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要点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3d0b297cd184254b353554.png)
斑点叉尾鮰一、养殖品种简介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于北美中部流域或者大西洋沿岸地区,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进入中国。
体型较长,体表光滑无鳞,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34℃,在溶氧高于2.5mg/L时能正常生长,在低于0.8mg/L时开始浮头。
二、主要养殖技术要点1.清塘消毒老塘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放水前要充分晒塘,放水后使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清塘消毒,在5~7天后可放水培肥。
2.鱼苗放养放入鱼苗前要做好试水工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上放苗。
放苗密度为水花5~8万尾/亩,夏花6000尾/亩,白鲢夏花500尾/亩,鳙鱼夏花200尾/亩。
3.饵料投喂饵料投喂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率在3~5%左右,投喂的时间一般是在早上8:00和下午18:00,同时根据天气和季节做适当的提前和推迟,主要的原则就是保证鮰鱼摄食积极。
同时,投喂要做好内服保健,定期拌喂“五黄精华液”+“应激维C”。
4.水质管理斑点叉尾鮰对于低氧的耐受力较差,为防止浮头,有条件的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爽,池中的溶氧要保持在3mg/L以上。
没有条件换水的就要适时使用粤海“EM调水王”和“富水美”来调节水质,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三、疾病防控1.出血性败血症:主要症状为病鱼在水中呈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溃烂,腹部肿胀,眼球突出,肾、脾肿大,此病多发于春季和初夏。
主要防治措施: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内服大蒜素+“应激维C”。
2.爱德华氏菌病:病原为爱德华氏菌,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
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
主要防治措施:同出血性败血症。
3.水霉病:鱼体受伤被感染后,受伤的部位会长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
主要防治措施:在捕捞、运输或放种过程中尽量不要使鱼体受伤,在捕捞、运输或放种之后用3%食盐水浸浴15-20分钟,水体中使用碘或者二氧化氯消毒。
斑点叉尾鮰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2551bad08a1284ac85043e8.png)
斑点叉尾鮰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cn 2007年3月17日A、夏花苗种培育技术1、环境及池塘条件1.1鱼苗培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
1.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养殖用水不得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1.3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35~40cm。
1.4夏花苗种培育池形状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3-5亩,池深1.8-2.0米,水深1.2-1.5米,池塘底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或沙质底,池塘底部平坦。
2、培育池准备鱼苗经5~6天暂养期后,则可进行5~6㎝夏花鱼种培育。
苗种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池塘培育,此阶段的苗种最适培育方法是池塘饲养,池塘水体培育苗种过程中,其鱼苗可摄食天然饵料生物同时能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饲养,有利于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1.1池塘进行清理,池塘底部整平,清除池塘内的杂草及杂物等。
1.2培育池消毒:培育池保留水位0.4米深,每亩用生石灰200公斤带水进行消毒除野。
消毒后第二天每亩施放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150-200公斤,以培育浮游动物,但以后不能下追肥。
待池塘中大量浮游动物出现水体开始变清时(透明度达50cm时),首先将池塘注水(用50目的筛绢布过滤)深0.8米~1.0米后,投放鱼苗。
3.放养数量与饵料投喂3.1放养密度:池塘培育每亩放养1.5~2.0厘米的鱼苗为5~6万尾。
3.2饲料选择: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鱼苗培育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3至4天后开始逐渐以投喂含蛋白质不低于40~42%的斑点叉尾鮰鱼苗专用人工配合粉状饲料,粉状饲料投喂7天后改用破碎料,再7天后改投喂粒径为1mm的浮性配合饲料,所投喂的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c46c9c85fbfc77da269b1b2.png)
平方米,水深 1.6~2.2 米。池底平坦,无 矿物质添加剂等。
淤泥或少淤泥,有进排水设施,进排水
(2)投饵量。根据放养量,鱼体增
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pH 值 7~8.5, 重倍数和饲料系数来确定全年的饲料
每 1350 平方米池配 1.5 千瓦增氧机 量。再根据温度确定一年中各月的饲
一台。
料分配计划及各月投饲量。鱼种放养
每 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 5~10 千克全 草鱼等。宜就地购买,以减少运输损
池泼洒,以改善水质。
伤,于晴天现捕现放。②饲料选购正规
(3)检查和记录。每半月至 1 月检 场家斑点叉尾鮰专用颗粒饲料,以保
50
《农家顾问》2007 年第3 期
水产技术
证斑点叉尾鮰的体色和品质。饲料应 克左右。⑦斑点叉尾鮰抗病能力较强,
13000 粒 /千克体重。在自然条件下, 期,利于鱼苗早开食、早生长。
