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的分类PPT

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的分类PPT

0.6~2.5 暗中:﹤5
饱和光强 光合最适温度(℃) 蒸腾系数(g干重/kg水 分)
气孔张开 光呼吸 耐旱性
全日照1/2 15~25 450~950
白天 高,易测出 弱
无 30~47 250~350
白天 低,难测出 强
同C4植物 ≈35 18~125
晚上 低,难测出 极强
4.作物的分类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稻、玉米等 粮食作物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赤豆、蚕豆、豇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等 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苎麻、蕉麻、菠萝麻等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红花等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等 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薰衣草等 饲料和绿肥:苜蓿、紫云英、草木樨、三叶草、雀麦草、红萍、水葫芦、水花生等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1.了解作物的特征特性以及所需环境 2.掌握作物、环境和栽培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3.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
谢谢观看!
3.作物引种及引种原则
一、纬度相近的地区,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 二、对短日性植物而言, 南种北引时,由于生长季节内日照时间变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严重的甚至不能抽 穗开花结实,因此,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北种南引时,由于日照时间变短,温度变高,使作物加速发育,缩短生育期。如果生育 期太短,过多地影响了营养体的生长,将降低作物产量,因此宜选用晚熟品种或感光性较弱 的品种。 三、对长日性植物而言,
第三节 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
1
作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作物的驯化和创造 作物引种及引种原则

《作物栽培学》课件

《作物栽培学》课件

移栽
1. 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和地点。 2. 保持幼苗的根系完整,避免损伤。 3. 给予适当的水分和营养,帮助幼苗适应
新环境。
管理与调控
1 施肥管理
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注意施肥时机和方式。
2 病虫害调控
定期检查和监测病虫害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灌溉调控
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灌溉调控。
《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一份精彩而易于理解的《作物栽培学》PPT课件,全方位分享作物栽培的基 本概念、生长发育过程、技术要点,以及种子播种、育苗、管理与调控等关 键内容。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作物的生命周期、生 长环境、栽培方法等,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作物栽培的重要性和基本原 理。
课程总结及展望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具备种植作物 的能力,并且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相关领域。
作物栽培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
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 分、温度和光照等环境要 素。
生长周期
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完整 生命周期,包括营养生长 和生殖生长阶段。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目的和环境条件 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品种。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
1
发芽与幼苗期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并生长为最初的幼苗。
2
营养生长期
植物不断吸收养分并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出叶片、茎和根系。
3
生殖生长期
植物开始开花和结果,形成种子以完成生命周期。
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1 土壤管理
2 灌溉方法
保持土壤肥力,合理合适的灌 溉方法,如滴灌、喷灌或地下灌溉。
3 病虫害防治

作物栽培技术ppt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ppt课件
O以农业和生物防治为首选防治方法
完整版ppt课件
33
作物栽培模式与模式化栽培
作物栽培模式的概念:是从作物栽培学具有整 体和综合性的特点,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作物 的系统性、体系化栽培技术。作物模式化栽培 的概念:按照作物栽培模式进行作物栽培的实 践。
例如:作物叶龄栽培模式、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9
种植方式
归结为种植密度的均匀性问题。也有便 于农事操作,通风透光的效果。
种植方式指每一个体态群体中所占空间及 形状、行间和株间距离及行向等。 原则:1、充分利用光能;
2、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营养; 3、方便农事操作。 配置方式有:撒播、条播、穴播等,具体有: 窄宽行法、行穴等距法等。
蒸腾系数:作物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需 水分的倍数。
完整版ppt课件
28
几种作物全生育需水量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灌溉方式
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 地下灌溉:采用暗管 喷灌:采用喷灌设施 滴灌:采用滴灌设施。消除了渠道渗漏和蒸发
损失,适合各种地形。
完整版ppt课件
种子清选:风选、水选。 种子处理:晒种、消毒:1%石灰水、药剂浸
种(强氧精)、药剂拌种(多菌灵、托布 津…)、浸种催芽技术。
完整版ppt课件
10
播种量
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实质指苗床上种 子密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 壤肥力、作物种类与品种类型。
播种量=每公顷基本苗数/(每kg种子粒数×种子净度(%) ×发芽率 (%) ×田间出苗率(%))
34
叶龄模式
完整版ppt课件
35

