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沸石吸附实验(间歇式吸附实验)
《SBA-16及沸石改性的HKUST-1用于CO2吸附性能研究》范文
《SBA-16及沸石改性的HKUST-1用于CO2吸附性能研究》篇一SBA-16及沸石改性HKUST-1在CO2吸附性能研究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开发高效的CO2吸附材料成为了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
其中,SBA-16和沸石改性的HKUST-1因其在CO2吸附方面展现出的良好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这两种材料在CO2吸附性能方面的应用及其潜在机理。
二、SBA-16材料及其CO2吸附性能SBA-16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有序介孔结构的硅基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在CO2吸附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SBA-16的介孔结构有利于提高其与CO2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CO2的吸附能力。
此外,SBA-16的化学稳定性使其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
三、沸石改性的HKUST-1材料及其CO2吸附性能HKUST-1是一种铜基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具有良好的CO2吸附性能。
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稳定性较差等。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研究人员通过沸石改性HKUST-1,以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CO2吸附性能。
改性后的HKUST-1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强的CO2吸附能力,使其在CO2吸附领域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四、SBA-16及沸石改性HKUST-1的CO2吸附性能研究本研究采用SBA-16及沸石改性的HKUST-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在CO2吸附性能方面的表现。
首先,我们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CO2吸附实验,观察并记录材料的CO2吸附性能。
此外,我们还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分析材料与CO2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SBA-16和沸石改性的HKUST-1均具有较高的CO2吸附能力,其中沸石改性的HKUST-1的吸附性能更为优异。
沸石的制备实验报告
沸石的制备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沸石的制备方法,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实验原理沸石是一种特殊的矿石,主要成分为硅酸铝。
其结构中的固有孔道可以吸附水分子和其他小分子,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
因此,沸石广泛应用于过滤材料、催化剂、吸附剂等领域。
沸石的制备通常采用合成法。
合成沸石的主要原料是硅酸铝的胶体溶液,根据不同的合成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孔径和形态的沸石晶体。
3. 实验步骤3.1 材料准备- 白糖:用于制备胶体溶液。
- 硅酸钠:作为胶体溶液的催化剂。
- 氢氧化钠: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 氯化铝:提供铝离子作为沸石的主要成分。
- 纯净水:用于溶解和稀释试剂。
3.2 制备胶体溶液1. 取适量纯净水加热至80C左右。
2. 将适量白糖加入纯净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3. 在搅拌的同时,将适量硅酸钠缓慢加入溶液中,直到完全溶解。
4. 继续加热溶液,保持80C,持续搅拌10分钟。
3.3 沸石的合成1. 取适量纯净水加热至80C左右,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2. 在搅拌的同时,将氯化铝缓慢加入溶液中,直到完全溶解。
3. 将制备好的胶体溶液缓慢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同时保持温度恒定。
4. 持续搅拌反应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80C,反应时间约2小时。
3.4 沸石的过滤和洗涤1. 将反应溶液连同沉淀一起过滤,将沉淀物收集在滤纸上。
2. 用纯净水洗涤沉淀物,直至洗涤液呈中性。
3. 将洗涤后的沉淀物放置于干燥箱中,温度控制在120C,干燥约12小时。
4.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沉淀物的干燥,我们得到了制备好的沸石样品。
观察实验结果,沸石呈细小的颗粒状,形态均匀,无明显的结晶缺陷。
这表明我们的制备方法成功得到了纯净的沸石晶体。
沸石的合成过程中,胶体溶液与氯化铝溶液中的铝离子反应生成了沸石晶体。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可以得到不同孔径和形态的沸石晶体。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沸石样品,并观察到了其形态和颗粒大小。
吸附能力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吸附剂对目标物质的吸附效果。
2. 分析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如吸附剂种类、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
3. 通过实验数据,确定最佳吸附条件。
二、实验原理吸附是指一种物质(吸附剂)在另一物质(吸附质)表面或孔隙中富集的现象。
根据吸附过程的机理,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固体表面,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如范德华力)引起的。
物理吸附具有可逆性,吸附过程不涉及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吸附则发生在固体表面与吸附质之间,是由于化学键的形成引起的。
化学吸附具有不可逆性,吸附过程涉及化学键的形成。
本实验主要研究物理吸附,通过测定吸附剂对目标物质的吸附量,评估吸附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吸附剂:活性炭、蒙脱石、沸石等。
- 吸附质:有机染料、重金属离子等。
- 溶剂:蒸馏水、乙醇等。
2. 实验仪器:- 吸附柱:柱长50cm,内径1cm。
- 恒温水浴锅。
- 分析天平。
- 分光光度计。
- 秒表。
四、实验方法1. 配制吸附剂溶液:称取一定量的吸附剂,用溶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吸附剂溶液。
2. 配制吸附质溶液:称取一定量的吸附质,用溶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吸附质溶液。
3. 吸附实验:将吸附剂溶液倒入吸附柱,控制流速,使吸附剂与吸附质充分接触。
记录吸附时间。
4. 解吸实验:将吸附后的溶液通过吸附剂,记录解吸时间。