亲鱼有筑巢和护卵的习性。
3、投饲量及投饲方法
斑点叉尾鮰适应性强,其养殖方
(1)饲料选择。鮰鱼养殖以投喂专
式既可单养,又可混养;既可在池塘、 用的鮰鱼配合颗粒饲料为主,不宜投
水库饲养,也可在网箱或流水池中进 喂其他饲料,否则会影响到鮰鱼生长
碟 V CD、DVD 等碟机已走进普 相应的防尘措施。除尘时可在停机状 通家庭,因其价格不高而往 态下利用电吹风冷吹或用吸尘器吸的
机 往被人们忽视保养,直至它读不 方式进行,不要经常拆机除尘。
有 了碟,或经常卡碟时才感到不
4、怕潮 碟机受潮。当气候潮湿
六 便。其实,碟机也很“娇贵”,它有 或天气冷热骤变时,会使机内产生露
率的声音,投饵速度不宜过快,一把饲 尽可能选用生石灰以改良水质。③在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d1e390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c.png)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斑点叉尾鮰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
现将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技术总结如下,供朋友们参考。
一、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水域要求养殖水域条件要求为水域开阔、向阳避风、水草较少、水深3m 以上的库汊,不能在主河道或影响航运的地方养殖。
水流条件要求平缓,有微流水或较小的风浪。
二、斑点叉尾鮰鱼种的放养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否则易导致相互拥挤而擦伤鱼体,利于发生细菌性疾病,因此放养密度一定要合理。
鱼体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温度一致,温差保持在3°C以内,以防鱼体有应激反应,从而降低抗病力。
鱼种规格要求为32~34尾/kg,大小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鱼种进箱前用3%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5~10min。
放养水温在15~20°C,最好选择在清晨和阴雨天投放。
放养密度一般为200尾/m3。
三、斑点叉尾鮰的饲料选择饲料投喂时,保证达到投匀、投足、投好的要求,禁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饲料质量上,要求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32%~36%,颗粒饲料的粒径随鱼种规格大小而变化:鱼种规格小于50g/尾,采用粒径为2.5~3.5mm的饲料;鱼种规格为50~150g/尾,采用粒径为4.0~5.0mm的饲料;鱼种规格为150g/尾以上的,采用粒径为6.0~8.0mm的饲料。
四、斑点叉尾鮰的日常管理1、网箱检查在安置前,最好仔细检查1遍网箱,鱼种放养后,也要多次检查。
如果遇洪水期、枯水期等水位发生剧烈变动时,要对网箱的位置进行多次检查,并随时调整其位置。
为防止人为惊扰,影响鱼类进食,最好不要拉网。
2、鱼体检查定期对鱼体进行检查,有助于了解鱼类的生长情况,为投饲和产量估计提供依据。
一般以1个月检查1次为宜,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3、定时巡视对鮰鱼吃食和活动情况进行观察,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应对并进行改善。
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及时对杂草、剩渣残饵、粪便及动物尸体等进行清除,同时驱赶敌害生物,以减少侵染源。
斑点叉尾鮰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无公害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8c41ac3240c844769eaeeb7.png)
般放养斑点又尾鲴鱼苗 2 0 0 0 每天喂食 3次。
尾/ 亩 ,规格 1 2 朝 ;鲢鳙鱼 1 0 0 尾/ 亩 ,规格 3 寸 ;鲫鱼 1 0 0尾 / 亩 ,规格 5 O克 / 尾。
水质调 节
养殖 斑点叉尾鲴 的鱼塘要 求 鲴生长 速度快 ,鱼体 有 胃,饲料
经常加注新水 , 使鱼塘水体对流 , 利用力 高。无肌 问刺 ,肉味美 ,
新 技 术 养殖葵宝
斑点叉尾鲴鱼无公 害养殖技术
池塘条件
面积 3 ~ 5 亩, 水深 1 . 5 ~ 2 米。
病菌 同时有利 于受伤鱼体 恢复 。
消毒 和水质调节 。每天坚持 早 、
鱼 种下 塘 时保持 池塘 水深 6 0 ~ 8 0 晚各巡 塘一次观察 鱼塘水 色 、水
题 及 时处 理 。
有机肥 8 0 1 0 0 公斤 , 作为基肥 ,
口加设拦污 、拦 鱼铁 丝网。
水温 、气候 和鱼 的生长情况 随时 饵料投 喂 ,每个疗 程连用 3天。
为 限,阴雨天 5 成饱 或是停食 。 方 法必须严格 按无公 害标 准 的规 斑点又 尾鲴 是人们膳 食结构 中首选 的高档鱼 肉品种 ,养殖潜 力大 ,市场 广 阔。同时斑点又尾
注排水条 件好 ,水量 充足 ,水质 厘 米 ,以后 随鱼 体 的长大 逐渐加 位 变化 ,鱼 的活 动情况 ,发 现问 . 5 - 2米 。 好 ,保水 保肥 ,配备 3千瓦 叶轮 深水位至 1 式增氧机每 3亩一 台。
投饵驯食
坚持 四定投饵 :定 时、定量 、
鱼 病 防 治
鱼种下塘后一 周用聚 碘溶液
清塘 方法
0 0毫 升稀 释全 池泼洒 一 次 ;同 加 固塘埂 ,清 除杂物及塘底 定 质 、定位 。放 养鱼种后 第二 天 5 过 厚淤 泥 并保 存 池 底 淤 泥 1 5 厘 开始驯食 ,一周 后鱼开始 集群抢 时拌体 内止血抗 菌药饵连续 投喂
库区斑点叉尾鱼回的养殖及经营
![库区斑点叉尾鱼回的养殖及经营](https://img.taocdn.com/s3/m/deb9b3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5.png)
库区斑点叉尾鱼回的养殖及经营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水面大、水质好、无污染,发展斑点叉尾鱼回水产养殖潜力很大。
库区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除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外,还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水面选择要求库区水源稳定、水温适宜、水质良好且无污染,进、排水方便,面积为3亩~6亩,水深1.5米~2米,单养、混养均可,一般混养效果比较好。
二、鱼种放养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成活率高、时间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
养殖一般采用二级放养。