《作物栽培学绪论》课件

《作物栽培学绪论》课件
重要性
作物栽培学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满足人类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物栽培学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
传统农业阶段
以经验为基础,依靠耕作、施肥 、灌溉等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
近代农业阶段
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的进步,开始深 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 求,出现了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延 续。
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阶段性
根据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特点,将其划 分为不同的阶段,如萌发、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等。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 对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作物通过自身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与环 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
总结词
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生产目标,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面积 和布局,以提高农业生作物种植结构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气候变化、技术进步等。通过调整不 同作物的种植比例和布局,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防治方法
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PART 04
作物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
REPORTING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总结词
作物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作物种植的组成、配置、排列及其相应技术措施的综合,是作物生产的 总体规划。
详细描述
作物种植制度的概念包括作物布局、种植方式、轮作换茬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物种植制 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种植方式可分为连作和轮作,按照土地利用状况可分为单作、间作、混作和套种。

作物栽培PPT

作物栽培PPT

(4)光照
需光性种子或喜光性种子,例如烟草、莴苣、杂草种子?? 需光性种子或喜光性种子,例如烟草、莴苣、杂草种子?? 或喜光性种子 需暗性或嫌光性种子,如番茄、茄子、瓜类、苋菜种子?? 需暗性或嫌光性种子,如番茄、茄子、瓜类、苋菜种子?? 或嫌光性种子 大多数大田作物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照的影响 红光可破除休眠,而蓝光尤其是远红外光却抑制种子萌发。 红光可破除休眠,而蓝光尤其是远红外光却抑制种子萌发。
第三章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
作物栽培学总论
10
(4)延长种子寿命
为了防止小麦穗发芽 可用0 01% 马来酰肼(MH) 为了防止小麦穗发芽,可用0.01%~0.5%马来酰肼(MH)在收割 小麦穗发芽, 前20天喷施。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严重下降。 20天喷施。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严重下降。 天喷施 马铃薯谢花后,收获前25天左右,喷洒植株,可贮藏1年不发芽。 25天左右 马铃薯谢花后,收获前25天左右,喷洒植株,可贮藏1年不发芽。 谢花后 MH处理洋葱、蒜头有同样的效果 有同样的效果。 MH处理洋葱、蒜头有同样的效果。 处理洋葱 农民方法:马铃薯架藏,保持通风,可安全贮藏6个月。 农民方法:马铃薯架藏,保持通风,可安全贮藏6个月。
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建成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建成第三节作物的群体特征第四节作物的产量形成第五节作物的品质形成第三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作物栽培学总论2第二节作物器官建成一种子萌发1种子的概念农业生产种子
第三章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
第一节 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第二节 作物器官的建成 第三节 作物的群体特征 第四节 作物的产量形成 第五节 作物的品质形成
胚乳或子叶中贮藏丰富的养分, 胚乳或子叶中贮藏丰富的养分,有利于保证全苗和培育壮 因此,播种前必须精选种子。 苗。因此,播种前必须精选种子。

