赚不到啥钱,干脆不正规吧,于是把鸦片走私到中国。
那玩意抽着上瘾,不抽就难受,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于是,1821——1834年清朝廷颁布禁令八次,结果明一套暗一套,没用。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被严禁派代表林则徐上书打动,命其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3日-6月25日,林则徐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
因为鸦片是公认的毒品,祸害人的玩意,所以英国政府表态支持其禁烟,并表示走私鸦片与己无关。
但英国为此受损的资本利益者是不肯善罢甘休的,他们在等待机会。
道光帝与林则徐1839年7月,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咀村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自己轻判了事。
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并派兵开进澳门,打算驱逐全体英人出境。
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
4月,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英政府始终未正式宣战,认为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报复,而非战争。
6月,义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其中海军战舰16艘,东印度公司武装汽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7艘,英国陆军3个团——爱尔兰皇家陆军第18团、苏格兰步兵第26团、步兵第49团,孟加拉志愿军若干,陆军共4000人,加上海军,大致在六、七千人左右。
第二次定海战役介绍

第二次定海战役介绍推荐文章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抗日时期著名战役热度:抗日十大著名战役热度:二战太平洋战役资料热度:抗日期间的著名战役热度:第二次定海之战,发生于1841年9月26日。
是英国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阶段,英国东方远征军第二次北上舟山群岛与清军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
最终这起战事最终以清军失利告终,总兵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等先后在战斗中先后阵亡。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第二次定海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第二次定海之战介绍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6月7日攻陷定海,知县姚怀祥等殉职。
1841年3月,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率兵3000进驻定海,英军退出。
10月1日,英兵约四五千人余人①大举进犯定海,兵分三路,作为主力的左路进攻竹山门,中路炮轰震远炮城作为牵制,右路攻占大五奎山岛,并建立野战炮阵。
在正面巨舰的炮轰牵制下,左路主力在晓峰岭以西登岸,千余敌军遂兵分两路,一路进攻晓峰岭,王锡鹏战死;一路进攻竹山,郑国鸿战死,右路军向东进攻,由于清军侧面在鸦片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固的防御措施,使得英军轻易突破,葛云飞力战而死,英军右路军得以攻占东港浦。
随后英军全军攻向县城,县城守兵溃散,至此胜负已定。
英军损失微小,仅死2人,伤27人。
②此战英军战术依旧是正面战舰轰击,侧面陆军抄袭,屡试不爽。
这场战役反映了清军将领不懂得近代军事,对西方军事的巨大进步所知甚少,除了敌人船坚炮利以外就一无所知了。
或有错误认识,比如清军上下总以为英陆军无能(腿部无法屈伸),而主要防范所谓的“汉奸”(实际上是当地无业贫困人员)③,而对英军的登陆作战防守不周,以致“百战百败”。
三总兵英勇牺牲,清军也的确做了顽强的抵抗,这虽然值得称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却是一个巨大的警告:近代战争再也不能如古代战争一样单凭所谓两军交战勇者胜了,近代战争的胜利因素要包含工业、社会制度、军事思想等全方面的进步,光凭一时的勇气和必死之心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三元里抗英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关天培,虎门提督,战死虎门炮台。
定海之战,总兵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率5000守军血战至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英军进犯台湾时,台湾兵备道姚莹、总兵达洪阿组织军民击退英军,击毙32人,俘133人。
英军进攻吴淞口时,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激战多时,击毙300余人,后重伤7处战死。
镇江之战,副都统海龄率1500兵士血战至最后一人,毙敌180余人。