第一级从鱼体长度为10厘米养至尾重150克,第二级从尾重150克养至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尾重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
规格为8厘米~1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50尾~400尾,尾重150克的鱼种养殖密度为每平方米150尾~250尾。
斑点叉尾鱼回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
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三、科学投喂斑点叉尾鱼回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
可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投喂米糠、麸皮、鱼粉、豆饼、玉米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
但要求蛋白质含量须达到34%~36%,在鱼体长至6厘米以前投喂粉状饲料,6厘米以后可使用粒径为2毫米~4毫米的颗粒饲料,一般水温在10℃~36℃的情况下均可投喂。
因斑点叉尾鱼回为底层鱼,在进行投喂驯化后,才会上浮抢食。
另外,斑点叉尾鱼回喜欢在阴暗的光线下摄食,有昼伏夜出的习惯,故夏季可在网箱附近用黑光灯诱虫为食,发挥库区昆虫多的资源优势。
四、加工营销斑点叉尾鱼回养殖经营的关键环节,主要应做到:1.注重质量安全要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走产业化发展路子,把斑点叉尾鱼回出口产量搞上去。
应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养殖,以国际市场要求生产,走外向型道路,提高斑点叉尾鱼回的质量。
不断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无公害养殖的新技术,使产品质量过硬,货真价实,要真正达到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ef06535a32d7375a41780d0.png)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也称沟鲶,在我省又被垂钓者称为“猫鱼”,是美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居美国淡水鱼产量首位。
斑点叉尾鮰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刺少,食用方便,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斑点叉尾鮰也是受欢迎的垂钓鱼类。
自1984年引入我国养殖以来,已在全国许多省份养殖,并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养殖实践表明,斑点叉尾鮰具有食性杂、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易饲养等特点,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较为成功的鱼类养殖品种。
一、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身体的前部较宽,后部细长,有触须4对。
尾鳍分叉较深。
体表光滑无鳞,背部呈淡灰色,腹部呈白色,身体的两侧有斑点,各鳍的颜色均为深灰色。
2、生活习性斑点叉尾鮰适应水温范围为0℃~38℃,在我省能够自然越冬。
生长适宜水温范围为15℃~34℃,最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24℃~30℃。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多生活在水的底层。
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喜欢集群摄食,容易捕捞。
3、食性斑点叉尾鮰属杂食性鱼类。
在自然条件下,斑点叉尾鮰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大型藻类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养殖效果好。
4、生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斑点叉尾鮰当年体重可达75~100克,第二年体重可达400~500克,第三年体重可达1000~1500克。
5、繁殖斑点叉尾鮰在我国南方省份3~4龄开始性成熟,在我省则要5龄才开始性成熟,性成熟个体体重1200~3700克。
每公斤体重怀卵量为4000~15000粒。
斑点叉尾鮰适宜产卵水温为24℃~27℃。
斑点叉尾鮰筑巢产卵,雌鱼产完卵后,雄鱼将雌鱼赶走,自已看护鱼卵,用腹鳍搅水增氧,翻动鱼卵,直到孵化出苗能摄食为止。
二、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一年进行鱼种培育,将乌仔或夏花鱼种培育成规格75~100克的鱼种;每二年进行成鱼养殖,将规格75~100克的鱼种养成体重500~750克的商品鱼。
斑点叉尾鮰无公害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无公害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a97da37cfc789eb172dc8b0.png)
高于2 4 ℃, 以2 0 — 2 3 ℃投放鱼种为好;水温 低易 发生水霉病 , 水温 高易使鱼体 受伤 并造成缺氧。 鱼种应来 自无公害养殖场 , 要求 规格整齐 , 每尾 重5 0 ~ 1 0 0 g , 体 质健 壮, 活力强, 体 色一致并光滑 , 黏液丰富, 点。 鱼 种的放 养密度最 好以食用 和加工 等要求来确定, 如上市规格为0 . 7 ~ l k g 和每 亩产量定为5 0 0 k g , 其放 养量 为9 0 0 ~ 1 0 0 0
花鲢2 5 尾、 草鱼 l O 尾或团头鲂3 0 尾, 以控
制浮游 生物 和调 节水质 。 鱼 种投 放前还 必须用2 . 5 %~ 3 %食盐水溶液浸泡消毒5 — 7 分钟或用P V 碘1 5 ~ 2 0 m g / L 浸洗3 0 — 4 o / - +9 t , , 可杀灭多种病原体等。
0 . 5 %一 1 %, 1 0 ~ l 5 ℃时为1 . 5 %~ 2 %, 1 5 ~ 2 0 ℃ 周和池塘内的杂草也要清除干净。 清塘消 时 为2 . 5 %一 3 %, 2 0 — 2 5 ℃为 3 %一 3 . 5 %, 毒时, 先向池塘注水f go . 5 — 0 . 6 m, 接着每亩 泼洒化浆生石灰1 5 0 ~ 2 0 0 k g , 可杀灭绝大 部分病源生物和所有野杂鱼等。 池塘消毒 7 天后再灌水1 . 2 ~ 1 . 5 m深;注水时进水 口 要用5 o N筛绢布等过滤。 三、 科学放养鱼种: 鱼种放养时水温 差不能超过5 ℃, 水温应不低 于1 8 %, 也不
无残 留的药物, 且应在捕捞2 0 天前停 无损伤 、 疾病和畸形 , 体两侧有不规则斑 染 、