5. 吸附量测定: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附效果比较:表1 吸附效果比较| 吸附剂 | 吸附量(mg/g) | 吸附率(%) || ------ | -------------- | ---------- || 活性炭 | 50.0 | 90.0 || 蒙脱石 | 40.0 | 72.0 || 沸石 | 30.0 | 54.0 |从表1可以看出,活性炭对吸附质的吸附效果最好,其次是蒙脱石,沸石吸附效果最差。
2. 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1)吸附剂种类:不同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径结构等特性不同,导致吸附效果存在差异。
化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制备的科学,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案例以绿色化学与环保科技为主题,通过跨学科实践教学,将化学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和环保科技的应用。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认识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帮助学生掌握环保科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思路。
三、案例内容1. 绿色化学基本概念及原则(1)讲解绿色化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意义;(2)介绍绿色化学的12个原则,如原子经济性、减少毒性和危险性、设计安全化学品等;(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2. 环保科技原理与方法(1)讲解环保科技的基本原理,如光催化、电化学、生物技术等;(2)介绍环保技术的应用领域,如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环保技术的操作方法。
3. 跨学科实践项目(1)设计一个绿色化学实验,如利用绿色合成方法制备环保材料;(2)结合环保科技,设计一个环保项目,如利用光催化技术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3)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汇报,交流心得体会。
四、案例实施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和环保科技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绿色化学实验和环保科技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汇报交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汇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互相学习、交流心得。
五、案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报告、项目汇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绿色化学和环保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活动的评价。
实验四 沸石吸附实验(间歇式吸附实验)
实验四沸石吸附实验(间歇式吸附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沸石吸附的特点,掌握和了解间歇式吸附工艺及性能。
2..掌握用间歇吸附法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学会绘制废水的吸附等温线。
二、实验原理:吸附就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称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使物质在固体表面或交界面上累积或浓缩的过程。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补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用费兰德利希(Fruendlic)经验式来表示。
费兰德利希等温吸附线的方程为:1nq K C=,式中:q——活性炭吸附量,g·g-1;C——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1;K,n——与溶液的温度、pH值以及吸附剂(如比表面积)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n>1,将式改为对数式得:1lg lg lg q K Cn=+当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为K。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设备:FA2004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Y-2调速多用振荡器,金坛市顺华仪器有限公司(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723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析仪器总厂;TDL-40B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DHG-9070A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2.器皿:1000mL容量瓶;5个50mL容量瓶/每组;2mL、5mL、10mL、25mL、50mL移液管;6个具塞三角烧杯250mL/组(干燥);6个200mL烧杯/组(干燥);6个漏斗(7cm)/组(干燥);干燥器;漏斗架;滤纸(11cm);温度计;直尺。
3.药剂:沸石;1000mgl·L-1亚甲基兰。
四、实验步骤1.绘制标准曲线:①配制水样:取10mL 1000mg·L-1亚甲基兰溶液定容至1000mL容量瓶,配制10mg·L-1亚甲基兰溶液。
甲醛的吸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甲醛的基本性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探究不同吸附材料对甲醛的吸附效果。
3. 分析吸附机理,为室内空气净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甲醛(化学式:HCHO)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
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的刺激、过敏反应、慢性中毒等。
本实验采用吸附法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通过对比不同吸附材料的吸附效果,为室内空气净化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甲醛溶液(浓度:10 mg/L)- 碘化钾(KI)- 氯化铁(FeCl3)- 活性炭- 碘(I2)- 聚乙烯醇(PVA)- 聚丙烯酸(PAA)- 载玻片- 滴管- 量筒- 移液器- 恒温恒湿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密电子天平- 恒温恒湿箱- 移液器- 滴管- 载玻片四、实验步骤1. 配制甲醛溶液:将10 mg/L的甲醛溶液置于恒温恒湿箱中,调节温度为25℃,湿度为50%。
2. 制备吸附材料:- 活性炭:取一定量的活性炭,用蒸馏水清洗,晾干备用。
- 聚乙烯醇:将聚乙烯醇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聚丙烯酸:将聚丙烯酸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吸附实验:- 将甲醛溶液分别置于四个载玻片上,形成均匀的液膜。