毒品的危害性:毒品的危害可以说有很多,归纳起来最主要的危害有两大类:一、吸毒对身心的危害:产生幻觉,很快上瘾,难以戒掉。
腐蚀人的心灵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
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修订的《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毒品,但毒品却不仅限于这六种。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用了23天的时间销毁了110多万千克的鸦片。
《虎门销烟》的意义:1、洗去了中国人的耻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2、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它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1840年4月鸦片战争爆发。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鸦片战争失败最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内容是: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5个通商口岸。
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1860年的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定海之战[资料]
![定海之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4c3cdf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7.png)
00定海保卫战鸦片战争中,英军对舟山蓄谋已久,拟在定海设立远征军司令部,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军进攻定海,知县、总兵阵亡。
同年11月英军撤出。
1841年9月26日,英军三个团再犯定海。
镇守定海的三位总兵葛云飞、王锡朋、总兵郑国鸿奋起抵抗,10月1日定海陷落,此后英军占领定海达4年零9个月。
定海保卫战期间,中国军队视死如归,5000余官兵牺牲,三总兵同日阵亡,是鸦片战争中战斗最激烈、牺牲最多的一次战斗。
此后舟山各地人民纷纷组织船勇、舵勇、枪勇、水勇,在城里、海上、郊外狙击、袭扰敌人,直至英军撤离。
00一次保卫战00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在广州受阻,六月二十三日,英海军司令伯麦率领舰队由广州转向定海。
到达定海附近海域,伯麦向定海知县提出“照会”,要求全部投降,交出炮台,遭到知县姚怀祥的严词拒绝。
四只英舰、三艘汽船,约三千兵员的英军摆开了进攻定海城的架势。
00当时定海兵力只有二千余人,武器特别落后。
面对强敌,时任定海知县的姚怀祥对手下众人说:“我是守土大臣,当示无畏。
”随即与中营游击罗建功驾舟登上英舰“威里士厘”号,责问英舰为何侵犯我境。
英将伯麦拿出事先拟好的一纸汉字照会,胁迫姚怀祥献城投降。
姚怀祥说:“虽然兵力你们强,我们弱,但我们不会投降,如果你们要来进攻,我们一定战斗到底。
”抗议无效后,姚怀祥回城与水师总兵张朝发商议防守之计,又派典史全福去乡村招募乡勇协助守城。
7月5日下午,英舰发炮进攻,中国沙船及岸上10多门土炮立即还击,但很快被打哑了,张朝发负伤落水遇难。
英军上岸后,连夜攻城。
姚怀祥坐镇城南坚守待援。
第二天早晨,南城一角被英军炮火轰塌,姚怀祥手臂受伤。
不久,英军攻破东门。
姚怀祥退至城北龙峰山,投梵宫池为国殉难。
典史全福被俘不屈,骂贼而死。
当天,城中许多不愿受辱于侵略者的定海军民,纷纷以身殉国。
中营书记李昌达投池殉难,其妻房氏也效夫继殉。
0 0英军攻占定海城以后,一面大肆烧杀抢掠,一面四处进行察看规划,企图以定海为基地建立永久的殖民统治,受到了当地百姓的阻挠。
4000英军击败80万清军?鸦片战争时期双方的兵力对比

4000英军击败80万清军?鸦片战争时期双方的兵力对比世界近代史始于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克伦威尔砍掉了国王查理一世的狗头,英国从而走上了历史的快车道。
而中国的近代史,则是以200年后,天朝上国陷入英国等西方列强的侵略的1840年鸦片战争为发端。
后人描述这场战争时,总是认为英国以区区4000人打败了清军几十万人,事实真的如此吗?△ 南京条约:丧权辱国之始1.第一次鸦片战争早期(1840年)的侵华英军兵力鸦片战争持续大约两年,在这两年间英国侵略军的兵力常常处在变化中。
1840年6月21日,英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领从英国和开普敦开来的舰队到达广东水域。
当年8月左右,英侵华海、陆军兵力为:△ 鸦片战争侵华英军总司令懿律1.1 海军:载炮约550门,总员额约3000人。
鸦片战争时期,即便是英国这样最早开启工业革命的国家,风帆战列舰也依然是海上作战的主力。
此时英国海军对战舰主要分为六级(载炮28门以下的舰艇一律不入级),侵华的最大也不过三级舰。
1.1.1 战斗舰艇:总计16艘△ 风帆战舰分级•74炮风帆战列舰(三级舰)3艘:麦尔威厘号(Melville)、威厘士厘号(Wellesley)、伯兰汉号(Blenheim);•44炮风帆巡航舰(五级舰)2艘:都鲁壹号(Druide)、布郎底号(Blonde);•28炮风帆巡航舰(六级舰)3艘:康威号(Conway)、窝拉疑号(Volage)、鳄鱼号(Alligator);•不入级战舰8艘,其中20~28炮战舰7艘,分别是拉恩号(Larne)、海阿新号(Hyacinth)、摩底士底号(Modeste)、卑拉底士号(Pylades)、纳姆罗号(Nimrod)、巡洋号(Cruiser)、哥伦拜恩号(Columbine);10炮战舰1艘:阿尔及林号(Algerine)。