作物载培学ppt课件

作物载培学ppt课件
当地上部4—6个伸长节间逐渐伸长始至成熟的一段生育时期。 稻穗一般在抽穗当天或第二天开始开花。全穗 开花顺序为主茎先开花,后各个分蘖依次开花。 一个稻穗自上部枝梗依次向下开放。先开的颖花 称强势花,后开的称弱势花,处于弱势部位的颖 花产生青米或不实粒的情况较多。
净。
(2) 催芽 催芽的方法有普通催芽,蒸气温室催芽,温床催芽,地窖催
芽,草囤催芽等。各种催芽技术都要求做到: 快— 3天内催好芽, 齐— 发芽率在90%以上; 匀— 种芽均匀一致, 壮—芽根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纯正。
催芽可分三个阶段:
高温破胸(露白)阶段
时间 谷种上堆或进温室至种胚突破谷 壳露白。 操作 浸好的谷种在45-50℃热水浸泡 10-15分钟后上堆或进温室,谷温保持在 38-40℃之间,经10-15小时,破胸率可达 90%以上。
小苗 3叶期以前移栽 中苗 3-5叶移栽 大苗 5叶期以上移栽
长江中下游机插秧苗形态素质
类型
大苗秧 中苗秧 小苗秧 (大田育秧) (工厂育秧) (工厂育秧)
播种量(kg/亩) 活动积温(℃) 苗 龄(天) 株 高(cm) 叶 片 数(片) 叶色 茎 基 宽(mm) 短 白 根(条) 百苗干重(g)
小,收获及时,有利于下茬作物抢耕、抢种。
3. 脱粒和干燥
一般粳稻较难脱粒,因此用人工收获或机械分别收 获时,多在运回晒场后用不同型号的半喂入或全喂入 脱粒机脱粒。籼稻较易脱粒,多在田间边割边脱粒。
四、直播稻
直播稻适合于水稻大面积机械化栽培。 在我国黑龙江省直播稻约占全国稻田总 面积的60%。此外内蒙古,新疆、吉林、 宁夏、河北及辽宁等省(区)也有直播稻 的栽培。
双季晚稻
应在施足基肥和适量早施分蘖肥(占总用肥量的25% 左右)的基础上,注意防止孕穗和抽穗期缺肥。

最新作物栽培学总论 四川农业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最新作物栽培学总论  四川农业大学精品课程PPT课件

起。
手压有坚硬感,无乳状物出现。
l 成熟:豆荚呈固有颜色,用手压
l 成熟:谷粒变黄,米粒变硬。
有裂荚,或摇动植株有响声。
第二节 作物的器官建成
一、种子萌发
l 作物的种子
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 性繁殖器官。
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则是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 一代的播种材料,它包括植物学上的3种器官。
(4)根据播种期,分为
春播作物
水稻、棉花、花生、玉米、甘薯
夏播作物
玉米、大豆
秋播作物
马铃薯、油菜、小麦
冬播作物
马铃薯、小麦
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 分类
(1)粮食作物(或称食用作物) 谷类作物(也叫禾谷类作物) 豆类作物(或称菽谷类作物) 薯芋类作物(或称根茎类作物)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
有些作物种子发芽还需要光
种子的寿命
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多数种 子的寿命较短,一般为1—3年,例如花生种子的 寿命仅有1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种子 为2年。也有少数作物种子寿命较长,如蚕豆、 绿豆能达6~11年。种子寿命长短与贮存条件有 密切关系。
种子的休眠
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 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称为种子的休眠。 休眠是作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在野生植物 中比较普遍,在栽培作物上表现较差。
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胚的后熟 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胚组织在生理上
尚未成熟,因而不具备发芽能力。这类种子可通过低 温和水分处理,促进后熟,使之发芽。
硬实 引起休眠,硬实种皮不透水,不透气,故不能
发芽,如豆类作物在干燥、高温、氮肥多的环境下种 植常易产生硬实。一般采用机械磨伤种皮或用酒精、 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使种皮溶解,增强其透性。