斑点叉尾鮰成鱼的池塘养殖
![斑点叉尾鮰成鱼的池塘养殖](https://img.taocdn.com/s3/m/5c0f26c6d5bbfd0a795673ca.png)
斑点叉尾鮰成鱼的池塘养殖1、池塘选择养殖斑点叉尾鮰商品鱼池塘一般面积为2~10亩,要求水质好,能加注新水。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常规清塘,杀灭野杂鱼、病菌、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2、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分为主养和混养。
主养池塘亩放大规格斑点叉尾鮰鱼种600~800尾,搭配鲢、鳙鱼种200~300尾,但不宜搭配鲤、鲫鱼,因斑点叉尾鮰与它们的食性基本相同,容易发生争食。
草鱼的抢食能力强,也不宜搭配。
通过试验,美国的科研人员认为在斑点叉尾鮰主养池塘混养罗非鱼效果很好。
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以单养方式养殖斑点叉尾鮰每公顷可放养4400尾而收成鱼1400千克,如果混养罗非鱼每公顷1240尾,则每公顷可收斑点叉尾鮰1568千克,罗非鱼266千克,使总产量达每公顷1834千克,比单养增产27.3%。
混养池塘每亩放鲢、鳙鱼种300~350尾,鳊鱼100~150尾,斑点叉尾鮰300~400尾。
放养斑点叉尾鮰的规格要求10厘米以上,鲢、鳙鱼及鳊鱼的规格在50克/尾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商品鱼饲养池塘。
3、饲料配方斑点叉尾鮰商品鱼一般采用含蛋白质25%~36%的配合饲料饲养。
动物蛋白可从鱼粉、肉骨粉、蚕蛹中任选一种,比例约占饲料原料的10%~20%。
植物蛋白可根据各地饲料来源从豆饼、麻饼、菜饼、花生饼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60%~70%。
其他能量饲料可从米糠、小麦、大麦、玉米中选取1~2种,比例约占10%~20%。
美国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饲料中一般还添加2%~2.5%的动物脂肪以及维生素及矿吻质混合物。
美国饲养斑点叉尾鮰的两个配方如下:1、阿肯色州斯图加特养鱼试验场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9%蛋白质)20%,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8%,米糠25%,米粉尘10%,棉籽粉10%,血粉(或羽粉)10%,混合维生素0.5%。
2、奥本大学配方:鲱鱼粉10%,大豆粉(44%蛋白质)51.2%,黄玉米粉22.7%,干燥蒸馏可溶性物质7.5%,小麦5%,动物脂肪2%,无钙磷酸盐1%,混合维生素0.5%,混合微量无机质0.08%。
斑点叉尾鮰成鱼健康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成鱼健康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deeac186edb6f1aff001fe3.png)
鱼种放 养 前 1 , 5d 先清 除池 底 淤泥 , 持水 深 6 1 m, 保 ~ 0c
用 生石 灰 9 0 11 5k/m 进行 消 毒 。 0 ~ 2 g 2 h 消毒 2周 后 , 有 机 施
卫生 , 做好 塘 口记录 。 并
33 水 质 管 理 .
肥 15 0k /mz然 后逐 渐加 水 至 1 待 池塘 水 体 中 出现 0 g , h . m, 5 大量浮 游生 物后 即可 放 苗。
斑 点叉尾 蛔提供 参 考。 关键 词 斑 点 叉尾 蛔 ; 鱼 ; 成 养殖技 术
中图 分类号 ¥6 . 9 9 51 9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 10— 79 2 1)80 3— 2 07 53 (0OO — 38 0
斑 点 叉尾 鲴 , 又名 沟鲶 , 属鲶 形 目鲴 科 。 产于 美 洲 , 原 具
观察 鱼 的吃 食情 况 , 在池 中搭 设 饲料 台 , 应 这样 既 能掌握 投 饲量 。 也易于 残饵 清理 和疾病 防 治四 。
32 巡 塘 .
2 k 潜水 电泵 1 。 .w 2 台
2 鱼 种 放 养 21 清 塘 消 毒 .
每天 早 晚 各巡 塘 1 , 看 水 质 , 察 鱼 情 , 现 问题 次 查 观 发 及时 处理 。 每天 要捞 除 池 中杂草 、 物 、 鱼 , 持塘 口清洁 污 死 保
1 池 塘条件 . 2
颗 粒 饲料 的 时 间应定 在 黎 明和 傍 晚 , 天 2次 , 过 1~5 每 经 0 1
d的驯 化后 , 可定 于 每天 80 就 :0和 1 : 70 0定 点 投 喂 。 喂要 投
坚持“ 四看 ” “ 和 四定 ” “ 。 四看 ” 即看 季 节 、 天气 、 水 质 、 , 看 看 看 鱼 的活动 和摄 食情 况 , 一般 阴雨 天 少投或 不投 食 , 摄食 鱼
斑点叉尾鮰成鱼健康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成鱼健康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9b8772ea5e9856a56126095.png)
池 塘 宜东 西走 向 , 长方 形 , 积 为 20 0 66 7m , 面 0 ~ 6 2池底 平坦 , . 无大量 淤泥 , 排水 设施齐 全 。 质清 新 , 度 20 25 进 水 深 .— . i p 值 70 85 每个 池 塘 需配 备 22k 潜 水 电泵 1台 , n,H .~ ., . W 3 k 增 氧机 1台 , 池 时 还需 搭 设 饲料 台 , W 建 以便 于 观 察 鱼 的 吃食情 况及 残饵 清理 和疾 病防 治 。
现 代农 业科技
2 1 年 第 1 期 02 4
动物 科 学
斑点叉尾触成鱼健康养殖技术
罗法 刚
( 徽 省 合 肥 市 动 物 疫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 徽 合 肥 2 0 0 ) 安 安 30 1
摘要
从 养殖条 件 、 鱼种放 养 、 日常 管理 、 收获 等方 面总 结斑 点叉尾 细 咸鱼健 康 养殖技 术 , 以供 斑点 叉尾 鲴养 殖者参 考 。
用边 投喂 边摄 食 的方法 , 喂时 须做 到投 匀 、 投 投足 、 好 。 投
表 l 成 鱼 养 殖 日投 饲 率
水温∥℃
6 0 ~1 1 ~1 O 5 1-0 52
水 质 标 准 、 源 充 足 、 灌 方 便 、 渗 水 。 体 溶 氧 量 应 在 水 排 不 水
45mg . / L以上 ,H 值 为 68 85 适宜 透 明度 为 3 ~ |C 不 p .~ ., 54 D M, 受其他 污染 , 交通便 利 , 电力齐 备圈。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4 0 5 — 2 0 7 53 (02 1—2 50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 词 斑点 叉尾 蛔 : 鱼 ; 殖技 术 成 养 中 图分类 号 ¥ 6 .9 文献 标识 码 B 9 51 9