△ 宪法号风帆训练舰(现存保存最完好的44炮风帆巡航舰)1.1.2 辅助舰艇:•武装蒸汽船4艘:皇后号(Queen)、阿特兰特号(Atalanta)、马答加斯加号(Madagascar)、进取号(Enterprise);•运兵船1艘:响尾蛇号(Rattlesnake);•其他运输船:27艘。
葛云飞定海保卫战

葛云飞定海保卫战作者:阎受鹏林道远来源:《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3年第01期第一章收复定海古往今来,每一个王朝将要崩溃时,都会在人们眼前闪出葛云飞这样的民族英雄——宋末的文天祥、岳飞,明末的史可法。
王朝的腐朽、无能、无情,反衬出他们大智大勇可亲可敬可歌;民族英雄所处的王朝早已寿终正寝,而英雄们锻铸的精神文明之链条却永久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通常,活着的他们和王朝都将是不幸的,而死后的他们和精神文明都是幸运的。
当然,英雄人物的命运不是他个人所能决定的。
我们看一下当年作为鸦片战争中定海抗英主将葛云飞,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惊天动地的定海保卫战的。
一、葛云飞担心的事来了英国图谋舟山由来已久。
自1759年来,英国先后派出洪任辉、卡恩卡特、马戛尔尼等出使中国,要求将舟山让给英国,作为通商点,遭清政府拒绝。
道光十八年十月,红毛海盗,又突至浙洋,来去飘忽不定,居心叵测,令定海总兵葛云飞十分不安。
他向上司吁请警惕海上“夷情”,早作防范,“近粤省有夷船滋事,闽浙洋面一水相通,转瞬南风当令,倘使顺帆北上,沿海一带实在可虑,……要做好战备,谋定、心定,不致临时失措。
”次年正月,葛云飞丧父。
按照清代旧例,丁忧守孝。
他怀着满腹的海事忧虑,回故乡山阴县山头埠村。
葛云飞担心的事果然来了。
在鸦片的巨大利益被突然剥夺的刺痛下,1840年4月12日(道光十九年三月初九日),英国国会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优势,通过了一份婉转其词的战争决议:“对于中国人的侵害行为,必须得到满足与赔偿,以此目的捕获中国船舶及货物,自属正当,如中国政府承认赔偿,并行让步,则英政府不为复仇而战争。
”女王从白金汉宫发布命令:任命好望角海军司令、海军少将乔治·懿律和查·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任命懿律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驻印度海军司令、海军一级准将伯麦为舰队司令,布尔利上校为陆军司令。
战争大步走来。
1840年4月30日上午10时,数声炮响,旗舰“麦尔威里”号起锚,在“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恩”号的掩护下,徐徐驶出开普敦港……1840年6月,一支庞大的英国舰队出现在澳门海面,其阵容如下:旗舰“麦尔威里”号,载炮74门,乔治懿律海军少将,总司令兼全权大臣,船长当达斯;“威里士里”号,载炮74门,舰队司令戈登·伯麦爵士,船长汤姆斯·美莲;“康威”号载炮26门,船长比休恩;“鳄鱼”号,载炮28门,代理船长船泊;“卑拉底士”号,载炮18门,船长晏臣;“布朗底”号,载炮18门,船长胞祖;“巡洋”号,载炮16门,船长吉发德;“哥伦拜恩”号,载炮16门,船长葛拉;“阿光标”号,载炮10门,船长梅生;武装汽轮船“阿打兰打”号、“皇后”号、“马打牙士加”号、“青春女神”号;已在广州海面的“窝拉热”号、“海阿新”号、“都鲁壹”号以及随后到达的载炮74门的“伯麦汉”号,载炮18门的“进取”号。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定海镇海保卫战

1840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战争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但是在战争中为反抗外国侵略,英勇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永远是鸦片战争中值得纪念的英雄。
正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所刻:“..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他们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顽强抵御外强,舍身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面对强敌,百折不挠、决不屈服的高尚民族气节。
他们的斗争,是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希望;他们的斗争,成为中国近代史人民斗争的光荣起点。
一、鸦片对中国的毒害一、鸦片对中国的毒害林则徐是坚定的禁烟派代表。
他于1839年.. 3月到达广州,立即采取严厉的措施查禁鸦片。
林则徐一面加强海防,一面严厉禁烟。
他到广州后,先进行调查活动,掌握鸦片贩子的情况。
他把广州几个书院上百名学生召集在一起,假借检查学业的名义,进行考试。
在试卷中询问鸦片贩子的情况,并让学生写出查禁鸦片的具体办法。
林则徐把勾结外国鸦片贩子从事走私鸦片的汉奸捉拿起来,并收缴烟具、关闭烟馆。