作物栽培学概论ppt课件

作物栽培学概论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9
经济系数 =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可 以是生殖体(籽粒、荚果、果实),也可以是 营养体(根、茎、叶)。 决定经济系数的因素: ①与所利用的产品器官有关:以营养器官为产 品的作物较高,如薯类0.75~0.85,以生殖器 官的一部分作为产品的作物较低,如禾谷类、 豆类等,小麦0.3~0.4,水稻0.5,大豆只有0.3。 ②与收获产品的化学成分有关:以碳水化合物 为产品的较高,以含脂肪、蛋白质为产品的较 低。 ③同一作物和同一品种,经济系数还决定于栽 培条件和栽培水平。
一位。 从单产来看,粮、经作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高幅度较大。
完整版ppt课件
13
第二节 作物的概念、分类及产量 一、作物的起源 二、作物的概念 三、作物的分类 四、作物的产量 五、作物品质
完整版ppt课件
14
一、作物的起源
地球上约有40万种植物,被人类利 用的大约有2500~3000种,为人类栽 培的作物有2300余种,其中,粮食作 物900余种,经济作物1000种,饲料、 绿肥400余种。 栽培作物起源于野生植物。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一环境一措施三者关系 的一门科学。
完整版ppt课件
3
二、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1、作物栽培学的概念: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部门之一, 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气象学、农业化 学、耕作学、土壤学、数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 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就全面系统地研究作物 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 关系和人工调节控制技术以期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 本的理论和措施的一门技术科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 服务的科学。
完整版ppt课件
5
三、作物栽培的特点

作物栽培学ppt

作物栽培学ppt
在整个生育期中,不同生育时期有不同的同化物 分配中心。
生殖生长阶段同化物的分配与经济产量形成有关。
经济产量来自部分生殖阶段的光合产物;抽穗前 植株中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的能力。
60
12
50
干 40 物 质 30 (g/株)
三、提高产量潜力的途径
1、高光效育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2、合理密植,提高光能截获率 3、利用间作、套作和复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4、合理安排茬口 5、采用最佳综合栽培技术,利用育苗移栽和地 膜覆盖技术。
第二节 作物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
一、作物产量
(一)生物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 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即全部植株 干物质的收获量。
作物在某一具体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生产力是 现实生产力。
12000
8000 最 大 生 产 力最大生产潜 4000 力
光 合 生 产
7500

5000
温 生
气 候
气候—土壤生产潜力 3750
潜产 力力
生 产

作物生产潜力
二、限制作物生产潜力的因素
1、光能利用率低 2、温度:积温不足 3、水分: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 不均 4、土壤基础肥力下降 5、管理措施跟不上
674
673.5
27546.2
40.9
26.3
3
3.7
玉6
5.8

9
6.9
12
8.3
1627.9 2064.8 1758.7 1627.2
392.3 458.8 350.0 317.3
446
241.0
356
222.2
256
198.9
179
194.6

作物栽培学.ppt

作物栽培学.ppt
• 插秧稻的 幼苗期在 秧田(含 部分分蘖 期)。
• 分蘖期、 长穗期和 结实期在 大田(本 田)(图 4-2)。
图 4—2
2020年3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30
2 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表示方法
• 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相同,也有出苗、分 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成熟等 基本生育时期。
• 另外,在同一地区品种差别不大时,还 常用叶龄或叶龄指数来表示生育时期。
• 这种变化类型称为生育型。
2020年3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32
3 水稻的生育类型
• 分离型:6个伸
长节间以上的晚
熟品种。营养生 分
分最 穗 蘖高 分
长期长。在适当
蘖 始
终分 化 止蘖 始
抽 穗
成 熟
控制基础上积极 期
期期 期