斑点叉尾鮰养殖关键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323fa3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c.png)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名:钳鱼,是鮰科、真鮰属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大陆。
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杂食偏肉食为主,适应水温0~38℃,最适温度21~26℃,15℃以下摄食减少,生长减慢,正常生长DO要求≧3毫克/升以上,在水温25~35℃,其溶氧室息点为0.95~1.08毫克/升,pH值在5~9.0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3~7.5为最适范围,盐度适应范围为0.02%~0.85%。
于1984年引入我国,早期主要在湖北、川渝地区养殖,目前在湖南、湖北、广东、安徽、江苏、江西等主要水产养殖省份均有分布。
2001年首次加工成鱼片出口美国,2007年起受到美国贸易限制措施,斑点叉尾鮰出口减少逐渐转为内销为主,2019年年产量已达29.77万吨,其中广东省占全国产量的15.77%,成为广东省重要的名特优水产品之一。
经历近20年的国内市场培育以及近年来预制菜的兴起,斑点叉尾鮰因其肉质鲜嫩、无肌间刺、出肉率高、易加工等特点广受消费者和加工企业欢迎。
然而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攀升、饲料的不合理使用、水质污染、苗种退化、病原传播等系列问题,近年来斑点叉尾鮰养殖病害频发、药物残留超标等,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已严重威胁到斑点叉尾鮰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广东地区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设计、苗种投放管理、日常饲养管理、病害防控、越冬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重点介绍养殖户生产中的难点和痛点,将为斑点叉尾鮰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新的应对思路。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饲养管理、病害防控、越冬管理图1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上市一养殖模式设计及饲养管理1. 斑点叉尾鮰鱼精养模式该模式主要分布在广州花都、肇庆、中山、珠海、江门等地,茂名地区近年来也有所增加。
放养密度一般在叉尾4500~8500尾/亩不等,1.5~2亩配套1台增氧机,搭配大头扁鱼,底层鲫鱼或者鲮鱼,一次放足,分批捕捞上市,主要以0.8~1.6斤/尾规格走加工厂渠道,1.5~2.5斤/尾走市场流通渠道,养殖周期在6-15个月不等。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9117017cd184254b353590.png)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摘要:斑点叉尾鮰是原产于美国的一个优质淡水养殖品种。
我们于2008年4月从湖北武汉空运引进平均规格4.30 g/尾的苗种,投放到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高盐碱水体中,经六个月养殖,体重250~500 g/尾,平均规格350 g/尾,增重倍数81.40,饲料系数1.80,成活率达97 %,结果表明,该鱼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1材料与方法1.1鱼种放养选择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2号和5号池投放苗种,面积分别为0.42 hm2和0.36 hm2。
水深平时保持1.50 m以上,最深可达2 m。
每个池塘配备1.80 KW喷水式增氧机一台。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00 kg/667 m2彻底清塘消毒,一周后加注清水0.80~1.0 m,施有机肥100~200 kg/667 m2培养浮游生物。
养殖方式为池塘单养,搭配鲢、鳙调节水质。
具体放养密度见下表。
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平均规格为4.30 g/尾,鲢、鳙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 g。
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动能力强,投放时用5 %食盐溶液视鱼耐受程度浸泡消毒5~10 min。
1.2日常生产管理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认真检查,详细记录好池塘养殖日记。
调节pH值每半个月用50~100 mg/L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H值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鱼病防治。
适时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0~1 m;夏季高温季节,水位应加至2 m以上;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以利安全越冬。
加注新水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需经常加注新水,3~5 d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 cm,维持透明度20~25 cm。
定时开启增氧机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为:晴天中午开1 h,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网箱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商品鱼网箱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0564b29dd36a32d737581f7.png)
饱食 的饲养方法不但 效果差 , 而且很 不经济。 般 来 说 .斑 点叉 尾 鲴 的 日投 饵 量 应 控 制 在 其 饱 食 量 的 7 %一 0 0 8 %为 宜 。 投 喂方法 的 好坏 关 系到 饵料 系数 的高 低 ,网箱养殖斑 点叉尾鲴 的投饵工 作应 特别 注意 :
鱼 种 规 格 ( /g) 克 /
<50
●
饵料直径 f 米) 毫
25 .  ̄3. 5 4. O~5
>50
512投饵量 ..