3月.. 18日,他下令让外国鸦片贩子把手中的鸦片全部缴出,不准隐藏,并具结保证以后不再携带鸦片进入中国。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和大鸦片贩子颠地极力破坏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唆使英国商人拒绝交出鸦片。
3月.. 24日,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鸦易,派兵把英国商馆封锁起来,以防鸦片贩子偷偷溜走。
同时,让在商馆中工作的中国人撤出。
义律见硬的不行,又变换另一种手法,他以英国代表的身分让英国商人缴出鸦片,并向鸦片贩子保证,他们的损失由英国政府负责赔偿。
义律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把中国政府惩处不法英国商人的问题,扩大为中国和英国两国之间的问题,为英国政府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派兵把英国商馆封锁起来,以防鸦片贩子偷偷溜走。
同时,让在商馆中工作的中国人撤出。
张朝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所谓“罪行”的辨析

张朝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所谓“罪行”的辨析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初犯定海时,定海水师总兵张朝发在战斗中受伤,最后不治而亡,理应被视为为国捐躯,然而他长期蒙冤、未能获得应有的评价。
本文试图在爬梳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张朝发在鸦片战争中所谓“罪行”进行辨析。
一、已有的相关研究定海之战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第一场重大战斗(图一), 张朝发是守备清军最高军事长官,时任定海水师总兵。
他在战斗中受伤落水,被部下救起,后送至镇海,不治身亡。
在其未死之前,清廷就以愎谏、撤守致使丧师失城的罪名判他斩监侯。
不可否认,早在晚清就有人为张朝发喊冤叫屈。
在《海疆殉难记》中,夏燮曾为张朝发鸣不平:“考总兵之死,与裕帅之殉难于镇海泮池,被人抢救,舆至余姚而卒,大略相同,徒以乌抚参奏在前,不得同邀恤典,浙人以此惜之。
”是故他要将张朝发的事迹附记于定海县令姚怀祥之后,“以慰其不瞑目之忠魂”。
刘曾则以简洁的笔调对张朝发之死作出评论,谓英船“乃窜浙江”,“陷定海,总兵张朝发、知县姚怀祥死之”。
可惜的是,这种较为公允的评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为世人所注意。
近年来,学术界已有人能够比较客观地描述张朝发死亡过程,但对张朝发事迹的评价总体上显得偏低,绝大多数研究者对张朝发是否为战死抑或临阵脱逃还没有明确的论断。
有些论者只以客观的笔调描述了张朝发死亡的过程,对张的死亡一事不置臧否。
如茅海建就是如此,他在其名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只用一句话交代了张的死亡过程:“总兵张朝发在英军第一波火炮射击时,便中弹落水,后内渡镇海而不治。
”有些论者在较为客观地描述张朝发死亡过程前后,对张的战场指挥行为表示种种不满,甚至有大加挞伐的意味,如姜涛、卞修跃认为,张朝发见到英舰越聚越多,乃觉不妙,才慌乱地进行迎战准备;萧致治等人认为张朝发“事前不认真整顿军队,临事又毫无准备,迎战中又不审时度势、听取合理建议,对定海轻易失守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断定:“张朝发可说是鸦片战争中暴露出来的清军将官素质低劣的第一个典型人物。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介绍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介绍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伤亡523人(阵亡69人),中国伤亡22790人,这么大的差距清军简直在被动挨打。
当时,英国已经在工业革命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清王朝落寞腐朽,日落西山,双方实力对比很明显。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参战部队:英国,中国清朝战争结果:英国获胜,签订《南京条约》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地点:中国东南沿海人物:道光皇帝林则徐关天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详情英军首次北上1840年6月,英军舰队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宣告开始。
该舰队有战舰16艘,蒸汽军舰4艘,运输舰船28艘。
战争爆发后,英国从本土又不断增援。
1840年7月英军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为前进据点。
此时,中国沿海地区,除广东在林则徐督饬下稍作战备外,其余均防备松弛。
8月,英舰以惊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国书,令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同时,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将临,同意南下广东进行谈判。
10月,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
12月,琦善通过私人翻译鲍鹏与义律谈判,拖延时间。