- 分别将活性炭、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均匀地撒在甲醛溶液的液膜上。
- 将载玻片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吸附时间为24小时。
4. 吸附效果测定:- 吸附结束后,用移液器取一定量的吸附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甲醛的浓度。
- 计算不同吸附材料的吸附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活性炭吸附率:90.2%- 聚乙烯醇吸附率:82.5%- 聚丙烯酸吸附率:75.3%2. 结果分析:-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对甲醛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 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对甲醛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其吸附率低于活性炭。
沸石实验报告
沸石实验初步报告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矿渣微粉应用的普及,矿渣供应越来越紧,而且价格越来越高,寻找一种新的材料完全或部分取代矿渣很有必要。
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矿物,常见于喷出岩,特别是玄武岩的孔隙中,也见于沉积岩、变质岩及热液矿床和某些近代温泉沉积中,其阳离子交换性、吸附性、分子筛这三种特性构成了沸石应用领域广泛的物性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农业、轻工业、环保以及国防等领域。
沸石在建材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1、作为水泥活性混合材料,水泥工业用量最大。
该矿石粉碎后不再做其它加工,可以直接掺入水泥熟料中,从而降低水泥的生产成本。
2、使用沸石作发泡剂,应用于制造泡沫轻质建筑砌块,配制多孔混凝土,生产硅钙板,建筑灰膏等。
3、应用沸石烧制人工轻骨料“陶粒”,具有轻质,高强,吸水率等特点。
陶粒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建筑材料工业以及建筑业,代替粘土砖,还可以应用于农业搞无土栽培。
再就是环保方面做洁净美化,污水过滤,烟尘过滤,隔音材料等。
4、用沸石作因化剂,可将有害的废料固定在混凝土当中。
5、可以加工制造成小颗粒,直接掺入水泥中作轻骨料,生产建筑砌砖,空心砖,轻质高强板材等。
因此,本次试验主要是探索沸石在建材产品中应用的可行性二、样品制备:从潍坊矿山及水泥厂取各种沸石,用试验小磨分别磨制到不同比表面积。
A、铁红色颗粒状(取自水泥厂);B、颗粒状青色(矿山);C、粉状青色(与B同一矿山)制备如下:比表面积样品样品名称≥400 ≥500 ≥600 ≥800粉磨时间8ˊ---A比表面积470 ---比表面积398 510 625 829B粉磨时间7ˊ15ˊ18ˊ22ˊ20"比表面积398 470 603 757C粉磨时间13ˊ20ˊ32ˊ60ˊ三、全分析数据:青色沸石取自统一矿山,只是破碎粒径不同,因此只做了大颗粒青色。
样品nnn SiO2Al2O3Fe2O3CaO MgO∑A 4.08 70.40 14.07 3.36 3.61 0.40 95.92B 2.95 60.47 16.15 5.14 4.45 1.30 90.46四、方案设计:1、活性实验:按照矿粉活性试验方法对以上7份沸石进行活性检验,考察不同比表沸石活性的变化。
间歇式活性炭吸附
六、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1.亚甲基蓝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1)实验数据整理标准曲线实验记录整理初始记录: 标准溶液浓度:5 mg/L 室温: 26.0 ℃加入标准溶液量(mL ) 0 2 5 10 15 20 亚甲基蓝溶液浓度C (mg/L )0 0.4 1.0 2.0 3.0 4.0 测定吸光度A 0.0060.0380.1280.2570.3930.554修正系数A 0 0.006 修正吸光度A '=A- A 00.0320.1220.2510.3870.548(2)以亚甲基蓝溶液浓度C 为横坐标,修正后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A '~C 曲线。
2.绘制吸附等温线(1)实验数据整理,根据修正吸光度A ',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亚甲基蓝溶液浓度C e ,计算亚甲基蓝的吸附量q e ,计算C e /q e 。
静态活性炭吸附的实验数据整理初始亚甲基蓝溶液浓度C 0:100 mg/L 溶液体积V :0.1 L 活性炭量m (mg )0 5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吸光度A 0.316 0.290 0.287 0.472 0.419 0.365 0.278 0.240 修正吸光度A ' 0.258 0.232 0.229 0.414 0.361 0.307 0.220 0.182 稀释倍数5050 50 25 25 25 25 25 吸附后亚甲基蓝溶液 浓度C e (mg/L ) 1.9851.7961.7743.1212.7352.3421.7091.432活性炭吸附容量:0()e e V C C q m-=(mg/g )20.100 11.300 10.988 10.542 1.363 11.455 10.70C e 99.25089.80088.70078.02568.37558.55042.725 35.80C e /q e4.402 7.850 7.101 6.4865.650 3.730 3.346(2)绘制C e /q e ~C e 关系曲线,其斜率为m q 1,截距为mKq 1,求得q m 和K 。
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吸附原理和吸附剂的选择原则;2. 掌握吸附实验的操作方法;3. 研究不同吸附剂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4. 分析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吸附是指物质在固体表面或液体界面上的富集现象。
根据吸附机理,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主要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则涉及化学键的形成。
吸附实验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
实验原理如下:1.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能有效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 吸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等;3. 通过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计算吸附率,分析吸附效果。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锥形瓶、振荡器、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烧杯等;2. 试剂:活性炭、特定物质溶液、标准溶液、pH缓冲溶液、去离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溶液:将特定物质溶液配制成一定浓度,备用;2. 准备吸附剂:将活性炭用去离子水洗净、干燥,备用;3. 吸附实验:取一定量的特定物质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置于振荡器上振荡;4. 