投饵率
日投饵量= 内鱼总重量x 箱
法在池 塘或水泥池 中进行培 育 。5厘 米以后
51 .. 种放 养入箱 1 2天 后才 能适 应 3鱼 ~ 新的环境 , 然后再开始投饵 。 51 .. 投饵 初期需 要用 适度 的响声将 4在 鱼诱集到水面食 台附近再投食 。喂食训 练最 好 在 鱼 群 适 当饥 饿 的 情 况 下 进 行 。一 般 情 况 下 .斑点叉尾鲴第二 天就能养成集群摄食 的 习惯 。 51 .. 期 投 饵 如 果 比较 顺 利 , 5初 当水 温 达
斑点叉尾焦商品鱼网箱养殖技术 养 。5厘 米 入 箱 时 . 养 密 度 为 回 放
。 汪谦 荣 涂 必 柱
斑点 叉 尾 鲴 自引 入 我 国 后 .网 箱 养 殖 是 继 池 塘养 殖 之 后 的 又 一 新 型养 殖 方 式 ,其 经
直 至 成 商 品 鱼 可 以 在 网 箱 中饲 10 ~ 6 0尾 / 方 米 。 ~ 0厘 4 0 10 平 81
网箱 主养斑 点叉尾 鲴技 术总结如 : 1水域条 件。水域开 阔、 阳避 风、 . 向 水草 较少 、 深 5米 以上 的水库 。 水 2 网箱结构 。网箱采用 聚乙烯双层 封闭 . 式 网箱 。目前 网 箱 规 格 分 为 两 种 形 式 : 种 是 一 大 网 箱 .其 规 格 为 外 箱 4米 × 4米 x . , 25米 内 箱 36米 × , x . ;另 一 种 是 小 体 积 网 . 36米 25米
斑点叉尾鲴成鱼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鲴成鱼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39939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7.png)
斑点叉尾鲴成鱼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鲴成鱼饲养,是将体长10厘米以上的鱼种饲养成商品鱼的生产过程,该品种适合于池塘、网箱、流水、小型湖泊等多种水体养殖。
既能主养,也能与鲢、鳙、鳊、罗非鱼等混养,但该鱼与鲤鱼的食性基本相同,因此,不宜与之搭配混养。
清理池塘面积以3~6亩较为适合,水深以1.5~2.0米为宜,底质以沙质土最好,具有保水保肥的特点。
一般在投放鱼种前15~20天,将池塘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的浮游动物出现后再投放鱼种。
放养密度每亩放养体长10~20厘米的斑点叉尾鲴鱼种800~1000尾,并且每亩搭配鲢、鳙鱼250~300尾,鳊或草鱼40~50尾,以控制水质及水草。
养到年底或翌年5月,个体重可达1千克左右,亩产达1000~1200千克。
混养斑点叉尾鲴,搭配鲢、鳙、罗非鱼、淡水鲳350尾,产量为500~700千克。
主养其他鱼类搭配斑点叉尾鲴100~150尾,亩产量为15~200千克。
饵料投喂及施肥在生产中,应尽可能采用配合饵料,以提高饲料的质量,并采用适合的投喂技术,以保稳产高产。
斑点叉尾鲴对饲料营养的需求为:蛋白质32.5%~36%,脂肪7.0%~8.0%,碳水化合物12.5%~20.0%,纤维素12.0%~12.5%,以及必要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添加剂。
成鱼饲养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为:鱼粉13%、豆饼粉48.5%,玉米粉13.5%、麦麸12%、米糠7.5%、粘合剂3.0%、过磷酸钙1.0%,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
投喂量及投喂方法当水温为13~20℃时,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当水温20~36℃时,占鱼体重3%~4%。
一般是在每天上午8时以前,下午6时以后各投喂1次。
投喂方法是,在池塘某一边定位,集中撒开。
投饲管理日常喂养必须做到均、足、好。
如投喂粉状饲料,也要采取多种饲料配合,以满足成鱼的营养需要。
水质管理应经常向成鱼池加注新水,一般10天或半月1次,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422b5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b.png)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别称沟鲶、钳鱼等,其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易养殖、抗病能力强、出肉率高、刺少肉细等优点,养殖前景看好。
虽然它原产自北美洲地区,但目前我国境内已有实现引种养殖。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养殖斑点叉尾鮰,一般池塘条件要求面积为5-20亩,水深1.5-2.0米,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最好为井水),无污染、进排水方便。
同时配备好投饵机、增氧机等硬件设备。
2、鱼种选择选择规格整齐、游泳能力强,体质健壮的鱼种,可从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场或良种场购买已具备检疫合格证的苗种。
当然,懂技术的最好是用自己培育的成鱼养殖鱼种。
3、苗种放养放养时间主要集中在11-4月份,放养密度3000-10000尾/亩。
苗种放养前主要要用 2.5%-3%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同时做好试水工作,当活鱼试水24小时以上,成活率达99%的时候即可进行苗种放养。
4、饲料投喂斑点叉尾鮰在4.5厘米以下时偏重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
4.5厘米后开始转入以人工饲料为主,10厘米到成鱼阶段摄食人工饲料及个体较大的生物,如水、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
根据斑点叉尾鮰群体摄食的习性,投饲宜集中,将饲料直接投喂到鱼池中,投喂范围约占鱼池面积的10%。
5、水质管理斑点叉尾鮰不耐低氧,溶氧需在4.5毫克/升以上,pH值为6.5-8.9。
因此,建议可半个月换水1次,换水量约为池水总量的1/3,透明度在35-40厘米,池塘水色以茶褐色为宜。
4月-9月为斑点叉尾鮰的主要生长季节,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以调节池水pH值,用量为10千克/亩。
6、加强巡塘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池水质变化和鱼摄食、活动情况,发现病害要及时治疗和清除,填写生产日志,做好养殖和用药记录。
总的来说,斑点叉尾鮰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贵州、湖北等地养殖很多,前景十分广泛。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9a556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b.png)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简介斑点叉尾鮰(Spotfin Betta)是一种小型热带鱼类,因其鲜艳的体色和独特的叉尾而备受鱼类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斑点叉尾鮰鱼种的基本知识、养殖环境要求及繁殖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成功培育斑点叉尾鮰。
一、基本知识1.斑点叉尾鮰的产地和分布:斑点叉尾鮰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2.斑点叉尾鮰的外观特征:斑点叉尾鮰体长约5-7厘米,体色鲜艳多样,但以金黄色和红色为主,身体上有斑点状的图案。
它们的尾巴呈叉状,非常漂亮。
3.斑点叉尾鮰的性格特点:斑点叉尾鮰属于强壮而好斗的鱼种,雄性鮰鱼之间可能会展开争斗。
因此,在养殖时需要注意分鱼和提供足够的游泳空间。
二、养殖环境要求斑点叉尾鮰鱼种对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以下是常见的养殖环境要点:1.水质要求:斑点叉尾鮰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温保持在26-28摄氏度,pH值在6.5-7.5之间,硬度在5-12 dGH。
定期检测水质,并注意对水质进行调节。
2.水族箱设置:选择合适大小的水族箱,建议容积为20-30升。
在水族箱中设置合适的过滤器、加热器和氧气泵,以确保水质保持良好。
3.底床和装饰物:在水族箱底部铺设适当的底床材料,如细沙或石子。
为鱼提供适度的遮蔽和游泳空间,可以添加一些水生植物或人工装饰物。
三、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技术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注意事项,以下为繁殖技术的步骤:1.选择优质种鱼:选择健康活泼的雄性和雌性斑点叉尾鮰鱼作为繁殖对象,确保它们没有明显的身体缺陷或疾病。
2.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将雄鱼和雌鱼分别放置在两个大小相当的繁殖箱中,箱中的水质应该符合上述要求。
为了刺激繁殖,可以在箱底铺设一层细石或草丛。
3.繁殖行为观察:等待雌鱼发情,一般可以通过雌鱼肚子变大和尾巴变宽来判断。