英军南下后,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抚筹防海口。
后义律失去耐心,决定战后再商。
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发起虎门之战。
道光帝闻讯下令对英宣战,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终不敌英军,虎门炮台失陷。
5月24日,英军对广州发起进攻,广州附近要地全失,奕山等竖起白旗求和,签订《广州和约》,英国不但不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
英军再次北上英国政府对义律在广州所获侵略权益尚嫌太少,乃改派璞鼎查为全权代表来华,扩大侵略。
1841年8月27日,英军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
1841年9月30日至次年3月11日,英军分遣舰队还多次对台湾进行侵犯。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和清军双方各派出了多少兵力,清军竟招致大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和清军双方各派出了多少兵力,清军竟招致大败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取得了巨大的利益,而清朝政府统治下的的中国,则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正是这场战争让之后清朝的独立自主成为了笑话,而普通民众则被开启了艰难惨痛的百余年时光,当时清朝的兵力还是很可观的,下面看一下,英军和清军在这场战争中到底派出了多少兵力,竟使得清军败的如此之惨。
第一次鸦片战争共经历了2年,这期间重要的战役主要有:定海之战两次、沙角大角之战、虎门之战、黄埔乌涌之战、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和镇海之战。
一、定海之战在这七次大战期间,定海之战两次,英军先后投入兵力5450人(伤亡29人),清军兵力7800人(伤亡1027人)。
二、沙角之战沙角之战期间,琦善裁撤海防的卖国行径,使得英军进攻如入无人之境,这次战争,英军投入兵力1461人(伤30余人),清军兵力8000人(伤亡744人)。
三、虎门之战期间,由于总督琦善惧战,不发兵力支援,镇守虎门的只有横挡、永安、靖远、镇远各炮台的常备兵力,这次英军投入兵力2000人(伤亡5人),清军兵力1万多(伤亡500人,被俘1000余,其中提督关天培战死)。
四、乌涌之战英军攻陷虎门之后,溯珠江水道而上,猛烈攻击乌涌炮台,此次行动,英军投入兵力180人(伤亡10余人),清军投入兵力1600人(伤亡过半)。
五、广州之战英军前期战斗接连大胜,最终兵临广州城下,在这次广州保卫战中,英军投入兵力3200人(150余人),清军投入兵力4万人(伤亡4000余人)。
六、厦门之战因守岛官员临阵脱逃,清军群龙无首,清军虽然兵力5000余人,却伤亡百余人,而英军则只伤亡10余人。
七、镇海之战英军投入兵力2293人(伤亡10余人),清军防守兵力5000余人(伤亡1500余)。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每次战斗英军所派出的兵力并不多,而清军却数倍于敌,清军也都英勇,但战况悬殊巨大,那么,导致这种结局,英军的武器先进固然重要,但究其本质,清朝的统治阶层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定海之战的感受和收获作文

定海之战的感受和收获作文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班上最近发生的一场定海之战!哇,简直就像电影里的打斗场面一样刺激啊!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上有一次举行了一场运动会,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定海之战,就是用绳子来拉对方的队伍,看谁更强壮。
当时我就被选为队长,我可是信心满满地准备要带领我的队伍取得胜利!
首先,当我走上比赛场地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为我们加油喊打气,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支持,就更有底气了。
我们拿起绳子,准备开始比赛了。
哇,那个对手队伍看起来好强壮啊,我心里暗暗忐忑。
比赛开始了,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拉绳子,两队交替占着上风。
我使出全身力气,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团结的力量真的很大!突然,我感受到了一阵力量,我的队伍开始占据了上风,对方队伍竟然开始后退了。
我高兴地大喊:“我们赢了!”顿时,整个比赛场地都响起了我们班同学们的欢呼声和掌声,我真的好开心!
比赛结束后,我的队伍还给我戴上了荣誉奖章,说是因为我的领导和鼓励,才让他们更有动力。
我心里超级开心,觉得有了这么一群好朋友,我们一定是无敌的!
这场定海之战,让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能创造奇迹。
虽然只是一场小小的比赛,但我却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领导团队、团结合作等等。
我会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感受都珍藏在心底,永远不会忘记!