吸附时间:记录不同吸附时间下吸附剂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5. 测定吸附率:取一定量的吸附后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特定物质的浓度,计算吸附率;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吸附剂用量:取0.5g、1.0g、1.5g活性炭分别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如下:吸附时间(min) | 0.5g活性炭吸附率(%) | 1.0g活性炭吸附率(%) | 1.5g 活性炭吸附率(%)------------------|-------------------------|-------------------------|-------------------------10 | 60.2 | 70.5 | 80.120 | 72.3 | 81.8 | 89.630 | 78.9 | 86.4 | 92.12. 吸附时间:取1.0g活性炭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如下:吸附时间(min) | 吸附率(%)------------------|-------------------------10 | 70.520 | 81.830 | 86.440 | 88.250 | 89.63. 温度:在20℃、30℃、40℃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如下:温度(℃) | 吸附率(%)------------------|-------------------------20 | 89.630 | 90.240 | 91.54. pH值:在pH值为4、7、10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结果如下:pH值 | 吸附率(%)--------|-------------------------4 | 91.27 | 90.510 | 89.8六、实验结论1. 活性炭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受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影响;2. 在实验条件下,活性炭对特定物质的吸附效果较好,可应用于水处理等领域。
天然沸石吸附氨氮实验注意事项
天然沸石吸附氨氮实验注意事项
天然沸石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用于处理水中的氨氮,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实验前的准备
1.选择合适的天然沸石:天然沸石的性质和吸附能力与来源、矿物组成、晶体结构等有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天然沸石。
2.样品的处理:样品应该经过过滤、调节pH值等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天然沸石的使用量:天然沸石的使用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使用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pH值、接触时间等,这些条件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3.实验设备的清洁:实验设备应该保持干净,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4.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应该准确记录,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三、实验后的处理
1.天然沸石的回收:实验后,天然沸石应该进行回收处理,以便后续的使用。
2.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数据应该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
以上是天然沸石吸附氨氮实验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实验的进行有所帮助。
沸石含量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沸石样品中的主要成分含量,验证沸石的化学组成,为沸石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沸石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其主要成分包括氧化铝、氧化硅、结晶水等。
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样品中氧化铝的含量,进而推算出沸石中其他成分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沸石样品- 盐酸溶液(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 氯化钾溶液(0.1 mol/L)- 铁氰化钾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 氯化钾溶液(0.1 mol/L)- 氯化铵溶液(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 氯化钾溶液(0.1 mol/L)- 氯化铵溶液(0.1 mol/L)- 酚酞指示剂- 硼砂标准溶液(0.1 mol/L)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 容量瓶- 滴定管- 搅拌棒- 移液管- 酸碱滴定仪- 烘箱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 称取一定量的沸石样品(约0.5 g),置于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煮沸并搅拌,使样品中的氧化铝溶解。
- 洗涤烧杯,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
2. 滴定分析:- 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至烧杯中。
- 加入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粉红色。
- 记录滴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3. 计算氧化铝含量:- 根据滴定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计算氧化铝的物质的量。
- 根据氧化铝的物质的量,计算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
4. 推算其他成分含量:- 根据氧化铝的质量,推算出样品中氧化硅、结晶水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氧化铝含量测定:- 样品溶液中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0025 mol。
- 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为0.035 g。
2. 其他成分含量推算:- 样品中氧化硅的质量为0.15 g。
- 样品中结晶水的质量为0.2 g。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样品处理和滴定分析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磁性4A沸石制备及其对水中氯乙酸吸附
负载 改稿 日期 :2 0 0 7年 l 1月 6日 项 目基 金: 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 资助 项 目 (0 7 0 1 ) 246 2 1 作 者简介 :曹 吉林(9 5 ) 16 -,男,山西省 人,教授,博 士.