促进。
分离型
• 衔接型:5个伸 长节间的中熟品 种。促控结合。
2020年3月1日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4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1949年以后,我国农民和科技工作者, 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传统稻作技术,一方 面开展科学研究,以现代科技成就指导 稻作实践,促进了水稻产量持续增长和 稻作技术的进步,在有些方面,如杂交 水稻技术、水稻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8
1 水稻的生育阶段
• 对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这2个阶段的划分, 有几种不同的概念。
– (1)从器官生长发育的角度考虑,分别以穗分化开 始和抽穗为界,把整个生育期分为营养生长期、营养 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生殖生长期3个阶段。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化学防治优点
见效快、使用方便;缺点:易产生药 害和环境污染,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 性。
05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大规模种植和养殖。
精准农业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 高产量和品质。
农业装备现代化
推广使用新型农业机械,如智能拖拉机、无人机、自动化种植机等 ,提升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
土壤
包括土壤类型、pH值、肥 力等,对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有直接影响。
水源
充足的水源是作物生长的 必要条件,不同作物对水 分的需求不同。
作物生长周期
发芽期
种子吸水膨胀,胚芽突破种皮 ,开始生长。
幼苗期
作物开始长出真叶,进行光合 作用,逐渐形成根系和地上部 分。
生殖生长期
作物进入开花、结实阶段,形 成果实或种子。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 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案例二:某地区玉米栽培技术
总结词
选择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与灌溉、病 虫害防治
选择良种
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玉米品种。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确保玉米生 长的关键时期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吻合。
播种技术
种子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 的品种,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适 应性。
播种方法
采用适当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点播 等,确保播种均匀、深度适宜,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和管理。
播种时间
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当地的季节变 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确保作物能 够正常生长。

《作物栽培学水稻》课件

《作物栽培学水稻》课件

3
稳定市场供应
水稻作为主粮之一,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 价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主粮来源
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来源,对于保障人们的温饱需求具 有重要意义。
战略储备
在粮食储备中,稻米作为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能够在紧急情况下 保障人们的口粮需求。
应对气候变化
水稻种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 缓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02 水稻的栽培技术
栽培前的准备
01
02
03
选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 和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
整地
深耕细作,清除杂草和残 茬,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 保水能力。
浸种催芽
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消毒 ,然后进行催芽处理,提 高发芽率。
播种与育秧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 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 时间。
生长阶段
水稻的生长阶段包括萌发、分蘖 、拔节、抽穗和成熟等阶段,每 个阶段对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
施的要求都不同。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 常生长,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 的进行。
水肥管理
合理的水肥管理对水稻的生长至关 重要,水分和养分的供应要充足且 均衡,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05 水稻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
水稻的营养价值
碳水化合物
水稻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
蛋白质
水稻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 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铁、锌等,对维持 人体健康有积极意义。
水稻的工业用途
酿造业
稻米经过发酵可以制成米酒、黄酒等,具有丰富的风味和营养价 值。

作物栽培学(ppt109页)

作物栽培学(ppt109页)

作物栽培学(ppt109页)作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分类第三节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第四节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第五节我国作物栽培学主要成就与展望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一、性质与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与之相关的学科很多。

作物科学研究领域每一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都必须通过检验评定与组装配套,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应用推广,才能在农业生产中显示其功效和价值。

作物栽培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其任务与作物、环境和措施有关。

作物本身。

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群体。

个体有自身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群体也有它结构和发展规律,必须探讨如何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环境条件。

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外界环境条件。

不同作物、品种及生育时期和器官要求不同。

必须通过选择和改造环境来满足它。

技术措施。

作物对环境要求,如自然条件满足不了,采取相应人工措施。

如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尽量满足作物的要求,以达高产优质目的。

同时还要考虑成本和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二、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基础。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大田作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重要的工业原料。

目前,我国约40%的工业原料如纺织、医药,70%的轻工业原料如卷烟、食品、造纸、制糖等来源于作物生产。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比重将会下降,但仍是重要出口物资之一。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4、稳定”三农”。