今天的定海之战,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友谊和团结却永远留在了心里。
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努力向前,我们一定能创造更多更辉煌的胜利!加油,我们是最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海保卫战鸦片战争中,英军对舟山蓄谋已久,拟在定海设立远征军司令部,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军进攻定海,知县、总兵阵亡。
同年11月英军撤出。
1841年9月26日,英军三个团再犯定海。
镇守定海的三位总兵葛云飞、王锡朋、总兵郑国鸿奋起抵抗,10月1日定海陷落,此后英军占领定海达4年零9个月。
定海保卫战期间,中国军队视死如归,5000余官兵牺牲,三总兵同日阵亡,是鸦片战争中战斗最激烈、牺牲最多的一次战斗。
此后舟山各地人民纷纷组织船勇、舵勇、枪勇、水勇,在城里、海上、郊外狙击、袭扰敌人,直至英军撤离。
一次保卫战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在广州受阻,六月二十三日,英海军司令伯麦率领舰队由广州转向定海。
到达定海附近海域,伯麦向定海知县提出“照会”,要求全部投降,交出炮台,遭到知县姚怀祥的严词拒绝。
四只英舰、三艘汽船,约三千兵员的英军摆开了进攻定海城的架势。
当时定海兵力只有二千余人,武器特别落后。
面对强敌,时任定海知县的姚怀祥对手下众人说:“我是守土大臣,当示无畏。
”随即与中营游击罗建功驾舟登上英舰“威里士厘”号,责问英舰为何侵犯我境。
英将伯麦拿出事先拟好的一纸汉字照会,胁迫姚怀祥献城投降。
姚怀祥说:“虽然兵力你们强,我们弱,但我们不会投降,如果你们要来进攻,我们一定战斗到底。
”抗议无效后,姚怀祥回城与水师总兵张朝发商议防守之计,又派典史全福去乡村招募乡勇协助守城。
7月5日下午,英舰发炮进攻,中国沙船及岸上10多门土炮立即还击,但很快被打哑了,张朝发负伤落水遇难。
英军上岸后,连夜攻城。
姚怀祥坐镇城南坚守待援。
第二天早晨,南城一角被英军炮火轰塌,姚怀祥手臂受伤。
不久,英军攻破东门。
姚怀祥退至城北龙峰山,投梵宫池为国殉难。
典史全福被俘不屈,骂贼而死。
当天,城中许多不愿受辱于侵略者的定海军民,纷纷以身殉国。
中营书记李昌达投池殉难,其妻房氏也效夫继殉。
英军攻占定海城以后,一面大肆烧杀抢掠,一面四处进行察看规划,企图以定海为基地建立永久的殖民统治,受到了当地百姓的阻挠。
定海人民敌忾同仇,纷纷拿起土制武器,利用对当地地形熟稔的优势,痛击敌人。
“犁锄棍棒,皆可为兵;妇女老幼,咸知杀敌。
”这是当时流传于民间的一句人人皆晓的口号。
这一年9月16日,青岭农民包祖才看到一名英军军官手执铜规纸笔,在城外的青岭测量地形,随行还有几名士兵,就马上召集乡民,持锄挥棒,将他们逼至山谷。
潜伏在山上的农民鸣锣呐喊,扔下块石,一名英兵被当场击倒,那名英军军官越过青岭向西逃窜时,跌入水田。
包祖才和乡民一拥而上,用绳索将他紧紧捆住,用小船押往镇海清军大营。
经审问,那名英军军官叫安突德,是上尉。
归还此人后来在中英谈判时成为英军退出舟山的重要条件。
定海人民的抗英斗争,不仅在乡下,还在海上。
9月18日,一艘载有英人的小船在海上遇到一条渔船,英人要求渔民把他们带到定海,并称事后给予重酬,船老大假意应允,却把他们带到了应去作俘虏的地方。
这批俘虏中包括一名英国海军少校。
深入到英军占据的城里杀敌,更令英军胆战心惊。
徐时栋的《烟雨楼文集》记录了这样一幕:两名英兵夜里巡街,走进一条小巷时,刚刚还在说说笑笑,忽然前行的英兵发现后面的人已无声无息,回头一看,见同伴已丢了脑袋倒在地上,顿时像槁木一般僵立着,就在这时,这名英兵的脑袋也被潜伏进城的乡民砍掉了。
除了游击敌人,定海人民还坚壁清野,拒绝向敌人供应粮食、蔬菜和鱼肉,并堵塞水井,污染水源。