曹 吉 林 闫栋 梁 刘 秀伍 谭朝 阳
河 北工 业大 学化 工学 院 ,天 津 303 0 10
摘要 : 以x =  ̄ 水 玻 璃 、Na I 2 -k l A O 、Na OH和 去 离子 水 为原 料 ,采 用 水 热 法 先合 成 4 分 子 筛 , A
然后在二价和三价铁 离子混合溶液 中用氨水调节 负载铁的氧化物及真 空干燥等步骤 , 制得 了一 系列磁化率 不同的磁 性分子筛,并对其进行 了 X D、S M、I R E R及 T G等表征分析 。结果表 明,
合成磁性 4 A沸石 晶形 完整 ,表 面负载的四氧化三铁分布均匀,磁化率随所 负载 四氧化三铁量
的 增 加 而增 大 ,粒度 比 纯 4 沸 石 大 。磁 性 4 沸 石对 钙 、镁 、铅 和 氯 乙酸 的吸 附性 能与 纯 4 A A A
沸石相 当,利用磁性 4 A沸石可 以方便地用磁 场分 离的特性,其粉末状产品 不用成型 就可 以直 接在溶剂或溶液 中使 用。 关键词:4 A沸石;水热法;化 学沉积;磁 性;四氧化三铁 中图分类号:T 4 42 文献标识码 :A Q 2. 5
综合考虑磁性和分子筛特性可以看出与纯4a沸石分子筛相比样品4吸附性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对钙离子吸附为309mgcac03g无水物质接近国家标准qbl76893规定优质沸石分子筛产品的标准310mggtable1ionexchangecapabilitymagneticsusceptibilityofsynthesizedsamples各物质交换能力为mg相应被交换物g无水物质由于负载fe304的各样品以及铁磁性物质fe304都是顺磁性物质用磁天平进行磁性表征时随着激磁电流强度的逐渐增大样品的磁感应强度会逐渐增强这表现为样品的重量会逐渐增大
金属吸附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1. 探究金属吸附剂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2. 研究金属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3. 分析影响金属吸附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金属吸附是指金属表面或内部对污染物分子、离子或原子的吸附过程。
本实验采用金属吸附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通过吸附前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来评估金属吸附剂的吸附效果。
三、实验用品1. 金属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金属氧化物等。
2. 污染物溶液:如重金属离子溶液、有机污染物溶液等。
3. 实验仪器:振荡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容量瓶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配制一定浓度的污染物溶液。
b. 准备金属吸附剂,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预处理。
c. 准备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操作a. 取一定量的污染物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吸附剂。
b. 将锥形瓶置于振荡器上,以一定频率和速度振荡,使污染物与金属吸附剂充分接触。
c. 振荡一定时间后,取出锥形瓶,用离心机离心分离吸附剂和溶液。
d. 取少量上层清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污染物浓度。
3. 数据处理a. 计算金属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量。
b. 分析吸附效果与吸附剂种类、浓度、振荡时间等因素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附量a.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金属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量存在差异。
b. 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较好,沸石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较好。
2. 吸附机理a. 金属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b. 物理吸附主要是指污染物分子与金属吸附剂表面之间的范德华力作用。
c. 化学吸附主要是指污染物分子与金属吸附剂表面之间的化学键作用。
3. 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a. 吸附剂种类:不同金属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存在差异,需根据污染物种类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b. 吸附剂浓度:吸附剂浓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吸附剂饱和。
c. 振荡时间:振荡时间越长,污染物与吸附剂接触越充分,吸附效果越好。
d. 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浓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吸附剂饱和。
沸石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沸石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沸石制备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技巧。
3. 通过实验,提高对沸石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沸石是一种具有离子交换和吸附性能的硅铝酸盐矿物,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催化等领域。
沸石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本实验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沸石。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含有铝、硅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使金属离子发生水解、聚合,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然后在一定条件下,氢氧化物沉淀转化为沸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氢氧化钠溶液(NaOH)- 硅酸钠溶液(Na2SiO3)- 氢氧化铝溶液(Al(OH)3)- 硫酸铝溶液(Al2(SO4)3)- 氢氧化钙溶液(Ca(OH)2)- 蒸馏水2. 实验仪器:- 烧杯- 滴定管- 恒温水浴锅- 烘箱- 研钵- 玻璃棒- 粗细网筛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 称取一定量的Na2SiO3溶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 称取一定量的Al2(SO4)3溶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 将NaOH溶液滴加到Al2(SO4)3溶液中,搅拌均匀,使溶液pH值达到7-8;- 将稀释后的Na2SiO3溶液缓慢滴加到反应溶液中,持续搅拌,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2. 调整反应条件:- 在恒温水浴锅中,将反应溶液加热至60℃;- 保持60℃反应2小时,使沉淀充分生成。