作物种植业比重大,对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和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5、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栽培学 Crop Cultivation Sciense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
1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 作物产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作物产品
口粮
饲料
工业 原料
人类生活
.
生存
健康
生活水平
2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粮食安全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问题。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 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因此:需要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高竞争力。 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主要靠提高单产,增产提质要靠育种和栽培两个 途径来实现。 作物栽培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终途径。 因此:要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恩·依·瓦维洛夫等八大起源中心说。 (1).中国起源中心 (2).印度起源中心 (3).中亚起源中心 (4).近东起源中心 (5).地中海起源中心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 (8).南美起源中心
.
9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三、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
2、作物起源中心
.
4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一、作物的概念
地球上约有39万种植物,其中被人类所利用的植物大致在
2500~3000种以上,为人类所栽培的作物约有2300余种,
其中食用作物约900余种,经济作物约1000余种,饲料绿
肥作物约400余种。
作物从广义的概念来讲,它包括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
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
6
第一节 作物其及分类、起源和分布
二、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
(一)粮食作物
1.谷类作物:禾谷类作物。荞麦属蓼科,习惯上也将其列入此 类。
2.豆类作物 :属豆科 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质。
3.薯芋类作物
(三)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
4.纤维作物 :种子纤维作物、韧皮纤维作物、叶纤维作物等。
等环境条件。 (4)生态平衡、轮作换茬和培肥地力的需要。 (5)经济、技术、习惯、生活需求、消费水平和投入水平等
社会条件。 (6)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量和价格。 (7)与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和现代工业、国防上的联系。
.
12
2、我国种植业分区
.
13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和研究方法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作物栽培学的定义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以及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率、低成本生产的理论和措施的一 门技术科学。 (二)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上讲,只限于大田农作物, 并不包括所有的栽培植物,但目前已将饲料作物和药用作物纳入作 物栽培学。 2.任务: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 讨解决作物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栽培技术措施和理论 依据。 物个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作物群体结构和发展动态规律,产量形成 规律等等。这些规律只有在一定的. 环境条件下或生态条件下才能1表4
首先要认识高产优质规律、进而开发先进和栽培技术并推广应 用。需要研究、推广者、应用者。 作物专业就是培养这类专们人材的. ,作物栽培学是其专业课之一。3
第一章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分类及我国种植业分区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作物生长发育 第四节 作物群体结构与物质生产 第五节 作物的产量和产量潜力 第六节 作物产品的品质及形成
▪ 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而野生植物种干休眠 期长。
▪ 栽培作物防护机能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
.
11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四、作物分布及我国种植业分区
1、作物的分布
▪ 决定作物分布的因素: (1)作物种类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2)生长期、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 (3)纬度、海拔高度、地势、地貌、土壤、环境、矿质营养
maxs L.)
根据作物生物学性状分类 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作物、短日作物、 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 3.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可分为三碳作 物、四碳作物和景天科作物。 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 按播种期,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 物。按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等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5.油料作物 :
6.糖料作物 :
7.其他作物:有些是嗜好作物,还有挥发性油料作物
(三)饲料及绿肥作物
8.饲料及绿肥作物
(四)药用作物
9.药用作物
.
7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三、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 1、人类所栽培的作物是人类从野生植物中经
过长期选择培育而来,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和成果。
.
8
2、作物起源中心
狭义的作物概念,主要是指农作物,即粮、棉、油、麻、
糖、烟等,北方又常统称之谓“庄稼”,是作物栽培学的
主要研究对象。
世界栽培植物中最主要的有90多种。在我国常见的有50
多种(不包括果树、蔬菜和药用植物)。
.
5
第一节 作物其及分类、起源和分布
二、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植物学分类即按植物科、属、种进行分类。(如:Z ea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和研究方法
▪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 (三)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 作物栽培学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科学。 ▪ 有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 综合性很强。 ▪ 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
15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和研究方法
.
10
第一节 作物及其起源及分类和分布
三、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
3、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之间的差别
▪ 栽培作物各器官,特别是那些被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 大和迅速生长。
▪ 栽培作物产品有用成分的改进。
▪பைடு நூலகம்栽培作物一般成熟期较一致,而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 而且拖得很长。
▪ 栽培作物自然传播手段退化,野生植物有其固有的自然 传播方式。
哈伦(J.R,HarIlln )《农业的起源,中心与无中心》
中心
无中心
A 近东
A 非洲
B 中国
B 东南业
C 中美
C 南美
我国学者的工作:丁颖教授证明了籼、粳稻都起源于我
国,籼稻定名为Oryza sativa subsp hsien ting,粳稻定
名为Oryza sativa subsp king t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