在此期间,雄鱼会追逐雌鱼并张开唇,而雌鱼则会游动来引起雄鱼的注意。
4.产卵过程:雌鱼会在适当时候游到草丛或繁殖箱的角落产卵,雄鱼则紧随其后,将精子喷洒到卵上。
斑点叉尾鮰养殖: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养殖: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9996e3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c.png)
斑点叉尾鮰养殖: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图:斑点叉尾鮰斑点叉尾鮰为鲶形目鮰科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也有不少的养殖户转产养殖斑点叉尾鮰,那么怎么样养殖斑点叉尾鮰呢?斑点叉尾鮰亲鱼培育1、亲鱼选择:斑点叉尾鮰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
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80尾亲鱼,约150~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
2、越冬管理:斑点叉尾鮰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
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
3、产前培育:斑点叉尾鮰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
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
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1、暂养管理:斑点叉尾鮰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1.5万尾。
池内需有微流水,2~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
2、夏花培育:斑点叉尾鮰鱼苗经5~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1米。
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
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20分钟,进行消毒。
3、放养密度:斑点叉尾鮰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8万尾。
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
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2)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2)](https://img.taocdn.com/s3/m/df25b4c7da38376baf1fae54.png)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2)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叶清生四、斑点叉尾鮰的成鱼养殖斑点叉尾鮰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我国目前斑点叉尾的成鱼养殖方式仅限于池塘和网箱养殖。
(一)池塘养殖1、池塘选择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
经验表明,斑点叉尾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
因此,池塘需配备增氧机,一般每2-3亩配套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
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5m。
2、放养前准备(1)清淤消毒。
老池塘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
亩放生石灰l00kg或者用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
消毒后晒池两个星期。
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
(2)肥塘。
用60目筛绢网做成锥形网袋过滤进水,使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 或化肥(尿素等)1.5千克。
逐渐加水到1.5m。
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把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3、苗种放养为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早放养、早上市,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宜放养10-20cm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1500尾。
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
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或十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
同时,为更好地调节水质,每亩混养每尾50-100克的鲢鱼100-150尾,鳙鱼50-100尾。
4、饲料投喂(1)饲料的选择及投喂量。
投喂的饲料以配合合饲料为好,最好是浮性饲料。
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放养初期饲料蛋白含量要求30%-35%,养殖中后期蛋白含量可降至25%-28%。
也可投喂小杂鱼、冰鲜鱼、福寿螺或蜗牛,福寿螺和蜗牛必须煮熟切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规程一、池塘条件面积据实际情况,水深~2米。
注排水条件好,水量充足,水质好,保水保肥,配备3千瓦叶轮式的增氧机每3亩一台。
二、清塘方法加固塘埂,清除杂物及塘底过厚的淤泥并保存池底淤泥15厘米厚,然后放水5~6厘米可用150公斤/亩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有效杀灭病菌、寄生虫及野杂鱼类。
清塘后2~3天每亩施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80~100公斤,作为基肥,饲养过程中不用施追肥。
进出水口加设拦污、拦鱼铁丝网。
三、苗种培育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中,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2亩为宜。
鱼苗下池前10-15天用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对鱼池进行消毒,然后用猪、牛、人粪将水质培肥,方法同家鱼苗种培育。
待水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时,将卵黄囊消失后2-3天的鱼苗放入肥水池中。
苗种培育宜采用二级饲养法。
一级饲养是将2厘米左右的鱼苗养到10厘米左右;二级饲养是将10厘米左右的鱼种养成30-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
一级饲养亩放万尾左右,二级饲养亩放量为7000-8000尾左右,斑点叉尾鮰在苗种阶段不宜采用我国培养家鱼苗种的"稀养速成法",因为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喜集群觅食,放养过稀不仅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训练鱼种的集群摄食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及鱼苗成活率。
苗种培育一般以单养为主,或在鱼苗下池后15天左右每亩搭配规格为4cm的鲢400-600尾,以维持良好的水质。
斑点叉尾鮰在以下时偏重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
故可采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方法进行苗种培育。
后开始转入以人工饲料为主。
10cm到成鱼阶段摄食人工饲料及个体较大的,如水、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
刚下塘的鱼苗4-5天不喂食,或少量投喂混合饲料。
以后可将粉状配合饲料用水搅拌成团球状投喂,苗种长到6-7厘米时投喂粒径为毫米的破碎了的配合饲料。
鱼种生长到12cm左右时可使用直径为的颗粒饲料。
饲料的参考配方为:鱼粉15%、豆饼35%、三等粉30%、玉米粉10%、米糠10%。