3. 沉淀分离:- 将反应后的溶液用粗细网筛进行过滤,收集沉淀;-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pH值接近中性。
4. 沸石转化:- 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烘箱中,在80℃下干燥2小时;- 将干燥后的沉淀放入研钵中研磨,过筛,得到沸石。
5. 性能测试:- 对制备的沸石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等性能测试,分析沸石的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成功制备出沸石,颜色为白色;- 沸石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和吸附性能。
2. 结果分析:- 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沸石,反应条件适宜,沉淀生成良好;- 沸石在干燥过程中,部分结晶水被去除,有利于提高沸石的离子交换和吸附性能。
磁性4A沸石制备及其对水中氯乙酸吸附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8, 24(5): 400 ~ 407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文章编号:1001-5493(2008)05-0400-08磁性4A沸石制备及其对水中氯乙酸吸附*曹吉林闫栋梁刘秀伍谭朝阳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130摘要:以工业级水玻璃、NaAlO2、NaOH和去离子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先合成4A分子筛,然后在二价和三价铁离子混合溶液中用氨水调节负载铁的氧化物及真空干燥等步骤,制得了一系列磁化率不同的磁性分子筛,并对其进行了XRD、SEM、IR及TG等表征分析。
结果表明,合成磁性4A沸石晶形完整,表面负载的四氧化三铁分布均匀,磁化率随所负载四氧化三铁量的增加而增大,粒度比纯4A沸石大。
磁性4A沸石对钙、镁、铅和氯乙酸的吸附性能与纯4A沸石相当,利用磁性4A沸石可以方便地用磁场分离的特性,其粉末状产品不用成型就可以直接在溶剂或溶液中使用。
关键词:4A沸石;水热法;化学沉积;磁性;四氧化三铁中图分类号:TQ424.25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无论是天然沸石还是人工合成沸石,对其表面进行负载改性已有很多文献报道[1~3]。
负载方法有:溶胶凝胶法、离子交换法、固体扩散法及化学沉积法等。
对沸石负载改性多数是为了改善沸石的某一催化性能,如张秀斌等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磷镁负载改性ZS-25分子筛催化甲苯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4];Ettireddy P. Reddy等人用溶胶凝胶法对TiO2负载改性MCM-41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5]。
到目前为止,从应用角度考虑,便于沸石分子筛使用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由于沸石分子筛是粉末状物质,直接使用很难对其进行分离回收,因此,大多是将粉末状产品制成一定粒度的颗粒产品使用。
但是沸石成型需要一定量的黏合剂 (20%~60%的黏结剂) 和操作工艺,这又会影响粉末状产品原有各种优良性能。
为了保持粉末状产品原有各种优良性能,又方便其在实际生产中使用,将沸石附有磁性是一个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
实验四活性炭吸附实验(综合)
实验四 活性炭吸附实验(综合)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并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
2.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综合性实验,实验时数可安排为0.2周。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实验仪器:烘箱、振荡器、pH 计等实验器材:蠕动泵、有机玻璃柱、COD 测定装置、烧杯、移液管等。
实验材料:活性炭、滤纸、常规化学药剂等。
三、实验前准备工作1.预习实验指导书实验四的内容。
2.将活性炭放在蒸馏水中浸24h ,然后放在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再将烘干后的活性炭压碎,制成200目的粉末活性炭,放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3.熟悉实验装置。
4.熟悉COD 、SS 等指标的测定方法。
四、实验注意事项1.由于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给水工程》课本中关于活性炭吸附的相关内容。
2.必须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个方面。
通常,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采用活性炭的吸附量q 表示。
0()V C C Xq M M-== (式4.1)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质量的活性炭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 ;V ——污水体积,L ;C 0,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 ; X ——被吸附物质重量,g ;M ——活性炭投加量,g 。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用费兰德利希经验式加以表达。
1nq K C = (式4.2)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g/g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 ;K ,n ——常数(与溶液的温度,pH 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有关)。
K ,n 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 、C 一一相应之值,将式(4-2)取对数后变换为:1lg lg lg q K C n=+ (式4.3)将q 、C 相应点会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斜率为1n,截距为K 。
化学吸附杂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吸附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化学吸附实验的操作技能;3. 分析化学吸附对杂质去除的效果;4. 探讨化学吸附的最佳条件。
二、实验原理化学吸附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吸附在固体表面的过程。
在化学吸附过程中,吸附剂与杂质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使杂质分子固定在吸附剂表面。
本实验采用化学吸附法去除水中的有机杂质,利用吸附剂对有机杂质的吸附能力,实现杂质的去除。