英军哀叹:“街上难得看到一个中国人,没有可能得到新鲜食物”,所占据的只不过是一座空城。
汉奸买办纷纷落网被擒。
随英军从广州到定海的汉奸买办布定邦,在为英军征集粮食时,被乡民擒获。
在舟山人民的英勇抵抗下,英军在定海的日子日益难过。
一名叫宾汉的英兵记下了当时的情形:“舟山……军队中流行疫病,三四百人已被安葬,大约有1500人在医院中……无疑,这种现象应归于由于缺乏新鲜而有益的食物以致兵士的体质容易染受这里所流行的疟疾和发热症……”是年11月9日,伊里布与懿律签订浙江休战协议,1841年2月25日,英军从定海撤走。
但当年9月,英军又动用舰船29艘再次窜犯定海。
二次保卫战在英军撤离定海的前一天下午,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领三千将士,在镇海关誓师,于次日上午抵达定海。
三总兵到定海后,立即布防,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葛云飞来到定海后,修镇远炮台,筑土城,竭力做好防御准备。
这年4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到定海视察防务时,见葛云飞就餐仅食“脱粟一器,干菜一盘,芥汤一盂”,便关切地说:“朝廷给总兵俸禄不薄,你何必如此清苦?”葛云飞说:“英夷未灭,即使肥脆满盘,末将也食不甘味。
”在这期间,他还写下《宝刀歌》,寄托爱国杀敌的决心和勇气。
诗中写道:“快愈风,亮夺雪,恨斩佞臣头,渴饮仇人血!有时上马杀贼贼胆裂,灭此朝食气烈烈!吁嗟乎!男儿是处一片心肠热。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二十六日,英国政府派璞鼎查接替懿律为总司令,率军侵占鼓浪屿,接着北上定海。
三十日,葛云飞正在为将要调离定海的王锡朋、郑国鸿饯行。
突然接到英军北犯的报告。
王、郑二总兵即表示要留定海协助防守,并要求到最危险的土城驻防,葛云飞十分感激。
接着,三总兵各整队伍,准备迎战,并上书要求上司给定海增拨抬炮、大炮,上司不准。
并下令“只允许在岸上击杀敌人,不许出海作战。
”尽管如此,葛云飞的抗战决心毫不动摇,他说:“大丈夫以身许国,到了这危急关头,只有竭力拼杀,以死报国。
”王、郑二总兵积极响应。
九月二十六日,壮烈的定海保卫战揭开序幕。
根据史料记载,这次定海保卫战是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抵抗最烈的一战,也是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
歼敌数没有确切的统计,据东岳山英军合葬墓的墓碑碑文记载,英军皇家五十五团死在舟山的有伍长、鼓手和士兵416人。
参加攻城的十八团、四十九团伤亡还不计在内。
在这六日六夜的血战中定海三总兵及参将章玉衡、副将托尔泰等将领全部战死疆场,参战的5800名士兵,绝大部分在血战中阵亡。
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开战以来,定海抵抗最力,英军受创不小。
”这次保卫战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国国土不可侵的伟大民族意志和浩然正气。
这一天,英水师提督巴加和陆军司令郭富率四舰闯入竹山门。
葛云飞立即跨马沿土城赶到竹山门,发现英军正准备登岸,葛云飞见反击时机已到,下令把炮口对准敌舰,亲自发炮,打死英军十多人。
英军见势不妙,立即撤离。
葛云飞也当即通知左营游击张绍廷在东港浦准备迎战。
果然,英军向东港浦发起攻击,张绍廷开炮反击。
经过一场激战,由于有土城阻挡,英军不能进,只得退回。
葛云飞与王、郑二总兵商定,形势紧迫,马上调整防区:葛云飞驻土城要冲,担负全面防御;王锡朋守西边制高点晓峰岭;郑国鸿守要隘竹山门。
二十七日凌晨三四点钟,英军窜入小竹山,开炮直逼土城。