水温在15-32℃时每天上、下午各投饲一次,投饲量约为鱼体重的3-5%,水温降至13℃以下每天投喂一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
冬季每周喂1-2次。
根据斑点叉尾群体摄食的习性,投饲宜集中,将饲料直接投喂到鱼池中,投喂范围约占鱼池面积的10%。
苗种培育池应定期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
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中,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鱼病有孢子虫病、水霉病。
对孢子虫病主要是预防,放鱼前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杀灭藏在泥土中的粘孢子虫。
水霉病的预防可在放鱼苗时用3%的食盐溶液洗澡3-5分钟,效果极佳。
鱼苗经过120天左右的二级饲养,10月底规格可达到30-50克,亩产250公斤,成活率90-98%,饵料系数。
四、斑点叉尾鮰的成鱼养殖斑点叉尾鮰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高密度流水养殖,网箱养殖及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我国目前斑点叉尾的成鱼养殖方式仅限于池塘和网箱养殖。
(一)池塘养殖斑点叉尾池塘养殖方法分主养和混养两种。
主养时放养密度为每亩600-800尾,搭配鲢、鳙200-300尾。
美国科研人员认为在斑点叉尾鮰主养池中混养罗非鱼效果很好,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单养斑点叉尾鮰每公顷(15亩)可放养4400尾而收获1400公斤,如混养罗非鱼1240尾,则可收获斑点叉尾鮰1568公斤,罗非鱼266公斤,使产量达到每公顷1834公斤,比单养增产%。
混养时每亩放斑点叉尾鮰300-400尾,鲢、鳙鱼300-350尾,鳊鱼100-150尾,鲤、鲫鱼亦为性鱼类,且争食能力强于斑点叉尾鮰鱼,故不予混养。
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规格一般为5-25cm,以15cm最好。
鲢、鳙搭配鱼种规格以50克左右为宜。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元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鱼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成鱼池养殖。
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中,在饲养管理中,应十分注意水中溶氧。
如放养密度大最好配置一台增氧机。
除了天气突变外,投饵过量也会导致水中缺氧,水体溶氧量要求在每升4毫克以上。
(二)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中,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主要分布在北美尤其是美国的阿肯色州和南卡罗来纳州。
我国养殖这一品种的时间不长,网箱养斑点叉尾鮰时间更短,但已显示出其强大生命力和更为显着的经济效益,如1990年6月投入2-3cm苗种19万尾,1991年初即有部分达到公斤的商品鱼上市,至1991年底收获商品鱼万公斤,成活率为80%,平均规格公斤,最大个体公斤,饵料系数为,日均净重比原产地美国提高%。
这一亩网箱除收回全部投资外,获利税达100万元左右,创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机械化网箱大面积养殖斑点叉尾鮰鱼等名贵鱼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鱼同养殖其它品种鱼类大致一样,即包括场地选择、安装网箱设备、苗种进箱、饲养管理等一系列过程。
网箱养斑点叉尾鮰应注意以下数点:1、斑点叉尾鮰体表无鳞,易造成机械损伤,苗种进箱及换箱时应小心操作。
苗种进箱前应以食盐水消毒。
2、坚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饵,苗种入箱后应利用投饵措施对其进行摄食驯化。
投饵量随水温、鱼体重量变化而不同。
饵料配方可随鱼体重变化进行适当调正。
3、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网箱养殖密度高,许多鱼病都有接触传染的特点,在这一养殖环境下更应保持水质清新,加强防病措施。
4、勤换箱、勤洗箱,使水体能充分自由交换,保持箱内水体溶氧充足。
五、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鱼养殖技术中,斑点叉尾鮰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一)病毒性疾病病原: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病状: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
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
如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
脾脏呈浅红色和肿大;胃膨大有粘液状分泌物。
肠灰白色,无食物。
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
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
病程一般为3-7天。
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降低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
故应从预防着手,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二)细菌性疾病主要由气单孢菌、爱德华氏菌和柱状屈桡杆菌感染引起。
在病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1、出血性腐败症病原:嗜水气单孢菌病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粘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此病多发于春季或初夏。
防治:一般采用内外结合治疗法。
使用土霉素溶液泼洒池水。
选用磺胺剂、抗生素(如磺胺、甲氧嘧碇、金霉素、土霉素等)中的任何一种搅拌在饵料中投喂。
磺胺类药物每天每公斤鱼投放药物约200mg,抗生素每天每公斤鱼投40-50mg。
连续5天。
2、爱德华氏病病原:爱德华氏菌病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mm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
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
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
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治疗:可用抗生素如土霉素等治疗。
用量参照出血性腐败病。
3、柱状病病原:柱状屈桡杆菌病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
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
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
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
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
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用1-3%的食盐水浴至鱼有不安状。
用呋喃类或磺胺类药物,每公斤鱼用药200mg拌入饵料投喂。
(三)真菌病1、水霉病病原:水霉病状:被感染后的鱼,其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会长出或小或大丛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
捕捞、产卵等操作造成的损伤或其它疾病引起的病灶通常会使水霉菌侵入感染。
全年均可发生此病。
防治: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防治方法。
但用2PPM的高锰酸钾泼洒有一定作用。
同时在捕捞、运输和放种过程中尽量不要使鱼体受伤。
(四)寄生虫病。
1、鱼波豆虫病病原:鱼波豆虫病状:寄生于鳃部和体表。
被寄生部位由于分泌过多的粘液而形成一层灰白或带有兰色的膜。
有时会出现细菌的继发性感染。
全年均可发生此病,但在水温较低时危害较大。
防治:15-25PPM福尔马林或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2、毛管虫病病原:毛管虫病状:寄生于鳃部,严重时鳃组织肿胀、贫血,有时腐烂。
对鱼种和成鱼都能构成很大危害。
防治: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