三、实验材料1. 吸附剂:活性炭、沸石、蒙脱石等;2. 待处理水样:含有有机杂质的自来水;3. 实验仪器:振荡器、锥形瓶、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不同浓度的待处理水样;2. 称取一定量的吸附剂,加入锥形瓶中;3. 将待处理水样加入锥形瓶中,置于振荡器上振荡一定时间;4. 静置,使吸附剂与杂质充分接触;5. 取出部分水样,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有机杂质浓度;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吸附对杂质去除的效果;7. 重复实验,探讨化学吸附的最佳条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附剂对有机杂质的吸附效果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吸附剂对有机杂质的吸附效果存在差异。
活性炭、沸石和蒙脱石对有机杂质的吸附效果较好,其中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为显著。
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有利于有机杂质的吸附。
2.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有机杂质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在一定吸附时间内,吸附效果与吸附时间呈正相关。
然而,当吸附时间过长时,吸附效果趋于稳定,进一步延长吸附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不大。
3.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吸附剂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有机杂质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
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有机杂质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然而,当吸附剂用量过多时,去除率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吸附剂用量过多可能导致吸附剂表面覆盖不均匀,影响吸附效果。
4. 最佳吸附条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化学吸附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炭吸附剂,吸附时间为60分钟,吸附剂用量为1g。
异味吸附评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评估不同吸附材料对空气中异味的吸附效果,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实验主要测试了活性炭、木炭和沸石三种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
二、实验原理吸附是指吸附剂表面吸附分子或原子的过程。
吸附材料具有大量的孔隙和比表面积,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分子,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活性炭- 木炭- 沸石- 异味气体发生器- 烧杯- 滤纸- 秒表- 精密天平2. 实验仪器:- 实验台- 空气采样器- 数据采集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活性炭、木炭和沸石分别称重,记录质量。
- 将异味气体发生器放置于实验台中央,确保实验环境安静。
2. 吸附实验:- 将活性炭、木炭和沸石分别放入烧杯中。
- 打开异味气体发生器,使异味气体充满实验环境。
- 将烧杯放置于异味气体发生器周围,开始计时。
- 分别记录活性炭、木炭和沸石吸附异味气体所需的时间。
3. 数据采集:- 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吸附前后空气中的异味浓度。
- 使用数据采集器记录采样数据。
4. 分析阶段:-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不同吸附材料的吸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附时间:| 吸附材料 | 吸附时间(分钟) || -------- | -------------- || 活性炭 | 15 || 木炭 | 20 || 沸石 | 25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活性炭的吸附时间最短,其次是木炭,沸石吸附时间最长。
2. 异味浓度:| 吸附材料 | 吸附前后异味浓度(mg/m³) || -------- | ------------------------ || 活性炭| 20 → 5 || 木炭| 20 → 10 || 沸石| 20 → 15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活性炭对异味的吸附效果最好,其次是木炭,沸石吸附效果最差。
六、结论1. 活性炭对空气中异味的吸附效果最好,其次是木炭,沸石吸附效果最差。
化学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化学吸附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与摘要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化学吸附现象,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将吸附剂与吸附质接触,观察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情况,分析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讨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二、实验原理化学吸附是指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的吸附。
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高、吸附强度大、吸附速度快等特点。
本实验采用X型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某有机物(如苯)的吸附性能。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 100 mL具塞锥形瓶3个- 恒温水浴锅- 热水浴加热器- 秒表- 0.1 mol/L苯溶液- X型活性炭- 烧杯- 100 mL容量瓶- 玻璃棒- 滴管2. 实验试剂:- X型活性炭- 0.1 mol/L苯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称取X型活性炭1.0 g,放入100 mL具塞锥形瓶中。
2. 配制苯溶液:用0.1 mol/L苯溶液配制100 mL溶液,作为吸附剂。
3. 吸附实验:a. 将配制的苯溶液加入锥形瓶中,使活性炭完全浸没;b. 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设定温度为30℃,保持30分钟;c. 取出锥形瓶,静置30分钟,让吸附质充分吸附;d. 将吸附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e.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不同吸附时间实验。
4. 数据记录与分析:a. 测量不同吸附时间下苯溶液的浓度;b. 计算吸附率,分析吸附动力学;c. 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吸附率计算:吸附率(%)=(初始浓度 - 残留浓度)/ 初始浓度× 100%2. 吸附动力学分析:吸附动力学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公式如下:ln(1 - q)= ln(q0)- k·t其中,q为吸附量,q0为平衡吸附量,k为吸附速率常数,t为吸附时间。