葛云飞开炮还击,激战到中午,英军又一次败退。
葛云飞意识到,这是大战的前奏,派人向镇海大营告急,要求火速增兵。
可是浙江提督余步云拥兵四千多,不但坐视不救,反诬葛云飞是“为他日论功”,并说:“如果定海城失守,惟葛云飞是问。
”增援无望,这事葛云飞怕影响士气,不好向将士们透露,只好说:“我们已连打胜仗,大家要更加奋勇杀敌才是。
”二十八日早晨,英舰“摩底士底号”、“哥伦拜思号”、“复仇神号”一起向晓峰岭发起攻击,开炮三四百发。
接着,英船长爱尔斯.葛拉领兵约五十人,企图在竹山门登陆,被郑国鸿击退。
与此同时,英国侵略军的大部队在螺头登岸,向晓峰岭发起攻击。
左营游击胡德耀在抵抗中右手中弹,骨碎脉断昏了过去。
王锡朋亲临胡德耀阵地指挥作战。
傍晚,英军占据五奎山。
英海军司令也于此时率舰队从黄牛礁窜入定海港。
二十九日,英舰在大小五奎山以南海域集结待发,掩护炮兵在五奎山搭帐篷、建炮台,准备用68磅的重炮轰击土城。
葛云飞在土城开炮朝五奎山轰击,打碎敌船一艘、帐篷五顶,打死打伤英军四十余人。
此时,英军发排炮,火力越来越猛。
突然间,葛云飞发现山顶有个穿红衣的英国军官在指挥,一炮打去,把那个穿红衣的人击倒,英军被迫拖尸落船而逃。
三十日,英军进吉祥门,攻击东港浦,被击退。
接着,转攻竹山门和晓峰岭。
到了傍晚,英军准备登岸,又被守军击败。
英军大为震惊,于是就调兵遣将,舰、船增加到二十九艘,兵力在四千以上,定海城重兵压境。
当时,大雨昼夜不停,平地积水很深,土城、竹山门、晓峰岭都远离营房,在风雨中,生火煮饭亦很困难。
定海厅同知舒恭受带领厅署官员给将士们送食品。
每个将士一天只能分到六条香糕、九只光饼,合计不足半斤。
后来每人一昼夜只能供给三碗稀饭。
定海百姓不忍让子弟兵挨饿,冒着生命危险,纷纷送饭菜到前线。
有位老人还特地为葛云飞送去一碗参汤,说:“葛大人出生入死,百姓非常过意不去,这是一点敬意,请您喝了吧!”葛云飞听了,流着热泪说:“不驱逐侵略者,我那有脸见父老呀,将士们忍饥杀敌,我怎能忍心独饮此参汤。
”在老人的再三要求下,他从老人手中接过参汤,洒在土城边的小河里,对将士们说:“诸位与葛某枵腹苦战多日,请共饮此水,让我们同甘共苦,努力杀敌吧。
”将士们在葛云飞的感召下,忍饥挨饿,冒着大雨作战却没有人退缩。
十月一日清晨,英军乘大雾天,倾巢出动,全线攻击。
在五奎山大炮的掩护下,英军分成两个纵队强行登陆。
第一纵队约1500人,向晓峰岭进攻,王锡朋指挥将士奋勇抵抗,前队阵亡,后队续进,连续击退英军九次进攻。
打到后来,炮筒都红透了,无法装药,于是就跟敌人展开肉搏战。
王锡朋血战阵亡,所部武举朱汇源、差官吕林环、外委刘桂五,夏敏忠、张魁甲等相继殉国,晓峰岭失守。
英军攻占晓峰岭后,兵分两路:一路攻定海城,一路攻竹山门。
郑国鸿在竹山门顽强抵抗。
从早晨战到中午,打得炮筒火红不能用,就用大刀、长矛阻击。
无奈英军越聚越多,炮火连接不断,一颗罪恶的子弹洞穿郑国鸿的胸膛,这位65岁的老将壮烈牺牲,竹山门随之失陷。
英军的第二纵队进攻东港浦,炮轰东岳宫山的守军炮台,葛云飞率部坚决抵抗。
这时,得报晓峰岭、竹山门已失守,王、郑二总兵已殉国,葛云飞大惊,感到危局难救,将印信交给随从,说:“此我尽忠时也,家有老母八十矣,知某死,泪眼欲枯,当为某百计慰之,并转饬儿辈力图奋勉,继乃父未竞之志。
”这时,英军已逼近。
葛云飞命所部二百余人,分段把守。
他亲自杀敌数十人,在与敌人肉搏中负伤四十多处,突然敌枪弹打中他的左眼,接着又被英军劈开面部,鲜血淋漓,从土城上跌下,壮烈牺牲。
实现了他“城亡人亡,不离定海半步”的誓言。
激烈的保卫战最后还是失败了。
这一仗,打了整整六天六夜,5000多名清军在拼死抵抗中血流成河。
这是鸦片战争中清军抵抗最激烈的一仗。
此后,英军再次对舟山实行殖民统治,为所欲为,百姓深受其害。
驱除鞑虏1842年6月7日,定海县36岙群众聚集神庙,订立齐心杀敌的盟誓,发布了长达2000余字的《定海县民人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