3. 吸附等温线分析: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公式如下:q = qm·(1 + K·C)/(1 + K·C)其中,q为吸附量,qm为饱和吸附量,K为平衡常数,C为吸附质浓度。
低温物理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低温物理吸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低温物理吸附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测定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二、实验原理低温物理吸附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质分子在固体表面发生的吸附现象。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是评价其吸附性能的重要指标。
低温物理吸附实验通常采用氮气作为吸附质,通过测量氮气在固体表面的吸附量,来计算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低温物理吸附仪、真空泵、干燥器、电子天平、样品皿等。
2. 试剂:氮气、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将吸附剂放入干燥器中,干燥24小时,然后称取一定质量的吸附剂放入样品皿中。
2. 调节吸附仪:打开吸附仪,调节温度、压力等参数,使其达到实验要求。
3. 吸附实验:将样品皿放入吸附仪中,开启真空泵,使样品皿内部压力降至实验要求。
在低温条件下,通入氮气,使吸附质分子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
4. 解吸附实验:停止通入氮气,逐渐升高温度,使吸附质分子从固体表面解吸,收集解吸附氮气。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比表面积计算:根据实验数据,采用BET(Brunauer-Emmett-Teller)方程计算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BET方程如下:\[ S = \frac{V_{m}}{b} \times \frac{V_{m}^{3}}{V_{m} - V_{m}^{0}} \]其中,\( S \)为比表面积,\( V_{m} \)为吸附量,\( b \)为BET常数,\( V_{m}^{0} \)为饱和吸附量。
2. 孔径分布计算:根据实验数据,采用BJH(Barrett-Joyner-Halenda)方法计算吸附剂的孔径分布。
BJH方法如下:\[ \frac{1}{V_{m}} = \frac{1}{V_{m}^{0}} + \frac{1}{V_{m}} \times\frac{1}{(P_{0} - P)} \]其中,\( V_{m} \)为吸附量,\( V_{m}^{0} \)为饱和吸附量,\( P_{0} \)为临界压力,\( P \)为实际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沸石吸附实验(间歇式吸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沸石吸附的特点,掌握和了解间歇式吸附工艺及性能。
2..掌握用间歇吸附法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学会绘制废水的吸附等温线。
二、实验原理:
吸附就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称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使物质在固体表面或交界面上累积或浓缩的过程。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补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用费兰德利希(Fruendlic)经验式来表示。
费兰德利希等温吸附线的方程为:,式中:q——活性炭吸附量,g·g-1;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1;K,n——与溶液的温度、pH值以及吸附剂(如比表面积)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n>1,将式改为对数式得:
当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为K。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设备:FA2004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Y-2调速多用振荡器,金坛市顺华仪器有限公司(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723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析仪器总厂;TDL-40B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DHG-9070A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2.器皿:1000mL容量瓶;5个50mL容量瓶/每组;2mL、5mL、10mL、25mL、50mL移液管;6个具塞三角烧杯250mL/组(干燥);6个200mL烧杯/组(干燥);6个漏斗(7cm)/组(干燥);干燥器;漏斗架;滤纸(11cm);温度计;直尺。
3.药剂:沸石;1000mgl·L-1亚甲基兰。
四、实验步骤
1.绘制标准曲线:
①配制水样:取10mL 1000mg·L-1亚甲基兰溶液定容至1000mL容量瓶,配制10mg·L -1亚甲基兰溶液。
②将①中准备的亚甲基兰溶液稀释,按原浓度的1/2、1/4、1/8、1/12、1/16、1/20、1/24稀释。
③用分光光度计测得水样吸光度与波长关系曲线,确定最吸收波长。
分别按得出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其吸光值。
稀释时用50mL容量瓶定容,可选择与五个稀释倍数相近的,用移液管易移取的溶液体积,最后再算出实际稀释倍数。
④画出吸光值和亚甲基兰浓度(可将浓度单位mol·L-1转化为mg·L-1,便于根据标准曲线查出滤液浓度)的关系曲线,即标准曲线。
注意:标准曲线最少要求五个点;相关系数3个9,;同时要保证最后测定的吸光值落在标准曲线的五点范围内。
2.测定吸附等温线: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50、100、150、200mg沸石,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②在6个250mL具塞三角瓶中,各用移液管移入相同体积(100mL)实验水样(10mg·L-1亚甲基兰溶液),测定水温,分别加入0、50、100、150、80、150mg沸石,在振荡器上振荡30min以上,使达到吸附平衡。
③用滤纸滤出吸附剂,收集滤液,测出滤液吸光值。
④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吸光值下的滤液浓度(mg·L-1)。
⑤计算每个三角瓶中转移到沸石表面上的亚甲基兰的量,以mg(亚甲基兰)/g(活性炭)表示。
⑥根据各点q-C值,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吸附等温线。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绘制标准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测量曲线的截距、斜率,确定的费兰德利希吸附系数K、1/n。
六、思考题
1.吸附等温线有什么实际意义?
2.作吸附等温线时为什么要用粉状炭?。